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的优秀说课稿优秀2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

初中七年级语文《人生寓言》优质教案 1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 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朗读

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L匕较阅读。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②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点 评

本教学案,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本教学案依据教材特点,采用对比阅读教学的方法,形式新颖别致,有利于教学目标 的完成,突出了教学重点。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启示,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 思考题的设置,具有启发性与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从教学流程上看,学生互动性强,参与面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训练。在思维训练方面,涉及到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多角度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另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体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人生寓言》 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学习《白兔和月亮》。

【教学】

一、导入新课

1、看导语,默读课文。

2、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风韵闲适窖泯厄运慧心皎洁归属禀告身世正色心旷神怡得失之患

二、朗读课文

1、老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2、学生齐读课文。

三、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四、研讨

1、第三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2、第三段中“从前的闲适心情”与第一段的哪些词语相照应?

3、第一、三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

4、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6、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白兔和月亮》,设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7、《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引导学生学习。

8、这一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老师点拨:

1、每天夜里,她都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

2、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3、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4、略。

5、拥有财富并过分地看重财富,就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

6、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忽视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寓意,就可能误解、误导。

7、“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8、意思是说:人类的慧心已泯。

第二课时

【学习】

学习《落难的王子》。

【教学】

一、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2、 学生齐读课文。

二、探讨

1、请在文中空白写出汉字。

他自己也被敌人( )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

2、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 )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3、文中“至于此,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句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4、 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老师点拨:

1、掳

2、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3、略。

4、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三、总结

两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好事,怎样对待坏事,两则寓言很有启发性。

人生寓言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朗读

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L匕较阅读。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人生寓言》教案 4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 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引入: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

出示课题。介绍寓言 朗读 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③感知语言: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

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 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L匕较阅读。

○教学设计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小结: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②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人生寓言》教案 5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1出示课题。2介绍寓言。3朗读。

4疏通文意。5感受语言。)

二、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教案《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2、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寓言的讽刺意义。)

④(辩证思维)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3、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三、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二、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更多内容请访问:中国 《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课文 6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找出文中关键词来回答。

2、这则寓言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找出这两处转折。

白兔赏月:(无忧无虑心旷神怡)月的阴晴圆缺各具风韵。

白兔得月:(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鲜明对比月的阴晴圆缺险象迭生。

白兔还月:(慧心未泯)留下启迪。

1、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怎样的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请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白兔那份糟糕的心情。

(六)合作探究:

(1)“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2)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3)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1)“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2)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并非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3)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两者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态,而白兔之于青草、天空之于月亮,则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语文《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7

知识目标:反复朗读,理解寓言的含义。

能力目标: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情感目标: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含义,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含义。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教学用具:xxx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反复朗读《白兔和月亮》,理解寓言的含义,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二、朗读《白兔和月亮》,整体感知: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 掌握课文内容。

三、学生自由地散读,讨论理解寓意。

思考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第二问,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思考2: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围绕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不鼓吹一无所有。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讽刺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

思考3:自我反思 :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正确面对得失,把握人生态度。

思考4:由你读到的这个故事思考:什么是寓言?

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一个短小而生动形象的小故事中,就叫寓言。

基本特征:象征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四、个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五、感知语言: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让学生试着仿写,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为合情合理的句子。

1、 _______________皎洁的月色。

2、 _______________无忧无虑的嬉戏。

3、 _______________心旷神怡地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举世无双。

5、 _______________一扫而光。

6、 _______________心痛如割。

六、作业:查字典、词典,注音:

皎洁,慧心,嬉戏,风韵,慷慨,撤销,禀告,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归属,险象迭生,阴晴圆缺

解释词语:审美,闲适,窖,得失之患,泯,举世无双

七、板书设计:

白兔和月亮

周国平

↗ 心旷神怡地赏月 ↘

白兔和月亮 转折1:诸神赏赐

(得失之患)↘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转折

第2课时:

反复朗读《落难的王子》,理解寓言的含义,体会其情节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寓言导入。什么是寓言?寓言的基本特征?

