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比的应用教案(优秀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比的应用教案 篇1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比的应用教案 篇2

①抗性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动物是指转入了外源基因的动物。

我的发现:

2.分析说明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与伦理。

探究发现:

(1)导入基因的稳定高效表达

导入的方法、使用的受体细胞等都会影响到基因导入的效率和基因的表达,因此在基因工程操作时要进行筛选和培养。骨髓作为受体细胞使用的最多,对它进行细胞培养、干细胞分化、使用造血因子等方法可增加基因的稳定高效表达。

(2)导入基因的安全性

导入的基因是否引起重要基因的失活或更严重地激活一个原癌基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因此要重视基因的安全性问题。

(3)基因治疗与社会伦理道德

体细胞基因治疗是符合伦理道德的,但试图纠正生殖细胞遗传缺陷或通过遗传工程手段来改变正常人的遗传特征却引起争议。

我的发现:

3.利用微生物生产药物有何优越性?

探究发现:所谓利用微生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是指将人们需要的某种蛋白质基因,导入微生物,然后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蛋白质类药物。与传统的制药相比有以下优越性:

(1)利用活细胞作为表达系统,表达效率高,无需大型装置和大面积厂房就可以生产出大量的药品。

(2)可以解决传统制药中原料的不足。例如,传统的胰岛素生产方式是从猪和羊的胰腺中提取,获得1 g胰岛素大约需要100 g的猪胰脏,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但利用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即能大量生产(1 000 L大肠杆菌发酵液可得到100 g胰岛素),又不需要从动物或人体上获取原料。

(3)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

比的应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感受滤镜对于增强图像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掌握两种以上的滤镜使用方法。

3、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滤镜制作图像效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种以上的滤镜使用方法。

难点:创造性地使用滤镜制作图像效果。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利用图层样式命令制作了精美的文字特效,这些文字更好地表现了图像的主题,丰富了图像的内容。在Photoshop处理图像的过程中,怎样能创建各种唯美的图像特效。这就离不开滤镜的使用,滤镜不但可以创作出光怪陆离美轮美奂的电脑艺术作品,而且它更为初学者带来广阔的想像和创作空间。

下面让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用滤镜做的图片。

1、这是铅笔素描画的效果,是用素描炭笔滤镜做的。

2、这个是山水画的效果,这个怀旧的效果,这个电影胶片的效果,应用不同的滤镜一张画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效果。

看了这么多张用滤镜做出来的图片,是不是我们也对滤镜充满了好奇呢!好的,现在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实践操作

1、学生自己根据课本P93的“操作提示”制作水波效果图像,遇到问题左右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交流解决。

2、问题疏导

如果要处理的图像有多个图层,在使用滤镜时,它只对当前图层起作用,如果当前图层中有选定的区域,则只对选定区域起作用。

我们使用滤镜是为了增强图像的感染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处理时要尽量自然一点。

3、滤镜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组合使用,甚至还可以与图层样式命令组合使用。现在我们就通过滤镜的组合使用来制作油画效果。

学生根据课本P94的“操作提示”制作油画效果

4、问题疏导

同一种滤镜多次使用可以增强这种滤镜的效果,可以用Ctrl+F来实现。

图层的合并:图层—合并图层

三、巩固提升

1、自选一张图像,使用一种或多种滤镜,自创不同图像效果。

2、组内交流其创作心得。

四、总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动手实践,你有什么收获?

