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奶酪教学反思范文(优秀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

块奶酪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主要内容;评价蚂蚁队长

完成度:中等

这节课关于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出现的问题:学生容易把里面的情节作为主要内容,不能用概括的语言表达,部分同学可以(平时回答问题积极的)。大部分同学这样概括: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渣自己不吃让小蚂蚁吃的故事。这个答案不能说错,因为他只有一个情节,,但是如果再有情节学生就会不断地叠加,其实这件事在课文第一段就有明确语句:今天搬运粮食。

无论发生什么都是在搬运粮食过程中的,学生找不到关键的事件,不能把情节放到大的背景下。这应该是归纳能力的缺失。

在评价是否喜欢蚂蚁队长时,他们的评价只是抓住文中的某一句话来评价,很少的同学可以从整篇文章考虑。于是关键词从有毅力和纪律性变成了尊老爱幼。

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块奶酪教学反思 2

这是一节很普通的常态课,但是上完后我对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触特别深,故作此次教学反思

《一块奶酪》是部编版三上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的课前导读要求完成这样的问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说说你喜不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理由是什么。”

课前看了好几个课件都不是特别满意,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得孩子们自己试着学习,所以,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学习情境:森林王国要选举“森林好公民”,蟋蟀部落推选的是青头,那么,蚂蚁部落会推选谁呢,蚂蚁部落意见不一,所以今天有劳大家来当大众评审团,评一评谁能当选“森林好公民”。

话音一落孩子们就来了兴致,因为今天的决定权在他们手里。于是我开始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活动一:了解故事

1.读一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排一排,连一连:为课文插图排序,并按照故事先后顺序连起来。

3.讲一讲:按照图片顺序简要讲述故事。

这一任务孩子们轻而易举完成,并且讲得绘声绘色。不知道是这节课我带了“奖学金”的奖品的功劳还是故事本身的吸引力,总之,他们学得很开心。

活动二:走近队长

1.读一读:师生对读课文,读出蚂蚁队长的言行气质。

2.评一评:你为蚂蚁队长的言行打几分?(1-10分)

3.说一说:说说你的打分理由。

这个任务将课堂推到了高潮,一方面,孩子们很喜欢读队长言行的`句子,仿佛自己就是蚂蚁队长,尤其是对队长语言的模仿极为活泼有趣;另一方面,孩子们为蚂蚁队长打分有高有底,并且有理有据,真正执行了他们“大众评审团”的权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论是给蚂蚁队长打高分的还是低分的,都足以见得孩子们的思辨能力。例如打高分者这样评价蚂蚁队长:公平公正、爱护幼小、遵守纪律、说到做到、爱惜粮食。打低分者这样评价它:动了邪念、有独吞心理、太过苛刻等。一个饱满的蚂蚁队长立在他们脑海中,这胜过老师的唠叨和说教。

最终,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蚂蚁队长光荣地被推选为“森林好公民”。

活动三:写颁奖词

他们从来没有写过颁奖词,但是我们班每天都会用夸夸贴匿名夸一个人,所以,我就让他们用夸同学的方式来给蚂蚁队长写颁奖词。此时距离下课还有十分左右,所以,给足了每个人时间让他们来写,结果挺令我惊喜的。如“蚂蚁队长,你真是森林好公民,虽然你动了偷嘴的念头,但是你能抵住诱惑,爱护弱小,真不亏是大家的好队长。”“蚂蚁队长,你当选为森林好公民,名副其实,你公平公正、遵守纪律的行为值得我学习。”“蚂蚁队长,很高兴你被选为蚂蚁队长,当没有小伙伴看见你时,你都没有吃掉那块奶酪渣,你的这份毅力让我佩服。”。

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分享了自己的颁奖词。至此,回头一看,课前导读的问题已经一一落实。

末了,我说“本次搬运粮食过程中有没有人受( )?”学生异口同声“处罚”。他们注意到了“处”这个多音字,很快学生互相解答,我再问“相反,还有人受到了( )”,他们再次齐答“奖励”。因为他们中有一些人得到了神秘的“奖学金”,而且小蚂蚁和蚂蚁队长都被奖励了。很显然,他们知道了这是一对反义词

课后,我也为这节课感到欣慰,因为这节课,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是他们带着我走,而不是我牵着他们走,他们主动学习,有兴趣地学习,轻松快乐地学习,我也轻松地引导,可以说好像看到了常态课的模样。

这得益于本节课创设的一个大情境:推选“森林好公民”。三个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层层递进,使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

块奶酪教学反思 3

我在教《一块奶酪》这篇童话故事时,以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对蚂蚁搬奶酪这样的情境大多都没有见过,让学生通过一段小视频,来直观感受蚂蚁版奶酪的过程,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故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授课文内容时,我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 学生表演得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这在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设想都是美好的,在这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语言更加丰富,使评价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块奶酪教学反思 4

