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王崧舟精彩10篇

《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鼓琴的民间故事。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10篇伯牙鼓琴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鼓琴改写优秀作文 篇1

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

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华

伯牙鼓琴改写优秀作文 篇2

【我渴望有位“知音”】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是我学的文言文之一的《伯牙绝弦》。理解透彻后,我对伯牙是百分的羡慕,甚至有点嫉妒,因为他有钟子期这样的“知音”。知音是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而知音实在是可遇不可求,因此有了“高山流水”(表示知音难觅)。

对我而言,我现在没有一个真正的知音,就算是爸爸妈妈也不是真正了解我。因此,爸爸妈妈也不是我的知音。每次我伤心时,每次我烦躁时,每次我生气时,都感觉爸妈没有了解我。也许爸妈是了解我的,但我没有察觉。

在同学之间,我的人缘很好,有许多朋友,关系密切的也有几个。但是,他们却没有一个能做到钟子期对伯牙的一半,但他们有时也是了解我的。就像那一次上课时,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作业就去办事了。我写完作业后,捧起了名著《哈利。波特》,后来看到小天狼星死时,我很感动,有点想哭。这时路文轩问我:“田伟,这道题怎么做啊……你怎么哭了?感动的?”我没有理他,心里却高兴他的话语。

但他们却有更多的时候并不了解我。记得有一次,陪伴了我多年的钢笔不翼而飞,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我很郁闷,心情低落,在座位上大哭一场。这时他们回来了,一看我这样,围着我问:“你怎么了?你怎么了?”他们每问一句,我的心情就更加低落一分。这时我只想自己静一静。

我渴望有一位知音,有一位真正了解自己的知音。如果我是伯牙,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等待我的钟子期。

伯牙鼓琴 篇3

又是一次日落,太阳沉重地又一次隐藏在山谷之间,惊起鸟,鸟向微弱地火光飞去。

飞至半晌,隐隐约约地听到让人感到温暖的音乐,宿鸟惊讶了一会,便飞到树枝上聆听,但是下雨了。

那个鼓琴之人,不是别人,正是伯牙。

“锵——”忽然瑶琴上的一根琴弦断了,伯牙身长七尺寸,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双颊绯白,青翠纶巾常戴于头上,颇有一股儒雅之味,伯牙心想:莫非有人听我弹琴?遂让人去寻这听曲之人。不一会,一名年轻的樵夫来了,他便是钟子期,只见他丹凤眼,卧蚕眉,身长九尺,相貌堂堂,略有饥色。伯牙对钟子期说:“我的弹奏你能听懂吗?”钟子期说:“您弹的是四季调回吧?”伯牙立刻感到惊愕与兴奋,马上以礼相待,伯牙又说:“钟孑期莫非还懂琴理?”钟子期说:“哪敢哪敢,略知一二也。”伯牙问及他各种乐曲和乐器,钟都侃侃而谈,从不信口开河。俩人越聊越投机,伯牙觉得此人不一般,“我给先生弹奏一曲,看看先生从鄙人这能听到什么?”伯牙净手焚香,轻轻拨动起琴弦来。

此时,船内雾气迷蒙,颇似仙境。伯牙开始弹琴时,心志在遥远的东岳泰山,钟子期听了仿佛身处雄伟恢宏、高耸入云、险入云霄的泰山,不时会有奇松,翠柏在其中错杂,钟子期说:“您此曲真是妙一!像高大磅礴的泰山一样……”伯牙片刻之间又想到作文了汹涌澎湃的黄河长江,钟子期表情安泰,享受之感涌上心头,他仿佛又看到了汹涌澎湃的黄河长江,如虎啸龙吟一般扣人心弦,势不可挡……钟子期说:“多么引人入胜啊!那汹涌奔流般的音乐竟指向了黄河长江等名川大河,您果然是天下第一,妙,妙!”伯牙激动地哭了,几了很久伯牙发现了知音!他走遍神州大地都未寻得知音,今天终于在这里遇到了,两人结为知音,畅聊一夜。天明之后,两人约定明年在见.

