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漂亮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精选6篇】。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1)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活动目标:
1.感受两段不同速度的音乐。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风吹过时出现的情景。
3.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音乐CD《风在哪里》,课件《风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听辨曲式:
1.听音乐《去郊游》入场。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2.PPT播放:起风了,树叶往下落。
师:"咦,树叶怎么会落下来?"(幼儿:风来了)
3.引导幼儿说说风在哪里。
师:"你们见过风吗?见过什么样的风?"
4.幼儿观看课件,观察生活中的风。
师:"你们看见风来了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小结:"轻轻的风来了,树枝摆呀摆,花儿摇呀摇,蒲公英飘呀飘,风帆鼓呀鼓。急急的风来了,彩旗甩呀甩,树叶转呀转,红旗抖呀抖,衣服飞呀飞。"
二、旋律感应: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感受旋律,体验AB式的两段不同感受的。音乐。
师:"风有时是轻轻地来,有时却急急地来,闭上眼睛请仔细听听,风什么时候在轻轻地走,什么时候在急急地跑?"
2.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感受慢节奏的旋律。
师:"你觉得刚才听到的音乐里风什么时候轻轻地来了?"
3.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慢节奏的旋律。
师:"你听到了吗?我们随着风中的音乐也来轻轻地摆动你的身体吧。"
4.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感受快节奏的旋律。
师:"这部分音乐中,风的脚步声和刚才的感觉不一样了吧?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幼儿讲述)"我们再来听听,看看,感受一下大风的到来吧。"
5.教师播放音乐,幼儿用肢体表现快节奏的旋律。
师:"大风的到来是什么样的?我们随着风中的音乐表现一下大风的到来吧。"
三、肢体表现:
1.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风到来时的景物。
师:"风来了,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我们也来变成风中的一样东西,每个人想想从现在开始你变成了什么?等风来了,你就随着风动起来,听着音乐开始好吗?"
2.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自由舞动。
3.教师再次播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动作情节。
教师小结:"原来可以一个人表现风来了,也可以与同伴合作来表示,想不想再和风一起捉迷藏?我们听着音乐和风一起玩玩。注意听辨不同的脚步声。"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和风玩了好长时间的游戏也累了,我们回家吧。"在《去郊游》的音乐中结束。
教学反思:
《风在哪里》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能通过听音乐感受音乐的不同速度,并用"优美、舒缓、柔和"等词语来形容听第一段音乐的感受,从而得出第一段音乐是"风轻轻地来",而用"急、快、猛"等词语来形容听第二段音乐的感受,得出第二段音乐是"风急急地来",说明了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的听赏能力。在用肢体动作表现风时,幼儿能用手摆动,身体扭动、转圈等各种动作来表现,并且也能通过动作的轻柔与有力来表现两种不同的风。在把自己变成风中的一样东西时,幼儿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变出各种不同的东西,如:小花、小草、大树等等。在与同伴合作表现风中的东西时,幼儿兴致极高,通过与同伴商量摆出各种造型,与两种不同的风做游戏。整个活动中,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幼儿的主体作用,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勇敢地表现自己,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结合季节教育,围绕 "雪" 的主题展开音乐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幼儿从中认识雪的特性,并尝试以"雪" 为主题的词,曲,歌舞及打击乐等形式的音乐创编活动。
2.引导幼儿体会如何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现"雪"的形象与内容。并感受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的节拍特点极其在音乐表现与情感表达的不同。(重点体会三拍子音乐的特点及强弱规律)
3.培养幼儿多方面的音乐技能和即兴创编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锻炼幼儿的合作和勇敢精神以及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环境材料: 活动场地的布置(冬天的雪景绘画,装饰为背景)地毯,小椅子(每把椅子背后挂有一只布袋,内有打击乐器一件)头饰,纱巾若干。
2. 教具: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一套(磁盘)电脑,投影仪,大屏幕,话筒。其中软件的内容主要包括: <<雪孩子>>的VCD一张, "智慧老人" 的录音一段,编配的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乐曲共三段; "雪花"的动画设计一段,节奏型设计,打击乐的节奏谱设计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带领幼儿到户外看雪,观察雪的颜色,形状,感知雪的特性,并启发幼儿发现和表达雪的特性(如:雪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形状有粒状的,片状的,六角形的等等,落到地上,房子上,树上是一层层的,落到脸上冰冰的,凉凉的,放在手里很快会融化。踩到厚厚的雪上有时会发出咯吱的声响,雪还可以团成球状,小雪球放到雪地上能越滚越大…..)