《一块奶酪》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易懂,内容生动有趣,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已有了学习略读课文的经验,因而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试着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仅针对重点进行了一些提问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时,我比较注重“放”。

一是将学习自主权“下放”。整堂课围绕学生的交流、讨论、表达、表演展开,教师更多的是给予肯定、鼓励,继而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以学定教,创设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课堂。学生从把握课文整体内容开始,从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出发(也就是课文最开始的“阅读提示”),再回到文本中去,抓住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更好地理解、把握了人物角色及其精神品格。同时,也充分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不局限于学习模式的“放”。课堂上,我还采用了“说说、读读、演演”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 从效果上看,学生表演得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采访”的引导下相互进行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并从中体会、感悟,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是不局限于文本内容的“放”。语文课堂也是教育阵地,只是单纯地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的帮助也有限。于是,授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人物内心,换位思考,自然感受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明白“不能严于律己”的后果,懂得怎样“战胜诱惑”,形成清晰的人生价值观,在生活实践中践行这些优秀品质。这也是语文课堂“育人”功能的体现。

总体来说,教学效果基本达到我的预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好“放”不好“收”。学生的感受多是零碎的,没有什么章法可言,因此在引导他们总结、归纳、提炼时耗费了不少时间,以至于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不那么流畅,有些精彩的环节收束得过于仓促。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想办法去把控课堂,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多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这样才会教得放心,学生也能学得精彩。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教案 5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

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一块奶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ppt朗读课文的指导方法,按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事。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一)默读课文,思考:

1.蚂蚁队长的禁令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2.蚂蚁队长想吃奶酪吗?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说说理由。

(二)小组交流讨论,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中一只蚂蚁。

(三)全班交流,根据交流,出示ppt句子,边交流边读句子体会,师随交流板书:

蚂蚁们多么自律,多么有毅力!他们的心真齐啊!

蚂蚁队长严格遵守纪律,不违反禁令,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体会。

五、课外拓展,说一说。

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生活中曾经遇到的这样有诱惑力的事,当时怎么做的?学习后觉得应该怎么做?今后在生活中面对诱惑该怎么做?

六、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七、小组内演一演这个故事。

注意指导学生表演时的动作、神态,把蚂蚁们的心理活动演出来。

八、知识拓展。

出示ppt:

奶酪(cheese),又名干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类似酸牛奶,比酸奶浓度高,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更丰富。

板书设计:

一块奶酪

蚂蚁们:自律,有毅力,心齐

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块奶酪教学反思 6

《一块奶酪》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易懂,内容生动有趣。我在教这篇童话故事时,以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讲生活中自己看到的蚂蚁搬食物的情景,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故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采用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

初读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二、

在指导课文学习环节,我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上这堂课。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蚂蚁队长》中设计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其次,我利用孩子们特别喜欢上体育课的心理,让大部分孩子都真实的体验了一把蚂蚁队长,让他们随着课文中的角色对话自己对全班发号施令,稍息立正,向后转!这一环节激发了全班的朗读热情,并在这一读演结合的过程中强化了孩子们对于多音字的识记与运用。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课堂上,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面对美味诱人的奶酪的小蚂蚁,随着文字走进蚂蚁们的内心世界,感悟体验蚂蚁群的自律,毅力,体验作为队长的蚂蚁的`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从而受到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这在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不足之处:该放手就放手,略读课文,正是放手的好机会,教师完全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块奶酪教学反思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这篇略读课文,怎么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美好呢?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走近人物的内心,换位思考。面对着奶酪的诱惑,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我引领学生朗读对应的语句,并设计采访活动,引领学生走近蚂蚁队长的内心,体会蚂蚁队长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在换位思考中自然感受到蚂蚁队长的严于律己,强大的定力,人物的形象自然就勾勒出来了。

二、为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程快要结束时,我引领学生拓展延伸:如果你是其中一只蚂蚁,你是怎样战胜诱惑的?可以说说心中的真实想法,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馋样,自己是怎么偷吃的,自己是怎么战胜贪念的。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大胆表达,学生因为有了充足的阅读基础,必将有感而发,从而体会文本传递出的做人要严于律己、遵守纪律的理念。

块奶酪教学反思 8

试教结束后,年级组的老师立刻点评了我的课,从她们的评课中,让我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上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一、略读课文不能教成精读课文。

在备课的过程中思路要清晰、要在条理简约的基础上不失丰赡,应是“教”略而“学”丰。这个“略”度应该介于精读与独立阅读之间,不是囫囵吞枣,更不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走,同时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又不失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

二、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紧抓提示,凸显重点。

年级组的老师指出,我将略读课文上成了精读课文,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方法去自主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的内容没有进行整合,而是面面俱到。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略读不可像精读课文一般字斟句酌,