落木萧萧都是枯枝败叶,流水浑浊都是泥土沙尘……

“子期!子期!”伯牙喊着,不小心被一个石头绊了一脚,跌到一块石头前,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钟子期之墓”几个大字,伯牙有点惊讶与茫然,但不一会伯牙小声说:“子期,子期是你吗?”这时一个人说:“他呀,因染病后没钱医治,死了”。“死了!死了!死了——”这几个字就像毒虫一样钻进伯牙的脑子里,他仿佛在心里,痛苦流涕,开始轻抚瑶琴,此时一幕幕往事历历在目,知音却远去了……

一曲终了,伯牙在一旁看见了宝刀,竟把瑶琴砍作两半,大吼道:“世上的知音等于没有”!遂破琴绝弦,跪在那里,痛哭呜咽整整一天……

第二天,伯牙披头散发,离开了这个曾经梦幻过,曾经失望过的地方。那个老人目送伯牙离去后,便吟起一首诗:明月楼高体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伯牙鼓琴改写优秀作文 篇4

【知音难觅】

高山流水遇知音讲的是伯牙与子期。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酒已没,世上无知音。都是描写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情。

现今有穿越剧《步步惊心》中的若曦和十三爷,《甄嬛传》中的甄嬛和十七爷。他们都是知己。尽管不真实,但他们的知己情让我深深感动。

人间得一知己足矣,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一个知己的,得到一个知己是多么的珍贵和幸运。我终于明白伯牙绝弦的道理。相识满天下,知己能几人。是讲知己的可贵和稀有。士为知己者死,讲的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种境界让我感叹。

我多么想得到一个知己,但是却那么的难。祝愿有缘人成为知己。

伯牙鼓琴改写优秀作文 篇5

【《伯牙断琴》有感】

《伯牙断琴》讲的是主人公伯牙与一个名叫钟子期的人认识了。伯牙最善长弹琴,无论他演奏什么曲子,钟子期都能表达出曲子的旋律。于是钟子期成了伯牙的知己,钟子期去世后,博雅也不再弹琴。

伯牙勤学苦练,可就是对自己的琴艺感到不满。遇到了一个“千年难遇”的知音,可知音去世后,他对弹琴也失去了兴趣。断琴的地方叫做“断琴台”,而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千古流传。我认为伯牙如果不断琴会有更好的选择,虽然“知音难觅”,但他一个人也不是不可以继续弹琴啊!他可以更加努力,让自己的琴艺高到出神入化的程度。然后开一个琴行,把自己的琴艺传授给学徒,让这歌声欢乐人们,让这精髓永久地流传下去。并像钟子期对自己一样对他们,把自己的欣赏成为对他们的鼓励、动力,希望他们变的更自信。告诉一些曾经像自己一样断琴的人,不要放弃,不要气馁,做一件事情要有目的,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伯牙啊!你怎能轻易放弃呢!如果不遇上钟子期,你的琴艺能提高吗?你现在断琴,岂不是辜负了钟子期对你的赞赏和你自己的努力吗?

伯牙鼓琴改写优秀作文 篇6

在春秋时期,有个著名的琴师叫伯牙。虽然他听者无数,但却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为此,他十分寂寞。

一天,他为了排遣内心的孤独,独自一个人来到这幽静的山中弹琴。这正是棋夫上山砍柴之时。一阵风吹来,“沙沙”的响声给伯牙美妙的琴声平添了一分情感。悦耳的琴声传进了一名叫钟子期的樵夫耳里,他不由自主地向伯牙走近。只听伯牙的琴音威严高亢,气势巍峨。一会儿轻巧活泼。钟子期忍不住赞叹:“弹得真妙呀,琴音像大山一样高峻。”伯牙心中略略一惊,有些激动,有些欢喜,手上却拨动得越来越快,越来越有节奏,和刚才气势又有所不同。钟子期又称赞道:“弹得太好了,琴音像流水一样浩荡。”伯牙收了手,有些诧异,摸了摸胡子,缓缓说道:“你是唯一个懂我的人,请问你高姓大名。”钟子期与伯牙就这样认识了。每天,伯牙都会上山弹琴;而钟子期呢,每天也会到那里去听伯牙的琴声。慢慢地,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得到了升华,两人都成为了对方的“知音”。

如此美好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那一天。

那天,伯牙依旧带着他的琴兴致勃勃地去他与钟子期约定的地方弹琴。弹了许久也不见钟子期来。也许是心灵相通吧,伯牙隐隐感到钟子期出事了。于是,伯牙开始寻找钟子期。他费尽千方百计,终于得到了钟子期的消息,却并不是他想象那样的——钟子期……死了!伯牙的心一下子凉了。虽然那天阳光明媚,可他却如同身在冰天雪地。与钟子期的相识,每天上山弹琴、品琴声,一起聊天、喝酒。一幕幕情景,缓缓凝聚起来,汇成丧失“知音”的,难以诉说的悲伤,又变成一根根尖锐的小针,一齐扎着伯牙的心。伯牙伤心极了,他去了钟子期的坟前,带上了他的七弦古琴。在子期坟前,他缓缓坐下,轻轻拨动琴弦,弹起了那支两人初见时弹的曲子。琴声再无那种美妙,而是那么的悲伤,让人听了潸然泪下。最后一章音符,他没有拨琴,而是让一颗热泪滚滚流下,颤动了最后一声绝响……一曲终了,他站起来,摔破了琴,对子期的坟说:“子期兄弟,你去了,我也不再弹琴了。”说完,悄然离去,终身不再碰琴。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唉,千金易得,知音难寻啊!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王崧舟 篇7

