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上完了三节课后,指导教师与听课的成员对我这次的教学进行总的点评。他们一致认为这篇课文的导入环节做得不是很好,有点生硬。指导教师还说在教学中应给多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说,让他们学会从课文找知识、从课文掌握知识。事后我自己也对《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觉得这次教学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不当,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生都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我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没有考虑到这方面,把导入设计成让学生来猜猜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这一设计是想让他们带着他们所猜的心愿来阅读课文,看看云雀的心愿和他们所猜的是不是一致?结果令我想不到的是学生们根本就不用猜就直接把云雀的心愿说出来了。出这一问题主要是学生们在预习课文时已经知道云雀的心愿了,这显然引不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2)没有让学生说,而是代替了学生说。
在对课文进行分段落时,没有放手给学生。这一部分的教学都是学生在我的牵引下跟着我的思路把答案说出来的,这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因而这三次课下来都是我所说的多,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如果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自己去归纳段落和段落大意,把机会让给学生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学习那么教学效果也许就会好些。
(3)忽视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知识、掌握知识。
这次教学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要从教学中的每个细节去培养的。比如先举手后回答问题、要善于从课文中找知识等。这些我都在教学中无意识地忽视了。如有一处提问学生:“描写云雀的心愿是在哪个段落?”学生回答:“第十四段。”学生回答到这我就停止往下问而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了。如果我能继续追问“哪些句子是写云雀的心愿的?划出相关的句子。”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而且也能使他们加强记忆力,从而掌握课文的知识。
(4) 朗读指导不当,过多地采用自由读、小组读的形式,忽视了全班齐读。
学生在自由读、小组读的时候没有做到真正地投入感情,也没能从朗读中体会出破坏森林给人类自身所带来的危害性。这主要是我在教学中没能很好地起到范读的作用。
这次的教学还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习惯、学情、班级常规等情况来设计的重要性。《云雀的心愿》的教学设计没能考虑到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没有很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自己也没有能力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没能调动课堂气氛。这些都是自身所掌握的人文知识太少了,以及缺少教学技巧而造成的。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
上完了三节课后,指导教师与听课的成员对我这次的教学进行总的点评。他们一致认为这篇课文的导入环节做得不是很好,有点生硬。指导教师还说在教学中应给多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说,让他们学会从课文找知识、从课文掌握知识。事后我自己也对《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觉得这次教学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不当,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生都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我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没有考虑到这方面,把导入设计成让学生来猜猜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这一设计是想让他们带着他们所猜的心愿来阅读课文,看看云雀的心愿和他们所猜的是不是一致?结果令我想不到的是学生们根本就不用猜就直接把云雀的心愿说出来了。出这一问题主要是学生们在预习课文时已经知道云雀的心愿了,这显然引不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2)没有让学生说,而是代替了学生说。
在对课文进行分段落时,没有放手给学生。这一部分的教学都是学生在我的牵引下跟着我的思路把答案说出来的,这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因而这三次课下来都是我所说的多,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如果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自己去归纳段落和段落大意,把机会让给学生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学习那么教学效果也许就会好些。
(3)忽视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知识、掌握知识。
这次教学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要从教学中的每个细节去培养的。比如先举手后回答问题、要善于从课文中找知识等。这些我都在教学中无意识地忽视了。如有一处提问学生:“描写云雀的心愿是在哪个段落?”学生回答:“第十四段。”学生回答到这我就停止往下问而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了。如果我能继续追问“哪些句子是写云雀的心愿的?划出相关的句子。”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而且也能使他们加强记忆力,从而掌握课文的知识。
(4) 朗读指导不当,过多地采用自由读、小组读的形式,忽视了全班齐读。
学生在自由读、小组读的时候没有做到真正地投入感情,也没能从朗读中体会出破坏森林给人类自身所带来的危害性。这主要是我在教学中没能很好地起到范读的作用。
