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12篇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的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第79――80页例1――例4。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探索凑十的方法,知道9加几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懂得用凑十法把9转换成10加几计算,会看算式口算9加几。
2、渗透转化、集合和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了素质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没有用"使学生……"这样的字眼,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承认,说明了教师对教法与学法结合的重视,映射出教师对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
教学重点:
用凑十法正确地口算9加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
根据凑十法的需要,合理地将第二个加数分成两个数。
教学工具:
9根绿小棒、3根红小棒、9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寻找一种方法,计算一些题目好不好?
二、基本训练
1、借助组成,预作埋伏。
(1)电脑出示的均匀摆放的小棒:左边10根,右边5根。请生说是多少根小棒?
(2)电脑出示14根均匀摆放的小棒图,引导学生操作,讨论,想办法很快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汇报,电脑演示:分成两部分,左边10根,右边4根。)
2、类比联想,诱导凑十。
(1)促使学生看9想1凑十。电脑出示均匀摆放的小棒:左边9根,右边5根。让生操作、讨论,类比、联想上法,得出:从右边5根小棒里移1根到左边来分成十和几就能很快看出是多根了。(电脑演示)
(2)驱使学生看8想2,看7想3等凑十。电脑出示均匀摆放的小棒:①左边8根,右边5根;②左边7根,右边5根。要求与方法同上。
(3)观察思考,比较归纳:不管左边是9根、8根、7根小棒,我们总是从右边移动一些小棒把左边的`凑成10根,分成十和几。当左边是9根时,只要从右边移动l根……,也就是只要想9()=10,8()=l0……
3、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凑十的方法,它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作用可大呢!
【设计意图::突出了凑十法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转化思想。没有就课论课作简单化处理,而是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对教材作创造性加工,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讨论,类比联想,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有效展开智力活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方法的探寻过程中去,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保证了在进位加法中的有效迁移。】
三、探求新知
1、教学例1:92=口
电脑出示例题图(可随师生语言进行动态性展示)
(1)引导观察:盒子里面有几个皮球,盒子外面的皮球是怎样分开的?
(2)学生操作、交流得出:9个和1个凑成10个,把2个分成1个和1个,9个加1个得10个,10个加上1个得11个。
(3)指导学生完成算式(板书),初步形成凑十的思路,即9加1得10,10加1得11。
(4)学生完整地说92是怎样算的?用什么方法算?
2、教学例2(板书)摆摆算算,93=口,97=口
(1)指导学生分别摆出小棒图和圆片图,同桌讨论,进一步探索凑十的方法,加深理解,学生展示凑十的过程(在投影仪上边操作边口述)。
(2)学生完成书上的算式,形成凑十思路,即9加1得l0,10加2得12;9加1得10,10加6得16。
(3)提问式小结:在计算93和97时,我们也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是怎样想的?
3、教学例3(板书)边摆边算,94=口,98=口
(1)学生独立操作形成凑十思路,正确填写得数,同桌互说凑十的思考过程;展示思考过程,完整表达凑十思路。
(2)提问式小结:计算这两题,你仍然是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把后边一个加数分成1和几呢?应该怎样想?
4、教学例4(板书)想一想:95=口,96=口,99=口
引导学生把操作过程内化为凑十法,正确地、熟练地口述凑十过程。
5、齐读以上算式,发现共同点,揭示课题,让生归纳算法及注意点。(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设计意图: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凑十法的表象;通过口述凑十的过程,在数学语言的不断交锋、碰撞与合作中,形成操作过程的表象,把操作的程序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思维程序;通过想凑十过程,在头脑中形成原来的操作情景,利用表象使形象的知识内化为儿童头脑中的智力活动。学习重点不断得到强化,难点逐步得到突破,教学目标随着教学的进程按时准确到位。】
四、轻松一刻
(电脑出现动画和音乐)
边舞边说儿歌:你的眼睛里有个9,我的眼睛里有个1,9和1好朋友,凑成十不分手,不分手。
【设计意图:利用一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将学生熟悉的歌曲进行政编,融学习于娱乐之中,取得了寓教于乐的双重效果。妥贴自然,无雕凿痕迹。】
五、巩固练习
1、出示卡片,看题口算:
913=口915=口94=口96=口
(1)口算得数;(2)找出每组算式间的联系;(3)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直接想91口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小结9加几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3、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说明:大家喜欢看大风车节目吗?我们A大组扮演金龟子(贴头像),B大组扮演风车娃(贴头像),看哪组算式算得又对又快,优胜队奖励一个大气球,好不好,有没有信心拿第一?