同学回答,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寓言,寓言的特征。

二、朗读《落难的王子》,整体感知: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三、学生自由地散读,讨论理解寓意。

思考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思考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构思巧妙)

思考3:“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思考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四、个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五、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六、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七、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作业

作业1:查字典、词典,注音:厄运,折磨,行乞,掳去,正色,落难,流落。

作业2:解释词语:厄运,多愁善感,天灾人祸,突如其来,异国他乡。

作业3:(可选择)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九、板书设计:

落难的王子

周国平

寓意:厄运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采用对比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突出教学重点。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启示。另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体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生寓言》教案 8

从这一期起,本刊(《中学语文》)将新辟《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专栏,以反映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新”在哪里?这是本栏目所要探讨的全新话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到目前阶段,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理念”的层面,空喊“新”的华幸;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最佳创新生成点。比如,教学内容的最“新”整合、教学目标 的最“新”生成、教学过程 的最“新”优化、教学评价的最“新”呈现,等等。总之,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在常态背景下的最“新”反映。

本期首推《人生寓言》教学案例。以教学案例来诠释“新”的理念、新的教学实践,恐怕最能与一线的教师贴近。这是一种走进新课程的新的策略。教师通过自我的教学设计、自身的教学实践、自己的教学反思,达成与新的教学理念的融合。“应该怎样教、不应该怎样教、还应该怎样教”,每一个人都应有这样的思考。本栏目就是提供这样思考的平台。

《人生寓言》的执教者,是宜昌市的年轻的教师。这里的教学案例,是否真正张扬了教学的个性,还请读者评议;同时,也欢迎实验新课程的教师,参与到我们的栏目中采,交往互动,以达成对新课程理念的共识。

执教:常红艳

一、设疑导入  ,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师  英国作家肖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大家是否赞同?

生1  我不赞同。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感到不幸情有可原,但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应庆幸才对呀。

生2  我也不赞同。这两句话似乎自相矛盾。

师  我和大家也有一样的疑问。看来,肖伯纳这句名言真有问题?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他的《人生寓言》。

(点评:运用留白艺术,由肖伯纳的名言导入  ,新、巧,可谓一石三鸟: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三是这句名言如一线贯穿,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翻出新意。)

二、调动积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师  说起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1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生2  狐假虎威、丑女效颦。

师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平时积累很重要。大家喜欢这些寓言故事吗?

(点评:内引以往的学习经验,首次强调课外积累,走近寓言。)

生3  喜欢。因为寓言读起来既有趣又发人深思。

生4  寓言,它总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上的启示。

师  那么从“丑女效颦”这个寓言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生5  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

师  作家严文井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现在再读“丑女效颦”这个故事,除了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寓意外,换个角度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师  瞧,这就是魔袋,我们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东西。一个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读,就可以读出许多理趣,读出许多智慧。下面请欣赏第一个魔袋《白兔与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东西来呢?

(点评:归纳寓言的特� )

三、探究寓意,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

(生速读《白兔与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复述故事情节。)

师  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的故事呢?

生1  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了那

个慷慨的决定。

师  刚才这位同学的复述�

(点评:通过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评价渗透复述方法指导。)

师  你不仅很善于听,而且也总结出了复述的方法。从这位同学的复述中我注意到了两个关键词“心旷神怡”“患得患失”,为什么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会“一扫而光”y请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句。

生3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师  这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4  运用对偶,句式很对称,语言也很精练,还用了成语,富有文采。

生5  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亮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点评: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揣摩语句深长的意味。)

师  著名词人苏轼有句词与白兔的这一心态迥然不同,是哪句呢?

生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点评:二次强调课外积累,巧妙引出多角度解读。)

师  看来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你从这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生7  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生8  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同分享。

生9  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与理解。)

师  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生10  我认为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因为白兔一则没有能力去保卫财富,生怕别人抢去偷去;二则有了私欲之心便不会真正拥有。所以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实力,有没有私欲。(同学们热烈鼓掌)

生11  我不赞成。白兔得到月亮后如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就不会产生得失之患。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平常心。(生点头,长时间鼓掌)

(点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形成争辩,第一次进行多角度地解读。)

师  刚才同学们思想两相砥砺,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阅读本身就是你与作者的对话,你与同学间的对话,你与老师的对话。在读这则寓言时,我想到了“戒贪”,由此我还联想到放弃也是一种美。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反而徒增烦恼就不如没有。而这也正可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从寓言中读出很多理趣来,而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读了《白兔与月亮》,我们再回头看一看肖伯纳的名言,你又有何新的见解?

(点评:师生同读同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鼓励学生质疑探究,重新解读寓意。)

生12  我现在能理解“得到了心爱的东西”有时不一定就是好事。不过,现在我对前半句话又发生了疑问:“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就一定不幸吗?

师  这个问题问得好。那么请大家带着这一新的问题用读第一则寓言的方法来自读《苦难的王子》。

(点评:第二次多角度解读,翻出了新意,同时又生发出新的问题。自然导入  第二则寓言。)

(生自读《苦难的王子》)

师  下面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交流各自的读书收获。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

生13  这个寓言讲述的是一个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能够顽强面对厄运的故事。从这一故事中我们悟出了两个道理:一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身上;二是一旦遭遇苦难,就要勇敢面对。

生14  我们这一组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我们感觉到了“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点评:由“学会”走向“会学”。)

师  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还有句歌词也是鼓励处于逆境中的人们要充满希望,你会唱吗?

