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教案(优秀2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另有3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1、透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好处。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学生透过认识鸦片的危害,激发学生远离毒品的思想。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一些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一些关于鸦片的资料,还有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现实状况,你愿意与大家一齐交谈吗?

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能够畅所欲言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二、初步感知

师: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们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林则徐,这天就让我们一齐来了解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的事迹。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透过查字典解决。边读边注意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助识字。(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组内互相拼读生字,解决不懂的词语。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师: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也读得流利了,再仔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汇报:

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好处。

结合课外资料来谈。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不仅仅在当时给帝国主义以重创,震惊了世界,而且在人类禁毒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朗读的重点应放在三和五自然段上,因为这两段充分的体现了林则徐销烟的决心和销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喜悦。

师:下面我们再认真的读一读书,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你的好朋友,如果你能背过来那就更好了。

学生选取性的读,并试着背诵。

学生自由选取学习伙伴,选取段落读一读或背一背。

四、书写生字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教学重点:

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

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爱祖国、拘外辱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虎门销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里的“烟”指什么吗?(没错,鸦片是一种危害生命极强的毒品。同学们请看,短短的几十年间,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的鸦片从最初的4千箱递增到4万多箱,在当时,我国吸毒人数达到200多万,使得大量白银外流。这是多么令人气愤!)让我们永记这一天----1839年6月3日,(课件出示齐读)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让我们来看看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这一天是怎样禁烟的。

二、赏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壮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一)、品读“壮”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壮举?

生:伟大壮举。(板书)

过渡:在“壮”下加“△”,“壮”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壮”在这儿是雄壮、气势盛大的意思。)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壮”,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并说说你从中读懂什么?

2、生交流、汇报。

过渡:哪些句子体现了事件的“壮”,谁来说说。

生A: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写出虎门寨景色的壮丽,暗示今天这里气氛特别。

指导朗读

生B: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说得真好!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形容人多的词还有哪些?(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人如潮涌)

师小结: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老百姓对此事十分关心,反映了销烟行动深得人心。

指导朗读

生C: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彩旗林立”说明场面壮观;前来观看的有老百姓,官员,外国商人,说明此次销烟的隆重意义非同寻常。

3、指导朗读

生D: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小结:“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也说明场面壮观、隆重,同时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

4、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小组赛读

(3)齐读

总结:这些词句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二)、品读销烟的方法

1、哪些句子写销烟的经过。(指名读)

2、分几步销烟?

3、作者用哪些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

4、指导用“先……再……然后……”说话。

5、齐读第三自然段。

6、观看销烟的场景。

(三)品读人们的表现

1、老百姓有什么表现?

2、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3、出示课件,师总结:正因为这些鸦片,使多少中国家庭卖儿卖女、妻离子散!正因为这些鸦片,给中华儿女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正因为这些鸦片,使我们由一个强国变为一个弱国。今天,我们将这罪恶的鸦片销毁了,怎能不叫人兴奋,怎能不叫人欢欣鼓舞呢?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语气自读第四段。

4、指导朗读

5、被毁的鸦片太多,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6、齐读最后一段。(读出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气势。)

7、再齐读(师相机板书)

(二)观看影片,升华情感

过渡:多么振奋人心啊!人们将这辉煌的篇章记录下来,请看!

1、观看影片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同学们,毒品是万恶之首,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保持了三十年“无毒国”的声誉。但是,如今毒品死而复燃,时时刻刻在侵蚀人民的生命,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毒品对人类的毒害!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资料,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虎门销烟

值得纪念,伟大壮举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3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 .c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

《虎门销烟》教案 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难点: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板书:值得纪念)

(4)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2、细读第六自然段

(1)自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有关词语。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板书: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可欺侮)

(3)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

(4)讨论

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

(4)齐读第二自然段。

一和六自然段由于时间关系,可在第一课时就教完,不必放入第二课时。

4、细读第3~5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

①学习第一至三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

齐读这三句话。

指名说说读了这三句话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学习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硝烟是分几步进行的。

③有感情地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2)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3)细读第五自然段。

①指读第五自然段。

②硝烟持续了二十三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明了什么?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③想象在中国人民强大的硝烟气势面前,外国侵略者垂头丧气的样子。

④指导读课文。

5、再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1、6自然段。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句子,体会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

板书设计:

虎门硝烟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打击 嚣张气焰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表明 不可欺侮

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

《虎门销烟》教案 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7

尘埃一粒 发表

今天上完了《虎门销烟》,整个教学流畅、清晰,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此,仅谈一点自己的上课心得。备课时,我一直在思考:难道这一课仅仅停留在销烟的过程吗?仅仅是通过品词品句理解到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吗?如何能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呢?我在思索。

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桶水,自己要有长流水”,带这个班,我也一直在想:要做个怎样的老师?对家长和孩子负责就够了!之所以学生喜欢我上这一课有以下原因:

1、补充资料是关键。课前,我让学生查阅了背景资料,课 清政府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英法美等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其中美国工业发展水平最高,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积极对外扩张。英国资本家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牟取暴利,竟无耻地把鸦片偷运到中国来。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每年偷运到中国的鸦片为二百箱;十九世纪初期,增加到每年四千箱。1838年——1839年,更猛增到三万五千多箱,美国和沙俄也向中国偷运鸦片,1840年前的二十年里,中国外流的白银达到一亿两。),为学生体会壮举的伟大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课后,我为学生补充了销烟后的背景资料(中国人民查禁鸦片完全是正义的,但掠夺成性的英国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竟以着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借口保护通商,派舰队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英俊侵犯广州,由于林则徐在广州作了充分准备,英军未能得逞,就沿海北上,转攻厦门,也被早有戒备的闽浙总督邓廷桢率军抵抗击退。英国又转攻战备空虚的浙江,侵占了定海县城,并继续北犯。八月英舰闯到天津海口,对清政府进行武力恫吓,提出了鸦片贸易合法化,赔款割地等侵略要求。英军到达天津后,道光帝吓慌了,忙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到广州和英军谈判。琦善到广州后,为了讨侵略者的欢心,他下令裁减水师三分之二,解散了林则徐招募的水勇,撤除了珠江口上的防御设备,英国侵略者见清政府如此软弱无能,气焰更加嚣张。英军采取先发制人,突然袭击,直扑虎门,琦善急忙派人和义律签订了《穿鼻条约》,答应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等。),作为对文章学习的延伸。补充文字资料,增加课文厚度,备课时,我特意看了相关的小说,上课时,补充相关文字资料,如邀请外国官员来观看,外国官员惊叹销烟工作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乎他们的“臆想”。

2、通过影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课中,我通过影片,让学生感受当时销烟过程,再回归课文内容,真正让学生走近销烟场面。

上完课,学生真的是发自内心感悟到了销烟的壮举,孩子们也是乐于学习的。不知道以上所谈对你的教学有没有用,只想与大家共享我的设计。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id=512

虎门销烟 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具准备:《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 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 (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二,梳理问题。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 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4)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三,讨论,交流。

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 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 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 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 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 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四,点拨引导。

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思考:分几步硝烟的 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 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2,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3,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 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 (板书:先……再……然后……)

4,师: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5,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五,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

(2)阅读《虎门销烟》,你有什么感受 请写一段评价林则徐的话。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好处,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明白林则徐是什么人?他以前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明白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好处,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细读课文

3、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板书:值得纪念)

(4)读了这一段你想明白什么?

2、细读第六自然段

(1)自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有关词语。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板书:打击嚣张气焰,证明不可欺侮)

(3)读了这一段你想明白什么?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

(4)讨论:

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

(4)齐读第二自然段。

一和六自然段由于时间关系,可在第一课时就教完,不必放入第二课时。

4、细读第3~5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

①学习第一至三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

齐读这三句话。

指名说说读了这三句话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学习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硝烟是分几步进行的。

③有感情地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2)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3)细读第五自然段。

①指读第五自然段。

②硝烟持续了二十三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明了什么?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③想象在中国人民强大的硝烟气势面前,外国侵略者垂头丧气的样貌。

④指导读课文。

5、再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好处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1、6自然段。

这部分说话训练可在学习相应自然段时在老师指导下就完成,不必放入第3课时。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句子,体会虎门硝烟的伟大好处。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是怎样一步一步把意思说清楚的?

