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等差数列(优秀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页是小编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8篇等差数列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 篇1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归纳推理能力;

2、通过等差数列变形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数列和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数列的例子:(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

(1)0,5,10,15,20,25,…;

(2)48,53,58,63,…;

(3)18,15.5,13,10.5,8,5.5…;

(4)10 072,10 144,10 216,10 288,10 366,…。

请你们来写出上述四个数列的第7项。

生:第一个数列的第7项为30,第二个数列的第7项为78,第三个数列的第7项为3,第四个数列的第7项为10 510。

师:我来问一下,你依据什么写出了这四个数列的第7项呢?以第二个数列为例来说一说。

生:这是由第二个数列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5,依据这个规律性我得到了这个数列的第7项为78。

师:说得很有道理!我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我说的是共同特征。

生:1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作差是否有顺序,谁与谁相减?

生:1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不能颠倒。

师:以上四个数列的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起一个名字叫——等差数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推进新课

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1)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2)对于数列{an},若an-a n-1=d(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2,n∈N*,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叫做公差。

师:定义中的关键字是什么?(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概念,能否抓住定义中的关键字,是能否正确地、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重要条件,更是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深入理解一个概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生:从“第二项起”和“同一个常数”。

师::很好!

师:请同学们思考:数列(1)、(2)、(3)、(4)的通项公式存在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

生:数列(1)通项公式为5n-5,数列(2)通项公式为5n+43,数列(3)通项公式为2.5n-15.5,…。

师:好,这位同学用上节课学到的知识求出了这几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实质上这几个通项公式有共同的特点,无论是在求解方法上,还是在所求的结果方面都存在许多共性,下面我们来共同思考。

[合作探究]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到的,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什么?

生:a2-a1=d,即a2=a1+d.

师:对,继续说下去!

生:a3-a2=d,即a3=a2+d=a1+2d;

a4-a3=d,即a4=a3+d=a1+3d;

……

师:好!规律性的东西让你找出来了,你能由此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吗?

生:由上述各式可以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n-1)d.

师:很好!这样说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a1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an了。需要说明的是:此公式只是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猜想,你能证明它吗?

生:前面已学过一种方法叫迭加法,我认为可以用。证明过程是这样的:

因为a2-a1=d,a3-a2=d,a4-a3=d,…,an-an-1=d.将它们相加便可以得到:an=a1+(n-1)d.

师:太好了!真是活学活用啊!这样一来我们通过证明就可以放心使用这个通项公式了。

[教师:精讲]

由上述关系还可得:am=a1+(m-1)d,

即a1=am-(m-1)d.

则an=a1+(n-1)d=am-(m-1)d+(n-1)d=am+(n-m)d,

即等差数列的第二通项公式an=am+(n-m)d.(这是变通的通项公式)

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

[例题剖析]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师: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什么?你能求出它的第20项吗?

生:1这题太简单了!首项和公差分别是a1=8,d=5-8=2-5=-3.又因为n=20,所以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a20=8+(20-1)×(-3)=-49.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第(2)小题怎么做。

生:2由a1=-5,d=-9-(-5)=-4得数列通项公式为an=-5-4(n-1)。

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师:刚才两个同学将问题解决得很好,我们做本例的目的是为了熟悉公式,实质上通项公式就是an,a1,d,n组成的方程(独立的量有三个)。

说明:(1)强调当数列{an}的项数n已知时,下标应是确切的数字;(2)实际上是求一个方程的正整数解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以前见得较少,可向学生:着重点出本问题的实质: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n,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an=-401成立。

【例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pn+q,其中p、q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例题分析:

师: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an}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根据什么?

生:只要看差an-an-1(n≥2)是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

师:说得对,请你来求解。

生:当n≥2时,〔取数列{an}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n-1与an(n≥2)〕

an-an-1=(pn+1)-[p(n-1)+q]=pn+q-(pn-p+q)=p为常数,

所以我们说{an}是等差数列,首项a1=p+q,公差为p.

