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
平移和旋转这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而我在研读教材中的情境图,感到学生对于图中的秋千和翘翘板中的运动学生易判断成平移。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设想了模拟实物画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物体的运动是旋转。
果然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对这两种物体的运动方式产生了疑惑,其中秋千的运动方式,孩子们自己用钥匙绳的运动自己解释了和它同类运动形式的秋千运动,并有孩子关注到秋千是绕横杆这个中心点运动的。这为后面孩子们理解翘翘板的运动方式作了有效的铺垫。由于孩子们在翘翘板活动中感受到的是上下移动,所以对此运动方式很多孩子认为是平移,只有少数的孩子认为是旋转,并且知道是绕支撑点旋转。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们看清楚它的运动轨迹,我用米尺当作翘翘板,在黑板上画三角形当作支撑点,用米尺的50厘米处对齐它,模仿翘翘板的运动,用粉笔画出它的运动轨迹。这时孩子们看到翘翘板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轨迹,都清楚地明白它的运动方式应该旋转而不是平移。
从这个小小的环节,我的感受是当孩子们对某些现象产生错觉时,不仿让模拟再现情境,帮助他们关注现象仔细观察,定会让孩子们对错误的认知重新认识,这比空讲要实际得多。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好处上讲,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两种基本的图形转换。透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使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同时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感知它们的作用,并建立空间观念。为了便于两种变换的比较,我们将平移和旋转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同时思考到二年级的学生理解潜力有限,所以将“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一教学目标放到下一节课。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是适切的。根据新教材的改革精神,本节课的教学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互相合作,动手操作,在亲身体验中感悟数学。回顾整节课,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做得较为成功:
一、从身边选取熟悉的学习素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广泛应用
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学生已有必须的经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孩子身边选取超多熟悉的、唾手可得的学习材料,如风车、陀螺等玩具,文具盒、课本等学习用品,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舞蹈,鱼儿,本地寺庙大殿平移的新闻报道等。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认识平移和旋转,在玩中体验平移和旋转,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又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让学生参与超多的体验活动,认识平移和旋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这节课中,我组织了比较多的体验性活动,让学生透过有好处的数学活动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课前玩玩具,观察、模仿不同物体的运动状况并进行分类,平移课本,找一找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跟老师一齐跳舞等等,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透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难点处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引发认知的冲突,探究图形的平移距离
针对“数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距离”这一难点,我们创设了这么一个问题情境:鱼妈妈和鱼宝宝同时从同一齐点向右平移不同的距离(鱼妈妈移动后的尾巴与移动前的鱼头之间有三格的距离,鱼宝宝移动后与移动前头尾相连),在数鱼妈妈平移的距离时,多数学生误认为平移前后物体之间的距� 然后再透过独立尝试、合作交流构成正确的方法。
四、把学生置于优美的教学环境中,感受课堂的魅力,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这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沉浸在宜人的“绿色”课堂生态环境和鲜活的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中,动听的音乐、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的舞蹈、动态的课件演示、真实的新闻报道、师生互融的自由对话、充分展示知识构成的细微过程,构成了一个让人赏心悦目的课堂教学佳境。学生在此氛围中,受启发、激灵感,欣赏美、创造美,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当然,这节课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期望同行和专家们能不吝赐教,给予指正,谢谢!