生15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

便便成功。”

师  这样的才是真英雄。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吗?

生16  贝多芬耳聋后仍“扼住命运的喉咙”从而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

生17  司马迁遭受宫刑摧残仍坚持不懈地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生18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是一个盲人;但她以顽强的意志给她的创作带来光明,给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带来了光明。

(点评:外联生活,三次强调课外积累。)

师  大家所举事例很有说服力。真可惜,我现在不是处于逆境,所以我成不了名人。说到此,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9  我又有了新的问题:是不是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厄运的人又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师  你说出了我的困惑。谁帮我解答?

生20  落难之后不一定能战胜脆弱,也有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的。要培养坚韧的意志,我们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炼自己的意志。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需坚韧的意志,是可锻炼人的。还有遇到了难题,要静下心来攻克学习上的堡垒,又何尝不需要坚韧的意志?

(点评:学生自己质疑探究,第三次多角度解读。)

师  体会深刻。通过大家的讨论,现在再看肖伯纳的那句名言“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生21  “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也未必是一种不幸。

(点评:温故而知新。第四次多角度解读,又翻新意。)

师  人的一生如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与不幸,相信大家在今后的人生中会正确对待。请你说一条关于“得与失”的名言熟语以自勉。

生22  得意淡然,失意夷然。——冰心

生2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生24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生25  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英国谚语

生26  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论厄运》

(点评:四次强调课外积累,交流名言,相互勉励。)

师  是啊,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如果单从占有的角度看,“没有得到”的失意痛苦和“已得到”的患得患失都是不幸的。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以创造、审美的角度来看这“未得”、“已得”,是否别有一番情趣呢?下面请你将肖伯纳的这句名言进行改写,然后送给你的朋友。

生27  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追求、去创造;二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回味、去珍惜。

(点评:第五次多角度解读,创造性阅读。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得以体现。)

四、运用留白,激发学生课外乐于探究

师  寓言的确像个魔袋,我们今天从这些魔袋中取出了比袋子还要大得多的东西。寓言又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还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迪智慧,让思想活跃。如果你想知道魔袋里还有哪些神奇的东西,想感受这座桥梁是何等的奇特,想知道那把钥匙是怎样的巧妙,那么请大家课后去阅读周国平的另三则充满了人生智慧的寓言《孪生兄弟》、《执迷者悟》和《抉择》吧,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吧。

(点评:运用“留白”作为结尾,使整堂课显得余味无穷,将更广阔的阅读和创造的空间留给了课外。)

与教者的对话

史  在诸多的来稿中,我读到了、或者说发现了你的教学案例,有清风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以为,读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寓言》,是一种享受;而你的教学案例,也一样地给我带来愉悦。我很想知道你是怎样理解寓言教学的。

常  传统教学中人们对寓意的理解比较单纯,一般都局限于原作的寓意或局限于教材与参考资料所提示的寓意,认为寓言仅仅是一种比喻形态,一个故

事仅仅提供一种道德教育。过去教寓言往往偏重于道德教育与知识传授,而忽视思维素质的开发。这种局限于单纯寓意的寓言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史  我很欣赏你领悟寓言寓意的看法,十分独到,很有价值,这是解读寓言(当然也是解读文本)的一个全新的视点。对传统教学规范和统一的教学模式也是新的挑战。那么,你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到多角度的解读寓意的环节中去的呢?

常  谈两点:

1.解读寓意是寓言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解读过程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原文,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丰富的寓意。尤其不要忘记我们自己就是阅读本体,从寓意中我们可以读出许多的“自我”,因为“寓言说的就是你呀”,而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所在。

2.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不应局限于某一种解读。寓言内蕴的丰富性和含蓄性,使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在解读中以喻体为中心,思维就会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新的创造。

史  探究式的教学,是你教学的主导理念,但同时,你的课又有真正的语文味儿。你导入  课题的第一句话就打动了我,不同凡响。我赞成点评者“一石三鸟”的评价。以肖伯纳的名言贯穿教学始终,潜移默化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于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你肯定有周密的教学设计和思考,就此谈谈你教学的构想好吗?