师: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

(1)若p=0,则{an}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即为常数列q,q,q,…。

(2)若p≠0,则an是关于n的一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数列的各点(n,an)均在一次函数y=px+q的图象上,一次项的系数是公差p,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q.

(3)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an=pn+q(p、q是常数),称其为第3通项公式。课堂练习

(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与第10项。

分析:根据所给数列的前3项求得首项和公差,写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求出所┣笙。

解:根据题意可知a1=3,d=7-3=4.∴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3+(n-1)×4,即an=4n-1(n≥1,n∈N*)。∴a4=4×4-1=15,a 10=4×10-1=39.

评述: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

(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

解:根据题意可知a1=10,d=8-10=-2.

所以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10+(n-1)×(-2),即an=-2n+12,所以a20=-2×20+12=-28.

评述:要求学生: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3)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分析:要想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某一个数列的其中一项,其关键是要看是否存在一个正整数n值,使得an等于这个数。

解:根据题意可得a1=2,d=9-2=7.因而此数列通项公式为an=2+(n-1)×7=7n-5.

令7n-5=100,解得n=15.所以100是这个数列的第15项。

(4)-20是不是等差数列0,,-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由题意可知a1=0,,因而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令,解得。因为没有正整数解,所以-2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

课堂小结

师:(1)本节课你们学了什么?(2)要注意什么?(3)在生:活中能否运用?(让学生:反思、归纳、总结,这样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a n-a n-1=d(n≥2);其次要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n≥1)。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等差数列的函数特征;能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从特殊入手,研究对象的性质,再逐步扩大到一般”这一研究过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通过阶梯性的强化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索精神;使学生逐步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教学难点:

(1)对等差数列中“等差”两字的把握;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二、新课探究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1)定义中的关健词有哪些?

(2)公差d是哪两个数的差?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探究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一)

如果等差数列首项是,公差是,那么这个等差数列如何表示?呢?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因此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

探究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二)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将以上-1个式子相加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

三、应用与探索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等差数列-5,-9,-13,…,的第几项是–401?

(2)、分析: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并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成立,实质上是要求方程的正整数解。

例2、在等差数列中,已知=10,=31,求首项与公差d.

解:由,得。

在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过程中,对an,a1,n,d这四个变量,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余下的一个量,这是一种方程的思想。

巩固练习

1、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a-6,-3a-5,-10a-1,则a=()。

2、一张梯子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求公差d。

四、小结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公差;

2、等差数列的计算问题,通常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利用通项公式an=a1+(n-1)d,求余下的一个量;

3、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只需看是否为常数即可;

4、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去发现数学系规律或解决数学问题。

五、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40页习题2.2第1,3,5题

2、选做题: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求:1+2+3+???+100=

高中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 等差数列的函数特征;能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从特殊入手,研究对象的性质,再逐步扩大到一般”这一研究过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通过阶梯性的强化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索精神;使学生逐步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教学难点:

(1)对等差数列中“等差”两字的把握;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1)、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慧星:

1682,1758,1834,1910,1986,( )

你能预测出下次观测到哈雷慧星的大致时间吗?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

(2)、通常情况下,从地面到11km的高空,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符合一定的规律,请你根据下表估计一下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温度。

(3) 1,4,7,10,( ),16,…

(4) 2,0,-2,-4,-6,( ),…

它们共同的规律是?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我们把有这一特点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二、新课探究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1)定义中的关健词有哪些?

(2)公差d是哪两个数的差?

2、等差数列定义的数学表达式:

试一试:它们是等差数列吗?