1、教师让学生齐读课题和课文第一句话,理解“鼓”的意思。

(1)让学生说说,平时他们说“鼓”的时候指的是什么。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在课文中“鼓琴”是“弹琴”的意思。

(3)让学生明白在文言文中,“鼓”字有“弹”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板书:看注释看插图)

3、教师示范朗读并简单讲解。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并注意指导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少(shǎo)选、汤(shāng)汤乎、复为(wèi)鼓琴者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知道课文讲了伯牙和锺子期这两个热爱音乐的好友之间发生的故事。

4、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句子并正确朗读。

(1)用多种方式理解句子,读好停顿。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①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善哉”,知道“善哉乎鼓琴”是“琴弹得真好啊”的意思。

②借助注释,说出“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的意思,知道“太”在这里是“大”的意思。

③通过“巍巍乎若太山”,引导学生理解“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是说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大山;通过“汤汤乎若流水”,引导学生明白“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是说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流水。教师再让学生关注注释中“少选”表示“不久”,对照知道“方”也是表示时间,是“刚刚”的意思。

④借助停顿线,引导学生读好停顿,并告诉学生读到语气词“哉”“乎”的时候声音可以稍微拖长。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①引导学生理解“破琴绝弦”中“破”和“绝”表示动作,再通过“破坏”和“断绝”的词语让学生大致明白这两个字在这里的意思,进而能说出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把琴摔破,把弦弄断”。

②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并知道“为鼓琴者”是“伯牙为他弹琴的人”的意思,“复”是“再次”的意思,“足”是“值得”的意思。

③引导学生读好停顿。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学生齐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3)指名交流课文具体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组词等方式,指导学生理解难懂的句子,进而正确朗读课文,为后面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

1、聚焦“弹”和“听”的句子,自主学习。

(1)学生读课文,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伯牙鼓琴和锺子期听琴的句子。

(2)同桌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1)学生朗读。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教师引导:读着句子,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预设:很高很高的大山,雄伟的大山;流得很急的河水,浩荡的流水……

(3)引导学生根据锺子期不同的回答,猜测伯牙弹奏音乐的特点。

预设:若太山——比较深沉,很有气势;

若流水——节奏很快,调子很高昂。

(4)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再让学生想象并交流伯牙的琴声是什么样的。

(5)师生配乐共读。

(设计意图)从根据文字想象画面,到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聚焦课文最后一句话,引出“知音”主题。

(1)指名朗读。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教师提问:锺子期死后,伯牙做了什么?为什么?

预设:摔坏了琴,永远不再弹琴了;因为在伯牙心里,只有锺子期能真正理解自己的音乐。

(3)教师追问: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们俩?

(板书:真正了解自己的朋友——知音)

2、阅读材料,交流看法。

(1)教师引导: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有人说这样做不值得,也有人说应该这样做。请联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的看法。

(2)全班交流反馈。

(3)小结:是啊,是音乐让两人心意相通,成为了知音。知音已逝,演奏也因此失去了意义。

(4)学生再次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3、总结。

教师:后来,《高山流水》的乐曲便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民间广为流传,而成语“高山流水”则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4、配乐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课后材料的适时切入,引导学生深化对课文结尾和成语知识的理解。

伯牙鼓琴作文 篇8

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一个弹七弦琴弹的特别好的人,他叫俞伯牙。许许多多的人都会大老远儿跑过来听他弹琴,听过的人无不夸赞俞伯牙弹琴的技艺高超。

可是俞伯牙总是觉得自己弹琴没有融入感情,而别人给他的评价过于敷衍。他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所以整天愁眉苦脸的,心里很是苦闷。他的老师成连看出俞伯牙的苦闷,便对他说:“你学习得很出色,只是对于音乐的感受力还欠缺些,这样吧,我的老师的琴艺十分精湛,你去跟他学两手吧!”俞伯牙满口答应,满心欢喜的去东海的蓬莱山。