常  在教《人生寓言》时,首先,我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见解,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填鸭式局面,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其次,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寓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原作的惟一寓意和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这点在课标中也有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第三,寓言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往往是由一个故事引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所以寓言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有别于传统的空洞说教式,其目标的实现是自然地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 之中。另外,寓言的寓体是生动简明的故事,正好适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而寓言丰富的寓意也正好引导孩子开始思考人生。

史  谢谢!欢迎继续为本栏目写稿。

《人生寓言》 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从白兔的生活体验、落难王子的命运,感悟人生,辩证地对待财富与不幸。

2、结合已有知识,探究寓言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

1、品味、积累准确、形象的语言,复述课文。

2、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教学重点:

1、掌握寓言的特点。

2、理解《白兔和月亮》、《落难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1、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表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应该听说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吧,这个成语从一则寓言故事中得来,大体是这样的:

战国时期,长城附近住着一个老头,养了很多马,名叫赛翁。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他家的一匹马逃走了。乡亲们纷纷跑来安慰他。老头却十分平静地说:“没关系,丢失好马虽然是一大损失,但没准会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段时间,那匹马奇迹般地跑回来了,并且还带回来一匹北方匈奴的良马。乡亲们又纷纷前来道贺。这时,老头又意味深长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他有个酷爱骑马的儿子,天天骑着良马出去玩,有一天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把腿摔断了。左邻右舍又来探望、安慰他。这时老头又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一年后,北方匈奴入侵塞内,青壮男丁都被抓去当兵,十有八九都死于战场,而这个年轻人却因为摔断了腿未上前线,保全了一条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祸和福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有时候坏事能变成好事。当我们受到挫折或遭遇不幸时,常会用“塞翁失马”来安慰自己或别人。

刚才我们讲的是一则寓言故事,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一般结构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的。西方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的寓言故事有不少保存在《庄子》、《韩非子》等作品中。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作家周国平的两篇寓言。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周国平,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其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等。

2.课文导语

生阅读导语

师:寓言由一个故事和寓意组成,故事仿佛是身体,寓意则是灵魂,学习寓言最重要的是领会蕴含于故事中的寓意。那么寓意如何去领会呢?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找对比,找变化,看故事发生前后主人公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为何而产生?回答好这两个问题,用心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3.初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个方法来学习这两则寓言,首先齐读《白兔和月亮》。

二、内容研讨一

师:读过一遍课文,我们来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1、第一、四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说说兔子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明确:

1、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2、月亮是何等珍贵的物品,而青草是如此平凡。天空可以泰然拥有月亮,而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

3、拥有非分之财并过分看重财富,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三、内容探讨二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下一则寓言《落难的王子》,请同学们先把课文齐读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样几个问题:

1、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哪几个人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2、王子的性格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3、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概括寓意。

明确:

1、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2、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3、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四、活动体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两则寓言来准备两个课本剧,《白兔和月亮》结尾处说“兔子去拜见诸神之王”请同学们前后相互合作,扮演拜见时的情景。《落难的王子》一则一人演王子,一人演路人,准备好之后上台表演。

《人生寓言》 教学设计 10

【学习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感受优美的语言,理解寓言的含义。

【学习难点】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白兔和月亮》一文中,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王子那样脆弱的人都挺过来了,谁又不能呢,厄运可以使人变得坚强。

2.走近作者

周国平,著名哲学家,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自我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关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3.相关资料

(1)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

(2)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3)介绍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淮南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特征: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自主学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险象die()生

各具风yun()

得失之huan()

心旷神yi()

bing( ) 告

e() 运

lu( ) 去

che xiao()(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2)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

(3)优美的姿态神情。( )

3、“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4、“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

5、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

6、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7、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8、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揭示中心。

9、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10、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精读精练】

读《白兔和月亮》下面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消那个慷慨的决定。

11、这段文字采用哪些方法来写白兔?表现了白兔的什么特点?

12、选段第一句中的“仍然”一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13她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吗?为什么?

14、选段最后一句中的“和人类不同的是”这几个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15、文段中说“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请你根据具体的情境,展开想象,将白兔所看到的“险象”具体的描述出来。

16、为这段文字添上一句结尾点明寓言的寓意。

【主题阅读】

小溪

⑴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⑵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幻,山间晚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毫,小溪的脚步总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多少时候,我俩是深相契连的。

⑶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

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⑷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

17、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 ”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答:

18、“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句中“生动的音符”指的是什么?答:

19、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答:

20、“忙不迭地要将这好信息带给大家”中的“好信息”是指什么信息?答:

21、作者在本文里主要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

答:

【拓展提升】

22、寓言、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也可是人或非生物。篇幅大多,情节较,主题充满智慧和哲理。大多采用和的表现手法。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腊的《》。

23、由今天所学内容我们知道应如何面对厄运?我们遭遇厄运的人应怎样培养坚韧意志?从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

简介作者其人 11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主要著作有《人与永恒》《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其散文常用文学形式谈哲学,善于探索现代人精神的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教学过程 12

一、导入

学习课前演讲寓言故事。

明确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了,带有劝寓或讽刺意味,让人们从中领悟。寓言篇幅大多简短,文字有趣。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它常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含义深刻,引人思索。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寓言。

2、口头复述寓言故事。

3、问题设计:

⑴ 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要求学生紧扣课文内容。)

⑵ 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三、合作探究

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消决定说明了什么?