Photoshop的滤镜种类繁多,而且各具特点,我们要完全掌握滤镜的使用,是需要在不断地创作实践中去归纳总结,我相信大家通过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够掌握滤镜的精髓,并且能够灵活的使用滤镜创作出眩目的图像效果,完成各种“不可能完成的”设计任务。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应用》 篇4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与分数的联系、以及掌握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比的应用又称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有按正比例分配和反比例分配两种,由于按反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并不广泛,而且可以转化为按正比例分配来解答,因此教材只教学按正比例分配。按比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研究比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的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有两部分内容:分一分和算一算。分一分:创设一个给两个班的小朋友分橘子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过程中体会到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需要,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算一算:在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由于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比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解题策略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合适的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未知、寻求成果的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事物各组成部分比的资料,课前让学生熟悉用量杯量取溶液的方法。

课上准备:有关课件、黄、蓝色颜料、量杯等。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并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实录】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作为一个大连人,你熟悉自己的家乡吗?大连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谁能用简短的一个词来概括。

生1:我最喜欢大连的星海广场。

师:你对大连的星海广场印象最深。还有吗?

生2:大连的海。

生3:大连的草坪。

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大连的风光图片,咱们一块来看一看。

(放投影,出示大连的星海广场等图片,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出地点。)

师:看了这些风光片之后,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谈谈你的感想。

生:这些图片大部分都是绿色,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心旷神怡的感受。

师:如果咱们把这些画面画下来,你认为主色调应该是什么色?

生齐:绿色。(师板书:绿)

师:绿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孩子们,知道绿色是怎么调配出来的吗?

生:知道,是黄色和蓝色调配出来的。(师板书:黄+蓝——)

【策略说明:优美的风景与和谐的音乐会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轻松的世界,会使数学学习活动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这种直观的图片不仅会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会自然地引入到“绿色是怎么调配出来的”这一主题。】

二、实验操作

1、动手操作,调配绿色

提前给每组准备了蓝色和黄色颜料,一个小量杯,二个大量杯,大量杯上贴上组号。

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黄色和蓝色两种颜料,等会,你就可以用这两种颜料调配出你最喜欢的绿色来。在调配之前,先听老师说要求:在调配之前,组内先商量好想用多少ml的蓝色和黄色,记录好数据之后再开始调配。我们用小量杯来量取颜料,倒入大量杯进行调配。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现在各小组可以调配了。

学生开始操作,由小组长进行分工,一人记录,一人操作,一人负责传递器材、搅拌颜料,还有一个人负责卫生工作。

师:调好的小组请组长将颜色放到前面来,并把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将调配好的绿色按组序一字排开,量杯上标明组号,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各组调配出来的颜色。

师:老师想请一个小组的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用了多少ml的蓝色和多少ml黄色。

生:我们第四小组用了100ml的黄色和60ml蓝色调配出了一种绿色。

师:咱们再看看其他组的数据。

【策略说明:数学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尤其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就地取材,将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学中去,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调配绿色是现实而有趣的学习活动,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是乐于参与的。第一次的配色活动没有给学生规定统一的数据,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活动的过程去观察和发现不同的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2、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1)观察。

师:孩子们,结合这些数据,再观察这些绿色,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黄色越多,调出来的绿色越浅;蓝色越多,调出来的绿色越深。

生2:各组调出来的绿色都不一样。

师:咦,咱们都是用黄色和蓝色来调,为什么调出来的绿色有深有浅呢?

有个别学生举手了。

师:不少同学有想法了,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跟小伙伴们交流交流。(学生讨论)

生1:我发现每个组用的黄色和蓝色不一样多,调出来的绿色深浅也不一样。

师:还有其它的想法吗?生2:黄色与蓝色的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比不一样。

生3:我认为蓝色和黄色的比不一样,所以调出来的颜色就不一样。

(2)得出结论。

比的应用教案 篇5

目标

1.掌握一些常见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难点是解决数列中的一些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例1.等差数列 的公差和等比数列 的公比都是d(d≠1),且 , , ,

⑴求 和d的值;

⑵ 是不是 中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例2.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 前 项和为 ,若 成等差数列,求 的值.

例3.已知数列 的前n项和为 且满足 .

