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颐和园》教案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1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乌市第三十小学 杨蓓蓓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学会认读“颐、耸、阁”等生字,理解“横槛、堤岸,神清气爽”等词语,初步了解“游览顺序”。

2、学习“长廊”、“万寿山脚下”两处景点,感受景物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不同的描写方法和观察顺序。

3、感受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恢弘的气势和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动词掌握“游览顺序”中移步换景的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景物的不同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根据景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1、大家出去游玩过吗?都去过哪?

2、如果大家出去游玩时,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叫做“游记”。【板书:游记】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游记。我相信,学完这篇游记,对于大家怎么来写游记会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二、揭题导入:

1、 这篇游记的题目叫做《颐和园》。(课件1出示课题)伸出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颐”字。【板书:颐和园】。一起来读课题。

2、析题意,简介颐和园。

(1)知道这个“颐”字是什么意思吗?(课件2出示字意选项) 颐:①面颊;②养,调养(身心);颐养天年。

应该选择哪种字意?(第②种)

(2)谁在这里调养身心,颐养天年呢?(慈禧太后,皇帝)

(3)这颐和园是北京西郊的一个清代皇家园林。园内湖光山色,相映生辉,令人流连忘返。

三、初读感知:

1、那课文到底是怎样将颐和园内的景色描写下来的呢?赶紧打开课本P87.

2、课文都预习过了吗?谁能告诉我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

3、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我读1、6自然段,四个小组分别读2、3、4、5自然段。准备好了吗?好!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这一篇游记。

4、听出来了,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知道你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在这里,老师有几个生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的。

(课件3出示字词):横槛

(1)指名认读,请他当小老师领读。(课件3出示生字):堤

(1)谁能把这个生字读准确了?指名读,齐读。

(2)你在哪里看到过堤?堤就是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

(3)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两个难读的生字读一读。

5、咱们一起读过课文了,那作者笔下的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那是一个怎样的公园?你能从文中找出明确的语句告诉我吗?(引导学生找出第1、6自然段)(课件4出示这两个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6、咱们一起来读一读。看,开头出现了一句,结尾又出现了一句与开头照应。老师告诉大家,这种写法叫做“首尾呼应”或者“首尾照应”。【板书:首尾照应】同学们也可以在自己的习作中采用这种写法。

四、梳理文脉,学游览顺序:

1、 同学们都挺会读书的!那接下来,拿起你的笔,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横线划出交代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

2、指名交流,(课件5出示找出的四个句子):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3、依照作者的旅游路线,你能找到作者游了哪些地方吗?(课件6出示红色突显地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随机板书:长廊——万寿山——

昆明湖】

4、总结规律:就这样带着你走,带着你游,观赏各个景点的写作顺序为游览顺序。【板书:游览顺序】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做好批注。

5、我们再来把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整个游览顺序。

6、现在,老师再把我们刚才对颐和园总印象的句子分别给他加在首尾。(课件7出示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3)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4)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5)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6)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7、 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男生读首尾句,女生读中间交代游览路线的句子。

8、好,你看,开头和结尾都有了,中间的游览顺序写得也很清楚了。我们游览的文章就这样写,行不行?

9、对啊,文章要写得生动,不仅要写清楚游览的顺序,还要把景物描写具体。【板书:景物描写】

五、品味语言,学景物描写:

(一)走进长廊

1、那接下来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景物。我们的第一站是——长廊。

2、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个长廊到底是怎么样的?让你觉得印象深刻的词句,可以做上记号。开始吧。

3、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说说,长廊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4、学生讨论交流。

(1)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A.自由读句子。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长廊的什么特点?(长)

B.从哪些地方可以让你感受到这长廊的长?(一眼望不到头)还有呢?这长廊到底有多长啊?(点出数字)找得真准确!七百多米长,咱们这教学楼前面的走廊大概100米长,哪位同学帮老师算一算,得需要多少个这样的走廊啊?对啊!7个!长不长?让我们来读这句话,体会它的长!

C.教师小结:这句话用了具体的数字:七百多米,273间,把长廊的长形象直观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以后,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来,再来把这两句话来读一读!

过渡:你还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长廊?

(2)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A.这句话能让人感受到这个长廊很美!

B.谁知道横槛是什么意思呀?课件出示“横槛”。

C.横槛上都画着什么呀?仅仅是这些吗?你从哪里知道并不只有这些的?对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课件出示动画。你从横槛上的画中都看到了什么?

D.喜欢这些画吗?咱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仅仅喜欢还不够,这长廊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啊!你们该不该感到自豪呢?那再来读一读!

过渡:长廊横槛上的画给了我们美的享受,你还觉得长廊哪美?