91=92=93=94=95
96=97=98=99=
汇报结果、评奖并让学生理解算式与结果之间关系,帮助学生初步领会算式与结果之间的特殊关系,并通过这9道算式渗透函数思想,引导得出简便的方法。
4、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凑十法计算86、76等;表扬鼓励小朋友真了不起,把凑十的方法用活了,老师也要向小朋友学习!
【设计意图:练习紧扣目标,形式多样,活泼有趣。注意扩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对凑十法进行认识,为后继学习作好方法上的准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六、学生谈学习体会,结束全课
【全课总评:注意在激趣的基础上,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适时、适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保证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活动中素质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加强。】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 www.jiaoxuela.com 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内容:96-98页 (9 加几)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同学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身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同学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同学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同学初步观察、比较、笼统、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同学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同学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局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同学自身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竞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同学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同学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俺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同学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身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同学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同学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同学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同学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同学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同学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同学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俺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俺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同学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同学,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协助,也可以让同学借助学具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激发学生对贫苦儿童悲惨处境的同情,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读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过程,体会小女孩的美丽心灵和黑暗现实之间的反差,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4、理解虚幻的童话故事中所蕴涵的现实意义,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并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
1、体会小女孩一次次擦然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想和她悲惨生活的联系。
2、体会文中字里行间特别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字里行间特别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请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已的感受。
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最后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呢?小女孩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呢,你觉得小女孩幸福吗?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重新走进童话去品读小女孩的美丽、幸福。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品读课文,寻找“美丽”、感受 “幸福”:
(一)寻找“美丽”。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三大段,了解小女孩几次擦然火柴,每一次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影。
明确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建议:
同桌交流共同完成以下问题:
“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怎样看到的?为什么会看到?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阅读第5—10自然段思考讨论如何填写表格 。
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学生开始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朗读并汇报读书感受。
1、理解“温暖”;
出示: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1)小女孩有成把的火柴为什么不敢抽出来一根呢,后面又写到她终于抽出来一根呢?
(2)指导朗读: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对于一个寒冷的人大火炉出现在面前会多么舒服啊,你能读出那种舒服的语气来吗?然而火柴熄灭了她的手里只剩下一根火柴梗。
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现实怎样?她渴望什么?
(3)完成填表格:火炉、寒冷、温暖。
(4)你能说一说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幻象吗?(小女孩光头赤脚走在寒冷的雪夜里,长时间受冻挨饿,已经神志不清了,频临死亡了,所以就出现了幻象。这种幻象是与小女孩的现实需求联系在一起的,现实她冻得手脚发僵,幻觉中就会出现使自己获得温暖的大火炉。)
2、理解“食物”:
过渡:寒冷驱使小女孩擦然了第一根火柴,饥饿又迫使小女孩擦然了第二根火柴。
出示:“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更妙的是,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1)这是什么样的烤鹅?你能给“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缩句吗?你体会到了什么?(因为当时是丹麦的大年夜所以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更因为小女孩饿极了,所以她才会看到烤鹅。)
(2)引读课文: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这真是妙极了。把美妙读出来。生朗读。
(3)填写表格。
3、理解“快乐”:
过渡并导读:然而,火柴熄灭了,她只看到了……小女孩多么失望啊,刚刚拥有的幸福转瞬间熄灭了,但小女孩没有放弃对对美丽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又一次擦燃了火柴。
课件出示:“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在向她眨眼。”
(1)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圣诞树)
(2)什么样的圣诞树?想象一下圣诞树上有贺卡,如果请你给小女孩写一张贺卡你会怎么写呢?
