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小编午夜帮助大家找到的7篇折线统计图教案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渗透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合理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估测。
教学重点: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提问
教学用具准备:
xxx
教学平台:
xxxx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昨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小胖是气象爱好者,他对上海某日的气温变化作了统计。
2、课件出示:P44/上海某日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说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与生活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统计与生活紧密联系。
二、探究新知
1、仔细观察这张折线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你有什么疑问?
问题1: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
问题2:这是每隔几小时测一次气温而得到的折线图?
问题3:纵轴表示什么?
问题4: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几℃?
2、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问题1:气温最高的时刻是几时?这时气温是多少℃?
补充:气温最低的时刻是几时?这时气温是多少℃?
问题2:气温是从几时开始升高的?又是从几时开始下降的?
问题3: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时到几时之间?
问题4: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时到几时之间?
问题5:几时到几时气温没有变化?
问题6:这天有几个小时气温超过9℃?
3、除了以上这些,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
问题7:你能估测出这一天大约属于哪个季节?早春、晚秋
4、折线统计图能够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我们要学会看图学会分析。
[说明]:通过读取折线统计图信息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地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通过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提高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出示:
模仿刚才的分析,试着分析这份统计图(先小组讨论):
(1)统计内容:xx小学一至六年级及喜欢看科普读物人数统计。
(2)统计图类型:折线统计图
(3)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之间?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学生的人数是多少?
(2)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一共有多少人?
(3)小淘气所在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排在第3位,小淘气是哪个年级的?
[说明]:通过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让学生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两天的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感受?
目的要求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把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重点难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问: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吗?
师: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一天内的`观测到的气温情况记录成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吗?
师: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出示例题折线统计图)
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认识折线统计图特征:
1.你能从这张图上了解到什么呢?
(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学生可能答:
从7时到19时,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气温;
在13时气温最高是24℃,在19时的气温最低是10℃。
从7时到13时这一段时间内气温在上升,在13时到19时这段时间内气温在下降。)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2.师:我们以前学过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为什么这些数据不用条形统计图二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出示用条形统计图)
(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请况。学生点不到位时,教师加以引导:你觉得这张图更能反映什么情况?)
3.教师小结:看来刚才统计表中告诉我们的一些信息在统计图中都能反映出来,并且我们还可以从图上很明显的了解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4.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回忆生活经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些相关图片,加深印象。(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体温情况图、股票分析图等。)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优势。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
完成“试一试”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统计表。请学生简单介绍从表中知道的情况。
2.制作统计图。
你认为在制图时应做哪些工作?有什么注意点?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在交流中,教师顺应学生回答,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日期的前后;
(2)纵轴:标明数据,反映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
(3)制表日期和单位。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指名演示,同学互相评价并改正。
3.统计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相互交流,也可以提问请同学回答。)
师:你能预测今后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呢?(可能逐渐稳定、也可能还有上升空间,但上升的空间不是非常大。)
师:比较统计图、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本班同学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的一种变化请况。)
四、综合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谁能说说?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得心跳统计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情况,出示图。
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吗?
你能预测之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因为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80—90左右。)
2.想想做做第1题。
师: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让学生尝试说说。)
出示小明的身高情况,及空白统计图。
请学生观察统计图说说横轴与纵轴的情况,并说说这份统计图与前几幅有什么不同点(纵轴的数据0—110间有一段折线,并且格子图上用虚线表示)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同桌间讨论后再交流,这些数据中的最低数据高于110厘米,如果将单位长度定于5厘米并且将0—110厘米全部画出的话讲比较浪费纸张,而且也不美观。
学生独立制作并且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后更正。
同桌间统计分析,交流自己从图上了解到的信息,或者互相提问回答,教师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析情况。
3.出示两张某商场衬衫、毛衣销售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说说那张是表示衬衫的销售情况,哪张表示毛衣的销售情况,并说说如果你是商场经理,准备怎样组织进货。
五、课堂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有什么特点或优势?
