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反思(优秀14篇)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课程教学反思 篇1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文化也是在诗的孕育、浸润下萌发成长起来的。古诗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

经过数天的准备,我的验收课终于在29日进行。从教学设计到PPT的制作,从一堂堂的磨课到现今的验收课,我做了很多的准备,也付出了许多汗水。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许多,我看见自己一点点的进步,一步步的成长。在此,我不得不感谢所有帮助我的领导以及老师们,感谢他们辛勤的指导,感谢他们对我毫无保留的教导。

虽说准备了很久,但正式上起课来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拿我第一次磨课来说吧,总的来说三学环节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大方,声音甜美。自学检测形式多样,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优点存在的同时,问题也大大的存在。我的语速过快,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诗歌拓展也较多,在识字教学这一块儿浪费的时间较多,而且对于诗歌朗读节奏的把握还有待提高,小组活动也较少。另外呢,还有些细节没有注意,比如语文加分用红笔,板书要稍微写上去一点儿,这些都是我之前未曾注意的地方。

验收课上完之后,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也有了时间来进行一个教学反思。有了之前磨课经验后,我学到了不少,也改正了不少的问题。在不拿书的情况下,我的手也没再像以前那样不知所措,我的手也能学着自然的挥动。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细节决定成败”,能够在漂亮的板书后写上诗歌页码,记得加分要用红笔。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关注度也较高,能够及时、客观的评价孩子的表现,过度语优美自然。可我的语速始终是我的一个大问题,我试着慢下来慢下来,可最终还是语速较快。对整堂课的时间把握也有所欠缺,评价语单一,缺少针对性。

通过此次验收课,我看清了自身的不足,也理清了我的前进方向。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基本功以及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成为研究者,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要不断地自醒和自我发现。所以,结合自身情况我就古诗朗读教学做了以下思考:如何进行古诗朗读教学?

在我国浩瀚的传统文化中,一篇篇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古诗文,就像是海洋里一颗颗明亮纯洁的珍珠,高贵典雅,璀璨夺目,打动着人们的心灵,扣击着读者的喜乐悲愁。诵读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古诗文的课堂诵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古人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想要教好古诗,就必须先从“兴趣”入手。作为老师,就应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引领学生进入诗文,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所诵读作品的氛围。我所教学的三首千家诗(《初春小雨》《江南春》《清明》)都是关于春天的诗歌,所以在一开始我就采用图片导入的方法,美美的春景图配上美妙的音乐,能够让孩子马上进入情境,感受诗歌意境。

二、传授方法,培养诵读

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适时地传授他们一些具体的诵读方法。比如,在音调强弱方面,表示悲壮、快乐、斥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忱或确信的文句,句子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在韵味缓急方面,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情味的文句,宜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宜急读?虽然这些我都懂得,但我自身的诗歌朗读水平有待提高,对诗歌节奏的把握不太准,而且教学起来也不像想象中简单。

总之,在古诗文诵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授之以法,加强训练,使学生们形成敢于和乐于高声而有感情地诵读的风气和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诵读,实现学生与作品的同振共鸣。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教学中,应采用技巧与情感相结合的方法引领学生感悟诗歌的美妙意境,即把主题相同的的几首诗或词放在一起进行诵读。比如我此次的古诗教学,就是选的三首有关春天的古诗(《初春小雨》《江南春》《清明》)。三首诗放在一块儿诵读,学生就会发现:同样是春天,韩愈《初春小雨》中的是清新的;杜牧的《江南春》是富有哲理的;而《清明》又是不一样的趣味。学生朗读时应带领

学生读出适宜的语气语调。古诗词韵律很强,意境优美。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百看不厌的画,每一首词都是一曲用心谱就的歌,只有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才能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方能做到人诗结合。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文化也是在诗的孕育、浸润下萌发成长起来的。诗歌在中学语文课中是一种最精致、最纯粹、最优美的文体,它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因而,古诗的欣赏与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不可小觑,然而如何更好的进行诗歌教学,这还须不断地实践与探索。

