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教案(精选10篇)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大班游戏教案【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活动目标:
1、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利用身体各部位进行多种活动。
2、尝试用鞋盒,酸奶盒等纸盒当活动材料,探索多种玩法,培养创新能力。
3、能够完成游戏任务,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环境安全准备:检查场地,材料,幼儿服装的安全性。
2、玩教具准备:鞋盒,酸奶盒,垫子,平衡木。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教师带幼儿进行简单的队列练习,幼儿变队成圆圈,教师带领幼儿手拿酸奶盒子进行纸盒操,活动身体各部位。
二、基本部分
1、引出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做了纸盒操,想一想,用纸盒与我们身体各个部位还可以怎么玩儿?请你们试一试,比一比,看谁想得多,和别人的不一样。
2、探索体验
幼儿在场地自由探索纸盒的玩法,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探索单人,双人合作及多人玩儿盒的方法。
3、交流分享
幼儿展示纸盒的多种玩法。
4、拓展练习
(1)将幼儿按性别分成男孩女孩两队,带到教师布置好的场地上。
场地布置如下:
起点——沿中线左右摆放的空纸盒——平衡木——垫子——横向摆放的空纸盒——终点。
让幼儿思考如何带着纸盒从起点安全到达终点,保护手中的纸盒宝宝不掉到地上,并请几名幼儿上前示范讲述方法。
(2)闯关游戏
请幼儿依次尝试带着纸盒宝宝从起点赶到终点,幼儿运用自己探索的方法行进。(如:先踏着盒子走到平衡木前,将酸奶盒子平放在手上或头顶走过平衡木,用头顶或腿夹着盒子过垫子,最后跨跳或双脚跳等方法越过最后一关,到达终点)
教师进行小结,请幼儿集体再次进行一次闯关游戏,教师有意识提醒男女孩子进行闯关比赛(幼儿到达终点后从场地两侧跑回起点处)。
(3)送纸盒宝宝回家
教师:纸盒宝宝玩儿累了,要休息了,请小朋友们把它们安全送回家吧,比一比,赛一赛,男孩女孩谁最快!
幼儿与教师一起念儿歌:纸盒纸盒真有趣,我们和它做游戏,看看谁的本领强,安全送它回家去。念完儿歌后男女孩子出发,继续闯关将纸盒送到终点指定位置,然后从场地两侧回到起点处。
5、教师小结纸盒的不同玩法
三、结束部分
请几名幼儿跟随配班教师整理场地道具,剩余幼儿随教师到阴凉处进行放松活动,拍拍手臂,肩膀,揉揉腿部,互相捶捶背等。
【活动设计】
我园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让孩子在健康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成长体验的专题研究,结合课题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活动成为教师们教学研究的重点。本活动设计我立足《纲要》精神,本着"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的原则,让幼儿在活动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我创设了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花果山上摘仙桃”,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动画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非常感兴趣,常常是三五成群的学孙悟空的动作玩耍,于是抓住这个机会,我带领幼儿共同收集废旧的挂历纸,本着废物利用,一物多玩的原则,将金箍棒作为学具引入课堂,于是开展了本次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利用自制的纸棍(金箍棒)进行自由探索玩法和多项基本动作的训练,在实现花果山摘仙桃的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渗透奥运健儿精神“生命不息,勇攀高峰,不怕困难,争取胜利"的品德教育,本活动与《纲要》所倡导的生活化、游戏化相吻合。
【活动目标】
1、以孙悟空上花果山摘仙桃的形式感受“金箍棒”的花样玩法,自由探索纸棍的多种玩法,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2、启发幼儿大胆运用纸棍练习跳、跨越、爬行、投掷等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创新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训练幼儿的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进行奥运健儿精神的品德教育“生命不息,勇攀高峰,不怕困难,争取胜利"。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5、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巧用“金箍棒”,体验不同的玩法。
2、难点:启发幼儿大胆运用纸棍练习跳、跨越、爬行、投掷等基本动作,训练幼儿的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音乐音响、每人一根自制的金箍棒、桌、凳、红旗、花果山场景、仙桃、小篮、旗子等。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全体幼儿扮演猴子,教师扮演美猴王到花果山摘仙桃,全体听音乐《西游记》主题歌,表演动作进行体能训练。
二、小猴到花果山途中自由探索金箍棒的玩法,进行形式多样的动作训练。
(1)自由探索纸棍的玩法,如学孙悟空左右舞动金箍棒。
(2)跨跳:将纸棍横向排列,间距为50cm左右,让幼儿来回跨跳;双单脚跳:将纸棍按一定的距离摆放,让幼儿连续跳过。
(3)三根“金箍棒”排在一起做跳圈的游戏。
(4)棍子夹在两腿跳跃。把棍子当马骑,夹在两腿中间,按指定路线跳着走。
