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三大产业的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初步理解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能结合实际分析说明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探究社会时政问题等活动,通过讨论、辩论、模拟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等方法,突出教师的指导性、学生的参与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协作,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经济学数字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能从数字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经济生活,对国家的经济现象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逐步树立起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热爱祖国的情感。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三大产业虽然在建国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使他们懂得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更好的奉献社会,才能充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关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的教学建议
一、关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的教材分析
虽然,本框题在内容上只讲第二产业的工业部分,但是,在构成上,本框题与上一框题及下一框题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在第一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中,工业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框题中的重点,也是第四课书的重点。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本框题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与时政的连接点是国家在“九五”期间对支柱产业实施了投资倾斜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对支柱产业的投资力度。
本框题首先介绍了工业的产生。讲清我们本框题所说的工业不是最初的工场手工业,而是后来的现代化机器大工业,因为,只有现代化机器大工业,才能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手段来装备工业,从而为后面讲解本框题的重点知识即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做好了铺垫。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本框题及本课书的重点,这部分内容讲两个问题,一个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另一个是工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样就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工业为什么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我国工业的现状:首先,建国后我国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其次,说明我国工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助于加强他们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
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一内容是本框题比较重要的知识,通过对支柱产业特点的分析,让学生分析出那些行业应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还可以和时政热点挂钩,要联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九五”期间对支柱产业的投资倾斜政策,说明国家侧重发展支柱产业的重要原因。
二、关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的教法建议
在讲解本框题的具体知识之前,留给学生一个讨论题:材料--近代以来,中国开始沉寂了,人类社会繁荣的重心转移到了西半球,西方空前繁荣,开始以武力或经济的手段大举入侵中国。在重重桎梏下,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畸形发展,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请同学们分析近代中国落后的经济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近代中国落后的经济原因之一在于工业的落后,或者说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是它落后的一个原因。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然后席卷西方,机器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富有成效的生产率,使西方创造物质的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西方经济强大了,就开始大举入侵中国。通过这个讨论题使学生认识到工业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从而顺利过渡到本框题的讲解。
关于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这部分内容在前面讲解三大产业的划分时,已经讲解过了,它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因此可以通过播放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这样做既可以避免老师重复讲课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为了向学生强调本框题所说的工业不是最初形式的工场手工业,而是现代化的机器大工业,所以,视频应以机器生产为背景。视频播放完后,学生会非常清楚,我们本框题所讲的工业是机器化大工业。
在讲解工业的含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出和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密切联系的工业行业,让学生们分析出工业的对象是自然物质资源或原材料,手段是采掘或加工再加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握了工业的含义。
讲工业的分类可以列出分类图表,学生一看一目了然。讲解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分类时,首先要结合分类图表讲清重工业主要提供的是生产资料,但也有一部分是消费资料,轻工业虽然主要提供消费资料,但也有一部分是生产资料。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探究性学习的方法,题目是在轻、重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请你站在朱镕基总理的角度分析我国应该把着重点放在轻工业还是重工业,为什么?认为是轻工业的组成一组,认为是重工业的组成一组,进行辩论。最后教师指出应放在重工业,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来说,满足人们温饱的需求始终是一个严峻的任务,重工业是为农业和其他工业提供装备的部门,作为一个正在谋求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然十分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把重工业的发展水平看作是实现现代化的尺度。
有关工业的分类问题虽然不是教学重点,但是明白这个内容有助于对工业的进一步了解。在讲解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分类时,要向学生说明,虽然重工业主要提供生产资料,但也有一部分是消费资料,如燃料动力工业中民用燃料以及汽车制造业中的民用小汽车生产等。轻工业虽然主要提供消费资料,但也有一部分是生产资料,如仪表仪器等,所以,重工业不能完全等同于生产资料生产,轻工业也不能完全等同于消费资料生产。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本框题的重点,在教法上有以下建议:
对这部分内容可以进行探究性学习,题目是如果没有工业,美国农业与中国农业谁更强。教师在给出学生这个题目的同时,要把美国农业现状以及中国农业现状的的有关背景材料展示给学生。通过现实与虚设的对比,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工业的主导作用。
(美国农业现状:是世界上拥有大量余粮出口的5个国家之一,余粮出口占世界余粮出口量的55%以上,名列5国之首。农业在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构成中只占3%,农业的就业比重只有6%。美国的农业机器化程度高达90%多,有近3/4的农产品是在使用电子计算机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从而使其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中国农业现状:粮食长期供不应求,1996年首次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但粮食质量不高,每年还要从加拿大等国家进口部分优质粮食。农业在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构成中占20%多,农业的就业比重高达77%。机耕农田占农田总面积的50%,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工具还相当落后。)