(3)随机(学生介绍圣诞节)在西方许多国家过圣诞节,他们的大年夜就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过圣诞节,有钱的人家,点起漂亮的圣诞树,圣诞树上点上许多蜡烛,挂着玩具画片,有时还会有人扮成圣诞老人,送给孩子们许多礼物,在圣诞树下,孩子们快活极了。从这里你感受到我们这篇童话中的主人公这次渴望什么呢?而现实生活中呢?这说明小女孩极度渴望什么呢?
(4)引读:火柴熄灭了她看见——。
出示: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从圣诞树写到一颗星星的陨落,这暗示着什么呢?出示句子:“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上帝”
是什么意思?“到上帝那里去” 是到什么地方去?
4、理解“关爱”:
多么可爱的女孩啊,然而她的生命就要如这颗星星一样陨落,在她生命即将结束时她也是最幸福的时刻她看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
课件出示“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1)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2)什么样的奶奶?
(3)指导朗读课文:
小女孩内心此时强烈地渴望着奶奶的疼爱,于是他急迫地呼唤着:“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
句子中的四个感叹号加重了感情,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渴望,朗读时要将小女孩急切的心情表达出来。
5、体验“幸福”:
过渡:“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所以小女孩立刻擦然了一整把火柴希望把奶奶留住。
课件出示:
“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这样的地方小女孩来说,存在吗?(板书:残酷的现实)
你从三个“没有” 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能用相同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结果小女孩怎样了呢?
出示“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里带着微笑,她死了,在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
这里安徒生爷爷不写小女孩随着死亡而来的痛苦、泪水而写了小女孩嘴角带着的微笑这是为什么呢?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了大年夜并写了新年的太阳照在小女孩身上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是安徒生爷爷匠心独运,用这样的手法能引起读者深思,体会出蕴含在这个凄美故事中的苦,也鞭挞了当时社会的罪恶。)
(二)感悟“幸福”、体验“不幸”。
1、议一议,对比体验“幸福”。
通过刚才学习我们发现小女孩一点也不幸福,可安徒生为什么还用两个“幸福”来结尾,你怎么理解这两个“幸福”?
学生畅所欲言。
2、点明实质“不幸”:
师总结:
小女孩所要的“幸福”,只能在冥冥虚幻中得到,这是什么现实!(可以说说小女孩的处境。)
句中的两个幸福,第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临死前在幻觉中得到的;第二“幸福”个表明小女孩死了,自然感觉不到寒冷、饥饿、、痛苦,当然彻底“幸福”了。此时安徒生爷爷为小女孩鸣不平,为小女孩向世界控诉:“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从“谁也不知道”这几个字中读懂了什么?
(人们对小女孩之死漠不关心。人们缺少爱心。人心太冷酷了……)
三、总结表达方法:
出示画面一副是小女孩和奶奶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的图片,另一幅是小女孩冻死街头的图片。
对比观察画面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篇文章安徒生爷爷在开头写小女孩赤脚光头走在大年夜街头卖火柴是实写,而接下来擦然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景则是虚写。这种写法就是虚实结合,既表现了小女孩内心的美好渴望,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的现实。
让我们再一次看看哪些是小女孩的幻象,哪些是现实存在的吧。学生结合板书回答。
指出:不管她想象到什么都是因为她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这些东西,这些都是基于现实的想象。
四、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现在让我们共同来回顾课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从故事中又体会到安徒生爷爷的什么思想感情呢?板书:无比憎恨 深切同情
(安徒生爷爷在这篇文章里用了凄美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卖火柴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五、升华情感,点拨提升:
1、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你喜欢文中的小女孩吗?
