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是《〈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一、教学思路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ou似:si差:cha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藴。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这篇课文比较短小,最后让我们结合图画,一起来背诵全文。
六,教学反思
对于初一的新生而言,刚接触文言文,积累字词是关键,讲解可以帮组学生积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很重要。这节课是我执教生涯第一节公开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听课指导教师的肯定,但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文言字词的讲解不是很透彻。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要更加仔细的研读文本,设法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发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成分。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发挥想象,写出一两句形容雪的比喻句。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句子写在书上。
2、例:
1、雪如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
2、鹅毛大雪,漫天飞舞。
3、列举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讲论文义欣然
板书: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比喻形象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尔、欣然、未若”等。并且朗读全文。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3、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一、导入
从古代机智聪颖的少年儿童自然导入到咏雪的两位才子,导入课文。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刘义庆简介和《世说新语》简介
三、朗读课文
1、多媒体显示两条朗读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出停顿和语气,情感和韵味
2、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
四、探讨文意
1、请生指出这篇短文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请学生翻译第一句。
3、指导文言现象古今异义。
4、多媒体出示文中的重点词句,简单讲解文言句式判断句和省略句,引导学生疏通全文。
4、请生翻译全文,然后多媒体出示全文的翻译。
五、深入探讨课文内容
1、评析两个咏雪才子的比喻句,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写出好的比喻句。
2、提出问题,文章中“公大笑乐”该怎么理解?有没有暗示作者更欣赏谁的比喻?
2、多媒体出示古诗当中咏雪的句子,简单赏析。
3、教师根据本堂课内容进行小结。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咏雪》。
2、仿照两位咏雪才子的句式,发挥你的想象力,想想看可以把雪比喻成什么。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1分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让我们猜一个好不好? ppt1
猜谜语:小白花,飞满天,下到地上像白面,下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雪(学生答)。让我们来欣赏几幅雪景图
ppt1出示雪景动态图,引导学生体验雪景的美丽。看到这样纯洁、轻盈,漫天飞舞的雪花,你用什么来形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
ppt2 出示文题
二、作家作品 ppt3(2分钟)
学生齐读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
三、诵读课文:(5分钟)
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很短小,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ppt4(一)欣赏课文,出示课文内容,师范读。
刚才,同学们听读了课文,接下来完成读音练习。
ppt5(二)朗读练习。
1、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自由朗读。
谢太傅 fù 俄而 é
雪骤 zhòu 差可拟chà nǐ
柳絮 liǔ xù 无奕 yì
王凝之 níng 谢道韫 yùn
2、指一生读字词
3.指一生读课文
4.齐读课文
四、解读课文:(15分钟)
(一)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
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要真正读懂课文,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细加体会。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读懂文章。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懂课文,解释重点词,找出疑难处并进行交流。
ppt6(出示课文,注意划横线的词)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 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结合《山市》,无何,未几,既而,逾时
欣然:高兴的样子。 结合《春》的“欣欣然”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风起:乘着风飘起。
下面咱们来疏通全文 ppt6 指一生说解词,再一句句翻译(主要让学生说)
(二)翻译课文
ppt7 我们已经了解了全文的意思,能不能试着背诵呢?
(三)初步背诵课文:
ppt8-ppt12出示参考译文,请学生对照译文试背课文。
大家做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课文内容讨论几个问题。
五、研读课文:(10分钟)
ppt13(一)小组讨论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难点)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点拨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老师的参考答案是:
ppt14
1、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2、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 “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3、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ppt15(二)读一读,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难点) 生说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ppt16(三)学习总结:
课文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谢道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出身名门,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 可说一说《红楼梦》“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同学们,经过学习,课文你读懂了吗?让我们再一起来背一下课文吧!
