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案(优秀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整理的《找骆驼》教案(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找骆驼》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学习老人是如何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理解重点词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这课。

(板书课题、齐读。)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指名答,师生评议。)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再读课文,品评人物品质

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分析判断)

板书设计: 篇2

看见  脚印左深右浅  左脚跛

又看见  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叶上留有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找骆驼》教学设计2016-09-20 9:31 | #2楼

凉州区新关小学 叶金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读准文中加拼音的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表现的不同心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络驼和特点。

4、感悟“用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同学互相提问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分段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对老人观察到的现象和判断的结果作对应分析,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发现的乐趣,学会具体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仔细思考,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理解老人是怎样由观察到的现象推知骆驼的特点的

3、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逞英雄。(打一动物)。

2.认真看图,通过观察图发现问题了没?(都走在沙漠上,有单驼峰和双驼峰区别)。点评:只有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骆驼是沙漠之舟,人行走在沙漠必须靠骆驼,可是一位商人却丢失了一只骆驼,可着急了,今天,我们和他一起来找骆驼。

4.揭题,指导学生写课题:16.《找骆驼》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跛 驮着蜜 愤愤地说 啃过 究竟 不紧不慢

愤愤是什么意思?跛又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课文

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走失)一只骆驼,向一位老人(打听),经老人(指点),(找到)骆驼的事。

三、聚焦“特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咱们看看学习提示教我们要读懂哪些问题?(读提示)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1.自由读1—9段,划一划。

2.交流: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蜜,右边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1)我们从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中知道了骆驼的特点。那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的对话。(自由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

3.商人以为一定可以找到骆驼了,可是老人说:——这时候,商人——

四、聚焦“推测”

1、那老人到底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个别读第10段 。

2、板书:老人看到——,知道——。

理解:跛 表演左脚有点跛

观察图片:掉落的蜜和米;

树叶比较:哪张是骆驼咬过的

3、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判断)

4、句式:老人之所以知道( ),是因为看到( )。

因为老人看到( ),所以知道( )。

5、那么,老人看到的情况有三个,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究竟换一个词语。(到底)

五、聚焦“结果”

1、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2、“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3、齐读

六、总结

老人能详细知道走失骆驼的特点,那是因为﹙他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才得出正确结论的),老人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帮助商人找到了骆驼。商人没有遇到老人也就可能找不到骆驼,所以真正找到骆驼的是——老人,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让我们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像老人一样,去观察、去发现。

七、课外作业

1、把今天学的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小练笔:一天,商人牵着骆驼走,又碰到了老人,他又会怎么做?怎么说?以《再遇老人》为题,发挥想象,写一段话。目的是拓展延伸,使阅读教学中的读、说、写有效结合,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16、找骆驼教学设计2016-09-20 19:43 | #3楼

16、《找骆驼》教学设计

修文县石安小学 穆春霞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课题、同学的回答和课文内容的省略处提出问题,并通过反复读课文,与学习伙伴讨论,解决问题。

2.通过比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走失”“详细”“不紧不慢”“指点”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是不是”提问;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读懂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课前准备】:制作幻灯片课件【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整体感知,明确学习要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该怎样学?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

师: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读完一遍之后请站起来读第二遍,读到第三遍的时候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明确学习要点

师:为了帮助我们学习,编书的叔叔、阿姨在课文前面作了提示,谁来读一读?

(生读提示)

师: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根据学习提示,练读课文对话,解决问题一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话,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 (生自读并标注)

师: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

(生答:三个)

师: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心情如何?(生答:心里高兴)从哪儿看出他心里高兴?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指名某学生扮演)我们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指导加上动作)

师:再读对话,你们发现老人的发问有什么特点没有?

(生答:都用到了同一个词语──“是不是”,这个问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老人说的骆驼的特点具体、全面,然而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难怪商人会忿忿地指责老人。请大家读一读商人说的话。

四、根据学习提示,细读老人的话,解决问题二

师: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吧?现在我们该研究什么了?问题二的答案在课文的哪部分?

师:好,我们来读老人说的那段话。这段话该怎么读?什么叫“不紧不慢”?

(指导朗读)

师:老人看见了什么?

(生画下相关内容)

师: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

(生用另一种符号画下相关内容)

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男同学读“看见”的内容,女同学读“知道”的内容。

(男生、女生分别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学习运用“是不是”发问。商人以为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所以忿忿不平。当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出原因之后,他才恍然大悟。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来做一回聪明的商人。当你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能不能用上“是不是”来问一问老人?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示范:请问,您是不是看见了,所以知道)

师:同学们会问吗?自己试着问一问老人。

(生自由练习)

师:谁能够连起来问一问?

(同桌互相说,然后群体表演,扮演老人的学生也要表现得越听越高兴,为商人的聪明感到高兴)

五、深入理解,解读推理过程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有个问题。看见了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怎么就能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儿跛呢?老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请学生结合课前的游戏回答)能不能反过来说,要是骆驼的左脚是不跛的,那么──

(生答:两只脚印应该一样深浅)

师:很好。谁能来讲一讲老人看见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师:老人看见树叶上骆驼留下的牙印,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你们能不能画一画,缺了一颗牙的骆驼留下的牙印应该是怎样的? (生试画—投影展示—进行比较判断)

师:对,老人在树叶上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牙印,所以他想:要是这骆驼──谁能接下去说?

