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反思【精选13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本页是小编Waner帮大伙儿分享的13篇《猫》教学反思,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猫教学反思 篇1

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关爱、善待弱小者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过养宠物的经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养猫的经历。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投影出示)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1、理解故事内容。

2、体会作者情感及文章蕴涵的哲理。

3、培养关爱、善待弱小者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 (请一位同学先读一读下列字词,老师再出示答案,学生齐读,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标注)

读一读 (幻灯片)

sa sesong yong chàng zǔ quán cheng jia

污涩 怂恿 怅然 诅骂 蜷伏 惩 戒

四、速读感知(出示幻灯片)

速读课文,简述三只猫的故事。(可选择其中一只谈一谈)

速读要求:

在文中标画出有关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

学生按要求速读课文,在课文中标画??

请三名学生分别简述三只猫的故事,提醒学生抓住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老师简单点评)

(过渡语)我们从故事中得知:三只猫的结局不是失踪就是死亡。这让我们深表同情。那么,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五、小组交流,精彩展示(出示幻灯片)

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要求:标画出文中的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小组充分交流??

小组精彩展示?? 教师板书重点词语

花白猫 小黄猫

喜欢 猫郑振铎 喜欢 酸辛 怅然、愤恨 可怜猫

愤怒→难过、自责、愧疚

老师追问:“我”对第三只猫为什么会产生难过、自责、愧疚这样复杂的感情呢?

引出“芙蓉鸟事件”

六、拓展联想(出示幻灯片)

想一想: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说法:①第二只小黄猫不会吃黄色芙蓉鸟。②第二只小黄猫吃了黄色芙蓉鸟,也决不会责怪它)

(过渡语)同一件事,人们对待两只小猫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七、探究文章蕴涵的哲理

学生各抒己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重点词语:

学生齐读启示: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客观公正;要关爱,善待弱小者。(幻灯片)

(过渡语)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是一只猫而已?

八、说一说(幻灯片)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说一说事情的经过。

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学生谈自己的经历??老师适时点评

(过渡语)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想对同学们说

九、结束语(幻灯片)

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地对待一切生命吧!(学生齐读)

十、板书设计:

愤怒→难过、自责、愧疚

《猫》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与学生见面的短短20分钟,老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让学生齐读课文一遍,以便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并让学生标画文章中的生字新词,自行解决。

这篇课文篇幅长,语言通俗易懂。因此我在课堂设计上让学生速读课文,简述三只猫的故事。(可选择其中一只谈一谈)并且对速读提出要求,并在屏幕显

示:在文中标画出有关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从课堂反馈来看,效率高,效果好,节省了时间。

这篇课文,我紧紧抓住了情感主线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只设计了一个大问题贯穿课堂: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让学生小组内充分交流,然后展示。从课堂上看,学生思维活跃,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文章一些情感语句的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反复揣摩、朗读。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小组加分很适合初中低年级学生心理,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这个环节的设计收到了预期效果。

为了加深对文章所蕴含的哲理的体会,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想一想: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对两只猫比较,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理解了文章主旨。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设计了过渡语: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是一只猫而已?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说一说事情的经过。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下一环节: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最后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中,结束课堂。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有很值得自己深思的地方:

小组模式的教学,座位的编排,可以4人一个小组,但由于时间仓促和讲台空间的局限,不能设计传统座位的编排。使老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进度和课堂纪律的掌控都受到限制。我在想,这样的座次排列,不使用小组教学模式也可以。

课堂上,学生感受体会多,课文读得还是有些少。

另外,有些紧张,感觉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没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专家点评:教学设计新颖,对文本挖掘深入,教学活动围绕情感主线设计一个问题贯穿课堂,学生思维活跃有深度,课堂结构合理紧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效发挥教师导学作用,适时进行方法指导,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氛围和谐融洽。