教学反思 篇2

一、取舍合理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中学生将就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讨论与思考,并且去验证学生自己的一些猜测。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排除一些原有的不合理的前概念,修正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节课上,学生将测量不同重量摆锤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和不同长度摆绳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学生在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发现:影响摆的快慢主要是摆绳的长短。但是,在课文的最后又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即:摆长也是影响摆的快慢的一个因素。所以说,本课的教学是让学生从问题中来,又带着问题离开。

修订以后的《摆的研究》这一课,舍去了原教材中影响摆的快慢三个因素中摆幅大小的研究,教材将这一内容移到了上一课完成,应该说这样的教材更容易教学。因为,原先的教材,是将三个因素一起在一堂课里研究,这样时间难于控制,效果也不理想。不过,由于今天这堂课是公开课,这一课又是第二教时,所以我还是适当地引用了“摆幅大小”这一因素,但不作为研究的重点。

二、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

《摆的研究》这一课,主要进行的是两个实验,一个是摆锤的轻重对摆快慢的影响;另一个是摆绳的长短对摆快慢的影响。在教师用书上,期望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起到一个从“扶、引、放”的教学思路。而在我看来,两个实验,要完成“扶、引、放”三个过程,很难。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一课教师用书上的内容,至少是这一部的内容,仍旧停留在老教材的框架内,还没有及时地更新。所以,在今天这堂课中,我改变了原先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探究方式,老师只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这样的教学即可以避免由于研究内容过多而造成探究时间不够,又可以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

三、提供有结构的材料

材料的运用,主要就是对教具的运用。在课堂上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能够使教学更加深入,目的性更加明确。在今天课堂上的第一个教学环节中,也就是让学生测出15秒内各个摆摆动的次数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各个不同长短的摆,让每组学生的摆在15秒内次数各不相同。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为什么摆的次数会不一样?”、“摆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更为顺利地引入到了课文探究的主题。

第二个有结构的材料是,在学生进行探究摆的快慢的实验中,大多数数组我提供的是螺帽,但有一组我提供的是钩码。学生在探究摆锤轻重对摆快慢的影响实验中,让钩码一个一个的挂起来,从而得出了与研究不同的结论。为什么呢?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下一课的教学内容“摆锤长短的研究”做了铺垫。

课程教学反思 篇3

对新课标下的一堂好课的标准的理解主要有两点:

(一)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二)次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依标施教,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我们在一节课中应该重视什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研究探索。

一、重视预设目标的实现

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设置的基础知识,是否在师生互动中产生新知识,使原有知识更完善或者创造出新知识。

看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培养了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这些就是我们在上课时也必须要努力去寻求的一种境界。

二、重视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节好课完成的途径,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下面的几个方面。

1、恰到好处的环节设计。不管是传统教法还是课程改革后的教法,都会对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设计非常关注,因为引人入胜的环节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节好课往往就是因为它的环节设计令人赏心悦目,使课堂教学取得明显的效果,从而引起人们的好评。

2、有效的激发兴趣。要想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要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高效率。

3、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课程改革下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急于想表现自己的学生,这是好现象,我们要做的工作应该是因势利导,抓住机会教育他们注意自己思维的深刻性,而不是斥责,更不是棒喝!

4、训练科学有效。一节好课必须要有高效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5、把握教育的最佳契机。我们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学生往往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完整是正常的,正是这种错误和不完整,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教育契机,教师要把握住这种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使之为教学增光添彩。

三、重视教与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不造成时间的浪费。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悟到,从而把教师的教学方法演变成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悟,从而使他们在自我感悟中得到启迪。

四、重视学生的活动情况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离开了学生的活动,那么教师的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的,因此,上好一节课,必须要有积极并且富有成效的学生活动伴随始终。

五、重视教师的教学素质

首先是教师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并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应该是具有激励作用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应该把锤炼自己的语言当作一件大事来引起注意。

其次是教师要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注意知识联系,建立知识体系。注意深入挖掘,把握编者意图。开拓想象空间,培养创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突破重点难点,树立效益意识。注重特色教学,形成独特风格。