ppt17(四)再次背诵课文。
这篇文章中,谢道韫之所以能说出这样优美的句子,是因为她有丰富的想象力,抓住了雪的特征。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练笔。景色描写。注意要求:抓住景物特征,想一想 朱自清 先生的《春》。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1.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200字左右。
2、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欣赏:出示雪景图和咏雪名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描写雪)
——岑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出示后要求学生抄下来,积累。
ppt18
3.古诗词中的名句
结束语:王国维曾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以上咏雪诗,之所 凡是文学作品,写景咏物的语言,必须讲究含蓄,有想象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富有意境。这节课我们通过《咏雪》学习,对写景咏物,一定会有很大的触发:希望同学们以后写景咏物,也要做到情景交融,富有意境。
七、布置作业:
1、预习《陈太丘与友期》,准备一个古代聪明少年的机智故事。
2、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n
教材的地位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说教材;
(一)、《咏雪》这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这一单元中心,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
(二)、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
1、知识目标:
(1) 理解文义,背诵本篇课文
(2) 熟记作家作品
(3) 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末若”等的词义
(4) 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2、能力目标:
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这一点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3、情感道德目标:最后是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4、教学重点:
(1)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情况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阅历浅,很难独自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而且互相合作能力较差,主要是以自己的兴趣来学习的。所以我准备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1、情景导入教学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2、朗读教学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朗读文言文的语感。
3、现场演示法
可以更形象的体会优美的句子
4、激励创新讲述,发展思维。
通过这一环节的迁移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练习的设计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
5、淡化教师角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这堂课教师是作为一个协作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大部分时间都能体现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三) 说学法
本人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自问自答、自问他答或老师解答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在导入时应用猜谜语的方法,使学生调整气氛,产生兴趣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
二:在作者介绍中请学生借助资料加以评说,再有老师确认。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觉查资料的习惯。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二点。
三:在介绍作品时让学生借助资料简单介绍这部书的特点,及反映的社会思想,鲁迅对它的评价,之后有老师确认。这样作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点。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二点。
四、 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有利于理解,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以及文中的断句。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可以提出把握不准的字音,字义,词义及句义,然后让其他学生解答。之后老师在作确定。最终达到正音,疏通文意,理解文意的目的。这样做是为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课文中的内容培养其自学能力。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三点,突破教学难点。
五:赏析部分
一是对句子的赏析尽可能的再现当时的情景。如在赏析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和兄女曰:“末若柳絮因风起”这两句话时可以现场在空中撒一把盐和用白纸剪的雪花。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更生动形象的的赏析句子。来达到赏析的目的。
二是对课文内容的赏析,来把握课文的故事性和文中体现的家庭亲情。在这一部分教学中,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话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内容和所体现的亲情,来达到赏析的目的。
这样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交代清楚了,把这堂课上成家庭中的讨论和现场表演。来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一点和第四点以及道德情感目标。突破教学重点。
六:拓展延伸
1:让学生通过举古人咏雪时所用的比喻句。来增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古人是怎样通过想象来写诗句。为下面的想象练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总结概括运用比喻,想象来进行句子的仿写。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清楚比喻句不仅仅是形似还要神似。然后让学生将英文中的26字母通过想象,运用比喻加以表达,如:a是一座金字塔,代表进取。c是未满的月牙,代表缺憾等。这样可以突出了学生之间的个体思维差异和个性特点。实现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七:随堂练习
经过随堂练习来巩固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记忆。
八:作业
1、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营造一个和谐,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九: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