(5)抬花轿(两人一前一后拿两根棍放于身体两侧当花轿,一人站在中间,三人一起行走)。
(6)开火车:全体幼儿站成一排,把棍子放于身体两侧前后相接当车厢,幼儿一起走或跑。
(7)用棍当枪做游戏,可以向远处投掷。
(8)变成大大的运动场,师带领幼儿绕着“金箍棒”听音乐做小鸟飞、蝴蝶飞、小兔跳、青蛙跳的动作。
三、克服重重困难:绕过“山岗”,爬过盘丝洞,越过火焰山,最终翻山越岭到达花果山摘仙桃:
1、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1)用桌子当做障碍物,小猴子绕过“山岗”。
(2)爬过盘丝洞:幼儿把纸棍竖着摆放成两列,中间间隔20cm宽,把两只手和脚分别放在两列棍的两边,手和脚不能碰棍爬行,幼儿分成两队进行比赛,最先爬完者获胜。
(3)越过火焰山:把棍竖摆分成两列,中间间隔15cm,幼儿两脚一前一后站在棍的中间,两手侧平举保持身体平衡,幼儿分成两队进行比赛,最先走完者获胜。
(4)翻山越岭到达花果山摘仙桃:用“金箍棒”排成一排当做小沟(幼儿练习双脚立定跳);用凳子当做登高物(幼儿练习高处往下跳),最终到达花果山摘到了仙桃。
2、个别幼儿练习动作。
3、游戏比赛《花果山摘仙桃》,哪组最后一名幼儿最快回到起点就马上举起旗子哪组就获得冠军。(分红、黄、蓝队进行比赛)。
四、孙悟空和猴子们摘到仙桃后欢呼胜利,做放松运动,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1、成功:
(1)本活动的选材我立足于《纲要》,选择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内容,用幼儿感兴趣的“花果山上摘仙桃”的形式来开展活动,活动中教师扮演美猴王,孩子们扮演小猴子,幼儿在愉快的游戏、表演和竞赛中进行基本动作的训练,改变了以往单调乏味的动作训练,让孩子们用自创的不同方法来进行体育锻炼。由于金箍棒的方法不限,幼儿在活动中拥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因此,在活动中,幼儿所表现出的积极性非常高,能想出许多花样玩金箍棒,满足了幼儿自主的需要。同时,小朋友在分组活动中交流次数的频繁,也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2)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以表演西游记主题歌引入,并设下了悬念,结合以往生活和游戏的经验来激发孩子的想象,避免了过多的引导,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主要的是我在本次活动中做到了一物多用,一根自制的纸做“金箍棒”却让孩子们玩出了不同的花样,进行了跳、跨越、爬行、投掷等基本动作的练习,训练了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材料简单、废物利用,玩法却富于变化是本次活动的特点,针对幼儿在体能发展上的各种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从活动效果可以看出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
(3)本活动我以游戏贯穿教学,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本质所决定的,将健康活动与游戏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因为活动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尝试了成功的喜悦,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因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做到了情感价值的提升,将健康活动与品德教育相结合,活动中自然融入奥运健儿精神“生命不息,勇攀高峰,不怕困难,争取胜利"的品德教育,避免了单纯的说教。
2、不足与对策:
(1)幼儿进行金箍棒的自由探索玩法训练时,因为场地大,幼儿当时的兴趣又达到极致,这时幼儿的调控不好把握。此时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让孩子做到收放自如,回到教师教学的轨迹上来是必须注意的问题。
(2)进行各种“金箍棒”的摆放、组合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活动中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尝试行为频发率极高,这时要注意幼儿的安全及个体的需要,教师适时表扬那些表现好,动作完成较完美的孩子,同时侧面提示其他孩子按要求完成任务。
(3)注重教师在活动中地位及角色扮演。在整个活动的组织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也非常重要。在本案例中,教师先以一个活动的发起和参与者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探索,形成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集体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又充当了一个玩伴的角色,起到了较好的主导作用;最后,教师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强调以孩子为主体,真正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也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把活动推向了更高潮。
(4)在今后的活动中我要不断提高自己观察、分析的能力,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能力、特点,及时调整目标,进行支持、合作、引导,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满足和成功。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追逐、躲闪能力。
2.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平坦较的活动场地