(结合现实生活中人民在获得利益之后的`想法和做法。)

(设计目的: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四、辩证思维

是否拥有财产和幸福生活就一定会患得患失?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五、反思体验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

你在学习和日常生活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荣誉和挫折?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六、实践巩固

1、仿写:(感悟语言的优美,摘抄,划出优美语句。)

例句:

⑴ 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喜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⑵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2、续写:

有一天带面具的美和丑在海边邂逅,她们互相说:“咱们到海里去游泳吧。”于是她们脱下了面具,在海里游泳。

过了一会儿,丑会到了岸上,带上了本来属于美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接着美也上岸了,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丑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所以,直到今天, 。

七、总结

学习寓言,我们要理解寓言的寓意,感悟人生道理。感悟寓言精美的语言。

《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13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1出示课题。2介绍寓言。3朗读。

4疏通文意。5感受语言。)

二、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2、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寓言的讽刺意义。)

④(辩证思维)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3、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三、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二、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人生寓言》教案 14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加强理解表述的正确性。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

对寓言含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人们做事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伴随我们的今生今世。我们应当怎样面对“得”与“失”呢?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就给了我们一个启迪。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外国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我国的寓言多存于《庄子》、《韩非子》等。

二、词语教学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预习,落实词语教学。

附补充的重要词语:

1、正音:

皎洁(jiǎo)心旷神怡(kuàng)(yí)

2、释词:

慧心:这里指智慧。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开朗。怡,愉快。

举世无双:整个世上没有第二个人可以相比。举,全。

迭生: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迭,屡次。

三、整体感知

1、听读。

2、学生朗读。

3、讨论发言。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

问题组: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求学生完整复述课文)

2、找出寓言中的主题词。──“得失之患”。

四、研读赏析

1、研讨赏析:

出示问题组,学生讨论,教师略加点拨:

问题组:

1、白兔的赏月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有关词语。

前:“尤爱”、“无忧无虑地嬉戏”、“心旷神怡”、“各具风韵”

后:“一扫而光”、“紧张不安”、“惟恐”、“心痛如割”

这是对比的写法。

2、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巨大的变化?

她“得”了月亮,“失”了乐趣。

──白兔拥有了月亮后,把它当作私有财产,害怕失去,因而紧张不安,产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失去了赏月的乐趣。

3、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2、感悟语言:

⑴体会词语的精美。

──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悠闲)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有)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请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下,句中加点词能否换成括号内的?为什么?

“闲适”是清闲安逸的意思,比“悠闲”更能反映出白兔的无忧无虑。而“绷”的强度更甚,充分体现出白兔患得患失的心态。

⑵体会句子的精美。

对称。如:“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五、拓展延伸

1、试想一下,是否“一无所有”就心安理得?

2、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以上各题允许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指正。)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读一读,写一写”有关练习。

2、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白兔和月亮》告诉我们:面对财富、幸福,我们应该怎么办?不仅如此,大家还须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周国平的另一篇寓言《落难的王子》,体会它给我们所带来的警示。

二、词语教学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预习,落实词语教学。

附补充的重要词语:

1、正音:

禀告(bǐng)掳(lǔ)

2、释词:

禀告:向上级或上级告诉事情。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三、整体感知

1、范读。

2、学生朗读。

3、讨论发言: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讨论:

问题组:

1、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厄运能使人变得坚强。

2、“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线索人物,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四、研读赏析

1、研讨赏析:

预设问题组,学生解答:

⑴王子落难前后的性格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王子开始时性格很脆弱,多愁善感,后来他经历了厄运,并且没有被厄运吓倒,挺了过来,从而变得坚强起来。

⑵“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都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⑶“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①王子听到天灾人祸的消息时。

②“我”听到王子的遭遇时。

③后人见到“我”遭受厄运时。

反复出现,构思奇妙,耐人寻味,揭示了这种故事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2、拓展反思:

从生活中举出实例,说说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自己坚韧的意志?(学生讨论,教师及时指正。)

参考: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如长跑并非厄运,但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使人坚强,战胜脆弱。

五、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学生自由评说,教师适当点拨。

六、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的两篇寓言,分别从不同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确立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就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七、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少于800字。

