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1

一、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三、教具准备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 每当周一,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2、 看《开国大典》精彩片断录象,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你又有何感受?

3、 板书课题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 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1).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生字:檐、江、擎、泽、钮、瞻。

新词:典礼、协商、汇集、擎着、诞生、瞻仰、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三、要求每个同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完成“思考·练习”1。

1.各自阅读思考课文叙述顺序(教师记时间)。

2.出示“思考·练习”1第一小题,各自口答,再指名回答。

3.小结:从今以后,要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要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跟着想。阅读之后,要能了解课文大意和叙述顺序。

4.各自再用较快的时间阅读(要求比第一次再快些),思考如何分段以及各段之意。

5.讨论交流。

全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像海上的波浪”)讲典礼前的会场。

第二段(从“下午三点整”到“响起一阵掌声”)讲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是典礼重要的部分。

第三段(从“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到“欢喜和激动”)讲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段(从“阅兵式完毕”到“同志们万岁”)讲天安门广场的景象和群众游行的情况。

第五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散会后的情景。

四、讲读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思考:(1)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哪些方面的人?(2)课文是怎样介绍会场和主席台的?(3)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2.讨论、交流。

第(1)题一方面要了解参加开国大典的都有哪些人,另一方面培养归纳能力,可这样归纳:有国家领导人和政协会议的代表,各界群众,部队和外宾。

第(2)题一方面了解会场和主席台的情况,另一方面学习作者按方位描述景物的方法。

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喜悦心情。

3.朗读第一段。

(用叙述的语气。读到“群众”的时候,速度适当加快,表达出喜悦之情。)

3.比较品读:(1)“他们清早到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人很多,黑压压一片。红旗也很多。”“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成了一个人海,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两句有什么不同?朗读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3)用“迎风招展”说一句话。

《开国大典》教案学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教案

学案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注意书写难字(典、副、协、奏、诞、钮、瞻、拂、嗓);组词:

副__  协__  凑__

幅__  胁__  奏__

诞__  钮__  瞻__

延__  纽__  檐__

2、默读课文:

按“会场布置→大会盛况→阅兵仪式→群众游行”把课文分成四段。

3、自读“大会盛况”部分,按“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分成三层。

4、默读课文,勾画为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的重点句子,思考批注,表达了首都人民___的思想感情。

5、勾画文中场面描写,说说写法上的特别之处。

二、练习提纲

1、背诵第七自然段。

2、听写生字、新词。

3、场面描写:

开学典礼。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指导书写难字,特别注意“副──幅”;协──胁;钮──纽;瞻──檐“的区别。

二、抓段与段的联系指导分层、分段

三、抓住为新中国诞生激动自豪的场面,细读探究文章的思想感情

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2、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热爱领袖。)

3、三十万人一齐……一齐……一齐……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热爱新中国。)

⑴ 换词比较,体会感情。

⑵ 补充课外中国人屈辱的历史资料,写感受。

⑶ 指导读出为新中国诞生激动自豪的心情。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堂都拍麻了……(热爱新中国──欢喜、激动。)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

四、探讨写法特点:点面结合

五、转换迁移、训练适用

《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3

之四

佚名

一、破题导入  ,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板书:开国大典)

3、解题:通过预习,你知道“开”和“典”分别是什么意思?

(“开”是建立、成立的意思;“典”是指盛大、隆重的仪式。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来加学以“典礼”的理解。)

“开国大典”就是指什么样的典礼呢?

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放幻灯片。)

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

1、用较快的速度,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完成两个作业 :

1)填空:

① 开国大典是在( )年( )月( )日下午( )时举行的。

②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 )门大炮齐发,一共( )响。

③ 阅兵式进行了( )钟头。

2)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场面?(课后第1题的第(1)题。)

2、在学生交流几个场面的基础上,归纳板书:

会场

宣告成立升国旗读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

4、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导读导语 ,讲读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完成填空:开国大典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估计总数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是怎样介绍会场和主席台的呢?

男女生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在黑板上画“T”字形。学生在它周围写出各地点。)

3、典礼要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哪些词句反映了人们来得很早?这又说明了什么?

小组交流:

(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人们都想早点赶到会场。早点看到大典的盛况。也说明心情很兴奋。)

相机学习新词:汇集,擎着,提着,给它们找近义词。为什么用它们?

4、播放纪灯,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呢?

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呢?

出示句子:“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指导朗读。

5、小结:

学到这里,我们了解了哪些情况?