2. 布置作业:
(1) 补充习题
(2)将自己6岁至今的体重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自己今后几年的体重情况。
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算完后,说说你想说什么?(节约粮食方面的话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等方法认识了1亿有多大,现在你能谈谈你对一亿的认识吗?
你还很想了解哪些有关一亿的知识呢?
六、补充:
1、一个人的寿命以80年来算,可以算得一生大约有25亿秒
2、一分钟如果是90次心跳,一亿次心跳大约要有2年多。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3.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特征,感悟优势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
问:xxxx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
生:边指边答xxxx年489支。
追问:489在哪?
生:在xxxx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2.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3.深入探究。
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个问题。
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你是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想的`?
4.整体感悟。
交流: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思考:那么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呢?为什么?师:你有什么感想?
生:喜欢科技、喜欢机器人制作和比赛的人越来越多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上找数据,为绘制折线统计图、画横轴与纵轴相交的点做好准备。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1.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五年级P104~105的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我所上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五年级《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认识的一种新的统计图。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方面在于让学生充分感知折线统计图的2个特点:一是可以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二是还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另一方面是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2、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和预测。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知道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4、进一步渗透统计的思想,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
2、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师:前段时间我们泗泾二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读书节的活动,老师了解到我1
们学校的李丽同学是一个喜欢看书的孩子,下面是有关于她这几年藏书数量的一些数据。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李丽同学20xx年——20xx年的藏书数量情况:20xx年40册,20xx年55册,20xx年55册,20xx年45册,20xx年80册,20xx年90册。
师: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能将这些信息更清楚,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用统计表(课件演示)、还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师:仔细观察这张条形统计图,它由哪些要素组成?(有标题、横轴、纵轴、项目名称、数据刻度、单位、直条)
师: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又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你是怎么直观地知道20xx年的藏书量最多的?
师:对啊,条形统计图是通过直条的高低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也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师板书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除去关注数量多少以外,老师还想知道这几年李丽同学藏书的数量总体是怎么变化的?谁来说一说
(藏书的数量越来越多了。)
师:是啊,给我们的总体印象确实是藏书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同学们再仔细地看一看,每一年的变化情况一样吗?
(不一样。)
师:你能用手指的动作比划出每一次的变化情况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试着比划出每一次的变化情况,请一位同学演示。师:让我们一起来比划一下。
(全班一边比划,一边描述:从40册到55册,再到55册,接着到45册,又到80册,再到90册。)
师:用手指比划变化情况,你感觉怎样?(有意思,好玩)
师:猜想一下,如果老师将我们刚才用手指比划的过程画出来,会是什么样2
子呢?大家可以闭上眼睛先想象一下,睁开眼睛看看屏幕,是否和你的想象一样呢?
师:原来,我们画出了一条有起有伏的折线啊!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你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引导质疑,激发兴趣。
师: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点呢?除了这些,你还想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齐走进折线统计图,去研究它。 3.在问题解决中感悟点的含义。
师:在这张统计图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仔细观察,你们有信心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横轴表示什么?(年份)纵轴表示什么?(藏书的册数)
每一大格表示多少册?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册?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2)李丽20xx年的藏书册数是多少?
师:你是怎么找的?(先在横轴找到20xx年,再找到20xx年与折线的交点,最后找到这个交点的纵轴刻度就是20xx年的藏书册数)。
师:谁能根据老师这边的提示,再来说说你找的过程。
(先在横轴找到20xx年,再找到20xx年与折线的交点,最后找到这个交点的纵轴刻度就是20xx年的藏书册数。)
师:再找出20xx年的藏书册数。(20xx年的藏书册数是90册。)
(3)李丽哪一年的藏书数量最多,是多少册?哪一年的藏书数量最少,是多少册?
(20xx年的藏书量最少,是40册;20xx年的藏书量最多,是90册。)师:你是怎么找的?
(先找到最高的点,再找到这个点在横轴的年份就是藏书量最多的年份,最后找到这个点的纵轴刻度就是最多的藏书册数。同样,先找到最低的点)
师:看来,通过看点的高低就可以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与少。所以,折线统计图中点的高低就决定了——(数量的多少。)
4.小组合作探究“折线”的含义
师:折线统计图中的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那么点和点之间的折线又表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来好好研究这些折线?
