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 遵循“立足无痕,扎根有魂”的教学理念,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熟悉文本,通过多方式朗读,能抓住重点词复述文章内容并感受文章人物的不同个性。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依据,以学生获得为准绳,潜心研究个性化的学习优化之路,把个性化学习灵活运用于课堂之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4、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先学:
自主阅读《西游记》的青少年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揭题。
同学们看过有关我国古代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故事书或电影、电视吗?这部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哪几个人,你知道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就是《西游记》的一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篇幅较长,所以我们分两课课文来学。今天先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
二、带着3个问题自学课文。
1、 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
2、 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文大致意思。
3、 运用“扩展课题”的方法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生字。
1)指名读。
2) 要求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词语。
3) 注意读准:僧,平舌音;竖,翘舌音;注意读准前鼻音:涧,后鼻音:僧
2、 词语。
1) 学生交流已经理解的词语。
2) 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
3) 重点理解词语:挑拔、索性、慈悲、诡计多端。
3、 通过“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四、理清脉络分段。
1、 再读课题,问“三打”指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篇课文应分几段。(五段)
3、让学生读读课文,分好段想想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4、 交流分段情况。
五、学习第一段。
1、 轻声自由读第一段,先想想这段课文你能学懂什么?
2、 交流:
这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了帮事发生的原因是白骨精残害百姓,孙悟空要为民除害。
点拨:能用“不但┅┅而且┅┅”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专门”强调了什么?进一步理解“诡计多端”的意思。
3、 指导朗读
4、 概括第一段段意。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教学
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思考回答)
2、为了降妖除魔,扫清取经路上的障碍,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时候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三打白骨精》。(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次斗争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写第一次斗争的段落,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词句,然后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下列投影片: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片上的内容,看看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性格。也可以小组展开讨论。
4、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现在大家来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来体会的呢?
(学生概括学习方法,教师板书: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
(二)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1、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试,看看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斗争中,你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哪些特点。
2、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部分内容来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先挑选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作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4、小练笔。
在第三次斗争中,课文没有写到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学生自主动手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
老师温馨提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力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各组推行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总结课文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
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优异表现,老师要奖励同学们一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大声诵读吧!
(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齐读)
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板书设计:
8、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机智勇敢 本领高强
唐 僧:心地善良
白骨精:诡计多端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20个新词的意思。
2、缩写课文第2自然段,按照提示(内容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对坏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诡计,敢于斗争。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特别是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
在理解的基础上,按课后练习3的提示,复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教学难点 :注意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根据提示进行复述,按要求缩写第2自然段。
教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
1、了解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2、简要介绍吴承恩生平。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回顾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难点反馈。
难读的:喝
难写的:箍、吆
易混淆的:诡计(鬼)
3、通过联系上下文阅读的方法理解部分难词。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索性:干脆,表示直截了当。
慈悲:慈善,富有同情心。
诡计多端:害人的计策很多。
4、通过“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三、脉络分段。
1、再读课文,问:“三打”指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篇课文应分几段。
3、让学生读读课文,用“||”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
第三段(第3自然段)
第四段(第4、5自然段)
第五段(第6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一段,先想想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再说说故事发生的原因。(白骨精残害百姓,孙悟空要为民除害。)
2、“专门”什么意思?你能用“不但……而且……”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么?
3、进一步理解“诡计多端”的意思,再以憎恨的语气读这一段的第2句话。
4、概括第一段段意:唐僧带徒弟上西天取经,一天来到一座高山前。山上住着白骨精,残害百姓,而且诡计多端。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2课时
一、研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
1、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二、三、四段,想想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变发几次?每次变成什么?为什么这么变?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说说他的性格特征。
3、自读课文,找出片断重点理解。
4、交流讨论:
(1)分析孙悟空的人物特征。
孙悟空用鼻子一嗅,闻到一股妖气,再用火眼金睛凝视,一下子看出那村姑是一个妖怪。
①过程:嗅——凝视。
②理解怎样是凝视。
③“一下子”看出悟空本领高强。
指名朗读,点评。
“大胆妖怪”悟空一声吆喝,举起金箍棒,劈面便打。啪的一声,那村姑倒地死去。
理解:
①吆喝写出了气势。
②劈面便打是果断。重点指导朗读。
悟空看得仔细,认出那婆子也是那个妖怪变的。悟空飞步向前,大喝一声:“妖怪,你又来了,再吃我一棒!”金箍棒当头劈去,那婆子便应声倒下。
理解飞步向前的勇猛,大喝一声的威武。难点:应声倒下。
悟空气得毛发直竖,大喝道:“不管你千变万化,妖怪总是妖怪!”说罢抡棒就打。
各自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妖怪吃人本性不变,你今天救了他,他却不会放过你。是妖就要打,哪能讲慈悲!
联系以上两句话理解“慈悲”,以及应该怎样“慈悲”。
(2)分析唐僧的表现:责怪——怒喝——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
唐僧责怪悟空不该错杀好人。(句中的一个“好”字反映了唐僮的是非不分,也揭露了白骨精的狡诈。)
唐僧怒喝道:“你接连打死母女二人,是何道理?”(唐僧的气愤之情比第一次更深,更能说明唐僧的糊涂。)
(3)分析白骨精的人物特点。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一个村姑,穿着花衣裳,提着一篮馒头,笑着向唐僧走来。(白骨精善于乔装打扮,做坏事,表现了她诡计多端的本性。)
那婆子拄着竹杖,口中喊着寻女儿。
白骨精又变成一个老头儿,手持拐杖,来找唐僧。
那老头大声呼喊:“救命啊,救命!”
