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班民族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2024年大班民族教案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大班民族教案 篇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计

通海三中政治教研组 顾绍彪 【课标要求】阐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能用实例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能力目标:

1、从材料﹑视频中提取﹑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2、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生活在汉族地区,受到][实际情况和生活阅历所限,对少数民族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知之甚少。本课理论性强,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理解本课内容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教学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整理资料,设计制作课件。学生预习本课,搜集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状况及风俗习惯等具体资料。【教学过程】

播放《爱我中华》mv 学生活动:时政播评 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五个自治区的名称是什么?(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那么这些地方与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 第七课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展示学习目标。

围绕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核心问题一: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核心问题二: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围绕“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生活动:阅读自主探究(p76-77)

导学问题:含义(重点)?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学生逐一回答,朗读。民族区域自治相关概念文字不多,但是内涵很丰富。继续深入解析。

继续分步设疑,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

①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吗?

②是不是所有有少数民族的地方都实行自治呢?为什么?

③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1272个民族乡(镇),这些民族乡(镇)都是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吗?

④自治机关与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有什么不同?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是自治机关吗?

⑤拓展延伸:联系学过的“一国两制”内容,比较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解析。(1)含义(重点)──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概念解析:

①前提:国家的统一。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②范围: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不是少数民族居住地。

③核心:是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1个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已占全国总面积的6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陕西省没有自治州和自治县。

拓展阅读:你知道吗?民族自治之最。

拓展阅读:民族自治地方的三种类型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享有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学生活动:思考西藏自治区政府与陕西省政府区别联系,进而突出其双重性地位。

.(4)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含义:自治机关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主要自治权: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具体事例体现了什么自治权?

第一,立法自治权

事例:据统计,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220件地方性法规和单性条例。其中包括《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对外国人来藏登山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信访条例》《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决定》《关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活动的决议》等

第二,变通执行权 事例: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还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自治区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5小时;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从西藏少数民族历史婚俗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将《婚姻法》规定的男女法定婚姻分别降低两岁,并规定对执行变通条例之前已经形成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婚姻关系,凡不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者,准以维持。第三,经济自治权

事例:在税收方面,全国只有西藏一直执行比全国低3个百分点的税收优惠政策,而且对农牧民一直免收各种税费;在金融方面,西藏一直实行比全国低两个百分点的优惠贷款利率和低保险费率政策。

第四,文化管理自治权

事例:对农牧民实行免费医疗,农牧民子女上学实行免费吃住等政策。

第五,其他自治权

事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招收人员时,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并且可以从农村和牧区少数民族人口中招收。

了解民族自治区之最。

过渡:以上我们探究认识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那么为什么在解决民族问题上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呢?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思考归纳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客观必然性。

展示课件材料----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中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特别是近100多年来,面对着外敌的入侵,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各族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如:西藏人民抗英抗日武装——回民支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各民族人民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关系。同时,统一成为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也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都为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提出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自主思考、归纳展示探究成果。

教师归纳解析。

2、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必然选择:

①历史特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现实情况

a、“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

b、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客观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个必然选择,那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底好不好?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a、西藏农奴制;b、西藏发展成就展。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完成五个自治区名称标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教师根据各组讨论发言内容,灵活处理,引领学生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现实意义(显著的优越性)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教师引导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那么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学生如何对待这一制度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实行它是由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显示出了不比的优越性,成为了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学生要通过学习理解和拥护它,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的历史使命。课堂练习:略

本课小结:本节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大班民族教案 篇2

——高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2、了解少数 民族的名称,知道我国民族分布情况。

3、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尊重和理解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有一首歌唱得好《56个民族56枝花》,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就像56朵鲜花一样盛开在祖国的大地上。在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哪一个民族的人数最多呢? 生:回答

师:在这个多民族大家庭中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约占总人数的90%以上,其余55个民族人数之和不到10%,因此习惯上将它们称为少数民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些少数民族,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了解民族名称

1、在这些少数民族中,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把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说给你的同桌听。

3、播放录像《我国的56个民族》。音乐《56个民族56枝花》边听音乐边看录像,看看从录像中你还能找到哪个你不知道的少数民族。

4、提问:听了歌曲说说你的感受?说说你又知道了哪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5、小结: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大约有1600万,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和赫哲族。

(三)了解民族分布

1、这么多的名族又是如何分布的呢?看书27页我国的民族分布图。

2、怎样来看这幅图?

