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编辑帮大伙儿收集的3篇常规教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方案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结合具体数据、算式的特点,结合算式的意义,合理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计算应用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灵活选择算法,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依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简算。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算式特征,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学过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第 1 页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
教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灵活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2.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依据什么? 25×4×6= 7×8×125= 4×7×25= 【设计意图】复习运算定律,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展示并确定研究的问题。
①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②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③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④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⑤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⑥买羽毛球比买羽毛球拍多花了多少钱? 2.确定首先研究的问题: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第 2 页 3.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能根据所选的信息,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买了25筒羽毛球、“一打”装、“一打”是12个。)4.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互相交流。
5.展示不同算法,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思考:(1)你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2)谁能说一说你对每种解法的理解?(3)比较上述三种不同的解法,你喜欢哪种?说一说你的理由。
(后两种方法都关注到了数字的特点,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4)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5)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6)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关注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方法的异同,体会简便算法的关键是根据数据特征和算式特点,依据运算定律找到合理、简捷的方法,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
6.做一做:选择简便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运用知识,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第 3 页 教师: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自己独立解决“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这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能根据所选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想一想你依据的是什么,有哪些方法? 8.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9.反馈。
预设①:
330÷5÷2 =66÷2 =33 教师问:(1)330÷5后,为什么还要÷2?(2)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预设②:
330÷5÷2 =330÷(5×2)=330÷10 =33 教师问:(1)你能理解这位同学的想法吗?(先求一共有10支羽毛球拍,再求每支羽毛球拍的价格。)(2)330÷5÷2和330÷(5×2)表达的意思一样吗?数学上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它们间的相等关系?(①它们的结果相等。②都是求一支羽毛球拍的价
第 4 页 格。所以可以用等号连接。)(3)你能再写出类似于这样的等式吗?(4)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后两个数的乘积。)10.小结。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为:a÷b÷c= a÷(b×c)。
教师:注意,式子中的b、c都不为0哦!还可以简单记为:连续除、除以积。
【设计意图】从“特殊──一般”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大量举例论证,在举例验证活动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推想,直至推想归纳全程,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述心中的规律,促使学生从感观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
(三)知识应用
1.在下列等式的括号里填上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16÷2÷4=16÷(2()4);(2)180÷(3×6)=180()3()6。
2.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第 5 页(1)81÷3÷3=81÷(3×3)()(2)210÷(7×6)=210÷7×6()(3)1300÷25÷13=1300÷13÷25()(4)a÷b÷c= a÷(b×c)()3.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第2题。
教师:(1)你知道了什么?(2)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3)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50÷14 =350÷(7×2)=350÷7÷2 =50÷2 =25(册)答: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25册。
(四)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结合数据和算式特点,运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以后在学习其他内容时,大家不妨再试试看。同学们学完这个内容,现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想提醒大家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分享学习的经验、体会,在提高
第 6 页 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 7 页
【苏教版数学 三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1)【教材简解】
在二年级学习了《简单的一步计算实际问题》、《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三年级教材在第五单元安排了《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解答一些数量关系较为简单且趣味性较强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和特点。这部分内容在每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会要运用到,同时也是三年级下册《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基础,因而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标预设】
