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6篇剪纸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感受累加剪纸的特点,并初步尝试用这一方法创作“花儿朵朵”。
2.能运用折剪、画轮廓的方法进行创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能共同合理地使用各种工具、材料。
活动准备:
1.各色蜡光纸,糨糊,剪刀,托盘,抹布,铅笔等。
2.累加组合剪纸作品一幅(见图1),其中一只蝴蝶的花纹可以分离并移动。
3.背景音乐,“三只蝴蝶”背景图(图上有幼儿画的若干花朵)。
4.欣赏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剪纸作品,丰富有关经验。
活动过程:
1.回忆已有经验,萌发活动兴趣。
师:我们听过剪花娘子库淑兰奶奶的故事,也欣赏过库淑兰奶奶的剪纸作品,还记得是什么作品吗?库淑兰奶奶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梅香骑马,用的是累加剪纸的方法。)
2.欣赏剪纸作品《蝴蝶飞》,感知累加组合剪纸的特点。
(1)初步整体欣赏作品。
提问:这些蝴蝶是什么样子的?
在这么多美丽的蝴蝶中,你喜欢哪一只?你觉得它哪里漂亮?
这只黑色蝴蝶翅膀上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
(2)初步了解累加粘贴的位置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像小太阳一样的花纹有几层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教师将黑色蝴蝶上的太阳形花纹一层层地分离,便于幼儿观察。原来四层图形从下到上,一层比一层小,而且它们的颜色也不同。现在我要把它们贴回去,该先贴哪一个呢?)
贴好后的花纹和原来的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呢?
小结:原来来累加粘贴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花纹效果也不同。
(3)初步了解累加粘贴的层数不同,产生的花纹效果也不同。
师:蝴蝶所有的花纹都是四层的吗?有没有和它不一样的?累加的花纹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它们的色彩和花纹效果也不一样。
3.大胆尝试用累加组合的剪纸方法创作“花儿朵朵”。
(1)共同讨论制作方法。
师:我们的小舞台要上演童话剧《三只蝴蝶》,我们已经做了一些背景,画了一些美丽的花。今天我们再用累加的方法做些花,把背景布置得丰富些,好吗?你们想做什么样的花呢?
师:我这儿有一些梅花,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么来做这朵花呢?两层花瓣一样大吗?
小结:先折剪出第一层梅花花瓣,再剪出第二层花瓣。下面的'大,中间的小一些……还要剪出花蕊,然后把它们贴在一起。还可以剪些小花纹装饰花瓣。
(2)尝试制作。
师:我们可以用折剪的方法和画轮廓剪的方法来做花,在使用材料时要注意:大的花瓣和花纹用大的纸,小的花瓣和花纹用小的纸,剪下的碎纸要放到空盘子里, (幼儿制作并将作品布置在《三只蝴蝶》的背景图上)
4.师幼共同布置作品并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你喜欢哪一朵?它哪里漂亮?