猫教学反思 篇2

《猫》是郑振铎先生的名篇,讲述了家里三次养猫的经过,故事性比较强。因为打算用这节课录课,所以准备的很充分。差不多用了一星期的时间。但即便如此,讲起来还是有一定问题。三班是第一节课,可能是因为有人在录像的缘故,有些紧张,以至于讲得太快,将本来差不多两节课的内容用一节课就讲完了。讲完之后发现学生们很迷茫,虽然看似他们很积极。

但实际没学到什么,对知识点并没有完全理解,效果很不好。讲完后指导教师也说,太快了,语速也有点快,把节奏放慢,别紧张。痛定思痛,我重新把课文内容看了一遍,吸取教训,划分没部分大概用多长时间,这样在四班讲得时候明显好很多,内容讲透彻了,节奏也把握对了。第二课时时,由于在三班讲得太快,基本没剩下什么东西,所以只能多说,也让学生多说,比如拓展训练是“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被误解?怎样才能减少被误解的几率?”我让同学们想一下,然后畅所欲言,发现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也能从自己的故事中更好的体会文章主旨,这算“因祸得福”了吧。但在四班讲的时候,因为停电,多媒体不能用了,只能回归原始,因为怕大家不能理解,所以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写,结果发现时间不够用了,拓展训练没有时间做了。后来指导教师说在黑板上写太多了,太浪费时间,只写重点或学生们不认识的字就行,没必要写那么多。

虽然讲解这篇课文时状况百出,但通过这些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后要注意。

猫教学反思 篇3

我在教学《猫》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文章语言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结构上构思精巧,意味隽永。针对文本的这一现状,我教学设计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得到规范有效的语言训练。因此,我设计了第一个教学环节“你喜欢哪只猫”?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他们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训练。

接着引入第二个环节“我的家人对待三只猫又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有几个学生品味语言很深入,能够从某个词语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上品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上出现了不少亮点。从某个意义上说,此时语文教学的真谛得到了体现。接着引入第三个环节“作者对待三只猫亡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们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但大部分同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

有一位同学提到了“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和“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我引导学生重点朗读“我心里十分难过·······”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也能够体会作者在第三只猫亡失后的那种愧疚和后悔的心情。如果我换用另外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己揣摩“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和“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多朗读,多品味,他们自己独立思考,能更深入地体会文本内涵和作者思想感情。整堂课,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流程还是比较清晰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发挥。这些好的方面,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尽力保持。作为语文的教学,应该多注重朗读品味,在课堂上,这方面我重视不够,另外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有时显得随意,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努力改进!

老舍《猫》教学反思 篇4

《猫》是老舍先生的文章,他把猫写的惹人喜爱。文章谈到猫的性格十分古怪,说它贪玩吧,但是又非常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在教学这个局部时,我请一个同学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屏息凝视”,这个同学由于预习不够充沛,一时语塞满脸通红,其实这个词从字面也可以了解大概意思,不必非依照字典的解释来说。于是我对这个同学说:“那就请你上来,给我们演一下吧,这猫是怎样屏息凝视的?”他解脱了这一尴尬局面,也松了一口气,接着上台,摆出屏住气,眼神集中的样子。我让其他同学评议,有的同学说,他虽然屏住了气,但眼神太直了,表示不出精神集中的样子,在其他同学的提议示范下,他最终准确地表示出了小猫屏息凝视的样子,在同学的掌声中走下了台。这一小插曲,反而使同学对小猫尽职尽责这一特点理解的更为深刻了。

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小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我处置的灵活富有创意,因而就有了特别的意义。首先,维护了同学的自尊心,相信同学会感谢老师给他解了围。其次,通过这次扮演,不但这个同学,全班所有同学都对这个词语印象深刻。第三,调剂了单调的课堂氛围,用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让小朋友扮演一下词意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作用很大,可以较好地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坚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猫》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在上课之前,我让同学做到了充沛的朗读课文,整节课下来,觉得同学的积极性以和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沛的调动。主要是文本的内容与同学亲身体验有一定联系,重要的事,课堂上的一些训练从课文内容动身并结合同学生活实际来设计,再加上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课文的指导训练,使师生发生共鸣,从而使同学激情充分。