第三教师要提高板书设计的能力。板书设计需要在内容上要高度概括,在语言上要简洁明了,在书写上要清晰整洁,在形式上要具有审美价值。第四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第四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为自己的知识库扩容,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还必须要实现角色的转变。教师努力促使自己尽快转变角色,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首先注意从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其次要重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换变。要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总之,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仅是观念的转变,还应该是扎扎实实的行动策略的转变,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成为一节节好课。

总之,上好一节课是需要许多方面的因素的,在好的课总会有它的不足。我觉得我们要懂得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反思使我们锦上添花。所以要上好一节课决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才能把课上的更好。

最新教学反思 篇4

于是反复阅读教材,认真研究教参,也网上搜索相关的教学设计,有启迪亦有困惑。最后确定教学思路是通过直观演示,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出一位小数的意义。然后放手学生利用百格图自主探索出两位小数的意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三位小数的学习,是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推理出三位小数的意义,然后利用课件的直观演示加以验证。

对于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两点:

1、充分利用直观演示,构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直观优于抽象概括,他们的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概念的意义。所以,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正方形、百格图、正方体,通过平均分、涂一涂、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由0.1组成;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由0.01组成;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由0.001组成。有效的构建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2、做到讲练结合,及时巩固。

课堂不是一味的满堂灌,而是要有动手操作活动或者冷静的思考,我认为除此之外,还要有必要的练习,尤其是数学课,必须做到讲练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让老师和学生自己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接下来的学习和教学。

对于本节课缺憾的地方亦有两点:

1、缺乏与生活的联系,对学习小数的意义渗透较少。

小数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之一。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日常生活中几乎可以不接触分数,却不能离开小数。元、角、分的货币自不必说,老式的“几尺几寸、几斤几两”仍在使用。“0.5千克”、“身高1米63”等现代说法都离不开小数。在这方面本节课渗透的比较少。

2、教学设计不新颖。

对本节课的教学,潜意识里存在一种模式,虽然每个环节的学习力度不同,学生学习方式也不同,但是还是感觉没有新意,没有强烈的质疑问题,没有思维的拓展。

对于本节课还有一点困惑:

关于计数单位,曾学过“个”、“十”、“百”、“千”……本节课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教材上这样说的: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

也曾和几个老师交流过小数计数单位的问题,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希望看到的老师参与讨论。

疑惑: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xx

在这里填是不可以的,按照书上所说填“十分之一”是最合理的。那么能不能说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

课堂教学反思 篇5

本课是一节阅读课,主要目的是使同学们能够通过阅读,在文中捕捉不同类型的信息,通过简单的推理,提炼出本文的主旨大意,能够根据阅读所获取的信息完成填充内容梗概的活动;能够完成阅读后思考和讨论。在教学完这节课后,总结出了自己对本课设计实施的优点和不足。个人觉得较好的地方有三点:

本课是全英语教学,用英语解释英语的理念,也有用实物展示的,尽量在课堂上不出现汉语,同时也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精心制作课件,力求做到课件是为本课堂服务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开始的视频和歌曲的超链接比较好。本课时我按照听读结合的方法,每次在听或读前安排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或读课文,读书又分为略读和精读,最后还安排了写作内容,后又进行了展示。

不足的地方有三点:

1、要让学生多多展示,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起主体作用。

2、要多多表扬学生,多用激励性的用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还可以更新颖。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900字 篇6

反思: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物理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1、一个物理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快乐的学习时光”。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物理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3、在生活中学物理。“让物理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物理”。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物理离他们很近很近,就在生活中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我力求每一节物理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新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学习肖凯心得体会三下乡服务队个人心得体会

个人教学反思 篇7

这一年来我认真钻研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积极主动的学习老教师的实际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我努力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尽管我在教学中小心谨慎,但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

为了以后更好提高教学效果。经过一番深思,我个人觉得高二数学教学,应该作到夯实“三基”,理顺知识网络。因为高考命题是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全面考查能力,所以,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巩固掌握相当关键。我从中得到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定位要合理化,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通过一年来的高二的数学教学,以及对会考试题及市统测的研究分析发现,数学考查的多是中等题型,占据总分的百分之八十之多,所以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学生作好这部分题是至关重要的。我的做法是:加大独立解题和考场心理的模拟训练,这是我们可以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可大大提高整体的数学成绩。与此同时,又要有针对性地提高程度较好的学生,先从思想认识和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提高拔尖人才,这样把一些偏、难、怪的内容减少一些,在平时考试中,特别注意对试题整体的把握,指导学生的整体学习思想。