2、讨论上述思考题。

出示:值得纪念的日子→海滩轰动的场面→硝烟开始→百姓欢呼→硝烟结果→伟大好处

3、指导复述。

(1)四人小组练习复述。

(2)指名到讲台前复述。

(要求尽可能用上书上的有关词语)

三、练习说话,写话

1、出示幻灯文字。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把把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板书:撒盐抛烟倒石灰)

课文中用什么词把三事件连起来?(板书:先……再……然后……)

3、小结

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务必分几步来做,为了证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能够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

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用上面的词练习说话。

5、练习写话。

《虎门销烟》教案 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8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会组词。

3、学习文中描写场面的段落,进行片段描写。

4、充分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历史背景及销烟的意义。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历史背景及鸦片的危害(出示鸦片给国家、民众带来危害的画面及文字)

2、释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音,并组词。

2、理解词义

赞不绝口 欢呼雀跃 垂手恭听 水泄不通 沸腾

3、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提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习文中描写场面的段落,进行片段描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72年前的广州城,去亲自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观场景吧。

二、对照阅读:品味人物心情

(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1、广州城因为什么而沸腾?划出表现广州城热闹的句子。

2、当外国商人见到销烟以后,他们有什么反应?

板书: 百姓      外国商人

开心喜悦   狼狈不堪

大长中国人志气 灭外国侵略者威风

3、指导朗读。

三、重点阅读,体会壮观气势。

(一)体会人气壮观(出示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①表现前来观看销烟人数之多的词。

②描绘人们热烈庆祝销烟喜悦心情的词、句子。

(二)体会场景壮观。

学生自由读第4、5自然段,划出句子,找出重点词。(出示画面)

1、表现销烟池规模宏大的句子:

2、描写销烟时的场景:

①找出销烟的具体过程的句子:

②销烟时的情景:

③围观群众的表现:

④销烟的数量:

3、指导朗读。

四、总结:

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对外敌,虎门销烟之举,销毁的不仅仅是鸦片,更是“东亚病夫”的形象,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

五、拓展训练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仿照文中三处热闹场面描写段落,把“六一”儿童节或春节的热闹场景写下来。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透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好处,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5、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个场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场面。

2、仿写片断——场面描述。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样样你明白这是什么花吗

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2、这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理解“销烟”:销毁鸦片)

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必须要记住。

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透过预习已经明白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

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超多走私鸦片赚取白银。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潜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超多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本文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明确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真正走进课文,无法真正领会虎门销烟的历史好处和林则徐的形象,所以这一环节比一般课文的处理要细些。】

过渡:大家想看看这大快人心的一幕吗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过渡:下面让我们一齐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

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的想法。

2、过渡:你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过生字关)

出示生字词:历史值得虎门寨盐巴

销毁响彻二百多万斤欺侮

收缴一担锅烟渣卷进

咆哮嚣张

(1)自由读、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2)找多音字:担(dāndàn)、卷(juǎnjuàn)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4、交流:

(1)2—5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2)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分别找一个词概括:值得纪念、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

(3)重点理解“伟大壮举”。(师:“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相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词条,选义项,释词。)(出示:给“壮”选取正确解释:a健壮有力;b伟大、有气魄;c增加勇气或力量;d中国少数民族。)

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

1、从哪里能够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相机板书:壮观、隆重)

△“这一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1)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这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不同往日,将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令人高兴)(讲述:其实景物本身并没有变化,但它们却会因人们的情绪而显得与往日不同。风吹得小树哗哗地响,悲哀透顶的人会说“小树哭了”,情绪愉快的人会说“小树笑了”“小树在唱歌”,而遇到困难受到打击的人会说“小树啊小树,连你也来嘲笑我”。简简单单的一句环境描述也能揭示人们的情绪,这就是环境描述的魅力。)(板书:环境描述)

(2)指导朗读:突出“分外壮丽”、情绪高兴。

△“一大早从各地赶来的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

(1)哪里看出人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水泄不通”)(板书:人物描述)

(2)你还有什么词能够用来形容人多的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门庭若市……)

(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

(4)指导朗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

(1)“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事件重大,场面隆重)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

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3)指导朗读:突出隆重、庄严。

3、小结:同学们,课文第2自然段用短短的三句话由远而近地为我们描绘了销烟现场的壮观场面。看似可有可无的环境描述却预示了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将要发生,一件震惊全国震惊全世界的大事将要发生;而对于众多人物的描述,则直接揭示了饱受鸦片之害的中国人强烈的禁烟愿望和愉快的情绪;这庄严隆重的场面也在告诉那些外国不法商人和他们的政府,中国人禁烟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一次感受一下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画面。

四、学习方法,仿写片断

【教参云:“本文记叙有序,重点突出,场面烘托描述到位,语言精练,生动形象,无论从资料方面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是一篇好教材。”既然是好教材,就要用好。文章第二节主要是静态的场面描述,而具体的销烟过程为动态的场面描述。故本文的场面练笔至少能够从动静两方面进行。对静态的烘托性的场面描述,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认识不到其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作文时又常常把它当做增加篇幅的手段,所以较之于直接揭示文章主旨的场面描述,烘托性的场面描述反倒成了教学的难点,故第二节的教学花些大力气是值得的,这就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构建语文课程资料。不要以为语文课程资料的构建只能与“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的突出的资料”挂钩。就本课而言,就是不要以为只有动态的销烟过程的部分才能够设置仿写。】

1、在我们的校园中,像这样许多人聚在一齐的热闹场面也有很多,你留心观察了吗(开学典礼、六一庆祝大会、元旦义卖活动……)

2、出示照片(元旦义卖),回忆当时的场景。

3、你能把这个热闹的场面写下来吗(指导方法)

(1)环境描述:天气、搬桌子、摆放物品、布置展板、张贴标语

(2)人物描述:志愿者、购物者

4、练写片断。

5、交流、评议。

五、总结

这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并初步学会了这种描述场面的方法。那么林则徐是怎样销烟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 10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运用“四导四自”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在自我发展中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凭借文本的语言走进文本的内容,把语言文字承载的内容具体到一幅幅人物场景、事物场景、虚拟场景、心灵场景,并通过具体物质及想象、联想让一幅幅场景在大脑中活化、重组。在这个过程中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和奥妙,探究、模仿、建构语言的运用形式(表达层面),探究作者剪裁内容、组织材料的方式,并能把这种感性触摸内化为心理经验,形成言语和语言运用心智。抓住“壮举”这个关键词,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升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通过语言文字还原和活化虎门销烟的现场,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情绪经验,更深层次地体味“壮举”的意义,最终“水到渠成”。通过感性触摸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形成特有的语言和表达心智。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洋人的近两百万箱鸦片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2、积累四字词语:敲锣打鼓、震耳欲聋、水泄不通、恭恭敬敬、垂手恭听等,习得遣词造句之奥。

3、体会销烟前的沸腾场面,引导学生练习写一个节日的有趣的场面,丰盈谋篇心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

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上下五千年,灿烂辉煌,但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有屈辱,有磨难,更有不屈不挠的战争,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虎门销烟》,跟随民族英雄林则徐,去感受虎门销烟的壮观吧!

二、复习巩固四字词语。

1、齐读词语,注意生字。

2、带入文章读课文。

三、浓缩课文,抓住文眼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句话能表现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导定向)

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出示)

2、“这”指的是什么?(虎门销烟)

3、这句话告诉我们虎门销烟是什么?(板书:壮举)壮在字典里有三个意思:

a、健壮有力 b、伟大、有气魄  c、增加勇气或力量

轻声读一读,再联系课文,你认为“壮举”的壮是哪种意思?壮举就是伟大、有气魄的举动。根据意思给另外两种解释组词。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壮举,让我们试着用读书的方法来解决。(导定向)

四、还原场景,精读感悟

(一)、再现城门前场景,体会沸腾

1、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走进1839年6月的广州城,城门边上张贴着一张大布告,快去瞧瞧吧!(张贴布告)

师:孩子,布告里写的是什么呀?谁能更大声地宣布这个好消息。

指名读布告

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怎么样?(生自由回答)

2、广州城的百姓们,听了消息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快速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1)指名学生读这段话。

(2)思考:这段话中分别描写了几种人的表现?从人物的那几个方面描写的?