那老头冲到悟空面前说:“你打死了我的老伴和女儿,我这条老命出不要了,索性跟你拼了!”
(白骨精利用唐僧“人妖不分”的弱点,先是大喊“救命”;再是诬赖悟空“打死了老伴和女儿”,要与悟空拼了,最后利用唐拦住悟空的机会逃命。)
二、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第6自然段。
2、最后唐僧怎么做?说明了什么?
(用“不但……而且……”的句式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了唐僧至此,还是敌我不分。)
3、概括段意:唐僧把敢于打妖的孙悟空赶回花果山去了。
三、总结全文。
课文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但三次怒打,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拦,第一次写法各有不同。这样写既为了避免语句的重复,也为了把故事推向高潮,唐僧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
四、完成《作业 本》第1、2、3、4题。
第3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完成课后练习1。
1、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在哪里?(为了吃唐僧肉,“千变万化”,先变村姑,再变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2、� )
3、唐僧说的“人以慈悲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人以慈悲为本”本来的意思是说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但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
三、简要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完成《作业 本》第5题。
(1)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投影出示《作业 本》第5题的“例”,分析缩写课文的方法。(抓住主要的人与物,删去次要的话。)
(3)回忆第2自然段主要人物与主要情节。
(4)自由读课文第二段,独立完成缩写。完成后讨论交流:
第二段:白骨精想吃唐僧肉,变成村姑。孙悟空识破诡计一打白骨精,白骨精逃走。唐僧责怪悟空不该错杀好人。
2、用“缩写的话”复述“孙悟空一打白骨精”的经过。
3、按同样的方法,缩写复述二、三打白骨精。
(1)四人小组讨论,缩写、复述。
(2)指名复述,评议。
第三段:白骨精变成老婆子,孙悟空再打,白骨精又逃。唐僧怒喝孙悟空。
第四段:白骨精变成老头儿,孙悟空又打,白骨精装模作样。唐僧以“慈悲为本”,拦住悟空,救了妖精。
4、完整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指名复述,评议。
(2)选两位学生上台复述。
(3)学生各人自己复述。
四、完成《作业 本》第6题。
教学后记
概括孙悟空的特点,应引导学生从孙悟空的语言、行动中去体会他善于识破诡计,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圈画与朗读,体会唐僧师徒四人的不同性格特点。
2、让学生懂得在一个集体中团结、信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圈画,分析师徒四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难点:让学生了解发挥集体性需要扬长避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开门见山
《西游记》中的很多故事都家喻户晓,故事中唐僧师徒四人克服种种困难,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达到西天取得真经。几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其中的《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故事。
二、检测预习,整体感知
复述课文:根据“悟空做了什么,八戒做了什么,唐僧做了什么,沙僧做了什么”格式复述。
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根据复述可知,他们此时各有不同的言行举止,其中你最喜欢谁?从文中找到相关依据。
预设:最喜欢悟空。 如:§2(齐读)“行者掣出才断了灵光。”——行者考虑周全、明察秋毫、智勇双全。
2、最喜欢的悟空,师徒四人中最讨厌的又是谁? 预设;
①最讨厌唐僧 如:§3“唐僧闻说,倒也信了;”“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轻信他人、毫无主见 我们为唐僧提个醒吧!——集体成员间要互相信任。
②最讨厌八戒 写猪八戒的总共就四句话,全部找出来,齐读。——爱挑唆,搬弄是非 我们给八戒一个忠告吧!——集体成员间不要窝里斗,要互相团结
3、唐僧胆小怕事、固执绝情,八戒搬弄是非,爱挑唆,沙僧在干吗? 沙僧——冷眼旁观 为沙僧提个醒!——当集体成员间有矛盾冲突时,我们应该想办法化解矛盾,不应该冷眼旁观。
5、小结:他们是一个小集体,这个集体成员中的优缺点也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是无法避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成员之间互相团结、互相信任,把集体作用发挥到最大。
四、课外作业
悟空尽心尽力,却被无情驱赶,两个师弟也都把他看做“歹人”,请你做审判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评,为悟空翻案。
一、谈话揭题
师:孙悟空的故事�
生2:我知道“大闹天宫”。
师:你最棒,知道用话筒说。
生3:“三借芭蕉扇”
……
师:孙悟空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就学习非常有名的一则,“三打白骨精”。
[课件出示课题,指导“悟”的读音。齐读课题。]
二、初读初感
师:知道这个故事是根据哪一部古典小说改编的吗?
生:这个故事是根据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改编的。
师:说的好。连作者也说出来了。
师:它就是根据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这个故事你熟悉吗?我还没上你怎么熟悉的?
生:看电视、动画片、原著……
师:调查一下,看过或听过这个故事两遍以上的请举手。那我们今天学习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好不好?
师:打开语文书146面,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有没有疑问、敬佩、憎恨、气愤、同情……
或者其他的感受。
生响亮的自由读文。
师:都读完了,咱们步调真一致。来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我非常憎恨唐僧,因为他不认识妖怪,冤枉孙悟空。
师:你有不同意见,是吗?
生:唐僧只是认不出妖怪,错怪了孙悟空。、
生:我同情孙悟空,他打妖怪,还被师傅责怪。
生:我非常憎恨白骨精,他骗了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
师:用心险恶!