3、同学们先总体看,在具体看。了解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

4、师总结:分布广;聚居;杂居;散居。

5、在我们周围就散居着一些少数民族,说说在我们鞍山市有一个什么自治县?你的邻里、亲属、同学中谁是少数民族?

6、在我们学校有一些回族的同学,学校为了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特意为他们准备了午饭。

7、国家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力,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成立了民族自治区,除了民族自治区之外还有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1300多个民族乡。

(四)走进少数民族

1、播放《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这是哪个民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说说你看了录像之后的感受。

由这些美景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敕勒川》这首诗,齐背《敕勒川》。

2、播放《坎儿井》

说说你从录像中了解到什么?为什么维吾尔族人会发明坎儿井?他们是怎样做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3、播放《布达拉宫》录像

这是什么建筑?是哪个民族的象征? 说说你了解的藏民族。

(五)总结

56个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特有的民风民俗,请同学们课后从衣、食、住、行、礼仪、节日、歌舞等方面查阅资料,下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交流。

大班民族教案 篇3

《民族娃娃》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各民族的服饰文化,感受少数民族服饰的形式美。

2、运用生活中的小物品进行造型设计,制作一个民族娃娃。

3、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热爱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小物品进行造型设计,结合绘画与剪贴的方式,制作一个民族娃娃。

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表现民族娃娃的民族形象特征和服饰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录像或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提问:你们认识哪一个民族的服饰?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谈谈它们在造型和色彩上有哪些特征?

(3)学生分学习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汇报。

(4)学生分小组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民族服饰的图片,一起讨论民族;的形式和特点。讨论后进行汇报。

二、启发引导,解决困惑。

(1)教师出示几个课前制作好的民族娃娃,引导学生观赏,提问:想一想老师是怎样制作的?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教师示范做一个会跳舞的朝鲜族娃娃: a.用纸杯做娃娃的裙子。

b.用色卡纸卷成筒状做娃娃的上身和手臂。

c.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画出头部,剪下插入娃娃的上身及手臂中间。d.调整完成。

(4)教师启发学生构思设计框架:想一想,用老师设计制作的方法还可以制作什么民族的娃娃形象?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进行设计制作?

(5)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设计思路,进行汇报。教师小结。

三、自主创作,大胆表现。(1)教师讲述制作的要求。、(2)学生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并进行巡堂指导。

四、作品展示,交流总结。

(1)学生展示已完成的作品,并介绍创作的过程。(2)学生互评作品,教师点评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五、课后拓展。

(1)自己尝试用泥塑彩绘的方法制作一个民族娃娃。

(2)课后继续收集有关氏族服饰的图片,尝试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少数民人物。

大班民族教案 篇4

第一课

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掌握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并记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区。

2、让学生知道我国的5个自治区及首府所在地,能说出自治州、自治县(族)、民族乡的数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56个民族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11.31亿人口,现在也称12亿。世界上大约有53亿人口,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他们占中华民族人口的大多数,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10.39亿人,占据了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共有9120多万人,仅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因为这55个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民族来说数量很少,我国习惯上把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

1、认识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⑴请同学们看彩色图,我们来辨认一下55个少数民族。

⑵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我们编了一首顺口溜,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2、在各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生活在广西的壮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总人口有1555万人。

(二)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状况

少数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

(三)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制政策。

三、总结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保卫祖国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第二课

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北方、西北及西南地区各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2、了解各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

①我们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 ②其中多少个少数民族?

③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国哪些地区?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二、讲授新课:

(一)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二)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

(三)西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

(四)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三、总结课文,深化认识

四、总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少一个也不行。

希望同学们继承他们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盛。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

教学要求:

1、了解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特点。

2、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正式使用的19种少数民族文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族人民在交流中使用的重要媒介是什么呢?(学生回答:语言、文字)

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多种多样的语言

1、汉语

世界五大通用语言(英、法、俄、西班牙、汉语)

2、少数民族语言

(二)多种多样的文字

1、大都为拼音文字

2、书写有所不同

3、标点不同

三、党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政策。

(板书:自由)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简要了解了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情况。作为汉族的同学,应尊重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并努力学习中国辉煌灿烂的语言和文字,争做民族团结的楷模!

