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大屏播放《盲人摸象》的动画故事。
2、为什么这几个盲人回答的不同呢?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也就是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玩具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教学例
1、教学例
大家带了自己的礼物来,小亮和小红他们也带了礼物(课件出示):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恐龙的整个身体;第二幅图是……
学生书上连线
2、课件出示:
师: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四、巩固练习
(1)连线游戏。
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2)出示淘气系列题
观察大熊猫,茶壶,汽车图,让学生判断淘气看到的是哪一幅图。
(3)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完成连线。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六、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警车照片、相机一台。学生4人一组围桌而坐。
学具:教材、玩具警车每组一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隆重地向你们推荐一位老朋友,你能猜出他是谁吗?(出示老师的背面照)。请几个同学猜一猜。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咱们就来揭开谜底,一起数,1、2、3。(李老师),老师向大家挥挥手,说同学们。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是一个老师,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老师的样子也就不同。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老师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一)本位观察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你们最喜欢的警车玩具,你们喜欢吗?现在请每一组的小组长来拿警车。让警车的车头对着黑板放好。
师:现在比一比哪组的同学坐得最好。
2、好,现在请你轻轻地告诉警车里的警察叔叔,你坐在警车的哪个位置?然后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
请坐在警车前、后、左、右的同学依次举手、挥手与老师问好。
你们喜欢照相吗?(喜欢)那我们每人在自己的位置上给警车照一张相片吧。请你们用手当相机把它拍下来。
老师刚才把你们拍的照片放到了大屏幕。现在请你们认真思考一下,你坐在警车的哪一边?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的警车的什么部位,与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左、右边的同学要注意一下,车头在你的哪一边。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3、全班交流
生:我在警车的前面,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与图1是一样的
师:谁看到的和他一样?向车里的警察叔波挥挥手,说:“警察叔叔好”。
这些同学都坐在警车的哪一面?(前面)所以他们看到的是警车的正面。(板书:正面)一起读。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生:我看到的是右侧面。……每次都让相同部位的同学挥手问好。(提醒左、右侧面的同学车头向你的位置的哪个方向?(依次板书侧面、背面,全班读一遍。)
思考:同一辆车为什么4个人看到的却不一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本位观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警车玩具。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背面的知识。
(二)换位观察
1、师: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观察到了警车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下面我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不好?听老师口令,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小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老师可以一个小组为例进行示范。
师:看到第一张照片举起1个手指表示,每二张举2个手指表示……
师:你们刚才看到的警车的样子都是一样的吗?
反馈。(不一样)
2、师:咦,你们每个小组观察的是不是原来的那辆警车呀?警车没变,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因为我们换过位置了;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了;警车的前后不一样,左右一样;(左右一样,我们是怎么发现的,(换位了)……
小结:是啊,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警车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师:出示句子: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换位观察,要求学生按顺时针变换座位,再次对玩具进行观察。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玩具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玩具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为什么?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这个环节是第一个环节的递进,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三)做游戏
师:刚才大家都江学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
(媒体出示正面照、两张侧面照、背面照)老师这里有一些从不同位置拍摄的警车照片,我任意选一张,你认为我是站在警车的哪边拍的,就快快站到警车的哪边,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好不好!放完一张,就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然后再喊一、二、三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中能根据图片判断是在哪一个位置拍,加深对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理解。在这一系列的观察动中,我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
三、应用拓展,激励创新
1、观察恐龙。
师: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瞧,这三位小朋友在观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拿出练习纸,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交流)
师:第一幅图是谁看到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的是它的侧面。
第二幅图是小亮看到的。因为小亮在恐龙的前面,看到了恐龙的头,是它的正面。
第三幅图是小红看到的。因为小红在恐龙的后面,看到了恐龙的屁股和尾巴,
是它的背面。
2、连线练习。(书本p67页的做一做。)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呀?瞧!这几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体)那么他们分别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个面呢?请在练习纸上连一连!(反馈)
3、观察茶壶。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出示从上面和下面观察的茶壶图
师:这是谁观察的?
师: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请个学生来观察。
4、拍摄照片活动
教师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方向对学生进行拍照片。
【设计意图】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安排了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课本内容的连线,这是多方位的一种对应练习。其次设计了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活动,把小组中同学的书本合放在一起,判断形状。第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关系,出示了同一茶壶不同方位的4幅图片,让学生猜测观察者是在杯子的哪个方向观察的,由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给学生拍照片的游戏。通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告诉学生,观察物体,须全面才能见其真面目。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1、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吗?那么,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
(我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观察的位置或者转动物体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我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进行分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教具准备:茶壶、汽车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 新课。
二、观察实物,教授新知。
1、观察汽车模型,并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看到什么部位,是什么样的。
2、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有两位小朋友也在观察汽车,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他们看到的分别是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说出怎样判断他们看到的是第几幅。
除了从侧面、后面观察物体之外,还可以从什么位置观察呢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呢?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猜一猜:课件演示物体,学生说说是什么物体,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2、观察小组中带来的玩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然后交换位置观察。
3、小组活动:观察桌面上的茶壶,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同学用动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壶的形状。
四、拓展延伸。
放一热水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于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热水瓶的形状画出来。
板书: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
上面 下面
教学目标
1、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和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辩证唯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准备
课件配图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
2、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二、问题探究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体验感悟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2、口算
3、连一连
4、观察一个物体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的《资源与评价》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站在一个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
正面、侧面、上面
教后随记
这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延伸和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知识不那么厚重,却简单易懂,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一节课中掌握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