《平移和旋转》是第三单元的资料,本单元把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资料,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由于在生活中有很多平移和旋转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一、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搞笑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平移与旋转”中升旗、房子的平移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在课中安排了“移一移”“画一画”“做一做”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潜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像带给了平台。
三、透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中我们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能够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得到,从而初步开成以简驭繁的思想。这样能够愉悦学生情绪,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透过本单元的教学使我们明显感到学生爱学数学了,学习气氛也浓了,学习效果也好起来了,再一次证明了“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做数学。但同时也发现有的学生很不主动很不认真,画图不用铅笔和尺子,随心所欲乱画一气;有的同学不是很理解平移的方向,对往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理解不透彻;把平移和对称搞混淆,今后在这些方面要加强训练。
“平移和旋转”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必须的空间想象潜力。其中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本节课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透过提问和出示欢乐谷视频引入课题:和学生一同走进生动的画面中。透过这些动感的画面,从视觉上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探究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点
让学生小组交流汇报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真实体会平移和旋转。透过观察,交流,汇报,比划,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理解。
用白板课件演示图形平移的过程,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并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我针对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辨析、验证,并播放动画,得出: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透过某一个点或某一条边确定平移的距离。
三、动手实践在方格纸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小组透过讨论,很快就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总结出画平移图形的方法是:找点、移点、连点。让学生由发现——总结——应用,逐层深入了解熟识并掌握所学的。知识,到达本节课的难点突破。
四、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白板辅助教学
教材只为学生带给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这节课我结合多媒体白板演示教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地体验。如在探究平移过程时,运用拖动克隆和回放功能直观演示,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平移过程和方法。
五、透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教学生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一环节中,没能深入的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画法,这个资料比较抽象,很多孩子学习这个资料有难度。要画平移图形,也是先找到对应的点和线,画出点或线后,再画出整个图形。虽然学生在群众练习时都能较好的回答出平移的方法,正确数出方格数,但是还有些孩子没有真正掌握。还需要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如果课堂上能够提一些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说说准备画的想法,或者教师画一步学生跟一步。也许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画法。
《平移和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中的一个新的内容,这两种现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掌握图形位置变换的数学思维方法有很大的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视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和谐情景,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种原则自然地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有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本节课我创设了给学生带来饮料作为礼物的情境,从而自然而然的引入饮料加工厂,切入平移和旋转的学习主题,接着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寻找自己身边各种平移和旋转的现象;通过欣赏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所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不仅强化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体会。
二、创设充分的活动,建立正确的概念
“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本节课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首先引导学生学生观察、模仿,用手势比划物体的运动方式,从中感悟“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当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有了一定认识后,我设计了“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比赛”,在图中寻找平移和旋转现象;操作学具玩一玩;用身边的物体来演示平移和旋转,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给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数学知识的抽象化之间搭建起桥梁,使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三、自主合作,搭建主动探究的平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与同学交流,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掌握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是师生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生成的资源,及时、有效地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控和反馈,有助于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本节课中理解并掌握图形平移的距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很容易把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误解为是两个图形间的距离。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经历了“猜想——探究——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成功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猜测小松树平移的格数,结果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当产生矛盾时再放手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在交流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探讨起小松树平移前后的两个对应点之间的关系。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在交流与倾听中把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方法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展示学生个性化的策略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感悟平移的本质特征:相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理解和掌握了图形平移的距离,成功地突破了难点,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生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针对性的。练习,策划轻松展示自己的空间。
数学课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生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判断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另一个是将小金鱼向右平移四个格,这两个层次分明的练习,不仅检验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要本着新课程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善于挖掘,持之以恒,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打造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从而把学生从“要我学”数学的大洋中带入“我要学”数学的伊甸园。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让玩具车在黑板上动了,仔细观察,玩具车是怎样动的?那么它向右平移过程数出了4格平移了几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教师带领学生看着玩具车的平移过程数出了4格。
师:玩具车向右平移了4格,那么车顶上的玩具狗怎么了?噢,也向右平移了几格呢?
生1:4格
生2:5格
师:5格,你是怎么数的?上来数给大家看看。
生2:数的是点,而不是格数。于是,教师一面利用玩具车在黑板上演示,一面带领全班学生一格一格地数。
师:猜猜看,玩具狗边上的玩具猫它------?
生:4格。
师:大家有没有猜对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教师指导学生数。
师:同学们,假如玩具车这个位置有一只玩具熊,平移后它到那里呢?谁来指一指。
学生指出平移后玩具熊的位置。
师:玩具熊平移了几格?
生:4格。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了玩具狗、玩具猫、玩具熊的平移距离,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向右平移了4格。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们都在玩具车上没动,玩具车向右平移了4格,所以这些小动物也向右平移图形上了4格。
师:对呀,这三只小动物都在玩具车上,我们可以分别把它们看作车上的一个点,教师又演示了一下,现在你们知道该如何判断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了吗?
生:先在平移前的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然后数过去。
师:数到那儿?