二、教师指导好学生对教材的合理利用

数学考试考查点“万变不离教材”,许多的试题就来源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提高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的同时,关键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对于教材的改造和加工至关重要,先整体把握全教材的章节,再细化具体的内容,用联想的方式,对于详略的处理交代清楚,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理解解题思想和知识方法的本质联系,提高实际运用能力非常重要。

三、理解知识网络,构建认识体系

各知识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有的在概念外延上相连,有的在应用上相通等。这样,就可以把已有知识连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解决问题时便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事实上,在知识点的交汇处命题,在试题中已非常普遍。因此,在教学中,选用练习时,不宜太难,以基础题训练为主,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信心;也不应过重,不利于对知识的理性归纳。由于L1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好,复习时节奏与速度不宜太慢,但尽量给予补缺补漏的时间。本人在这方面不足之处:W6复习、练习过于综合,有一定难度,因此收效不好

四、对会考与市统测试题的研究,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对试题要精心研究,对于会考与市统测试题,从考试的知识点,考查思想方法上加以体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关键是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的知识点精心设计难度不等的各种试题,形成题库使学生有备而战,使得考场上的时间更多一点,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做到不骄不躁,通过实践发现,这种因素且不可忽视,通过今年的尝试效果非常好,如市统测中有2个解答题就被我抓到。

五、高度重视新课程新增内容的复习。

新课程新增内容: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形规划、概率、是大纲修订和考试改革的亮点,在高考都有涉及。现行教学情况与过去相比,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复习时间相对短,新增内容考察要求逐年提高,分值也不断加大,如向量已�

在新课程试题中,有些题目属于新教材和旧教材的结合部,在高考命题中采用新旧结合的方法。例如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既可以用导数解决也可以用定义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处理既可以用传统方法也可以用向量方法。只有重视和加强新增内容的复习,才能紧跟教改和高考的改革步伐,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明确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把握好复习方向和明确重难点

我结合自身的情况,工作中,我首先在进行复习内容的时候,先把《新课程标准》精读一遍,平时通读争取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经常请教本组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好的经验,其次我总是努力多听本组老师的课,这样最有利于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难点的突破方法,及时反思并结合自己学生的情况做为教学中的指导,再次我争取把近几年的全国的高考试题做一遍,认真研究,从知识、方法和思想上入手。通过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应用。

七、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尽管复习时间紧张,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复习才有实效。

在自己作题时有意识的找出最佳方法,尽量不要有较大的思维跳跃,同时结合参考题解加以取舍,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

读《反思性教学》有感 篇8

近日翻阅了《反思性教学》一书,这是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撰写的教育学理论著作。他在论著中提到: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主张在教学完成过程中,培植教师“反思”的意识,使其不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这种“教学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学模式正日益成为当前教学的一种主流。它带来了浓厚的反思气息,进一步激活了当代教学领域,给操作性(常规性)教学注入了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反思思维:

首先,在教学中,要把反思作为一种检验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在实践中发展专业知识的有效手段,提供实践及对实践进行反思的机会,并把反思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逐步培养反思意识,养成反思的习惯。

其次,把典型的反思教学案例可以汇编成册,内容可包括: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录像、同学或同事的反馈、指导教师或专家的评论等训练反思思维,提高反思能力。(但不是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值得写成完整的反思性教学案例。)而选择典型反思案例,必须是:一是对自己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二是在教学反思案例中有代表性。当然反思部分可以只表述“好”的反思,也可以对问题进行“漏洞”反思。“好”或“漏洞”反思性评价的意义在于有话可说,说的话对别人有启发性,有借鉴意义。

再次,共同反思。教师个体反思更多的是个人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如果能与同事进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合作的力量是强大的,并能使个体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由于自己的经验得以共享而带来的满足的情感体验。对一个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反思过程能保持自我连续性,那么,在教学中共同确认问题,共享信息,共享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学,确定适当的行为方式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怎样才能做好”等问题,尤其重要。

