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教案(优秀3篇)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写了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落水人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惩罚。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九色鹿》教案(优秀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以读为本 综合实践——《九色鹿》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2、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实施开放式教学,通过多渠道的说话训练,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通过片段练习,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进一步地体悟课文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刻画调达人物形象的词语,通过反复品读课文,体悟人物品质特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这篇课文了,还记得课文的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板书: 九色鹿   调达   王妃国王  小乌鸦)

二、精读课文,体悟“九色鹿”

1、你们能告诉老师,故事中你喜欢谁呢?看来大多数同学都很喜欢九色鹿,可你们为什么会喜欢九色鹿呢?它究竟是一只怎样的鹿呢?

请你们自由地读课文,读读相关的句子,并想一想喜欢九色鹿的原因吧?

2、全班交流、讨论。

九色鹿非常的美丽。(外表美)  生板书

2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把这些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说出呢?

(1)

(2)……九色鹿立即纵身跳入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来。(舍己救人 奋不顾身)

(3)“我救了你,…….就算是知恩图报了”(不求回报)

(4)“陛下,您知道吗?……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重点指导朗读此段话)

你觉得此时的九色鹿会有什么样的语气去说这段话呢?(愤怒)

抓住“正是这个人”   “竟然”

你觉得九色鹿对国王和调达说话的语气会是一样的吗?对有了变化,朗读才会更加的形象、感动人。

朗读完这段话,你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呢?(勇敢、机智  敢怒敢言)

过渡:多么令人喜爱的九色鹿呀,可是它怎么会这么轻易地被国王抓住,身陷险境呢?

(我知道是调达出卖了九色鹿。)

你们喜欢调达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见利忘义  恩将仇报、

背信弃义 灵魂肮脏)

是啊,他究竟做了什么见利忘义的事情?做了什么背信弃义的事情?  做了什么恩将仇报的事?请你们仔细地想想,默读课文,借助课文描写的调达所作所为,让大家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

全班讨论交流。

(1)“见利忘义”

点拨: 告示的重金悬赏。想象表演调达的动作、神态,以及所说的话语,进一步感知丑陋的面目。

(2)“恩将仇报”

点拨;还记得他刚被救上来时情景吗,谁来演演调达读读他所说的话。(虚情假意)

(3)“背信弃义”

点拨: 谁来提醒这位健忘的小人,他是怎样和九色鹿约定的?

同学们读得好,说得更好,课文中你还喜欢谁,不喜欢谁呢?

自由地交流、讨论。(国王  王妃   小乌鸦)

注意引导学生对于国王要有公正的评价,在最后他主持了正义,惩罚了调达那样的小人。

国王是公正的他重重地惩罚他,还严厉地斥责了他。请你们来扮演这位英明的国王,将他斥责调达的话写下来吧!

《九色鹿》教案设计 篇2

师:同学们默读课文,整理一下,用两三句话总结一下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国王的英明,九色鹿的善良、勇敢和机智,调达见利忘义。

生:我补充两点,乌鸦很仗义,王妃很任性。

生:做人要善良、讲信义,做国王不仅要善良处理事情更要公正。

此时,教师话锋一转,问出了以下一系列的问题:“你善良吗?你英明过吗?你任性过吗?你说话不算话过吗?”学生们被步步紧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由此,你还读出什么呢?”教师展现展示这样一段话: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西方哲学谚语

人的身上往往有两种天性,一种是鼓励我们行善,而另一种则鼓励我们去作恶。 ——[法国]蒙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国]孔子

学生读完后,小声讨论了一会儿。

生:人是复杂的,有的时候好,有的时候坏。

生:如果说九色鹿是人的天使一面,而调达则更像是人的魔鬼的一面。

生:我觉得,我们要不断斥责、改正坏的一面,赞扬好的一面并且要做的更好。

生:尤其是国王更要惩恶扬善,要公正。

师:对,这就是走向高尚的过程,人要不断地问自己,我该怎么做?

