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人教版【优秀4篇】

《鸟的天堂》|人教版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线索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 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 在哪里 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 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3,抓品读, 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己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三,主动探究,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1,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这儿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

③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 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四,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运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 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学写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这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学做导游,练"交际".这是继写解说词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当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时,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鸟的天堂》|人教版 篇2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真是一株大树”,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一株大树”。它承接课文的上一段,对大家关于榕树的争论给出了答案,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所以在朗读的时候,重音应放在“一株”上。

“不可计数”,“数”在这里读shǔ,作动词用,是“查点数目”的意思;“计数”是一个并列结构的合成词,意思是“计算”;“不可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对榕树的具体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株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ng,“应接不暇”是指优美的风景很多,看不过来。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儿太多太多,作者眼前捕捉到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这成群的鸟儿生活在大榕树上,营造出了热闹、活泼、自由、欢乐的环境。茂盛的大榕树,吸引了如此众多的鸟儿在此栖息,真是不折不扣的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人教版 篇3

[情景说明]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第七册第一组课文第3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巴金的《鸟的天堂》,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好文。以它为范本能引发学生个性化冲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有个性地学习和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见解是目的,而暂时不问见解是否正确,充分,合理,或者粗疏浅陋,只要是自己的思考所得就好。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营造发展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从而就为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教学实录]

师: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他是怎么说的呢?

生:作者是这样说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榕树美,美在哪儿呢?这样吧,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美的段落,体会体会。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

(生朗读、勾画、体会)

师:你们最欣赏作者的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些什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榕树富有活力,生命力旺盛的美。

师:体会得真好!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能!

(生读这句话,发现学生情感的投入不够)

师:这句话写得很美,我也很喜欢,想读给大家听一听,你们听我读得怎么样。

(师有感情地朗读)

(生评价)

生:老师读的有声调高低的变化。

生:有的地方读慢,有的读快。

师:我是带着自己的感受,倾注自己的感情在读。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那就再练习练习吧!

(生再次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师:的确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还有哪些喜欢的地方?

生:我喜欢这一句“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我从这里知道了榕树长得十分茂盛。

生:我还给他补充一点,这株榕树长在一座小岛上,一株树就占据了整座小岛,就说明了榕树很大,很茂盛。

师:孩子们,刚才读书时,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生: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师:这样吧,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可以联系着上下文,可以联系着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生自由地读、体会)

师:想好了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前后的同学听一听。

(生自由交流,师也参与其中)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作者看到这每一片绿叶,在晚霞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尤其是那新生的嫩叶,绿得鲜亮,绿得发光,让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孩子,你的感受多深刻呀!

生:作者是黄昏时到那儿去的,这时候小鸟们都回窝了,躲在大榕树上,只是偶尔扑扑翅膀。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就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了,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缝隙”,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这是你的理解,多么独特。谁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生:课文中说“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这种勃勃的生机,所以说是“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能联系着上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生:刚才几个同学都说到了这每一片绿叶本身就孕育着无限生机,但我觉得不仅是这个原因,因为如果仅仅说“绿叶象征着生命”就说“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就行了,可是作者说了“颤动”这个词,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也许当时吹过了一阵微风,这些充满活力的绿叶在风中你挤我,我挤你,不停地摇动,才让作者产生了“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觉。

师:你认为“风吹”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很有道理,真会思考问题!

生:我觉得可能是风吹的原因,也可能是这些绿叶太富有活力了,有一个词叫做“翠色欲滴”,就好像这片片绿叶包含着的生机与活力都要颤动着流淌下来了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说,我似乎觉得那翠绿的颜色也明亮地照耀着我的眼睛了。

生:我觉得绿叶本身并没有动,但是这满树的叶子翠色欲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亮光,作者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眼前有一些绿色的光点在闪烁,所以作者感受到了 “生命的颤动”。

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啊!孩子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的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或许是那绿叶本身就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觉。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怎么读。开始吧!

[教学反思]

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我以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会实践为指导思想,按由扶到放的程序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发现美、欣赏美、品味美、创造美。

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质疑,从而体会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

“说说你最欣赏作者哪些句子?”这一设计将学生的感知与对重点句的欣赏和理解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同时,又由于个人对同一句子的欣赏和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容易引发不同见解的碰撞、融合。

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学生在对一篇文章的感悟过程中,会因为他们的思想不同、个性不同、生活经验不同,所表达的内容就会因人而异。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自己通过阅读实践来解决一些问题,就会出现相同的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见解。这样思想与思想之间交流,心灵与心灵碰撞,就有了火花的产生。让孩子自己来唱主角,你就会发现他们比你原先想象的还要好得多。

[专家点评]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本课中,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在教师积极地引导,及时的点拨下主动去发现,去质疑,去探究,从而让孩子们睁开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中,教师非常注重让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放手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性品质进行理解、感受、体会,从而出现了精彩纷呈的开放而有活力的生成性语文新课堂。学生不但发现了美,体会了美,而且欣赏了美,创造了美。

《鸟的天堂》|人教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

3. 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习第二段

1. 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 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

3. 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

4. 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