教师教学反思 篇9

《雨点》教学反思 《雨点》这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非常优美,富于儿童情趣的语言,让小朋友认识水的世界。描写了雨点落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状态,语言生动形象,贴近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满童趣。在上课时,先用猜谜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指导学生们看图、想象,引导学生们初步了解不同地方的水的不同样子,以此来化解难点,让学生们理解为什么雨点会“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又以动作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散步”、“什么是奔跑”、“什么是跳跃”。 学生纷纷扮成小雨点,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诗文,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来体会小雨点的各种形态。接着,我又问:如果你是小雨点,你还会落在哪里呢?会干什么呢?先让让学生说一说,最后再让学生写下来,孩子们个个来了劲,说得还真不赖。有的说:“雨点落在房顶上,在房顶上看风景。”有的说:“雨点落在瓦片上,在片上弹琴。”有的说:“雨点落在花丛里,在花丛里唱歌。”仿写时,有些小朋友写得更妙:

雨点

雨点落进果园里,给苹果树加营养。

雨点落进草丛里,给毛毛虫洗澡。

雨点落进泥土里,给种子、禾苗喝水。

雨点落进竹林里,给春笋敲响了闹钟。

他还在课文基础上进行了改写,看来还不能小看这群娃娃,在以后的课堂上要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其实孩子的潜力也是无穷的。

语文课教学反思 篇10

黄老师认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浮泛化、狭隘化的倾向,主要表现:

一是以传递结论为中心,课堂表现是老师提问题,学生找答案,似乎课堂就是学生在找老师问题的答案,教学只是通过问答活动去“寻找”某个结论,教学变成了验证。

二是以狭义的知识学

三是以各种方法技巧为学习中心,认为方法最重要,学方法就是学知识,学会了方法就形成了能力。

黄老师的观点不禁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评价等。尤其是最近一年来,我所观察的课堂教学(包括自己),或多或少地存在浮泛化、狭隘化的倾向,刚好今天听了两节语文课,越来越感觉我们的课堂出问题了,需要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进行深度阅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下面针对今天二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语文教学需要高品质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调动各种感官,帮助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标对朗读的'要求有三个维度:正确朗读、流利朗读和有感情朗读,至于怎么朗读,尤其是有感情地朗� 朗� 慢慢地,读得浮泛化,读得形式化。朗�

1、读得抑扬顿挫

“抑扬顿挫”的意思是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要想读得抑扬顿挫主要注意声音的高低起伏,注意停顿,达到和谐的境界。比如《咏雪》的朗读,具体标示如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陈述事件起因,读得平稳)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读好“欣然”,表现出谢太傅与儿女们在讲论文义过程中,雪突然越下越多,灵机一动可以借此来咏雪时内心的喜悦)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语速快,体现出胡儿急切表达的心理)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语速稍慢,同时读好“未若”,体现兄女的自信)

公大笑乐。(读好停顿“公/大笑/乐”,“大笑”是谢太傅的一种心理感受,“乐”也是一种心理感受,“大笑”是外在表现,“乐”是内在感受,分开来读,强调了人物内在感受)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述句式,读得平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朗读,具体标示如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结合标题中“左迁”,全诗的朗读基调是低沉的、哀伤的,因此,读得慢一些,声音低沉一些。

“杨花落尽子规啼”,重点读好“落”和“啼”,读得轻一些,读得哀伤一些。

“闻道龙标过五溪”,重读“过”,突出作者听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他已经过了五溪,有些遗憾之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轻读“愁心”,强调此时诗人的内心感受。

不是说将以上分析一股脑儿全部在课堂上完成,只是想展示教师利用朗读体现对文本的解读而已。课堂上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选取使用。

2、读得有层次一些

《咏雪》朗读,可以分层次朗读,以此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品析。

第一次朗读:通过朗读,体现你理解了文章的层次。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起:开端)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承:发展)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转:高潮)

公大笑乐。(合:结局)