(1) 1, 3, 5, 7, 9, 2, 4, 6, 8, 10…

(2) 5,5,5,5,5,5,…

(3) -1,-3,-5,-7,-9,…

(4) 数列{an},若an+1-an=3

3、等差中顶定义

在如下的两个数之间,插入一个什么数后这三个数就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探究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一)

如果等差数列 首项是 ,公差是 ,那么这个等差数列 如何表示? 呢?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 , ,…。

所以: ,

……

由此得 ,

因此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 ,

探究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二)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

将以上 -1个式子相加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 ,

三、应用与探索

例1、(1) 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 等差数列 -5,-9,-13,…,的第几项是 –401?

(2)、分析: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并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 成立,实质上是要求方程 的正整数解。

例2、在等差数列中,已知 =10, =31,求首项 与公差d.

解:由 ,得 。

在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过程中,对an,a1,n,d这四个变量,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余下的一个量,这是一种方程的思想。

巩固练习

1、 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 a-6,-3a-5,-10a-1,则a =( )。

A. 1 B. -1 C. -2 D. 22.一张梯子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求公差d。四、小结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公差 ;

2、 等差数列的计算问题,通常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利用通项公式an=a1+(n-1)d,求余下的一个量;

3、 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只需看 是否为常数即可;

4、 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去发现数学系规律或解决数学问题。

五、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40页 习题2.2 第1,3,5题

2、选做题: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求:1+2+3++100=

高斯说:“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等差数列的函数特征;能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从特殊入手,研究对象的性质,再逐步扩大到一般”这一研究过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通过阶梯性的强化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索精神;使学生逐步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教学难点:

(1)对等差数列中“等差”两字的把握;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二、新课探究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1)定义中的关健词有哪些?

(2)公差d是哪两个数的差?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探究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一)

如果等差数列首项是,公差是,那么这个等差数列如何表示?呢?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因此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

探究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二)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将以上-1个式子相加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

三、应用与探索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等差数列-5,-9,-13,…,的第几项是–401?

(2)、分析: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并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成立,实质上是要求方程的正整数解。

例2、在等差数列中,已知=10,=31,求首项与公差d.

解:由,得。

在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过程中,对an,a1,n,d这四个变量,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余下的一个量,这是一种方程的思想。

巩固练习

1.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a-6,-3a-5,-10a-1,则a=()。

2.一张梯子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求公差d。

四、小结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公差;

2.等差数列的计算问题,通常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利用通项公式an=a1+(n-1)d,求余下的一个量;

3.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只需看是否为常数即可;

4.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去发现数学系规律或解决数学问题。

五、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40页习题2.2第1,3,5题

2、选做题: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求:1+2+3+?+100=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 等差数列的概念;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数学

教具准备

投影片1张(内容见下面)

教学过程

(I)复习回顾

师: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看一些例子。(放投影片)

(Ⅱ)讲授新课

师: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2,3,4,5,6; ①

10,8,6,4,2,…; ②

生:积极思考,找上述数列共同特点。

对于数列① (1≤n≤6); (2≤n≤6)

对于数列② -2n(n≥1)

(n≥2)

对于数列③

(n≥1)

(n≥2)

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第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

一、定义: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空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上述3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1,-2, 。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 的首项是 ,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

若将这n-1个等式相加,则可得:

即:

即:

即:

……

由此可得:

师:看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 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 。

如数列① (1≤n≤6)

数列②: (n≥1)

数列③:

(n≥1)

由上述关系还可得:

即:

则: =

如:

三、例题讲解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解:(1)由

n=20,得

(2)由

得数列通项公式为:

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Ⅲ)课堂练习

生:(口答)课本P118练习3

(书面练习)课本P117练习1

师:组织学生自评练习(同桌讨论)

(Ⅳ)课时小结

师:本节主要内容为:①等差数列定义。

即 (n≥2)

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n≥1)

推导出公式:

(V)课后作业

一、课本P118习题3.2 1,2

二、1.预习内容:课本P116例2—P117例4

2.预习提纲:①如何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②等差数列有哪些性质?