生:我敬佩孙悟空,不管唐僧怎么责怪,还是要打妖怪。
师:认为对的就坚持。
生:我敬佩白骨精,他两次没把孙悟空赶走,也不泄气!
师:可是白骨精是在干坏事,坚持下去能行吗?
看来同学们感受很多。
三、再读梳理
师: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用三这个数字,事不过三、三顾茅庐……快到课文找找,有没有三的。
生:我找到白骨精第一次变成村姑,第二次变成老太婆,第三次变成老头。白骨精三骗唐僧!
[师板书:白骨精三骗]
生:还想到孙悟空三次打妖怪!
[师板书孙悟空三打]
生:白骨精三跑、唐僧三骂、
[师板书唐僧三拦]
师:你们能不能用箭头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指名板演,并说明理由。
生一:唐僧三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师:对他刚才说的有没有意见?
生:是孙悟空三打,唐僧才三拦的!
四、品读深入
师:说的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那我们先来研究白骨精这个人物。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么描写白骨精的?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生:白骨精诡计多端。
师:这个计指的是什么计?
生:指的是计谋
生:三十六计
师:诡计是什么计?
生:恶毒的、坏人的计……
师:到课文找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用了哪些计?
生:白骨精变化成人形,来骗唐僧。
生:白骨精三变是为了赶跑唐僧。挑拨离间!
师:白骨精把这个计用来对付的是好人还是坏人?它为什么要变成村姑?
生:是为了唐僧不起疑心。
生:是为了迷惑唐僧。
生:它是为了接近唐僧趁机吃他。
生:它是用了美人计。
生:它是用了苦肉计,变成老头,被打死。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白骨精,它用了那么多的诡计,你觉得这对研究孙悟空有什么好处呢?
生:可以更能显示出孙悟空的正义。
生:从白骨精的坏可以衬托孙悟空的好。
师:总而言之,从白骨精的特征可以衬托孙悟空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正面接触孙悟空。对孙悟空的描写在哪一段?选择最能显示孙悟空特征的句子,把它读好。
[生自由练读]
师:你读哪段?
[指名读。]
生评:她读的很流利,读出了重点词,一嗅,一视……
师:那我们再来读读。怎么把孙悟空的特点读出来?
[指名读]、
生评:他把妖怪读的特别响亮。
师:是重音。
[生齐读]
师:还有没有别的句子。
[生再读第二句]
师:读的响亮到底好不好?为什么读的响?自己试试。一读就明白!
生:他很急;他凶;很厉害……
[指名多人读,互评。]
师:他读的不但响,还怎么样?
生:读出了打的气氛。
[反复练读]
[交流读第三句话,练读,促进]
五、延伸扩展
师:刚才通过读课文中的句子,很好的读出了孙悟空的人物特征。除了读,我们还可以想,想一想,他们的内心活动,猜一猜,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拿出作业纸,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写出他的内心独白。
[生想象写话三分钟、交流体会各个角色的内心独白。]
简评:
这是一堂很精彩的课。
众观整堂课的架构,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谈话揭题——初读初感——再读梳理——品读深入——延伸扩展。
基于本文的特殊背景,教师引导从文本的大环境入手,孙悟空的故事� 这个大的文本环境,在学习时起了主导的作用,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及其中的不同角色。
初读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良好地表达阅读感受,教师给出了合适的词语,解决想说说不出来的难题,匠心独具。经过这样的指导,再学别的课文,学生就可以学有所感,很好的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对于这个复杂的故事,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梳理呢?“三”这一关键词,老师抓的准,扎的深。围绕这个“三”,(白骨精三骗、孙悟空三打、唐僧三拦)清晰明确的概括了课文的框架。使学生从大处着眼文本,理解文本。并时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个性化的认知。
如何深入文本?朗读训练点如何落实?正如专家所点评的:教师的情感让人感动。始终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人敬佩的语言,她不仅风趣、幽默、干练、到位,而且作用相当大。她的语言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显示了较好的教育机智。以情一步步的推动了课文的品读深入。并不急于从主要人物孙悟空入手,而是从另一个独特的视觉,先研究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以它的坏来衬托孙悟空的正义。以情感来推动阅读,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开展阅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找出最能体现孙悟空特点的句子,进行品读。在不知不觉中,在学生练读与品评中,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中,将朗读训练升上高潮。读出情感,读出情境气氛,读出人物性格特征……
当学生读的津津有味时,如何升华?教师给出了一个适合的主题,想一想,各个人物的内心活动。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角色,想象描写它的内心独白。不只为读而� 达到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
2.会用“料知”和“得意忘形”各造一个句子;了解破折号和引号的用法。
3.学会按照课后练习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孙悟空用计消灭白骨精的经过。
4.感觉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妖术,勇于和妖怪斗到底的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理解内容按提示划分段落,学习第一大段。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唐僧赶走了孙悟空,白骨精喜出望外,它捉到了唐僧没有,唐憎师徒性命如何,接下去请读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二)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思考课文大意:孙悟空走后,白骨精很容易地把唐僧,八戒直奔花果山,去;孙悟空立即,打死,自己变成。孙悟空用计引诱白骨精三变,使唐僧。孙悟空打死了。
读后检查:
①认读生字卡片;
②口头填空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按下列提示给课文分成“起因一经过一结果”三段。
1.唐僧被捉,八戒请回师兄。
2.孙悟空用计揭穿白骨精妖术,师父悔悟。
3.孙悟空打死白骨精。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自读一、二自然段。
2.理解“寡不敌众”、“直奔”等词语意思。
3.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和课后第4题。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敦学要点:
精读课文第二段,完成课后题l、2。
一、精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后题1。
2.讨论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1)孙悟空听到妖怪又出来作祟,就立即赶往白骨洞。——‘‘作祟”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立即”一词写出了什么?
