《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堂实录
宝应县叶挺桥小学 王洪霞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生齐读课题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6两个自然段,现在回顾一下。
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师:为什么人们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呢?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画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读后交流)
生:我画的是“蓬蓬勃勃”。
师:“蓬蓬勃勃”什么意思呢?
生:“蓬蓬勃勃”说明生命力非常强。
生:“蓬蓬勃勃”指长得很茂盛。
生:“蓬蓬勃勃”就是很繁荣、很旺盛的意思。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词吗?
生:蓬蓬勃勃
生:蓬蓬勃勃
生:齐读
师: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词句。
(读后组织交流)
生:我从“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一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生:“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让我想起了“枝繁叶茂”。
生:从“枝干不仅伸向四面八方,而且伸得远远的”这一句,我看出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句子吗?
生:请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师:你读得真好。还有谁想读?
生:(有感情地)“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师:你读得真美,让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能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
生:“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一句中,“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
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师:多美的树叶。女生一起把它的美读出来。
女生深情朗读: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生:我还从“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
勃”中的“四季常青”这一个词看出樟树的生命力非常强。
师: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还有哪个关联词也说明它生命力顽强呢?
生:我从“无论……总是……”这个关联词中看出它生命力顽强。
师引读:是呀,无论是____________,它们总是____________。生接读
师: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
蓬蓬勃勃呢?让我们想象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
生: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无论是狂风还是暴雨,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无论是干旱还是洪灾,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让我们在脑中留下它蓬蓬勃勃的气势,齐读
“蓬蓬勃勃”。
生再次美读该词。
师: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樟树是那么蓬蓬勃勃,那样招人喜欢。除了外
形美,樟树还可贵在哪儿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5自然段,边读边
画出有关句子。
(读后交流)
生:樟树的可贵之处是樟树本身有一种香气。
师:“本身”什么意思?
生:天生的
生:与生俱来的
师:樟树本身有一种香气,其它树木呢?把它读出来。
生: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师:与其它树木相比,樟树是多么可贵呀!
生:樟树还可贵在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师:“永久保持”,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生: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师:读到这里,你读懂了什么?
生: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说明樟树已没有了生命力,但是它的香气仍然存在。
生:樟树制作成家具,哪怕是一张小凳子,它的香气永远不变。
师引读: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
生接读
生:我从“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也看出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师:从这句中的哪个词?
生:“只要……就……”
师:请你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生:(动情朗读)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师:是呀,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让我们一起记住它。
生齐读该句。
师:(映示樟树图片)瞧,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此时,留在你脑中的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生:这是两棵生机勃勃的樟树。
生:这是两棵生命力旺盛的樟树。
生:这是两棵茂密的樟树。
生:这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
师: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奶奶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同走过风风雨雨。看到它,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它的主人——宋庆龄奶奶。课前,同学们收集到的关于宋庆龄的资料有哪些?
生:宋庆龄曾同何香凝等16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抗议蒋介石非法逮捕进步人士。
师:是一个爱国人士。
生:1938年,宋庆龄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
生:陈炯明叛变时,宋庆龄勇敢地留在总统府,掩护孙中山脱离险境。
师:多么勇敢的女性呀!
生:宋庆龄曾接替宋蔼龄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感到宋庆龄真不愧是十九世纪伟大的女性。老
师也带来了宋庆龄奶奶生前的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欣赏。
(映示宋庆龄的一组图片,并配简短录音介绍)
师:如今,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
生接读。
师:此时此刻,你能明白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吗?