板书设计

课题

一、定义

1.(n≥2)

一、通项公式

2.公式推导过程

例题

教学后记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大全 篇6

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尤其是在思维上深层次的 参与 ,是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关键。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设计思想: 本节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的情境,让探究式教学走进课堂,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一、教材分析:高考资源网

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必修第五模块第二章第二节,等差数列,两课时内容,本节是第一课时,研究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的推导,借助生活中丰富的典型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活动过程,从中了解和体验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

教学地位:

本节是第二章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奠定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高考中也是重点考察内容之一,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 后续 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高考资源网

教学重点:

理解等差数列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及从函数、方程角度理解通项公式,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且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数学公式的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已经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对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他们的思维正从属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仍需要依赖一定的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

三、教学目标:高考资源网

知识目标:

理解等差数列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高考资源网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和化归思想并加深认识;通过概念的引入与通项 公式 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②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③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教法和学法的分析:高考资源网

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实 情景 ,尽可能的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等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试验和主动参与,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使学生即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

2、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认识事物,学会探究。教师是学生的学习的组织者、促进着、合作者,在本节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搭建平台,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的选用

多媒体计算机和几何画板

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注意力也容易集中,符合教学论中的直观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本节课打破传统的一言堂的格局代之以人为本、民主、开放、特色和建立在信息网络平台上的现代教学格局。

六、教学程序:

(一)设置问题,引导发现形成概念w。

师:看大屏幕。高考资源网

情景1(播放奥运会女子举重场面)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共设置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

48,53,58,63

情景2 水库的管理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下降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m)

18,15.5,13,10.5,8,5.5

情景3 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金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

本利和=本金 (1+利率 存期)

时间 年初本金(元) 年末本利和(元) 第1年 10000 10072 第2年 10000 10144 第3年 10000 10216 第4年 10000 10288 第5年 10000 10360 例如,按活期存入10000元,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本利和分别是:如下表(假设5年既不加存款也不取款,且不扣利息税)

各年末本利和(单位:元)高考资源网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师:思考上述各组数据反映了什么样的信息?

每行数有何共同特点?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学生纷纷议论,有的几个人在一起商量)高考资源网

(从宏观上 : 情景1 让学生体验成功申办奥运会的喜悦心情,激发勇于拼搏的坚强意志;情景2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情景3 倡导节约意识,纳税意识。)

从微观上,数学研究的对象是数,我们抛开具体的背景,从表格中抽象出一般数列。

48 53 58 63 18 15.5 13 10.5 8 5.5 10072 10144 10216 10288 10360 师:(启发学生)你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上述数列的共同特征吗?

学生1:后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常数。

师:反例:1,3,5,6,12,这样的数列特征和上述数列的特征一样吗?

学生1:不一样,要加上同一个常数。

学生2: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反例:1,3,4,5,6,7,这样的数列特征和上述数列的特征一样吗?

学生2:不一样,必须从第二项开始。

学生3: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教师把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通过反例,使学生深刻理解几组数列的共同特征:

= 1 GB3 ① 同一个常数; = 2 GB3 ② 从第二项起)

师:能不能用数学语言表示?

学生4:

师:等价吗?

学生4:应加上(d是常数), .

(让学生充分讨论,注意文字语言与数学符号语言的转化的严谨性)

师:对式子进行变形可得 。

这样的数列在生活中的例子,谁能再举几个?

学生5:某剧场前8排的座位数分别是

52,50,48,46,44,42,40,38.

学生6:全国统一鞋号中成年女鞋的各种尺码分别是

21,21.5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学生7:马路边的路灯,相邻两盏之间的距离构成的数列。

师:如何用数列表示?

学生8:设相邻两盏之间的距离为a,该数列为

a,a,a,a,……,为常数列,即常数列都具有这种特征。

(让学生举例,加深感性认识)

师:满足这种特征的数列很多,我们有必要为这样的数列取一个名字?