(2)孙:晤空决定用计揭穿白骨精的妖术,使师父觉醒。一一说说“揭穿”、“妖术”、“觉醒”是什么意思。
①这里的“计”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故意问:“你的大徒弟孙悟空呢?”
③又为什么故意问:“女儿是怎样用的计?难道他们都识不破吗? (理解“得意忘形”)
④从哪里可看出唐僧觉醒了?
(“此刻才明白”、“气愤地说”、“十分后悔”、“不禁失声喊道”)
(3)他想起了孙悟空,不禁失声喊道:“悟空,我不该是非不分,人妖颠倒……“(这里的“是”与“非”’“人”与“妖”各指什么?)
(联系三打(一),具体说说唐憎是非不分,人妖颠倒。)
3.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读好“孙悟空的两次故意”,白骨精的“得意忘形”、唐僧的“气愤”“悔悟”。
4.了解文中有关标点的用法:
破折号:老妖婆——白骨精的母亲(起注释作用)。
引号:“老妖,婆”加上引号起否定作用,因“老妖婆”是孙悟空变成的。这种引号的用法与直接引用某人讲的话不同。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自读第三段,思考:孙悟空是如何消灭白骨精的?
2.找到有关句子读读,说说孙悟空是如何消灭白骨精的?
3.齐读第三段。
三、作业。
1.熟读全文。
2.准备复述孙悟空用计消灭白骨精的经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全文,复述故事。
一、听写词语。
二、.总结全文。
1.各自轻声读全文。思考: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充分揭露了白骨精的( ),表现了孙悟空( )、( )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唐僧( )、( )的弱点。
2.指名分段朗读,讨论上面填空题。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复述故事。
(一)回忆复述要求:
A 压缩课文内容:长话短说(概括地说)。
B 说课文主要内容:如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结果。
C 删、并次要内容:人物的对话、环境的描写。
(二)示范指导第一段。
提示:悟空走后,唐僧被捉。
复述:孙悟空走后,白骨精轻而易举地把唐僧捉进了白骨洞。
(三)尝试复述第二段。
提示:八戒请回孙悟空。复述:八戒去救唐僧,但寡不敌众。他直奔花果山,.请回师兄来搭救师父。
(四)独立复述下面的课文。
悟空打死老妖,“老妖”进洞。
悟空赶往白骨洞,碰见了赶来吃唐僧肉的白骨精的母亲。悟空打死“老妖”、自己变成“老妖”的模样进了洞。
“老妖”引白骨精三变,唐憎悔悟。
孙悟空决定用计揭穿白骨精的妖术,使师父觉醒,他故意问唐僧你的大徒弟孙悟空哪里去了?引诱白骨精说出是� 孙悟空又故意问是怎样用的计,引诱白骨精得意忘形地三变。唐僧这才明白是上了妖怪的当,十分后悔当初不听孙悟空的话,不该是非不分,人妖颠倒,把孙悟空赶走。
悟空打死白骨精。
孙悟空现出真身,高举金箍棒,向白骨精打去,白骨精慌忙招架。八戒齐力奋战。白骨精正想逃跑,孙悟空晃动身子,变出十几个孙悟空,把白骨精围住。孙悟空口吐神火,把白骨精烧成了—堆灰。
四、引导课外阅读《西游记》。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有趣吗?这样的故事在《西游记》这本书里有许多,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以后班上开个故事会,说说《西游记》里的故事。
五、作业。
1.读熟《孙悟空三打的骨精》(一)(二),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看《西游记》
本课板书设计:
孙悟空 白骨精 唐僧
立即
故意大笑 这才明白
用计
故意 得意忘形 十分后悔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不同人物的说话方式。
2、尝试用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3、对皮影艺术活动感兴趣
活动重点:了解故事中任务的说话方式。
活动难点:用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1、知识经验准备:对《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有所了解。
2、物质材料及空间准备:
PPT、视频、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皮影人物。
幼儿三横排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皮影人物,引导幼儿认识皮影人物。
教师用孙悟空的语气来操纵皮影孙悟空,并提问:
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认识我们吗?今天我要带着你们去看看我们在取经路上发生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一)引出故事,请幼儿观察(播放视频,并提问)
我们在取经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谁能来说一说?
她那我们一共遇到了几次白骨精,白骨精分别变成了什么样子?
(二)幼儿分小组记住戏剧人物的台词及说话语气(再次播放视频)
现在我想和你们做一个游戏?请你们以排为单位分成小组进行游戏!
游戏开始前,我想问小朋友们,故事中共有几个人物,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挑选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排练。
(三)尝试分小组演绎皮影戏《三打白骨精》
大家都记住自己挑选的故事人物了吗?
那一组小朋友想要来试着用皮影演一演《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呢?
三、结束部分
总结幼儿表演情况,进行表扬。
小朋友们都表演的很不错,我们一起去向弟弟妹妹们表演一下吧!