《人生寓言》教案 15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4.体会寓意,培养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寓言的特点。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厄()运泯灭()

险象迭()生禀告()心旷神怡()

审美:得失之患:

二、理解探究

1、学习《白兔和月亮》思考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

2、《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三、合作释疑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2、深入研读课文《白兔和月亮》,从课文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3、读《落难的王子》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问题:

(1)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2)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阅读《塞翁失马》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1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新的字词、成语。

2、准确把握寓言的含义。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字词的解释。

2、理解并掌握寓言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1、正确运用新的字词、成语(通过例句、造句的形式)

2、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对于财富、灾难有个正确而且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白兔与月亮》

(一)导入

1、播放一段《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的视频(1:45分钟)

2、请同学们谈谈以前听过些什么寓言故事?(2分钟)

3、请同学们谈谈“寓言”是什么?(3分钟)

参考: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故事的形式,采取虚构的情节和另有寄托的手法,表达含有深奥哲理的故事。一般是指是含有讽喻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寓言四要素”:一是故事性,二是虚构性,三是寄托性,四是哲理性。

(二)认识作者作品(1分钟)

(图)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作品选自《周国平文集》。

(三)认识生字词、解释(课本P39读一读写一写)(5分钟)

huì()心xī()戏风yùn()kāng()kǎi()

bǐng()告

(叫同学上去黑板上写,指出容易出错的地方)

成语解释:(只需回答2个,其余作为作业让学生回去好好查找成语的`意思。)

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多愁善感、天灾人祸、突如其来、异国他乡

险象迭生:危险的现象一次次出现。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四)内容讲述:

整体感知(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依次回答,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并且掌握学生对于故事的了解,增加学生的记忆。)(15分钟)

提问1:《白兔与月亮》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参考:白兔因为懂得赏月而被诸神之王赐予它月亮,但白兔拥有了月亮之后却失去了赏月的慧心,于是白兔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赏赐。

(赏月得月守月还月)

提问2: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提示1:为什么白兔会失去赏月的慧心呢?)

(提示2:为什么白兔要诸神之王撤销那个赏赐呢?)

(提示3:白兔拥有了月亮反而变得患得患失,没有月亮的时候反而活得更加洒脱,财富是不是

提问3:《白兔与月亮》有两处转折、两处对比,请分析。

两处转折:白兔得月、白兔还月,两次心态进行对比分析,拥有不该拥有的东西不见得是好事情。

两处对比:白兔慧心未泯VS人类慧心已泯,说明白兔尚且能领悟到对不该拥有的东西学会放弃,而大部分人踪认为拥有就是幸福,不肯放弃不该得到的利益,甚至不惜一切手段追求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如此对比,有着强烈的讽刺意味。

(五)主题拓展(5分钟)

1、拥有财富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2、讨论应如何看待人生的财富?

《人生寓言》教案 17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的基本特点;正确领悟文章的寓意;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巧妙的构思。

2、口头复述课文,感受优美的语言,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领悟寓意。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领悟寓意。

2、难点:联系实际,感悟人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白兔和月亮》

一、温故知新

1、你喜欢哪则寓言?(唤起记忆)

2、为什么喜欢寓言?(探讨寓言的特点)

特点:

(1)讲述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2)篇幅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或人或非生物。

(3)主题多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用严文井的话总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二、名言激趣

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不知大家是否赞同?(学生讨论)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一起来探讨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板书《人生寓言》之《白兔与月亮》)

三、自由朗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白兔与月亮》,初步感受课文,准备复述课文。

四、故事重现

1、复述故事。

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五、探讨研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白兔在拥有月亮以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它,不让它遭到侵犯和损害,否则就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感。

2、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月亮不仅她失去了原有的赏月的闲适心情,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是不安与痛苦。

3、 试想一下,假如白兔拥有的是萝卜、白菜、它还会患得患失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意)

4、从白兔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拥有巨大财富,或其不配拥有的财富就会患得患失。

六、一显身手

作家严文井是这样描述寓言的:“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同学们一起归纳了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那么你还能从《白兔与月亮》这则人生寓言中取出什么东西呢?请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来。

比如:

(1)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

(2)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享受生命的乐趣。

(3)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4)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

(5)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

七、奇思妙想

本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其中“终于”一词可见白兔是进行了一番心理斗争,才下定决心的,请发挥你的想象,描摹一下白兔复杂的心理活动,完成一篇练笔。

八、布置作业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请将你喜欢的优美词句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落难的王子》

一、温习旧知导入

《白兔和月亮》一文恰恰印证了培根的那句话“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它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而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更恐惧的则是厄运的到来,那么当厄运真的降临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一起来阅读周国平先生的《落难的王子》,看看它会给你怎样的启示?