游戏规则:
若"鼠"连钻数"洞"未被捉住,则轮换。若被捉住,停止游戏一次。
玩法:
多个儿童手拉手向内围成一圈,一个儿童站在圈外扮"猫",一个儿童在圈内扮"鼠"。游戏开始,家齐唱"老鼠老鼠一月一,早来!老鼠老鼠二月二,早来!……"一直唱到"老鼠老鼠九月九,逮住老鼠咬一口!"此时,"鼠"自圈内窜出,"猫"趁势追捉。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促使幼儿身体两侧肌肉力量的协调发展。
2、培养幼儿互助、友爱、勇敢、合作的品质及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分两组,每组一辆小三轮自行车,用彩色纸装扮一下,看哪组的自行车漂亮。
2、绕障碍骑车:在活动场地上有间隔地放置一些皮球或画一些标志(动物图案等),幼儿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骑车绕过障碍。在每个幼儿掌握了要求、骑车基本熟练后,可开展小组比赛,看哪组骑得好又快。
3、合作推车比赛:每组两个幼儿,一个坐车握把、脚放在踏板上但不准驱动;另一个在后面推动小车,二人合作,比赛哪组骑得好且快。根据情况交换角色。
【活动建议】
1、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要勇敢。
2、可以骑、推相结合,也可以三人一组(一人骑、两人在后推)展开比赛。
活动目标
1.掌握走迷宫的一般方法(从进口走向出口;遇到岔路口选路线;遇到死胡同回岔路口换条路线走等),学会反向检查(即从出口走向进口)。
2.喜欢走迷宫,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3.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4.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游戏、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反向检查(即从出口走向进口)
活动准备
1.幼儿会认读数字l~10,知道数序。
2.教具:电脑课件或图片《走迷宫》一套(大鱼迷宫(图1),数字迷宫(图2),公园迷宫(图3)]。
3.学具:第1组,“菠萝迷宫”图(图4)、盒子、笔;第2组,“灰熊迷宫”图(图5)、盒子、笔;第3组,“到海边去”图(图6)、盒子、笔;第4组,“去吃汉堡"图(图7)、盒子、笔;第5组,“送花给妈妈”图(图8)、盒子、笔。
4.每个幼儿胸前挂一个夹子。
5.在数学角投放多种已塑封的迷宫图,水彩笔,抹布。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感知了解
1.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2.引导幼儿了解走迷宫的方法。
(1)出示“大鱼迷宫”图。
①感知线条迷宫的结构,了解走迷宫的方法。
②个别幼儿尝试
③验证路径是否正确。
( 2)出示“数字迷宫”图。
①了解走数字迷宫的要求
②个别幼儿尝试。
③分析遇到岔路口如何选择路线。
④请一位幼儿上来在迷宫图上画出路线。
⑤验证路径是否正确。
(3)出示“公园迷宫”图。
①了解走“公园迷宫”的要求。
②个别幼儿尝试。
③分析如何判断上桥和钻洞的路线。
④请一位幼儿上来在迷宫图上画出路线。
⑤验证路径是否正确。(幼儿集体用手比划,进行反向检查。)
基本部分:分组操作
1.教师介绍活动内容,讲解玩法。
师:迷宫王国里有许多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组—一菠萝迷宫,第二组——灰熊迷宫,第三组——到海边去,第四组——去吃汉堡,第五组——送花给妈妈。闯关要求是:每次从盒子里拿出一张迷宫图,先找出进口和出口,接着空手走一次,再画出路线,最后进行反向检查。画错了可用抹布擦掉重新画。玩好后请把迷宫图夹在自己胸前,可一组一组玩过去。另外,数学角还有许多好玩的迷宫游戏,胜利闯过五关的小朋友可以到那儿挑战更难的迷宫游戏。好,迷宫大闯关,等你来挑战!你准备好了吗?开始!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第三、四、五小组的活动,观察哪些幼儿能独立做到整体观察、全盘考虑(看三走一)、看清楚上桥钻洞路线、进行反向检查,哪些幼儿需要提醒才能做到。鼓励幼儿边玩边说。
结束部分
交流归纳:
1.师:今天,你们在迷宫王国玩得开心吗?五关都去试过的小朋友请举手。
2.展示结果,互相交流、检查。
延伸部分:
1.在数学角投放各种连线图、迷宫图让幼儿练习。
2.在建筑游戏中和幼儿一起搭建大型迷宫。
3.在美工区让幼儿自行设计迷宫图。
迷宫以其弯弯曲曲的通道、富有挑战的情景性任务吸引着幼儿,能满足幼儿好玩好探究的心理需要。本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巧妙地将数学学习融入走迷宫游戏中,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智能。以下几点是该活动设计的亮点:
1.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把幼儿带入“迷宫王国”闯关的游戏情境,自然地引导幼儿认识迷宫的进口和出口,学习走线条迷宫、数字迷宫,并进行自我检查。在轻松愉快又富有挑战的游戏情景中,幼儿走迷宫的欲望更强,学习也更加投入。
2.通过分组操作提高幼儿的活动效率。在分组操作中,幼儿自主选择,逐一尝试,走完一个迷宫就夹上操作单,直至闯过五关。如此形式,恰似游园活动,幼儿既能更为自由地活动,又能充分操作,尝试不同难度的任务。胸夹上的操作单可清晰地反映出每个幼儿的。实际操作水平,便于教师检查和幼儿互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空间智能扣数概念也得到了发展。
3.利用儿歌提升幼儿走迷宫的经验。教师以一首自己创编的儿歌《走迷宫》,生动简洁地概括了走迷宫的要领。儿歌琅琅上口,易诵易记,幼儿乐于接受。
4.借助反向检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反向检查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检查的过程,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逆向思维,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幼儿自身的观察、纠错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幼儿如能从小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将终身受益。