1.学生在经历有趣的故事中,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了解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用条件想问题的策略寻找解题方法,并正确解答。
2.使学生初步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理解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与问题的联系,体会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从条件出发的思考策略,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数学知识趣味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数学知识游戏化。本着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好玩,让学生品味数学故事,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研究数学,在生活中习得数学,掌握数学思维方式,在游戏中掌握数学。从而设计了坚持以学定教、为学设教、顺学而引的实施原则,力争让课堂充满童趣,荡漾童心,满足儿童成长需要,促进儿童自主发展,促进儿童由好学转变到乐学的理想教育境界。【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小猴活动为主线的故事,带领同学们走进果园、参观果园、离开果园。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帮助小猴解决问题,不断积累“想的经验”、“交流的经验”,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触摸数学的本质。【教学过程】
一、趣味故事,引入课题
(故事引入)花果山的小猴是一位勤劳、懂礼貌的孩子。他今天准备带大家去“快乐果园”游玩。首先他想考一考大家:如果他摘了100个鲜桃,你有什么办法帮他运回家吗?学生交流方法。(学生可能的方法如下)生1:用袋子装好运回去。生2:装在小车上运回去。生3:装在框子里运回去。
生4:请孙悟空用一口仙气吹回去……
指出:同学的方法可以真多,你们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这里我们把解决问题的办法叫做“策略”,在数学里也有很多策略,它可以帮助我们比较方便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大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走进果园,体验策略
(课题引入)瞧,小猴将他摘的鲜桃用小车装回了家。现在小猴带着大家来到了果园。果园真漂亮,在果园大门处有一张大展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展板设路障)小朋友们,你们如果能看条件提出问题,那么大门就会为你们打开。
(1)果园里有3行桃树,每行12棵。
(2)杨树苗有20棵,杉树苗比杨树苗多8棵。
(3)果园大路两侧放了一些花,左侧有30盆,右侧花的盆数和左侧的同样多。学生根据展板上的要求,先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教师同步课件展示。2.指出:根据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提出能计算的问题。(板书:条件——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思考和分析问题。今天我们就和小猴一起学习“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板书副标题)
(设计说明:呈现小猴领大家走进果园,将数学知识趣味化,通过谈话引导大家关注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引出课题,同时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向新的高度。)
3.小猴设疑,同学群策(1)理解题意。
小猴:同学们,果园里的桃都成熟了,我是这样计划摘桃的。你能猜出我第5天摘了多少个桃吗?
出示例1,要求学生读题,找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提问:题里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小猴:我不知道“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谁能帮帮我?(班级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2)交流算法。
引导:小朋友已经了解了题里条件之间的关系,那你准备怎样求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呢,可以怎样想?
交流:怎样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交流,并指名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根据第一天摘30个和第二天多摘5个,先算第二天摘了多少个;再根据第二天摘的个数和第三天又多摘5个,算出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再根据什么求出第五天摘了多少个?(学生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可以求出…”。)
追问:你们的算法是根据题里的什么想到的?
指出:大家都是根据条件来想的,找有联系的条件想能求什么问题,按条件一步一步求出问题的结果。这是从条件想起,看能求哪个问题,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展示解答方法
(让学生自己到班级前面讲解小组内找到的方法。)
引导:小朋友已经找到了计算的方法,能通过填表或者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4)帮小猴归纳总结
提问:请小朋友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找出什么,接着根据什么想到解决办法的,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同桌互相交流体会。)
交流: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指出: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清理条件和问题,再分析怎样解决,弄清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算式解决。解决问题时,可以列式或者列表球求出结果。追问:那么分析问题是从哪里开始想起,可以先求什么,还可以再求什么? 提问:你认为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有什么好处?把你的想法告诉同学。(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设计说明:通过帮助小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经历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总结这样几个过程,帮助他们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的基本步骤;另一方面在列式、列表的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数学解题形式。这一过程详细,关键是让学生能够依据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什么;然后能根据第三条件算出第二个问题,还能再进一步找出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体会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价值。)
三、参观果园,内化策略
小猴为了招待我们还特地去了果园商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帮小猴算一算)(1)让学生看图一,想想有哪些条件
提问:从图里你知道了哪些条件?(4个苹果500克,1个橙子比一个苹果重20克)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提出哪个问题,接着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读读第2题的条件,想想能提哪些问题? 指出: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根据条件想问题,一步一步求出问题的结果。分析问题时可以找出有联系的条件,弄清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帮调皮的小猴拿小球)提问:你能在表里填出每次弹起的高度吗?填一填
说明:找出题里的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就可以算出每次弹起的高度。
3.“想想做做”第3题。(大家排队参观果园,小猴想找到队伍中的芳芳和兵兵,请大家帮忙。)
引导:如果用18个圆表示18个小朋友,你能标出芳芳和兵兵各排在哪个位置上吗?在图上标一标,并想想你是根据什么标位置的。
小结:从条件想起可以这样算:根据18人和芳芳排在左起第8个,用减法求出芳芳右边有10人,再根据芳芳右边有10人和兵兵排在右边起第4个,用减法求出两人之间有6人。
提问:我们在帮助小猴的时候,是否有第二种方法呢?(引导学生列式解答。)4.“想想做做”第4题。(小猴在果园建了一个健身场地,请大家算一算花瓷砖和白瓷砖各用了多少块?)