学生们看到背景材料,很容易知道:工业不断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各部门的生产在先进技术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使国家国富民强。如果没有工业为农业发展提供现代化的技术装备,美国农业不可能胜于中国农业,从而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其次,要向学生讲解工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于我国工业的现状部分,建议教师从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两个角度讲解,在讲解我国工业建国后取得的巨大成就时,先播放建国后党领导人们走工业化之路的视频,归纳出中国工业的五大成就。
在讲解我国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时,可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外国企业投资我国、外国公司进入了一些国家关键性产业,并进一步提出控股要求、国际资本开始大规模的进入中国的资料。对此,有的人说,"八国联军"又来了。在材料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出中国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看完上述材料后,你作为一个中国人有什么感受?中国工业的未来与你的现在有关系吗?
关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讲完什么是支柱产业及其特点后,教师提示学生中国选择支柱产业,既要考虑技术进步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又要考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有利于大量吸收就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支柱产业的特点及我国的具体情况尝试着分析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那些?并说明选择它们的原因。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指出我国的支柱产业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何振兴这些支柱产业?目前,我国的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和建筑业等产业已具有相当的基础,国家在投资上采取了投资倾斜政策,它们将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教学建议
一、关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第一节的最后一个内容,把这一框题讲清楚了,学生才会对国民经济的部门分类、部门结构以及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本框题着重分析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在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其中在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是本框题的重点。
过去我国的国民经济是按照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来分类的。从1985年开始,我国参照国外的划分标准使用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强调两点:
1、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等五个方面论证。
2、它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
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并且继续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庞大的产业部门。第三产业的就业在发达国家持续上升,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上升趋势更为明显,说明发达国家工业化已趋于成熟,并开始迈进所谓“后工业化社会”。
我国第三产业的状况: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我国第三产业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较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就业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比较低。与我国第一、二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的纵向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20年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稳中波动,无论是上升还是波动变化趋势都不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改革开放20年间,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之中,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这一内容是本框题的重点内容。书中从三个角度论述了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人类生产活动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个阶段以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为标志,即所谓工业化阶段;第三个阶段以资本和劳动力大量涌入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为特征,即现代化阶段。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着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双重任务,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保证社会安定。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我国现在一年的犯罪率高于建国后十年的犯罪率,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关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教法建议
教师在讲解第三产业的含义和分类时,可以把书中编写的顺序颠倒过来,先讲分类,然后根据分类中涉及的各行各业,归纳出它们的共性,从而总结出第三产业的含义。
课前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调查表,要求学生回家调查清楚后准确填写,填写的内容是爷爷奶奶辈、爸爸妈妈辈从事的工作所属的产业,自己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准备从事什么工作,它属于哪个产业?表格如下:
从事农业的人次
从事工业和建筑业的人次
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次
爷爷辈
爸爸辈
我自己
然后根据学生填写的表格,课前教师组织学生作出4张柱状图,课堂上展示出来。第一张柱状图反映的是爷爷辈在三大产业间的就业情况。第二张柱状图反映的是爸爸辈在三大产业间的就业情况。第三张柱状图反映的是自己准备就业的产业。第四张柱状图反映的是表格中所统计的总人数就业产业的情况。
通过对比看到,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是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保持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我们越来越多的同学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所从事的行业是从属于第三产业的。那么。第三产业到底有哪些行业呢?由此引出我们所要讲的第一个内容第三产业的划分层次及概念。
在讲解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时指出,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讲清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这一地位,要从如下两点讲解。
第一、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播放视频 流水线生产,引导学生懂得: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第一、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了,这就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教师还可以从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科技革命使第三产业一些部门相应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国际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等角度论证此观点。