3、反馈学习情况

(1)、文中写了三种人的表现(老年人、青年人、孩子)

(2)、分别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

师:同学们你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高兴、喜悦、兴奋)

(3)分角色朗读句子,有学生点评,进行挑战朗读。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读中悟出情感,让学生自评进行挑战,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又锻炼了学生能力,体现了自激励教学模式。)

(二)再现广州城场景,感悟热闹

1、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仿佛走进了沸腾的广州城,6月3日的广州城会怎样?在老师的朗读中,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导定向)

(出示)6月3日那天,(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耍着狮子舞着龙;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串串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从(四面八方)向虎门滩涌去。

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边听边分别用——画出看到的,用﹏﹏画出听到的。

(设计理念: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名回答问题。

师: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多)从哪些词中你感受到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3、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当时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激动、兴奋)指导朗读出这样的语气。

(设计理念:“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三)再现销烟现场场景,理解壮举

1、师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热闹、壮观,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那么销毁鸦片时的场面又是怎样壮观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导运作、自运作)

出示学习要求:

(1)熟读4、5自然段。

(2)思考:林则徐使用什么样的办法来销烟的,总共分几步?

(3)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几步的先后顺序。

(3)你能用这几个词说一句话吗?

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进行点拨。

(设计理念:本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进行自调节,学以致用,及时迁移,在运用中理解语言,巩固语言,发展思维)

2、那么老百姓看见销烟这么井然有序的进行反映怎样呢?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人民的心情?(欢呼雀跃)。

3、同学们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视频)

4、再现活动场面,进入心灵场景,升华“善”之情感。

假如你是在场的中国人,看到这样的场面,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自豪、激动、兴奋)假如你是在场的鸦片贩子们,你又有什么感受呢?(震惊、害怕、敬畏)从哪体会到的?读第六自然段(出示)

师:是谁让趾高气扬的外国商人垂手恭听,连声称是?(林则徐)林大人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句子)指名朗读。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师总结:是啊!这些鸦片商都是惟利是图的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侵略者。他们打着平等经商的旗号,把无数的鸦片运到中国,牟取暴利,他们想让我们中国 林则徐邀请他们来观看这次销烟,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向他们发出警告,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指导朗读出义正言辞、慷慨激昂的语气)。

(设计理念:使学生在老师的导调节中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5、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吧!(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激情总结,活用中积累词语,丰盈语言必智,再次升华“善”之情感。

1、总结:同学们,为了庆祝虎门销烟,人们(成群结队)、(敲锣打鼓),为了目睹虎门销烟,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看到害人无数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着卷走了,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这就是(虎门销烟的壮举)。面对威风凛凛的林大人,外国商人(恭恭敬敬)、(躬身弯腰)、(以示敬畏),聆听林大人义正严词的宣告,外国商人(垂首恭听)、(连身称是),这就是(虎门销烟的壮举)。同学们,虎门销烟,销的仅仅是外国人的鸦片吗?赢的仅仅是中国人的白银吗?它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这就是(虎门销烟的壮举)。

2、点题:让我们永记这一天——(          ),铭记这一英雄——(          ),牢记这一壮举——(                     )。

3、让我们带着对这一壮举的自豪之情,对林则徐大人的敬佩之情,齐读这段话。

板书设计:

长中国人志气

人山人海   水泄不通

27、虎门销烟             壮举

躬身弯腰    垂手恭听

灭外国人威风

《虎门销烟》教案 11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销烟的壮观场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销烟的壮观场面并感悟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具准备:林则徐虎门销烟影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读词语:成群结队震耳欲聋浩浩荡荡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欢呼雀跃伟大壮举垂首恭听

2、用上面的一两个词说说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指名说)

3、理解“壮举”一词

过渡:为什么说是“壮举”?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当时那壮观的场面去感受感受吧!

二、细读课文,深感悟

1、请同学们先认真地看一段视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课文中哪些句子、段落给我们描绘了这一场面,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

3、师出示文中句子:老年人…...至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4、结合刚才的视频,你理解了这段文字中的哪些词?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师引读。

过渡:此次销烟中,林则徐等文武官员还亲自监督,场面真可谓壮观矣!

6、销烟民夫是怎样彻底销毁鸦片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7、出示句子: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至弥漫了整个虎门滩。

8、再读句子,想: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一撒盐巴二抛鸦片三倒石灰)

9、课文写销烟的过程,用了几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能找出来吗?

(先……然后……又……再)

想:用上这些词有什么好处?

师:是的,要想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具体,我们可以找 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帮忙,今后同学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10、指名读这段话。

师:销烟的过程大家一句话就读完了,可是据老师的了解,以前销毁鸦片是把鸦片放到架起的锅炉上烧的,但是这次缴获的鸦片数量大,用老方法很难彻底销毁,所以,林则徐为了能彻底销毁鸦片,亲自走访民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总结出了这样的好方法。看似短短的几句话却包含了林则徐的艰辛,同时也体现了林则徐销烟的坚定决心。

齐读这段话,读出林则徐的艰辛与坚定。生齐读。

过渡: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1、播放影片

12、看了刚才的影片,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什么?跟同座说说

(兴奋 、骄傲、自豪)

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这段话,读出我们的兴奋、骄傲与自豪。

过渡:当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的时候,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整个虎门滩的上空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13、人们为什么这么兴奋?请看一组图片,你就可以找到答案的。

14、出示吸食鸦片后的人物病态图。

15、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师引导学生感悟,对鸦片的痛恨,对外国侵略者的痛恨)

师引读:是的,人们痛恨鸦片,恨不得把它们一举销毁,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

16、引读:围观群众欢呼雀跃。………海水卷走了。

17、读林则徐对外国商人说的话。

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林则徐禁烟的坚定决心。指名读,师生互评,再读。

18、出示幻灯片:他缴获的( )箱鸦片,经过天,全部销毁了。

师:虎门销烟堪称伟大的壮举,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这一壮举,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不可欺!

三、拓展延伸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林则徐说什么?(幻灯出示林则徐肖像)

生说……

师总结:说得好,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惊心动魄的场面,记住这伟大的壮举,记住这难忘的一天——1839年6月3日!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销烟的壮观场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场面描写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销烟的壮观场面并感悟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所上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销烟前,虎门滩上壮观的场面。二、销烟的整个过程。三、销烟的结果集意义。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采用影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文中的一些词语,并感受场面的壮观。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并结合学生写作的方法,还采用了三次朗读,第一次读,通过教师补充林则徐为更好的设计出彻底销毁鸦片的方法,亲自走访民间,花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才找到了这样好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林则徐的艰辛,读出林则徐销烟的坚定决心。第二次读,通过观看销烟过程的壮观场面,让学生体会场面的惊心动魄,指导学生读出兴奋地心情,读出民族自豪感。第三次读,通过观看吸毒后人物的病态图片,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可恨之处,明白外国侵略者向我国走私鸦片的不良居心,指导学生读出对鸦片和外国侵略者的痛恨。通过三次不同的感情朗读,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到销烟场面的惊心动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懂得了:中国人民不可欺!激发学生的爱国 。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教者对教案不熟,所以在有些地方驾驭不到位,教师语言方面也还有待加强。

《虎门销烟》教案 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烟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揭题

1、出示图片,提问:这图上的人物是谁呢?你了解他的什么事呢?教师简单介绍林则徐。

2、揭题,解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事情。介绍虎门的地理位置,对人民的毒害,理解销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朗读。教师随时指出读错的音节。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学生指出同学读错的地方。

(3)齐读课文,然后回答思考题学生交流。

三、指导书写

1、学生齐读生字,找出易写错的字。

2、指导按笔顺书写。

3、学生描红。

4、讲解“寨,徐,泄,斤,侮”的五笔拆分方法。学生练习盲打。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齐读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3)为什么这个日子值得纪念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哪儿看出了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学生交流。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壮观的场面。(3)讨论: ①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说明禁烟大快人心) ②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说明政府禁烟决心很大) ③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民的威风)(4)齐读课文。

3、学习三至五自然段(1)默读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2)画出课文中具体写怎样销烟的。根据出先……再……然后……的顺序。(3)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体会销烟的巨大成果。(4)指导朗读,让学生结合“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成千上万”“激动得跳啊,叫啊”“响彻”等词句的理解,想像当时欢场雷动的场面,体会到虎门销烟得民心,顺民意。(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指导朗读。让学生抓住“沉重地打击”“不可欺侮”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3、回读第一自然段,你现在明不明白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呢?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销烟的成果及意义来说一说。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完成课后第5题齐读文中销烟经过的章节,注意动词的使用。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课外完成。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计划]

虎门硝烟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打击 嚣张气焰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表明 不可欺侮

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

《虎门销烟》教案 13

教材分析: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辱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记叙有叙,本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及课文。

3.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挂图,录像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利用图片与相关录像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其中的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你认识图上这位人吗?你对林则徐有那些了解?