作为青年教师尽管我很尽心的准备了这节课,但是我知道肯定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的意见,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机会。
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的丢分大项,虽然一般每小题都能得到分数,但很难把分数拿全,这一直是很多学生和家长十分头疼和困惑的问题,为什么“阅读理解”这么难?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好了有关《咏雪》阅读答案,欢迎前来学习。
《咏雪》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咏雪》阅读题目:
1、(一)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___,人物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等要素。
2、选出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B、温故知新 故时有物外之趣
C、期日中 与人期行
D、俄而雪骤 人不知而不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文中人物值得你学习的是些什么品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雪花是上帝献给人类的礼物,它是那么纯洁,那么轻盈,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描写雪的诗词,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雪的诗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雪》参考答案:
1、寒雪时,内集,谢太傅和儿女,讲论文义
2、C
3、①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②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4、陈太丘的守信、陈元方明礼护礼的睿智和勇敢、元方父亲友人的知错能改。
5、只要诗或词中的描写了雪的皆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反思这堂课,如何通过筛选适宜的教学内容,并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深化改� 如果对学生知识结构、人格修养、技能技巧等的完善和提高没有帮助,那么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生本”原则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适度、深度,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规律,学生需要什么,我们便教什么。对于初一的学生,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即可,不要去过度拔高学生,哪怕是实验班的优秀学生。
《世说新语》这本书记叙的是从西汉、魏、晋到宋初名人们的遗闻轶事。书分36门,共1128则,其中关于少年儿童的记载有70则左右,并专设有《夙惠》一门,单写少年儿童的智慧言行。这些记载让我们通过作者对当时少年儿童言谈、仪态、思想、行为的品评了解到作者和当时人们的素质观,以及围绕这种观念人们对少年儿童进行的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对此书感兴趣,少年的智慧故事远比“林下风”更能让初一学生接受。
二、要理解编者意图
除了课文的特点外,课文在这个单元的地位、价值,教师也需仔细琢磨、推敲。此篇课文编者编入初一册的第六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咏雪》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同时选入的还有《陈太丘与友期》表现魏晋时期小孩子的聪颖机智。魏晋时期少年儿童活跃的思维、机智的论辩,是以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学知识为基础的,这与当时家庭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重视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二次教学中,教学目标确定为能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自己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背诵这则短文;感受魏晋时期小孩子的聪颖和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三、要大胆取舍
教学中,每篇文章的教学内容多如牛毛,让人眼花缭乱,与其“眉毛胡子一起抓”,不如抓住其 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从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增加课外材料根据具体课文的需要,并非每一篇课文都需要援引资料,引用材料也不在多,在于精练、适合、有启发作用。根据教学需要,删去了刘伶和谢安谢道韫的三则材料,选用孔融“小时了了”故事来激趣,由于人物故事熟悉,内容容易理解,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拓展部分选用《文学》一则:“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公曰:“讦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因为从这个故事中可见谢安经常召集子侄辈聚会,亲自同他们“讲论文义”,并循循善诱地培养孩子们的想像能力、比喻技巧、造句叶韵的本领,力图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结合“(1)公如何评价咏雪句?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2)理解“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理解有这样优越的人文环境,就难怪谢家出现了个才女谢道蕴了!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
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还记得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那点小雪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谢太傅一家,看看他们是怎么写雪的?板书课题:咏雪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3、能够分析文章,理解文意。
二、查学诊断
文学常识积累: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为人简素,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导学施教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女
2.二读课文:读顺文章,读通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适当给予提示。
3.三读:究问题、析文章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文中哪些词语可以表出来?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请说说理由。
四、练测促学
“白雪纷纷何所似”你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雪的比喻句吗?请同学们拿出笔写一写。
五、反馈延伸: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咏雪佳句欣赏
1、雪,冰冷洁白,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女神。雪,飘飘悠悠地从天空中落下,我伸出手去,一片雪花落在我的手掌里,瞬间便融化了,变成了一两滴小水珠,安静地躺在我的手里。凝视窗外,无数的`雪花在纷飞,在飘舞,在歌唱。是谁?是谁在挥舞翅膀时掉落下来的羽毛?是谁?是谁在着装时掉落下来的绒毛?