在指导同学体会猫老实、贪玩的矛盾性格时,总想让同学抓住重点词语“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一天一夜”等重点词语谈理解,几名同学回答后,总觉得答得不到位,所以在这一环节耽误了不少时间。使得在学小猫可爱这一段时时间较紧,同学没时间背一背课文。课后仔细想想,假如老师当时能和时点拨一下:“你是从那些词语读出来的?”同学会较快说出感受,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

另外,在理解“可是”这个表示意思转折的词语时,教师处置得比较匆促,只让同学通过自由读、男女生对读来渗透它在句子中的作用,应该在学习猫的既贪玩又尽职的矛盾性格时,可以再通过师生对读来渗透“可是”在文中的作用,我想,同学对它的理解会更深刻。也会让同学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有更深一层次的提高和升华。

猫的教学反思 篇5

《机器人伙伴》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种类、功能、造型等相关知识,学习表现机器人的多种方法。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觉得能够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了解机器人,并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用绘画形式表现的机器人造型与功能。

为了突出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关于机器人的图片和资料。在课前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用不同几何图形拼贴机器人的游戏,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为解决学生在造型时作好铺垫。在介绍什么是机器人的时候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录象片,使学生更加了解机器人;在介绍机器人的种类与功能时利用大量的图片进行说明;结合生活中的机器人和绘画作品中的机器人的造型来启发学生的造型表现让学生们了解机器人的造型不仅有人的形象,还有车型,动物型,几何体型等等。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非常认真而且感兴趣,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反思本节课也有几点不足,第一,教师在教授与欣赏图片和了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占用的时间过长,学生造型表现的时间稍短些,如果在这个环节能够更加合理的分配时间那么学生在造型表现和展览讲评环节会更合理。第二要在评价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评价能力,如评最佳造型奖时有很多学生符合条件结果老师只准备了一个奖杯,会让很多学生失望的。今后要注意这一点。

《猫》教学反思 篇6

在这节课中,为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我设计了自由读、默读、浏览、指名读、有体会地读、师生共读、评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在各种读的形式中,学生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对不同字句、语调、重音的处理也不同,读的效果较好。在各种读书形式的穿插运用中,学生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始终边读边悟,最后深切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我感到学生再读“猫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时,读出了自己对性格古怪的猫的喜爱之情,在读满月的小猫玩鸡毛、玩线团、糖、桌腿等词句时再现了满月小猫更可爱的情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标、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使学生乐学,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会不断思考、不断改进。

猫教学反思 篇7

猫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人们养猫,大多是因为喜欢。小时候,家里面也曾养过几次猫,印象却早已经淡了,没有多少回忆可言。教学这一课,在备课,讲课和课后,我对猫这一种小动物,又有了更新的理解,对于郑振铎先生对养猫生活的回顾与思考,也有一些新感触。

备课时先查询了作者的资料,知道郑振铎先生是现代作家和文学史家。猫,这篇文章,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之一。在“我”没有判断明白的情况下,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不会辩诉的动物时,感到自己的良心上过不去,受了伤。

通过备课进一步明确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一是要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以及在家中的地位;二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三是能够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等。

上课的环节首先是导入,用了极其萌宠萌宠的猫的图片,学生们很是欣赏。简单介绍了作者以及写作背景,随后是预习反馈,读准字音,写准字形。生字词部分比较满意。

精彩之处是带着问题读课文。作者写三次养猫,有哪些不同的经历?对于所养三只猫的不同结局,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从文中我们能够读出怎样的人生哲理?学生们读着课文,同时在课本上圈圈点点,极认真的样子。

讨论之后师生获得文章的层次结构。第一部分是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第二部分写了第二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格和丢失。第三部分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打伤,最后失去,我痛悔不已。

一堂课的时间总是短的。粗略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作者在表达的情感也深深地感染每个学生,使他们懂得关爱生命,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人,每个小动物的道理。