生:仍然数到那个点。
师:这个点在哪个图形上?和开始的点有什么联系?
生:这个点在平移后的图形上,两个点在图形的同一位置。
---------
反思:
课比较顺利地上下来了,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也学会了,但总觉得学生的探究是在我这个老师的小步子引导下进行的,表面上看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但实际上教师的`暗示、指导却大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探究活动是被动的、学生的研究方法是单一的,他们只是被教师牵着牛鼻子转,思维驯练的强度、广度、深度都没有到位,说实话,对付考试还是比较实用的,但却觉得如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我观察、探究出物体在移动时,它上面的任何一点都在作相应的运动,那就更上一层楼了,从有效课堂的角度来审视,也有它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那就是在课堂40分钟时间内,把新授内容任务完成,书上的练习题较好地完成,教学效果比较好,还是值得欣喜的。
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对称图形之后学习与研究的内容,是从运动变化角去探究和认识空间与图形。教材注重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及其普遍存在性。通过本节课,我有了以下两点思考:
一是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的最佳途径则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去获取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去体验、思考、讨论,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感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二是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创设一切条件,设计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通过与生活的联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其中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材中给我们展示“游乐场”情境,但农村孩子来说并没有到过游乐园亲身体验过,对有些玩具压根就不知道,不好理解。
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态的卷帘门、推拉窗、摩天轮、电梯、时钟、陀螺的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直观演示,巧妙突破教学难点。
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区别平移旋转,学生碰到困难,如观察“游乐场”,当孩子们觉得跷跷板、秋千的运动是什么时学生有较大分歧,及时的利用教鞭,直观演示,大家发现它们运动的路线不是直线,而是弧线,于是大家知道这些运动是旋转,而非平移。
同时平移距离是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为让学生主动学习,我创设“喜羊羊搬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动手移一移数出平移的格数,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假如不能动手移怎么办”让学生合作探究——最后交流验证总结出“找对应点”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我想这样上也许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三、多种感官配合,让学生“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分四步层层加深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
一看:引导观察喜羊羊平移,发现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从而找到平移的本质特点:“位置变化了,但本身的方向没变。”
二动:放手让学生利用文具盒创造平移运动,然后同学用动作自由表演平移和旋转。
三辩:观看“游乐场”各种器材的运动方式。
四找:再回到生活中,寻找平移和旋转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
在学习平移距离时设计了“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这些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四、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只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这节课我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地体验。如在第二个环节找对应点,数平移距离时,能在两个对应点之间设计数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数格子的方法。
五、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最后教学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一环节中,没能深入的思考怎样学生才能很好的掌握画法。由于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很多孩子学习这个内容有难度。要画平移图形,也是先找到对应的点和线,画出点或线后,再画出整个图形。
虽然学生在集体练习时都能较好的回答出平移的方法,正确数出方格数,但是通过测试,我发现平移仍然是难点。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如果课堂上能够提一些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说说准备画的想法,或者教师画一步学生跟一步。也许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画法。
这次教研,我讲了《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本节课内容比较直观,离学生的生活较近,《课标》指出,教学时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认识平移和旋转,并能直观区别平移和旋转;二是能在方格纸上判断一个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一节课上下来,有得也有失。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合作,在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用手势比划,用肢体语言来表演平移和旋转,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直观的理解。
2、展示时,我试图让学生的展示做到最精,所以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我选择了让学生口头展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重点、难点,我让学生重点展示、多种方法展示, 每个组都进行展示,不同的组展示不同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3、在对重点内容的处理上,我选择了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相结合,学生说,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不至于使交流留于形式。
4、由于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展示时不够大胆、大方,不能真正地动起来。
5、教师的评价不够多元化,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不足,我会不断学习、探索,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扎实、有效!