2、我们21世纪也有这样的小女孩吗?如果有你打算怎么办?
3、和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幸福吗?怎么理解:“幸福”?
安徒生爷爷关于幸福有这样一段话:“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
同学们幸福其实很简单,老师想对你们说:“只要你们充满渴望,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就能得到幸福。即使遇到困难,只要不放弃也能在寒冷中拥抱温暖,在饥饿中得到满足,在恐惧中创造安宁,在孤独中拥有关爱,在痛苦中享受快乐。只要我们每个人坚守心中那份对“幸福”的执着与追求,我们都能谱写出美丽的童话!”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擦燃火柴 美丽的幻景 残酷的现实 渴望
第一次 火炉 寒冷 温暖
第二次 烤鹅 饥饿 食物
第三次 圣诞树 痛苦 快乐
第四次 奶奶 孤独 关爱
第五次 飞走 冻死 幸福
无比憎恨
深切同情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结为10以内加减法,树立转化意识。
3、在观察、比较、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
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春天到了,花开了,草也绿了,外面的景色美不美?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出去郊游?只有回答出下面的问题的同学才能和老师一起出去。
2、出示复习题。
3、同学们表现真棒,还等什么?赶快出发把!咦,出发前我们还得准备什么呢?……
二、探索交流,理解算理。
1、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课件出示)想吃吗?只有会思考问题的孩子才能吃到这么美味的蛋糕。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赶快动脑想一想。(一共有多少个蛋糕?)
2、你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
10+20=? (30)
3、你都知道等于30了,你是怎么算的?
汇报:
(1)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就是1个十,再摆两捆小棒就是2个十,合在一起就是3个十,是30。
你们能和他一样用小棒摆一摆吗?(集体摆),指名前示范摆,下面同学们跟着摆。(师板书)现在把小棒放进桌兜,课件回顾刚才小棒的摆法。
(2)我们还可以借助另一个数学小帮手来计算。谁能到前面给大家拨一拨,比一比谁看得最认真。(我先在十位拨了一颗珠子,就是1个十,在拨两颗珠子就是2个十,合起来就是3颗珠子,就是3个十,是3)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一起再看一看(课件)
(3)还有的下朋使用1+2=3,10+20=3算出来的,哪些同学用的着这样方法?举一下手,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能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快呢?
4、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赶快用你的好方法领取一张车票吧,准备出发啰!
出示算式:
全回答正确的请举手,和老师一起出发吧!
出示景点:琵琶岛、茶山、龙头村
5、减法
玩了这么多的景点,一定饿了吧?还记得老师刚才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面包)总共有多少个呀?(30个)赶快吃吧!你们吃的真香呀!你们吃了多少个呀?(20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还剩几个?)想一想:怎么解答这个问题?(指名答,你是怎么算的?板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同学们玩得高兴吗?老师看看哪些孩子是既会玩又会学习的好孩子。请完成课本62页“做一做”1、2题,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
2、看到你们表现的这么棒,馋嘴小猴也想请聪明的你们帮帮他。你们愿意吗?看,小猴想爬上楼梯摘桃子。
得到了你们的帮助,小猴开心极了,你们开心吗?看来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3、看,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摘到了这么多的桃子,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指名回答,生评论。谁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四、回顾整理,归纳方法。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郊游玩得高兴吗?我觉得咱们班的孩子既会玩又会学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们,看看今天我们学的这些算式都是什么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了……(板书课题)
五、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课件)你能根据这两个算式编出一个数学故事吗?回家可以把你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奶奶听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
1、在交流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
2、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教学难点:
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师、生)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与时间师生互动流程 思考与调整
一、猜数激趣,引入课题
二、体验9加几的算法
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口算
1、出示P90 第一题
(1)出示左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感觉有多少人?
②生数
(2)看图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绵羊?