活动总目的:
1.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感知材料的特征、性质,并能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
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围绕主题进行建构。
3.让幼儿学会分工合作,爱护建构材料和建构成果。
4.合理利用替代物,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游戏情况。
本次活动目的:
1.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
2.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进行建构。
活动准备:
1.各种花片、插塑
2.活动前,带幼儿到社区的街道参观
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活动:
师:平时,我们上学、放学经过社区时,你们看到了什么?(让幼儿说一说街道中有什么,如:房子、花圃等)
二、组织幼儿讨论:
1 www. .师:街道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该选择什么材料来建构呢?
2.幼儿分组讨论,学习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进行建构。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4.教师小结,如:房子很高,要用大一点的插塑来建构,如炮筒;游乐器械就可以用童乐高来建构,等等。
三、幼儿建构,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建构。
2.教师巡视幼儿的游戏情况,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
3.指导
幼儿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进行
建构。
4.让幼儿将搭好的物体摆放到指定的地方。
四、教师讲评、结束
1.幼儿自评、互评游戏情况。
2.教师根据幼儿选择建构材料进行建构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不足之处,提出一次游戏的要求,结束。
游戏目标:
1、练习站立侧翻身,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2、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游戏准备:
熟练儿歌的内容
游戏玩法:
幼儿俩人一组,手拉手相对站立,边念儿歌边左右摆动双手,念至儿歌最后一个字时俩人同时从手臂下翻身。(中班幼儿可先转体180度,背对背站好。准备一下,念儿歌,再转体180度,面对面站立,这样继续进行;大班幼儿可连续翻。)
游戏规则:
幼儿俩手必须拉紧不能松开附儿歌:
炒炒炒,炒豆豆炒完豆豆翻筋斗
活动反思: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创编了音乐游戏“炒豆豆”。本次音乐游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活动设计充分体现音乐游戏音乐性、情趣性的特点,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体验、想象、创造,借助已有经验尝试创编炒豆豆的过程,共同讨论制定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感知、想象和创造能力,使幼儿初步体验、感受到了民间游戏的风格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音乐游戏不仅具有游戏性,也要具有音乐性,本次活动的歌曲音乐来自《拾豆豆》中的乐曲,活泼、风趣,使得游戏更显民间韵味。在活动过程中,游戏的动作及玩法都是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编出来的,在环环紧扣、小步递进的过程中达成了教学目标。肢体动作、语言节奏、手腕花的运用,使孩子们能根据歌词内容主动进入游戏情境,充分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在幼儿阶段,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审美能力,首先得帮助幼儿感知、理解、熟悉音乐语言。本次活动的乐曲简短,歌词简单,活动进行之前幼儿已经很熟悉,民间韵味有了较深的感受,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情节和动作的创编,自主体验、表现了对游戏音乐的审美感受。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翻跟头”动作,主要借助手腕花帮助幼儿解决与同伴一起翻跟头的困难,幼儿在唱一唱、玩一玩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儿很快就掌握了结伴翻跟头的动作。游戏中幼儿在创编“炒豆豆”动作时,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创编的平台,所以,幼儿的兴趣很高,十分投入,个个都踊跃发言。最后的三人合作玩“炒豆豆”游戏,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掌握“炒豆豆”动作的基础上,添加了“豆豆”角色,先让幼儿尝试三人游戏,从中发现问题从而引出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待幼儿完全掌握规则,熟悉玩法后再完整进行了游戏,让幼儿在解决游戏难点的基础上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在快乐的游戏与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的性质、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充分体验大胆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与想像的快乐。特别是游戏结束后的一句“炒翻的豆豆是谁呀”增加了游戏的乐趣,使得游戏达到了**,。活动在**中结束,幼儿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有了合作的意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很强,而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