这次的教学还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习惯、学情、班级常规等情况来设计的重要性。《云雀的心愿》的教学设计没能考虑到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没有很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自己也没有能力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没能调动课堂气氛。这些都是自身所掌握的人文知识太少了,以及缺少教学技巧而造成的。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呼吁环保的童话故事,通过云雀妈妈带着小云雀在外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呼吁我们要植树造林。文章富有童真童趣,语言通俗易懂。 在教学时,我立求完成这样几个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联想法、找近义词法、抓关键字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漫天飞舞、埋怨、乱砍滥伐、泛滥成灾、贫瘠等词语。 3、通过第二大段的学习指导,总结学习方法,并以此方法自学第三、四大段。 4、学习课文重点段第10小节,理清云雀妈妈说理顺序,能有序地复述森林的蓄水作用,并进行生活拓展,利用“可以……也可以……”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5、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条理地说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的原因,体会人类植树造林的美好心愿,增强环保意识,渗透科学发展观。 在设计教案之初,我思考着能否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学生一定方法,这样的话,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很自然地运用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嘛。为此我特意选择了漫天飞舞、埋怨、乱砍滥伐、泛滥成灾、贫瘠这六个重点词语的学习,并琢磨着这六个词在理解方式上的异同,后来,我发现,漫天飞舞、贫瘠这两个词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自然就理解了。埋怨这个词,我觉得平时学生经常用的找近义词的方法肯定也没有问题。而乱砍滥伐、泛滥成灾这两个词的理解,我认为这是我本节课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好的两个词语,为此我查了字典,发现字典上“滥”字就两种意思:1、江河湖泊的水溢出;2、过度,没有限制。嘿,这不是特意为本文准备的吗?为些我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滥”相应的意思,学生很快就作出了准确选择并能很好地说出“乱砍滥伐、泛滥成灾”的意思。对此环节的设计,从学生上课的反映来看,我个人还自以为是成功的。 《学记》有云:“大匠诲人,必以规矩。不能使人巧。”说的就是:高明的教育者只教给人应该怎样做,告诉他做的标准、方法、步骤,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学习。在语文精致教学中,我认为,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他们现成的知识,或直接帮助他们学到知识要有效得多。学生一旦掌握了精妙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将大幅增大学习成功的几率,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效,有助于增强其学习的兴趣与学习自信心,而且由于能从中享受到学习活动的快乐,便会强化学习动机,更加主动、努力地学习。在解读教材时,我就发现《云雀的心愿》这一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晰,小云雀和妈妈分别飞到沙漠上空、大河上空、森林里,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心情,发现了森林的重要作用。为此我设计了教-扶-放三个不同的环节,第二大段教学生划云雀看到的景象,谈云雀的心情,体会森林的作用,最后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____________。”作结。第三段由于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所以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总结了第二段的学习方法,然后扶着学生学习。到第四大段时,我则是彻底放手,简单让学生交流了学习结果。这样一步一步学下来,最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_________,可以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这一填空时,大多数学生都举手要求回答时,“能有条理地说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的原因”这一目标的达成就水到渠成了。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其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积累,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法方设法把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为此我把第10小节作为了教学的重点段落,先让学生读第10小节,然后通过填表格的形式说说森林的哪些部分可以蓄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条理的复述云雀妈妈的这一段话。再分析“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这句话的写作特色。最后总结第10小节在写作上的特色:先总的说森林是可以蓄水的,然后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具体地说怎样蓄水,再用反问的语气作总结。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说的。然后鼓励学生写文章时也要学习这样的方法有条理去写。同时抓住这一段中“可以……也可以……”一句的句式,一方面说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另一方面,我安排了一个拓展环节:“同学们是不是生活的有心人,注意到什么事物不止一种作用呢?或者一个问题有两种不同解决方法呢?用这一句式来说一说。”我还提供了一定的语境,如手机、电脑的作用,课间、自修课时,某道数学题目等等。这样的设计既为有条理地说说为什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作好了铺垫,也完成了课后第四题要求造句的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至于感情朗读这一要求,我则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进行了训练。 课文最后,我本打算让学生说说森林的其它作用,并让学生为树干添上树枝,写上森林的作用,但由于时间关系就删减了。还有倡导学生植树造林时,我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使学生意识到课文前后的一个内在联系,本打算要朗诵一下的,也没时间,结束地比较匆忙。 纵观全课的教学,我认为,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尽如人意。在拓展延伸的部分,因为受时间关系,结束得比较匆忙,相比之下,在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时的时间就花得太多了一些,这样也导致了分角色朗读有些仓促而没有进行更多层面地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环节上还应做适当的调整,上课的节奏可适当加快。
《云雀的心愿》苏教版四下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这篇文章,既有故事性、趣味性,又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根据这个特点,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第一,理解课题,抓住文章的中心——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
第二,讲故事,明条理。小云雀和妈妈外出,看到了什么?产生什么想法?