6、齐读第一段,读出当时人们激动、兴奋之情。

四、课堂作业

1、作业 本配套练习。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场面描写中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回顾导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复述一下开国大典的过程。(注意课文的写作顺序)

2、观看《开国大典》的视频,比较与课文的异同。

3、作者是怎样写出大典的庄严和场面的热烈的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继续学习。

二、细读课文,学习重点

(一)典礼过程: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5-10自然段,请你说说哪些地方让你自己感动。

提示:(1)你觉得哪些句子,表现了大典的庄严气氛,大声地朗诵你选的句子。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人民群众怎样的心情。

2、教师点拨:

(1)读一读你划出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说说群众们为什么会这样激动呢?

A、重点品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排比气势。)

B、想象说话训练:

中国割让领土的消息传遍全国时,人民(  );

国民党一再提高物价,并强迫老百姓当兵打仗的消息传遍全国时,人民(  );

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消息全国时,人民(  )。

(2)典礼因毛主席的参与,而更加庄严而隆重,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交流对毛主席的印象和了解,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并指导朗读毛主席说的两句话。)

A、再读表现群众心情的句子,把关键词中的情绪读出来。如“一齐”、“瞻仰”、“雷鸣般的掌声”、“热烈的欢呼”……

B、教师小结:群众的反应,一方面是激动、自豪心情的抒发,另一方面表现出人民对毛主席的'拥戴,也衬托出主席高大的形象。

(三)精读阅兵,借鉴写法。

1、默读11-13自然段,完成以下思考:

A、开国大典的程序很多,为什么只有阅兵式花的笔墨最多?

B、“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对照12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出解放军的风姿的。

(注意体会描写顺序、修饰词的作用。)

③感情朗读这句话,再次体会人民的心情。

2、写法小结:

阅兵表演的直接描写和群众反应的侧面烘托,使大典的场面更加欢庆,内容更加具体。

四、总结全文,拓展训练

1、课文不只在典礼过程中描写了人民群众自豪和激动的心情,在其他部分也突出了这样的情绪,你发现了吗?找出来读一读。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上的“红灯”、“红旗”,群众的“掌声”、“欢呼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

这样集中描写更能表达出人民对国家的热爱。)

3、得出结论:掌声、欢呼声,红旗、红灯等构成了特定事物,这些特定事物更能写出热烈欢庆的场面。

4、拓展:试着借鉴开国大典的热闹场面,来描写一下中国“申奥成功”的场面。

“开头:**年7月13日晚,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演示《开国大典》情景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2.交流初步感受。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三、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游行、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

四、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引导学生观看开国大典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主席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升”和“姑”(也说明了人们自豪、激动)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识记生字

2.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3.组词练习:

协(    )   檐(    )   钮(    )   泽(    )   宣(    )

胁(    )   瞻(    )   扭(    )   择(    )   喧(    )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然后介绍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的情况。接着介绍了开国大典进行的情况,最后介绍了典礼后的情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开国大典伟大的历史意义。更增添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四、写课文梗概

1.在小组内练习说说。

2.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说说。

3.动笔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4  开国大典

教案点评:

课上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1、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2、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将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收听录音,观看资料片录像和情景朗读,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编写“我爱中国”为主题的语文报。进行展示。

《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东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

【重难点、关键】

1、理解文章叙述顺序。

2、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训练学生的朗读和阅读速度。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国歌引入

同学们,这是一首,听着她雄壮的歌曲,老师眼前不由浮现出了新中国刚成立的场景。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揭示课题

1、板题,读题。

2、释“开国”:新中国刚刚成立。

三、检查复习

1、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

2、师指导生字词。

3、课文讲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

4、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谁还知道有关这一天的哪些事?

四、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正确。

2、思考:

课文写了几个场面?哪几个场面?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五、自悟课文

1、自然第一段:

⑴ 你读懂了什么?在书的空白处写出简要文字。

⑵ 你还有什么不懂?

2、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

⑴ 学生小组讨论。

⑵ 班级师生共同讨论。

六、练习提高

七、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词三遍,听写一遍。

3、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3、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新词。

二、自悟课文

1、自然课文第二段:

⑴ 这段写了几件事?什么事?

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你想应该怎么读?读这句话你想到了个么?

2、自读课文第三段:

阅读盛况作者写了哪三层?

3、自读课文第四、五段:

⑴ 这两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 还有什么不懂?

⑶ 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

三、总结方法

1、这篇课文很长,刚才同学们在老师的要求下读得较快,回忆一下,说一说怎样才能使阅读快一些?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学了这篇课文,你想了些什么?