师:累加剪纸的方法不仅可以做花,还可以表现很多其他的东西,以后我们再来试一试。
活动由来:
结合我们“多彩的秋天”活动主题,生成了本次剪纸活动。本次活动是在孩子们剪“旋转的小蛇”,初步尝试转纸不转剪的技法后,开展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使用“转纸不转剪”的方法,一剪刀剪出树叶的形状。
2、尝试合理使用纸张,避免剪碎纸,做到不浪费纸张。
活动准备:
各色卡纸、大小不同的衬纸、编好的“柳枝”、剪刀、树叶图片。
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我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观察了八张不同叶形、树叶不同排列方式的图片,请幼儿用身体表现出树叶的形状,然后逐一示范剪法。
在材料的投放上,我在大小不同的衬纸上画出了不同的树枝,其中一组为编织的柳枝,供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衬纸和剪纸的颜色。为实现目标,我特别提醒幼儿合理使用剪纸,尽量不出现废纸。幼儿在剪纸过程中,也能尽量做到这一点。
在近半小时后,全部幼儿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展示。
分析:
1、从活动开始,到幼儿真正拿起剪刀开始剪,用了近15分钟的时间,显然这段时间过长了。但总怕幼儿的前期经验不够丰富,总担心独立剪纸时会遇到困难,总想做到事无巨细,加上幼儿自由选择用纸的时间,居然就用了那么长的时间。
2、幼儿在剪纸粘贴时,我注意到两个幼儿的作品和衬纸的颜色相同了,几乎看不到树叶。
我并没有及时制止,打算在分享交流的环节,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同时提升幼儿的经验,但巡视一圈过后,两名幼儿均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主动作出了调整。在分享环节我请这两名幼儿介绍了这一小举动,目的在于为其他幼儿提供借鉴。
3、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第一次请幼儿尝试合理利用纸张,努力做到不浪费纸,没想到真的有许多幼儿能够做到。这足以证明我似乎低估了幼儿的能力。
4、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不仅能够运用“转纸不转剪”的技法,而且已经能够剪出比较复杂的掌形树叶,而能力若的幼儿,仅仅是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纸表现树叶。能力差别比较大,这需要今后的活动按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分组组织或在同一活动中分层指导了。
问题改进策略:
1、反思开始部分时间过长的原因,其中最该取消的环节就是教师示范剪法的部分,本意是指导幼儿剪纸方法,但这样似乎禁锢了孩子们的思维,也剥夺了他们自由探索的权利。
2、活动中过于注重幼儿剪出真实的树叶,但其实幼儿的良好剪纸常规和兴趣是更重要的,不要强调与现实的相像。
3、在丰富幼儿经验时,观察的所有树叶均为正面的树叶,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树叶,甚至直接到户外观察,然后再表现,这样也许幼儿的作品会更生动。
课型:设计与应用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分辨阴、阳刻。
2能力目标:在欣赏,评述基础上能够用阴刻或阳刻形式完成简单剪纸创作。
3情感目标:了解民间艺术文化。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以及相关知识,认识阴刻、阳刻。
难点:认识阴刻、阳刻,并掌握其特征,进行简单创作。
突破方法:了解阴刻和阳刻作品。并局部示范。让学生自己体验。以促进学生更明确阴刻,阳刻的不同之处,也可提高练习刀法。
教学:1学生能否对我国传统剪纸艺术有初步的认识。
2学生能否分辨出阴刻和阳刻的艺术表现方法。
3学生能否运用阴刻或阳刻的方法进行剪纸创作。
课前准备:剪纸作品,刻刀,投影仪。
注意事项:1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引导,使其创作出的作品形象生动。
2学生使用刀具的安全。
3及时鼓励学生刀法运用的好的地方。
教学程序:一表演回忆发表
1课前准备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
配音乐,营造欢乐喜庆的艺术氛围。
2谈感受。
3了解纸艺术的相关知识。作用:文化环境,烘托节日的气氛,剪纸可以表达理想和愿望。如: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能否理解感悟剪纸的相关知识,并发表看法。
二观察赏析感受
认识阴刻和阳刻:
1阳刻的线条想连接的。阴刻的整体块状为主,刻去形象的轮廓残留以外部分。
2图案的装饰有:月牙形,锯齿形,圆点,元宝,铜钱形状。
:能否分出阴刻和阳刻的特征,并了解图案的特点。
三思考探索创作
1欣赏一幅混合刻的作品,指出在一幅剪纸作品中会同时出现阴刻和阳刻的表现方法。只要我们合理应用就会产生丰富的效果。
2演示:画稿选择阴刻和阳刻法先内后外刻
3布置作业:完成一个自己喜欢的简直作品。
:能否运用阴刻和阳刻混合方法进行剪纸创作。
四展示延伸
1评选出完整的作品,贴在相应的位置上。自我。
2展示马绨斯,毕加索的剪纸作品,简单介绍。
3尝试一些较为复杂生动的艺术剪贴。
课后活动:收集有关剪纸艺术作品以及相关文字资料。
板书设计:
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
阳刻:精细步骤:起稿剪刻钉好
阴刻:粗犷大胆混合刻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突破:
1、 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剪纸的乐趣与难度,激发对剪纸的兴趣,加深对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理解。
2、 默读课文,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对我浓浓的亲情。
教学准备:音乐、剪纸作品、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剪纸
1、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2课《姥姥的剪纸》。
2、 同学们昨晚已经在家亲身体验了一下剪纸的乐趣了,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剪纸作品?说说剪纸的感受。
3、 教师展示剪纸。
4、 师:其实真正的剪纸高手是文中的姥姥,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反映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呢?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相应的句子。
二、认识姥姥
1、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画出相应的句子。
2、 交流句子:
(1) 课文第二自然段
引导:①哪些词语具体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画下来。说说理由。
②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③小结,齐读。
(2)第四自然段部分句子。
引导:①这幅喜鹊登枝是姥姥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呢?联系自己剪纸的感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②教师小结,指导朗读。
(3)第六自然段部分句子
引导:①剪刀就像姥姥的手指是怎么回事?