师:先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用手势比划着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条折线?(5条。)
师:这5条折线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又能反映出什么呢?让我们先从倾斜方向研究起。接下来请大家带着老师给的2个问题进行思考。课件出示问题:
①根据折线的倾斜方向,把这些折线分成了哪几种情况?②这几种情况分别反映了什么?
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的思考结果,我们全班一起来交流一下。 ①可以把折线分成3种:上升的,下降的,平的
②折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折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线段平平的表示数量不变。(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找到有3条折线是上升的,那同样都是上升,李丽()年到()年的藏书数量增长的幅度最大呢?
(20xx年到20xx年增长幅度最大。)
师: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找的?(我是算出相邻两年之间的藏书数量的相差数来判断的)
师:有不是用算的方法找出的吗?
(20xx年到20xx年的这条折线最长,并且倾斜得最厉害,说明增长幅度最大。)
师:那李丽()年到()年的藏书数量增长的幅度最小呢?(20xx年到20xx年)
师生总结:在数学中,像这样很陡的上升称为——大幅上升
把这样很平缓的上升称为——缓慢上升
师:跟着老师,我们一起用手势比划一下大幅上升,缓慢上升。师:那谁再来比划一下大幅下降和缓慢下降?(生演示)
师:老师把刚才我们所接触到的这些折线进行了罗列,他们分别是?(5种折线)
师:在这些折线里,有的比较陡,有的比较平缓,有的是平平的,当折线越陡时,数量变化得就越怎么样呢?你有什么发现?
(折线越陡,数量变化得越大。)(板书)
师生总结: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折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折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折线平平的,表示数量没有变化。折线越陡,变化越大。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那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通过什么来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的呢?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板书)
5.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师:刚才我们仔细地研究了李丽20xx——20xx年藏书数量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并知道了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的升降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那么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折线统计图?师:仔细观察这些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你有什么发现?仔细观察这些折线统计图横轴上的数据,看看它们都表示什么?
师生总结:折线统计图通常是用来统计随着时间或次序逐渐发生变化的同一个统计量的统计图。
三、数据分析,实践应用:
1.基本题:P49页书上题目。
接下来,让我们来做一组基本练习,看看大家对刚才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怎样?
2.应用练习:区分在什么实际情况下使用条形与折线统计图。
下面,让我们进入商店的电器销售区去看看,小明是个有心的孩子,他搜集了这个商店2月份部分电器的销售数据。(出示统计表)
根据这组数据,小明制成了一张条形线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觉得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先选,选完之后,让学生讨论下)
师:那么你觉得电器商场里怎样的一组数据才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呢?
总结:统计同一种商品随着时间销售量发生变化时,一般用折线统计图。师:老师根据这个商场1—6月份空调销售数据,制成了一张折线统计图。师:根据图上折线的走势,你能合理地预测下7月份空调的销售数据吗?师:为什么这么预测?
总结:看来,我们还可以通过折线统计图上折线的走势,合理地进行预测。师:根据这张折线统计图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假如你是这个电器销售区的老板,你会怎么做?(搞促销,多进货)师生总结: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才能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3.师:你能说一说,折线统计图和以前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生讨论
师生总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但条形统计图中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但关键的是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升降还能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这是条形统计图所没有的特点,也是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所在。
师:那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我们什么时候选择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数据呢?
师:表示数量的变化选择使用折线统计图,而只要表示数量的多少我们就选择使用?
(条形统计图)
师生总结:以后在进行数据统计时,我们就得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统6
计图。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吗?