这是古代文章常见的结构形式,按照叙事一般的格式构成。

第二次朗读:读出温馨的家庭氛围,读好开端。

第三次朗读:读出看到雪越下越大内心的喜悦。

第四次朗读:读出白雪不同的姿态,读好高潮。对胡儿的话,读得稍快一些,体现急切;对兄女的话,读的慢些,读得坚定一些,体现自信。

第五次朗读:读出谢太傅内心的喜悦,注意和“欣然”的区别:“欣然”读得内隐,“大笑乐”读得外显。

第六次朗读:在以上五次朗读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合读,综合体现以上五次朗读成果。

二、语文教学需要思维训练

平时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却觉得困难无比,我们还一味地埋怨学生,其实是学生思维能力不好所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任何一项活动都离不开思维的参与。语文教学需要不断促进思维发展,提升思维品质。尤其是当前深度阅读,更加需要高品质思维的参与。

比如在《咏雪》中,我们可以这样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问题1:“俄而雪骤”在文中的作用。

问题2:“公大笑乐” 的意味分析。

问题3:谢太傅是否未对胡儿和兄女的回答做出评价,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并谈谈你的理解。

再比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我们可以这样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体会“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闻”体现的作者复杂情感,借助资料来体会;

资料:早年贫苦,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体会“我寄愁心与明月”中“愁心”的意思。

以上两个问题,其实均指向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聚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改革,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呼唤课堂转型,即从学科知识的逐“点”解析,学科技能的逐“项”训练走向情境性、体验性和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单纯的知识是不能转化为核心素养,只有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改变“教师高控”的课堂生态,进行课堂革命,才能寻得语文教学的一线生机。

课堂教学反思 篇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遵循这个原则,这节课我在设计上进行一些的尝试。课上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完《猫》这一课后,我的最大感受是感动,我为课堂上学生的那份热情而感动。除感动之外,还反思了一下这节课的得与失。

1.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让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语,在读书、思考、问题讨论等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位置。

3、挖掘文章的人文性,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

失:

1.对课文的深度和广度挖掘的不够。

2.导入介绍作者时时间花费过多。

3.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有一部分学生一直没发言,只是当听众、观众。

4.有的提问设计不够具体,没能把话递到学生嘴边儿。

5.课上学生读书不够。学生读书不充分,讨论问题、理解问题费时费力。

这节课后我的感想也很多,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这上课,我认识到课前备课虽然重要,课后备课(回头看)更利于教师的教后反思,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养成思考的习惯,从反思中感悟,实践中出真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尽管我一直在努力,但仍然留下很多遗憾,要是再有机会教同样的内容,我想我的“教案”会重新改写。

教学反思 篇12

大家好!做为一名青年教师,十分感激学校和各位教师给我这个机会。能坐在那里发言,我很高兴。下头,我就将自已在这一年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作一些交流,如果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教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此刻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谈。

一、基础教学

平时的教学工作,能够说大家做的都一样,我不觉得自我做的比大家好多少,但想到是与大家交流,所以我选取了两点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字词

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的重要资料,三年级更为重要,所以我加强了生字、词的学习。除了多写、多练习外,我要求学生每一天中午必须要练写生字10分钟,能够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资料必须要是课本内要求掌握的。而在睡觉前再把所学的生字读一遍,加深记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生字词的练习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所以,每节课教学之前我都要布置学生自查字典,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要求在查字典的过程中记录有关知识。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对生字的书写和记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学会预习

三年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时期,课前预习的教学必不可少。但这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让学生们先了解什么是预习,于是,在三年级上学期,我给孩子们拟定了一份简单的预习方案:

1、将课文读三遍:要求文中的长句、难读的句子或出现生字、词较多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

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3、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基本了解预习后,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预习的必要性及其好处,我在三年级下学期,又重新拟定了一份预习方案:

1、自由读文二遍,熟悉课文资料(读的方式能够自定,可小声的读、可默读,也可朗读)。

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要查字典弄明白,并在课本上做批注)。

3、读文第三遍,写出课文的主要资料(在课题下)。

4、读文第四遍,提出自我的疑问?(三个)

5、读文第五遍,写出你初读文章的感想。(于本子上)

