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
《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写的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旅游遇到危险时宁愿忍受寒冷和饥饿,也不肯用国旗换面包,最后晕倒在地,赢得外国友人的尊重和友情的故事。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课文篇幅较长,思想性也比较强,对于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更是不好把握。
阅读课要主线清晰,但又不能只有几根“筋”而没有血肉。首先是选好几个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表达等多种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在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多方面得到发展。本课我抓住究竟是“我”的哪些行为打动了老板?这一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4到10自然段,找到一句最能打动老板的写“我”的动作的句子。然后交流,重点研读这个句子,以“趔趔趄趄地走”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结合的这个点。再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课文中还有像这样的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的句子,请同学们划一划,同桌两人交流交流。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挑选一个句子进行重点研究,按照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抓住“我”的动作、神态进行研究。一节课的两个的“点”,如果教法相同,难免让人有重复之感。因文而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对这两个点的教学。
以情激情,动人心弦。对于情感深厚的文章,如果学生学完了没有动情,也许就不能说很好地体现了人文性。情从哪里来?情从文本来。教师除了怀着满腔的情来教学,还要找到生情点,恰当地唤醒它,点燃它,让它在学生的心中燃烧。在备课《一面五星红旗》时,我的心中想起了一首歌《红旗飘飘》,我把这首歌搜索出来,听了很多遍。觉得这首歌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应该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他们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是一致的。记得马卡连柯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课本是情的载体,依附着情,浓缩着情,洋溢着情。在拓展升华,加入了一些图片,并设计了一个问题: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我”的心目当中,五星红旗会这么重要呢?课前老师让大家了解了留学生的生活,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留学生的心愿:教师配乐朗诵后,再让学生感悟在留学生的心目中,国旗的重要性。同学们,这国旗仅仅是国旗吗?它还代表着……(学生想象:我们的祖国、可爱的家乡、日夜思念的亲人)。我加入配乐的朗诵,发现孩子们的眼睛亮亮,他们的表情庄重的。
不足之处: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随文练笔”,这种练笔或是对文本的“空白”作补充,或是让学生写下阅读后感受,如果组织得好,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人文价值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我安排了:“我想对面包店老板说————”只是让学生说一说,没有安排写,觉得学生说得不够到位。如再写,也许效果会更好。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通过本次教学,我的收获很多很多。
“爱国情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虚幻、空洞的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情,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词句,如:“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那么鲜艳。”“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国旗。”“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让学生反复研读这些句子,在这些语句中感悟爱国情,体验爱国情,把爱国之情融入到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中。没有的语言实践,热爱祖国的说教自然成了“空中楼阁”。而语言实践就是要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切己体察,读出文中情,读出文中味,读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来。
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点句子时,呈现典型的三个层次:读出理解——说出感受——再读体验情感。首先学生自由读重点段落,勾画出表示”我“动作的词句,自读、自悟、自得;再让学生默读体会,说说自己对句中哪些词有特别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从中品出了留学生身上沉甸甸的爱国情意;接着,再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读重点语句,读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所蕴含的“爱国情”; “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了一体,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
在《一面五星红旗》执教过程中,能较好地体现了小语新大纲的精神,也表现出我较强的把握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1、把握住了教材的重点和特色,教学设计精当巧妙。本篇课文以一面五星红旗线索,紧紧抓住店老板前后不同的行为变化进行探究互动,整堂课流畅有序,层层深入,学生的感情也随着理解的深入而不断深化。
2、 整堂课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想法。在读中体会到“我”对祖国的无比深情。
当然,这堂课中也存在着一个小小的不足,在学生自读体会后,评价面包店老板的时候,学生的观念产生了不同的差异,教师在引导的时候方法有些欠妥,值得考虑。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全体起立
2、播放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请坐)
3、教师导入: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3、心灵对话: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4、师:自从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有关这面红旗的许多感人的事就层出不穷。有一个小伙子他用生命捍卫着国旗的尊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6课、请读课题:一面五星红旗。
二、学习理解课文
(一)、学习1-3段
师:这究竟是一件怎样感人的事呢?故事的主人公这样对我们说。朗诵课文1、2段和第3段的前半部分。)
师:后来“我”又怎样了呢?(来,读吧!)屏幕出示: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上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师:读屏幕上的文字,对照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生:少了一个“才”字
(老师点击屏幕补充,“才”字变大变红。)
师:我们看看,这个“才”字去掉行吗?