2、雪洒向人间,洒向漆黑的角落,洒向一切需要白色的地方。雪花如花飘落,不如说是仙女下凡,她们舞着高贵的身子,托着深深的寒意,飞出了天空的银幕。每一次的着地,都是对大地的热情拥抱与亲吻,或许她不想打扰正在睡梦中的人们,总是轻轻地降落,无声无息的来到人间。
3、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好像舞蹈家从空中舞动一般,那姿态优美动人;落到地上后,像是给大地穿上一件白色的棉袄一样。当雪落到一定的程度时,你踩在上面,就会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那声音如此动听,最好玩的游戏就是堆雪人玩了,堆出的雪人也是白色的就像老奶奶一样,那么慈祥,那么和蔼可亲。
4、雪,飘起来了,看!一片片洁白的雪花,随风飘舞,摇曳多姿,像鹅毛,像柳絮。雪,真美啊!晶莹光亮,婀娜多姿,像一颗颗小星星降落人间,又像一朵朵六瓣梅花打着旋儿纷纷落下。雪,像云朵那么轻柔,如玉石一般洁白。晶莹的透明的雪花在天空飞舞,街道上洒满了雪,房屋上落满了雪。整个大地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
作业布置:
《咏雪》教学设计及其说明
Ⅰ、《咏雪》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读文本:
1.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
① 词语:内集 儿女 文义 俄而 欣然 何所似 拟 未若
② 句子: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 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或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疏通文意,理解文本内容与写法:
① 疏通文意 ② 概括文本内容 ③ 品味文章写法:照应、补叙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翻查、概括、推断等能力
(二)感悟文中人物热爱读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学习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文本内容与写法
2.难点:比较“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优劣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导读法、比较法
四、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旧引新。即由《伤仲永》→《<世说新语>两则》→《咏雪》(点题)
(二)走进文本:
ⅰ、读“通”文本:
要求:学生自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在学生自学活动中,教师巡回指导):
1.找出不认识的字,自行查字、词典解决好,并带着注音将其整理在笔记本上。
2.找出自己易写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连同其所在的句子一起整理在笔记本上。
3.找出易破读的句子,通过与同学商讨或请教老师读通后整理在笔记本上,并用“/”划出读法节奏。
4.出声读课文两遍以上。
5.师生总结。(略)
ⅱ、读“懂”文本:
要求:1.学生边读文本边探究下列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①文本写了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其起因、经过、结果各是怎样的?
②文本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2.师生共同交流,弄懂文章大意。
3.师生总结。(略)
ⅲ、读“深”文本:
要求:1.学生边读文本边探究本文写法,完成下列问题:
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采取的是第 人称的写法,是按照 的记叙顺序来叙事的;其中,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
②刻画人物时,作者主要采取了 的描写方法。
③对环境的描写主要体现的是对 描写,请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
④在叙事方面,作者采用的是 的写法,其作用是 。
2.师生总结。(略)
课文《咏雪》,原是《世说新语》中一个有名的故事。大意是说,东晋时有个才女叫谢道韫,一次去叔父谢安家玩,正遇上大雪,叔父便考自己的子侄们如何喻雪。其中一个叫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这时谢道韫起身接着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更恰当,于是受到众人的交口称赞,而有了“咏絮才”的美誉。尔后人们就用“咏絮才”来称颂女子的文学才华。
但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撒盐空中”的比拟真的就那么糟糕吗?原文不长,总共不足百字,不妨全文录下,以便研讨。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下面根据文本的记载,就谢家子弟“咏雪”一事,也来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撒盐空中”,未必不好
大家知道,《世说新语》一书,所记内容大都是些传闻轶事之类的事情,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咏雪》这则短文,就只客观地记载了事件的始末,未加任何评论。所以教参就分析说,对于谢安所提“白雪纷纷何所似”的问题,他的子侄们“答案可能不少”。但在文本中,作者仅录其两个:一个是“撒盐空中”,一个是“柳絮因风”。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撒盐空中”的比拟,未必不好。否则,作者又何必将它记录在案呢?此其一。其二,再从“公大笑乐”的面部神态来看,这无疑应该是叔父对两个答案都感到满意而喜形于色的,透过文字,我们仿佛看到谢安那乐呵呵的笑靥和听到他那爽朗朗的笑声。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重臣,知名的政治家。这个曾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谥为太傅的谢安,此时此刻,眼见侄男伯女才华横溢,深感谢氏门中文化传承后继有人,怎不开怀“大笑”,与子侄们和“乐”融融呢?