猫教学反思 篇8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文章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从全文看,重点在第三只猫。故事的主体是“我”,主旨在于冤案的教训。作者告诉人们,仅仅根据一点可疑的迹象,就得出主观臆断是错误的的,依靠自己的强势话语权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罚只会伤害无辜。让学生读懂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泛泛的讲述`分析对学生来说,只不过是浮于浅表的被动接受。仍无法体会`领悟文章的经典之处,独到之处。在教学文本时,我实施了探究研读的方法。

这篇文章,描写很生动,无论猫的各种形态还是一家人的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我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提出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先让学生画出抒情议论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探究。重点放在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思想感情。如:提问可以设计为:1。文中写“我”家养的三只猫,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及亡失时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2。文中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3。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件事你想对“我”说点什么?

4。为什么“我”明白自己的错误后会感到如此痛心?

5。作者这样自责的结果就是“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你知道他这样做的原因吗?

因此,这样探究就是探究课文的抒情议论,探索作者究竟想说什么,讽喻的是什么社会现象,在哲理层面上是什么意思。明白了这些,才算理解了着篇课文。

《猫》的教学反思 篇9

老舍的《猫》,突出描写了猫的性格特点,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特别是写猫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对比的方法,充分表现了猫的行为令人难以捉摸。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全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写猫的性格古怪,再写小猫的活泼可爱。构段也很有特点,两部分均采用先总述后分说的方式。语言朴实无华而又生动鲜明,口语多、短句多,常常带着语气词。形象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篇幅短小,结构工整,是学生写作不可多得的范例。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大家都喜欢抓住猫的古怪性格去体会,分析出猫的古怪表现在“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温柔可亲又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然后体会其中“屏息凝视”等词的精妙。教学的任务似乎就完成了,对于本文在写作方面的其他独特之处视而不见。

本单元作文为写观察日记,而本课中作者对猫的细致观察以及传神的描写,有助于化解作文的难点,充分用好教材,让教材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也是新课标倡导的方向。

因此,这节课在积累字词、体会古怪的基础上,我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把周而复《猫》的片段和夏沔尊的《猫》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其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明白三位作家虽然同是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但老舍是突出猫的性格特点,周而复主要抓住猫的外貌神态,夏沔尊则是通过描写一家人对猫的态度来表现。同样的感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从而打开写作的思路,渗透多角度思考的写作态度。

之后的让学生选择)●(一种小动物,选择一个角度去观察,写出一种小动物的特点,为连续观察日记打下基础。

课后推荐阅读描写动物的名篇:丰子恺的《白鹅》,季羡林的《老猫》,沈石溪的《第七条》,让学生在阅读和对比中,运用所学方法体会其描写动物的方法和语言特色,把阅读从课内延伸倒课外。

对比阅读,让文章个性突出展现;渗透写法,为作文教学铺路砌砖。走一步,再走一步,让课堂再充实一些,脚步再从容一些。

《猫》教学反思 篇10

在课堂中,教师担当多种角色,而在学生的眼里首先应该是一位有向心力的益友。这两者的关系决定着整个教学。教法与学法是不可分的,在本课时里,确定的方法是:由扶到放,主动学习,体验感悟,师生同乐。

生字教学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有体验、动作演示,音近字比较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与能力。

朗读教学则注重学生的感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感悟来读出不同的语气。朗读形式多样,有教师范读、引读,学生同桌读,请好朋友读,男女生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感受读朗读的快乐。

根据教学设计,将教学分为四个环节在课堂中实施。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课的开头,通过媒体出示波斯猫的可爱照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认识波斯猫,了解波斯猫的特点,对波斯猫充满喜爱之情。接着教师用“可是,这只波斯猫感到生活中没有快乐,那是怎么一回事”过渡句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课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以后,我就让学生自主读,“披文入情”领略文章的语言美。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阅读“披文入情”,所以我先让学生听同学朗读课文,同时提出要求:边听边思考填空,这样能养成一边仔细听一边思考的习惯,并对课文内容椰油一个整体的`了解。

3、再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在这个环节中,分两步走。第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2—4小节,先自读课文相关小节,根据要求划出主要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意思,用自己的感悟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在学生掌握了这个学法后,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里学习5—10 小节,读懂课文。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法上 “引导”、“启发”上下功夫,施教主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

