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优秀7篇)

[9]Spivak,G。“CantheSubalternSpeak?”[A]。InC。Nelson&L。Grossberg(eds。)。VictoryinLimbo:Imigism[C]。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88,pp。271-313。这次为您整理了教学设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文献综述论文 篇1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于勇在《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体育运动由于本身特点决定了其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应。

1、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体育锻炼中从事每一项运动都要求运动者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从事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2、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忘我地投入到运动中,并产生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享受,这是一种在学习、下作、交际中所无法产生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3、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

显提高,肌肉力量、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4、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感到愈来愈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和人际交往,体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形式,在活动中共同锻炼、相互竞争、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疲劳消除孤独感,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5、体育活动能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

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锻炼会引起人脑释放自然合成的镇静剂一一内啡肽,发挥作用时,内啡肽具有阻断大脑中与应激有关的化学反应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减少疲劳的产生。

6、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焦虑和抑郁是人学生遇到的几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1990年诺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动和长期的身体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降低状态性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练习(低强度、长时间)和无氧练习(高强度、短时间)均可降低抑郁;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6]

教学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从而有目的来“改善和调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适应繁重的学习生活及来自各方而的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健康人格,为成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其次,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在活动中要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内心冲突,这对培养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7]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体育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忧郁和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调节心理状况、维持心理平衡。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田径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8];“而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可培养关心他人、关心

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9];“太极拳特别强调‘知己’功夫的练习,‘看熟’、‘懂劲’的阶段也就是‘知己’的阶段,通过‘知己’功夫的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太极拳锻炼者对‘自我’的认识。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提升都极有利于练习者健全人格的培养。”[10];“游泳、滑冰、跳马及双杠等既具有表演风格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这要求学生不断克服怕摔跤和去怕担风险等胆怯心理,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11];“体育舞蹈具有增进人际交往和友谊,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的作用”。[12];“健美操、艺术体操课是人们交流思想、打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人们自我封闭的意识在这里得到彻底解脱,活动中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人们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13]刘卫民,李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也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因材施教。如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交际、不合群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性活动项目,并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提供发言和练习的机会,以改变孤僻的个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势;对那些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跑、击剑等反应灵敏性活动项目,并在练习中提出严厉的硬性要求,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果断和百折不挠的品质;对那些胆子较小、做事怕风险、难为情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游泳、滑冰、滑雪、拳击、摔跤、平衡木等冒险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勇敢无畏跨越障碍的精神品质;对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远足、游泳、骑自行车、射击等持久耐力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自我控制能力,改变易急躁、冲动的特点;对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简单性活动项目,使他们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提高其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那些自负、爱标新立异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难度较大的活动项目,或让他们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比赛等,以改变他们的骄傲之气;对那些遇事易紧张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项目,从而使他们在激烈的练习和竞争中锻炼自己冷静、沉着思考的心理品质”。[14]

2、有研究就专门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健康所产生不同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认为:

“1)、小群体互助学习法,它加强了对责任感、创造力、协同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模拟训练及意念训练法,它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

3)、创设情境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并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质;

4)、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

5)、调整法,它可平静学生的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是舒缓学生心理的一种极好方法。另外,经常采用的方法还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15]。

3、研究显示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提出:

“1)、强调改变练习的背景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2)、加强角色和地位的互动性,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善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品质;

3)、利用异性效应组织练习,使学生在异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弘扬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并发展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

4)、引入体育竞赛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动机。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能力”。[16]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测量评价

侯世勋等在《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中提出,“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纳入考试体系,能促使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心理健康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而:一是理论知识。应列入体育课程理论试卷中,以便考查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状况;一是心理健康评价表测评。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较全面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及如何完善自我。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为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弥补了目前考试体系中存在片而性的问题”。[17]

刘卫民、李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认为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应依据各级在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而制定。因此,应区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不同情况,但平要指标体系应包括对待学习的态度,成就动机,适应能力,交际能力,行为能力,创造能力,预见能力,情绪反应能力,健康人格等,其具体的方法是和体育实践课中测量评价学生的心理负荷方法相同,即先运用教育观察法对各主要指标的细化标准进行测量,然后再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18]

[总结]

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可以根据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功能,挖掘各种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借助科学可行教学评价从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发体育多元功能的需要。”[19]