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尝试为皮影故事配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正因为白骨精的"三变",所以就有了孙悟空三次棒打,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第一打""第二打""第三打"。
二、精读课文
第一次斗争
1,请大家轻声读读2——4小节,第一次斗争的情形,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句子,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性格。
2,学生读课文,画句子:
3,引导学生阅读以上的内容,看看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性格。
4,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白骨精: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指名读(出示段落)
师:自言自语是怎么说? (自己跟自己说)
师:那你再试一遍。
师:自言自语是跟自己说,你这样说都让别的妖精听见了。
师: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不胜欢喜。
(出示挂图)
指导朗读
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村姑 (美貌)
说说美貌的词(看挂图)
看到美貌,你想到了哪些词?
(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沉鱼落雁…… )
这美下面藏的是——恶。
把感受送进去再读。
"径直"(目标明确,恨不得马上把唐僧抓走)
"扔下一具假尸首"(嫁祸于孙悟空)
所以说这里的白骨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奸诈,诡计多端 板书:诡计多端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看到了白骨精的真面目!
孙悟空: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指名读 (出示段落)
师:这里孙悟空怎么样?
(着急)从哪里看出来的?
真的是"着急"吗? 一般的人知道是妖精的话,早已逃之夭夭,看出什么来了?(勇敢)
(聪明,厉害,火眼金睛)
一眼看出
师:所以说这里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善于识破,勇敢 板书:勇敢
唐僧: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说说唐僧吧!
(唐僧十分善良,慈悲为怀)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连忙扯住"(善良)。
"责怪"(善良过度)。
什么叫责怪? 怪罪孙悟空什么? 可是这妖精是来干什么的呀? 所以说唐僧真是(善良过度)
师:由此这里的唐僧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慈悲,糊涂 板书:善良糊涂
5,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打的内容,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想想我们是如何来学习的?
(概括学习方法:读课文——画句子——品词语——悟性格)
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1,请同学们学习第二打,第三打的内容
对照老师提供的表格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性格
表格:
人物
情节
白骨精
孙悟空
唐僧
一打
奸诈
举起……
当头就打 勇敢
连忙扯住
责怪 善良
二打
也不说话,
当头
就是一棒
惊
不由分说
非常生气
三打
藏,迎,笑
暗中,吩咐
抡起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点拨。
我们来交流交流,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了人物的形象,人物的性格?
活动目标
1.为动画片配背景音乐,了解影像中音乐的作用。
2.初步尝试简单的乐曲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剪辑动画片《三打白骨精》片段(时间约五分钟,消音)。
2.各种乐器。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动画片《三打白骨精》
1.边看边讨论:片中的人物可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告诉幼儿影片中每个主要角色即将出场或有事情发生时都会有一段独特的背景音乐,音乐可以使人们知道马上就有重要事情发生,并能增加视觉效果。
二、将动画片分成四段讨论配乐
1.第一段: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出来时可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引导幼儿分析人物的不同特征)
2.第二段:白骨精出现时应该是什么样的音乐?孙悟空与白骨精第一次打斗时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
3.第三段、第四段:第二次、第三次打斗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引导幼儿知道三次的打斗音乐应该一次比一次强烈)
三、幼儿自行分成四组分别为四段动画片配乐
1.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乐器来配乐。例如孙悟空与白骨精打斗时可以用架子鼓来烘托打斗气氛;唐僧念紧箍咒时可以配上碰铃刺耳的声音等等。
2.各小组分别进行乐器合成练习。引导幼儿根据情节选择合适的乐器以及注意各乐器合成时的和谐。
3.启发幼儿想象除了用乐器来配乐,还可以用什么来配乐?(例如自己的嗓音、教室中的器具等。)
四、将动画片与配乐合成。
第一次,让幼儿自己选出几位同伴对白,其他的进行配乐。第二次配乐时录音,制成配乐音带,让幼儿边欣赏动画片边听听自己的配乐,找出不和谐的地方,再进行第三次配乐。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地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懂课文的同时,感受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的妖术,勇于斗争到底的顽强精神,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名著引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庆的春节刚刚过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开始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生活。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出示《西游记》)
2、简介《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它想象丰富,故事曲折奇幻,人物形象鲜明,它从诞生到现在的四、五百年里,不但深受我们中国人喜欢,而且已成为了世界文学中拥有最广泛读者的著作之一 ,被改编成几国文字,还被拍成电影、电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3、一提到《西游记》你脑海中会出现谁?为什么?
4、你还知道小说中哪些人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5、看来同学们都很熟悉和喜欢《西游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而来的课文——三打白骨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书反馈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导读好翘舌音、前鼻音。)
(2)口头填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 ),最后变成 (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先后( )次怒打白骨精,最后终于( )白骨精。
(4)明确人物关系,构架文章结构
(出示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同学们,任何一篇小说中都会有“人物、情节、环境”,我们把它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 (板书:孙悟空、白骨精、唐僧)
他们三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孙悟空
三打 三怪 白骨精 三骗 唐僧
二、精读“第一打”,感悟形象
正因为白骨精的“三骗”“三变”,才有了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怪”。这就是小说的——情节。那么,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首先来看看 “第一打”。
1、请大家轻声读读2—4段,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句子和关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性格。(出示学习要求)
2、学生读课文,画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阅读2—4段,看看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性格。
4、学生班上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白骨精
(1)出示段落,指名读:
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
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2)引导理解“自言自语”“不胜欢喜”
师:自言自语是怎么说? (自己跟自己说)指名学生表演自言自语。师引导低声说话。
师: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不胜欢喜。 不胜欢喜就是心里头——非常高兴。“胜”字在这里是“能够承受”的意思。
(3)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白骨精摇身变作了一个什么样的村姑?(美貌)
这个村姑有多美貌呢?你可以用哪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 (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 )
同学们,可这美貌下面藏着的是——恶。 (你们比作者吴承恩还聪明。)
还画了哪些词语?