一天,刚到蓬莱山时,成连对俞伯牙说:“我的老师在这山上隐居,我去接他过来,你等一等。”俞伯牙点了点头,可是这一等,等了好几天,成连一直没有回头。俞伯牙很伤心,望着波涛汹涌大海,不禁触景生情,仰天长叹一声,即兴弹了一首曲子。从那以后,他的'琴艺大长。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旅行。看到一座高山在四面环水的江中矗立着。俞伯牙看到此情此景,不禁琴兴大发。正弹得起劲儿,忽然感觉身边有人倾听。

俞伯牙把那人请给船上,知道那人叫锺子期,喜欢听琴,就为他弹了一曲《高山》锺子期仿佛看到一座高大的山,直出现在他眼前锺子期说:“好好,弹得太好了,像巍峨的高山一样。俞伯牙又弹了曲《流水》锺子期又称赞道:“弹得妙极了!多么浩荡的流水啊!”伯牙很激动,对子期说:“这世上只有你才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人约定中秋时分再次会合。

待到中秋,俞伯牙如约到子期家里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去世了。伯牙悲痛欲绝,狂奔到子期墓前,弹了首凄苦的曲子,然后把自己的爱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没有弹过琴。

伯牙鼓琴作文 篇9

“…博雅古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说:“好,峨嵋像泰山!”正如博雅所说,它必须在中子旗获得……”

这是我学过的一篇文言文。经过深入的了解,我100%的羡慕博雅,甚至有点羡慕,因为他有钟子期这样的“知心朋友”。知己是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然而,知心朋友可以见面,但不能被要求。因此,有“山河”(意为知心朋友难寻)。

对我来说,我现在没有一个真正的知己,甚至我的'父母也不太了解我。因此,爸爸妈妈不是我的知己。每次我难过,每次我难过,每次我生气,我觉得我的父母不了解我。也许我的父母认识我,但我没有意识到。

在我的同学中,我有一个良好的关系,许多朋友和几个亲密的人。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为博雅做一半的时间,但他们有时也认识我。就像在那节课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作业,然后开始工作。完成作业后,我拿起了著名的《哈利·波特》。后来,当我看到小天狼星死了,我很感动,想哭。这时,陆文轩问我:“田伟,怎么做这个题你怎么哭了?”感动吗?我没有注意他,但我很高兴他的话。

但他们不太了解我。我记得有一次,陪伴我多年的那支笔不见了,我找不到了。我非常沮丧,在座位上哭了。这时,他们回来了。他们看见我这样,就把我团团围住,问我说:“你怎么了?你怎么了?”每次他们问我,我的情绪就更低落了。我只想安静。

我渴望有一个知己,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知己。如果我是博雅,我会用一生来等待我的童年。

伯牙鼓琴改写优秀作文 篇10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石匠运斤成风去除了郢人鼻上的白泥。这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有一个美好的知己。那么,我的钟子期是谁呢?   是,蔡老师。

蔡老师,一个师范大三学生,到我们学校实习,是个语文老师,在年段长那当助手。由于段长那时怀孕了,所以语文课一般都是她教。我们班语文老师当时怀孕已生,自然是放假一个学期,所以,我们班的语文课,被年段其他老师包了。蔡老师开始真正教我们班时,我们已经学完传记了。她给我们考了这个单元。幸而那次我认真写卷,不然,我的人生,就没有这个子期了。果然我们相遇是在最佳时候:我且还在坚持,你亦没放弃。

考卷是在周三下午的辅导课上讲评的。深深记得那堂课。那节课就像泰山之阴,又忽下暴雨。伯牙钟子期就是在那个时间认识的。我还记得我在之前对你面貌的描写:你的头发是染的,香槟色的短发搭配着婴儿肥的脸旦,像可爱的洋娃娃,每一切都是完美的,即使有一二个雀斑,那也是美丽的小数点修饰前后更美丽的数字。那张卷子我66分。语基满分90。那节课你说你对照了我们的期中考试,对我们班的同学的分数分析。当你说到我时,你,莞尔一笑,说出的话令我心一震的话“这次考的不错,看得出你还有上升的潜力,好好学习,不明白的可以去我办公桌问我。”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多像钟子期的话呢!就像故事的话,伯牙与钟子期相约每年8月25日来此鼓琴评琴。我们也约定了下次月考试考75分的,只是,你怎么走了呢?就像故事中,次年8月25日时,伯牙来了,钟子期却早死了。怎么,上一世一年你等不了,怎这一世,你还是等不了?!并且,这只是一个月!钟子期死,伯牙绝弦。似乎,我的身体也是为了“绝弦”,我竟然大病一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依然想蔡老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