参考文献

[1]曾四清。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88-90

[2]任长顺。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02):36-37

[3]曾四清。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88-90

[4]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5]高丹娜。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S1):168-169

[6]于勇。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体育科技,2005,(3):343-345

[7]李安民,等。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运动员自信心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8]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106-107

[9]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106-107

[10]杨祥全。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63-66

[11]张小田。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81-83

[12]李晓新。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影响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3):99-101

[13]赵小静。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课对大学女生身心健康功效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5):110-112

[14]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计量论文 篇2

教师教学反思文献综述论文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专业化”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本文主要围绕教师教学反思有关的文献进行综述,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希望能够为新手型教师的研究提供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

教师;教学反思;专业成长

近十多年来,教学反思已经成为了影响教学的思潮之一,反思是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捷径。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相关的课题,发现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课题大约有2439篇,关于新手型教师教学反思的课题21篇。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课题较多,十分缺乏关于新手型教师教学反思的课题。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反思的思想由来已久,安富海(2010)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主动地自觉地思考并调节,在思考过程中主动地去发现教育教学问题,寻求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申继亮、刘加霞认为教学反思是一种教育活动,是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思考, 在思考中发现教育教学问题,寻求方法解决问题。仇珍玲(2012)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引,以自身的教学活动为对象,对其教学行为、理念、效果等进行分析与思考,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的过程。

许多学者都对教学反思进行了解释,结合先进理念和各学科,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各学科教师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引,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行为和效果,进行积极、持续、周密、自我调节性的思考。

二、教师教学反思现状

通过文献梳理笔者发现,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并不理想,尤其是对新手型教师来说。王青()指出新手型教师对教学反思意识不高、教学反思内容较浅、教学反思的方法较为单一。田甜()指出专家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而新手教师反思则以自己为中心,只考虑自己语言、教态、板书、时间安排、失败时大多选择逃避。仇珍玲(2012)指出目前新手型教师更重视教师自身、不重视理念、轻视发展、过多的重视方法,不注重感受。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目前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较为浅显、缺乏理论支撑、反思方式单一。结合田甜和仇珍玲的观点得出:新手型教师反思大多以自己为中心进行反思,很少去考虑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应学生,且不能将教学反思贯穿到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关于教师教学反思对策的研究数量很多,通过文献搜集发现文献提及的策略、途径、对策属性相近,在这里统称为策略。费振新()在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提出了对策:培育教学反思的文化、提供教师培训机会、重视教育专业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思意识的培养。隋小美()认为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包括: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学校营造良好的反思氛围。仇珍玲(2012)指出要加强学习实践,培养反思习惯、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反思能力、改变管理方式、注重反思指导、对职初教师重规范、重积累、促进反思交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注重教育理论、培养反思意识、营造良好的反思氛围,这些对策都可以被新手型教师所借鉴,但实施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

四、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学者主要是从教学反思的宏观层面来研究的,更多的是对教学反思的内涵、策略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但对新手型教师在教学中发生的实际问题缺乏针对性的分析。本文只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和众多学者的观点上对教师的教学反思作为初步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对新手型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提供现实素材,为新课程改革的施行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安富海。教学反思 : 内涵 、影响因素与问题[J] .课程与教学研究,2010,10

[2]仇珍玲。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2

[3]费振新。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以常熟地区小学教师为例[D] .华东师范大学,2006,9

[4]王青。新手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调查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13,6

[5]隋小美。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和策略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14.,3

[6]田甜。新手型数学教师与专家型数学教师教学过程的比较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5,5

[7]申继亮` 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报 ,2004,9

专业英文文献应用及大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篇3

论文文献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的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

(1)期刊

[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 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32(1):51-53.

(2)专著

[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3)论文集

[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 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22.