(1)判断 是否是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

(2)求数列 的通项 ;

例4.设 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n项和为 ,且对于所有正整数n, 与2的等差中项等于 与2的等比中项。

⑴写出的前3项;

⑵求 的通项公式(写出推理过程);

⑶令 , ,求 的值。

例5、已知数列 ,设 ,数列 。

(1)求证: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 的前n项和Sn;

(3)若 一切正整数n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例6.已知函数 ,数列 满足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令 ,求 ;

(3)令 对一切 成立,求最小正整数m.

课后作业

1.设数列|an|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 。

2.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 不为 , .若 是 与 的等比中项,则 _________。

3.若互不相等的实数a、b、c成等差数列,c、a、b成等比数列,且a+3b+c=10,则a=_______。

4. 已知等比数列 的前 项和为 且 。

(1)求 的值及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设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5.设数列的'前 项和为 ,已知

(1)设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若 ,求 的取值范围

6.设 为数列 的前 项和,若 ( )是非零常数,则称该数列为“和等比数列”.

(1)若数列 是首项为2,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试判断数列 是否为“和等比数列”;

(2)若数列 是首项为 ,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且数列 是“和等比数列”,试探究 与 之间的等量关系.

7.已知数列 是首项 ,公比q>0的等比数列,设 且 , 。

⑴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⑵设数列 的前项和为 ,求证数列 是等差数列;

⑶设数列 的前n项和为 ,当 取最大值时,求n的值。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第2时)

使用说明:

1.前认真预习本,完成本学案;

2.上认真和同学讨论交流,积极回答问题、板演,认真听老师点评;

3.下复习,整理归纳。

比的应用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

掌握解题的关键。

设计思路: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

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 ):( ),男生占( )份,女生占( )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 )和( )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 ):( ),其中( )量占( )份,( )量占( )份,( )量占两之和的( )/ ( ),( )量占两量之和的( )/( )。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什么?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

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方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生:因为这道题实际上是把6850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死亡的人,另一部分是受伤的人,所以可以用1250+5600,看是否得6850。

师:说得太棒了,也就是将伤亡的人数进行了分配。同学们,老师告诉大家,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就叫做按比例分配,例2题就是把6850按照25:112来进行分配的,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死亡1250人,受伤5600人这两个数字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谈感想

师:面对着大量流离失所,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平民,面对着大量无辜的伊拉克平民的尸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伊拉克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大家看例3.

例3:中国方面政府向伊拉克难民授助了500顶帐蓬,俄罗斯政府为伊拉克平民援助了60万吨粮食,伊拉克议会经过协商,决定将这批粮食按照人口数分发给受轰炸比较严重的三个城市:巴格达、基尔库克和巴士拉。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500万人,24万人和76万人。假如你是伊拉克的政府官员,你将如何分配这批粮食。

师:各位官员,你们马上召开会议讨论一下吧,如果有了结果,请将你们的分配方案写到黑板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工作效率高?

生板演他们组的做法:

师:下面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记者招待会,各位小记者,你们认为这个分配方案合理吗?对于黑板上的算式,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这几位官员给你们解释一下?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适时的举行一场辩论会,从而使学生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师:你认为这道例题属于哪种类型的应用题?为什么?遇到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我们该怎么做?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够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小组学习来自己解决问题,看来呀还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你看你们竟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就研究出了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接下来,我们继续应用今天所得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不好?

四、巩固内化,解决生活中问题

1、据卫生部统计的数字,截止到4月21日,中国大陆共报告非典型肺炎20xx例,其中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人数的比为1201:708:92,请你求出在这次疫情中,已经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各多少人?

师:请大家拿出课堂练习本,将这道题做在本上,如果有谁做完了,请前五名同学和我击掌

祝贺。

师:请第一个做完的同学找个人读答案。

师:看来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预防,大家尽可以放心地学习和工作。

2、小李、小王、小张三个人是合伙买福利彩票的彩民。他们采用合作出资,共同选号的方式来购买福利彩票,幸运的是他们中了特等奖,老师这儿有一张调查表,上面记录了三个朋友中奖金额和投注额。

合伙买福利彩票情况调查表

中奖金额

500万

投注人

小李

小王

小张

投注款(元)

200

140

160

应得奖金

1、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每个人该分得多少钱?