在通常情况下,诗人们一般都会以柳絮拟雪,但有时为了特殊效果,他们也会以盐拟雪。比如唐代出现的打油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隆。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雪诗》)作者把眼前的景物卡通化,写“黄狗身上”的“白”和“白狗身上”的“肿”来表现下雪持续的过程,这就构成了“盐”的意象。对此,黄国彬先生评论说:“在《雪诗》里,中国打油诗鼻祖所走的,正是以盐拟雪的路线。”再如,鲁迅在他的散文《雪》中有这样的描绘:“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金立群先生也认为“这样的景象,比喻成‘撒盐’倒是更为贴切”。这说明,以盐拟雪自有它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正所谓“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唐·高骈诗),它不仅使“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变得“砥平而坚实”,给人以厚重的实在感,而且更具有一种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
二。“柳絮因风”,并非全好
韩愈《春雪》诗云:“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以“柳絮因风”比喻下雪,能给人以一种清俊飘逸的美感,能传递出春天即将来临的信息,自然是好的。可是,但凡关涉“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两者哪个更好的问题,自来人们都认为“后者佳胜”,并对之赞赏有加,不吝称好,个中秘诀曾使笔者一度静思良久。其实,把雪花比喻成柳絮是存在硬伤的。雪的颜色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则呈灰白色”状,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以柳絮拟雪表现出明显的美中不足,所以在当代诗人的笔下,就改用“白絮”而不用“柳絮”了。《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这也是人所共知的著名诗句。
反观《咏雪》文本,我们通过“具体而微的语言去体验文本作者和人物的真实情感”(夏丐尊语),就会引发对“未若”一词的敏感。“未若”是什么意思?“未若”者,不如也,也就是比不上的意思。在叔父面前,谢朗“撒盐空中差可拟”的比喻一出口,道韫即刻以“未若柳絮因风起”相驳,要知道,这不是评论家的话,而是兄妹间的对话,至多体现的,也不过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小小道韫所下这“未若”二字,似斩钉截铁,给大家一种一锤定音的感觉。于是人们就跟着感觉走,“傍着女性走”,颇有些贾宝玉“见了女儿就清爽”之嫌,都来个“不如也!”,几乎是异口同声,说前一喻不如后一喻好。就连文本作者也非常佩服道韫的才气,在文末又补充交代了她的身份,并且是多重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道韫是谁?恐怕诸位不知道是吧?她就是太傅大哥安西将军谢无奕的女儿啊!她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啊!王凝之又是谁?王凝之就是王羲之的二公子啊!言下之意是:道韫是《兰亭集序》的作者、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媳妇啊!
