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课后教学反思5篇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同时是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页是敬业的小编沧海红颜为大家分享的《9加几》课后教学反思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加几教学反思 篇1

9加几教学反思 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9放在心里,往后数4个,得13”;“9+1=10,10+3=13我是听妈妈说过的”。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我就“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自我感觉上得还不错,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

这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5432加几》教学反思 篇2

《5432加几》教学反思 5、4、3、2加几是建立在9加几,8加几,7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凑十法。我在出示情境图及列式求得数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用摆小棒的方式帮助计算,在集中反馈时,大部分学生直接看算式说出凑十的过程,学生用的是“拆小凑大”的方法,并能够完整的说出每道题用“凑十法”计算的过程,计算6+5时,把5分成4和1,6和4凑成10。也有一部分学生,把5凑成10,把6分成1和5,5和5凑成10,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与5相加时,拆大数和5凑十也是很简单的。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另外,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意在通过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理解“凑十法”,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算出得数,同时体会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在教学新课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列出算式:6+5=,然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样计算6+5。由于之前学习9加几,8、7加几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基本都能通过凑十法和通过交换两个加数之间的位置想以前学过的算式来计算,表述也较完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让学生说,学生说的较多,但过于呆板,整堂课就只是在反复的说计算过程,并没有一个提高。虽然在计算时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但最终应该让学生明白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通过想以前学过的算式来计算,这只是一种思维过程而不是计算的方法,之所以要通过想以前学过的算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在计算时较简便。我在教学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只是让学生说过程并没有让他们明白选用怎样的方法更容易。所以在接着的练习中,错误率也比较高。在整堂课中,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在教学时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学才肯学,教学效果才会提高。

9加几教学反思 篇3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9加几”教学反思

上街区外国语小学

刘梦燕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9加几”教学反思

上街区外国语小学 刘梦燕

数与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是每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所以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计算教学如何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在“上街区帮扶式发展教研系列活动”中,外国语小学的任平老师执教的“9加几”一课,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任老师的这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游戏环节的设计贯穿始终,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复习环节题目设计巧妙,层层递进。

上课伊始,任老师就从“对数游戏”到“开火车游戏”,一步步为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做了充分的铺垫。尤其是开火车练习中,分三层:从10加几,9加1加几,到三个数相加先找能凑成10的两个数加,不仅体现了灵活的计算方法,而且渗透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每个练习都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刻下“10加几就得十几最好算“的烙印,为后面整个单元内容的学习做好知识的迁移铺垫。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老师没有使用课本上分牛奶的主题图,而是创设了“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看到图马上就能想到把盒子外面的桃子先放进盒子里一个,把盒子放满正好是10个,同时通过动画演示生动的体现了9加1先凑成十的过程,巧妙的引出了“凑十法”。

三、层层深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首先在课件演示时任老师及时强调了9添上1就凑成了10,通过演示学生更直观的看到了凑十的过程。其次学生在说凑十法的同时任老师出示分解计算图清晰的展示凑十的过程,从直观图画抽象到数学式子,让学生理解凑十的过程。再次为了让孩子理解凑十的过程,任老师通过提问、小组交流等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过程的能力,同时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的更好。最后任老师老师及时的总结提问“为什么凑十?”给孩子反思的时间,从而把本节课的难点轻松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四、练习形式多样,学生掌握扎实。

本节课仅通过9+4一道例题教会孩子的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其它9加几的题目都在练习中由学生自己来计算。任老师设计的练习由易到难,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先由带图画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然后填一填,再说一说,过渡到直接出示9加几的口算卡片让学生看算式计算,逐步提高孩子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任老师都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在整节课中,学生有动、有静;有学、有乐,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是总是扶着学生走,使枯燥的计算课变得富有生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9加几教学反思 篇4

9加几教学反思

陈剑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这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例1的讲解没到位,发的时间不多,孩子说的不多。使有部分学生掌握不好,没听懂。整节课都是老师在说。 我认识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在整个课堂没能很好的驾驭,使得整节课枯燥无味。没有调动学生积极性。没有关注低年级学生特点,上课语言平淡,没能激起学生兴趣。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做练习题都感觉在推着进行,起不到所学知识巩固。这节上的不理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有些学生不能很好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8,7,6加几--教学反思 篇5

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在设计本课时教学过程时,我是按照“复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发现、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巩固8加几的计算方法——探索7、6加几的计算方法——综合练习”的过程来设计的。

1、引导自主探索、较好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因此在教学例题8+5时,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同桌交流算法,比比谁想的算法最多、最有新意等探索活动。给学生留有个性才能充分表现和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呈现出多种计算方法。我首先说:“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而且

计算的方法也得到了优化。

2、紧密联系生活、力图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围绕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我把枯燥的例题溶于生活情境中,创设了学生喜爱的去人民公园的情境。根据学生发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利用这种生活中学生经常碰到的问题,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带入到学习。这样既联系生活又激起学生高度兴趣,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也提高了。并初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3、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学生思维。特别是学生上了20多分钟后,已经觉得有点累了,特别是对一年级小朋友们来说,注意力很难集中,枯燥的计算已经对学生没有了吸引力,这时我在每道练习题中安排了一个福娃,这些新奇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综合练习中有一道帮小蝌蚪找妈妈,学生也非常感兴趣。这些练习的设计从具体到抽象,从唯一到开放,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课堂充满活力。

4、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本节课教学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方法。例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时,我让学生四人合作,引导探究。计算7+6、6+5都采用合作方式。这样不仅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信息的沟通又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有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协作精神。

由于本人能力、水平有限,对新课改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学中一定有许多纰漏,诚恳地希望各位同人多多批评、指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