二、探究灵感源泉

本文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次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妞妞刚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

三、朗读哲人寓言

1、教师范读。

2、学生带着如下问题朗读:

(1)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2)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落难前的王子很脆弱,落难后变得坚强起来。变化的原因是:一是他遭受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遭受的厄运吓倒,坚强地挺了过来。

(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

3、交流初读收获。

四、领会巧妙构思

1、“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

都是一个旁观者在倾听别人的不幸时发出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

作者通过这样的情节设计是想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当灾难降临到别人头上时,旁观者都会虚妄地假设自己不能承受,揭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2、“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我”既是线索人物,旁观了王子的厄运,同时又是一个遭遇厄运的主人公,这个人物也暗示了谁都有可能遭遇厄运。

五、探究文章寓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寓言给你的启示。

比如:

(1)人生在世,不幸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2)当遭遇厄运的时候,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3)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

2、当厄运到来的时候谁都能够承受,并且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你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霍金等等)

六、辩证思维训练

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要战胜脆弱,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深入体悟寓意)

七、拓展延伸训练

1、总结二文寓意的相关之处。

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幸运或不幸的事情,那么应该如何面对,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正像培根所说的那样“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2、拓展阅读《塞翁失马》(本册教材的第30课)。

(1)这篇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2)积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八、放飞思绪创作

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象力,想象“我”会遭遇怎样的厄运,又将如何面对。为文章补写一个结尾。

九、结识睿智哲人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1996年以怀念夭折女儿为主题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而闻名,但其大量的作品还是以哲理性思辨性为主,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是一个很优秀的学者。

十、课后积累作业

积累一下有关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与不幸的名言警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生寓言》教案 18

教材分析:

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寓言中所选的两则寓言故事都是以人生为主题,只是更侧重于理想和信念,理性的成分更多,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寓言,进一步感悟人生。白兔和月亮叙述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很喜欢赏月,但她拥有月亮以后反而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中写一个极端脆弱的王子,却经历了极端的厄运,但在厄运面前,脆弱的王子却变的很坚强。故事短小生动,很适合七年级学生学习。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很强,对寓言故事很渴望,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寓言,在轻松氛围中走进寓言,并主动创作寓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了解课文寓意。

3.理解两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

运用讨论辩论的方法;点拨法,启法感悟;赏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把握人生态度,体会无私的快乐,提倡美感的性质,培养正确的审价美值观。

教学重难点:

1.对寓言的恰当理解。

2.理解两篇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旷神怡地赏月的白兔,一旦拥有了月亮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极为脆弱的王子,遭遇凶险的厄运却能勇敢地承受不被*。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为我们阐解如何去应对幸运和厄运。下面我们先学习第一篇白兔

和月亮。

二、资料助读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三、解读白兔和月亮

1、生朗读《白兔与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复述故事情节。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撤消了那个慷慨的决定。)请学生来点评。

2、文章情节上出现哪两次转折?

诸神向白兔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月亮归属于兔子;兔子去拜见诸神,请求他撤销这个慷慨的决定。用图表来简化一下这个情节(展示课件)。首先是赏月,仿照我的格式,情节怎样发展呢?

赏月--得月--弃月

3、在得月前后白兔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请学生朗读。

赏月--心旷神怡得月--患得患失

4.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5、白兔悟到了什么,最终要求诸神撤销这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6、“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7.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

月色皎洁时,白兔--无忧无虑的嬉戏,心旷神怡的赏月。

乌云蔽月时,白兔--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

满月缺损时,白兔--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8.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三。学生自己研读《落难的王子》

同学们,在白兔和月亮这篇寓言中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中又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小组讨论后教师明确;上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四。《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比较阅读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题主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五作业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六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①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寓言教案 1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要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开拓自己的视野。

[教学难点]

要有后继活动,深化读书效果。

[课前准备]

通读《伊索寓言集》,了解其内容,知道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授课类型]

阅读课

[教学时间]

20XX年10月22日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熟知的《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狼和小羊》、

《狐狸和乌鸦》都出自《伊索寓言集》,你能不能选其中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2、简介《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

过人,在儿童的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题材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3、认真阅读《导读》,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明确读书要求,制定读书计划:

1、《伊索寓言集》有许多版本,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止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一个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整本书读完。

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

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心得及启示。

今日作业设计

一、制订读书计划。

二、按所订计划持之以恒阅读《伊索寓言集》,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板书设计]

我读书

我快乐

阅读《伊索寓言集》

持之以恒

读完全书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制订读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生寓言》教案 20