第四课

风味独特的饮食

教学要求:

1、了解少数民族的饮食特点、尊重民族的饮食习惯。

2、学做几样民族食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少数民族人民又有怎样的饮食习惯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民族常识》的第四课——风味独特的饮食。

二、讲授新课:

(一)牧区的饮食(板书)

放录像(藏族的酥油茶)

(彝族的砣砣肉)

总结:牧区的少数民族吃肉、喝奶的饮食习惯,都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

(二)农区的饮食

(三)同种食物,吃法各异

(四)风味独特的小吃 ①你吃过那些民族饭菜和风味小吃吗? ②你会做哪些民族饭菜和风味小吃?

(五)尊重民族饮食习惯

三、总结。

四、出示小黑板,做练习题

第五课

缤纷艳丽的服饰

教学要求:

1、了解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使学生能分辨部分少数民族服饰。

2、了解南北少数民族服饰的差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服饰

1、蒙古族、藏族、满族服饰

⑴有许多少数民族,从服饰上就能区别他们的民族。⑵下面进行现场表演,组织学生分辨。⑶概括服饰特点。

2、朝鲜族、维吾尔族、回族服饰

(二)认识南方少数民族服饰

三、总结课文,深化认识。

①你能了解到少数民族服饰有哪些特点?

②你能分辨哪些少数民族服饰?

四、总结 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看电视、电影及课外读物要多注意观察各族人民的风土民情,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第六课

别具一格的住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各式各样住所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2、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住所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学习《民族常识》的第六课——别具一格的住所。

二、讲授新课:

(一)介绍住所:

1、蒙古包

2、帐篷

3、仙人柱

4、平房

5、干栏式建筑

(二)补充其他住所。

三、练习。

请同学们把住房和响应的民族用线连起来。

四、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少数民族的住所,能分辨有代表性住所的特点。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收集各种图片、资料,这能够不断丰富我们的民族知识,帮助我们把民族常识课学好。第七课

享有盛誉的工艺

教学要求:

1、认识几种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工艺品,从而加深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2、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出示实物)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精美的工艺品:有修着鲜艳图案的小坎肩、做工精细的小背包、编有花纹的藤编小提包和竹编小花篮。这些都出自心灵手巧的少数民族人民之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七课——享有盛誉的工艺。

二、讲授新课:

(一)介绍桃花、刺绣、编织工艺

(二)介绍蜡染工艺

(三)介绍藤编、竹编工艺

(四)介绍雕刻工艺

(五)介绍地毯、挂毯工艺

(六)介绍建筑工艺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第八课

灿烂辉煌的文学和艺术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及民间传说人物。

2、让学生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独特乐器,欣赏部分少数民族的优美舞蹈。

3、组织学生学跳部分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过程:

复习: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享有盛誉的工艺”,请同学们说出几个代表性的民族工艺品。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学和艺术。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诗歌、传说故事及传说人物:

1、诗歌

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 ⑵蒙古族叙事长诗《嘎达梅林》 ⑶纳西族史诗《创世纪》 ⑷彝族长诗《阿诗玛》

2、传说故事

⑴高山族《日月潭》 ⑵壮族《百鸟衣》

3、传说人物 ⑴壮族刘三姐 ⑵维吾尔族的阿凡替

(二)戏剧

各民族的传统剧种有藏剧、白剧和土家族戏,还有布依族的地戏、花灯剧,彩调戏、朝鲜族的歌舞剧和壮族戏。

(三)歌舞 ⑴歌曲

蒙古族的“赞歌”;哈萨克族的“牧歌”;壮族的“排歌”; 藏戏的“谐”和“鲁”。⑵舞蹈

(四)乐器

马头琴、冬不拉、芦笙、象脚鼓

三、总结。

我们应热爱、继续并发扬它,为全国民族团结、统一、繁荣和昌盛尽我们一份量。第九课

多姿的传统体育活动

教学要求:

1、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特点。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我们到祖国各地去博览更精彩的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看书中重点介绍了哪几项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板书:摔跤、赛马、划龙船、抛绣球)

