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
教学目标
1. 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屈、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意丰富的语句。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章,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 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 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位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大家还记得我们刚学过的课文《羚羊木雕》么?课文讲述的是“我”自主主张把羚羊木雕送给好友万芳而引出妈妈,爸爸的追查逼问,我被逼无奈,只得违心去讨回木雕的事。一个家庭面对“羚羊木雕”的去还是留这样的分歧,他们做了什么?结局怎样呢?
2.板书生字词:
嫩芽( ) 拆散() 委屈() 分歧() 水波粼粼() 熬()
朗读指导、纠正。
3.整体感知。
(1)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发生了分歧以后圆满解决的故事。
(2)从原文找出写分歧的句子:
“母亲要走……儿子要走……”
4.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同《羚羊木雕》一样,《散文》中的家庭成员面临着分歧,那么结局一样么?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是怎样的人?
5.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呢?
温馨,和谐,和美,幸福。
6.在这篇文章中,最能体现这是一个温馨家庭的是哪一段?
这段有一句点睛之笔,是哪句呢?(板书增加:衰老的生命,幼小的生命,成熟的生命。)
“整个世界”有着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7.设想家庭场景(遥控器之争)
体现中年人在家中的付出和牺牲,理解他们的辛苦。
8.这篇文章除了对人物的描写之外,还有什么地方渲染了这个家庭的温馨和谐?
景物描写:全班朗读4、7段
“春的气息,生机勃勃,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涵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应该振奋精神,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充满了希望。(生命的希望)。写作指导:(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用环境渲染氛围)。
9.联系,实际,小练笔。
应结合景物描写,描绘出一幅合家欢的美好画面,写一小片段。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二十四课
引入家庭遥控器之争的生活小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中年人的辛劳,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
1. 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及词义;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懂得思想感情。
2.: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勾画重点。
3.感知文中蕴涵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 指导学生把握文本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在指导学生批注阅读中,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由亲情话题导入。
二、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新字、词,利用工具书,掌握音、义。(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并板书)
生字:嫩芽(nèn) 拆散 ( chāi )委屈 ( qū ) 熬 ( áo )
分歧( qí ) 水波粼粼( lín )
多音字:
累 铺
解释词语:
信服:相信并佩服。 粼粼:形容水明净的样子。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委屈:受到不因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初步理解课文。
3、 请学生表演朗读自己喜欢�
三、 请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介绍课文内容。
1、 请学生表述你对课文内人物的理解:表达方式如: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板书)
2、 师生从不同角度表述并介绍课文内容。(教师板书)
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品读课文。
1、 教师指导圈画美点。
2、 学生自由对课文美点品读。
3、 教师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问题: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顺序可以调换吗?
“我的母亲有熬过了一个严冬。”为什么是“熬”过了一个严冬?
发生分歧后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4、 师生共同探讨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五、文本延伸
1、 请学生说说关于亲情的故事。
2、 动笔书写亲情。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后的《三代》,与课文相比哪一个故事更感动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