平移和旋转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如 拉抽屉、国旗的徐徐上升、螺旋桨、风车的旋转等,孩子的脑海中储存着大量的平移和旋转的具体表象,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结合实际,在教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直观的演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拿一个身边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的现象。“平移与旋转”中升旗、房子的平移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在课程安排中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旋转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获得新知。教学中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做数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实际教学中,老师还借助推拉窗户和拉窗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平移是物体整体的移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学习数学不单单是为了学数学,而且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旋转这种现象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如:风车、电风扇、行走的车轮等,所以在小学中,教师不仅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种数学思想渗透到生活中去,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平移和旋转的实质。同时也更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的图形,所以在教学中更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兴趣。
一、在动手操作中,认识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在课中安排了“画一画”“做一做”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像提供了平台。
三、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中我们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从而初步开成以简驭繁的思想。这样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我们明显感到学生爱学数学了,学习气氛也浓了,学习效果也好起来了,再一次证明了“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做数学。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对平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让孩子们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其次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最后画旋转图形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刚开始学生有点束手无策,我就从画图的工具,画图的步骤详详细细地进行指导,经过我的讲解和示范,孩子们基本上能够画出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学生自己体验到的,才是真实的,才是深刻的,别人无法代替。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吧!
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时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获得对简单几何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而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我注重创设情景、设计疑问,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中探索问题;与同伴交流中得出结论,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带给超多感性材料,透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因而学生都能举出生活中许多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如:坐电梯时做上下平移运动:国旗冉冉升起时做上下平移运动;拉抽屉时做平移运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我用方格纸上操作和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在操作演示中感知平移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用心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在方格图中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给学生带给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并让学生想办法验证得到正确的结果,先让每个学生透过数一数、移一移,研究平移的距离;再让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以及确定的方法,教师适时结合多媒体课件随机移动方格图的每一个特征点,在多次数方格图任意一点的平移结果后,学生感悟出平移的本质,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不足的地方:突发事情上,教学机智还不够;许多教学环节设计的比较好,但是没有更好的落实。评价语言有些单调,教学语言还不是很精练、准确等。本人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克服以上缺点,使这节课的教学能够尽善尽美。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的内容,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在教学中,我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练习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同时能够借助操作活动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个人觉得在教学时处理较为得当的地方的有以下几处: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引入“平移和旋转”时,通过课件动画演示:生活中各种物体的不同运动方式,直观感受缆车、摩天轮、转盘、升国旗、小火车、大风车这些运动方式,并让学生用手跟着比划,初步感知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并让学生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对比,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平移和旋转的特征。从而引出课题“平移”和“旋转”。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亲切自然,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回归生活,巩固理解平移和旋转
课标明确指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学生学会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时,我从生活入手,播放了“老师下班后”的一段视频,(如:窗户的开关,转门的旋转,校门的开关,风扇的转动、电梯的上下平移)让孩子们找出视频中的平移和旋转。在欢快的氛围中,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接下来,我播放了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视频,让他们亲眼目睹了上海音乐厅平移的奇观,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而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现了学有价值的数学新理念。