(3)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A.我么一起来读一读。神清气爽什么意思?对啊,站在这里,感觉空气特别清新,顿时身心愉悦。咱们再来读一读。

5、师总结:这就是又长又美的颐和园长廊。让我们再来把这描写长廊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感受。

(二)抬头望万寿山

1、走完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此时,作者抬头望到了什么?(佛香阁,排云殿)

2、瞧,这就是颐和园的佛香阁。这跟你平时在生活中看到的什么很像?(塔)

3、课文是怎么来描写佛香阁的?课件出示句子: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

4、你体会出这是一座怎样的佛香阁?(闪闪发光)这就是闪闪发光的佛香阁。咱们再来读一读。

5、排云殿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句子: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6、这又是一座怎样的排云殿啊?(金碧辉煌)瞧,这就是金碧辉煌的排云殿。一起读这个句子。

7、站在万寿山的脚下,我们看到了闪闪发光的佛香阁,看到了金碧辉煌的排云殿,感觉气势是如此雄伟!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读!

六、总结:

(结合板书)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走访了长廊,感受到那是一条又长又美的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我们被佛香阁和排云殿的雄伟气势所震撼。那作者笔下的昆明湖又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板书:?】我们下节课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游赏!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游记

首尾照应

游览顺序长廊—— 万寿山 —— 昆明湖 景物描写长、美 闪闪发光

金碧辉煌

教学反思

《颐和园》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移步换景,写得很有特色。课文开头与结尾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的设计意图即是要以课文为载体,用阅读教写作。通过句子的提 www.shancaoxiang.com 炼来渗透文章是按“游览顺序”谋篇布局;通过语言的品味来感悟景物描写的不同方法。一课时的教学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⑴ 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⑵ 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

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ì)。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记忆“栽、雕、赏”的字形:

(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

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⑶ 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

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课后小结〗

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没有感性认识。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还要求学生回家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如图片、音像、古诗、对联、美文等。然后把师生共同搜集的资料制作了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并引进课堂,进行了的尝试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学时,让学生边游览边谈体会与感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如临其境,对颐和园的景色优美就有了具体、形象的主观感受,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是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利用课件,自主探究自己喜欢的景点,新鲜感也很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习的自主,品味颐和园独特的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感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千万不可忽视与互动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⑴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⑵ 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⑴ 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⑵ 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⑶ 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⑴ 学习第一层:

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⑵ 学习第二层:

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

提问:

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⑶ 学习第三层:

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提问: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

(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 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

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注意:

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课后小结〗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我重点设计了“读景”这个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运用了看、听、读、比划、说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听录音、看影碟、看图片等教学手段与朗读教学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学生带入了一幅山水画卷的优美情境之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

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⑴ 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⑵ 十七孔桥是怎样的?

(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⑶ 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

(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⑴ 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⑵ 学生模仿练习。

⑶ 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课后小结〗

精心设计比较训练,指导划重点词句,引导复述课文,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理解、阅读、说话等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特别是所设计的小导游选拔赛更为全堂课增色不少,竞赛的激烈,情境的优美,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在游览的愉悦中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竞争意识。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 了解颐和园的内容,质疑──讨论: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⑷ 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体会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质疑──讨论自主、合作的了解课文的内容。

⑵ 通过体会句子,学会抓住特点进行描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关键】

1、了解颐和园的内容,质疑──讨论: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粗知文章内容,学习头尾两段。

3、了解游览顺序。

〖教具准备〗

放大的颐和园插图。

〖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颐和园

1、生自由介绍颐和园:

最好由游览过此园的学生上台介绍,可出示图片、相片,不管去过的,可凭见过的图片或想象讲一讲。

2、师归纳:

北京西郊有一座规模宏伟的古典园林名叫颐和园。它原名“好山园”,后又名“清漪园”,是古代皇帝寻欢作乐的行宫。清朝的慈僖太后执政后,为把它作为避暑游乐之地,竞移用海军费用,重加修建并改称“颐和园”。国内各种园林建筑300余间。该园善用地形,构造巧妙,形成“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布局结构,是我国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结晶。

解放以后,这个园成了旅游胜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主识字。

2、出示词语进行速记。

3、了解疑难词语的意思:

画肪: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琉璃瓦: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宇宙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肪形栏板。

三、理清全文思路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人、事、景、物。

写景的文章开头与结尾一般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写,大家说说:

总分总。

看书,找出头尾两段,看看主要讲什么?

开头主要讲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结尾主要讲颐和园到处都是美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开头与结尾是什么关系?

首尾呼应。

剩下的自然段围绕着颐和园的美丽来写呢?