(4)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如:[4]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报告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6)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例如:[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7)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7] GB/T 16159―,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8)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9)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9]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1.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附范文)

2.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字体要求规范

3.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举例

4.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及要求

5.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6.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最新)

7.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

8.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9.最新20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10.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论文的文献综述 篇4

金融生态文献论文

金融生态文献论文【1】

摘 要:目前关于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的论述较多,但有关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不清晰。

为此,本文首先对前沿学者有关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界进行梳理,使得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更加清晰,然后从金融生态评价体系、金融生态评价方法、金融生态评价未来的改进方向等方面进行梳理,为未来研究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研究参考,最后是分析国内有关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的一些成功和不足之处,以供未来各级政府、金融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进行金融生态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生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一、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

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整个金融系统的快速、高效发展,高效运行的金融体系反过来又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统一和协调发展。

因此,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要提升其竞争力,就得有一个运转良好的金融系统,要有这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就必须重视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关于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早在白钦先就已提出,但是,直到,周小川才首次把生态学引入金融学,并且系统而较为深入地分析了金融生态问题。

自此以后,有关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的相关论述大量涌现。

(一)金融生态

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二者并不等价。

金融生态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动态平衡系统,它不但包括金融生态环境,而且还包括金融生态主体和金融生态调节等。

徐诺金指出,金融生态是金融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金融组织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其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

李扬等(2005)认为,金融体系的运行不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基本要素,还包括这些要素的自身构成及其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金融生态系统的影响,它是由这些要素以及要素变化所形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系统。

(二)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则主要从金融外部运行机制、金融基础条件等方面来探讨改善金融生态的相关运作机理。

白钦先()最早阐述了金融生态环境,他认为金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开发利用过程和效率状态则构成一国经济的金融生态环境。

同时,还阐述了维持保护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作用,得出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金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为前提。

周小川()认为金融生态指的主要不是金融机构的内部运作,而是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即金融生态环境。

他认为金融生态就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环境以及这些环境的改善。

徐诺金(2005)认为,金融生态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由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构成,软环境由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等构成,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对金融生态主体的行为及运行情况有重大影响。

二、影响金融生态的主要因素及评价体系

毫无疑问,不同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其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不一样,由此构成的评价体系也各不相同,以下就影响金融生态的主要因素和评价体系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讨论。

(一)影响因素

就金融生态的影响因素而论,金融生态环境观的学者多从造成不同区域金融生态巨大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从中寻找改善的关键要素。

如李扬、王国刚(2005)、徐小林(2005)、钟敏(2005)、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等几乎都从法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金融机构独立性、信用体系和文化等几个方面研究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因素,认为这些因素是造成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德阳中心支行()认为金融生态环境的条件状况、金融主体的形态状况、金融生态关系的互动状况等是影响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其中金融生态的条件状况包括经济、法制与诚信环境,金融主体的形态状况包括风险、结构与活力状况,而金融生态关系的互动状况则包括维护与协调状况。

金融生态系统观的研究者则侧重于分析金融生态系统失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从金融生态系统主体、生态环境和生态调节等方面进行阐述。

其中,金融企业的产权治理是其分析的重点。

皮天雷()认为,我国金融生态法制缺陷的深层次原因是没有真正实现从“人治”、“权治”到“法治”的根本转变,以及非正式约束与市场经济还存在诸多矛盾。

赵振宇(2009)认为,金融生态失衡的原因在于内部环境失调和外部环境恶化,主要包括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国家过度保护、地方政府干预、缺乏有效中介服务、金融企业产权不明晰、金融体制落后、监管不力、退出规制不完善和信用环境不良等。

郭佳(2009)从法律制度缺陷、信用法律环境和金融执法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金融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黄可权(2009)从委托代理交易成本、产权制度、制度变迁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二)评价体系

除了影响因素外,一些学者在对金融生态或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中构建了相应的一些指标体系,由于各自视角不同,指标体系的构建也存在差异。

人民银行南充中心支行()在做金融生态环境分析时,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包括经济运行、社会信用、交易保障和金融综合指标等四个方面,每个一级指标包括若干个二级和三级指标,共计14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

其中经济运行包括经济规模和增长能力、产业结构与城市化水平、企业竞争力、居民生活和保障水平四个二级指标;社会信用指标包括企业信用、居民信用、政府信用和征信制度发展四个二级指标;交易保障指标包括法律环境、政府行为和中介服务三个二级指标;金融综合指标包括金融业务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部门独立性三个二级指标。

胡滨(2009)在做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时,指标体系由政府对经济的主导、经济运行的质量、地区金融发展和信用基础以及基础建设四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

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指标体系构建及将其运用范围最广的是中国社科院的李扬等(2005、2007、2009)所做的研究,他们对全国各省市和核心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中都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

另外,像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2006)、人民银行西安分行(2009)、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2009)等都对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

不过,这些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观性比较大,各自之间共性较少,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金融生态的评价方法