(简介林则徐)

2.板书课题,解题

3.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了解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2.相机出示学生有困难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学有重点。

销 寨 毁 泄

鸦片 欺侮 顿时 伟大壮举

3.轻读课文,要求:

⑴轻声练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检测

⑴指名分段、分句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⑵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课文

⑶通过朗读课文,你理解了那些词语?

⑷对那些词有困难?

(引导学生互帮互助,教师做适当的指点。)⑸⑹

三、整体掌握课文的脉络

1.讨论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小组学习,讨论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指导帮助)

3.师生共同讨论

4.小结

第一段:(1—2)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和虎门海滩的场面。(销烟前)

第二段:(3—5)具体写虎门销烟的经过。(销烟时)

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销烟后)

四、总结

五、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各三遍

2.继续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相关资料认识虎门销烟的经过。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4. 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播放录象(鸦片的危害)

想一想: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

提示: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容忍鸦片?

(或提示:看了录象,我想说 。)

2.小结

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外国侵略者把鸦片贩卖到中国来,这不仅侵蚀着我们中国百姓健壮的身体,使他们无精打采,意志萎靡,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当兵的失去战斗力,还使我们中国的白银、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侵略者。因此,我们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弱, 但是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林则徐在政府支持下,突破重重压力,到虎门销烟来了。

3.指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第1—2节

1.问:虎门销烟,这令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事,发生在那一天呢?

齐读第一节。

2.轻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销烟的地点、人物。

3.问:林则徐是在什么地方销烟的?

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常有什么不同?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从“分外”这词了解销烟是件大快人心的事。)

4.让学生读课文,通过重点字词了解虎门销烟时“人多”的特点。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

① 引导学生从“一大早”了解百姓看销烟的迫切心情,这时候,老百姓回想 。

②了解邀请外国商人的目的,外国商人会想: 。

(了解销烟前人们激动、兴奋、着急的心情。)

感情朗读

三、学习新课第3—5节

1.激情过渡

2.观看录象(销烟经过)

3.了解销烟过程

指导学生用“先……再……然后……”说出销烟的过程,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段话。

4.感情朗读第三节。

5.过渡:哦,看到这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此刻,大家的心情是多么 激动啊?

(指导读第四节)

6.说话训练:

①成千上万的百姓会说 。

②外国商人会说 。

四、学习第六节

齐读

五、总结

虎门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意义重大,让我们一起牢牢记住这个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1839年6月3日。

六、作业

1.课后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途径了解林则徐以及他的故事。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3.形近字比较

寨( ) 讯( ) 销( ) 侮( )

赛( ) 汛( ) 消( ) 悔( )

寒( ) 迅( ) 稍( ) 梅( )

拓展阅读

鸦片,又叫阿芙蓉,盛产于孟加拉登第,这种东西本来可做药品,自明代起纳税进口。后来鸦片变成了一种可供吸食的毒品,一旦成瘾,痛苦万状,身心俱损。鸦片是用罂粟的汁液提炼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们一旦吸上了瘾就很难戒掉。天长日久,会使人骨瘦如柴,精神萎糜,如同废人。在英国国内,买卖鸦片属于犯法行为。但为了赚钱,英国却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1773年,英国政府给予东印度公司鸦片专卖权。1793年,又给东印度公司制造鸦片的特权。东印度公司利用 这些特权强迫印度农民种植罂粟,低价收购,制成鸦片后由专卖局在市场上高价拍卖给鸦片贩子,让他们走私到中国。自1800年起,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据不完全统计,在十九世纪最初的二十年中,英国每年平均自印度向中国输入鸦片四千余箱(每箱50至60公斤)。三十年代迅速增加,到1838-1839年激增至三 万五千五百箱,鸦片占当时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的二分之一以上。/susoft/鸦片在当时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英国鸦片贩子及东印度公司从中获得惊人的暴利。英国最大的鸦片贩子渣甸(w.jardine)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承认,每箱鸦片的毛利可高达一千银元。1800年到1840年,英国偷运 进中国的鸦片不下42万箱,从中国掠走的白银至少在3亿元以上。白银源源外流,使清朝财政陷入了窘境;又由于许多文武官吏也吸食鸦片,更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威胁。

板书设计:

7.虎门销烟

销烟前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销烟时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伟大壮举

先撒盐  再抛鸦片  然后倒生石灰

教后小记:

《虎门销烟》教案 14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雨花外国语小学石莉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5、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个场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场面。

2、仿写片断——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 。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理解“销烟”:销毁鸦片)

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一定要记住。

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

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赚取白银。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士兵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后劳动能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本文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明确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真正走进课文,无法真正领会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和林则徐的形象,所以这一环节比一般课文的处理要细些。】

过渡:大家想看看这大快人心的一幕吗?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

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的想法。

2、过渡:你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过生字关)

出示生字词:历史值得虎门寨盐巴

销毁响彻二百多万斤欺侮

收缴一担锅烟渣卷进

咆哮嚣张

(1)自由读、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2)找多音字:担(dān dàn)、卷(juǎn juàn)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4、交流:

(1)2—5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2)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分别找一个词概括:值得纪念、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

(3)重点理解“伟大壮举”。(师:“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相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词条,选义项,释词。)(出示:给“壮”选择正确解释:a健壮有力;b伟大、有气魄;c增加勇气或力量;d中国少数民族。)

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

1、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相机板书:壮观、隆重)

△“这一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1)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不同往日,将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令人高兴)(讲述:其实景物本身并没有变化,但它们却会因人们的心情而显得与往日不同。风吹得小树哗哗地响,伤心透顶的人会说“小树哭了”,心情愉快的人会说“小树笑了”“小树在唱歌”,而遇到困难受到打击的人会说“小树啊小树,连你也来嘲笑我”。简简单单的一句环境描写也能揭示人们的心情,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板书:环境描写)

(2)指导朗读:突出“分外壮丽”、心情高兴。

△“一大早从各地赶来的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

(1)哪里看出人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水泄不通”)(板书:人物描写)

(2)你还有什么词可以用来形容人多的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门庭若市……)

(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

(4)指导朗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

(1)“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事件重大,场面隆重)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

交流:打击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3)指导朗读:突出隆重、庄严。

3、小结:同学们,课文第2自然段用短短的三句话由远而近地为我们描绘了销烟现场的壮观场面。看似可有可无的环境描写却预示了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将要发生,一件震惊全国震惊全世界的大事将要发生;而对于众多人物的描写,则直接揭示了饱受鸦片之害的中国人强烈的禁烟愿望和愉快的心情;这庄严隆重的场面也在告诉那些外国不法商人和他们的政府,中国人禁烟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一次感受一下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画面。

四、学习方法,仿写片断

【教参云:“本文记叙有序,重点突出,场面烘托描写到位,语言精练,生动形象,无论从内容方面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是一篇好教材。”既然是好教材,就要用好。文章第二节主要是静态的场面描写,而具体的销烟过程为动态的场面描写。故本文的场面练笔至少可以从动静两方面进行。对静态的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认识不到其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作文时又常常把它当做增加篇幅的手段,所以较之于直接揭示文章主旨的场面描写,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反倒成了教学的难点,故第二节的教学花些大力气是值得的,这就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不要以为语文课程内容的构建只能与“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的突出的内容”挂钩。就本课而言,就是不要以为只有动态的销烟过程的部分才可以设置仿写。】

1、在我们的校园中,像这样许多人聚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也有很多,你留心观察了吗?(开学典礼、六一庆祝大会、元旦义卖活动……)

2、出示照片(元旦义卖),回忆当时的场景。

3、你能把这个热闹的场面写下来吗?(指导方法)

(1)环境描写:天气、搬桌子、摆放物品、布置展板、张贴标语

(2)人物描写:志愿者、购物者

4、练写片断。

5、交流、评议。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并初步学会了这种描写场面的方法。那么林则徐是怎么销烟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7虎门销烟