(师指名学生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六、自由质疑,理解寓意

师:课文中的老人请商人顺着脚印去找。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问问题:为什么要顺着脚印去找?)

师:是啊,为什么要让商人顺着骆驼脚印去找呢?我们来讨论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

师: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同学们觉得故事中的老人是怎样的一位老人?

七、回顾全文,积累语言

师:故事很有趣,读了课文大家肯定受到很多启发。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同学们喜欢怎样读,齐读还是分角色读?大家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写法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师:相信这些好词好句会随同《找骆驼》这个故事,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设计思路】

一、促进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共同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发展学生语言,也要重视思维训练,努力把语言发展与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思维和语言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在《找骆驼》这篇课文中,老人说出了商人走失的骆驼的三个特点。但是,在课文中并没有展开描写老人的思维过程,课文留白处为学生思维发展预留了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的特点的,再用自己的话说出老人思维的过程,用课前游戏和课中画图为学生的思考作铺垫,引导学生可以从正面推理,也可以反向推理。这一过程,既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

要在课堂上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让语文课有浓浓的语文味。

在《找骆驼》这课的教学中,如果只重视让学生弄明白老人知道了骆驼的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三个特点这两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堂教授中年级学生的语文课,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

方面有所感悟,有所积累,有所提升,这才是语文课语文性的体现与落实。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抓住老人向商人发问时用上的“是不是”这个句式,让学生学习发问,发问的内容则是展示老人是怎样知道骆驼特点的思维过程。如此一来,就把课文内容和语言文字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反思

《找骆驼》这篇课文位于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全组课文围绕“观察中的发现”这一专题组合。众所周知,观察中要有发现,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构思这一组课文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学习的角度着眼,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力(即掌握提问的表达形式)的培养。陆虹老师正是从落实单元专题的内容及形式这两方面的要求出发,来制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突破学习难点(理解老人没见到骆驼,怎么会知道骆驼的右脚有点跛的问题)作好了铺垫;整个教学设计以课文前“学习提示”中体现阅读方法指导的两大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为主线展开,重点明确,思路清晰;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缺了一颗牙的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留下的牙齿

印,形象地展现了中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和过程;等等。然而,我个人觉得特别值得称道的还当属“是不是”这一语言形式从发现到运用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课第二板块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朗读来推进的。在读了老人和商人的对话后,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老人的发问有什么特点,让“是不是”这样一种带有猜测、比较委婉的问法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象。然后又在第三板块中利用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转换成商人的角色,尝试运用“是不是”这一形式来向老人发问。这一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离开课文,去搞外加的、为运用而运用的提问形式练习,而是融课文内容理解、语言形式运用和思维发展于一体,尝试用“是不是”发问,练得很自然、很落实,使语文学科的本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相信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是不是”这一使用频率很高的提问形式,会在学生头脑里留下深刻印象,且自然融入学生的生活语言。

当然,这样教学对于略读课文来说,会不会太细了一点儿,特别是教师的提问是不是多了一点儿,能不能将线条搞粗疏一些,以留出更多的时空让学生读读书,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我们可以再研究。

16《找骆驼》教学设计2016-09-20 22:18 | #4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准文中加拼音的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表现的不同心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络驼和特点。

4、感悟“用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同学互相提问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分段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对老人观察到的现象和判断的结果作对应分析,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发现的乐趣,学会具体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仔细思考,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理解老人是怎样由观察到的现象推知骆驼的特点的

3、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骆驼

这是什么?介绍骆驼。

2、骆驼是沙漠之舟,人行走在沙漠必须靠骆驼,可是一位商人却丢失了一只骆驼,可着急了,今天,我们和他一起来找骆驼。板书:找骆驼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跛 驮着蜜 愤愤地说 啃过 究竟 不紧不慢

愤愤是什么意思?跛又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课文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在老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骆驼。

三、聚焦“特点”

这是一篇略读文章,咱们看看学习提示教我们要读懂哪些问题?读提示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1、自由读1—8段,划一划。

2、交流: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缺了一颗牙齿

(1)我们从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中知道了骆驼的特点。那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的对话。自由读

(2)分角色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

3、商人以为一定可以找到了骆驼了,可是老人说:——这时候,商人——

四、聚焦“推测”

1、那老人到底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个别读第10段 。

2、板书老人看到——,知道——。

理解:跛 表演左脚有点跛

观察图片掉落的蜜和米;

树叶比较:哪张是骆驼咬过的

3、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判断)

4、句式:老人之所以知道( ),是因为看到( )。

因为老人看到( ),所以知道( )。

5、那么,老人看到的情况有三个,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

究竟换一个词语。(到底)

五、聚焦“结果”

1、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2、“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3、齐读

六、拓展延伸

老人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帮助商人找到了骆驼。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让我们也做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像老人一样,去观察、去发现,下节课,我们就去交流我们观察中的发现。

七、作业

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把观察中的发现记录下来,下节课交流。

板书: 16、找骆驼

看到 知道

脚印右深左浅 左脚有点跛

路左有蜜右有米 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树叶留有齿印 缺了一颗牙齿

六、拓zhan师:请你任选其中一项写一写。1、你想对老人和商人说什么?2、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七、总结

找骆驼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 https://m.shubaoc.com/ 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自学指导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拓展运用,当堂检测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