生:这两棵樟树长得蓬蓬勃勃,使人喜爱。
生:这两棵樟树的生命力顽强,人们愿意向它学习。
生:这两棵樟树很可贵,就像宋庆龄奶奶一样有高贵的品质。
生:在人们的心目中,宋奶奶的品质就像这两棵樟树。
生:人们希望通过这张照片,让宋奶奶的高贵品质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师:是的,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是宋奶奶的化身,宋奶奶的生命已经与这两棵樟树融为一体,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饱含深情地再次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生完成课堂作业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教学时应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建构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时空;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一、读一读————感受“蓬勃”
1、读读课题。
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谁来读读,突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突出“故居”)
②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突出“宋庆龄”)
③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突出“樟树”)
2、读读课文。
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说说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提示:一个词语)
蓬蓬勃勃、高贵、瞻仰(崇敬)
师小结:正因为有了樟树生命力的蓬蓬勃勃,正因为有了樟树永久香气的高贵,才使得这两棵樟树更具有价值,才使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3、交流:哪些地方看出了这样的“蓬勃”?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相机板书:蓬蓬勃勃,粗壮、稠密、常青
提示:组织阅读时,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揣摩、感受语言文字中渗透的情感。这里可突出“粗壮、四面八方、稠密、四季常青”等词语。
[教学随想: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就中年级学生来讲,应该能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一教学环节着重于读,思读课题、细读课文、感受读樟树的蓬勃,旨在通过读书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
二、悟一悟————品读“高贵”
1、交流:樟树的“高贵”又可以从哪里看得出来?
①“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他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②“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③“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提示:交流这些句子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可以围绕樟树香气的作用及持久性来品读每句话,每个词语。
相机板书:高贵: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2、交流:“高贵”的品质仅仅是指樟树吗?
组织阅读宋庆龄有关资料。
①宋庆龄: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主要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此时的国民党又发动内战,宋庆龄虽然身在国民党的心脏地区,却继续募集大批医药物资,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运往解放区,支援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特殊的功勋。1949年6月,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周恩来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宋庆龄见信后,非常感动,欣然同意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从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里,她一如既往,言行一致,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经常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商筹大计方针,参加了大量的国务活动,并深切关怀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希望尽早实现祖国统一。
宋庆龄的一生始终是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她不辞辛苦去全国各地视察,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和少数民族地区,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人民心连心。她谦逊和蔼,平等待人,兴办实事,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她一生热心妇女解放事业,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之一,历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她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她曾说:“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她是全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她1951年被选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她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一直为少年儿童所喜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宋庆龄经常为少年儿童题词和撰写文章,鼓励孩子们健康成长。她经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儿童的。”她一生虽然没有亲生的儿女,却把慈母的爱全部倾注给了全国的少年儿童。
②上海宋庆龄故居:这是一座长方形院落,占地4336平方米。1948年至1963年,宋庆龄在此居住并从事国务活动。故居纪念馆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1948年宋庆龄迁居这里成为宋庆龄长期居住和从事国务活动的地方。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同年9月,中央决定,将此处作为永久纪念的故居。10月9日,上海宋庆龄故居正式成立,实行内部开放。1994年1月,改名为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纪念馆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宋庆龄伟大光荣的一生,对宋庆龄遗物进行保管整理和研究。
主楼始建于1920年,是一幢白墙红瓦的西式三层别墅,楼前是草坪,屋后是花园,四周樟树环绕,终年葱茏苍翠。楼下客厅挂着孙中山遗像和毛泽东看望宋庆龄时的合影,宋在此曾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及政治家。楼上是宋庆龄的卧室和办公室,现陈设着她生前用过的物品。
3、感悟:课文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樟树与宋庆龄有什么联系吗?
樟树蓬蓬勃勃————宋庆龄的精神蓬蓬勃勃
樟树拒虫,香气永久保持————宋庆龄坚强不屈,一生正气
樟树有高贵的木质————宋庆龄有高贵的品质
相机板书: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
[教学随想: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应当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应当重视语文的积累和感悟作用。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通过品读,我们既要感悟到樟树拒虫、永久保持香气的高贵之处,又要品味出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高贵品质。这个教学环节,借助课外补充阅读资料,意在唤醒沉睡于学生内心的精神食粮,意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而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三、练一练————永久“瞻仰”
1、通读全文后实践(选做):
①人们为什么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请以《想去宋庆龄故居》为题写篇文章。
②游人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请以《樟树》为题写篇文章。
③面对宋庆龄故居,面对故居的两棵樟树,你又想说些什么呢?请以《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写篇文章。
④结合《科学》课自我搜集樟树标本,查阅樟树的相关资料,搞清楚樟树香气能够拒虫的科学道理。
2、教师总结:《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借物喻人,以树喻人,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宋庆龄。
3、回读课题。注重表达自己的阅读情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随想:“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里的“练一练”既可以选择自己需要倾诉的话题一吐为快,又可以查阅相关语文资料,全面了解语文系统知识;既可以写出樟树蓬勃、高贵的一面,又可以写出宋庆龄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品行。这一教学环节还力求引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真正意义上升华主题,深化中心。]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例及反思
雀尔山路二小 黄艳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通过解读课文,我发现其实课文可以说是围绕了樟树的特别之处来组织文章。于是我有了围绕“特别”一词展开对这篇课文的学习的想法。现将本课案例呈现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师:请你迅速浏览课文,试一试能不能抓住一些关键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宋庆龄故居中有两棵樟树,这两棵樟树四季常青,还有一种香气可以驱虫,人们很喜欢到这里瞻仰宋庆龄,与樟树留影。
师:从这一位同学的讲述中,你发现课文讲了哪几方面不同的内容?