伟大壮举壮观隆重场面描写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x再x然后xx”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x只见x,先向_x,再把x,然后又把x顿时,x”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

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

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x先x再x然后x”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虎门销烟》教案 16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运用“四导四自”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在自我发展中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凭借文本的语言走进文本的内容,把语言文字承载的内容具体到一幅幅人物场景、事物场景、虚拟场景、心灵场景,并通过具体物质及想象、联想让一幅幅场景在大脑中活化、重组。在这个过程中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和奥妙,探究、模仿、建构语言的运用形式(表达层面),探究作者剪裁内容、组织材料的方式,并能把这种感性触摸内化为心理经验,形成言语和语言运用心智。抓住“壮举”这个关键词,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升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通过语言文字还原和活化虎门销烟的现场,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情绪经验,更深层次地体味“壮举”的意义,最终“水到渠成”。通过感性触摸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形成特有的语言和表达心智。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洋人的近两百万箱鸦片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2、积累四字词语:敲锣打鼓、震耳欲聋、水泄不通、恭恭敬敬、垂手恭听等,习得遣词造句之奥。

3、体会销烟前的沸腾场面,引导学生练习写一个节日的有趣的场面,丰盈谋篇心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

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上下五千年,灿烂辉煌,但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有屈辱,有磨难,更有不屈不挠的战争,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虎门销烟》,跟随民族英雄林则徐,去感受虎门销烟的壮观吧!

二、复习巩固四字词语。

1、齐读词语,注意生字。

2、带入文章读课文。

三、浓缩课文,抓住文眼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句话能表现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导定向)

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出示)

2、“这”指的是什么?(虎门销烟)

3、这句话告诉我们虎门销烟是什么?(板书:壮举)壮在字典里有三个意思:

a、健壮有力b、伟大、有气魄c、增加勇气或力量

轻声读一读,再联系课文,你认为“壮举”的壮是哪种意思?壮举就是伟大、有气魄的举动。根据意思给另外两种解释组词。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壮举,让我们试着用读书的方法来解决。(导定向)

四、还原场景,精读感悟

(一)、再现城门前场景,体会沸腾

1、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走进1839年6月的广州城,城门边上张贴着一张大布告,快去瞧瞧吧!(张贴布告)

师:孩子,布告里写的是什么呀?谁能更大声地宣布这个好消息。

指名读布告

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怎么样?(生自由回答)

2、广州城的百姓们,听了消息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快速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1)指名学生读这段话。

(2)思考:这段话中分别描写了几种人的表现?从人物的那几个方面描写的?

3、反馈学习情况

(1)、文中写了三种人的表现(老年人、青年人、孩子)

(2)、分别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

师:同学们你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高兴、喜悦、兴奋)

(3)分角色朗读句子,有学生点评,进行挑战朗读。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读中悟出情感,让学生自评进行挑战,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又锻炼了学生能力,体现了自激励教学模式。)

(二)再现广州城场景,感悟热闹

1、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仿佛走进了沸腾的广州城,6月3日的广州城会怎样?在老师的朗读中,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导定向)

(出示)6月3日那天,(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耍着狮子舞着龙;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串串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从(四面八方)向虎门滩涌去。

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边听边分别用——画出看到的,用﹏﹏画出听到的。

(设计理念: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名回答问题。

师: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多)从哪些词中你感受到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3、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当时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激动、兴奋)指导朗读出这样的语气。

(设计理念:“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三)再现销烟现场场景,理解壮举

1、师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热闹、壮观,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那么销毁鸦片时的场面又是怎样壮观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导运作、自运作)

出示学习要求:

(1)熟读4、5自然段。

(2)思考:林则徐使用什么样的办法来销烟的,总共分几步?

(3)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几步的先后顺序。

(3)你能用这几个词说一句话吗?

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进行点拨。

(设计理念:本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进行自调节,学以致用,及时迁移,在运用中理解语言,巩固语言,发展思维)

2、那么老百姓看见销烟这么井然有序的进行反映怎样呢?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人民的心情?(欢呼雀跃)。

3、同学们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视频)

4、再现活动场面,进入心灵场景,升华“善”之情感。

假如你是在场的'中国人,看到这样的场面,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自豪、激动、兴奋)假如你是在场的鸦片贩子们,你又有什么感受呢?(震惊、害怕、敬畏)从哪体会到的?读第六自然段(出示)

师:是谁让趾高气扬的外国商人垂手恭听,连声称是?(林则徐)林大人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句子)指名朗读。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师总结:是啊!这些鸦片商都是惟利是图的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侵略者。他们打着平等经商的旗号,把无数的鸦片运到中国,牟取暴利,他们想让我们中国 林则徐邀请他们来观看这次销烟,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向他们发出警告,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指导朗读出义正言辞、慷慨激昂的语气)。

(设计理念:使学生在老师的导调节中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5、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吧!(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激情总结,活用中积累词语,丰盈语言必智,再次升华“善”之情感。

1、总结:同学们,为了庆祝虎门销烟,人们(成群结队)、(敲锣打鼓),为了目睹虎门销烟,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看到害人无数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着卷走了,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这就是(虎门销烟的壮举)。面对威风凛凛的林大人,外国商人(恭恭敬敬)、(躬身弯腰)、(以示敬畏),聆听林大人义正严词的宣告,外国商人(垂首恭听)、(连身称是),这就是(虎门销烟的壮举)。同学们,虎门销烟,销的仅仅是外国人的鸦片吗?赢的仅仅是中国人的白银吗?它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这就是(虎门销烟的壮举)。

2、点题:让我们永记这一天——(),铭记这一英雄——(),牢记这一壮举——()。

3、让我们带着对这一壮举的自豪之情,对林则徐大人的敬佩之情,齐读这段话。

板书设计:

长中国人志气

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27、虎门销烟壮举

躬身弯腰垂手恭听

灭外国人威风

虎门销烟 教学设计 17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国社会 这段历史进程成为了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痛,但在这段进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来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则成了现代中国人的宝贵财富。

学习《虎门销烟》,最为重要是通过感受、体会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情感、行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呢?显然,空喊口号、空有热情、空去景仰都不是爱国主义教育,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应是使学生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思考:今天,我们要怎么做才最有益于咱们这个国家。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入大量的历史资料与现代事件,结合学习课文时学生对课文情感内涵的把握,努力使学生明白真正的爱国需要我们认清自己,踏实努力,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其策略为以读激情、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做到内化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将工具性和其承载的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

1、以读激情。如第四、第五自然段的教学,我主要通过有效地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课文第五自然段,以雄健的笔触描绘了虎门销烟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一层层激发学生情感,如你的朗读似潺潺溪水,你的朗读似奔腾江河,你的朗读似咆哮大海,最终促进了学生情感的爆发,真切地体会销烟之壮——壮我民心,壮我国威。又如课文第四自然段,细腻地描绘了老百姓在销烟后的`激动喜悦之情,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百姓的喜悦之情,我引入鸦片对人体、对民众伤害的资料,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做到了读有味、读有情、读有思。

2、以读促思。这一教学策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本的读,二是对补充文本的� 下面谈对文本的读。以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为例,课文详细地描述了销烟时来的各种人等,且每一人等皆以自己独有面目出现,这就非常值得引发学生思考:他们这些人为什么会有如此面目。如百姓为何闻讯赶来,官员何以身着朝服,外国商人何以面对中国百姓?这些问题的思索,必然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进而体会虎门销烟的非凡意义。再谈对补充文本的读。我们需要承认的是,思考需要翅膀,语文阅读的思考更需要翅膀,翅膀在何处?——教师补充的恰当的课外文本。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必须替学生接好飞翔的翅膀。本课教学末,当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百姓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欢天喜地、憧憬未来的时候,我适时引入虎门销烟后的诸多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明白我们今天纪念虎门销烟,是要牢记历史,感怀先贤,更是激发壮志,为国努力,避免悲剧重演。

3、以读促写。语文学习的最直接目的便是学习语言,会读会说会写。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努力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内化语言,学会表达。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说说课文的内容,然后读书想想课文是怎么把事情说清楚的,进而学习并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再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做到了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教学效果明显。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林则徐以及时代背景。

1、了解时代背景以及林则徐事迹。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熟读课文,教师正音。

二、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

1、教师指导本课重点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2、练习写字。

三、学习一、六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写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你们知道伊拉克和美国的战争吗?谁能说说美国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攻占了整个伊拉克并且活捉了他们的总统萨达姆呢?(板书:实力 虎门销烟)

二、读课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意义都都说清楚

(教师板书: 伟大壮举 )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过渡:

历史的车轮划过一百六十七载,今天我们只能借助影片,去虎门感受这一伟大壮举,回味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1、教师播放影片。引导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看到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我们来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多的词来。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汇报。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水泄不通”,并拓展“人山人海”“人流如潮”等描写人多的词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

4、都有哪些人来了?

