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草原》教学设计【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播放关于草原的课件,教师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美)
2、你认为《草原》中什么美?引导学生归纳出“景色美,人情美”
三、教学“景色美”
1、自由
朗读课文,你最喜欢哪些景色?为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安排朗读指导与训练。
四、教学“人情美”
草原的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还有什么也让我们不愿离去的吗?(人)
1、小组讨论:从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到“人情美”
2、汇报交流,随机朗读
3、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你还知道关于蒙古这个民族的风俗吗?
五、小导游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蒙古草原呢?
目标设计:
积累品味优美句,体会其含义,理解课文:草原人美、景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重点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自主探究体验触情
教具:
录音机VCD
学具:
留言卡
课前准备:
自制心形卡熟读课文收集草原资料
课堂流程:
一、诱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比试一下预习作业(展示草原资料)你们的诗你们的佳句、老师的VCD都展现辽阔壮美,我相信也很想亲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那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土地吧!
二、课上求知:
(一)师生互动学习第一段(草原美景)
1、指名读段。
2、出示学习提示:找出能体现草原美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理清层次。
3、老师走进学生中倾听和诱导提炼理解精华,学生汇报。
4、自由读文体会景物的美。
[本段重点诱导:“一碧千里”“无边无际”这几个词你能看出什么?看出草原的辽阔,绿的美;平地绿、小丘绿对比的不鲜明,形成一体,美的那么柔;面对这种境界你的感受怎样?作者用骏马、大牛来衬托(情景交融法);修辞是一大亮点]
(二)生生交流学习第二段(迎客)
1、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
2、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结合“彩虹”“欢呼”体会主人的好客;结合汽车“飞”“走”不同的描写,动静结合把作者的激动心情灵活的展现出来。
(三)自主学习第三、四段(相见款待)
1、默读自学质疑汇报
2、解疑点拨:如何体会蒙汗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蒙古不但景美人更美,我们目睹了草原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了民族团结之情,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放录音《骑着马儿巡逻去》
(四)齐读第五段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之美
你们看此情此景你想怎么表达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诗、用画。
三、触景体验
1、把你的话写在你的心形卡上贴在黑板,进行爱国教育
2、尝试片段做导游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2.读懂第一自然段,领会草原的自然美,体会句中含着的意思。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领会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流,拓展
1.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大好河山吗?说说这些风景名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江南妩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内蒙古大草原上去潇洒走一回。
3.板书课题,齐读。
4.老师来变一个小魔术(草原后加上?号)现在你再读读看,意思改变了吗?你又读出了哪些新意思?(师加上!)请你再读读看,有没有什么新感觉?(生自由谈)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叙述顺序
1.草原之美让人魂牵梦绕,现在,赶快打开书,去读读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吧!有个问题请大家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草原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2.生充分自读思考。
3.读后交流,师相机概括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品读,感悟第一自然段,体会草原的美
1.过渡:老舍先生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欣赏优美的音乐,一边听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并在脑海中想像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师配乐范读课文。
3.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4.过渡:草原的美是如此与众不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的最让你心动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5.生自读交流,说说文中最让你心动的景色。
6.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相机出示课件画面,图文结合理解“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翠色横流”等词的意思。
结合简笔画理解“勾勒”“渲染”等词的意思。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配乐赛读,师生评议。
8.面对如此美丽宽广的大草原,假如你置身其中最想做的是什么?
9.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来到大草原的感受吧!用横线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10、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高歌”“低吟”两词的区别。
这两种情调一样吗?如果把文中的两个词颠倒一下位置,好不好?
11.是啊,作者陶醉了,你们陶醉了吗?让我们带着赞叹,带着兴奋,带着陶醉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12.读了这么多,大家会背了吗?把你最心动的句子背下来。
13.拓展。假如你是一位来草原寻找灵感的诗人,你会低吟一首怎样奇丽的小诗呢?假如你是一位带团游览的导游,你又会怎样向游客来宣传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当诗人还是导游?赶快写下你们的赞美吧!