生:三方面。第一是故居种有樟树。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
生:1-3自然段。
师:接着说。(随即板书:有两棵樟树:1-3)
生:第二是介绍了樟树四季常青,还有一种香气可以驱虫。
师:这实际上是在介绍植物的什么?谁能概括?
生:介绍植物的外形和特点。
师:是的,介绍樟树的外形和它的生长特点。哪几个自然介绍的?
生:4-5自然段。
师:好。(板书:外形和生长特点:4-5)
生:第三方面是人们瞻仰宋庆龄,喜欢与樟树留影纪念。
师:那是课文第6自然段说的,对吧。生点头应答。(板书:留影:6)通过老师的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全班齐答课文分成的三部分及分别写了什么?
师:这是我倒想让大家读读人们与樟树留影的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读完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人们来瞻仰宋庆龄,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呢?
师:是呀!来瞻仰宋庆龄,可以在她的故居里选任何宋庆龄用过、碰过的东西留影,那感觉更亲切,为什么偏偏喜欢这两棵樟树呢?
生沉思。
师:你可以大胆猜测一下,或者你作为游客会不会选樟树留影?
生:我想樟树与其他东西比较,与众不同吧!
生:可能人们特别喜欢樟树。
生:是呀,樟树肯定有它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师:噢,大家都认为樟树有特别之处,那我就送大家“特别”这个词,(板书:特别)你再仔细读读课文,找找樟树特别在哪呢?
生分小组读书,讨论。
以下教学过程中,学生分别从宋庆龄对樟树“特别”的情感,樟树本身“特别”的特点,樟树对宋庆龄而言“特别”的意义,三方面进行理解,学习课文1-5自然段。由于我一开始紧扣“特别”一词,学生谈到宋庆龄对樟树特别喜爱,抓住1-3自然段“不愿搬家”、“舍不得这两棵树”等语句,深刻体会到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情感非常深。又再从非常深的情感入手,了解樟树的品质,学生归纳出“生命力顽强”“香气永久,不怕虫害。”课文的学习环环相扣,水到渠成。这时,我出示了宋庆龄的简介,问:请你仔细听,了解宋庆龄,想想宋庆龄与樟树之间除了喜爱,还有什么其他联系吗?当我介绍的话语刚落,学生马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老师我知道了,樟树身上的品质与宋庆龄非常像。
师:能说具体些吗?