也不可如浮影掠光般一带而过。略读课文的学习是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相对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更要取舍。

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不宜采用精细分析词句的方式,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即可。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块奶酪教学反思 9

一、采用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二、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蚂蚁队长》中设计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该放手就放手,略读课文,正是放手的好机会,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块奶酪教学反思 10

“上课很难。”

这就是我今日上课的最深感悟。从前天就知道了今天有县教研中心的领导来听自己的课,自己也花了两天时间来准备,但是效果一般。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反思自己的这一堂课。

一、上课很难,难在学生的课堂预设

教学设计是根据小学阶段语文课特点,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设计的,但是学生对于这篇童话的理解在什么阶段,自己并不是特别清楚。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可能回答出什么,自己也不知道。我今天就是被两个学生的意外回答打乱了阵脚,然后就根据学生的疑问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没有及时把学生拉回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上来。你喜欢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根据这个思考问题多点几个人回答就好了嘛,自己怎么就分析起来了呢?显然课前准备不足,对于重点讨论蚂蚁队长品质这个部分自己没有重点去预设学生的思考。

二、上课很难,难在教材的侧重取舍

同一篇文本,每个教师的解读能力不同,理解到的内容也不一样。我对于本堂课预计的问题是完成课题下方的两个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说说你喜不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理由是什么。在第二问题中,对于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线索没有罗列出来,因此对于学生的思考有些凌乱。蚂蚁队长的每个方面学生都提到了,但是自己没有及时总结板书,把它串起来。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选择为自己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片段教学。”这句话听了很多遍,也记在了心里,但是依然没有做好。原因是看到了其他老师上课有这个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图,但自己一直没有梳理好自己满意的心理变化图。因此也就在学生回答的和自己的预设不一样时,自己也出现了混乱期。

三、上课很难,难在教师的有效调控

“学生的思维很散是正常的,但是老师就是要有全局掌控的能力,也能及时把他们拉回教学思路上来。”

“学习氛围有待提高,老师要能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情况,可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

“从‘下命令——起贪念——克服贪念‘这条主线了解蚂蚁队长,也利于学生发现人物形象的描写。”

不同的人读这个童话,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他们从组织者这个身份来思考蚂蚁队长的行为就不会存在两难。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县教研中心及老师们提了出来,自己接下来需要的是改进,逐一突破,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多听他人的课,多听他人评课,参加教研活动,一定能促进自己在课堂上的意外调控能力。

我认为上课很难,最重要的是自己准备还不够充分,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有限。

块奶酪教学反思 11

《一块奶酪》是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歌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并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一块奶酪》主要讲述了一只蚂蚁队长在指挥一群小蚂蚁搬运奶酪的途中,面对掉下来的一块奶酪渣是吃还是不吃引发的风波,告诉孩子们要像蚂蚁队长一样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关爱幼小,同时也要学小蚂蚁遵守团队纪律,听从指挥。整篇课文,语言表达浅显易懂,贴近儿童,故事内容生动曲折,在蚂蚁队长一次次的内心挣扎矛盾中,吸引着读者一步步往下读,给人以深刻启发和影响。

细细品析这篇文章,从课文的导读可以看出学习本课主要有两个任务,即了解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和你喜不喜欢蚂蚁队长,理由是什么?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要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是难题,但如何把这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却是要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思考不断挑战来获取的一项技巧。为了帮助孩子们能够在归纳主要内容上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除了引导孩子们运用本单元前面几篇课文及以前所学到的方法进行课前的自我尝试概括,还需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交流分享,整合提升概括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概括做到简练、清楚表达又不啰嗦。对于这样一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找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这些要素找好了,便可以对孩子们的概括起到有效的铺垫作用,这时孩子们不管是用哪种方法来概括,就轻松多了。

课文中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可谓是这一个童话故事之所以能吸引读者最重要的地方,引导孩子们在评价蚂蚁队长的时候。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难点:

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提问:二年级时,我们学过哪个关于奶酪的故事?

是啊,在《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里,为了从小熊兄弟的手里骗走这块美味的奶酪,狐狸可真是费尽心机哪!

2.教师引导:奶酪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吧。

出示句子:

①奶酪多诱(yòu)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tǎng)口水。

②他低下头,嗅(xiù)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

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奶酪的美味。

3.设疑激趣:看到这么香的奶酪,小蚂蚁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教师引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正文前面有一段学习提示,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2)关注学习提示,明确自学要求:

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遍,完成“学习提示”的第一项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学。

2.学习字词。

(1)认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宣(xuān)布 诱(yòu)人 犹豫(yù) 跺(duò)脚

处(chǔ)罚 稍(shào)息

①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tiǎn)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yì)力,多强(qiáng)的纪律性啊!

②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fàn)不许偷嘴的禁(jìn)令。怎么办呢?