基本部分:
1. 带幼儿进入活动区,请幼
儿观看动画片<<雪孩子>>(利用电脑,投影仪,大屏幕播放VCD)并提问:
① 雪孩子是什么做成的?
② 雪孩子为什么不见了?
③ 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引申: "你们想不想知道雪孩子去哪里了"?请智慧老人告诉大家 (利用电脑设计的程序,放 "智慧老人"的录音).
2. 引导幼儿创编<<雪孩子>>的歌词,并帮助幼儿将创编的内容修改,整理成四句歌词。(利用电脑将幼儿创编的歌词打在大屏幕上,有不认识的字,可教幼儿重点认读)
3. ,引导幼儿为歌词选择合适的曲调,并填词演唱
① 播放三段节拍,速度,风格不同的曲调,请幼儿欣赏并让幼儿谈谈对各段音乐的感受。(如: 欢快的,忧伤的,雄壮的,抒情的……….)
② 启发幼儿讨论: 给<<雪孩子>>的歌词配曲,哪一段最合适?(幼儿可以分别尝试将歌词填入三段乐曲中并比较)
③ 结合歌词与音乐形象的特点,重点向幼儿介绍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和强弱规律。(可让幼儿试着用自己的身体来打三拍子,如: 跺脚 捻指 拍手 拍腿 拍脸 拍肩及用嘴巴发出各种声音,提示幼儿在打拍子时应将第一拍重击,并与其他两拍区分开)
④ 幼儿看节奏谱打各种三拍子的节奏型。(利用电脑将节奏型依次,分别打在屏幕上)播放三拍子的曲调,引导幼儿试着填词演唱。(可请幼儿单独演唱,并用话筒录音之后,放给大家听,鼓励幼儿大胆演唱,并对有进步的`幼儿进行奖励)
4. 欣赏乐曲<<小雪花>>,启发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舞蹈。(;利用电脑播放<<小雪花>>的音乐,同时在大屏幕上打出设计的 "小雪花" 的动画背景,启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和兴趣。
① 启发幼儿设计不同的动作去表现雪花在空中轻盈地飞舞,自由自在的姿态。(
鼓励大胆,新颖的创意和表演)
② 帮助幼儿分析音乐。(重点提示幼儿在音乐的休止部分可作静止的动作或造型;三拍子的音乐特点:抒情,动作应轻柔……..)
③ 播放音乐及动画背景,并提供一些舞蹈的道具,如:头饰,纱巾等,幼儿自由即兴创编表演。
5. 指导幼儿为舞曲<<小雪花>>编配打击乐并表演。
① 幼儿拿出自己的小口袋中的乐器自由结组。(教师根据情况作适当调整)分组讨论设计的方案。
② 请各组幼儿分别表演,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③ 组织幼儿评议,并选出最佳方案。 (用电脑打在大屏幕上)
④ 幼儿按乐器分组,看节奏谱为<<小雪花>>的音乐配打击乐并表演。 (用录音机录下来,播放给幼儿听,鼓励幼儿表演,使他们体会到成就感,同时结合其中的不足提出改正建议)
结束部分:
小结 : 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引出:
① 大自然中的四季都是十分美好的,冬天虽然寒冷,但却能锻炼我们不怕严寒的精神,雪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保护庄稼,杀死病菌,滑雪,堆雪人,打雪仗…….从而教育幼儿应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② 从<<雪孩子>>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团结友爱,智慧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③ 活动的延伸,教师提议:我们重新做个 "雪孩子"吧!(放<<堆雪人>>的音乐-----三拍子)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堆雪人,(若条件允许可在幼儿堆雪人游戏时,连续播放<<堆雪人>>的歌曲,使幼儿在一种欢快的音乐声中游戏,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这首歌)
设计说明:
此主题活动,除设计成音乐活动外,还可结合其他的教学内容。,加以延伸和补充。组织活动时,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与掌握的情况,将其分为若干个课时来完成。(如:结合语言,识字活动可引导幼儿创编 "小雪花"的故事; 认识有关 "雪"的文字,用 "雪"字组词,造句等等,还可以教给幼儿有关 "雪"的英文单词和简单对话……..,结合常识活动,讲解 "雪"的形成,用途及 "雪"的种类和趣闻等;结合美术活动,-可指导幼儿画雪景,剪雪花,染纸,制作雪花头饰等等。结合音乐欣赏,还可给孩子介绍中外有关雪的名曲,如: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中的<<雪橇>>>等等)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区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型。
2、能模仿音乐配上合适的乐器及创编优美的身体动作,并能愉快地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1、钟
2、音乐《快乐的时间》
3、乐器若干:双响筒、锣、小铃、鼓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讨论生活中的各种声响节奏,复习基本节奏
1、提问:平时你在家里都能听到哪些声音?