列式:9+7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凑十法”比较方便)
2、出示P90 T2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题来算算。
生独立算,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②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③观察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初步体会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时,得数也随着变化)
3、出示P90 T3
①学生独立口算
②全班交流:选几题指几名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出示P90 T4
(1)出示第一幅图
①学生看图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②生独立列式计算
③交流算法
④你能从图上发现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⑤自己给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练习二十 凑十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教师一捆带5根磁性小棒,学生各20根)、小黑板卡片(填空题)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你知道9加几都有哪些算法了吗?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 ~ 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小动物们要上学了。(课件呈现画面:小松鼠背着书包,手中拿着3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在路上遇到了小狗,小狗的手中拿着2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
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手中拿着什么东西?
2.提出问题。
根据小松鼠和小狗手中的冰糖葫芦,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在画面下依次呈现:
(1)小松鼠有多少个糖葫芦?
(2)小狗有多少个糖葫芦?
(3)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
(4)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
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评析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试着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 班内交流。
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3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试一试。
你能算出30-20等于多少吗?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 修围墙,摘果子。
小松鼠和小狗一起来到了它们的同学长颈鹿家,发现长颈鹿正在那儿发愁,原来它家的围墙坏了。(课件呈现围墙的画面及墙上的算式,即“想想做做”的第2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他们把上下两个算式比一比。
你会用上面的题计算下面的题吗?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长颈鹿为了感谢大家,想请同学们吃智慧果。(课件呈现智慧树及写着算式的智慧果)认真算算,看你能吃到几个?
2、 帮鸭妈妈找孩子。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路过鸭妈妈的家,发现4只鸭妈妈(身上有数40、50、70、80)可着急了,原来它们四家的孩子(小鸭的身上都有算式)跑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鸭妈妈很快就找到它们的孩子吗?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很快就帮鸭妈妈找到它们的孩子的。
3、 开火车上学校。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坐上火车,准备开往学校,可火车没有司机。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当火车司机,把它们送到学校?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动物们到了学校,看到小猴和小熊早就到学校了(呈现画面),他们正在那儿干什么?你能数把它们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吗?
你能求出还要搬多少张椅子吗?
总评
本节课结合儿童生活现实和知识体验,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本节课以“小动物上学”为故事情节,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在每个情境中都为学生留足充分探索的空间,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索。
2.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以解决问题为探索主线,注重让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亲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促进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泉。
3.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首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计算欲望,让他们在各自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讨,形成班内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接着在“修围墙”练习中让学生比较,渗透优化的算法。再通过交流自己是“如何很快就帮助鸭妈妈找到骇子”的,使优化算法成了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算法优化。在教学中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互相评价、相互补充,自主进行算法的确认、修正和选择。学生在不断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锻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形成了优化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引导发现法。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它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通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方式,理解“10个一转化为1个10”,并掌握“凑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园片、花形磁铁、口算卡片及答案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认知
1.出示口算,抢答(课件出示)
10+2 4+10 5+10 10+7
(1)怎么算得这么快呀?
(2)学生总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2.看谁算的巧(课件出示)
9+2+1= 5+3+7=
8+4+2= 6+5+4=
3+2+8= 5+6+5=
7+1+3= 1+8+9=
(1)学生口算抢答。
(2)没有“10”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呀?说说你是怎么找到10的?
小结: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把复杂的计算变得很简单。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提取信息,发现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运动会赛场。
教师:在运动会赛场,你发现哪些信息?
学生看图之后互相说一说。(有啦啦队、赛跑的、跳绳比赛)
(2)重点研究“饮料”图片提供的问题。
①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从这幅图中,发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学生交流信息。
箱子里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回答)
①生1:1、2、3……12、13依次数。
②生2:从9数到13。
③生3: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再算10+3=13
④生4:先将9看成10,10+4=14,9+4=13
(3)发现方法间的区别与联系
①这几种方法,哪种最熟悉?(前两种方法)
②第3、4种方法,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它们都是借助10帮忙)
③这种方法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方法,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
3、建构方法,揭示“凑十法”
(1)动手摆一摆
①让学生用“苹果”代替“饮料”,把“凑十”的过程动手摆一摆。
②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教师追问:为什么拿1个呢? 2个行吗? 9和1在一起,好在哪里?