在构建了指标体系之后,接下来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客观、科学地评价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差异问题,与评价指标体系一样,不同的研究者在对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做评价时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的研究者,他们在不同的时期,或者面对不同的评价主体时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如中国社科院的李扬等(2005)在对各省市和核心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做评价时采用的是数据包络分析法,之后,他们进行了持续的跟踪研究和指标修改并在采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省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

人民银行南充中心支行(2007)、刘伟玲()等在做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时所采用的则是加权函数法。

胡滨(2009)采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多因素综合模型。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办公室课题组(2010)在对湖北省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估时所使用的则是因子分析和主成份分析法。

韩占兵()则使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式对河南省的18个省辖市的金融生态环境水平进行测评。

蔡则祥(2011)等在对长三角地区的金融生态系统运行环境绩效评估时所使用的是DEA模型。

总之,不同的研究者在对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时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这与研究者的喜好和所掌握的方法有关系。

同时,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数据要求的差异,也是造成研究方法不同的主要原因。

然而,相同研究对象,相同的数据,如果使用不同的测评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这是金融生态环境测评中遇到的难题。

四、金融生态的改进和优化

由于金融生态不但包括金融生态环境,而且还包括金融生态主体和金融生态调节等,而金融生态环境则不但包括金融外部运行机制、金融基础条件,还包括如何改善金融生态的相关运作机理。

因此,金融生态的改进和优化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周小川(2004)从五个方面提出金融生态的改进和优化方向:其一是建立良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其二是加快企业客户的市场化改革,其三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其四是提高审计、会计、信息披露等标准,其五是提高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徐诺金(2005)指出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在法律上存在立法思想滞后、体系不完善、执法效率低及司法不规范等问题。

李扬等(2005)分析了非均衡制度是如何加大地区间金融生态环境的差距。

他们认为,在统一的经济体内,各个地区之间不应当存在明显的金融生态环境差异,但我国各地区之间的金融生态环境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造成金融生态环境巨大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非均衡制度加大了地区间金融生态环境差距。

同时李扬等还强调,无论造成各省市金融生态环境差异的原因有多复杂,但在这当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地方政府行为。

因此,他们建议改变地方政府行政手段干预地区经济发展的倾向,转而以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搞好经济调控为主。

侯连卿等(2005)认为,由于金融业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特殊行业,因此,金融生态状况的改善,首要的问题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诚信机制。

他们分析了信用缺失对金融生态的制约及缺失的原因,提出了重建社会信用,改进金融生态环境的措施。

与侯连卿的观点类似,张紫平(2007)通过分析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李扬、王国刚、刘煜辉等(2008)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及其对地区金融生态的影响,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一个从中央向地方分权的过程。

分权化改革曾经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活力,但过于强调下级政府自主动员资源的能力,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行政化不断加强,从而导致当前的金融运行出现各类问题。

五、各省(部)市有关金融生态的研究

各省市有关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其中定量的居多。

在定量研究中,一般是先构建一定的指标体系,而后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各地区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前面所述的方法。

在所有这些研究当中,最为权威的当属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为组长的课题组的研究,他们历经四年,对金融生态环境作了三次评价:,对全国29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金融资产质量进行评级,对50个大中城市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进行排名并做出评价;20,进一步深化20的研究成果,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地域范围大幅扩展,包含了30个省份和90个核心城市;2008-进一步扩大,对我国30个省份和100个核心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以及338个地区的信贷资产质量等级进行了评估。

除此之外,部分省市、中国人民银行部分省市的分行或中心支行、高校的课题组以及某些个人研究者都对地区生态环境评价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人民银行南充中心支行(2007)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不过遗憾的是没有带入数据进行实证;胡滨(2009)采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金融生态环境都做出了评价;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办公室课题组(2010)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湖北省16个州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刘伟玲(2010)对黑龙江的金融生态环境体系进行了分析。

段福印(2011)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韩占兵(2011)通过构建一定的指标和评价方法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金融生态建设进行了评价;蔡则祥(2011)等利用包络模型(DEA)对长三角地区的金融生态系统运行环境绩效进行了评估。

注释:

① 这20个指标是政府经济实力、预算内外财政收支、财政缺口、预算内外财政收入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比重、行政事业收入比重、政府消费比重;人均GDP、投资效率、居民收入增速比、城乡收入比、非国有工业总产值比重、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非国有金融部门金融支持、私人部门获得的金融支持、消费信贷;律师比重、注册会计师比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面、事业保险制度建立面。

参考文献:

[1] 白钦先。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 周小川。完善法律环境打造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12-07.