②小结,指导朗读。
3、 姥姥为什么有这么精湛的剪纸技艺?用姥姥的话来说就是:
(1)出示这句话,问: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从哪里能看出姥姥剪纸剪得多?
(2) 用句式练习说话:因为姥姥不管还是;不管 还是;不管还是,都没有停止过剪纸,所以手都有准头了。
(3) 姥姥剪纸好,还有别的原因吗?
4、 除了心灵手巧,姥姥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体会祖孙之情
1、 过渡:读到这里,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跃然纸上,而字里行间流露着的浓浓亲情更让人动容,除了喜鹊登枝、家家户户的窗花之外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
2、 默读课文7-12自然段,找找在这里具体写了姥姥的几幅剪纸,内容分别是什么?想一想,这些剪纸蕴涵了姥姥对我怎样的感情?
3、 师:是呀,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用剪纸的魅力,成功地把调皮的我拴在了屋檐下。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分角色朗读,大家一起营造出一种其乐融融的场景。
4、 引读第13自然段: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出示句子,齐读)
(1) 问:我明白了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
(2) 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被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齐读课文最后一个小结。
(3) 简介原文的一个片断
当时,我也动过要学剪纸的心思,可惜我当时有其他的事,后来也离了乡,远离了姥姥,远离了她美丽的剪纸。直到前年春节家里通知说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赶回家 里,看到了一别三年的姥姥,此时她已经披上了送老衣,很怪异地躺在当门的床上。我当时就傻了,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会躺在那儿。我不顾一切地去看,我看到 了一张有点浮肿的脸,再试试鼻息,姥姥还活着,我哇地一声哭了。我的姥姥还活着,我上学起早贪黑给我做饭的姥姥还活着。
师:是啊,儿时的记忆怎能忘记,慈祥的姥姥作者又怎会忘怀?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吗?他们是怎么关心你的呢?