2、师幼一起讨论各种敲门的声音,比较切菜快慢的节奏声(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二、出示钟,欣赏音乐《快乐的时间》,引导幼儿选乐器伴奏
1、观看时钟,复习其特征。
咱们生活中还有一种声音,看看是什么?对了是钟,你们听过钟的声音吗?到点时,有一种大钟,它能发出什么声音(当当……四分节奏),1点时敲几下?3点、6点呢?
2、听音乐辨别不同的。声音。
提问:请听这音乐里,哪里有秒针滴答滴答的声音呢,哪里有当钟到点时当当的声音,而且来听听这些声音里告诉你是几点了?
3、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乐器为音乐伴奏。
(1)那你觉得秒针的声音用什么乐器来表示最合适?钟声呢?(请个别幼儿上前演奏)
(2)看指挥集体演奏。
(3)听音乐集体指挥。
三、通过时钟,复习原有认知经验,为游戏作准备
1、在老师提供的时钟里,找出音乐里表演的钟点(3点、6点、12点)
2、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模拟这三个时刻,选出最合适的动作集体练习,并运用到游戏里。
四、音乐游戏
1、先请个别幼儿上前和老师一起表演。
2、集体表演。
3、加乐器分组表演。
五、结束
【教材分析】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音乐游戏,歌曲诙谐幽默,游戏情节有趣深受幼儿喜爱。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加以引导,可创造性地表现小动物们为了躲避“熊”而变成“石头人”的有趣情节。此游戏关键之处在于唱完最后一句歌词时,
“熊”转身,小动物们要变成“石头人”,保持固定的姿勢不能动,这也是游戏的规则。幼儿游戏时能玩得开心,关键在于遵守规则,但幼儿往在缺乏规则意识。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就此情节讨论、制定游戏规则并在游戏中不断改进,使其更合理,也使幼儿感受到遵守规则的好处,同时体验合作游成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与缓慢沉稳交替的旋律特点,了解扮演“石头人”的方法。
2.能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不同的造型,能在原有规则的基础上根据歌词与同伴协商约定新玩法、制定新规则。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熊的头饰若干。
2.幼儿活动前学会唱歌曲《熊和石头人》并有自由造型的。经验。
【活动建议】
1.出示图片,播放歌曲,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提问:今天天气真好。瞧,森林里可热了!快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听什么小动物来了?还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小结:大家一起做游戏是非常开心、快乐的事。让我们也一起到森林里做游戏吧!
2.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了解游戏玩法、掌握游戏规则。
(1)请幼儿在场地上四散站好,边演唱歌曲边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
(2)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商讨游戏玩法、制定游戏规则。
提问:森林里来了一只熊,它对到处跑跳的小动物非常感兴趣,小动物们怎样才能不被熊发现呢?怎样才像石头人?歌曲唱到哪部分的时候小动物们变成石头人最合适?