[3] 徐小林。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J].金融研究,2005,(11).

[4] 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02).

[5] 钟敏。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金融,2005,(15).

[6] 李扬。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 侯连卿。论金融生态的信用基础[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1).

[8] 皮天雷。金融生态中的法律制度探讨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J].财经科学,2006,(03).

[9] 人民银行南充市中心支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研究[J].观察与思考,2007,(02).

[10] 张紫平。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J].西南金融,2007,(03).

[11] 李扬、刘煜辉等。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及其对地区金融生态的影响[J].新金融,2008,(03).

[12] 中国人民银行德阳市中心支行。中国县域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13] 李扬。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8-2009)[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14] 黄可权。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生态建设研究[J].理论观察,2009,(01).

[15] 郭佳。构建和谐金融生态与金融法制化[J].决策探索,2009,(04).

[16] 赵振宇。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9,(04).

[17] 胡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06).

[18]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关于西安分行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EB/OL].中国人民银行网页,2009-07-07.

[19] 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衡阳市县域金融生态评估报告[N].衡阳日报,2009-11-04.

[20] 刘伟玲。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体系评价分析[J].理论探讨,2010,(02).

[21]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办公室。湖北省金融生态监测评价实践与思考[J].武汉金融,2010,(10).

[22] 韩占兵。河南省金融生态水平的实证评估研究[J].企业经济,2011,(03).

[23] 段福印。城市金融生态比较与上海金融生态改善[J].上海金融,2011,(05).

[24] 蔡则祥。长三角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环境运行绩效的测算[J].经济问题,2011,(05).

金融创生态环境建设文献研究【2】

[摘 要] 20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金融生态环境”这个概念:要求整个金融发展在更高层次上追求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经济性,也是实现内生机制对外生机制的替代,最终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

截止目前,已有大量的学者和金融实践者开始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

英文文献参考文献格式 篇5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应为:Cowley,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English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王xx.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xxxx,21(1):56-58. [2]夏xx.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xxxx(1):46-52.

[3]Heider,E.R.&D.C.Oliver.Thestructureofcolorspaceinnamingandmemoryoftwolanguages[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xxxx,(3):62C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xxxx.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xxxx:42.

[5]Gill,R.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M].London:Macmillan,1985: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李xx.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xxxx-12-27(3).

[7]French,W.BetweenSilences:AVoicefromChina[N].AtlanticWeekly,1987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伍xx.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Spivak,G.“CantheSubalternSpeak?”[A]&L.Grossberg(eds.).VictoryinLimbo:Imigism[C].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xxxx,pp.271-313.

1.英文的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2.英文参考文献期刊格式

3.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4.参考文献格式

5.2017英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6.英文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7.2017关于英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8.英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参考

9.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10.英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论文发表要求文献 篇6

摘要:中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化的技能,更要以就业为导向,具有明确的社会性,尤其是对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外,更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所以作为中职会计教学的老师,在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把爱岗敬业、坚实原则、诚实守信等等方面的内容渗透到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方面,本文从多个方面说明对学生进行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会计专业的人才更是各个企业所关注的重点,只有保证财务人员的品行与道德,才能保证财务工作不出问题,保证会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一、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作为会计专业的老师,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的讲授时,一定要把爱岗敬业的操守放在首位,这样才能让学生们认识到会计这个职业的真正意义之所在,才能真正发挥出会计行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的作用,只有带着这种责任心和使命感去进行学习,才能在工作中达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境界,所以老师在进行会计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带出去,去进行各种社会实践,与企业接轨,与税务部门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明白岗位的重要性,另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比如说,可以进行会计实务演练,让大家从各种角色的扮演中去体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不可缺失,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二、培养中职业会计专业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

作为一名会计人必须要具备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作风,因为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基础,只有内心诚实的人,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才能避免一切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也可以说,诚实守信是中职会计教学工作中必须要进行重点教育的一项内容,也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就当前我国的形势来看,因为经济的发展,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侵袭着财务工作的正常秩序,如果作为会计人不能严守职业道德的防线,就不能抵制那些歪风邪气,不能让会计工作正常发展,更难以使企业得到长效的发展,因此中职会计专业老师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他们必须把“信用”两字彻底贯穿到学生们的内心深处,让这些学生明白,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更是会计人的原则,失去了是很难再找回来的。