2、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160万元按照1:3的比将钱捐给了希望工程和自己留作教育基金,请问小李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师课件演示先出示第1问,生算完后,将答案点击到括号内。

师读第2个问题时生议论,师问:”怎么有问题吗?”

生:小李应该分200万元,怎么你说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为160万元,你算错了吧?

师:我再看看,没有。

生:那两个人少给他了吧!

师:也没有,到底怎么回事?因为中奖后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小李实际得到了160万元,大家一定要记住,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接着算吧。

师:请做完的同学报告你的名次。

算完后出示一个大募捐箱。

师:同学们,看来呀,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我们经常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我们的数学本领一定会越来越高,老师留一个作业,

作业:在普九达标活动中,教育局拨给南关小学20xx本图书,学校决定把这批图书按照人数的多少分发给各班用于置办图书角,每班应该分多少本书呢?,请你展开调查,并且将你的分配方案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李校长。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②浓缩液的体积:500x()=100(ml)

③水的体积:500x()=400(ml)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6)学生试做: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补充练习

(1)出示: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

①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②一班应栽的棵数:280x()=94(人)

③二班应栽的棵数:280x()=90(人)

④三班应栽的棵数:280x()=96(人)

答:一班栽树94棵,二班栽树90棵,三班栽树96棵。

(5)学生进行检验。

(6)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的第1、3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2、4、5、6、7题。

教学追记: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而言较容易掌握,因而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出现什么困难。教学中,我两种方法并重,并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殊途同归之处。对于类型稍有不同的题目,如“做一做”第2题,以人数为比例进行分配的,我在教学时添加了一道例题,教学后再让学生独力完成第2题,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学得较为轻松,也对这种类型题掌握得较扎实。

比的应用教案 篇8

教材的编排特点

1、素材的选取富有童趣。

教材以“看杂技”为主要线索,展现了“自行车表演”、“晃板与顶碗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能吸引学生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

2、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口诀的编排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口诀句数的编排上。由于传统的“小九九”2、3、4的乘法口诀句数太少,不利于学生探索口诀的编排规律。而“大九九”则句数太多,对于刚刚接触乘法口诀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有困难。所以本单元采取折中的方法,把大九九和小九九的优点结合起来编排。同时,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口诀的开始,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这是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创新。

3、以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降低了口诀编制的难度。

以琅琅上口的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是本单元乘法口诀编写的又一特点。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接触最多而且最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简短精练、朗朗上口等特点。本册乘法口诀部分的编写思路就是将累加所得的数编成儿歌,然后将儿歌进一步简化编成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轻松愉快的口诀编制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3、4的乘法口诀。

学与教建议

1、 口诀的编制要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2、注意加强直观教学。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4、理解先编儿歌再编口诀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儿歌在编制口诀中的作用。

5、评价方式要多样。

比的应用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灵活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的大豆和40公顷玉米。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60÷100=3/5

40÷100=2/5

这里的3/5和2/5是什么意思?

2、60:40=3:2

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一些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教学例题2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1) 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说说:要分配什么?3:2是什么意思?

(2) 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

(3) 交流

(4) 用分数怎么解答?

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3+2=5

播种大豆的面积:100×3/5=60(公顷)

播种玉米的面积:100×2/5=40(公顷)

(5) 用归一方法怎么解答?

3、归纳小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怎样解答?

4、学习例题3

(1) 小组尝试解答检验

(2) 全班交流、反馈

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一班应栽的棵数:280×()=( )棵

二班应栽的棵数:280×()=( )棵

三班应栽的棵数:280×()=( )棵

(3) 例题2和例题3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与检测

1、水果店运来桔子和梨共840千克,梨和桔子的重量的比是3:2,桔子和梨各重多少千克?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7,求这个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3、教材53页的2、3题

四、小结(略)

五、作业:练习十三的第一、二、五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