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了解排比、反复及短句的表达效果,体会作品所蕴含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3、感受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学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1、赏析场面描述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掌握和运用文中等修辞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词
安塞腰鼓,那火一样热烈的舞蹈,在我国大西北黄土高原上享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在这样激越的舞蹈面前,我们谁都会觉得它美、好、精彩。可是真要我们用文字去描述这舞蹈,却又会觉得很难,会感到言语的匮乏。今日,就让我们一齐来学习刘成章作家的这篇作品——《安塞腰鼓》,去欣赏和学习他的精彩文笔吧!
2)作者简介
3)背景介绍
二、预习检测
1)字词注音
2)词语释义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
(见后附PPT)
2、分工朗读,深入文本。
1)朗读安排
1—4和28—30自然段由一人读;
9—11和25—27由3人分别读,前1人的声音还没落,后面1人赶紧跟进;
13,17,22,24由男生一齐读,其它的全班一齐读。
2)朗读指导
1—4段沉稳期待,中速不乏力量;
5—27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段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
3、细节感知
1)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明确:粗犷、豪放、壮阔而又热烈)
2)简要说说安塞腰鼓表演带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3)安塞腰鼓,它粗犷、豪放、壮阔而又热烈,那么作者是如何描述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的呢?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可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明确:比喻和排比;本体和喻体;生动、具体、形象地描述了安塞腰鼓的力量美。是直接描述。)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腰鼓”这一段用了哪些反义词?
(明确:空气(冰冷——燥热),阳光(恬静——飞溅),世界(困倦——亢奋)。
用三组反义词比较强烈,写出安塞腰鼓奇伟磅礴、雷霆万钧的能量。)
四、合作探究
1、找出全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
(明确: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反复四次。
“好”包含着什么?或者说作者想要歌颂什么?
2、本文运用得最多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明确:
排比;
(1)句子内部的排比: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
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作用: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起豪壮,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3、本文好词佳句俯拾皆是。既适合声情并茂地朗读,又适合有滋有味地赏析。选择你喜欢的句段做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做美点赏析。
句式:我喜欢朗读第_______自然段(朗读),因为它用_______修辞手法(或者其他手法)表现(达)出了________。
赏析角度提示:修辞、短句、叠词、文章结构等。
(例: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叠词的运用,反复和排比的综合运用,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4、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明确:
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必须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5、为什么说“当它嘎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明确:
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异常的静。其次,那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6、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明确:当喧闹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活力中,好象炽热后的寂静。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
五、主题探究
这篇文章歌颂了什么?(主题)
作者经过安塞腰鼓想要表达了什么?
(明确:
歌颂了生命和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束缚的力量。)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描述抒情性散文,经过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述,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这是生命和力量的宣泄,这是人情和自由的挥洒,这是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礼貌、一种文化。
七、写作技巧
1、从用词方面说:叠词、反义词的运用
2、从句式上说:铿锵的短句、独词句
3、从修辞上说:比喻、排比、反复
(有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4、从写法上说: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等
*在资料上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写作借鉴
1、铿锵的短句。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资料。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展现了年轻的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强有力地展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奔涌而出、无法遏制的场景;
其他如“落日照大旗”“愈捶愈烈”等句子,无不铿锵激昂。
2、激昂的排比。
本文很多运用排比,有句子内部、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排比,不仅仅交错出现,还有连续出现的,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段落,好似江河一泻千里般不可遏止。
也有很多对仗工整的排比,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
还有层层递进的排比,如“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如同排山倒海般的气势,使人透可是气来。
八、仿写练习
同学们,你还明白哪些令人震撼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呢?
请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出来。
九、板书设计
3、安塞腰鼓
刘成章
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
(安静)——(激昂)——(寂静)
《安塞腰鼓》教案
【教学思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气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铿锵激越,对于这样的文章,一要指导学生多诵读,从朗读中体味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二是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情感的深意。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2.体会文章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对中华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通过播放多媒体片断“黄土风情”,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沉重的情绪。
导语 :安塞位于黄土高原上,延安以北。厚重的土地,简朴的窑洞,咆哮的黄河,养育了朴实豪放的陕北人。安塞有“腰鼓之乡”的美誉,安塞腰鼓被称为“中华第一鼓”。瞧,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打着富有节奏的鼓点,迈着富有特色的舞步向我们走来了。同学看后有什么感受?这酣畅淋漓、富有动感的艺术,如何用无声无色的文字把它写的有声有色有气势,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他用怎样的妙笔,将这一民间艺术的奇葩展现出来的,让我们去欣赏、去感悟。
二。 整体感知
听录音范读,学生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思考,作者四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各“好”在哪儿?