生:不能,因为这个“才”字说明了青年能来到面包店真不容易
师:你理解得真好!这段话还有哪些词语看出青年来到面包店很不容易呢?
生:“头和身子被撞上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
师:“荒无人烟”是什么意思?
生:到处没有一个人。
生:很荒凉,一户人家也没有。
师:(按屏幕)这些重点词句说明了青年能来到面包店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同时,也说明了青年当时的处境
生:非常困难,急需帮助。
师: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青年当时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呢?
师:饥饿难耐、筋疲力尽、疼痛难忍
师:让我们想象一下,此时他的心情怎样?
生:害怕
生:着急
师:谁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师: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是你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想到什么?
生:我会想到赶快走出森林,找吃的疗伤。
生:我会感到害怕,再不吃东西会饿死的。
……
师:三天了,我不曾吃过一点东西,饥饿难耐啊!此刻,我多么想要——
生:——面包!
师:面包真的有了,就摆在我的面前,面包店的老板同意给我面包吗?(自由朗读4、5、6自然段)(屏幕出示)
师:面包店的老板同意给我面包,但要求
生:平等交易
师:当时我身上有钱吗?
生:身无分文
师:我打算用什么来换面包?
生(大衣)
师:老板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他想要什么?(国旗)
师:从哪看出他想要国旗?
生:从第六段的“亮光、惊奇”这两个词
师:读读这一段
生:“这时,老板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地问:“那是什么?”
师:老板对这面五星红旗极感兴趣,青年用国旗换面包了吗?
生:没有。
师:就要饿死了,他为什么还不同意用国旗换面包?
生:因为他爱国旗。
师:默读第七到第九自然段划出我爱国旗的。句子或词语。
生答,屏幕出示(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划出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句子一: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指名读。
师:这句话中有描写青年神态和动作的词,你能找到吗?
生:犹豫解下来、展开
师:犹豫是什么意思?(迟疑,青年从老板的神态中知道了现在自己身上只有这面红旗让老板感兴趣,所以他在考虑把红旗给面包店的老板看)
师:青年的神态和动作告诉了老板什么?
生:不同意用国旗换面包。
生:不损坏国旗。
生:他爱国旗,把国旗保护得很好。
生:这面国旗是我最心爱的。
……
师:简简单单的神态和动作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含义啊!你能把这种含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师:出示句子二: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老板转身拿起一块面包,见我没有反应,以为我嫌少,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
师:从“愣了一下”,再“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候的我在想些什么?
生:我不能把五星红旗给老板。因为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国的光荣。
生:如果我把五星红旗给老板,就没脸见祖国的父老乡亲。
生:我不配做中国人。
……
师:我不肯拿国旗换面包,所以——(学生齐读句子)
出示句子三: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师:读到这里,你感动了啊!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吧!(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的感动中还充满了欣赏和敬意。
师:“趔趔趄趄”是什么意思?
生:摇摇晃晃,因为他太饿了和受伤了,所以走路摇摇晃晃。
师:是啊,我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啊!我是多么渴望着这块面包呀!我身体的五脏六腑,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唤着这块救命的面包!此时的面包已不只是我充饥的事物。它是我生命延续的必需品呀!但在祖国尊严和我的生命之间,我毅然选择了前者。
生:让我们把青年的这份爱国深情融入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出示句子(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师:这一走,走出了中国人的尊严,这一走,走出了中国人的骨气,这一走,走出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你想对晕倒在地上的中国留学生说什么?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写吧!
学生汇报小练笔后,师小结:青年用他无声的行动告诉我们:宁可饿死,也不能拿国旗换面包。俗话说“行动胜过千言万语”。也就是通过人物的神情及动作来表达内心情感,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师: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国青年对五星红旗的热爱,除了这儿,你还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他对五星红旗的热爱?