生:樟树生命力顽强,宋庆龄在革命抗战的艰苦时期,她也表现得很坚强,勇敢与敌人进行斗争。
生:老师我也知道了,宋庆龄身上也有种香气,她不管面对多大的苦难,多厉害的敌人,她总是坚持自己的革命信念,老师刚才说了,她在被追捕的时候,仍然坚持用自己手中的笔写文章,鼓励人们继续战斗,她根本不怕。
师:说得非常精彩,给送点掌声给这样会思考,善表达的同学吧。
生纷纷鼓掌。
生:我想宋庆龄喜欢樟树,应该是樟树与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师:师呀,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宋庆龄看到樟树四季常青,生命力如此顽强,她会想-----
生:樟树这么顽强,我怎么能输给它。
生:樟树真师太了不起了,我也要向它一样勇敢,顽强。
师:当她看到樟树身上的香气不会因为自身的改变而消失,保持永恒,她又在想-----
生:我要向樟树一样,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革命。
师:那么,樟树对于宋庆龄来说它还有“特别”的意义。(生跟着答。)
课的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模仿写作。
课后反思:通过对本课教学片断的整理,使我更清楚认识到,在课堂上,要有条理地给学生上课,深入浅出,就必须在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解读,理清课文的层次,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教学,还有一点意图是让学生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能学会课文写作的方法,进行篇章的仿写。学生进行篇章仿写的前提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好的仿写范文,从对范文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优秀的、有效的写作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从两方面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的篇章结构,以及写作特点。首先给课文分段,采用由主要内容的概括入手,理出不同的写作内容,再分段。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写作的方法,可以先想好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在围绕内容选择多个相关材料进行组装。接着围绕“特别”一词,展开对课文的学习,我想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要围绕一个中心来进行创作。从整节课的学生表现分析,学生接受还是比较理想的,在仿写的相关作文中大部分同学写景物的文章有了提高,基本上能围绕一个中心或一特点进行写作,材料选择恰当。但这只是我的一种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有不成熟之处,如: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我需要加强。
本文状物怀人,托物言志,构思巧妙,写法别致。文章的主体内容是对樟树的描写,分别写樟树的外形特征和可贵之处。而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则从不同的角度点明并强调了樟树所生长的地方:宋庆龄故居。这样,文章的布局就显得匀称合度、匠心独具:一方面,首尾呼应,紧扣题意,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另一方面,借树写人,以树寄情,文章的旨趣因此而深厚。 课文的最后一段,写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宋庆龄故居的时候,总是要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从结构上看,这也是课文的第三部分。这部分的内容除了呼应开头,再一次点明题意之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表现角度的变化转换。如果说课文的第一部分是从故居主人的角度,来表现宋庆龄与这两棵树的亲密感情,那么,课文的最后部分则是从瞻仰者的角度,来进一步体现宋庆龄与这两棵樟树的紧密关系。为什么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呢?最重要的就是经历了这么对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人们已经明白,故居的樟树就是宋庆龄同志高贵品格的最好象征,人们也透过这两棵默默无语但枝繁叶茂的樟树,真切而具体的感悟到了宋庆龄同志的崇高人格,表明宋庆龄同志的高风亮节已经在许多人的心中扎下了根。
教师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法及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反思,下面是关于《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苏教版教材主编 张庆老师一直倡导“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何谓“简简单单”?关键在于突出重点,激发学习情趣,力避头绪纷纭,花样繁多。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实践着这一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例,教学时,我化繁为简,仅仅让学生说了四句话,便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领会了以树喻人的写作手法,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很朴实,但很扎实。
第一句话:“宋庆龄———”
指名读课题后,我问学生,通过预习,你感受到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句话体会到的?学生很快地找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一句,看出宋庆龄是伟大的人。接着,我出示“宋庆龄 ”,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练习说话,要求能表现宋庆龄的伟大人格。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一时间小手如林:“宋庆龄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宋庆龄在危难时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宋庆龄一生地位崇高,但从不搞特殊化,十分尊重劳动人民”……通过交流,学生互相分享收获,对人物的了解更全面,为深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第二句话:“樟树———”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美和品质美。我让学生圈画出感受深的词句,反复品读,将自己读懂的用“樟树 ”的句式表达出来,并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书声琅琅。根据学生的说话内容,我作了概括板书:外形——蓬蓬勃勃;可贵之处——香气永久,虫类惧怕。
第三句话:“宋庆龄和樟树——”
文中将宋庆龄和樟树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语句有两处:一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二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前句表达了宋庆龄对樟树的钟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这种情感,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宋庆龄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如:每当朝阳初升时,宋庆龄在樟树下踢踢腿,弯弯腰,锻炼锻炼身体;每当夕阳西下时,宋庆龄抚摸着樟树粗壮的枝干,回忆着往昔峥嵘岁月,怀念着孙中山先生;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宋庆龄便和小朋友在樟树下说呀,笑呀,还做游戏,快乐极了……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宋庆龄和樟树是密不可分的。后句从表面上看,是人们爱樟树,但仅止于此吗?我让学生联系搜集的资料,比较樟树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人格有哪些相似之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略作思考后,打开了话匣:“樟树蓬蓬勃勃,充满活力;宋庆龄在长达70年的战斗生涯中,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斗志。”“樟树具有与众不同的香气,宋庆龄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宋庆龄的人格魅力永存。”“樟树的香气使虫类惧怕,而宋庆龄的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通过比较,学生很快明白了樟树的象征意义:象征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本文以树喻人的写作方法。
第四句话:“小草(荷花、仙人掌等)——”
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大多可作为仿写的典范。随课文特点,教师自主安排一些迁移性小练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本课学生初步了解了以树喻人的写法,但刚刚接触,领悟不深,设计此句话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我让学生思考小草(荷花、仙人掌等)与人(哪类人)之间的相似点,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我班一名同学选择了铁树。在描绘铁树默立一角,以它粗壮的身体净化空气后,他写道:“凝望这铁树,我眼前不由出现了那群在田地里挥动镢头的农民,他们与灯红酒绿的城市极不协调,可哪一个傲慢的城里人能离得了他们的劳动果实?”这样的练笔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尊重,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针对课文进行了知识迁移,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教无定法。但只要我们教得“简简单单”,学生定能学得“扎扎实实”!