教后反思: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该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基本的统计过程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的体验的基础上学习折线统计图,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同时更重要的是了解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在自己的几次试教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磨课,我觉得自己有以下3点在基于课标的课堂行为改进方面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1、教学中对教学素材的重组。
新的教材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潜心“走进教材”,又要善于“走出教材”。如果学习素材过难,学生就会有畏难情绪;而学习素材过于简单,学生又会毫无兴趣。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一课教材提供的范例有些细节部分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一些困难(如例题折线统计图中的上升幅度最大的折线,学生很难把2条折线都找出来。而且这2条上升幅度最大的折线跟其他几条上升折线的倾斜度也比较接近,学生不大容易分辨)。因此通过第一次试教之后,我对教学素材进行了优化重组: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校中举办的“读书节”,其中一名学生近几年来的。藏书数量来贯穿整个教学。学生对数量的上升、下降、保持不变有着深刻的感受,这也为学生突破折线的作用这一难点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可能。把原本教材上的例题,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题目放在了本节课的练习部分,教学效果较好。
2.教学中教师要扶、放有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由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己建构知识的体系。”
对照试教前后的教学设计,第一次试教时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处理老师主导的太多,学生被动地、按部就班地学习新知。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老师先让学生用手比划出每一次的变化情况,再让学生们想象,最后以动态的形式呈现折线统计图。这样的设计使得折线统计图的形成润物无声,水到渠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突破重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我又将感知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通过认识点,让学生知道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
2.让学生将折线根据倾斜方向进行分类,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3.引导学生思考:表示数量增加的折线中,又有着怎样的不同,让学生自主体会缓慢上升、大幅上升以及缓慢下降、大幅下降的特点,并在学生的交流中自然过渡到:折线越陡,数量变化越大。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把问题逐步引向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的认识、自己去完善片面的认识。从教学实践来看,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及组织学生深入学习的效果远比教师一厢情愿地牵着学生鼻子走效果好很多,这样最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注重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意识及能力。
本节课的巩固练习部分,我设计了3个层层递进的练习,通过这3个练习,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数学数据分析的意识和能力。第一道题是引用教材上例题稍作改编的基本题,看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第2题采用了选择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本质。第3道题是在第二道题目的基础上设计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折线的整体走势,对后面未知的数据进行合理地预测。让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还有预测的功能。本节课的练习不是光看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而是在解决这种基本题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看折线统计图主动获取信息并进行合理分析,预测的能力。并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以下不足方面:
1.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组成要素的理解有偏差,如果研究的深入一些的话,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以及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折线应该也要算作组成要素。而我在教学的时候,照搬教参,缺乏深入思考。
2.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不是特别熟悉,所以在课堂上对后进生缺少关注,大部分的问题都是一些优等生在回应我。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予以重视和改正,让自己的数学课堂能够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能够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把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折线图不仅能直观形象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变化情况,感受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参观科技展的图片,这是学校参观科技展的图片。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吗?
2、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参观人数的情况呢?统计表和统计图
3、出示教师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学校历年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仔细观察,从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请学生观察、口述,每年人数,哪年最多,哪年最少。
师出示问题引入新课。在相邻的年份中,哪年到哪年人数增长最快呢。你是怎样得到此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
1、师在科技馆看到这样一张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请学生观察,说说从此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小结:具体数量和人数变化情况。
2、比较两种统计图
相同点:横轴、纵轴表示的意思不变。都有具体数量
不同点:条形表示数量多少,点表示数量,折线表示变化情况。叫作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三、深入探究:
1、观察折线统计图,解决下列问题。
(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数下降了,哪年 人数增长最快?
说说你是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
2、师小结板书:点——表示数量多少;线——陡,表示变化快,线缓表示变化慢。
3、借助整副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变化情况,并预测09年参观人数变化,并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师小结:折线的起伏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说说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不仅能表示具体数量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培养变化情况。也就是说,需要体现这种特点时,可用折线统计图。
四、拓展应用:
1、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折线统计图吗?生活中许多事物数量都呈现一定变化趋势。试试,用手势表示下列变化过程。
(1)、树叶从春发芽,到夏繁茂至秋落尽的过程。
(2)、温度变化,早、中、晚气温。
2、出示中国队历届奥运会获金牌统计图。请学生分析从折线统计图中你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有什么想说的没有。
3、小华学习折线统计图后,觉得折线统计图优点很明显,去文具店搞调查时,也绘制了一张文具销售情况折线统计图。请你分析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
五、总结。谈谈你的收获,下节课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板书设计:折线统计
点——表示数量多少
线陡——表示数量变化快,线缓——表示数量变化慢
特点:不仅可表示出具体数量,而且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简单的统计(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能深切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 ,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例题的统计表。
2、分析统计表:
师: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吗?