『分析』:

在案例中有关于道德伦理的“冲突”中,不断扣问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在道德问题前认真思考自己的行为,审视自己的心灵,在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审视文中人物,其实就是审视自我。如问学生救不救的问题,就是在帮助学生扣问自己的心灵,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为善,我们怎么为善等道德问题。我们通过补充资料、引进明言等冲突设置方法,让学生思考,这里的“材料”,其实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不断与学生已有的道德观念形成冲突,此时的教师就是一个“真理的接生婆。”

仔细研读文本,我们会发现许多课文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如:《花瓣飘香》一课中小女孩的“偷”与“小心翼翼地摘”;《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彭德怀很爱大黑骡子,可又为什么要杀掉它?《去年的树》里面,小鸟要找的是树,想唱歌给树听,可是最后找到的是灯火,它为什么还要唱歌给灯火听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有智慧的教师能扣紧“文眼”,抓住焦点,有效利用这些矛盾与冲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知、质疑、创造、体验、交流和表现等一系列的活动,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得到情感体验和撞击,实现了语文教学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情感和智慧同构共生。

(摘自溧阳实小 殷兰老师文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九色鹿》教学设计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4

| by: 秋雁 ]

《九色鹿》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今天听了三位老师上这篇课文,感觉各有各的味道,有自己的特色。这里,想谈谈我的一点收获,一点启示。

首先谈谈朱老师的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朱老师在朗读指导上的独到之处。课前朱老师就播放了有关录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了基础。整堂课朱老师牢牢扣住词语让学生进行体会,进行想象,揣摩朗读{BAIHUAWEN.com}的方式,再加上朱老师本人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极富感染力的声音,极富煽动性的语言,学生读出了文中的情,文中的味儿。但这堂课整个的教学设计思路不是太清晰,在教学细节的处理上比较粗糙,教师没能引领学生依据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整堂课显得有些空洞。

相比较第一节课而言,王老师的课给我的印象较深,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王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特别精彩,抓住了“见利忘义”一词展开了教学,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利”,在本文“利”指的是什么,三次让学生理解“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了,……”三次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学生充分理解了调达的无耻、忘恩负义。当学生个个都对调达痛恨无比时,教师及时擦掉了黑板上关于调达的板书,将问题转到了九色鹿身上,请学生评价九色鹿是一头怎样的鹿,请学生板书,从而将九色鹿的美好品质留在了学生的心中。此时教师又出示了课件,图、乐、文一体,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再次感受了九色鹿的美好形象,将它永远留给了学生的记忆。学生在这节课中受到美好品质的熏陶,心灵受到了震撼,所以结尾在和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时,才会说得那样精彩。本节课的另一个亮点在于王老师对词语的教学把握得很到位,如对“立即”、“汹涌的波涛”的理解,对“郑重”、“起誓”的理解,通过词语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内涵。如果将这些亮点比作一串串珍珠,那么“见利忘义”就是串起这颗颗珍珠的线。有两点小小的建议,一是对“告密”一词的处理。王老师让学生假想了自己看到皇榜时的真实想法,却没能将这个教学环节好好地利用,想完就过去了,这个教学环节完全成了一个多余的环节。如果将这个教学环节与“告密”一词的理解结合起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普通人想获得“重金”不是什么过错,调达想获得“重金”就是一个错误呢?因为他是去“告密”呀。由此引出“忘义”来岂不是更好?第二个小小的想法是,当教师问学生:你会怎么惩罚调达时,学生的问答有暴力倾向,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善的一面:面对丑恶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人性中“恶”的一面,处罚方式稍残忍了一些。

而何老师则以诗歌贯穿全文,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写诗歌,赞美九色鹿的美好品质。以前就有老师在上《九色鹿》时,讨论在上这课时,反面人物调达到底应该说多少,怎么说。何老师在这节课中处理得比较得当。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比较详细、到位地引导学生解剖了调达这个人物,并且通过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有关语句,体会调达的心理等等,让学生感受调达的肮脏与恶劣。然后又集中引导学生体会了九色鹿的高尚品格,写成诗歌,很自然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利于学生体会和把握。但何老师对学生写诗歌的要求太高了,既要求格式上的整齐、压韵,还对内容作了具体要求,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难以办到。

一点想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大。然而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要将读与思、写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发挥读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的功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九色鹿)

此文转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