14.生练笔。试写小诗或导游词。
15.指名生上台读自己写的小诗或导游词,师给予热情评价。
四、欣赏歌曲,升华情感
同学们,虽然这节课我们没有真正去美丽的大草原,但我们已经用心感受到了那儿的风景之美。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献给草原的赞歌,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至于草原的人性之美,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味。(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旋律,观看了草原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草原的确是一个辽阔无比、景色迷人、令人向往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观赏草原美丽的景色。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果把这5个自然段分成两大部分,你会怎样分?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整体感受,你会用哪一个字?围绕着“美”,写了草原的景美和草原的人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朗读,边读边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四、精读课文,欣赏佳句
1、刚才交流的是景美的同学请举手,看来美好的事物人人喜欢。老师也喜欢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仔细找一找这一自然段一共描写了几种景物?你最喜欢哪种景物?为什么?
2、集体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1)草原的天
为什么喜欢草原的天?他和别的地方的天什么不同?怎样读出它的特别之处?
作者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你想怎样表示你满心的愉快?
(2)小丘和小丘上的羊群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把羊群比做了白色的大花,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比做了绿毯。
(3)草原上的骏马和大牛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回味”这个词可以看出把骏马和大牛当作人来写,更突出草原的美丽景色。
(4)让学生跟随画面复述第一自然段
(5)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赞美草原,老师这也有一首赞美草原的诗,播放课件——《永远的草原》
3、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你是通过那些句子体会的?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3)是什么让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4)联系文章内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吗?
五、作业
1、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
2、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也美,仿照课文做一个写景叙事的小练笔。
学习
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工具书,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大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重点
难点重点: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作者采取的分节描述这种结构形式。
教法
选择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课型新授
课前
准备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
教学
时数2课时教学
时数第1课时备课总数第54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1.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原野放歌”,前面我们学习的《敕勒歌》、《静默草原》都是描写草原的文章,由于每个作者生活经历不同写作的风格也不同。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楚楚一同走进她眼中独特的草原。
2.播放幻灯片,感受草原之美。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法导航
1.默读课文,勾画课文生字词。
2.对课文进行批注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作者简介
楚楚,女,1965年出生,山东荣成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现供职于《福建日报》社。主要从事散文创作,已出版作品集《行走的风景》、《生命转弯的地方》、《轻轻踏在我的梦上》、《淡墨轻衫》、《人间有味是清欢》十余项。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读准字音。
屏息()俯瞰()缠绕()撒娇()
黔贵()踱步()铸成()嚼草()
喘气()繁衍()簇拥()羞涩()一瞥()昙花()蝉蜕()搭讪()叨扰()引吭高歌()捉襟见肘()
恣情率性()肆无忌惮()心旌摇荡()
3.再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
思考:文章是如何描写草原的“草、云、花”的?
四、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1.课文第1部分,思考:作者是如何抓住草的特点描写的?
明确:第一,作者抓住了草原上草的绿色,这种绿是城市人很少看到的自然的绿色,真正的绿色。不同于城市园林、内地农村污染过的、灌溉过的、移播放幻灯片导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给学生讲清学法。
提出问题,分配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自学。
出示幻灯片上的问题。
指名口答、纠正、讲解明确。
观看幻灯片,感受情境。
明确学习任务。
认真听老师的要求,掌握具体学习方法。
利用练习册的导航塔了解作者。
划出文中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划出关键词。
四人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植过的、人工很强的绿色。第二,作者抓住了草原上绿没有拘束、没有限制这一与人心理相同的特点用带有散文诗意的词语来描绘草原上的绿,如“灵醒”、“恣情率性”、“肆无忌惮”、“心旌摇荡”“生命”“跃跃欲试”等都是用来写人的词语,在这里作者赋予了草以人的灵性,二者在作者的描绘下交融。
教师点拨:楚楚写草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是,她是带着想象去看草的,自然而然流露出心灵深处无拘无束的心态,带着这种心情看草原的天空自然就不一样。写草原的宽广,无边无际说成是草和天空赛跑,带着孩子气的描绘使文章变得生动、有趣。这就是楚楚的特点:率性自然。
2.详读课文第2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云矮?