生:出发时手举五星红旗,危险时脖系五星红旗
师:他的行为感动了你,感动了我,也感动了面包店的老板。我们来看看面包店的老板是怎么说的: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就是面包店的老板。他见我醒了,充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师:这还是一个冷漠的老板吗?
生:不是
师:面包店老板前后的态度变多大呀!一开始一快面包这么便宜的东西,他都不愿意给我,要和我公平交易,可后面,他却愿意帮我付比一块面包不知要贵多少倍的医药费。
师:老板的态度为什么前后有这么大的变化?
生:被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感动了。
师:(板书:爱国情意——得到尊重)是呀,正是这样一种民族气节,正是这样一种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同时也赢得外国朋友的尊敬、这个时候,你有话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说吗?
生:说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病房看看那面经过河水的冲洗,却依然是那么鲜艳的五星红旗吧。
(屏幕出示最后一段: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三.总结提升
1、芬芳而美丽的鲜花,簇拥着心爱的五星红旗,它是那么鲜艳,那么夺目,那么伟大。我们中国人凝聚在这面五星红旗下,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壮丽诗篇啊!
课件展示(南极升旗、港澳回归、申奥成功、载人航天、、汶川地震……)(在灾难面前,五星红旗的力量让我们中华民族众志成城)(背景音乐《红旗飘飘》)
2、总结:课件展示(各国的国旗)同学们,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它代表着每个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让我们走出家门,放眼世界,相互理解与尊重,让友爱成为我们共建人类美好家园的桥梁。音乐起《让世界充满爱》
一、深入剖析,精心设计设
《一面五星红旗》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课文从三个方面叙述事件的经过,第一部分写“我”在一次漂流活动中失事,处境十分艰难;第二部分写“我”与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过程,“我”断然拒绝了他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第三部分写“我”的行为感动了面包店老板,“我”也得到了救助。本课的重点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难点是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情绪感的写法。根据本文结构特点,我在教法上采取了以“读”为主线,落实“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学生构建新知,培养语感,促进思维,促进发展。课堂最精彩的两个教学环节学习资料以板块呈现,学生有阅读的自由,有充裕的自读自悟时空,学习自主性得以发挥(也有利于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对整节课来说,既让学生学得扎实,又充分体现学生的空灵,因此,对课文的解读呈多元形态,思维的花朵异彩纷呈,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的理想境界。
二、分析目标,落实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 据此,确定了如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情绪感的变化。
2、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3、了解作者的写作特色。目标确定以后,教学紧紧围绕上述目标展开,并将上述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激情。
三、找准关键,有的放矢
教学的重难点总是与学生原有知识存在一些距离。教学关键点突出地反映了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认识上的矛盾性,体现了教材资料上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与衔接,展示了教学过程中由感知教材向理解教材的合理过渡。因此,确定与处理好教学关键点,对于顺利学习新知识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在钻研教材时,弄清教材资料的层次与联系,明确重难点是抓关键点的基础。所以,关键点是“课眼”,处理好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此,我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了如下界定:
1、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2、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情绪感的写法。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课文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把教学内容做成幻灯片,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同时学习生字,积累词语,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充分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大体内容,并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中。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但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和讨论,讲授过多,有些宣兵夺主。 总之,成功与不足俱在。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成功之处,我用于日后的积累与提高,至于不足之处我将多向老师们请教,让他们教会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画龙点睛”。
教学本篇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在把握了单元教学目标,就不难把本课的思想内涵定位于”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人们的尊重。这个思想内涵的把握很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内容的分割,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这样,教学设计是有方向的。