此刻,课前预习以成了孩子们的一种学习习惯。

二、作文教学

(一)模式教学

提到作文,孩子们都怕,记得我读小学时,也是一样,不知如何下笔,总觉得无话可说,也许是因为如此,作文教学是我一向思考的比较多的问题。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还是要从模式教学开始,使学生逐步到达创新提高、作文有成。其实模式,简言之就是事物的一个样板、柜架,很多的人都认为,作文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应对孩子们要求过多,要让他们自由发挥。但其实,孩子们连最基本的作文知识都没有,又从何谈起说写作文呢?而三年级又是作文起步最关键的一年,所以我觉得应先让孩子们了解作文的基本的模式,于是我要求孩子们作文必须要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而在此基础上,再教孩子们如何将句子写通顺,怎样分自然段写。然后,再进一步的引导孩子们怎样一不一不把资料写清楚、写具体,等等。

我想能够从现成的模式教给孩子们基本的作礼貌白,而这个模式就是课文。例:课文《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开头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那里,我就教给孩子们开头可直接点题。例如《颐和园》这篇课文,结尾:“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期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在这时,我们能够教给孩子们在写作文时,结尾处可写明自我的感受和观点。能够说,我在上每一篇课文时都会涉及到作文教学。

(二)写出自我的真情实感

记得,我受到教师第一次表扬的作文是写的《我的家人》,而这篇文章就出至于我心中最真实的感受。此刻想想,这也许就是关键,仅有写出自我的真实感受,你的文章才能够成为受人观注的文章。虽然三年级还只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但我仍要求孩子们写作文时尽量写自我身边最真实的事来写,而除此,我还有一个要求:每篇作文的结尾必须要写出自我的最真实的感受和观点,而在楚天杯作文竞赛中,孩子们能获奖的原因,或许就是真中取胜吧!

(三)悄悄话和睡前半小时

什么是悄悄话?这又是一种什么形式?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其实这就是自我内心想法的真实独白,写出自我最想说的话,悄悄话其实就是日记的另外一种形式,不一样之处在于,在这种形式中孩子们能够和教师做心与心的交流,能够随心写出自我最想说的话,所以孩子们更乐于理解。但如果只是孩子说而我却无动于衷,那就不叫交流了。应对孩子们心中的高兴和烦恼,我会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去和他们交心,有时在本子上直接给孩子回话,而更多的是找他们谈心。而从中能够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长。有了教师的回音,孩子们在写时就会没顾及,而写的兴趣也会更浓。还有就是不要害怕孩子对你有意见。要写好作文,需要超多的积累,阅读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制定了睡前半小时的读书计划。睡前半小时,就是睡觉前务必读书半小时,而书籍类型我并不做规定。因为我记得窦桂梅教师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在童年、少年时期,孩子需要的是童话、神话、名人传记,除此之外,也许没有什么能够包袱他的诗意、灵性和慧根,仅有孩子们在阅读着沾满蜂蜜的书籍,在舒展自由心灵,张开想象的翅膀的阅读中,才能在真、善、美的世界中走向崇高和智慧。”但这些少不了家长的配合,所以之前我和家长都做了交心谈心,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及好处,有了家长的用心配合,睡前半小时的计划也顺利开展起来了。刚开始,只是阅读,然后家长在签字本上反映孩子们阅读状况,随后,我开始教给孩子们怎样将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如何做批三注,这项工作也在进行中。

三、多练

要想写好作文,无外乎多练。我布置小练笔是很频繁的,资料大多取之于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级中出现的事写自我的感想。其实,课文也是很好的小练笔的来源。例:学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我便布置孩子们写出自我的感想。随后,再连续帮家长做一个星期的家务,再来写一篇感想。这样既练了笔,又让孩子们真真了解槐乡孩子的了不起。说真的三年级课本中60%的课文我都让孩子们写过小练笔,而这样太多的练笔孩子们肯定会厌烦,所以孩子们的小练笔,我并没有太多的限制,给予他们自由的发挥空间,字数也不限制,有话时可写多些,没话时也可只写几句话。但必须要写自我心中最真实的感想。而这些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小的看法,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有待以后进一步探究。去年,在楚天杯作文竞赛中,我们班有三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这除了平时的训练外,对题型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在考前,我上网查找了近几年楚天杯作文竞赛的题目,以及各种针对作文竞赛的评论,随后对这些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再确定了考试题型范围为童话和记事类文章,而写童话的机率更高,所以在考前我专门针对了这类的作文做了训练。我来学校7年了,而我也是在这儿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而我的成长,离不开在座各位教师的帮忙,在这儿我谢谢大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小的看法,如果有什么问题,还望各位教师多多指教。