1)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人多的感觉来。从 “身着朝服”,你体会到了什么?

2)假如你是“外国商人”,面对虎门销烟,你会怎样想?

5、外国商人是如此厉害,咱中国老百姓怕不怕?相机理解“彩旗林立”。

6、林则徐怕吗?读出文中的话来回答。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句子,指导读。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2、读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主要讲什么?(听读)

3、学生汇报,试着在头脑里中形成清晰形象的“销烟图”,并说一说。

4、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是怎么说的?

教师小结:第三节是一段动作描写,用上了“先……再……然后”就使文章更加具体,更加有条理。我们看大屏幕,把这段话记住了。

大屏幕显示:(指导背诵,读写结合)

“只见一群群 ,先再 然后 。”

5、用“先……再……然后”说话。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教师过渡:告诉老师,销烟就一天吗?就这么一点鸦片吗?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潺潺的溪流到奔腾的江河再到咆哮的大海,一步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2、老百姓有什么反应呢?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呢?

3、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指导。

学生个别读——学生评价——评价学生读——出示资料激发感情——学生再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4、虎门销烟至此结束了,它销去的仅仅是害人的鸦片吗?

5、学生自由谈,教师引读最后一段,体会“壮”。

1)学生快速通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能体现“壮”。

2)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壮”。

6、老百姓对鸦片销毁后的生活有什么期待呢?假如你是孩子,你对未来有怎样的憧憬?假如你是母亲,你对未来有什么有什么期盼?自由说说。

7、引入鸦片战争等资料,引发学生思考。

8、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事与愿违的结局呢?我们今天学习和继承先辈们爱国精神,可以做些什么?

9、教师激情总结,引读最后一句。

板书: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是啊,只有踏实努力,不断增强实力,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告诉全世界(引读)——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也只有这样,全世界才会明白(引读)——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虎门销烟》教案 1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9

作者:丁立燕     你是第106位读者

师:同学们,看过电影《鸦片战争》吗?

生:看过。

师:谈谈你的印象好吗?

生:那时的洋人太坏了,把那些鸦片运到中国,不但残害中国人,而且赚取我们的钱财。

生:我觉得林则徐真了不起,如果他是皇帝就好了。

生:我觉得那些抽大烟的人太可怜、太可气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些了解,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虎门销烟》,讲的就是鸦片战争的事。

(板书课题:虎门销烟)

师:(边读边说)“销”是个生字,同学们可跟老师一起写。(学生写完后,齐读课题。)

师:知道这里的“烟”是指什么吗?

生:指鸦片,又叫毒品,它对人非常有害,吸“烟”严重,会导致死亡。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虎门销烟究竟是怎么回事。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怎么读都行。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老师从学生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导学生畅谈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为后面的课文阅读埋下情感的伏笔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19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3、了解虎门销烟的那段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对课文有哪些猜测?

3、有意识引导到课题的意思:在虎门销毁烟(鸦片)。我们从题目中猜测到了课文的主要资料,可这是个不完整的句子,缺少了什么?随机生、师简介林则徐(投影林则徐像及简介)。

4、过渡:先让学生说谁在哪干什么。(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暗示学生这件事还缺少时间,具体经过也是看不出的。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读音,标出自己与老师读得不一样的地方。

2、生自读课文:标拼音,标小节,找出销烟的时间,想想课文具体讲销烟经过的是那几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指名读,群众评议纠正。生领读,指名检查。

出示其他词语,方法同上。(“分外,身着”的多音字要注意)

提问上述词语的理解,学生互相解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理清条理:

(1)齐读找到写时间的第一节(投影)。提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强调“值得纪念”与“中国历史”,告诉学生像这种以时间独立成段的,就是要强调这个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节。让学生加上时间再说课文主要资料。

让学生找找为什么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然后自由读一读找到的第六节(投影)。说说哪些词语能看出这个日子值得纪念。

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沉重地打击…中国人是不可欺侮”。投影有关鸦片的图片资料(重点突出危害性)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回头再读第六节。再读第一节。

(2)交流写销烟经过的是哪几自然段。(此刻就应很容易找出来了)

三、写生字。

先自己在课文后描红。然后说说哪个字个性要注意,回答者用小黑板写,然后向全班学生讲解。在表格下面再临写这几个提醒的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 20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5

调整了心态以后,感觉真的很好。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虎门销烟》这一课,因为今天是英语早读,学生没有读课文,虽然也布置了预习,好象效果不好。

我由上一课《徐悲鸿励志学画》导入,徐悲鸿用事实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是有才能的,我们今天要学习另外一个向全世界表明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民族英雄的故事。揭示课题:虎门销烟

接着提问:“你们了解这个故事吗?”学生无言。(要是前几天这样,我又会很失望,再叹口气),今天我笑着说:“不知道啊,好,那我们想想,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呢?”有学生问了:是什么烟?为什么要销呢?是谁要销烟呢?立刻有学生说了:“是鸦片。有毒的。”接着就开始谈起了鸦片,有的说用在医学上可用作麻醉剂,多食用对身体有害,引导学生谈它的危害,有的说士兵没有力气打仗,有的说人们没有力气干活,我再补充国民吸食鸦片使得大量的白银花花地流入了外国人的口袋,于是道光皇帝就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主持禁烟,这样就发生了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顺势又谈到了毒品,于是引导学生说出现在的毒品及危害。借机进行了教育,要求学生自觉地抵制毒品。

谈是谁销烟?再谈林则徐,有一个学生拿起了他抄的林则徐的简介读得结结巴巴的,我说:“这位同学有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你们知道吗?”学生说他会收集资料。我立刻加以肯定,并说:“不过我要向你提个意见,下次要说清楚说流畅,让大家听懂就更好了。”大家都笑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

讨论:这篇课文给你什么感觉?

有学生说林则徐真了不起,他领导的这一事件给了外国侵略者沉重的打击。我问在哪儿呢?

我们开始读最后一节。先指名读,学生笑了,因为读得很温柔,再读,再小结,再改进。就这样师生边读边改进,其乐融融,就连一直都没有发过言的林訏也积极举手站起来读了。好高兴啊。

其实有时候给学生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今天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如果我还是像以前一样,一定又上得大家都不高兴。重新给了学生一个了解的机会,就给了我一个跟学生共学共乐的机会。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虎门销烟 教学设计 21

教材简析:

《虎门销烟》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旨在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是按故事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到五自然段具体记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销烟场面;第六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在叙事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也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积极获取资料,阅读语言材料,品味语言文字,整体感知,自主感悟,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

教学难点:  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几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图片展示开国大典、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为什么值得纪念呢?(这些日子不同寻常,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1839年6月3日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广州虎门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板书课题  7、虎门销烟)

二、明史激情

1、了解历史背景。

19世纪初期,古老的中国在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下已日趋衰落,而同时期的欧美列强经济发展迅速。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企图用特殊的贸易——走私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获取一本万利的不义之财。(出现英走私鸦片图片)

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了解英帝国走私鸦片对旧中国的危害。

鸦片的大量走私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出现吸食鸦片图片)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大量吸食鸦片使大量白银外流;中国人失去劳动力,军队失去战斗力。

(过渡:鸦片该不该销毁?)

三、概览全文:

1、齐读第6自然段:

(1)作者认为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这一段中找出一个词语。(伟大壮举)

(2)理解伟大壮举的意思。(指伟大的举动。)

2、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过渡: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到这是一个伟大壮举呢?)

四、精读全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销烟前的虎门寨与平常有什么不同?