4、如果你是记者,会选什么镜头拍?请介绍。

四、巩固提高

五、作业

1、读熟课文,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

2、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示意图。

3、背诵课文指定段落。

【板书设计】

人海旗浪

奏国歌

宣布立国

开国大典  隆重庆典  礼炮轰鸣  庄严

宣读公告  激动

检阅三军

礼节祝贺

游行呼号

开国大典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演示《》情景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2、交流初步感受。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三、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游行、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

四、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引导学生观看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主席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升”和“姑”(也说明了人们自豪、激动)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识记生字

2、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3、组词练习:

协()檐()钮()泽()宣()

胁()瞻()扭()择()喧()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然后介绍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的情况。接着介绍了进行的情况,最后介绍了典礼后的情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伟大的历史意义。更增添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四、写课文梗概

1、在小组内练习说说。

2、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说说。

3、动笔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4、教案点评:

课上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1、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

2、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将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收听录音,观看资料片录像和情景朗读,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

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编写“我爱中国”为主题的语文报。进行展示。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课时 9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骑、嗓、党、聂”,能正确读写“嗓子、共产党”等词语。

2、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重点: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伟人风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典礼主体部分的流程,朗读第七自然段。

2、交流上课时的学习心得。

二、重点研读。

1、划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旁边写读书体会。

2、交流学习体会

阅兵式部分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多媒体出示: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

群众游行部分

①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②招聘解说员。

③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④感情朗读

三、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四、课外作业。

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搜集毛泽东等领袖的资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副、委、协、宾、擎”等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等词语。

2、学习典礼开始前的内容,重点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会场的布置中感悟大典的盛大隆重。

教学难点: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大典开始前的情况。

2、交流学习体会。

(1)参加大典人员的语句。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2)出示会场布置的语句。

抓住方位顺序画广场。

抓住重点词体会“挺立”

(3)出示群众入场的重点句子。

l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l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引导感情朗读,体会人们心情

三、回顾全文,讨论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学习场面描写,进行片断练习。

出示班级拔河比赛和踢毽子比赛的照片,指导学生观察,学习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好片段。

十、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26 开国大典

会前 典礼 阅兵 游行

一齐 掌声

激动自豪

《开国大典》的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学习排比句、认识双关句。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盛况)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读感悟,梳理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2、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请大家再一次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1)生认真读文。

(2)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四、读中感受,品味理解

1、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2、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3、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几自然段中写到指名朗读

4、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5、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关键词“直奔”“赶”等。)

6、男女生合作读。

7、女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读出语气。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

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请看图片,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课文主要事件写了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们想急切看到毛主席的心情。

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再一次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全班齐读第7段)

四、总结布置作业

1、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啊,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天。请你摘抄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句子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自我感受,我们应该写:(时间、地点、人物、典礼、阅兵式、游行、人员的心情)

板书:

开国大典

大典前会场

大典中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充满光明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掌握"容纳 诞生 肃静 检阅 率领 瞻仰 飘拂

风招展 排山倒海 五颜六色 陆续 协商、擎着 秘书 电钮 聂容臻 徐徐 隆重、规模巨大 盛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4、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简要了解新中国的发展,激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5、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感受中国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an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板书课题并齐读)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句要多读几遍。

(2)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列出段落提纲。

(3)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词。

大典、擎着、瞻仰、旗帜、飘拂、检阅、肃静、秘书、隆重、电钮、排山倒海等。

2、我会理解了其中一些词的意思,并会用之说话,如排山倒海等。

3、我会较流利地读课文。

(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师及时到学生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生1:我知道了课文写了三个场面:"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

生2:我知道了典礼前这部分:一写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者;二写会场的布置;三写群众入场。

生3:我知道了典礼时(从"下午三时正"到"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写了两个方面:一写典礼(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的情景;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二写阅兵式(交代了检阅司令员及阅兵总指挥;受检阅部队入场次序及情况;领袖和群众的热烈反响)。

生4:我知道了典礼后写了两个方面:一写天an门广场群众游行情景;二写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三)创作性展示

1、读了课文,我知道开国大典的场面庄严、隆重。

2、我想朗诵最令我激动的句子。

3、我想有感情地朗读典礼这部分。

……

三,激发知识冲突(结合课时而变)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搜集、摘抄关于描写场面的成语等。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提出新的目标

1、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我们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场面庄严、隆重,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激动、兴奋、喜悦的心情。

2、提出学习目标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4)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针对学习目标,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

2、展示朗读。

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3、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

生1: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我体会到这句话的历史意义是: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生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生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我体会到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 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生4:"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我体会到"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为什么课文写了典礼顺序后又写群众情绪?