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那么语文课在把握这个内涵时必须通过语言这一载体实施,只有这样,工具性才能得到体现。所以设计时,我才求突出四个特点:
一、设计主线,重在人物感悟,不在于情节,主要抓两个点进行教学。一是我的爱国情谊,二是面包店老板的态度转变。在自由朗读课文4到12自然段后,以一个大问题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究竟我是怎么做的?勾画出我的行为的句子,研读体会,感悟是我的爱国情感促进老板态度的转变,而老板的态度转变又衬托了我的爱国情感。
二、咬文嚼字。本文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中国留学生不说一个字,也没直接写我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我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如”犹豫”、”凝望”“趔趔趄趄”等,这些无言的动作实际上更为有力的表现出我的深沉的爱国之心。在这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上,尝试采用寻找一个角度,串起一组词语,激活课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语文不幸中理解词语,从而更好的把握人物的内心。
三、朗读指导。课文很长,主要几个情感强烈的点来指导,而不是面面俱倒。如老板前后态度变化的。句子,如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指导时突出层次感与理解的深度推进。
四、感悟说话。泡泡里的问题是“这时候,你想对面包店老板说什么?”我没有直接用这问题,而是换了“这时候,你想对这个中国留学生说什么?”这个问题较之老板个说的话来比较直接,孩子更容易说起,说好了此处的说话,对老板说什么就容易多了。孩子有的说:“我真佩服你,你真是一个爱国的人。”“你爱国旗,爱国家,维护我们祖国的尊严,我真欣赏你。”“你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真是一个爱国的人!我要向你学习。”这是明说的,他用了个“捍卫”这词,真让我表扬了他一番,把这词语写在黑板上。呵,阅读面广的孩子就是会用词。”我太感动了,你不顾自己肚子多饿,还是坚持维护祖国尊严,真令人敬佩呀!”孩子说了很多,说完了,我才用书上的泡泡问题“你想对面包店的老板说什么?”此时孩子们就能够说出来”中国留学生的行为令人敬佩,而你的行为也是,你帮助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中国人,我也佩服你。”“我欣赏你,面包店老板,因为你帮助了一个急需帮助的中国人。”“老板,谢谢你!你帮助了一个这么爱国的人,说明你也非常爱国,值得我们敬佩!”“老板,谢谢你!你是一个善良的、充满爱心的人,你救了一个爱护国旗连生命都不顾的人,值得!”“我想你肯定是非常敬佩那个留学生才救他的吧!”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课文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把教学内容做成幻灯片,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同时学习生字,积累词语,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充分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大体内容,并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中。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但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和讨论,讲授过多,有些宣兵夺主。 总之,成功与不足俱在。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成功之处,我用于日后的积累与提高,至于不足之处我将多向老师们请教,让他们教会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画龙点睛”。
《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理解和尊敬。由此,本文的思想内涵定位为“爱国者在每个国家都能得到尊敬,爱国者是最值得尊重的”,“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课文篇幅较长,思想性也比较强,对于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更是不好把握。阅读课要主线清晰,但又不能只有几根“筋”而没有血肉。首先是选好几个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表达等多种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在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多方面得到发展。本课我抓住究竟是“我”的哪些行为打动了老板?这一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4到10自然段,找到一句最能打动老板的写“我”的动作的句子。然后交流,重点研读这个句子,以“趔趔趄趄地走”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结合的这个点。
再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课文中还有像这样的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的句子,请同学们划一划,同桌两人交流交流。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挑选一个句子进行重点研究,按照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抓住“我”的动作、神态进行研究。一节课的两个的“点”,如果教法相同,难免让人有重复之感。因文而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对这两个点的教学。
1、教学从学生所了解的国旗知识入手,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故事的大概经过。
2、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在写我爱五星红旗?设计意图是抓住关键问题,要求学生细细品读课文,直接找到重点句,以点概面,突出重点。
3、文中哪一处最能体现我爱五星红旗?
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处境十分艰难,急需帮助。理解他那时劳累、伤痛,以及后面的补白,都是为了突出后面那么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愿用红旗换面包,为后面我的爱国行动作铺垫。为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奠定基础。这也是正面突显主题。
4、而后面面包店老板态度前后的变化,是侧面来突显我的爱国之情。通过对我拒绝面包店老板提出的要求时的一系列行为动词的圈、划,串讲来突显我情感态度的果断、坚决,从而感动面包店的老板,具体放到了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