:屏幕显示板书:
亢奋 容不得羁绊
好 沉重 严峻的思索 力
震撼 释放出能量
颤栗 浓烈的享受
三。 朗读训练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学生分组自己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气势,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朗读内容为中间部分,将其分成五小节,第5-第13段,14段-17段,18段-22段,23段-24段,这四部分由各组代表朗读,25段-27段由全班同学集体朗读。(在朗读的同时,播放多媒体片段“腰鼓英姿”,以鼓声伴读,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对生命律动的感受,进而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同时,用比赛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四。 精读赏析,问题探究
老师: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我们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语言,看作者是怎样体现生命的律动的。
(提示:可以结合体会多种修辞手法去品味赏析。)
示例:第8自然段中“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学生根据范例分组品味语句,相互交流,教师参与指导。对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若有些重要问题学生未提出,可提出来与学生共同交流,达到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效果。
共同研讨句子: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象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段话,这生命力的本质是什么?其本质是一股安塞人要冲破贫穷落后的羁绊,挣脱束缚,撞开闭塞,不甘贫穷落后,不畏屈辱,奋发向上,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势不可挡的劲头。)
情感迁移:播放多媒体片段“激情飞扬”。
情感导语 :看吧,这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挟裹着黄土高原的狂风,蕴藏着黄河的咆哮,向我们扑面而来了。人与鼓合为一体,人借鼓势,鼓助人威,共同演绎了一首生命力量的赞歌,在这火烈的颂歌中,人们与自然抗争,与命运抗争,创造美好的生活。在这火烈的颂歌中,我们能不被感动吗?让我们也积蓄生命的能量,随着这激越的鼓声,去唱我们生命的赞歌。嘿嘿。
主题迁移:“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鸡叫了,天亮了,新的开始,新的希望,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现在,安塞人民盼来了党中央“开发西部”的新契机,让我们也带着我们的收获走上人生之路。(播放多媒体片段“欢庆腰鼓”)
安塞腰鼓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3、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排比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掌 握生字词。
2.教师将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1.美文应美读,好文章只有用心诵读,才能品味出内在的美。本文教学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突出对文本诵读的要求。读法多种多样,听读、范读、齐读、读中品味。同时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停顿、升降的指导。在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铿锵激越的语言,领会作者对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赞颂。
2.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师生共同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3. 本文可用一课时学课文,用一课时作练习及质疑问难。练习就以辅导完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为主。可补充“新学案”中的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你喜欢这些画面吗?喜欢哪个方面?你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同时交流查阅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课文录音,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各抒已见,既可训练自已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营造了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2. 积累本课字词:亢奋( )晦暗( )羁绊( )
烧灼( )冗杂( )蓦然( )
震撼( )磅礴( )
戛然而止( )
2.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审美乐趣。同时,用比赛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精读赏析,问题探究
(一)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用文中词语或短句)
如: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
(二)理清结构:
1、 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
2、 表演部分从四个角度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寻找美点:
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美,试用“美,你看(听)……”的句式进行叙述。分小组讨论进行。
如:1、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2、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 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励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4、 击鼓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使你……
5、 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四)排比句式的理解:
A.从形式上看:
有句内的排比,如:
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b.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
有句与句的排比,如: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
有段与段的排比,如: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
B.从用法上看:
有的用以增强语势,突出腰鼓舞的恢宏气势,如: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
有的用以渲染腰鼓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旋律美,如:
a.骤雨 m.haozuowen.net 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b.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
(五)诵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最有气势、最有激情的句子并抄写。
一、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二、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三、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方法:
1、诵读 2、想象 3、研讨
五、教学准备:
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导语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
(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
本课导入 的设计以此为根据,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美文——
1、教师范读课文。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3、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
三、朗读赏析探究
学生经过第一步的阅读,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但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还须进行第二步:理解性阅读。
赏美图,配佳句——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
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为下面环节作铺垫。
比如:对排比句进行总结,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① 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②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说美点,品美韵——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语言美。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
思想美。
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亦可结合江南音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同学们可以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3、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4、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歌颂生命力量 歌颂黄土高原 歌颂民族精神 歌颂民族艺术
这篇文章美在,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四、课堂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赏美乐——《黄土高坡》音乐FLASH,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三。(目的: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做好《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上的作业 。
活动由来
我教音乐多年,我总发现孩子们对乐器的摆弄很感兴趣。一方面因为乐器特有的性能:能发出悦耳的响声使人产生愉悦感;另一方面也由于我们园乐器的缺乏,使得“物以希为贵”,以至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发现能发出响声的东西:瓶子、罐子、盒子、盖子……等等就爱不释手。它们不仅可以制作玩具,还可以做成乐器呢?孩子们纷纷将自己的发现展示给老师和小朋友们看。瞧,有的提着锅盖发出震耳的“哐哐”声;有的敲着玻璃瓶发出“叮当叮当”声;有的拿来饼干盒子,敲出“咚咚咚咚”的锣鼓声……小朋友在玩弄这些废旧物品时,发现这些瓶瓶罐罐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却各有特色,不亚于我们买来的小小乐器。特别是这薯片瓶竟能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真奇妙!追随幼儿的兴趣点,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自制打击乐器一一腰鼓,体验废品再利用的乐趣。
2.巧用打击乐器一一腰鼓,在敲敲、打打中感受其音色的不同,让幼儿充分享受到自身创造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空薯片瓶子,一根松紧带,一双筷子。
2.录像《海安花鼓》。
3.打击乐曲《拔根芦柴花》。
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
“老师带来一段好看的录像,我们来看看吧。”
幼儿欣赏录像,向幼儿介绍“安塞腰鼓”,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教师用自制的腰鼓,跳一段腰鼓舞。
3.“看了这段安塞腰鼓,我也想来试试。”
(评析:老师以充满激情的话语和动作,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究。)
“小朋友们,老师跳得怎样,我的鼓敲得还不错吧,看看我的腰鼓是用什么做的,认识吗?”