“径直”说明了什么?(目标明确,恨不得马上把唐僧抓走)
“扔下假尸首、化作轻烟逃走” 说明了什么?(嫁祸于孙悟空)只是作者吴承恩的高明之处,是他留下的伏笔,因为还有“第二变”“ 第三变”。
所以说这里的白骨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诡计多端)
把感受送进去读一读。来看清白骨精的真面目。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看到了白骨精的真面目!
孙悟空
有“变”,就有“打”。我们来看看孙悟空的“打”。
出示段落,指名读: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悟空说:“它和个妖精,是来骗你的。” 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师:请个同学来读读。
一般的人知道是妖精的话,早已——逃之夭夭。这里的孙悟空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一看、认出、举起、劈脸一棒)这劈脸一棒,速度快不快?这是——“急打”。
师:面对妖精,毫无畏惧,举棒就打。所以说这里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勇敢)
唐僧
此时的唐僧呢?(出示相关内容,指名读。)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
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说说唐僧吧
(唐僧十分善良,慈悲为怀)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连忙扯住”(善良)
“责怪”(善良过度)(板书:善良)
什么叫责怪?(责备,埋怨)会怪罪孙悟空什么?
当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唐僧相信那是妖精了吗?所以说,唐僧有点儿犯糊涂。(板书:糊涂)
5、小结:诡计多端的白骨精一变村姑,却被勇敢的悟空劈脸一棒打个正着,而善良的唐僧却不分青红皂白责怪了悟空一番。
这“一打”写得生动精彩,下面我们就分角色来读2—4自然段,体会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的人物形象。
6、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打的内容,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想想,我们是如何来学习的?
概括出示学习方法:读课文——画句子——品词语——悟性格。
三、学习“第二打”“第三打”,全面感悟形象
1、请同学们参考老师提供的表格,仿照刚才的学习方法,在“第二打、第三打”的内容中选择你喜欢的“一打”来学习。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性格。(出示学习要求和表格样式。)
表格:
人物
情节
孙悟空
白骨精
唐僧
一打
睁开、一看、认出、举起、劈脸一棒
不胜欢喜、变作村姑、径直走到、扔下假尸首、化作青烟
连忙扯住
责怪
二打
也不说话、当头一棒
闪出、拄着、一步一哭、又、丢
惊、摔、念、喝、
不由分说、非常生气
三打
藏、迎、笑
暗中、吩咐、抡起
不甘心、又变、假装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人物的形象、性格的?我们来交流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点拨。)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6个,理解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分段,精读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简介《西游记》。
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读后检查。(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2.分段讨论:
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二段,三次怒打为一段,开头为一段。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开头为一段,共分四段。
四、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到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
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6.总结学法:
a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b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c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第二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三、四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到四自然段。
二。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1.回顾第二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
2.指名读第五、六、七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3、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回答: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唐僧阻挡
一打
二打
三打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敢于斗争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
三、作业。
读熟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认识,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4人每人一段)
读后回答课后题3的题目。
三、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复述“—打”经过。
①复述的要求:
(1)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
妖怪想吃唐僧,变成村姑。
一打:悟空识破妖怪,打妖怪,妖怪逃。
唐僧责怪悟空。
②语言简洁(说得具体在这儿不作要求)。
③语句通顺,用词得当。
学生试着复述。师生评议。
2.复述“二打”经过。
3.复述“三打”经过。
四、作业。
1.熟读全文。
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
孙悟空(坚定、机智、勇敢)
三打 三拦
三骗
白骨精 唐僧