(2)交流:。

(一方面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有老百姓、文武官员和外国商人。另一方面隆重。“分外壮丽”“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相机理解“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

(4)小结: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显示了虎门销烟的“壮”。( 5 ) 指导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是把描写人多、场面壮的词语读好。)

2、学习第三、四段

(1)学生自读:找出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谈谈体会。

a、(“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 禁烟的强烈愿望,“一声令下”说明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这一事件的“壮”) 相机理解“群情沸腾”

b、指导朗读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显示出“壮”。

(2)找出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思考:销烟分为几步?找出表示销烟先后顺序的词语。

a、交流:(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先——再——然后——)

b、读读这些句子。

c、介绍销烟的具体方法:从前是将鸦片拌上桐油架锅燃烧,费时且不彻底,巨量鸦片难用此法,林则徐到民间讨教,知道鸦片最怕盐卤和石灰,因而特别设计,在虎门海滩高地挖了两个纵横各15丈的大池,(图片再现)池底平铺石板,由沟道放水入池,然后撒入盐卤,投入切开的烟土浸泡半日,再投入生石灰,池内立即沸腾,烟土变成滓池,不能再合成膏。待海水退潮,启放涵洞,使销毁的鸦片随潮入海。

d、复述销烟方法。

(3)找出销烟时老百姓强烈反映的句子?谈谈你的看法。

a、(“跳哇”“叫哇”可见销烟大快人心;“成千上万”“欢呼声”销烟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b、指导读出百姓欢天喜地的壮观场面和撼人的力量。

3、齐读第五段:从哪里体现出“壮”?(销烟时间长、“持续23天”;数量多“二百多万斤”。)

4、观看录象:感受壮观的销烟场面。

五、升华情感

1、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值得纪念的伟大壮举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图片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关虎门销烟的浮雕。)

2、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然而今天,美丽的罂粟花依然妖娆地开放在世界的一些角落里(图片展示)它用自己绚丽的身姿吸引着一些意志薄弱的人,使他们又身陷毒品不能自拔,害人害几害国,你有什么想法?(图片出示毒品危害图)

六、说话练习

虎门销烟虽然已经过去了,那壮观的一幕依然催人奋进,再联系我们现实生活,面对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七、拓展积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做人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孙中山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板书:

销烟前    场面壮观

1

虎门销烟    销烟时    仪式隆重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伟大壮举)

销烟后    销毁量多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22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5、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个场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场面。

2、仿写片断——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理解“销烟”:销毁鸦片)

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一定要记住。

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

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赚取白银。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能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本文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明确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真正走进课文,无法真正领会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和林则徐的形象,所以这一环节比一般课文的处理要细些。】

过渡:大家想看看这大快人心的一幕吗?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

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的想法。

2、过渡:你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过生字关)

出示生字词:历史 值得 虎门寨 盐巴

销毁 响彻 二百多万斤 欺侮

收缴 一担 锅 烟渣 卷进

咆哮 嚣张

(1)自由读、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2)找多音字:担(dān dàn)、卷(juǎn juàn)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4、交流:

(1)2—5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2)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分别找一个词概括:值得纪念、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

(3)重点理解“伟大壮举”。(师:“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相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词条,选义项,释词。)(出示:给“壮”选择正确解释:a健壮有力;b伟大、有气魄;c增加勇气或力量;d中国少数民族。)

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

1、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 (相机板书:壮观、隆重)

△“这一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1)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不同往日,将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令人高兴)(讲述:其实景物本身并没有变化,但它们却会因人们的心情而显得与往日不同。风吹得小树哗哗地响,伤心透顶的人会说“小树哭了”,心情愉快的人会说“小树笑了”“小树在唱歌”,而遇到困难受到打击的人会说“小树啊小树,连你也来嘲笑我”。简简单单的一句环境描写也能揭示人们的心情,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板书:环境描写)

(2)指导朗读:突出“分外壮丽”、心情高兴。

△“一大早从各地赶来的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

(1)哪里看出人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水泄不通”)(板书:人物描写)

(2)你还有什么词可以用来形容人多的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门庭若市……)

(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

(4)指导朗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

(1)“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事件重大,场面隆重)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

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3)指导朗读:突出隆重、庄严。

3、小结:同学们,课文第2自然段用短短的三句话由远而近地为我们描绘了销烟现场的壮观场面。看似可有可无的环境描写却预示了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将要发生,一件震惊全国震惊全世界的大事将要发生;而对于众多人物的描写,则直接揭示了饱受鸦片之害的中国人强烈的禁烟愿望和愉快的心情;这庄严隆重的场面也在告诉那些外国不法商人和他们的政府,中国人禁烟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一次感受一下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画面。

四、学习方法,仿写片断

【教参云:“本文记叙有序,重点突出,场面烘托描写到位,语言精练,生动形象,无论从内容方面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是一篇好教材。”既然是好教材,就要用好。文章第二节主要是静态的场面描写,而具体的销烟过程为动态的场面描写。故本文的场面练笔至少可以从动静两方面进行。对静态的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认识不到其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作文时又常常把它当做增加篇幅的手段,所以较之于直接揭示文章主旨的场面描写,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反倒成了教学的难点,故第二节的教学花些大力气是值得的,这就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不要以为语文课程内容的构建只能与“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的突出的内容”挂钩。就本课而言,就是不要以为只有动态的销烟过程的部分才可以设置仿写。】

1、在我们的校园中,像这样许多人聚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也有很多,你留心观察了吗?(开学典礼、六一庆祝大会、元旦义卖活动……)

2、出示照片(元旦义卖),回忆当时的场景。

3、你能把这个热闹的场面写下来吗?(指导方法)

(1)环境描写:天气、搬桌子、摆放物品、布置展板、张贴标语

(2)人物描写:志愿者、购物者

4、练写片断。

5、交流、评议。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并初步学会了这种描写场面的方法。那么林则徐是怎么销烟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 23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雨花外国语小学  石莉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5、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个场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场面。

2、仿写片断——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理解“销烟”:销毁鸦片)

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一定要记住。

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

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赚取白银。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能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本文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明确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真正走进课文,无法真正领会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和林则徐的形象,所以这一环节比一般课文的处理要细些。】

过渡:大家想看看这大快人心的一幕吗?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

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的想法。

2、过渡:你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过生字关)

出示生字词:历史  值得  虎门寨      盐巴

销毁  响彻  二百多万斤  欺侮

收缴  一担  锅   烟渣   卷进

咆哮  嚣张

(1)自由读、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2)找多音字:担(dān dàn)、卷(juǎn  juàn)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4、交流:

(1)2—5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2)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分别找一个词概括:值得纪念、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

(3)重点理解“伟大壮举”。(师:“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相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词条,选义项,释词。)(出示:给“壮”选择正确解释:a健壮有力;b伟大、有气魄;c增加勇气或力量;d中国少数民族。)

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

1、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 (相机板书:壮观、隆重)

△“这一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1)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不同往日,将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令人高兴)(讲述:其实景物本身并没有变化,但它们却会因人们的心情而显得与往日不同。风吹得小树哗哗地响,伤心透顶的人会说“小树哭了”,心情愉快的人会说“小树笑了”“小树在唱歌”,而遇到困难受到打击的人会说“小树啊小树,连你也来嘲笑我”。简简单单的一句环境描写也能揭示人们的心情,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板书:环境描写)

(2)指导朗读:突出“分外壮丽”、心情高兴。

△“一大早从各地赶来的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

(1)哪里看出人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水泄不通”)(板书:人物描写)

(2)你还有什么词可以用来形容人多的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门庭若市……)

(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

(4)指导朗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

(1)“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事件重大,场面隆重)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

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3)指导朗读:突出隆重、庄严。

3、小结:同学们,课文第2自然段用短短的三句话由远而近地为我们描绘了销烟现场的壮观场面。看似可有可无的环境描写却预示了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将要发生,一件震惊全国震惊全世界的大事将要发生;而对于众多人物的描写,则直接揭示了饱受鸦片之害的中国人强烈的禁烟愿望和愉快的心情;这庄严隆重的场面也在告诉那些外国不法商人和他们的政府,中国人禁烟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一次感受一下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画面。

四、学习方法,仿写片断

【教参云:“本文记叙有序,重点突出,场面烘托描写到位,语言精练,生动形象,无论从内容方面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是一篇好教材。”既然是好教材,就要用好。文章第二节主要是静态的场面描写,而具体的销烟过程为动态的场面描写。故本文的场面练笔至少可以从动静两方面进行。对静态的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认识不到其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作文时又常常把它当做增加篇幅的手段,所以较之于直接揭示文章主旨的场面描写,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反倒成了教学的难点,故第二节的教学花些大力气是值得的,这就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不要以为语文课程内容的构建只能与“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的突出的内容”挂钩。就本课而言,就是不要以为只有动态的销烟过程的部分才可以设置仿写。】

1、在我们的校园中,像这样许多人聚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也有很多,你留心观察了吗?(开学典礼、六一庆祝大会、元旦义卖活动……)

2、出示照片(元旦义卖),回忆当时的场景。

3、你能把这个热闹的场面写下来吗?(指导方法)

(1)环境描写:天气、搬桌子、摆放物品、布置展板、张贴标语

(2)人物描写:志愿者、购物者

4、练写片断。

5、交流、评议。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并初步学会了这种描写场面的方法。那么林则徐是怎么销烟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7 虎门销烟

伟大壮举    壮观  隆重        场面描写  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虎门销烟》教案 24

教材分析: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辱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记叙有叙,本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及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挂图,录像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利用图片与相关录像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其中的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你认识图上这位人吗?你对林则徐有那些了解?