今天有幸聆听了四年级两位老师的同体异构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两位老师没有用华丽的语言来渲染的课堂,而是那一系列的巧妙的课堂设计,既让学生开拓了视野又让学生得到了语言的训练。
一、看图想意
为了让学生对樟树有个了解,在课件上特地下载了一幅樟树图,樟树的叶子绿得发亮,让学生来谈谈对樟树的最初的了解,有些学生说“叶子绿得发亮”、有些学生说“密得不透风”等等,有学生感性的认识,也有学生理性的想法,我相信这幅图一出来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识,这就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由以往的灌输式学习变成了主动、自觉的去思考,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文中所描写的樟树。打破了以往死记硬背,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二、关联词训练
在课中他们很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训练,如用“无论……都……”造句,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哪怕是平时不善于发言的学生,他都写出了这样一句话“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樟树都是那么蓬蓬勃勃。”,这个句子很朴实非常生活化,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去想问题思考问题,加之老师课堂激励语的运用得当,更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三、说话训练
课要结束了,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说一段话“宋庆龄和樟树一样的……”,学生在对全文进行了分析与了解,已基本上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够把宋庆龄和樟树之间的关系理清楚了,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基本都写出来了。这个设计环节,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教师也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在这节课中不是单纯地写教案,除了写以外,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去,真正了解了学生的需要,最终使教师达到了“以学论教”的目的,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放松。
一节好课是要学生学得好,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面对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形成差异的策略也可理解为,一方面要尽可能缩小过于悬殊的差距,使后进生得以发展和提高,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扩大这种差异,使优秀生更加优异,出类拔萃,真正达成“和而不同”的教育目标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40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作者 陆凤娟
教材分析:
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和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本文语言简洁,曾系清楚,重点突出。教学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 了一种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图片、搜集宋庆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到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到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学生读帖,记忆字型。
2、学生提出难字,教师指导“瞻”、“龄”。
六、作业
1、 生字描红、临写。
2、 注音:枝干( ) 繁衍( ) 崇敬( ) 瞻仰( )
3、 组词:
稠( ) 俱( ) 纪( ) 蓬( )
绸( ) 具( ) 记( ) 逢(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朗读课题
二、探究课文,体情悟道。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
(2) 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宋庆龄与故居的樟树深厚的感情)
(3) 朗读训练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外形 蓬蓬勃勃)
②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自己读书做标记
③交流:枝干、树叶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树叶绿得发亮)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看着图片,学生再来介绍樟树的特点
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樟树不仅外形很美,更美在它的内在(板书:内在)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保香气拒绝虫子)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赏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1、写出近义词 崇敬( ) 繁衍( ) 稠密( ) 永久( )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恭敬地看 ( ) ②大略地看( )
③ 向四周看( ) ④聚精会神地看( )
⑤ 从高处往远处看( ) ⑥从高处往下面看( )
⑦ 回过头来看( ) ⑧仔仔细细地看( )
3、造句:
无论……总是……
只要……就……
四、实践作业:
搜集有关宋庆龄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外形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内在 永保香气 拒绝虫子
转载自陆凤娟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