提问 :你分析问题时用了什么策略?能说说你由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得到的体会吗 ?
四、依依作别,小猴提出新挑战。
小猴: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可棒。可是我们果园还想请大家帮个忙。我们准备将摘好的鲜桃装成箱子运到市场上。要求是这样的……
“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动手画一画,再交流:画画时要注意什么?)交流:你是根据什么来放的,从第几个正方形盒子里开始就放不下了? 小结:把一个数每次乘2,这个数增加、变大的速度快得我们压根无法想象,我们会发现到了第四正方形盒子,就没有办法再多放桃子了。
(设计说明: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由于练习的题目结构相仿,适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交流,也适合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独自讲一讲。从教学上来说,教学的内容有层次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策略体验,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故事设想,交流收获
提问:小猴特别感谢大家的帮助,他有很多收获。你在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策略?能具体说说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要怎样想吗?
(在结尾趣味性的总结中,细化的可操作性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主动地总结出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也利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运用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结合具体数据、算式的特点,结合算式的意义,合理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计算应用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灵活选择算法,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依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简算。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算式特征,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学过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教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灵活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2.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依据什么?
25×4×6= 7×8×125= 4×7×25=
【设计意图】复习运算定律,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展示并确定研究的问题。
①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②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③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④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⑤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⑥买羽毛球比买羽毛球拍多花了多少钱?
2.确定首先研究的问题: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3.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能根据所选的信息,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买了25筒羽毛球、“一打”装、“一打”是12个。)
4.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互相交流。
5.展示不同算法,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思考:(1)你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第 1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谁能说一说你对每种解法的理解?
(3)比较上述三种不同的解法,你喜欢哪种?说一说你的理由。
(后两种方法都关注到了数字的特点,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4)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5)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6)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关注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方法的异同,体会简便算法的关键是根据数据特征和算式特点,依据运算定律找到合理、简捷的方法,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
6.做一做:选择简便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运用知识,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自己独立解决“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这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能根据所选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想一想你依据的是什么,有哪些方法?
8.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9.反馈。
预设①:
330÷5÷
2=66÷2
=33
教师问:(1)330÷5后,为什么还要÷2?
(2)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预设②:
330÷5÷2
=330÷(5×2)
=330÷10
=33
教师问:(1)你能理解这位同学的想法吗?(先求一共有10支羽毛球拍,再求每支羽毛球拍的价格。)
(2)330÷5÷2和330÷(5×2)表达的意思一样吗?数学上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它们间的相等关系?(①它们的结果相等。②都是求一支羽毛球拍的价格。所以可以用等号连接。)
(3)你能再写出类似于这样的等式吗?
(4)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后两个数的乘积。)
10.小结。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为:a÷b÷c= a÷(b×c)。
教师:注意,式子中的b、c都不为0哦!还可以简单记为:连续除、除以积。
【设计意图】从“特殊──一般”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大量举例论证,在举例验证活动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推想,直至推想归纳全程,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述心中的规律,促使学生从感观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第 2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思考。
(三)知识应用
1.在下列等式的括号里填上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16÷2÷4=16÷(2()4);
(2)180÷(3×6)=180()3()6。
2.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81÷3÷3=81÷(3×3)()
(2)210÷(7×6)=210÷7×6()
(3)1300÷25÷13=1300÷13÷25()
(4)a÷b÷c= a÷(b×c)()
3.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第2题。
教师:(1)你知道了什么?
(2)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
(3)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50÷14
=350÷(7×2)
=350÷7÷
2=50÷2
=25(册)
答: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25册。
(四)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结合数据和算式特点,运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以后在学习其他内容时,大家不妨再试试看。同学们学完这个内容,现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想提醒大家的吗?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第 3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分享学习的经验、体会,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