(简介林则徐)

2.板书课题,解题

3.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了解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2.相机出示学生有困难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学有重点。

销寨毁泄

鸦片欺侮顿时伟大壮举

3.轻读课文,要求:

⑴轻声练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检测

⑴指名分段、分句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⑵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课文

⑶通过朗读课文,你理解了那些词语?

⑷对那些词有困难?

(引导学生互帮互助,教师做适当的指点。)⑸⑹

三、整体掌握课文的脉络

1.讨论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小组学习,讨论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指导帮助)

3.师生共同讨论

4.小结

第一段:(1—2)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和虎门海滩的场面。(销烟前)

第二段:(3—5)具体写虎门销烟的经过。(销烟时)

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销烟后)

四、总结

五、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各三遍

2.继续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相关资料认识虎门销烟的经过。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4.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播放录象(鸦片的危害)

想一想: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

提示: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容忍鸦片?

(或提示:看了录象,我想说。)

2.小结

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外国侵略者把鸦片贩卖到中国来,这不仅侵蚀着我们中国百姓健壮的身体,使他们无精打采,意志萎靡,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当兵的失去战斗力,还使我们中国的白银、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侵略者。因此,我们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弱, 但是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林则徐在政府支持下,突破重重压力,到虎门销烟来了。

3.指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第1—2节

1.问:虎门销烟,这令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事,发生在那一天呢?

齐读第一节。

2.轻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销烟的地点、人物。

3.问:林则徐是在什么地方销烟的?

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常有什么不同?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从“分外”这词了解销烟是件大快人心的事。)

4.让学生读课文,通过重点字词了解虎门销烟时“人多”的特点。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

①引导学生从“一大早”了解百姓看销烟的迫切心情,这时候,老百姓回想。

②了解邀请外国商人的目的,外国商人会想:。

(了解销烟前人们激动、兴奋、着急的。心情。)

感情朗读

三、学习新课第3—5节

1.激情过渡

2.观看录象(销烟经过)

3.了解销烟过程

指导学生用“先……再……然后……”说出销烟的过程,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段话。

4.感情朗读第三节。

5.过渡:哦,看到这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此刻,大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

(指导读第四节)

6.说话训练:

①成千上万的百姓会说。

②外国商人会说。

四、学习第六节

齐读

五、总结

虎门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意义重大,让我们一起牢牢记住这个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1839年6月3日。

六、作业

1.课后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途径了解林则徐以及他的故事。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3.形近字比较

寨()讯()销()侮()

赛()汛()消()悔()

寒()迅()稍()梅()

拓展阅读

鸦片,又叫,盛产于孟加拉登第,这种东西本来可做药品,自明代起纳税进口。后来鸦片变成了一种可供吸食的毒品,一旦成瘾,痛苦万状,身心俱损。鸦片是用的汁液提炼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们一旦吸上了瘾就很难戒掉。天长日久,会使人骨瘦如柴,精神萎糜,如同废人。在英国国内,买卖鸦片属于犯法行为。但为了赚钱,英国却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1773年,英国政府给予东印度公司鸦片专卖权。1793年,又给东印度公司制造鸦片的特权。东印度公司利用这些特权强迫印度农民种植,低价收购,制成鸦片后由专卖局在市场上高价拍卖给鸦片贩子,让他们走私到中国。自1800年起,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据不完全统计,在十九世纪最初的二十年中,英国每年平均自印度向中国输入鸦片四千余箱(每箱50至60公斤)。三十年代迅速增加,到1838-1839年激增至三万五千五百箱,鸦片占当时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的二分之一以上。/susoft/鸦片在当时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英国鸦片贩子及东印度公司从中获得惊人的暴利。英国最大的鸦片贩子渣甸(w.jardine)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承认,每箱鸦片的毛利可高达一千银元。1800年到1840年,英国偷运进中国的鸦片不下42万箱,从中国掠走的白银至少在3亿元以上。白银源源外流,使清朝财政陷入了窘境;又由于许多文武官吏也,更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威胁。

板书设计:

7.虎门销烟

销烟前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销烟时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伟大壮举

先撒盐再抛鸦片然后倒生石灰

教后小记:

《虎门销烟》教案 25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虎门销烟》(板书课题)。思考一下,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题目告诉我们地点和事件。

师:地点是哪里?事件是什么?

生:地点是虎门寨,事件是销烟。

师:销烟,烟是什么?是我们平时常见的香烟吗?

生:不是。这里的烟是鸦片。

师:鸦片是什么?鸦片是从罂粟中提炼出来的,罂粟,是一种一年生的栽培植物。我们这里也曾经有人家种过,但是种这种花是违法的。罂粟花是非常美丽的,所以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师:我们再看题目,老师有三个问题,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销烟的过程是怎样的?销烟的结果又是什么?(板书:为什么  经过  结果)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生默读课文)

师: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销烟?

生:因为鸦片是害人的,所以要销烟。

师:你从哪里知道鸦片是害人的?

生:课文第四小节告诉我们的。(生朗读第四小节)害人一词告诉我们销烟的原因。

师:第四小节除了告诉我们鸦片是害人的,还写了什么?

生:还写了老百姓的欢呼。

师:能读一下老百姓的反应吗?

(生读)

师:响彻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欢呼声很响。

生:到处都是欢呼的声音。

生:虎门寨上空到处都是欢呼声。

师:老百姓的欢呼声说明了什么?

生:老百姓的欢呼声说明鸦片的害人是很深的。

师:对。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能力,最后摧残人命。(出示吸食鸦片者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受鸦片的危害)

师:正是鸦片的危害很大,所以林则徐下决心销烟。我们再回到销烟的现场,看看都有哪些人参加了这次销烟行动。读课文第二小节。

生:参加这次销烟活动的有老百姓、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师:有多少老百姓?通过哪些词语知道?

生:老百姓很多,通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可以看出来。

师: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理解,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

生:水泄不通的意思是说人很多。

生:水都泼不进来。

师:除了老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和外国商人,林则徐销烟,为什么要邀请外国商人来观看呢?

生:是为了告诉他们,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生:是为了向外国商人表明清朝政府销烟的决心。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天的天气如何?谁来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生: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师:分外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的意思。

生:比平时更加壮丽。

师:为什么人们会觉得今天会分外壮丽呢?

生:因为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师:今年是哪一天?为什么值得纪念?

生:今天是1839年6月3日,是虎门销烟的日子。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小节,找出描写销烟经过的句子。

(生阅读)

师: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师:销烟分几步?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销烟分三步。我是从先……再……然后……看出来的。

师:很好。这是三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我们在作文写作中也要学会使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不能都是使用“然后……然后……然后……”这样单一的词语。请同学们把这句话一起读一遍。

(生读)

师:你能用“先……再……然后……”说一句话吗?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

生:早晨我先起床再洗脸刷牙然后吃早饭上学。

生:综合课上老师教我们制作沙包,先缝袋,再翻口,然后装沙。

…………

师:大家说得很好。为什么销烟是用盐巴和生石灰呢?老师查阅一些资料,跟大家介绍一下。以前销烟是将鸦片拌上桐油架锅燃烧,费时而且不彻底。后来林则徐走访民间,知道鸦片最怕卤盐和石灰,因此设计了书上所描述的销烟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三小节,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一下我们该怎么读?礼包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

(生读)

师: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生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