关于教学反思 篇13

《微笑》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作者语言简洁自然、纯朴真实、意蕴幽长。作者以诗歌的形式,通过生活中最简单的一个表情——微笑,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性的呼唤。

备课时,我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挖掘出诗文的内涵?怎样在40分钟时间里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怎样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静下心很久,还是决定抓住语文基本功——“听、说、读、写”。

所以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大环节和板书:

【研读探究案——研读闯关我最棒!】

(一)品悟文本,感悟微笑内涵;【第一关:朗读诗歌,感知理解。】

(二)交流往事,体验微笑价值;【第二关:交流讨论,升华主题。】

【拓展延伸案——创作诗歌我能行!】

(三)创作诗歌,激发微笑情感。

【板书设计:】

画笑脸

微笑最好的身份证

【相互理解】 【和谐共处】

永远微笑吧!

本课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背诵(诗歌4、5、7小节)。

2、从微笑的特点、作用和作者呼吁人们以微笑相待三方面理清诗歌脉络。”

3、深入理解微笑的内涵。

引导学生与作者、与文本深层对话,从而知道微笑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作者从一个简单的表情——微笑,告诫人们应该相互理解、和谐共处,也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可谓“小命题中蕴藏着大道理!

4、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微笑对话”,亲近学生,走进彼此的心灵世界。

5、与单元主题“礼物”相结合,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微笑是送给他人一份最好的礼物!呼吁学生在生活中传递微笑,送出这份特殊的礼物。 回顾本节课教学,自己仍有许多不足:

1、课时划分应该更合理。

因为考虑到是一首诗歌,因此只设计了一个课时进行教学。我想若能把这首诗歌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会更好。

2、对时间的掌控还是不够。

在第一关“朗读诗歌,感悟理解”占用时间偏多。

3、没有充分朗读,以体现语文味,诗歌美。

4、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发现孩子的朗读、批注、合作等需要再加强指导,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由读到写的训练没能在课堂上展示,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积极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认真研读教材;合理把握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时评价、激励;组织好“独学”、“对学”、“群学”……总之,语文味十足、生动活泼、删繁就简、真正高效的课堂是我不变的追求!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 篇14

都说“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自认为工作还是勤恳认真负责的,但也有懒散的地方,笔头懒就是其一,虽然有时课后有想法,但只会顾得和同事交流、探讨,很少记下来,或是写一篇小小的心得反思。

这本《小学数学反思性教学》虽然是薄薄的一本,但是开头的三章多数为纯理论的内容还是让我不得不放慢阅读的脚步,边读边想,读通了,后面的四单案例分析便觉得别人的文章写起来真是有理有据。

在第一章小学数学反思性教学概论第三节小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基础中的教学基础里,有一个行动教育,书中引用上海市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原型经验。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方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分类处理各种文献的不同见解(我高他高,我无他高,我高他无)后修改方案。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备课”。读后,我对照自己上学期上的几节县市级公开课,虽然课后大家的反应都还不错,但我也知道其实里面还有很多难点教学在课后我还是不是很清楚应该如何处理为好,关键在于备课,还没有很好地读懂教材,领悟编者的用意,而且自己阅读的参考书和文献也不多。

后面四章本书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各选取了几篇反思性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不论是哪一块内容,每一篇的反思都有几个内容:教学设计思路课堂实录、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学生对教与学的反思、同伴互评、专家点评、教师再反思。

读了之后,对我今后如何写教学案例启发很大,因为很多也都是我上过或听过的课,甚至有些还是我写过教后感或听后感的。对比以前我自己写的教学案例,往往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很少甚至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而且也并没有什么再反思。

教师专业水平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学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专业发展和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既是教师自身的完善过程,同时也能够促使教学质量有一个稳步的提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