四、理清2~5自然段的思路

自由读2~5自然段完成练习:

2~5自然段是按照──的顺序写的。

(方位)

画出表示方位顺序的语句。生自由画后汇报。

生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生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生3:登上万寿山。

生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引导:到了昆明湖还游览了什么?

(十七孔桥)

现在完成练习: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五、总结

我们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作者是怎样把处处景点写具体的,下一节课再读。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

宫殿 长廊 油漆 栽满 昆明湖 清爽 阁楼

2、复习昨天学过的2~5自然段的游览顺序:

(方位)顺序,游览了(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二、讲读课文

大家自由读课文。

最喜欢读哪一段就先说哪一段:

采用的方法与以前的一样,先找喜欢的段、句、词, 再说好在哪,最后再感情朗读。

生自学5分钟。

听取汇报。

生1、生2、生3各说一段,师为了结合方位顺序讲,故意选取最后一段──昆明湖。

1、精讲昆明湖第5自然段:

方法同上:

找、说、读。

自由读。

自由汇报。

师以小调形式询问阅读情况。

⑴ 昆明湖的美丽景物有哪些?

(堤岸、石桥、小岛、石桥)

⑵ 大家当当导游介绍这些景物:

生1讲堤岸:以他自己的语言讲,注意不能忽略长、式样不同、倒垂的这些特点。

师适时予以提示,同时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词汇、诗词、修辞来讲具体景物。

请一生上台画堤岸,大家想象:

长长的堤岸像什么?

(龙)

师想象创设:

婉蜒的龙,正腾游上岸,伏在岸边,翘头欲向天空飞去,却迷恋这美丽的昆明湖水,久久不肯离去。

问生:美不美啊!

(美)

大家一起把这么美的景物读一读。

再请一生上台画杨柳,请大家齐诵《咏柳》等课外学过的有关柳的诗、词或由生想象自己补充。

想象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千条万枝笑春风;长腰柔摆舞春风。

(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说)

现在一起读两处景物,要求读出美来,读出对景物的爱来。

湖心岛、十七孔桥一样讲法,注意强调十七孔桥的特点:

上百根石柱、上百只小狮子,姿态不一。

要求读出趣味:

齐读,抽几个记性好的学生找几句优美的来背一背。

2、讲万寿山及山脚:

我们已经游览过了昆明湖现在向万寿山迸发。

⑴ 大家知道文章的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交代了地点,我们由昆明湖去万寿山也 应该怎样交代于句呢?

生自由说后归纳:

走过昆明湖,就来到万寿山。

昆明湖的水,倒映着万寿山,我们向万寿山走去。

绕过昆明湖,就是万寿山。

师启发,那我们不看山底,直接登山了,同意么,不同意,就从山脚看起。

走过昆明湖,来到万寿山脚下。

⑵ 自由读第3自然段:

把看到的景物用“  ”画出来。

汇报景物: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佛香阁。

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要读出大殿的美。

⑶ 自由读第4自然段:

来到了山脚,想不想往上走,想,就先讲一句介绍方位的话。

(“登上万寿山”)

方法同上:

找、说、读

师注意:

由“掩映”一词挖掘山的神秘美,出示简笔画讲词义:景物一半被绿树所遮只露出一半。由“耸立”一词讲建筑物的高大。

再注意:由“镜子”“碧玉”讲比喻的好处,使所描写的景物变得生动、具体。方式可飞用比较句对比着讲、体会。

师归纳:

万寿山这一段先写近的景物,再写远的景物,从“向东远眺”这一语句可以看出这一方位顾序。

出示练习:

这里的景色真____________啊!

要求读出美。

接下来该去哪里?

(长廊)

怎么交代顺序?

(下了万寿山,来到长廊)

3、讲长廊要求生自学此段:

注意点:

⑴ 方位顺序要讲到:

长廊──长廊两旁。

⑵ 景物有柱子、栏杆、长度、间数(这里采用了数字的方式,具体地交代了长廊的长)、横槛、花木。

4、归纳出“美”后齐读长廊这一段。

三、总结

今天我们先学(    )再学(    )和(   ),最后学(   ),每一段开头都介绍了方位:来到昆明湖;绕过昆明湖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下了万寿山来到长廊。

如果你去游颐和园你能这样游览?不能还得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还得从大门进入,先游长廊,再游万寿山脚和万寿山,最后游昆明湖。这说明写作也得按一定的顺序写。这一切景物都是美丽的,这几个白然段都围绕着 1和6自然段写,这头尾两段各起什么作用:总述与总结,这叫首尾呼应。

【板书设计】

长廊 中间──两旁

万寿山下 上 下 到处

颐和园 万寿山 近──远 下 美丽

昆明湖 岸──桥 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