(一)摔跤

(蒙古族)

(二)赛马

(藏族„„)

(三)划龙船

(苗族„„)

(四)抛绣球

三、总结。

还有打竹棍、操杠、铲老鼠、舞龙灯等,我们要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多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发展民族体育事业,为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9— 第十课

丰富多采的节日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以及这些节日和纪念日的意义。

2、说说当地回族、满族的节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哪个同学能举例说明传统节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丰富多采的节日。(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火把节

⑴哪些民族的节日? ⑵彝族人民过火把的盛况 ⑶学生回答

⑷火把节是怎么来的呢? ⑸教师小结

(二)泼水节

1、泼水节是云南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2、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

3、放录像

4、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

泼水节有辞旧迎新的意义,希望把过去一年中的疾病和灾难送走,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三)那达慕大会 下面该介绍哪一个?(那达慕)

(四)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五)洛萨节

三、看课本

四、总结

五、作业

(一)收集一些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二)访问当地满族家庭,了解满族有哪些节日。第十一课

富饶美丽的地方

教学要求:

1、掌握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物产,包括农产品、优良牲畜、珍贵的植物和主要矿产。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部分旅游胜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富饶美丽的地方。

二、讲授新课:

(一)少数民族地区的物产

板书:

一.物产丰富

二.山河秀丽

1、农副产品

2、畜牧业

3、森林资源

4、地下矿产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景

三、总结: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加强民族团结,来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第十二课

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部分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了解他们为祖国作出了哪些贡献。

2、了解我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发奋图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课——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人物的?(板书:

一.政治名人

二.科技文化名人

三.民族革命志士

(一)政治名人

1、松赞干布

2、成吉思汗

3、海瑞

4、康熙、乾隆

(二)科技文化名人

1、郑和

2、曹雪芹

(三)民族革命志士

1、邓恩铭

2、马本斋

三、形成性测试(连线)

郑和

《红楼梦》

马本斋

七次下西洋

成吉思汗

体操王子

李宁

回民支队

曹雪芹

古政权

四、总结

回 满壮 蒙古

建立蒙

搜集一个少数民族人物故事,准备参加“我最佩服的一位少数民族人物”故事会。第十三课

知我民族,爱我中华

教学要求:

1、要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

2、牢固树立“两个离不开”的思想。

3、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三课——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民族团结

(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两个离不开的思想,为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尽我们学生的一份责任。

大班民族教案 篇5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杨 行 第一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教学重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教学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上)

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3、阅读并思考,待下节课回答: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4、唱一唱:全班齐唱《爱我中华》,之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5、想一想,连一连。待下节课向同学们说一说: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再连一连。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内蒙古自治区 乌鲁木齐 出示资料: 我们伟大的祖**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在小组内进行回答,再指名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4、在全班进行统计:你们班有多少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三、课外拓展

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板书: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内蒙古自治区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汉族91.5℅ 少数民族8.41℅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内蒙古 广西 西藏 云南 贵州 宁夏 新疆 青海 四川

第二课时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下)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教学重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教学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过程】:

1、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他们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物。现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还设立了1173个民族乡。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2、指名说一说:我国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连一连。

4、指导学生找一找

教材第六页:下面的地图展示了部分民族在我国各地的分布情况,找一找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哪些,在地图上分别标出五个自治区。

在教材上的地图上填完后,在教师出示的地图上让学生指着说一说。

5、做一做

动手做一张自治区拼图,可以请其他同学评价和欣赏,还可以和同学比赛,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1)材料:透明薄纸、纸板、彩色笔、尺子、剪刀、铅笔

(2)步骤:将透明薄纸覆在中国地图上,把地图上各地区的轮廓画下来;然后将透明纸覆在纸板上,用铅笔在透明纸上沿着刚才画的轮廓,再次用力地刻画一遍,这样地图的痕迹就会留在纸板上了。在纸板上画出中国地图上的五个自治区,还可以画出其他地区。然后给这些地区涂上不同的颜色,要记住,相邻的地区不可涂相同的颜色。用剪刀把不同的区域小心地剪下来,一个漂亮的拼图就做成了!