“你们想不想也来用自制的腰鼓,跳上一曲?”
(评析: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作为活动内容,其优点是准备工作不费力,而且使幼儿有亲切感。幼儿看到自己熟悉的薯片瓶子竟然能做成腰鼓,个个兴趣高涨。都想试试。“我怎么没发现的,这东西还能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
3.自制腰鼓。
制作时,要求幼儿将松紧带系在瓶子两头,老师协助幼儿系紧。
(评析:幼儿拿起熟悉的薯片瓶子,在老师适时帮助提醒下很快制作成功,使得他们迫不及待地去发现鼓的声音。)
4.敲敲、打打、听听。
“请小朋友互相比较一下,不一样的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幼儿操作和感受,并与同伴交流。
“同样的面,能不能让它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
引导幼儿想一想,同一面用什么方法发出的声音会有不同的效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合作,体验鼓各面的音色特点。
幼儿交流发现。
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面因为质地的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相同的面也因为敲的方法的不同而发出的音色有差别。
(评析:教师适时的引导,帮助幼儿进一步操作和发现。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教师富有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在无拘无束的探索过程中,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发现了不同的质地的鼓面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操作方法也能使同一鼓面发出不同的声音。)
“它能发出什么声音,象什么乐器?”
鼓面能发出“嗒嗒”声,象圆舞板。
腰鼓的两头:纸板那头发出“咚咚”声,象鼓声,金属板那头发出“呛呛”声,象钹声。
(评析:幼儿在探索中,找到腰鼓奇妙之处,感受到自身发现、创造之愉悦,更激发其创造之冲动。)
5.试一试。用自制腰鼓为乐曲《拔根芦柴花》伴奏。
(1)先商讨如何巧用腰鼓各面。
“今天我们就用自制的腰鼓来为音乐伴奏。我们先来听听是什么音乐,你想用鼓的哪面为它伴奏,为什么?”
幼儿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选择与乐曲相配的音色进行配乐演奏。
(2)看指挥敲鼓。
(评析:因为幼儿有先前打击乐的基础,看老师指挥敲腰鼓时非常的整齐,那声音悦耳动听,绝不比现成乐器的效果逊色。
先由教师指挥,后可请幼儿来指挥
(评析:孩子们用自制的乐器演奏,一幅欣喜的表情,心里别提多开心。)
6.学跳花鼓戏。
“刚才我们看了海安花鼓,我们也来跳一跳。”
师、幼学跳海安花鼓。
(评析:整个活动设计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充满了游戏的愉悦性,真正体现了“玩中学”。用自制乐器演奏。幼儿兴趣很浓,再跳上一段花鼓戏,将幼儿兴趣推到极至,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幼儿在欢乐、奔放的乐曲声中陶冶了情操。)
活动延伸
将自制腰鼓放入音乐活动区,幼儿随时可用它来演奏各种乐曲,自娱自乐。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欢乐情绪,让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来自孩子的生活,只有是孩子经历过的,感受得到的东西对他最有诱惑力。孩子对小小的薯片盒子再熟悉不过了,可谁也不曾试过它能发出如此不同的优美的声音来,更不会将它与腰鼓联系起来。
本活动中,我利用与本地紧邻的海安特色戏“海安花鼓”引出腰鼓,从而引出薯片盒子制作的腰鼓。选材贴近孩子生活,既给了幼儿新的挑战,又使幼儿萌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探索、学习中来。如制作腰鼓,敲敲、打打、听听等活动让孩子们自由摸索,体验探索带来的快乐。激发孩子们演奏的冲动。
整个活动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最后的“学跳花鼓戏”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腰鼓乐器的美妙,挖掘孩子自身的创作激情,为延伸活动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