4、展开想象拓展练习。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理解后,我就启发学生想像:“波斯猫听了你们的话后,会怎么想?怎么做?最后它到底有没有找到快乐呢”?请小朋友续编故事,我们来一个“小小故事会”。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思品学科的联系。

《猫》的教学反思 篇11

《猫》这篇文章看似很简单,但我反复品味过后,总有很多新的教学思路。第一件事情就是依据三维目标初定教学目标:

1、通过品析生动细致的描写,感悟作者对三只猫的情感态度。

2、揣摩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真正操作起来确实不易。如何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所以开始导入时我便设计了一个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宠物话题,这样内容上比较接近学生,从情感角度上学生自己能放松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这节课就是以“情”贯穿始终,相处述情——亡失诉请——析情明理,都紧紧围绕作者的情感态度展开。三个主问题的设置既要挖掘学生的表达力,又要让学生自主品味出作者对三只猫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从而引申到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驾驭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使学生产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

尽管我也在不同的班级试验过多次,尽管在细节上反复琢磨,向本组老师请教指导,但是这节课最后还是有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

1、时间安排前紧后松。可以将课前预习部分在课前落实扎实,课上点到出现问题最多的字词即可。这样可以节省一分钟左右。让学生在最后的练习环节上有更充足的时间,让练习更充分,真正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声。

2、“析情明理”环节,完全可以让学生放开谈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所谓的理不一定非要和老师讲解的一模一样才对,一定要相信学生能谈出自己的感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而这个环节,学生们对自己的感受已经谈的很好,我又出示了自己的体会,实属多余,这样就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所以一定要相信我们的学生!

3、感悟人生哲理这个环节,其实没有必要追求形式上的多样。起初,我在备学生的时候,一直在想,学生们一定有很多不同的见解,讨论交流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感受完全展示出来。但人生哲理是一个学生内化在心里的感悟。因此,给他们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们静下心来去感悟,然后纷纷展示交流即可。所以没必要为了讨论而讨论,小组讨论要有其真正的实际作用才是真正有效的讨论环节。

4、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通过反复多样的阅读来获得体会的,但这节课中我只寄希望于课下的预习,课上朗读及默读的环节都是轻轻点水一般,没有深入阅读。其实在第一个环节上,可以设计一个初步朗读重点语段的环节,让学生首先从字面上感知课文内容。而有些情感体验的词语也可以富有情感朗读出来,相信效果会更好。

5、点评小练笔的时候最好也能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来展开评论。这样又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这次课让我收获很多,尤其向本组老师身上学到了严谨的教学态度。有的时候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我们反复修改斟酌字词,尽量让自己的课收到完美的效果。当然这样一个反思的过程也是一种进步的过程,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时常反思!

猫的教学反思 篇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体验。《怒吼吧,黄河》这篇课文情绪激昂,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为此,整堂课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于读中悟情,读中入情,整体领会文意,培养语感,激发并强化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