小结:唱完最后一句歌词、熊转身时,小动物们就要变成“石头人”。“石头人”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这是游戏规则,遵守这个规则,就不会被熊吃掉,如果动了,就会被熊发现,就要停止游戏站到场地外。
3.师幼随音乐一起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教师可先和1-2名幼儿一起扮照,重点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熊”来了,石头人”要保持一个姿势不动。
4.引导幼儿讨论、交流,添加游戏情节、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1)提问:“熊”可以用什么方法试探“石头人”是不是真的?引导幼儿出主意、想办法,师幼共同进行梳理。例如:用做鬼脸儿、挠痒痒等办法试探“石头人”。
(2)师幼共同制定新规则:“熊”可以用表情、动作试探“石头人”是不是真的,“石头人”仍要坚持不动。每个“石头人”只能试探1次。
5.启用新规则继续游戏,可鼓励幼儿创编“石头人”造型,增加游戏的趣味性。附
活动反思:
《指南》艺术领域中“表现与创造”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本次活动中,我预设了一定的游戏《熊和石头》的玩法,孩子们在刚刚开始听我讲完规则以后,他们都纷纷说:“熊很大,孙老师,谁来扮演大熊啊?”在得到小朋友的一致意见以后,我第一次扮演大熊,孩子们随着音乐先唱歌,接着在音乐结束以后,他们都停下来不动扮演了石头人。一次表演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只是在歌词的地方简单的做做动作,而在最后才进入游戏的环节,缺少一些表演的性质。于是我便问小朋友:“你还有什么心的动作,我们来学!”及时地退位,让幼儿自己去想想还可以有什么游戏的玩法和创新。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这次的活动很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结尾处增加了“成功”或“失败”的音效,提升了游戏的可变性和游戏性。所以在让幼儿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时候,要多多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可以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幼儿自己来学,主动去学,切忌桎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孩子更乐于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学习。
当然本次活动中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环节没有照顾到全体幼儿,对有些幼儿关注的还不够;对孩子引导性的语言还不够;孩子们在表演空间的设置上有一定的问题,他们常常拥挤在一起,不会分散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下次活动活动思考改进的地方。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想像并用肢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乐曲内容。
2、喜欢参与音乐游戏,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表现乐曲内容。并在此游戏过程中体验快乐。
教学准备:
乐曲、 节奏音符、 图谱、 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矮人的劳动工具、 幼儿熟悉白雪公主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题,(教师扮演白雪,幼儿扮演小矮人。)
白雪:“狠毒的皇后太可怕了,今天我不想一个人在家,我能跟你们一起上山劳动吗?”
小矮人:(幼:“好吧!”)
白雪:“太好了,那我们出发吧!”(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出发了)唱:一个、两个、三个
小矮人,四个、五个、六个小矮人,许多小矮上山劳动,多么快乐呀!(歌曲《印第安人》改编)
二、欣赏乐曲,想像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
一)感知乐曲中的“重音”。
1、听音乐找“重音”。
白雪:“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干活了,知道我们一会儿拿着工具要干什么吗?”(幼儿看过白雪公主的
vcd故事知道小矮人在挖水晶或挖宝石。)
白雪:“水晶埋在很深的岩石里,我们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把它挖出来,听听音乐中哪些声音特别象
小矮人用力在挖水晶的声音?”(完整欣赏乐曲。)
白雪:“谁能模仿小矮人挖水晶的声音?小矮人每次找到水晶都挖了几下?”
2、听音乐用动作表现“重音”节奏
白雪:“现在我们也来挖水晶,我们可要认真听,听到特别重的声音时就有节奏地挖水晶,可别挖错
了让别人给挖走了。”
二)感知乐曲中的延长音。
1、听音乐找延长音。
白雪:“小矮人挖了很多的水晶,会用什么工具将它藏进山洞呢?”( 幼:用小推车把水晶运进山洞。)
白雪:“谁的力气大?请你来表演推很重的小推车。”
白雪:“我们来听听音乐中哪个音特别象是在推很重的小推车?”(听音乐)
白雪:“谁听到了推很重小推车的声音,请你来模仿推车的声音?”