第三,明道理,讲心愿。森林如此重要,要多植树,保护环境。
尤其在讲到森林重要性的时候,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环境和以前的知识:夏天树下凉快;铁路旁种植树木,减少噪音,有利于人们健康;森林里的空气很清新;树多了,灰尘少了等进一步了解:森林太重要了!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破坏森林的重要性,我布置这样一项作业:办一份“保护环境,珍爱森林”的手抄报。
这堂课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让学生讲述。所以学生的朗读很少。下节课补上。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 抓住线索,理清思路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因为小云雀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然后让学生跟着云雀一起去看看。抓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心情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这样就使主题凸显了,帮助学生把握重点。
二、联系生活经验,加深理解
比如,当云雀们飞到沙漠上空时,我先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和云雀一起飞到沙漠上空。试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心中的沙漠。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当云雀飞到大河上空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用自己话说说大河怎样?心情怎样?这样学生不但走进了云雀的心里,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当云雀飞到森林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家里面空调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为什么称森林是空调器”。 这样他们就能在情景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达心中的愿望。
三、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首先是找到云雀们飞到沙漠时看到的情景后的一番对话,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们的对话,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画面,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感情地读出对话,(指名读,引读,齐读等。)我觉得效果还不错。在读他们飞过大河的对话时,让学生同桌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检查时再出示相应的,让学生读。最后飞回森林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读,教师再出示相应的检查读的情况。我觉得通过让学生先感受云雀的心情,再指导读——同桌互读——自己读,体现了由扶到放。
我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虽然有的学生已经是读得相当不错了,但我指导读的时候每一次要求落实不够到位。
每一次上完课,我都会问自己:你进步了吗?我对自己没有严格的要求,只是希望,每一次都能进步一点点。回身看这一次教研活动执教的《云雀的心愿》一课,我欣然地发现,这一次真的进步了“一点点”。这种“一点点”主要体现在自身的教学意识中。这种所谓的“教学意识”,我只是简单地理解为“我想要这么做”。
我想要让课堂有一个大问题。记得去年上公开课的时候,高语组的老师们给我的一个非常宝贵的意见就是“设计要集中”。是的,设计不集中,我的课堂就会非常散,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也会显得比较凌乱,这在无形之中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记得在那一次教研活动之后的每一堂课,我都试图以一个大问题去引领课堂教学。有了大问题的领导,课堂教学便有了中心,避免了“散”。潜移默化之中,似乎已经并不需要去有意设计,教学已经习惯围绕中心而展开。就像这一次执教的《云雀的心愿》,紧扣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中心,层层推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话。我喜欢“热闹”的课堂,我所理解的“热闹”是要让学生张开嘴巴说话。上课伊始,我就通过ppt出示了相关的短语(也包括词语),或者让学生把短语连起来说一句话,或者让学生运用其中一两个说个文中的比喻句,变换不同的形式,目的却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张开嘴巴说起来,在说话中开始新课文的学习。在课堂设计中,运用示意图引导学生说一说“森林水库”的由来,也是我有意想让学生说一说,帮助他们在说中理解“森林水库”这一概念,这也是课文的一个教学难点。“说出来了,其实一点都不难”,这是我希望达到的目标。
我想要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记得遇到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我都是现场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虽说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希望他们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但是久而久之,我发现,动作快的永远是那么几个人,而小孩子的好胜心理也往往让他们在查到意思的时候马上报出答案。这部分同学是记住了词语的意思,但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种理解是不深刻的,他们会很快就产生遗忘。这种有效面太窄了,并不适合我在教学中一直用下去。对此,我转变着方法,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词语的意思。本课中,在理解“漫天飞舞”一词时,我是通过图片的展示去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而沙漠中黄沙飞舞的景象,也体现着“没有水,没有庄家,几乎没有植物”的环境,顺势引出“贫瘠”一词,相信学生对“贫瘠”一词的理解应是水到渠成了。
我想要促进课本中知识之间的迁移。课本编排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每一个单元的各篇课文当中,也体现在整本课本的联系中。第十九课《云雀的心愿》与本册教材的开篇课文《走,我们去植树》相应成趣,都告诉了我们植树的重要性。《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孩子们早已背得朗朗上口。在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用“可以……也可以……”说话时,我结合之前诗歌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句式说一说森林的作用。“可以染绿祖国美丽的版图”、“可以送来清新的空气”……孩子们把第一课中背诵的内容全部都搬了出来,有效地完成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课堂教学中,我践行着我的“我想要这么做”。这些“我想要这么做”是在我的一次次课堂教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希望他们会越来越丰富,更好地指导我的教学。这些是一种浅浅的意识,每一次都会在教学设计中无意地涉及;亦或者说,这些意识又是强烈的,因为它们指引着我与领孩子们走进一篇篇课文。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呼吁环保的童话故事,通过云雀妈妈带着小云雀在外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呼吁我们要植树造林。文章富有童真童趣,语言通俗易懂。 第二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为突破重点句子“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引领全文教学,从而让孩子们了解森林的作用,认识保护森林的重要。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当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时,我以此导入全文的教学“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让我们跟着小云雀和它妈妈一起去看看吧。”。接下来小组同学根据课前预习进行讨论交流。