学生(共同):等差数列。

师:(学生叙述,板书定义)高考资源网

一般的,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d为公差,a1为数列的首相。

提出课题《等差数列》

对定义进行分析,强调: = 1 GB3 ① 同一个常数; = 2 GB3 ② 从第二项起。注意对概念严谨性的分析。

师:回到表格中,分别说出它们的公差。

学生9:依次是d=7,d=1,d=8,d=-6,d=5,d=-2.5,d=72.

师:在计算年末本利和的问题中求 时,能不能不按本利和=本金 (1+利率 存期)

求而按数列的特征求呢?

学生:若能求得通项公式,问题就很好解决。

(再提出问题,引导发现求通项公式的必要性)

(二)启发、引导推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把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况。若一个数列 是等差数列,它的公差是d,那么数列 的通项公式是什么?高考资源网

启发学生:(归纳、猜想)可用首相与公差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

学生10: 即:

即:

即:

由此可得:

师:从第几项开始归纳的?

学生10:第二项,所以n≥2。

师:n=1时呢?

高中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思路

1.教法

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从0开始,将5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的数列是什么?

2.水库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单位:m)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息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活期存入10 000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教师:以上三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三列数.

学生:

1:0,5,10,15,20,25,….

2:18,15.5,13,10.5,8,5.5.

3: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设置意图: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观察归纳,形成定义

①0,5,10,15,20,25,….

②18,15.5,13,10.5,8,5.5.

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思考1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思考2根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

思考3你能将上述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

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一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教师引导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符号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开始抓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准确表达。)

三:举一反三,巩固定义

1、判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出公差d。

(1)1,1,1,1,1;

(2)1,0,1,0,1;

(3)2,1,0,-1,-2;

(4)4,7,10,13,16.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公差d是每一项(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防止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为0 。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思考4: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该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强化等差数列的证明定义法)

四:利用定义,导出通项

1、已知等差数列:8,5,2,…,求第200项?

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an呢?

教师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然后选择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价、引导,总结推导方法,体会归纳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项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尝试处理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五:应用通项,解决问题

1判断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 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n。

3求等差数列 3,7,11,…的第4项和第10项

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操练,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教师叫学生代表总结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教师补充: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项公式

(设计意图: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问题。)

六:反馈练习:教材13页练习1

七:归纳总结:

1、一个定义: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定义表达式

2、一个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二个应用:

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

教师:让学生思考整理,找几个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给出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联想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认识和掌握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基本概念。)

【设计反思】

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教学采用启发方法,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件第一页)

二、讲解新课: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 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课件第二页)

⑴.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 },若 - =d (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2,n∈n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或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 的首项是 ,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 即: 即: 即: …… 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 (课件第二页) 第二通项公式 (课件第二页)

三、例题讲解

例1 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课本p111) ⑵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例2 在等差数列 中,已知 , ,求 , ,

例3将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输入计算器数列 中,设数列的第s项和第t项分别为 和 ,计算 的值,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小结:

①这就是第二通项公式的变形,

②几何特征,直线的斜率

例4 梯子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为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课本p112例3)

例5 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 ,其中 、 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课本p113例4)

分析: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 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看 (n≥2)是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

注:

①若p=0,则{ }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即为常数列q,q,q,…

②若p≠0, 则{ }是关于n的一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数列的各点均在一次函数y=px+q的图象上,一次项的系数是公差,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q.

③数列{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 =pn+q (p、q是常数)。称其为第3通项公式

④判断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的方法是否满足3个通项公式中的一个。

例6.成等差数列的四个数的和为26,第二项与第三项之积为40,求这四个数。

四、练习:

1、(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与第10项。

(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

(3)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4)-20是不是等差数列0,-3 ,-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2、在等差数列{ }中,

(1)已知 =10, =19,求 与d;

五、课后作业:

习题3.2 1(2),(4) 2.(2), 3, 4, 5, 6 。 8. 9.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