白雪: 你们为什么觉得这个音像是小矮人在推车呢?(幼:“因为这个音拉得很长”。)
2、听音乐用动作表现“延长音”节奏
白雪:“瞧,刚才我们挖了这么多的水晶,我们先用小推车把水晶运进山洞吧!”(听
音乐打节拍,进行到“重音”和“延长音”。时用节奏动作表现)
注:通过以上环节分步骤,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深刻地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并结合游戏所创设的情景通过声音、动作、等多重的形式表现了自己对“重音”和“延长音”,的理解,解决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的重难点。
四、引导幼儿合作填补并认识图谱,加深对乐曲曲式结构特点的理解。
一)教师一边指图一边读图,引导幼儿模仿小矮人有节奏地走路。
白雪:(教师出示一张不完整的音乐图谱)“瞧,这是一张小矮人劳动时“藏宝图”,看懂了‘藏宝图’
就能挖到更多水晶。‘藏宝图’上的脚印表示什么?”(幼:“小矮人在走路”)“一个脚印表示走一步。我们也来试试吧!”(幼儿在座位上脚踩节奏模仿。)
注:强调小矮人走路时要有节奏,因为幼儿在游戏时往往只重视表现“重音”和“延长音”而轻视了走路时也要有节奏。
二)感受乐曲的曲式结构特点,并根据曲式结构合作填补图谱。
白雪:“这张‘藏宝图’还藏着一个秘密,我们只能看到小矮人走路的记号,却不知到哪里有水晶,
哪里该将水晶运回山洞, 秘密就藏在刚才那首音乐里。
白雪:(出示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重音记号”和“延长音记号”) 我这有两种记号,猜猜那种是“重音记号”那种是“延长音记号”。
白雪:“我们听音乐合作,你们听到‘重音’‘延长音’马上模仿它的声音提醒我,我立刻在‘藏宝图’的空白出贴上相应的记号。把‘藏宝图’的秘密找出来。有信心完成任务吗?”(师幼合作填补图谱)
注:以找‘藏宝图’的秘密为由,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听音乐合作填补图谱,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结构与图谱的匹配。“重音记号”和“延长音记号”教师可课前设计好,也可根据需要让幼儿来设计。
三)引导幼儿读图谱。
1、教师指图,放慢速度哼唱乐曲旋律,引导幼儿读完整的图谱。
白雪:“一天,小矮人快乐地上山挖水晶。准备——出发。”
注:放慢速度哼唱是因为幼儿理解乐曲结构与图谱的匹配时需要一个反映的过程。
2、听音乐幼儿读完整的图谱。
白雪:“现在小矮人要跟着音乐出发,速度会变得更快。准备——出发。”
四)引导幼儿看图谱,发现图谱中每一乐段 “延长音”记号“逐一增多”的规律
白雪:“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小矮人每一次挖到水晶时推车的次数都不一样,你们
发现这里面的规律了吗?”
白雪:“为什么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呢?”(幼:“因为水晶越来越多,需要的车也越来越多。
所以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或车上的水晶越来越重,所以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
注:这一步骤的设计整合了科学领域中的计算内容“逐一增多”,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又帮助幼儿理解了音乐的曲式结构——比较四个乐段中的旋律和节奏的异同。
五、游戏:幼儿用肢体语言有节奏地表现想像中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一)教师读图谱,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想像中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白雪:“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中的小矮人一起去挖水晶去吧!”
注:幼儿徒手有节奏地练习,为下一环节的表演打基础。
二)拓展幼儿想像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动作、表情的表现力。
1、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的工具用相应的滑稽的动作表现使用工具。
白雪:“其实每个小矮人都非常可爱、搞笑,使用的劳动工具也有很多,”(依次出示小矮人不同的
劳动工具。如:扫把、锤子、铲子、镐子等。)
1) 听哼唱旋律,请几位幼儿集体表演用扫把——扫、用锤子——锤、铲子——铲、镐子——挖等
动作,(如白雪:“我发现前面<后、左、右、上、下>岩石缝里有水晶,我们选择一把好用的工具把它挖出来呢?比比谁的动作更搞笑、有创意。”)
注:幼儿使用利用自制的废旧材料劳动工具,游戏起来特别感兴趣。想像水晶藏在我们周围的各个空间方位的岩石里,丰富幼儿的空间动作。
2)听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模仿并加以提升。
白雪:“你们喜欢谁的动作,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动作的创意、夸张、表情来评价。)“我们一起来学学。”
注:适时提供幼儿间的相互学习的机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导幼儿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表现小矮人不同的走路和推车动作。
白雪:“小矮人很可爱、干活时很开心。不仅是挖水晶,就连走路和推车动作也是很搞笑的。比
比谁的动作最滑稽哦。”(教师哼唱,请几个幼儿来表演)
注:重视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三)幼儿手持劳动工具,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完整表现小矮人的劳动情景。
白雪:拿上工具我们继续挖水晶吧!
六、劳动结束。
白雪:“今天我们挖的水晶真多,晚上我给你们做‘苹果派’吃,快收拾好东西我们回家吧!”(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回家了)唱:“一个、两个、三个小矮人,四个、五个、六个小矮人,许多小矮人劳动回家,多么快乐呀!”
七、活动延伸:(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表演音乐中所表现的不同情景。
听音乐:请四个幼儿来表演小矮人推车的情景,(第一乐句请一人推车,第二乐句时加一人帮忙推,依次类推)其他幼儿表演小矮人走路和挖水晶的情景。按音乐的发展,一组在表演时另一组保持造型不动。
注:发展幼儿的注意力和控制能力,增添游戏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