三、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平移方法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认为学生理想的学习过程,应该始于直接经验,逐步向抽象经验展开。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用电子白板出示房子平移的格子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猜想房子向右平移了几格?引发知识冲突,接着让孩子们同桌合作,动手操作,交流讨论,验证房子到底平移了几格。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平移方法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演示如何数格子的过程,教师加以引导总结出找对应点和对应边的方法。
毋庸置疑,这节课也有许多地方是需要改进的,如以下几方面:
1、教师对于电子白板的操作还不够熟练,大大影响了课堂的实效性。
2、在教学平移方法时,有学生说出他有两种方法,教师只让他说完一种,并抢过话,没有让这位学生继续说下去,教师对于课堂的预设还不到位,对于课堂的把控能力还有待加强,课堂的机智还要进一步学习。
3、对于课堂的时间把握不好,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完成画出平移后图形的练习。
4、教师的评价语言有些单调,数学用语不够精炼、简洁。
当然,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深知自己身上仍然有许许多多的不足,希望在家能够批评指正。我想,只有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去反思,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慢慢地去成长,自己的教学之路才越走越宽,越长越远。
关于平移和旋转教学的思考
平移和旋转这是第三单元的数据。本单元将图形的转换(如平移和旋转)作为学习和研究的数据,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探索和理解空间和图形。由于生活中存在很多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教学中,我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1、围绕学生展示丰富有趣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在“平移和旋转”中,升旗和房子的平移让学生感觉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变换就在他们身边,而图形变换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在实际操作中,识别平移和旋转,并能够在方格纸上绘制已翻译的图形。在课堂上,我们安排了“动、动、画、做”等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图形转换特征的体验,提高自身的实践潜能,而且可以为学生独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一个平台。
3、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让学生欣赏和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和展示美,让学生认识到通过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实际上可以获得美丽的图案,从而初步形成用简单控制复杂的思想。这可以愉悦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们清楚地感受到学生热爱学习数学,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效果较好。它再次证明了“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理解数学,体验数学
《平移》的教学中学生能感性认识什么是平移、能从不同的运动现象中找出平移的现象,但在说为什么是平移时出现了错误。我想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所以然”的原因了。在概念上出现了认知错误。平移前后大小相同,方向不变。“方向不变”学生理解有误,这里的“方向”指的是图形本身的`方向平移前后不变,这要区别于运动的的方向——位置,图形的位置要发生变化,但是本身的方向不变,以此来进行辨析会更有效果,通过这样的讲解和课堂距离,大部分学生能后较清晰的明白了平移的特点。
本节课较好的一方面是,在课堂小结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总哪里见到过平移现象,学生的回答很精彩,很多同学有意识的观察教室中的平移现象,当有的学生说重复了都表现了失望的表情,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在思考、参与。还有的同学也举生活中的例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细心和想象力,这也激励着我,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教师要教授学习数学的思想。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两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知他们的作用,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观念。教材将平移和旋转安排在两课时,本节课把它们安排在一节课上,目的是加强两种变换的对比。这节课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利用课件创设活动的游乐场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同时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之后,又让学生玩一玩含有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玩具,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学生在大量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中较好的形成了概念。
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课的导入是动态出示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项目:小火车、观缆车、摩天轮、大风车、滑梯、转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我又启发学生寻找生活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师旋转;开抽屉是平移;拉拉锁是平移;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是旋转;钟表上的针在旋转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实际教学中,老师还借助推拉窗户和拉窗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平移是物体整体的移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三、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教学中,我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设计了两只小鸟的比较,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引向了点的移动。通过两个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启发到船上所有的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平移和旋转是小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的教材。本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非常真实、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体验和理解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然后通过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我们可以描述我们所看到的平移或旋转以及其他学习活动。在教授这部分材料时,我做了以下尝试:
1、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紧密相连。在设计这门课时,我选择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打开风扇、关上门、擦黑板、移动粉笔盒、时针和分针的旋转,让学生从这些生活现象中感受到平移和旋转,并认识到数学是如此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观看书中的主题图,看到缆车沿直线索道滑行、国旗沿旗杆缓缓升起、直升机起飞时螺旋桨运动、小风车迎风旋转的画面。结合解释,他们对“平移和旋转”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并理解“平移”的特点是:直线、恒定方向旋转是围绕一个点旋转。对平移和旋转的初步感知。