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1、搜集资料的展示

(1)交流描写场面的成语。

(2)交流有关开国大典的诗歌。

2、个性创作展示。

(1)读后的感受。

(2)朗诵改编的诗歌。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an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1、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

2、选取其中一个场面片断练笔。

关于《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12

《开国大典》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睦洲镇龙泉初中 李荣基

设计思想

通过课堂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辅助互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过程中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提出问题,发动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学环节设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开发思维,积极探究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二到三课时。

教材分析:教材以分组的形式设计,本组的课文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设身处地去读,抓住重点的语句、段落多读多想。《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就是要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祖国诞生时的感情,引导学生热爱祖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会10个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的梗概。

②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

二、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感受中国

难点: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三、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试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教师:查阅有关的资料,联系学生生活选取材料配合课文的训练。

四、教学设计

教时一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利用《开国大典》VCD,截选会前、典礼的主体部分、阅兵的盛况和群众游行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感情。

㈠导入:

1、问题导入:提问学生每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明确导入: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那一天,天安门广场聚满了近三十万人,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它标志着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们今天就试一试随着时间轮回到那天的盛典场面。

㈡明确学习目标:

如果那天你在现场,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场面,请说说你的感受。(播放20分钟的VCD 片段)

㈢口语交流(15~20分钟)

学生分组交流感受,然后推选代表发表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鼓励。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板书)

㈣作业:

1、带着你看VCD的感受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划出来查字典或发挥小组力量合作解决掌握并抄在积累本上,下一节课朗读给同学听。

2、课后当一回新闻记者,报道这一盛事,写一则报道稿,要求联系平常看电视新闻报道时的新闻内容特点,只报道事情的梗概(200字左右)。

3、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深的句子划出来,并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上课时说出来交流。

教时二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做“小记者”的练习让学生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㈠回顾VCD的感受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文字一样表达出当时的场面。

㈡引导朗读

1、听课文录音,要求注意朗读的语调。

2、朗读交流,把积累本上已经掌握的生字词在小组内朗读交流,然后推选代表汇报小组汇报的情况。

㈢小记者报道新闻(鼓励学生上讲台报道)--学生评价最好小记者。

(出示评价方案: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开国大典的经过)

㈣教师小结小记者报道中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教师作好引导,让学生集体评价)

教师小结归纳:

1、“直奔”会场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心情;

2、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看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心情;

3、“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中的“挺立”如果换成“立着”,就难以表达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情;

4、“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换成“两股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走去”就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这样的句子还有不少,同学们以后要注意词语的运用,因为运用不同的词语会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㈤小组自由朗读

选取最喜欢的片段小组内朗读交流,要求读出课文的感情基调和读好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句子。

㈥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感受了新中国的诞生,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就是因为有那一天,我们以后除了升旗仪式时要认真外,还要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好。

㈦课外延伸

课后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阅读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书籍、文章。

[《开国大典》(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案学案设计 13

1、读拼音,写汉字:    diǎn lǐ

(  )xié shāng

(  )   huì jí

(  ) xuān bù

(  ) diàn niǔ

(  )zhān yǎng

(  )  qí zhì

(  ) xuǎn jǔ

(  )  lǐng xiù

(  ) xú xú shàng shēng

(       )

2、用修改符号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⑴ 天an门广厂估计可以融纳30万的群众队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生旗的时候,礼炮想起来。起出是全场素静,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想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阅兵试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词语的意思:

⑴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只奔(走向)会场。

“直奔”的意思是________,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_____

___________的心情。

⑵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投向”的意思是________,比“朝着”更能表现_______

_________的心情。

⑶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红流”指_______,“流”比“走”更能表现_________

_____。

4、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重新排列句子,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  )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  )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  )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  )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  ) 主席台设在天an门城楼上。

(  ) 接着升国旗。

(  )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  )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14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谁去过天an门广场,你有什么感受?其他同学想不想去游览?今天老师就领大家一起去北京游览天an门广场?

2、课前大家查找了有关资料,对于天an门广场,(出示图片)你们了解多少?