明确:因为旷野显得天低,云也因此变得矮了。这是讨巧的写法,把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化为散文。
教师点拨:化用诗句是散文家常用的手法。下文把雾形容成猫:“象收了爪子、蹲在膝前的撒娇的猫”化用了美国现代诗人桑德堡的《雾》:“雾来了,踮着猫的细步。他弓起腰蹲着,静静的俯视海港和城市,又再往前走。”
强调: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在写作中借鉴。
3.阅读第3部分,思考:作者带着淑女气的感觉一直延伸到下面花的描绘上,思考作者写花抓住了花的那些特点?
明确:多;无名;不论形状;没有香味;耐严寒;好养活;繁盛。
教师点拨:草原上的花很美,美的自足、美的自信,美的有些自恋,连“香气”都觉得俗气。草原上的花生在荒野,没人欣赏时也很满足,无须装饰,总是与纯洁、善良、真诚、欢乐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站在一起。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六、当堂练习:1.朗读课文。2.练习册1—4题
板书设计
胖草——恣情率性
矮云——洁白柔软
笑花——笑对生活指名学生回答,补充并板书要点。
指名回答,引导补充明确答案要点。
出示幻灯片上的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更正,并点拨补充归纳。
集体订正、点拨、评价。
布置作业,讲明要求。
在课文中划出关键词语,做标记。
汇报交流学习结果,明确要点,做好笔记。
汇报交流探究结果。
学生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讨论、更正,各抒己见。
朗读课文
书面作业
作业
设置抄写生字词语三遍
教学
反思等级评价
(A/B/C/D)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
(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
(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
(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涌现。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四)背诵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段。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涌现,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小结:
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
总体构思:
文章用极其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写景的顺序,品味作品优美传神的语言,同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本课文应该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写景的顺序,品味大师精妙的语言。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景物描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教师适当引导点拨读书方法,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地品味、感悟、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布置的任务难易适中,既能提高学生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语
农民的幸福是耕耘,工人的幸福是生产,画家的幸福是绘画,猎人的幸福是什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树林和草原》,看猎人的幸福是什么?
(二)散读
1、读完后,每人说一句话:猎人的幸福是,他看见了的美丽景色(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鼓励学生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归纳,不要求全,只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
学生说话时,允许其他学生质疑,若有质疑,要让学生读课文,互相探讨。
(要点提示:猎人的幸福,自由自在、走进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美。他看见,濡湿的树枝、粘着白露的草叶、芳香的空气……火焰般燃烧的晚霞、傍晚的雾霭等美景)
2、猎人是什么时候看到这些美景的?(学生交流,找出表现时间的词句:“黎明的时候”“在阳光底下”“太阳越升越高”“黄昏来临了”“夜幕降临了”,明确作者写景的顺序——时间顺序)。
3、小结:猎人的幸福不是打猎,猎人的幸福是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濡湿的树枝,粘着白露的'草叶,充满植物芳香清新的空气,像火焰般燃烧的晚霞,傍晚的雾霭,颤抖的星星,甚至森林中的雷电和暴风雨,都让猎人流连往返,久久不愿离去。
(三)选读
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1、以“我最欣赏的语段或句子”,为话题说几句话。
(1)要求说出欣赏的理由,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品味语言的妙处。
(2)学生朗读中,注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小结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难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称赞道:“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让我们闻着“大自然芬芳的气息”,充满感情朗读课文。(教师范读第一段,其他段落学生齐读)
(四)创读
课文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点特别,你发现了吗?
1、省略号在文中有何作用?(学生交流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要点提示:A表示省略
B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C舒缓语气)
2、任选一个描写片段,展开想象,把你能想到的,作者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要求用描写性的句子,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生动(可以根据课文前面描写的景物进行补充)。
3、展示成果,学生点评。
(五)总结
风景处处有,只要你有一颗美丽的心,你就能看见风儿从你身边悄悄经过,听见一朵朵开怀大笑,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大自然的美丽。
(六)作业
摘抄文中精彩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