6、课外拓展

(1)小调查:同学们,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父母、邻居、居委等)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2)小制作:请同学们找相关的资料,了解某民族的基本情况或习惯,并制作一张该民族的精美卡片。在同学之间交流并展览。

第二课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

2、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民族平等和名族团结

3、“三个离不开”、“三个尊重”

4、各民族平等的基本出发点、名族平等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5、我国各少数名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

6、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在现实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促进各民族平等和团结。

2、使学生树立今天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发展繁荣和自己家乡的经济做出贡献。

3、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三个尊重”,从而培养学生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平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2、通过学生感受到自己家乡快速发展变化,是得益于国家的政策,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树立长大后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中华民族?其构成、分布特点是什么?

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三、进行新课

(一)展示学习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的新时代。

2、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什么?

3、什么是“三个离不开”、“三个尊重”?

4、各民族平等的基本出发点、名族平等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5、我国各少数名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

6、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7、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8、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9、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二)学生自学

(三)达标测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

2、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民族平等和名族团结

3、各民族平等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分裂、反对名族歧视。名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我权利。

4、“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三个尊重”: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5、少数民族人民以平等地位和汉族人民一起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是我国各少数名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

6、大量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是促进少数民族干部地区发展、协调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7、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1)首先要靠国家的扶持。(2)要靠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帮助

(3)主要还要依靠西部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4)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各类少数民族人才。

8、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人民生活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整体,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中国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能实现长治久安。

9、如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无论是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是实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教育和人才都是最关键的因素。

四、课堂练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

回顾课本内容后归纳课本重难点。

第二课 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繁荣的新时代。【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在现实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促进各民族平等和团结。

2、使学生树立今天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发展繁荣和自己家乡的经济做出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2、通过学生感受到自己家乡快速发展变化,是得益于国家的政策,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树立长大后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教学难点】: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第一,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要把经济搞上去,是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实现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第二,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需要,对祖国的繁荣富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巩固别边防的需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2、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把经济搞上去。

3、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将加大对民族地区支持的力度,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民族地区的开发。

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除了国家的支持和沿海地区的帮助外,民族地区的各族人民还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科技教育,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5、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以回族为主体少数民族,汉族占多数,长有满、东乡、蒙古等少数民族散居的民族自治地区。

6、宁夏这块宝地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开发出来的。自元代回回人进入宁夏后,近800年来,宁夏的回汉关系一直和睦相处为主流,回汉人民共同奋斗,进一步开发富饶的宁夏。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8、西部大开发,给宁夏的更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第三课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民族区域自治的涵义、重要性。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什么。它们都有哪些自治权。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懂得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从而在现实生活中维护。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非常符合我国国情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在现实生活中热爱维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通过自己家乡的巨变,从而感受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认识到国家集中统一领导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教学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2、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的新时代。

2、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什么?

3、什么是“三个离不开”、“三个尊重”?

4、各民族平等的基本出发点、名族平等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5、我国各少数名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

6、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7、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8、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9、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二、导入新课

三、进行新课

(一)展示学习目标:

1、民族区域自治的涵义、重要性?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权?

4、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二)、学生自学

(三)达标测评

1、民族区域自治的涵义、重要性: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建立民族自治地方

以一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基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和国家的关系(2)设立自治机关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的县长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3)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

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权?(1)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2)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3)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4)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5)保持或者改革并民族风俗习惯。

4、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1)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

民族问题的最终解决,要求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2)少数民族干部对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极大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民族分布状况,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四、课堂练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

回顾课本内容后归纳课本重难点。

六、布置家庭作业

七、下课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经济

【教学内容】:

1、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策。

2、民族的定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1)共同语言:民族成员进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活动和交流的工具。(2)共同地域: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这是形成民族的物质基础。(3)共同经济生活: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这是形成民族的物质纽带。(4)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方面。它具有极大的稳定性。

3、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它们是识别民族的依据。

【教学重点】:

1、民族一经形成就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尤其是共同的心理素质有极大的稳定性。

2、不要把民族的基本特征与各民族的具体特点相混同。(1)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2)我国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教学难点】:

(1)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2)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教学过程】:

1、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从而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已经由压迫和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①平等、团结、互助、②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各民族虽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但绝无③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④依法平等地享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⑤义务。