第二、一国经济发展程度如何,很重要的是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体现。
把1996年世界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三大产业的构成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国家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中国
20
50
30
印度
28
29
43
泰国
11
40
50
伊朗
25
34
40
蒙古
31
35
34
日本
2
38
60
韩国
6
43
51
新加坡
0
36
64
然后,要求学生们在表格中找出经济发达的国家,看看这些国家在三大产业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从以第一产业为主逐渐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所达到的高度也越高。产业结构高度化,就是产业结构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化过程,由技术含量低向技术含量高转化的过程,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化的过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的过程。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如表格中提到的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其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都远远高于其他产业。中国要想发展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讲解我国第三产业的现状,要从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两个角度进行。讲成绩如下表格: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大产业构成(%)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
28.1
48.2
23.7
1979
31.2
47.4
21.4
1980
30.1
48.5
21.4
1985
28.4
43.1
24.7
1990
27.1
41.6
31.3
1995
20.5
48.8
30.7
1997
18.7
49.2
32.1
让学生根据这张图表分析我国三大产业是如何变化,它与我们课前所做的调查有什么关系,我国三大产业变化的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图表可以看出,中国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变化是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稳中波动,变化幅度不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改革开放20年间,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三大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意味着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也是变化的。我们在小范围做的调查与社会大环境的情况是协调一致的。这使我们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是好的,中国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拉近。其次,指出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第一、二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本框题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在讲第一点意义之前,媒体显示:没有人是贫困的,除非他没有知识。拥有知识的人拥有一切。
通过大屏幕上的至理名言,使学生明白:知识对人的重要性,尤其在现代社会知识是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因素。知识的转播离不开教育,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如同知识对个人的作用一样重要。
要求学生们以第三产业中的教育产业为例(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论证第一点意义。(注:之所以选择这一角度,即可以讲清第一点意义,又可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魅力与力量,更加努力地学习)
教师总结时,既可以举出瓦特、爱迪生等个人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的贡献的例子,又可以举出韩国、日本等国家重视教育,通过教育推动国家现代化的例子。
在讲第二点意义之前,先拿出一道讨论题要求同学们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分析出第二点意义。讨论题是:我国在五十年代的时候,人们的经济生活贫困窘迫,但社会的犯罪率比较低。现在生活富裕了,但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以北京为例,犯罪率居高不下,据调查犯罪分子中刑事犯罪分子大部分都是无业人员。你认为犯罪与就业有关系吗?是一种什么关系?根据中国目前农业现有1.2亿剩余劳动力,城镇有大量下岗工人的国情,应该把这些剩余劳动力安置到哪些行业去?
引导学生明白:犯罪与就业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据统计如果失业路为5%,就是充分就业;为7%—8%,社会可以承受;超过10%社会就会不稳定。我国在五十年代实行的是低工资,多就业的政策,失业成隐性化。伴随着改革以及减员增效,使这一隐性失业明朗化,我国现在的失业路为7%,因此犯罪率较之从前就高。根据我国的国情,剩余劳动力应主要转移到第三产业去。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它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行业并存,能够吸纳大量的和不同层次的各类人员。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吸纳150多万人就业。
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谈第三产业的发展给你带来了那些好处(要求学生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从而充分论证第三点意义。
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教学建议
一、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教材分析
本框题既是第四课的教学重点,又是全本书的重点知识。所涉及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科教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不但在本框题中,而且在全课书中都是重中之重。本框题在第四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它既看到了本课书与第三课书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为本课书后面几个框题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关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分类、比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它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析出来。通过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我们可以看到,三大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是本框题的第一个重点。这部分内容从理论角度来看,道理浅显,并不难理解,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心存疑点。例如有些学生认为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之间有比例关系问题,在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中所有发达国家都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高,以1996年为例,美国是72%,英国66%,日本60%,韩国51%,甚至连一些比较贫穷的国家其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也比我国高,越南是42%,蒙古是34%,而中国只有30%。在人类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中国是否有必要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有的学生列举出新加坡的情况。新加坡是亚洲的经济强国,1996年它的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比重依次是一产0,二产36%,三产64%。新加坡没有农业,经济照样强大。我国发展农业困难重重,尤其是加入WTO后,更是举步坎坷,因此中国政府有没有必要强调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农业等。针对上述等问题,应该紧紧结合我国的国情讲解,从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我国农业发展缓慢,制约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从我国正反两反面的经验看农业的基础地位。另外社会上“有钱就有粮,无粮也不慌”的观点在学校中也得到了一部分学生的认同,针对这一疑点,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讲清:第一我国与新加坡的情况是不同的,新加坡人口少,靠粮食进口就可以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而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要解决吃饭问题依靠外购是不可能的;其二中国的吃饭问题要依靠别的国家来解决,必然受制于人,失去国家自立的基础。