3、通过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寻找你周围的平移和旋转。学生举例说明:汽车行驶是一种平移现象,方向盘旋转是一种旋转现象等,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理解,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特征,感受它们的普遍存在。
4、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这两种不同的体育现象,从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大多数学生向前走了几步表示平移,并用力摇晃手臂几圈表示旋转。另一组学生手拉手向前走了几步表示平移,然后一个学生没有移动,学生们转过身表示旋转。在做这些动作时,学生们非常感兴趣。虽然教室里很嘈杂,但可以看出学生们已经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区别。
在这门课上,我总是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在独立观察、思考、操作、讨论、交流和学习中探索知识。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两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知它们的作用,并帮助学生建:空间概念。这节课有两个教学内容:平移的概念和平移的距离。这是一节有动感内容的教学。而概念较难辨析。所以比较特殊。根据这些特点,这节课的设计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生活化教学。
平移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现象,随处可见。所以教学平移应尽量与日常生活结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丰富想象。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感知和认识物体的平移。
(2)活动化教学。
平移这个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活动的,要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平移的概念。必须动于操作、观察实验、建立模型。所以教学时应创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有趣情景(如蚂蚁搬家)。应设计多些可操作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个人动手操作验证和思考分析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感悟平移现象、体验平移含义、获得平移概念。在课堂组织活动活动时。应注意处理好活动目的与活动内容的关系,每—个活动内容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同时要注意活动中学生认识问题。达到目的过程设计,不要使每个活动太“急功近利”地达到目的,因为这样会压缩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习惯于单一性、简单化。例如本节一开始为学生认识平移,指引学生作模拟实践,领悟物体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之后,再设计有意实践,针对“平移”操作后,归纳出平移的特点。学生这样学习平移的知识,深入扎实,又懂得与别的运动形式比较、判断。
(3)讨论式教学。
这节课设计了很多概念认知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在讨论、争论、思考中从正、反角度对比地认识平移,这样的认知更自主、更深刻。如日常生活或问题情境中很多现象:工作中的`升降机、奔驰中的小火车……这种物体直线移动而方向没变的现象叫们什么好呢(学生既动脑筋思考又动口讨论)?书从桌面掉下地是什么现象?球沿直线向前滚是不是平移?蚂蚁的房子移动,停在屋顶的蝴蝶怎样移动,移了多远?把平移与旋转、滚动,摆动等对比学习。整节课学生在活动、在讨论、争辩中越观察越明了、越对比越分清、越讨论越清晰。这些讨论,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性,认识问题的多向性,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加强自主教学。
在搞活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同时,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绝不能为了活、热闹而忽视“双基”教学。在双基教中,说话教学尤其重要。二年级的学生年纪还小,语言表达水平还不高,在学习活动和讨论中。要注意加强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生活化的指引,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空间与图形”部分,教学时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整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挥自己的潜能,去体验、感受、经历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投入。课中有两个地方处理得不错:一是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平移和旋转动作时,教师当堂示范,加深了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的理解,分散了教学的难点;二是当讨论“怎样画图,才能使平移后的图形既正确又美观”时,学生天真的笑脸上绽开了一朵朵智慧之花——他们积极探索出“平移”的本质特征!
旋转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还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实质,并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移后的图形。据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注意到布置学生的课后实践,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
开始从学生的身边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起立面向前方听老师口令,向左转或向右转,向后转等。感受旋转的度数。向左向右是90度,向后转是180度。再从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如折风车游戏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先折然后旋转游戏。同时在两种游戏的比较中初步的感知旋转,并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设计中,我分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由感知到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去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并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从而突破重点、突破难点。
让学生对旋转的理解并没有停留在概念上,而是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现象,沟通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与生活一体化。能够引导学生用行为或学具表示旋转,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器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解决了教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旋转有了深刻理解。
将问题情景化、兴趣化,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探索。学生画,当学生面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进,都会产生猜想。有时虽然是错误的,但他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显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并引导其进行验证,让学生感受图形每条边的变化,每条边变化后与原来位置的角度。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的探索方法。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物体或图形沿着一条直线运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作是旋转现象。看似简单的两种运动现象,其实对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从孩子们起初的作业情况中很快反映出来了。分析原因,主要有这几点:1.有的孩子对一些物体的运动形式不了解;2、孩子们对诸如汽车行驶、门的运动等现象存在争议;3、格子图上画物体平移后的图时,孩子们在审题上不够仔细,有的孩子数格子的方式不科学。