当然,谢道韫的名声,不独与文本作者的推崇和赞赏相关,更重的是与她一生的品格和节操相关。历史上的谢道韫,是一位有才有德,德才兼备的女性代表。《三字经》将她与东汉的蔡文姬相提,“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这是赏其才;《红楼梦》则将她与战国时的孟母并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赞其德。清代学者梁晋竹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谈及她的人格魅力时说:“智勇坚贞,巾帼丈夫,世但传雪庭联句,步障解围,失之远矣。”1984年,王瑞芳两同志编著《中国历代才女小传》一书,收录了从西汉到清代的女文学家、女诗人、女作家、女书画家等近百名,谢道韫位列第十三。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漫长年代,谢道韫在历史的浊流中终能脱颖而出,这也是人所共望的。
三。“碎剪鹅毛”,不敢言好
东晋时代的谢氏家族,本来就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谢安兄子胡儿谢朗,字长度,这个曾做过东阳太守的谢家哥哥,其“撒盐空中”的比喻,在当时就被自家妹妹道韫“咏絮才”的光辉所掩,未能形成优美的对称而获得“咏盐才”的名声,何况事隔千年之后的我辈,还要跟着胡诌个什么呢?不过,我们总认为,凡事须从细读文本入手,如有关如何喻雪的问题,还是可以进行商榷讨论的。
谢家子弟“咏雪”当天的情景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这说明早已有雪,但不大,谢安不便外出,所以才有“内集”子侄们的时间,也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当时的情景为“俄而雪骤”,一个“骤”字,可谓关键字眼。骤者,疾速之谓也。这“雪骤”的景象,给谢太傅视觉上的直观感受是“白雪纷纷”,大有一种“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样子,仿佛又跟“纷纷暮雪下辕门”(岑参诗)的景象差不多,我们把它比作“碎剪鹅毛”自天空密密麻麻地洒向大地,这样的比拟,虽不敢言好,但也不失一种喻雪之法。众所周知,下雪,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仅以下一场雪而论,其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它像柳絮般飞舞,有时它会像鹅毛般飘洒,可还有许多时候它并不显得那样优容,而是在寒风的催逼中下得急、下得密,如同我们平常口语中所说的'“下雪米米”,发出沙沙的声响,这正是“撒盐”的意象。所以,我们在肯定谢氏兄妹“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两种答案之后,决不否认还有第三种乃至第四种以上的答案。因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尚须指出的是,以上论及的无论是以盐拟雪、以柳絮拟雪也好,还是我们补缀的以鹅毛拟雪也罢,不外乎都是在喻体与本体之间“形似”上的小打小闹,纯属雪景描写中的“小儿科”,是典型的“输文采”“逊”者流,值不得驻足。看看当代小小说作家谢志强的作品《雪》,则是以“信”来拟“雪”:“大雪静静地飘落,看去,如同天给地的信,地接收着,却沉住气。静静地,能听到雪花落在雪花上的声音。”按照阴阳学说,天为阳,地为阴,作者把“下雪”比喻成天给地的一封又一封的“信”,实在太精彩了,用小品演员宋丹丹的话说,那“真是太有才了!”文学大师孙犁说过:“任何艺术,都贵神似。形似固不容易,然以传神为高。”总览中学语文课文相关的“雪景”描写,其中不乏高档次、深寓意的“大手笔”,那才是我们要好好学习和领会的。行文至此,就让我们引几处有神韵、领、意蕴丰、传千古的“雪景”描写作结吧。
真正的大手笔,“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下得正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真正的大手笔,最出色的还要数《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上人三两粒而已。’就其中一连串的‘一’,活生生跳入眼帘”,烘托出美不胜收的西湖景致。这些本来极无味,也极无趣的数字,在张岱的笔下却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李国文先生声称“在他之前不曾有,在他之后不会有了。”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课文。
2、疏通文意,发挥想象。
3、在朗读中培养良好语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新课教学
1、朗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2、讲解翻译五字法
(1)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2)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3)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4)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5)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3、全班讨论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
请学生翻译全文,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来复述。
5、重点字词
骤:zhou似:si差:cha拟:ni奕:yi。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结合《山市》,无何,未几,既而,逾时
欣然:高兴的样子。结合《春》的“欣欣然”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风起:乘着风飘起。
6、其它关于雪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三、当堂检测
解词:
1、寒雪日内集。聚会内集:家庭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什么、似:像
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4、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暴风骤雨)。6、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
7、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四、作业
1、把重点词义抄到作业本上
2、积累3个描绘雪的古诗词名句
一、教学思路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没有这一环节,
很容易流于空泛。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这篇课文比较短小,最后让我们结合图画,一起来背诵全文。
六,教学反思
对于初一的新生而言,刚接触文言文,积累字词是关键,讲解可以帮组学生积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很重要。这节课是我执教生涯第一节公开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听课指导教师的肯定,但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文言字词的讲解不是很透彻。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要更加仔细的研读文本,设法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发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