发展农业的措施,这一内容既是本框题的重点又是热点。面对我国发展农业的严峻形势,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在讲明课本涉及的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结合事政热点进一步讲解这部分内容。如改变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改变农业生产布局,退耕还林还草;改变农产品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实施城镇化建设;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由过去的人收费,改为现在的法收税;扩大农民增收渠道等等。
最后,介绍了有关乡镇企业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社会热点问题。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三大创举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乡镇企业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由于没有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以改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产品质量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乡镇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时期。
二、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教法建议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在讲解这两个概念时,可以分小组分层次进行。首先课前布置作业,由第一小组学生去图书馆查找我国近些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字材料以及我国、韩国、美国等国家近些年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并作成课件。在此基础上,课堂上将第一小组学生查找的第一组数字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马上就会发现两个数字不一样,得出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概念间的区别。这部分内容主要由第二小组的学生做最后的分析、总结。然后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谈谈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数字有没有实际意义?有什么实际意义?这部分内容主要由第三小组的学生做最后的分析、总结。最后,把第一小组学生查找的第二组数字以课件的方式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个表格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从表格中发现问题——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问题。把这个问题主要交给第四小组的学生回答。
在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这一教学重点讲解时,在教法上有以下建议:
可采取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的主题是“当代中国有没有必要进一步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 利用探究的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当前发展农业的紧迫性,使其进一步明确要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讲解这部分内容,也可采取全班学生在一起谈“观后感”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课前准备好我国农业发展滞后性(扩展资料)的几组数字材料,将其制作成课件,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们通过材料,通过其他同学观后的感想认识到我国发展农业的紧迫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这一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只能加强。通过我国农业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进一步论证必须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
如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本框题的又一教学重点。在讲解这一教学重点时,建议进行“我为农业的发展出谋献策”的讨论。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可以首先播放一些相关录像片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但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录像中涉及的观点,要敢于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特又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学生发言后,教师应汇总学生的观点。学生没有涉及到的内容要讲清,学生提出的新观点应予以讲评并加以鼓励。
在分析乡镇企业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可以分四步进行,具体教法建议如下:
首先,教师说出一些有成就的乡镇企业的名字,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由此教师引出什么是乡镇企业?它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使学生对乡镇企业的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乡镇企业的开办者是农村中的镇、乡、村、民(农民个人或联合)。它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起来的,常用“异军突起”来形容它的发展之快。
其次,把乡镇企业的贡献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由学生总结出它的地位和作用。
乡镇企业的贡献:
材料1:我国1997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8.8%,乡镇企业的增长速度是18%,对国家的贡献率是37%。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出口创汇的1/3来自乡镇企业。
材料2:我国“九五”期间,农村新增劳动力加上现有剩余劳动力一共有2.14亿人,农村只能容纳7700万人,剩下的1.3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1997年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达到18%,保证再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500万人。
然后,由学生回答如下调查表
1、你会购买乡镇企业生产的商品吗?
2、你会购买乡镇企业生产的哪些类商品?
3、你避免购买的乡镇企业生产的商品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麽?
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总结出乡镇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资源耗费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显,近几年乡镇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低谷阶段。
最后,在前面几步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国农民有三大创举,其中之一就有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之所以“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是因为它适合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它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尤其是加入WTO后,它的弱点将影响它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新的形式,乡镇企业应该如何发展?请学生们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教学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科教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