③板书计算过程。
将演示过程记录黑板
揭示:从4里分解1和3,9+1=10,这种方法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
强调:10个一转化成1个十。
(2)说一说(课件)
箱子里有9个橙子,外面有7个,一共有几个橙子?
①看图说信息
②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
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7被分成了1和6,一个橙子进入盒子里。)
④板书计算过程
(3)圈一圈,写一写 (每人一份题目)
9+8=
①学生先在图中圈一圈,再完成下面的计算。
预设
②学生汇报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追问:为什么9要添上1?为什么8要添上2?
③拆数虽然不同,但是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都是让其中一个数“凑十”,再算10加几。
(4)归纳算法
黑板呈现的算式:9 + 4 9 + 7 9 + 8
①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计算时,方法上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③归纳总结:计算9加几的加法,见9想1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解成1和几,
用10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也就是将9加几转化成好算的10加几,这是数学中的转化
思想,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新问题。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卡片抢答。
9+3= 9+5= 9+9=
2+9= 7+9=
前两个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动笔写一写。
①P91,做一做,第1题
②要求:先独立解决,再汇报交流想法。
2、灵活练习
商店里,伞9元,气球8元,水笔5元,小象有1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商品?
(1)9+8=17 17>14 不能买。
9+5=14 14<15 可以买。
(2)适当延伸: 8 + 5 追问:应当怎样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题的练习,达到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稍灵活的练习,既渗透排列知识,又为下节新课做一些孕伏,深化“凑十法”。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学习的是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体会。
板书设计:
9加几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 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1、 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2、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3、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二、 做一做,说一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三、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 + 2 = 9 + 5 =
9 + 8 = 9 + 6 =
9 + 9 = 4 + 9 =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3)第4题目的:结合毛毛虫图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
(学生读懂题意,再结合示意图,填出结果。)
(4)第5题: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读图,获取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四、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9加几)
9 + 5 = 9 + 3 = 6 + 9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进新课,板书课题。
1、谈话: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行加法。今天有学校领导和老师来指导我们的学习,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认真学习9加几吗?……现在请同学们开火车进行口算(师出示口算卡片 )1+910+7……
2、出示课件:课本主题图
同学们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跳远,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预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小明问:“一共有多少盒饮料?”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新知学习:
1、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饮料”的题目。
让学生思考解决题目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题目。
组织交流解决题目的方法。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先容本组解决题目的方法。
(1)点数出结果接着数,数出结果。
(2)教师讲解一般方法,再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3)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熟悉。
(4)强化“凑十法”。
教师先指出:纸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板书:9+4)
问: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
让学生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由于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
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题目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题目:“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7人
(3)教师口述: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7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9+7。(板书出算式)
(4)让学生讲应怎样算?得数是几?(同坐交流)
(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答应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3、总结规律:“凑十歌”
4、出示课件:你还能提哪些用加法算的题目?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三、知识应用:
1、教师出示课件1:
你能完成上面的式子吗?9+3和9+7的得数是多少呢?
2、出示课件2:9加9、2、4、7、5、3、6、8
四、知识拓展:
1、小结:夸大凑十法的应用。
今天我们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9+4、9+7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
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凑十法)
2、出示课件:题目小结
五、练习巩固
1、数学游戏:找朋友
(1)课前给一些同学发数字卡片 ,说明游戏规则:一位学生手拿卡片 9+站在讲台上说:“我是9,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卡片 的同学轮流跑上台说:“我是()”,我是你的好朋友。”全班同学说算式并解答。
(2)开始游戏。
2、作业:
9+5=9+6=9+()=159+()=119+3=9+2=9+9=9+()=139+8=9+4=9+7=9+()=16
板书设计:9加几(凑十法)
9+4=139+7=16
课后反思: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数学学习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