师:也许,他们没有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他们有着和姥姥一样永恒的动作,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汤向你走来,也许只是在灯下帮你缝一颗纽扣,也许只是 把好吃的饭菜夹到你的碗里,但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我们浓浓的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板书:
姥姥的剪纸
姥姥 心灵手巧 勤劳善良
图形剪拼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自由、大胆、巧妙地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进行排列组合,运用接触、覆盖、透叠、分离、等变化方法构成各个不同的基本形。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掌握基本形的构成方式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创新;“正形”与“负形”的相互转化这一平面构成形态的创造与表现的基本手段。
课前准备
学生:蜡笔、水彩笔,画纸,尺子,各种基本图形的硬纸片学具(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半圆形等)
教师:课件,平面构成作品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半圆形等。学生边说,老师边画出来,或用课件展示。
让学生在彩色纸上画出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并用剪刀剪下。(提示:将各色彩纸叠在一起来剪,可以一下子得到很多相同的图形。)
圆形、方形、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它们能组成许多不同的形状。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个人)把剪下的图形随意组合成一幅画。 学生上台演示。揭示课题:《图形拼摆》。
2.引导欣赏,拼摆游戏。
(1)欣赏作品及生活中有基本形排列的画面图片。(如:花布、拼花地板、地砖等。)
(2)基本形通过排列可以构成各种图形,说说在生活中见到过的实例。(提示:各国的国旗、商标、奥运会五环标志等。)
(3)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把剪好的图形进行随意的拼摆游戏。
在拼摆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基本形组成的许多奇妙的图形。
3.联系生活,激发创意。
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而成,请大家想一想,找一找,都有哪些?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在回答时最好能具体说出物体的哪个部分像哪种图形。(提示:如房子的房顶像三角形,房门像方形;乒乓球拍像圆形和方形组成。)
4.传授方法,创作表现。
(1)引导学生拼摆出两个基本形所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中基本形与基本形相遇时出现的接触、覆盖、透叠、分离、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情况。)
(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构成中的“形”与“地”的关系,提供创作的建议。
(3)鼓励学生还可以用彩色笔随意画出一些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而成的画面,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
(4)提出作业要求:
①用基本原形进行有趣的变化,将获得的基本形画在作业纸上,并涂上漂亮的颜色。要求:形象新颖、绘制工整。
②用彩纸剪贴的方法,把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成生活中的物体,(或者将多个相同的基本形通过组合成不同的图形,)创作出一幅漂亮的画面。
③利用形与地的关系构成新颖图形。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让大家猜猜看表现的是什么主题。互评作业。
(2)选出优秀作业,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
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
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
③作品的点、线、色彩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学生课外的研究拓展活动:寻找并收集生活中有关基本形组合构成的商标或图形实例。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使用“转纸不转剪”的方法,一剪刀剪出树叶的形状。
2、尝试合理使用纸张,避免剪碎纸,做到不浪费纸张。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各色卡纸、大小不同的衬纸、编好的“柳枝”、剪刀、树叶图片。
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我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观察了八张不同叶形、树叶不同排列方式的图片,请幼儿用身体表现出树叶的形状,然后逐一示范剪法。
在材料的投放上,我在大小不同的衬纸上画出了不同的树枝,其中一组为编织的柳枝,供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衬纸和剪纸的颜色。为实现目标,我特别提醒幼儿合理使用剪纸,尽量不出现废纸。幼儿在剪纸过程中,也能尽量做到这一点。
在近半小时后,全部幼儿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展示。
教学反思:
1、从活动开始,到幼儿真正拿起剪刀开始剪,用了近15分钟的时间,显然这段时间过长了。但总怕幼儿的前期经验不够丰富,总担心独立剪纸时会遇到困难,总想做到事无巨细,加上幼儿自由选择用纸的时间,居然就用了那么长的时间。
2、幼儿在剪纸粘贴时,我注意到两个幼儿的作品和衬纸的颜色相同了,几乎看不到树叶。
我并没有及时制止,打算在分享交流的环节,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同时提升幼儿的经验,但巡视一圈过后,两名幼儿均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主动作出了调整。在分享环节我请这两名幼儿介绍了这一小举动,目的在于为其他幼儿提供借鉴。
3、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第一次请幼儿尝试合理利用纸张,努力做到不浪费纸,没想到真的有许多幼儿能够做到。这足以证明我似乎低估了幼儿的能力。
4、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不仅能够运用“转纸不转剪”的技法,而且已经能够剪出比较复杂的掌形树叶,而能力若的幼儿,仅仅是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纸表现树叶。能力差别比较大,这需要今后的活动按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分组组织或在同一活动中分层指导了。
问题改进策略:
1、反思开始部分时间过长的原因,其中最该取消的环节就是教师示范剪法的部分,本意是指导幼儿剪纸方法,但这样似乎禁锢了孩子们的思维,也剥夺了他们自由探索的权利。
2、活动中过于注重幼儿剪出真实的树叶,但其实幼儿的良好剪纸常规和兴趣是更重要的,不要强调与现实的相像。
3、在丰富幼儿经验时,观察的所有树叶均为正面的树叶,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树叶,甚至直接到户外观察,然后再表现,这样也许幼儿的作品会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