天an门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an门”。

天an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

二、初学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这些词都能读准吗?(出示字词)

2、看来大家学得不错,待会儿我们再自己读读课文,要求(出示):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力求读通句子,注意长句的适当停顿。互相交流,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3、老师刚才注意到了,这几个句子(出示)同学们在反反复复的读,是不是觉得太长了,停顿有困难? 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广场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

从此,天an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4、其他地方还有困难吗?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精读

1、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第一次到天an门广场留下了什么印象?(最宽广、最壮观)

3、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吗?指名读。我们一起来。

4、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世界上最宽广、最壮丽的城市广场。

自由读2~3段,注意自学提示(出示)

仔细读文,先找一找天an门广场上有哪几种典型建筑?用序号标出。

这些建筑在天an门广场的布局是怎样的?(找到根据,划下相关词语。)

四、学习2、3节,了解天an门广场概况

1、谁来做导游,老师友情提醒:首先为我们指点游览路线。(出示方位图)

2、你真是一位出色的导游,就学着他的样子,互相说一说。

3、刚才我们是对着方位图进行了模拟演练,马上我们要真正步入天an门广场了,你对其中哪一建筑最感兴趣?待会儿做重点介绍。介绍可以与文中内容有所相同,也可进行补充,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目的只有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现在抓紧时间准备,把这两段多读几遍。(播放课件)。

你真是个出色的小导游!听了你的介绍,我真想现在就飞到北京。

五、学习4、56节,感受其历史意义

1、天an门广场闻名于世,仅仅是因为这一个原因吗?你还知道天an门为什么令全国人民向往吗?(意为他是新中国的象征),哪一段告诉我们了?你来读一读。

2、是的,天an门是新中国的象征。让我们追溯历史,感受那庄严的历史时刻。

(播放课件。)

3、从此,天an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现在让我们用我们的声音再现这辉煌的历史场景。(齐读)

4、也正因为此,全国人民无比敬仰它,只要有机会到北京就一定会来到天an门,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以表达自己对它的挚爱之情。(播放课件)

5、仔细读读课文的第5段,你能为刚才的场景配上解说词吗?

生:是啊,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每天与旭日一同升起的仅仅是五星红旗吗?(我们的新中国就像初升的太阳,蓬勃向上,日益强大)。再读这一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齐读)

6、每逢节日,全国各族人民来到天an门广场就像扑进母亲的怀抱,尽情抒发着自己的情感。请用心读第六节,圈划出让你感受到天an门广场壮美的词句,并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讨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华灯齐放、礼花飞舞、一片辉煌、翩翩起舞、纵情歌唱、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沸腾。

是啊,多美的广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出示)

你能把这种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吗?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感受到了天an门广场的壮美。

7、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觉得天an门是花的海洋,是歌的海洋,是人的海洋,是欢乐的海洋……让我们把这沸腾的景象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再读第6段,能背的可以试着背一背。

六、课后,请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写导游词,要引人入胜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

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

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 16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 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17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感受中国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9个新词的意思,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学写排比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8自然段。

4、能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设想】

1、课前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盛况的资料。

2、本课的学习采用感悟与朗读结合的方法。

3、本课安排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尤其要注意典礼过程和群众场面的描写。由于本文是第八单元第一篇,所以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庆节是哪一天吗?

2、对呀,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an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板书:

开国大典

3、解题:

开国:新创立的国家。大典:隆重的典礼。

“开国大典”就是指什么样的典礼呢?

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出示多媒体课件。)

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

1、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⑴ 标出自然段,圈出课文中的字词。

⑵ 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会前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大典前  大典中  大典后

4、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导读导语,讲读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完成题目:

开国大典__年__月__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有__,还有__,估计总数__。会场在__。主席台设在__。

2、课文是怎样介绍会场和主席台的呢?

指名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在黑板上画“t”字形。学生在它周围写出各地点。)

3、典礼要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哪些词句反映了人们来得很早?这又说明了什么?

小组交流:

(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人们都想早点赶到会场。早点看到大典的盛况。也说明心情很兴奋。)

相机学习新词:汇集,擎着,提着,给它们找近义词。

4、播放多面体课件看会场的场面,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呢?

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呢?

出示句子:“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指导朗读。

5、小结:

学到这里,我们了解了哪些情况?

6、齐读第一段,读出当时人们激动、兴奋之情。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感受中国

〖教学重点〗

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二、继续讲析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⑴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⑵ 学生自由发言。

⑶ 教师小结并板书

⑷ 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 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⑸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② 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③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an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⑹ 播放课件:

(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⑺ 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⑴ 指名读书,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⑵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⑶ 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课文写了典礼顺序后又写群众情绪?

4、划出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会它所表达的感情。

三、总结

本文生动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四、完成课后练习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