三、坚决杜绝各种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近年来,许多企业涌现了一些造假的行为,在账目上做手脚,以满足个人的私欲,这不仅违背了做人的准则,更是会计人员的大忌,而且我国的会计法也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发现有在会计账务中动手脚的行为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所以,在进行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遵纪守法,按照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办事,不论是简单的凭证填写,还是一些报表的编制,都必须要有严格的流程,即使是制单人、审核人,也要进行规范的本人签字,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责任明确,账目清楚,也只有严格遵守会计制度,才能保证会计市场秩序的稳定性和各项数据、信息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做到为企业的发展及规划服务,而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只有在这种良好环境的熏陶下才能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做一名合格的会计工作者。

四、坚持原则,不受引诱

可以说在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纯洁无瑕的,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也是铭记在心的,但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的到来,各项社会不良风气难免使一些会计人受到影响,所以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要强调坚持原则,这样才能让他们不会受到一些物质利益的引诱,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且这样的德育教育一定要坚持不断的进行,时时给学生敲响警钟,只有坚守会计职业道德操守,才能保证在走上社会以后不会被形形色色的不良现象所诱惑,才能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比如说,有些企业为了偷税、漏税就会在开具发票时想方设法的进行销售收入虚假账目的伪造,有的少开销售量,有的少记利润等等这些事情都是违背会计准则的,是不可取的,老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时,一定要把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列举出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思考,找到这样记账的错误,并分析这种错误所导致的后果,以及所要承担的责任,使学生心中更加明确自己所要走的正确路线和方向。

五、作为会计人要以国家的利益为本

我国在九十年代打破铁饭碗以后,许多国有企业纷纷倒闭,而各大私营企业则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命脉,但这些私营企业管理阶层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老板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为了让企业赚更多的钱,就会要求会计部门做假帐,因为虽然我国的会计制度一直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当中,但仍旧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如果一些企业会计工作者要钻会计法的空子,将会直接损害到国家的利益,如果不按照企业老板的意图去做,可能会失去工作,而这时的会计工作者就会处于两难的境地,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老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作为会计工作者必须要以国家利益为本,不论何时何地,都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遵守会计法,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严格的进行账务处理,这是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应该具备的道德规范,更是中职会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只有坚决做好会计法规的维护与宣传工作,才能与各种不良风气做斗争,才能使企业得到良性的发展。

总而言之,中职会计教学的任务非常的艰巨,只有进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为中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才能维持会计工作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腾飞。

参考文献:

[1]徐晓华。中职会计教学中贯彻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职业技术,2016,(11):82-83.

[2]张平。中职会计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221-222.

[3]施丽莉。关于加强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166+168.

[4]朱立新。谈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6):55-56.

[5]杨前君。基础会计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8):48-49.

本科论文文献综述 篇7

土地整理文献分析论文

论文数量与影响力分析

1论文数量变化分析

发表论文的数量直接体现了学者对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关注程度。从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将近10年的时间公开发表的有效论文为227篇,平均每年227篇,论文数量较多,表明农业、土地等方面的学者很重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研究。2002—2007年以及2009年每年发表论文数量都低于平均值,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发表论文数量都高于平均值,表明从2008年开始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根据发表论文数量,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2002—2003年,是论文初产期,2年共发表论文12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53%,平均每年6篇,数量偏少,与这一阶段土地整理项目较少有关。第2阶段为2004—2007年,是论文数量上升期,每年发表论文16~20篇,本阶段的论文总数占全部论文数量的313%,是前一阶段的59倍,论文数量明显增加。第3阶段为2008—2011年,是论文高产期,共发表论文144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634%。2008年发表论文数量猛增至58篇,是近10年中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一年(图1),2008年之后的3年,论文数量略有下降,但每年都不少于20篇。2008年以后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成果显著增加,与国家及地方政府支持土地整理项目密切相关,土地整理项目带动了绩效评价研究。