(贪婪、狡诈) (善良、迂腐)
小时候,最不喜欢的一段《西游记》故事可能就是《三打白骨精》了。为什么?生气。首先是生唐僧的气,肉眼凡胎,是非不分,明明是孙悟空斩妖除魔,可是却被唐僧屡次冤枉;其次是生猪八戒的气,这个呆子为了一己之私,嫉贤妒能,一直在旁边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尤其是最后,虽然打杀了白骨夫人,但是孙行者还是被师傅赶回了花果山。此时不仅悟空眼里含泪,就是我也是义愤填膺。直到长大了,才明白原来这正是作者行文妙绝之处,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在这里一波三折,达到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的作用。有学生问我,为什么要“三打”,“一打”不行吗?一次成功不更能反映出悟空的本领高强吗?其实不然,俗语说,红花还要绿叶配,对手越强越能显示出自己胜利后的伟大。妖怪除得越难,越能显示孙悟空的本领。
和原文相比,文章做了以下几处修改:第一,大段的环境描写被删除了。环境描写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对于渲染环境,烘托人物,表达感情起着很大的作用。原文中除了强调山势的险峻之外,还有不少虎狼猛兽的描写。我以为,删除是需要的,但是不应该删除这么多,最好把猛兽这一段补上。假如有了这些恶劣环境的衬托,那么妖怪的出现就更顺理成章了。山高岭峻,虎狼横行,孤女一家独身而行,就算不用“火眼金睛”,也会感觉不正常。第二,对于妖怪变幻而成的村姑外貌的美进行了较大的删减,或许编者以为这里有“色诱”之嫌,因此略用“春秋笔法”,连带着把八戒的丑态也一并勾销。其实,我相信六年级的孩子能够区分出善恶与美丑。外表的美艳或许正掩盖着丑陋的内心,就像文章里的白骨精一样。第三,删除了三打过程中猪八戒的“恶劣”表现。孙悟空被赶其实和八戒的关系更大。正是因为猪八戒这等小人屡进谗言,孙行者才最终被师傅赶走。第四,修改了故事的结局,或者说斩断了故事的结局,白骨夫人被杀并非最后的结局。当然从一个篇章的完整性来考虑,这样修改还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修改呢?那就是三打的基本情节,以及主要人物的基本形象。第一打,白骨夫人变成村姑,手拎斋饭,花言巧语,诱骗三藏师徒,可见妖怪的狡猾。三藏一再推辞,倒不是因为不饿,而是因为这顿斋饭原来是为了村姑的丈夫所准备的(原著中有),到底是个有道高僧。反观八戒就顾不得这些了。一个“夺”字,把这位的贪吃刻画得淋漓尽致。难怪最后求得正果之后,还被封为“净坛使者”。悟空看见妖怪就要打,可是被唐僧一把“扯住”。悟空不听,一打白骨精。结果白骨精逃走,悟空被师傅责怪。
第二次打,妖怪变成老妇人。可惜一个“闪”字让妖怪露出了马脚。八十多岁的老婆婆怎么可能有如此灵活的身手。尽管原著中没有这个 “闪”字,但是这里加上是神来之笔。悟空当头就打,确实有些鲁莽。尽管忠心耿耿,但是太过独断专行。也为后来的被逐埋下了伏笔。唐僧“惊得”从马上掉了下来。一个“惊”字把唐僧的胆怯和懦弱以及“愚善”显露无遗。这里何尝不是对于“佛”的一种批评。面对君子,我们可以善对之,可是面对一心想要取你性命的恶人,难道还要一味的讲善?恶人不去惩治,反而要把好心的猴子赶走。世间有时颇多无奈,善恶不分,美丑不辨。呜呼!孙悟空再能耐,也逃不出佛祖的五指山。可见再有本领的人也需要约束。紧箍咒就是对自由的一种约束。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就算有也会害人害己。这样看来假如没有了这个约束,那么孙悟空也就不会成为“斗战胜佛”了。
第三次打,白骨精又变成了一位老公公。孙悟空这次学乖了,吃一堑长一智。藏“棒”“笑”说,既迷惑妖怪,又充满自信。而且请来众神作证,张开天罗地网,看你能往哪逃。白骨夫人终于被打回原形。作为《西游记》中的第一主角,孙悟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他的机智勇敢,坚定忠诚,在这一个故事中得到了很好地展示。我们可 再大一些,可以读一读《大唐西域记》看一看真正的唐玄奘和《西游记》中的艺术形象一样不一样。这一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探究活动。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哪部分是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师: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有三个人物出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在课文中划出依据说说,生:(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勇敢机智、勇于跟坏人做斗争。
出示句子:孙悟空用鼻子一嗅,闻到一股妖气,再用火眼金睛凝视,一下子看出村姑是一个妖怪。“大胆妖怪!”悟空一声吆喝,举起金箍棒,劈面便打。(凝视、一下子、劈面便打可看出悟空的勇敢机智)
悟空看得仔细,认出那婆子也是那个妖怪变的,就飞步向前,大喝一声:“妖怪,你又来了,再吃我一棒!“金箍棒当头劈去,那婆子便应声倒下。(看的仔细、飞步向前、大喝一声、当头劈去可看出悟空的勇敢机智,敢于跟坏人做斗争)
悟空认出那老头又是白骨精的化身,上前喝道:“大胆妖精,你骗不了我老孙!“说着又要举棒打去。
悟空气得毛发直竖,大喝道:“不管你千变万化,妖怪总是妖怪!”说罢抡棒就打。(毛发直竖、大喝、抡棒就打等可看出他坚决要跟坏人斗争到底)
悟空回答说:“妖怪吃人本性不变。你今天救了它,它却不会放过你。是妖就要打,哪能讲慈悲!”
悟空撇开唐僧,一棒打去,把那老头儿打下深涧。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去学懂这几个句子?
(通过读,通过给它配上动作,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悟空的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
反馈:
生:我通过读来体会唐僧的特点。感情读。
生:老师,我们可以给他配上动作。
师:你来试试。(生读)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出现了。
生:刚才我们是抓住理解重点词体会唐僧的。特点呢?……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板书:悟空 闻 凝视、吆喝 劈面 就打 看的仔细 大喝 当头劈去 喝道 举棒打去
师:学完了这几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
(孙悟空三次怒打妖怪,每次所用的语句为什么不同?悟空三次打白骨精为什么打不死呢?)
师:想想,可以同桌讨论。
反馈
2)对比朗读悟空的句子。
3.对白骨精、唐僧你有什么感受?选一人物,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依据。
生:白骨精专门残害百姓,而且诡计多端,善于变化。从课文中“� (板书:村姑老婆子老头儿)
生: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分。从课文中的悟空识破妖计,正要追赶,却被唐僧一把拉住。唐僧责怪无空不该错杀好人;唐僧怒喝道:你接连打死母女两人,是何道理?……
出示描写唐僧的三个句子:
唐僧责怪悟空不该错杀好人。
唐僧怒喝道:“你接连打死母女两人,是何道理?”