民族团结。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⑥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⑦国家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由⑧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⑨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⑩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它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自治权的地位和内容: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 温馨提示

一方面,要坚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局部利益,要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国家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保证民族自治权的实施。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这是我国宗教政策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这是我国宗教自治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我国国家主权和尊严。同时又要积极发展宗教方面的对外友好关系。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我国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 温馨提示

不能认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励公民信教,对全体公民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不能认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是限制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只有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才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不能认为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利于宗教领域的对外交往,我国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不能认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宗教在本质上还是唯心主义的。

第五课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教学目标】:

1、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2、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教学重点】: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教学难点】: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教学时间】:二课时

1、民族风俗习惯的含义:

指的是各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共同喜好、风气、习俗和禁忌等。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各民族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2、为什么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民族风俗习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民族风俗习惯具有民族性,是民族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关系有很大影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体现了尊重兄弟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感情;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3、党和国家对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是什么:

党和国家把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作为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都明确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5、如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它的重要意文。要认识到民族风俗习惯不是少数人或个别人的小事情,而是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性和民族性的大问题。如果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理解、不尊重,就会伤害少数民族人民的感情,就会影响民族的团结。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要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就必须使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还必须注意将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封建迷信区别开来。

6、保持或改革民族习惯,应当由谁来决定:

对于一种风俗习惯,是保持还是改革,是奉行这种风俗习惯的民族内部的事情,应当完全由那个民族的人民自己决定,其他民族不能干涉,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强迫命令。民族风俗习惯是历史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一般说来,其中有些是健康的、进步的,有利于民族发展的;也有些是落后的、有害于人民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的,不能一概肯定或一概否定,而要进行具体分析,在民族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决定取舍。

7、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与本民族的居住条件、经济生活、宗教信仰有关。

8、我国宗教问题: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的国家。在我国普遍游行的宗教有佛教(包括喇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9、我国各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有的少数民族几乎全民族信仰某一种宗教。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一回事。

10、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对于维护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对于发展国际交往和抵制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影响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活动,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夜以继日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1、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这是一项长期政策,是一直要贯彻执行到将来宗教自然消亡的时候为止的政策。

12、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概括起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6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13、如何全面理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14、宗教信仰自由与遵守国家的法律的关系:宗教信仰自由受国家法律保护,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15、宗教信仰问题属于思想认识问题,因此不能用简单的强制方法支处理。

16、青少年的宗教信仰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克服唯心主义偏见,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坚决反对邪教。

17、保障信教自由,不妨碍加强普及科学教育的工作,更不妨碍加强反迷信的宣传。国家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18岁以下的儿童入教、出家和到寺庙学经。

第八课时

民族政策常识习题

一、单项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据此回答第1、2题。

()1.我国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内容是

①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②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③各民族都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④权利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下列事件能体现各民族平等的有

①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 ②维吾尔族的吐尔逊江夫妇举债救治汉族弃女 ③国家保障各民族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权利 ④在审判新疆“7·5”事件少数民族犯罪嫌疑人时,使用其本民族语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09年9月,天津大学一名哈萨克族女大学生阿依努尔·胡马台不幸患上急性重症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费用需100多万元。为了挽救这个平凡女孩的生命,全国各地、不同民族的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捐款,用爱温暖着阿依努尔。这一事件 a.体现了各民族同胞团结互助的精神 b.说明少数民族享有特殊权利 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基本政策 d.说明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b.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c.民族自治权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领域的自主权 d.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5.在新疆“7·5”事件中,被81岁高龄的哈米提·艾合买提老人救助的人中,有抱着孩子的维吾尔族妇女,也有惊恐万分的汉族同胞。这反映了 ①哈米提·艾合买提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②我国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我国各族人民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

材料一:2009年9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说,新中国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是正确和行之有效的。

材料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gdp:亿元,人均gdp:元)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至少写出3个)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一:2008年12月9日,教育部颁布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设置民族团结教育课程。2009年,国家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全国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考试范围。材料二:2009年9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白皮书中指出,在新疆,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通过坚持不懈的民族团结教育,各民族平等团结的观念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各民族间互帮互助、互敬互爱蔚然成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民族团结?

(2)“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指什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