针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我在相应的练习课中,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许许多多实例,让孩子们小组内说一说、演一演这些实物是怎么运动的,再通过比较、分类,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掌握这两种运动现象各自的特点,最后再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其他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孩子们积极寻找,但会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比如:有孩子说“门的运动是旋转现象”,马上有孩子反驳“是平移现象”,前者列举的。是教室的门,后者列举了校门口的移动门。在讨论与争议中,一些有争议的现象反而给孩子们多了份思考,孩子们表示,在描述平移现象或者旋转现象的时候,要把物体的运动说清楚,比如:飞机飞行是平移现象,但飞机上的螺旋桨在做旋转运动。这也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在格子图上数和画的环节中,我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再集体讨论、纠错,一些学生很快归纳出,先在原图找点,再在平移后的图形中找对应点,接着数一数这组对应点中间隔多少距离。在画图时,更是交流了绘画的技巧:先找点,再移点,最后将平移后的点连起来。但也有部分学生数格子的方式不对,我就一一辅导。
《平移和旋转》第一课时由于我高估了孩子们对这两种现象的判断力,效果不如人意,但在之后的练习课中,结合实例,有动有静的展示,以及不断地讨论与争论中,判断平移与旋转的关键点孩子们基本掌握了,不少孩子课间还会来和我讨论某种现象,判断这是平移还是旋转,很是有趣。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平移和旋转,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则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课程标准》只要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分类,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本节课重点难点内容,就是让学生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从而发现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变化规律,发展空间观念。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突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物体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让学生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在解决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时,我从生活入手,呈现出常见的生活现象,如:教室门的开与关、电风扇的转动、拉抽屉、闹钟指针的运动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的兴趣便更加浓厚。
三、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虽随处可见,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
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本节课的重点是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首先,我对学生进行点平移的教学,让学生观察一个点的平移动态过程,并让学生说出这个点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使学生学会找一个点平移以后的对应点。接着,对学生进行线段平移的教学。在这一环节,首先出示一列小房子的平移过程,让学生找出小房子的平移后对应的部分。用课件显示小房子移动的对应点。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能自己说出小房子的移动方向及移动几格。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是以参与探索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研究,这样,师生间建立的是平等、和谐、伙伴的关系。
五、注重应用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服务于生活。在本课中,我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几道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平移的理解。
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我们不应停留在理念的学习上,还应把内化了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外化出来,但在实践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我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有些单调,有时不够确切,激励性的语言不够丰富,教学语言还不是很精练、准确,突发事情上,教学机智还不够等,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学习,注意提高。
3月4日,我在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执教了三下《平移和旋转》一课,现将我课前的预设、课堂的生成和课后的反思记录下来,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益。
《平移和旋转》这节课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二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很显然,重点和难点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我在教学预设时,主要重视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能力。
具体体现在:课前谈话,用一岁大的女儿为例,小手因模仿风扇转动而“跳舞”,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在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举例说明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把握其运动特点;课堂尾声的一组“你知道吗?”用三个典型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给学生很大的视觉冲击——大楼平移和地球旋转,而神奇拖把——360度旋转,更是直接应用于生活,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的未知世界,引领着学生不断地探索,从而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二、展示学生错误的认识,让“错误”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资源。
本课教学中,学生在两个地方很容易发生错误,一是对钟摆的运动是不是旋转难以判断,二是数一数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对于这两个环节,我觉得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充分地展示学生的错误,然后结合实例或操作进行验证,当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后,再引导学生寻求最佳的思考方法。钟摆的运动,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常见,但自动卷笔刀却是每位同学必备的工具,教师在学生发生困惑时,用自动卷笔刀摇杆的运动为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它们的运动是一样的: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在转动。因此,钟摆的运动、自动转笔刀摇杆的运动都是旋转。