唐僧上前护住老头儿,沉着脸说:“人以慈悲为本,不准杀他。”
师:读读第三个句子,有什么不懂?(“人以慈悲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儿?)讨论。
师:唐僧三次阻拦的语句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一次比一次生气,更可以看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分)
板书:责怪怒喝沉着脸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当悟空为了师傅的安危,一次又一次地跟白骨精斗争,而师傅却一次又一次地责骂他,最后还把悟空怎样了?(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时你有什么话想跟唐僧说吗?
生:唐僧呀唐僧,你真是糊涂,悟空他可是为了你呀,才坚持跟坏人做斗争,你配做他的师傅吗?……
三.课外延伸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只是《西游记》的节选,同学们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
人性化”的对话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的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合作、交互,生成的双向交流关系,是一个以人为主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对话,沟通、合作的过程
片断:
师:孙悟空的故事�
生2:我知道孙悟空巧借芭蕉扇的故事,他很聪明的。那扇子真厉害,我也想要一把。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从电视上看来的。
生3:孙悟空有72变,36计,本事神通广大。
生4:唐僧师徒4人西天取经,历经艰难万苦,最后终于取得正果,孙悟空本事最大。
师:是吗?
生5:不,只他们同心协力的结果。
……
师:同学们知道得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学过的《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你们听说过吗?
(出示课题)
生(点头,纷纷议论、夸耀自己读过,小声说故事情节。)
师:看来大家已经知道了不少,来说说。
生:孙悟空一连三次打妖怪。
生:我补充,是妖怪变了三次,孙悟空连续打了三次。
师:那变了哪三次呀?
生:第一次变姑娘,第二次变老太婆,第三次变老大爷。
师:怎么第三次才被打死,那妖怪真是厉害。
生(急):不是的,是唐僧太仁慈了。老是看不清妖怪的真面目。
生:不是的,不是的,是猪八戒在里面作崇。
师:那结果呢?
生:妖怪被打死了。
生:但孙悟空却被错怪了,冤枉了。
生:但最后还是大团圆。
师:看来你们知道得还真不少,今天我们来学这篇课文,希望我们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下面我们就一起打开书本,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
……
评: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被物化和客体化了。新课标指出:“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现代教学是合作的艺术,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成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情感和思维上的对话,这对话的发生和存在都依赖于情感合作的持续发展。”
这个教学片断中,虽然只是开始时的导入部分,但教师借助对话充分的与学生沟通、联系,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对象性活动中的那种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波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往关系,好“主”—“主”关系,并由“我——他”向“我——你”转变。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悦,彼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情感的合作和意义的分享。
这样的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学生式教师和教师式学生,那是一种平等、民主的交流。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不再仅仅被教,也通过对话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片断中,教师巧借学生对孙悟空的已知与学生对话,及时了解了学情,为下面有的放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师生的知识得到互补,相得益彰。在教和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对话的精神得以真正体现。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 遵循“立足无痕,扎根有魂”的教学理念,在简单愉悦的游戏氛围中熟悉文本,透过多方式朗读,能抓住重点词复述文章资料并感受文章人物的不同个性。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依据,以学生获得为准绳,潜心研究个性化的学习优化之路,把个性化学习灵活运用于课堂之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4、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透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取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先学:
自主阅读《西游记》的青少年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揭题。
同学们看过有关我国古代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故事书或电影、电视吗?这部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哪几个人,你明白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吗?这天我们要学习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就是《西游记》的一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篇幅较长,所以我们分两课课文来学。这天先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一)
二、带着3个问题自学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
2、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文大致意思。
3、运用“扩展课题”的方法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检查自学状况。
1、生字。
1)指名读。
2)要求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词语。
3)注意读准:僧,平舌音;竖,翘舌音;注意读准前鼻音:涧,后鼻音:僧
2、词语。
1)学生交流已经理解的词语。
2)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
3)重点理解词语:挑拔、索性、慈悲、诡计多端。
3、透过“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四、理清脉络分段。
1、再读课题,问“三打”指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篇课文应分几段。(五段)
3、让学生读读课文,分好段想想每一段写了什么资料?
4、交流分段状况。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一段,先想想这段课文你能学懂什么?
2、交流:
这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了帮事发生的原因是白骨精残害百姓,孙悟空要为民除害。
点拨:能用“不但┅┅而且┅┅”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专门”强调了什么?进一步理解“诡计多端”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概括第一段段意。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教学
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资料吗?(学生思考回答)
2、为了降妖除魔,扫清取经路上的障碍,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时候不同呢?这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三打白骨精》。(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次斗争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述第一次斗争的段落,分别画出描述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词句,然后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下列投影片: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片上的资料,看看从哪些词语能够体会到人物的性格。也能够小组展开讨论。
4、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此刻大家来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来体会的呢?
(学生概括学习方法,教师板书: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
(二)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1、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试,看看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斗争中,你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哪些特点。
2、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一部分资料来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先挑选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能够作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教学课件,帮忙学生理解体会。
4、小练笔。
在第三次斗争中,课文没有写到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学生自主动手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必须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
老师温馨提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力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各组推行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总结课文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必须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
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优异表现,老师要奖励同学们一组词语,让我们一齐来大声诵读吧!
板书设计:
8、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机智勇敢本领高强
唐僧:心地善良
白骨精:诡计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