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10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教学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编辑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10篇,仅供借鉴。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继任九年级数学,这班共有学生49人,上学期期末检测及格17人,及格率为36%,平均52分;,7299分12人,6071分5人,40~59分21人,30~40分7人;30分以下4人。本班学生基础较差,两极分化太严重,且低分太多。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少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九年级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一章:反比例函数;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图型的相似;第四章:锐角三角函数;第五章:用样本推断总体。

、教学重点、难点

《反比例函数》的重点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难点是: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难点是: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图形的相似》的重点是: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锐角三角函数》的重点是:解直角三角形,正确地选择关系式,先将已知和未知联系起来,然后进行正确地计算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

《用样本推断总体》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活动,理解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方法。难点是统计的应用。

、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观察立体图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一章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袁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来讲几点我的想法:

1、从学生年龄出发,以生 …活经验为基础。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都选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入手,选用这些物体,激发了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就能很容易地说出这些物体的侧面、上面和正面,同时学生也感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

2、以人为本,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体验知识与经验的形成过程。观察物体的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活动为基础。袁老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1)观察长方体,即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从而得出结论: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能一次看完一个物体所有的面,但是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到这个箱子的三个不同的面。

(2)观察并画出所观察到的面的形状,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物体的面可能不一样。尤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教师的温馨提示:你从哪个面去观察,就要正对着这个面;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这样的提示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一些误差,值得我们借鉴。因为这其实的对于只能观察到一个面的最好方法。

(3)观察立体图形中的圆柱和球,认识立体图形的正面、左右侧面、上面。这些不同层次观察,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印象深刻。

(4)出示从一个角度所观察到的'面,然后猜一猜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比如从一个正方形可以想到时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从一个圆可以想到时球、圆柱等等,这些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学生空间观念。

(5)几个正方体放在一起的观察。通过观察组合物体,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注意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连一连”,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

3、立足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本课的设计,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细化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调整教材。如:先观察无标识的长方体,再观察有标志的长方体的冰箱,就是对教材作了进一步的处理,这样的处理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创造性地加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上不是为学知识而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袁老师通过提问:为什么同样是在观察同一个物体,他们三个人却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呢?为什么看到一个正方形的面,有的同学猜是长方体的,有的同学猜是正方体的呢?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板书设计简洁美观,高度概括了这节课所得出的结论。

下面我再讲一些自己的意见

1、上课的节奏有点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有些学生不听课的就在那里闲聊。

2、在组织小组活动时,可能也是紧张,忘了先说活动要求再请小组长把玩具拿出来,而是先请小组长把玩具拿出来再说活动要求,这时候学生的兴奋点全在玩具上,没谁听老师的活动要求了。所以这里的组织教学做得不太好。

2022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时光流逝,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教学中,我本着从长远出发的思想,精心指导学生写好字,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写字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写字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对写字教学的认识,端正写字教学工作的态度

本学期写字教学能够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根据大纲中提出的目标。在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巩固识字教学成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加强基本功练习,打下扎实的写字基础

本学期写字教学中能够做到精心备课,把握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加强书写规范的教学,做到指导与练习有机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练写内容,努力做到课堂指导和课后练习相结合:为了突出写字教学是一门持之以恒的功课,课外根据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

在本学期写字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字为议题的活动--作业展览、手抄报、每周一评比等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习,全班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写字,掌握正确书写方法,有一定的速度;比较熟练地掌握本册规定的偏旁的书写,做到字中的搭配关系,做到结构匀称,布局合理,行款整齐。

诚然,全班同学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对个别同学的辅导不够全面扎实,另外在其它功课作业的书写方面抓的不够,造成学科之间书写上的脱节等问题,这也是今后写字教学工作的努力的方向。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之下,本学期不但在字的质量上有所成果,在双姿上出现了空所未有的成绩,以后还要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2022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得到重视并推广的课程,已经广为人知,各个学校都结合地区和学校本身的资源优势,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如果冷静思考,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疑惑。为了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理念和独特价值,纠正实践中的偏差,就要对这些误区作深入分析和反思,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更有效、更扎实、更实实在在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认识方面等的他们自己的真实生活中自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自主的研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统一制定研究主题,实际上从根本上已经否定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学生并没有改变被动的地位,仍然是由老师或者学校的指挥棒操纵下的一个音符,他们要奏出的是老师编排的乐曲而非孩子们自己的天籁之音!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发现,学生往往对热热闹闹的活动场面很感兴趣,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十分好奇,但对如何进行实践活动却茫然无知,实验研究注重表面现象,参观体验走走过场,或者在实践活动中稍有收获和体会就非常满足,这样的实践活动虽然热闹但少有实效,想获得参与实践的真切体验和丰富经验也难以做到。这种表面化、形式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及其课程价值背道而驰的。学生缺乏开展实践活动必备的常识,即缺乏必要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对各项实践活动的目标不具体、不明确,是重要的因素。如何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实践、深度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研究的问题。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集体备课研究为重点,深入开展教法和学法的研究,用创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通过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新课程改革中形成的及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为把本教研组建设成为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组的实际,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二、工作任务和目标