在小组展示的时候,学生们主要从这么几个方面展开了回答: (一)保护土地 通过视频了解目前土地沙漠化正在越演越烈,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然后抛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学生很容易从云雀妈妈的话语中得到答案,——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最后请他们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学完这一部分之后,我开始引导进行学法的总结:通过抓关系认识了沙漠环境的恶劣,同时也归纳了森林的作用,最后又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 (二)合作学习——蓄水防洪 接下来,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描写大河的这一部分,气氛非常好,每个人都参与了其中。在交流的时候,也能够抓住“水位很高”、“浑黄”、“脱缰的的野马”、“咆哮”、“冲垮”、“淹没”等词语体会此时大河的凶猛、凶险、所带来的灾难之大,用一个词来表示就是“泛滥成灾”。 (三)自主学习——调节气温 有了前面学法的铺垫,再加上这一部分本身就比较简洁,所以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但我相信,长此以往坚持学法的指导,学生必将成为学习的主人。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科普童话,是一篇非常人性化的童话。主要讲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洪水泛滥成灾,听了妈妈的话,知道了森林防沙蓄水的作用。回到森林后,它又明白了森林有调温的功能。于是,它有了一个心愿:到沙漠里去植树。本文借助童话体裁,将云雀人格化,借云雀表达了人类美好愿望。
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借助课件,通过自己的描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沙漠和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这都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而受到的惩罚。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知识的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和“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如在我的生动描述下,学生看了触目惊心的画面,很自然能感受到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大,从而更真切的体会到森林的作用大。教师的感情是火种,能点燃儿童感情的火花。课堂上,我把自己放到创设的情境中,使自己的“情”与课文的“情”融为一体,并能把这种“情”传导给儿童,激起他们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内涵。第二,在指导朗读上,我引导学生以男女生、分组、师生这些不同形式分角色朗读,体会云雀的不同语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另外还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个别读,齐读等形式读中感悟沙漠和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大以及森林的作用大。第三,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认识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篇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课文主要部分是小云雀和云雀妈妈的对话,因此,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学习方式是比较恰当的。分角色朗读也是练习朗读的一种重要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境,较好地把握语言包含的情感,从而较快地读好语言材料。
本节课中,教师两次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第一次是在指导理解第1—~4节后,同桌分角色练读第3、4节,一人扮小云雀,一人扮云雀妈妈,学生基本能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第二次是学完全文后,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内明确分工:一人读旁白,一人一人扮小云雀,一人扮云雀妈妈。但学生合作练习朗读时,都只顾自己读,很少去认真倾听他人的朗读,更没有去评价、修正他人的朗读,所以小组展示的时候,没能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效果不够理想。当然,教师在组织学生理解感悟人物语言时还不够到位,浮于表面,这也是原因之一。
建议:
一、教师要参与合作朗读
教师可以先扮“云雀妈妈”的角色,和学生对话朗读,以作示范,再让学生与同桌配合练习分角色读,并组织交流或比赛,师生共同评议,促进提高。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评读能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对他人的发言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是一个积极互赖的小组。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 抓中心句,理清思路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因为小云雀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然后让学生跟着云雀它们去旅行一圈。一起看到了漫天飞舞的黄沙,目睹了泛滥成灾的洪水,感受到了森林的凉快,这些现象让学生知道:“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森林可以保护土地,可以防沙护林,可以蓄水防洪,还可以调节气温。我以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心情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这样就使主题凸显了,帮助学生把握重点。
二、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比如,当云雀们飞到沙漠上空时,我先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和云雀一起飞到沙漠上空。试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心中的沙漠。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大风中走时的感受?体会风沙给我们带来的坏处。当云雀飞到大河上空的时候,我让学生 看有关洪水的图片,用自己话说说大河怎样?心情怎样?这样学生不但走进了云雀的心里,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当云雀飞到森林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教室里面空调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森林的作用“调节气温”。这样他们就能在情景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达心中的愿望。
三、多种形式的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因此,我就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首先是找到云雀们飞到沙漠时看到的情景后的一番对话,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感情地读出对话,(指名读,引读,齐读等。)我觉得效果还不错。在读他们飞过大河的对话时,让男女生进行朗读。最后飞回森林的对话让学生默读。最后让学生共读云雀的心愿。
四、 句式训练,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有效的句式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教学中出现的“可以……也可以……”让学生练习造句,既让学生巩固了对森林作用的理解记忆,也让他们在口头造句时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五、把课后问题融入到课文中。
对于苏教版教材,课后的问题一般很重要,所以在备课时,我努力把课后习题,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中。
上完课,自己感觉还不错。呵呵,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