③当他们重新聚(jù)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小组交流,自主识记生字。

如:熟字加一加:诱=言字旁+秀;跺=足字旁+朵;等等。

(3)多音字“处”“稍”据词定音。

出示“处”字两种读音的字典义项,引导学生发现:“处”在“处罚、处理”等词语中读chǔ;在“别处、到处”等词语中读chù。

强调“稍”在“稍息”中读shào,在其他词语中都读shāo。

3.梳理故事内容。

(1)问题引导,简述大意。

教师提问:故事主要写谁?他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问题,并把答案串成故事大意: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把一块奶酪搬进洞里。

(2)事件梳理,细化内容。

①默读思考。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做了哪些事情?

②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梳理。

起因:宣布禁令。

经过:发现奶酪;拽掉奶酪一角;支开同伴;命令小的蚂蚁吃奶酪渣。

结果:干活劲头更足,奶酪很快搬进洞里。

(3)自主练说,全班交流。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每部分的内容串连起来,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角色表演,体会心理

1.师生合作表演课文第1-3自然段。

(1)师生合作表演。

请一名学生扮演蚂蚁队长,一名学生扮演小蚂蚁,其余学生扮演其他蚂蚁,教师读旁白。

(2)师生共同评议。

引导学生从文中画出相应依据,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3)根据评议再次表演。

2.学生自主表演课文第4-13自然段。

(1)小组合作表演。

①从文中画出提示语气、动作、神态的词句。

②分角色表演。

③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再表演。

(2)上台展示表演。

请一至两组学生上台展示表演,其他小组学生欣赏评议。

3.教师采访,各抒心声。

教师采访时,适时出示相应语段,学生根据扮演的角色说说内心想法。

四、聚焦人物,交流品评

1.教师出示学习提示第二项要求: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2.学生简要交流对蚂蚁队长的评价。

预设一: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尽管他很想吃奶酪渣,还是以身作则,遵守不贪嘴的禁令。

预设二: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爱护弱小,让小的蚂蚁吃掉美味的奶酪渣。

预设三:我不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发布指令时过于威严,不够亲切。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借以佐证自己的评价,教师提示学生可重点关注蚂蚁队长的言行和内心活动。

4.学生交流,阐述理由。

五、小结学法,推荐阅读

1.小结学法。

教师提示:学习童话故事,可以根据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通过角色表演来体会人物内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推荐阅读。

一本无人翻阅的书,因为一只小小蚂蚁的到来,而让整本书里的文字全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走进王一梅的童话《书本里的蚂蚁》,你会发现一只另类的蚂蚁,一个崭新的世界。

块奶酪教学反思 13

《一块奶酪》是本学期的第4篇略读课文。本篇课文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

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从“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可以看出蚂蚁队长说话干脆利落,指令明确,有队长的威严感;他登上一块大石板的动作,刻画的了他发号施令的形象:“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等词语,写出了蚂蚁队长面对诱惑时的矛盾心理“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等词语,细致地刻画了蚂蚁队长从想吃奶酪到下定决心、拒绝诱惑你的心理变化过程,也表现了他严于律己的精神。此外,对小蚂蚁们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从侧面烘托出了蚂蚁队长的形象。

基于对课本的分析,并且结合学生已经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已经有初步实践的学情,我在教学时分了两个模块开展教学:一是让学生默读课文,紧扣课题“一块奶酪”,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二是借助表格,引导学生梳理出蚂蚁队长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并对说一说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是分两步来进行教学的。

第一,默读课文,梳理故事大意

在预习检测以后,我让学生带着“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问题默读课文。默读之后,我引导学生简单说出大意,最后接住填空这个扶手,引导同学根据填空说一说文章的大意。

第二,抓住蚂蚁队长搬运粮食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自主感悟,交流对蚂蚁队长的看法。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课文原文 14

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向大家宣布:“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一只小蚂蚁在队列里嘀咕:“要是偷嘴的是您呢?”蚂蚁队长说:“照要就受处罚。”

大家一听,都来劲了,争先恐后赶到运粮地点,抢着抬大的,搬重的,谁也不愿偷懒。

就在这时,蚂蚁队长发现了一块大奶酪。那块奶酪实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

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

蚂蚁队长叼着奶酪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盯着那一点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子!”

听到命令,大家放下命令,却不走开。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

大家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子。

蚂蚁队长生气了。他登上一块大石板,突然下令:“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等小蚂蚁们消失在草丛中,他才大叫:“立——定!原地休息!”

这时,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味道真香!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您吃掉它吧!”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到洞里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辛勤,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块奶酪教学反思 15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

课堂上,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面对美味诱人的奶酪的小蚂蚁,随着文字走进蚂蚁们的内心世界,感悟体验蚂蚁群的自律,毅力,体验作为队长的蚂蚁的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从而受到教育。

我要求学生们在生活实践中践行这些优秀品质。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作为教育阵地的重要作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