1、按时完成本学期的和总结。

2、写够教案节数,数学组每人要写54节。

3、认真上好一节公开课。

4、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要听课12节以上,组长要听15节以上。全教研组要集中评课三次以上,各备课组上完公开课后自行评课,要求每位教师踊跃发言,并做好记录。

5、积极参加校内优质课比赛,争取在县获得名次,推荐王英红老师代表本组参赛。

6、严格落实数学教学常规,力争今年本组中考成绩进入六校联赛期考成绩再上新台阶。

7、力争本学期评上“优秀教研组”。

三、工作要求和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新教材。要求每位教师了解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特别要了解所教阶段的全部知识、重点、难点及处理措施。

2、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杜绝无教案上课,杜绝准备不充分,仓促上阵。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

3、注重课后,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改好每一次作业,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5、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6、在期末前两周举行一次数学期考模拟考。

7、要积极观看教学录像,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希望全组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为把我们数学组建设成为优秀的教研组而共同努力!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新学期,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术情况分析:

今年,我在二年级一班和二班教书。一班57人,十三班56人。经过一年的学习,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言,从成绩来看,优秀的和差的差别很大,差的学生相对较多。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参差不齐。根据以上情况,为了让优生更加突出,让中专生尽快优化,让差生尽快转型进步,这学期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优生,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中专生的优化。

二、教材分析: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第二章:轴对称;第三章:实数;第四章:一阶函数;第五章:代数表达式的乘法、除法和因式分解。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目标:

在这学期的数学教学中,争取中期末考在科教老师中名列前茅。

(1)备课:

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学科的实际情况,既要充分准备教材,又要充分准备学生。备课要立足学生实际,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方案要深入细致,突出实用性。各种课,一般课,新课,复习课,讲课,评价课,都要完整。根据要求,要落实“四个落实”,即知识点落实、教学方法落实、检测手段落实、反馈措施落实。备课要体现电教的运用。提前备课。充分发挥周二集体备课和分科学习的'作用。

(2)上课:严格遵守

“双线一体教学”模式的环节教学,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多说话、多做事,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积极推广基于学习的新理念、高效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求质量。

(3)测试和反馈修正:在教学中,要利用好测试,通过考试帮助学生发现差距和差距产生的原因,明确直接

1.加强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素质。

2.贯彻常规,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3.勇于探索创新。

4.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创新学习的良好习惯。

5.加强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在透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准备教材和学生,充分做好每节课的准备。

6.教学中注重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基本分类进行讲解,根据分类进行测试。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基本情况

我们三年级(3)班学生一共有39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20人。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多数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在进一步培优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与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及认识分数。

1、除法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2、认数是在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教学认识10000以内的数。

3、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4、加和减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减法。

5、24时记时法主要有两部分:认识24时记时法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及计算。

7、乘法内容主要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8、观察物体主要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9、统计与可能性主要让学生会画“正”字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0、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1000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母不超过10),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通过动手实践知道1千克=1000克。

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3)统计与概率:

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

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分析数的组成→探索数的读法与写法→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学习万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在探索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发展抽象思维。

在观察常用物体并把几何体与其相应视图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在通过折、量、比,探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中,在动手围、量、画、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摸球、抛小正方体等活动中,经历分类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用数据描述现象以及判断可能性大小等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简单的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具有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经常与同学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经常与同学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初步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简单地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

4、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在教科书和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学生自己能学懂的知识,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和练习。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渗透一些函数、集合、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4、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主动探究解题方法。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安排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例题和形式多种多样的练习题及数学游戏。

数学教学计划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8+6=28+5=37-5=12-6

(四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4)(教师选择例3)提问:该怎么解决?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讨论情况。

(5)集体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6)集体讨论:0.6+0.8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板书:计算)

(7)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一道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8)学生试笔算0.6+0.8

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教师并示范。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学计划 篇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P3—5练习一6—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正数负数

1、情境引入。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基本情况: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三(5、6)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初三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证明(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证明(三),第四章视图与投影,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第六章频率与概率。其中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这三章是与几何图形有关的。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这两章是与数及数的运用有关的。频率与概率则是与统计有关。

三、教学目的

在新课方面通过讲授《证明(二)》和《证明(三)》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证明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在《视图与投影》这一章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在《频率与概率》这一章》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频率与概率系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反比例函数》这两章,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几几何何部分《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代娄部分《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以及与统计有关的《频率与概率》。《证明(二)》,《证明(三)》的重点是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难点是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视图与投影》和重点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判断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并能根据三种图形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是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明确视点、视线和盲区的内容。《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的重点是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和解析式探索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难占是1、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频率与概率》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的数学模型,体会频率的稳定性。难点是注重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理解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必须借助于大量重复试验,从而提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存联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