一、巧设情境,激活思维。这篇文章的题目极富震撼力,于是,我从课题中的“怒”字入手,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感悟黄河的“怒”、诗人的“怒”、作曲家的“怒”、演剧队的“怒”、延安军民的“怒”、全中国人民的“怒”,最后又以“怒”字收尾:心上一个奴!首先,我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播放了一段奔腾怒吼的黄河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的怒吼”,紧接着让学生把看录像的感受融入到文字中,激情朗读相关的段落。诗人的激情又触发了作曲家的激情,两位艺术家的激情在碰撞,在升华。我适时启发学生设想两位挚友相见时的心情,推想光未然朗诵时的情绪变化的原因,想象冼星海的激情被触发时的激动,引领孩子们去感悟两位艺术家的旺盛的创作激情和革命激情。《黄河大合唱》诞生了!学生无比激动和自豪。我又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聆听了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真切地感受其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然后要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联系时代背景来谈《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的重大意义,突破难点。最后又以“怒”字收尾,“怒”字是心上一个奴,正是因为心中不愿意成为亡国奴,所以才发出了怒吼!至此,学生的激情高涨,热血沸腾,我抓住时机,让学生面对两位民族的骄子,倾诉自己的一腔爱国情,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二、诵读为主,读中熏陶。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熏陶,有所启迪。通过放声地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师生合读,孩子们渐渐地走进了两位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与光未然同“激情”,同“哀伤”,同“欢快”,同“悲壮”,同“怒吼”,与冼星海同心潮澎湃,同乐思如潮,感受《黄河大合唱》的作词家、作曲家的旺盛的革命激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三、课外延伸,加大容量。生活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宽。语文教学应当体现实践性这一学科特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更深刻地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的历史意义,我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堂上让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来谈感受。由于有了课前的情感铺垫,学生理解这一难点也就水到渠成。同时,课内的知识自然地向课外延伸,扩展,深化,加大了课堂容量。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新时代,他们对战争年代的事情理解比较浅,所以对课文的时代背景的了解体现的很是重要。在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先查查时代背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特意准备了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作者的简介以及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在教学时,我在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够到位:

一、开场关于黄河的那个画面,应该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让学生去看,这样学生的理解才有个过程。有个台阶。二、在理解作曲家谱曲的过程中,在第一个环节上花的时间较多,以至于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中,时间很仓促。对于冼星海这部分的内容讲的不够多,对于他的了解不不够到位。这部分学生读的时间也不够充裕。在今后的教学中,在教学环节的处理方面要更一步的改进。

《猫》的教学反思 篇13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因而去找燕子、蜜蜂、小青蛙询问,最后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而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从燕子、蜜蜂、小青蛙的话去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教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以下的几点是我在教学中做得比较成功的:

一。以读为主,以学生为本。

学习本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合作读、个人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理解燕子造窝、蜜蜂酿蜜、小青蛙捉害虫的辛苦。体会他们的快乐,明白波斯猫为何不快乐及“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快乐”的道理。并且我在教学中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自己对“燕子、蜜蜂、小青蛙为什么觉得快乐。而波斯猫却不觉得快乐”的理解。学生因为对课文熟悉了,有的学生就说:“燕子一口一口地衔泥来造窝,创造窝的过程很辛苦,所以他很快乐。”有的学生说“燕子的窝是自己造的,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才得到的,所以它很快乐。”有的学生说:“蜜蜂通过千千万万朵花中才来花粉,才可以酿成蜂蜜,他劳动得很辛苦,并且它的劳动创造出了成果,所以它特别快乐。”有的学生就说:“小青蛙整夜整夜捉害虫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想到能帮助人们除害,知道劳动有了回报,就觉得是它最大的快乐。”有的说:“波斯猫不劳动,总依赖主人给它东西吃,所以它不会觉得快乐的`。”这样,通过读、说,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二。注意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本课的说话训练,我采用了“巧设问题,激发说话动机”的方法。在学生学完这一课时,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我想对波斯猫说什么?波斯猫听了大家的话会说什么?做什么?学了本课,我明白了什么?这一个个问题看似连珠炮,其实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火花被引燃了,说话的兴趣被激发了。当学生的

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丰富多彩。有的说,波斯猫,我要告诉你,只有靠劳动的来的成果才是快乐的。有的说:听了大家的话,波斯猫说:“原来快乐这么容易就能得到”。说着它就去捉老鼠了,每捉到一只老鼠,它的心情就特别高兴,还感觉到了主人给他的蜂蜜特别甜、炸鱼特别香。有的说,波斯猫知道了劳动能创造快乐,所以他天天去捉老鼠,帮助主人把家里的老鼠都捉完了,他还去邻居家捉,他从此就过上了快乐的日子,知道了快乐是什么滋味了。通过这一训练,学生把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起来,对文本有了一个更深的感悟:劳动能创造快乐。

执教后,我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有个别同学在这么有趣的学习气氛中还是不能集中注意力?一个严肃的问题再次出现,那就是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