2论文来源期刊

论文来源期刊可以反映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在专业期刊中的地位及专业期刊对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的贡献。根据检索结果,227篇论文分别来源于农业、土地、环境、经济等领域的73种期刊,包括《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土地科学》、《安徽农业科学》、《地理学报》、《资源与产业》、《经济地理》、《水土保持通报》、《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等(表1),表明很多专业期刊都重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成果的发表。由表1可知,近10年来《农业工程学报》刊用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论文数量最多,占总论文数量的176%。由于土地整理项目属于农业工程项目,而且《农业工程学报》为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的期刊,影响力大,质量高,颇受学者的青睐,故论文数量多。《安徽农业科学》虽然影响力不如《农业工程学报》,但为旬刊,期刊发行量大,发表周期较快,因此论文数量也较多,达到37篇,占论文总量的163%。《中国土地科学》刊用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论文数量也较多,为15篇。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主要集中在上述3种期刊,其论文数量占总论文数量的405%。

3论文影响力分析

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是反映论文影响力的2个指标。下载频次反映了论文受其他学者的关注程度,而被引频次则反映了论文受其他学者的认可程度,是衡量论文影响力的主要指标。由论文检索结果可知,227篇论文共被下载61208次,被引用2767次。各期刊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的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不同,表2、表3分别列出了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最高的10种期刊。无论是下载频次还是被引频次,《农业工程学报》都遥遥领先于其他期刊,位居第1位,属于第1等级。这表明《农业工程学报》刊用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质量高,影响力大。《资源科学》、《中国土地科学》、《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安徽农业科学》的论文被引频次与下载频次也很高,属于第2等级;《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中国土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软科学》的论文被引频次为50~100,属于第3等级;其他期刊属于第4等级。虽然有73种期刊刊用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但被引频次高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学报》等10种期刊。

论文研究方法与研究主题

1研究理论及方法

研究理论是学者进行研究的依据,研究方法体现了学者研究问题的角度与手段。通过论文检索发现,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论文中应用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经济学、生态学和数学。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理论,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理论、生态足迹理论、生态补偿理论以及数学中的可拓理论、粗糙集理论应用较多。研究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评价法、综合指数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优先度评价法、成功度评价法、物元可拓模型等数十种,其中层次分析法运用得最多。模糊数学评价法一直是学者深入研究的主要方法,成功度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物元可拓模型等近年来广泛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研究视角。

2研究主题

论文统计分析发现,已有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的研究主题有土地整理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效益)、土地质量、土地整理潜力、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其中效益评价的论文最多,共107篇(生态效益评价50篇、综合效益评价43篇、经济效益评价10篇、社会效益4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471%。由此可见,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最主要的研究主题,土地整理项目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是社会及学者关注的核心内容。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另一个研究热点,此项研究为提高经济、生态效益服务,故关注较多,共有论文42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1850%,位居第二。土地整理项目方案及风险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土地质量评价的论文为15~22篇,所占比例小于10%。其他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较少,这里从略。

研究资助基金项目分析

论文受国家及部委基金项目资助的情况能够反映我国政府对该项研究的重视程度,折射出该研究的意义大小。通过检索得知227篇论文中标明受国家及部委基金支持的有80篇(表4)。如果2篇及2篇以上论文受同一基金项目资助,只按一项基金项目统计,因此80篇论文一共有66项基金项目资助。论文中标明受地方政府基金项目资助的暂未统计。此外还有1篇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项目资助,这表明我国土地整理项目虽然受到联合国关注,但关注程度不高,还需要争取更多的国际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论文数量最多,但是只占到全部227篇论文的176%,表明80%以上的论文没有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也从另一方面表明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论文体现的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必须结合土地整理项目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的土地整理项目与论文仅次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因此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推动土地整理项目研究的又一重要力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其他基金资助的土地整理项目与论文较少,均在5项(篇)以下,这些基金还未成为土地整理项目研究的主要力量,今后应当努力争取这些基金的支持。

结论

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自2002年出现后数量快速增长,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加入到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中,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从论文来源期刊看,《农业工程学报》、《安徽农业科学》、《中国土地科学》等期刊很重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成果的发表,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刊用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论文。从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看,论文影响力广,但深度欠缺。研究的方法日益多元化,计量模型的运用增加;研究主题集中在土地整理效益上,土地整理项目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是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的热点内容。从论文受资助情况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重要的资助力量,论文受其他基金资助的较少,这反映论文的创新性有待提高,基金资助力度有待加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