在方格图上数出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怎么突破?我认为,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反思,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养成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时,我首先动画显示小房图平移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小房图是怎样运动的,学生很容易看出是向右平移的,我接着提问: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呢?这时,学生的答案很多,有说两格的,四格的、六格的,也有说八格的。学生各持己见、莫衷一是,那就请各种观点的同学分别说说你是怎样看出的?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数出图中房子的最近的两个“房角”之间的距离,有的说只要数出图中房子的最近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也有数图中房子的同一条边平移前后的距离,更有数出图中小房图距离最远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到底是平移了几格呢?用事实说话。我让学生拿出课前下发的方格纸和小房图,一格一格地向右平移,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应该是向右平移了六格。这时,引导学生反思一下刚才是怎样数的,为什么会发生错误。指名回答时,原来数错的学生发现小房图在平移前后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点或边,而他们当时并不是数的对应点或对应边。教师顺势指出:那现在你们会数了吗?到此为止,学生经历了思考、操作和再思考,终于明白了错误所在,同时也找到了通往正确的道路。
教学本课后,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如:教师的语言怎样更加精炼?课堂练习如何更加有效?我想今后的教学还需要不断的思索和努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次出现了“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要求学生初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特点,并能对一些常见的运动现象做简单判断。本节内容是认识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一些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再通过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帮助学生建构平移和旋转知识,建立概念。从而组织学生应用所建立的空间概念,进行问题解决,判定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方式,深化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了解平移与旋转现象。
让学生在重难点突破中学习。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感受和认识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和运动特点,能正确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方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每个物体的运动方式,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了每个物体的运动特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掌握了知识。
我在引导学生首次感知概念时,力求感知对象的典型性。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出示火车,电梯,缆车,风扇,玩具直升机等图片,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一体化。我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表示平移、旋转,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平移距离时,由于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因此,我先教学了平移一个点、一条线段,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点的移动。当学生面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都会产生猜想,在这里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并引导其进行验证,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数学探索的方法。
由于这节课学生很难理解平移的距离,再加上数格子很容易出错,所以,我教的地方太多,比如,教给学生数格子的方法,怎样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的平移物体没讲完。我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想办法,讨论交流探究,我备课时担心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怕浪费时间,所以走了老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周三上午,我在我们班与二班上同时教学《旋转与平移》。但是同样的课题同一个老师,但是课堂效果却有着天壤之别。
二班第一节数学课,我满怀热情,阳光的走进教室,期待和孩子一起愉快的开始一天学习。当我站在讲台上,孩子们仿佛没有我是隐形人一样,整个教室一片嘈杂。我没有说话,我静静地站在我的三尺讲台,伸出我的手指一下一下数,孩子们好奇了,渐渐的静了下来。我对孩子们:“孩子们我是非常满意,你们能够自觉地安静下来,大家都说完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但是李老师有一个要求,那个同学想说话请你先举手。”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安静地坐好,心里都在想:“这是怎么了?”开始讲课了,我让孩子们认真听并帮我分辨下面的物体在做什么运动?孩子马上举手:“风扇在转动”我接着问:“怎么转动?”“围绕一点在旋转”。于是,我就在黑板上板书。围绕一点运动的现象叫旋转。你能说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吗?孩子们又开始唧唧喳喳的张嘴去说,没有一个举手的。本来安静的教师立马又沸腾起来,而且有一部分孩子还趁机放松一下说个悄悄话。我又举起了手一下一下的数。孩子们才有逐渐的安静了下来。本该一节课完成的内容,就在我与孩子相互的斗争中,只讲了什么是旋转和平移,练习一个没练就下课了。是我的讲得太差劲了,还是孩子们的问题。
带着疑问,我又走进我们三班。我打开电风扇,孩子们用惊奇的眼光看着我。于是我拋出问题:“我们的风扇在做什么运动?”孩子们马上两眼放光积极地举手,于是我交了一个同学,他说风扇在旋转。于是我又发问:“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孩子们心里明白,但是说不出来。于是站在讲台上做手臂绕环运动,“我的胳膊围绕什么运动?”于是孩子们相互总结归纳出:“围绕一点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我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运动是旋转现象吗?”孩子们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回答的比较完整流畅,而且也偶有回答不完整,孩子们会互相补充,仅仅在教室里大家就找到了好多的旋转,小到螺丝,大到门,孩子们充分观察,都能列举出来。在学平移时,我在讲桌上推着粉笔盒运动,“这还是旋转吗?”孩子异口同声的回答到:“不是旋转是平移。”“什么运动是平移?”孩子们开始积极地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出:“沿直线运动的现象是平移。”我在黑板上板书。“你还能列举出平移现象吗?”孩子们从教室到生活找到许许多多的平移现象,而且也能正确的区分旋转和平移,并说出合理的理由。拓展练习孩子们看到火车马上就意见不同,有的说平移,有的说是旋转。于是我们展开讨论。你的理由是什么?通过激烈的讨论,大家同意了意见,车身是平移,车轮是旋转。这节课在积极的讨论和交流中结束,孩子们学科快乐,还有一点意犹未尽。我作为老师而感到非常的欣慰。
纵观两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只有良好的习惯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我们的教学必须要能点燃孩子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参与,那需要我们必须精心的研读教材,细致的研究学生,合理的设计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让孩子被我们的深深吸引,我们的课堂才能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