(建议安排1课时)

[学法导引]

本文是周国平写的两则现代寓言。它通过两个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拥有是一件好事,但拥有也可能将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厄运是件坏事,却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学习本文,首先要理清故事的情节,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了解寓言所蕴含的寓意。《白兔和月亮》中的白兔在不占有月亮的日子里,她能无忧无虑地嬉戏,心旷神怡地赏月;在拥有月亮的日子里,她紧张不安,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生性多愁善感,可是当他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失去了尊贵的王位,流落异乡靠行乞度时却得到了要顽强的挑战命运的人生感悟。两则寓言启示我们:不配拥有而拥有,便会生出无穷的忧患;而厄运则会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此外,要能准确地理解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能流利地、动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寓言的特点,体味《白兔和月亮》精美的语言和《落难王子》巧妙的构思。

[典题例析]

例题:精读《白兔和月亮》下面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消那个慷慨的决定。

1、 这段文字采用哪些方法来写白兔?表现了白兔的什么特点?

2、 选段第一句中的“仍然”一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3、 她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吗?为什么?

4、 选段最后一句中的“和人类不同的是”这几个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5、 文段中说“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请你根据具体的情境,展开想象,将白兔所看到的“险象”具体的描述出来。

6、 为这段文字添上一句结尾点明寓言的寓意。

解析:第1题考人物描写方法。第2题考重点字词的品析。第3题考修辞手法的辨析。第4题考词语的含义理解。第5题考想想象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第6题考对寓意的理解。这6个题目,分别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寓意的把握。

参考答案:

1、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白兔的多愁善感、患得患失的特点。

2、 “仍然”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承接上文,写白兔爱赏月的习惯表面未起变化,暗含白兔内心已失去了平衡。

3、 比喻。

4、 不能删。将白兔与人类区别出来,讽刺人类中的某些人慧心已泯,贪心贪欲。

5、 (略)

6、 不配拥有而拥有,便会生出无穷的忧患 。

[课时训练]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风韵(    )   金窖(    )        抢劫(    )禀告(    )

2、  chè销(    )     è运(    )jiǎo洁(    )  童心未mǐn(    )

险象diě生(    )

二、根据意思写出适合的词语。

3、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                )

4、各种危险的现象一个个出现。             (                )

5、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                )

6、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                )

7、(事情)突然发生。                      (                )

8、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                )

三、填空、简答。

9、寓言、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渝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            ,也可是人或非生物。篇幅大多              ,情节较             ,主题充满智慧和哲理。大多采用              和               的表现手法。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腊的《          》。

10、《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王子》给我们的启示分别是:

11、白兔姑娘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12、《落难王子》为什么把主人公定为王子?为什么要把厄运编造得如此凶险?

四、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小溪

⑴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⑵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幻,山间晚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毫,小溪的脚步总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多少时候,我俩是深相契连的。

⑶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⑷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

13、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

14、“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句中“生动的音符”指的是什么?(2分)

答:

15、“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这一句应怎样理解?(2分)(2分)

答:

16、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2分)

答:

17、“忙不迭地要将这好信息带给大家”中的“好信息”是指什么信息?(1分)

答:

18、作者在本文里主要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1分)

答:                                                                         《人生寓言》

1、yùn    jiǎo    jié    bìn    2、撤  厄  皎  泯   迭   3、得失之患  4、险象迭生   5、心旷神怡  6、多愁善感  7、突如其来  8、举世无双  9、生物,短小,简单,比喻,拟人,《伊索寓言》 10、拥有是一件好事,但拥有也可能将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厄运是件坏事,却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11、因为未得到月亮之前,白兔夜夜到林中赏月,心情舒畅。月亮归她之后,她反而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了,所以白兔姑娘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12、因为王子向来是养尊处优享尽荣华的。作者让王子落难,使他前后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表现主题。13、不好,“活泼”多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的生动自然不呆板;“活跃”多指行动进展积极有力。  14、指溪水流动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  15、溪水随季节的不同,水流量发出的声音也不同,由此反映出大地有关季节、物候、河水流量等方面的情况。16、冰冻状态  解冻状态  17、春回大地的信息  18、拟人化的写法

体味感知,探讨研究: 21

师问:《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的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师问:那么是不是为了坚强起来就必须寻找厄运?

不是的,而是说既然厄运已经落在了自己头上就应该顽强的挑战厄运。也许坏事能变成好事。

师问:“天哪!……”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意义?

1、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

2、“我”对王子落难而言。

3、“我”对自己遭厄运而言。是一个假设。

意义在于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最后一个“省略号”的作用是省略不需再讲了。又一次突出了它的普遍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