3、揭示课题:
教师边指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势:
师: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请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两个月间的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快、哪两个月间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慢吗?
师:你认为折线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3、了解结构:
师:既然折线统计图这样容易反映一些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
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在介绍名称时明确其作用、画图时注意点。
三、制作统计图:
1、 完成p65“练一练”
2、同桌互相检查并纠错。
3、实物投影展示好的作品。
四、巩固练习
1、回答书上66页的第1题。
2、完成书上66页第2题。
1) 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平均每个季度的产值是多少万元?
平均每个月的产值是多少万元?
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产多少万元?增产几分之几?
……
3、完成书上67页的第3题
4、完成新《补充读本》p65页第4题。
五、课后完成
1、完成书上67页第4题
2、把你本周的数学作业分数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把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1.出示图片,问: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吗?
师: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一天内的`观测到的气温情况记录成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吗?
师: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出示例题折线统计图)
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1.你能从这张图上了解到什么呢?
(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学生可能答:
从7时到19时,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气温;
在13时气温最高是24℃,在19时的气温最低是10℃。
从7时到13时这一段时间内气温在上升,在13时到19时这段时间内气温在下降。)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2.师:我们以前学过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为什么这些数据不用条形统计图二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出示用条形统计图)
(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请况。学生点不到位时,教师加以引导:你觉得这张图更能反映什么情况?)
3.教师小结:看来刚才统计表中告诉我们的一些信息在统计图中都能反映出来,并且我们还可以从图上很明显的了解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4.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回忆生活经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些相关图片,加深印象。(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体温情况图、股票分析图等。)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优势。
完成“试一试”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统计表。请学生简单介绍从表中知道的情况。
2.制作统计图。
你认为在制图时应做哪些工作?有什么注意点?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在交流中,教师顺应学生回答,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日期的前后;
(2)纵轴:标明数据,反映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
(3)制表日期和单位。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指名演示,同学互相评价并改正。
3.统计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相互交流,也可以提问请同学回答。)
师:你能预测今后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呢?(可能逐渐稳定、也可能还有上升空间,但上升的空间不是非常大。)
师:比较统计图、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本班同学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的一种变化请况。)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谁能说说?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得心跳统计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情况,出示图。
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吗?
你能预测之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因为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80—90左右。)
2.想想做做第1题。
师: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让学生尝试说说。)
出示小明的身高情况,及空白统计图。
请学生观察统计图说说横轴与纵轴的情况,并说说这份统计图与前几幅有什么不同点(纵轴的数据0—110间有一段折线,并且格子图上用虚线表示)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同桌间讨论后再交流,这些数据中的最低数据高于110厘米,如果将单位长度定于5厘米并且将0—110厘米全部画出的话讲比较浪费纸张,而且也不美观。
学生独立制作并且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后更正。
同桌间统计分析,交流自己从图上了解到的信息,或者互相提问回答,教师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析情况。
3.出示两张某商场衬衫、毛衣销售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说说那张是表示衬衫的销售情况,哪张表示毛衣的销售情况,并说说如果你是商场经理,准备怎样组织进货。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有什么特点或优势?
2. 布置作业:
(1) 补充习题
(2)将自己6岁至今的体重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自己今后几年的体重情况。
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算完后,说说你想说什么?(节约粮食方面的话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等方法认识了1亿有多大,现在你能谈谈你对一亿的认识吗?
你还很想了解哪些有关一亿的知识呢?
1、一个人的寿命以80年来算,可以算得一生大约有25亿秒
2、一分钟如果是90次心跳,一亿次心跳大约要有2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