【活动设计】
善良好客的苗族人们欢迎贵客有各种仪式,请客人坐草团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将收割稻谷后的稻草搓成草团当家里的凳子坐。在客人坐草团时,常常幽默地趁客人不注意抽走草团,让客人轻摔地下,引起哄堂大笑,由此赶走陌生,拉近宾客距离,活跃气氛。我园地处苗家聚居地,挖掘和继承本民族的优良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从民间游戏中寻找坐草团的素材,设计音乐活动《草团游戏》。但是如何把民间的、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引进幼儿园来,带到孩子中来?如何让幼儿感受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目标又怎样定位及落实?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希望借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关注本民族的东西,了解、喜欢、体验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在游戏活动中使孩子们感受民族音乐的美,体验草团的制作过程,以及玩草团带来的快乐情绪,从小培养孩子开朗、幽默、机智的民族品质。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用搓、卷、坐等动作体现音乐变化。
2、体验苗族民间音乐,感受苗族人们生活情趣。
3、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及游戏表演,并从中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苗族民间音乐。
2、幼儿每人一个草团,一根搓好的草绳。
【活动过程】
一、幼儿坐草团,引出活动内容。
1、以到苗家做客的语气引导幼儿观察草团。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让我带你们到苗家去做客吧~!来,来,请进(幼儿进场)
2、简单讲解示范草团的制作过程。
师:看,苗家为我们准备坐的,可不是小椅子,这是苗家人亲手做的草团,可以用来当凳子坐,来,小客人们请坐。欢迎你们到苗家来做客。请你们看看,这个草团是用什么草做的?猜一猜它是怎么做的?
(分析;通过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自由观察,讨论:草团是如何做的?)
师:对了,它是用稻草做的,先把稻草搓成一根长长的草绳,再把草绳一圈一圈卷起来,就做成了这个圆圆的草团。
(分析: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平乏,教师在此用实物示范搓、卷,帮助幼儿了解、体会、简单想象,有助于为后面环节做好铺垫)
3、简单介绍民间游戏,教师示范玩法。
师:我们苗家人非常好客,客人来了,都会请他们坐坐这个草团,呦,这位客人还没有位子(配教老师),来,来请你和我坐一起“请坐”,我们苗家都是用唱歌来欢迎客人的。(老师演唱苗歌,同时示范玩法)
玩法:教师与大客人(配教老师),两人背靠背坐在草团上摇一摇,挤一挤,听到音乐“呦”就扯草团,有一个人就摔下草团,教师马上手抹锅烟灰,打发礼物“大花脸”。
师:打发你个礼物,咦,礼物在哪里?哦,就是个大花脸,大花、大花,打发、打发,就是送礼物。这就是我们苗族人欢迎客人时开的一个玩笑。
二、欣赏苗族民间音乐,分段用动作表现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第一遍)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草团游戏,我呀,带来一段苗族音乐,请你们听一听:音乐象是在干什么?
(分析:老师和幼儿一起来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意境,理解音乐所反映的内涵。老师和幼儿一样是观察者、聆听者、学习者共同理解和体验音乐带给人的心灵感受。通过对整个音乐的完整欣赏,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师:你们听到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好,我们再来听听。(教师姿体暗示)
3、欣赏A段音乐,用搓稻草、稻草舞动表现音乐。
师:这段音乐是搓稻草、卷草团和草团玩游戏,那你用身体告诉我,可以怎么搓?(幼儿自由搓,老师巡回指导跟学)那小稻草会怎么动?(幼儿自由动,老师巡回指导跟学)好,现在,我们合着音乐一起来搓稻草。(放音乐)
(分析:由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音乐,进一步帮助幼儿很好的理解音乐的内涵,对音乐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充分感受音乐的优美意境。同时也充分的调动幼儿的能动性,刺激他们不段的想象动作来表现音乐。为完整游戏做好铺垫)
4、欣赏B段音乐,用个别、小组、集体卷成草团表现音乐。
师:·我们搓好稻草了,接下来要干什么了?(幼儿:卷)
·怎么卷?哦,这样卷,用手画圆圈的卷,太棒了,来我们来,要卷的圆圆的。(师幼共卷)
·那我们还可以用我们身体怎么变成圆卷起来?(放音乐,幼儿玩)。
·刚才我们一个人卷草团,卷的草团就有点小,现在我们要卷个大点,怎么办?可以请人帮忙(幼儿小组式卷)那我们要卷个更大呢?(幼儿集体试卷)
(分析:一步一步的层层递进的启发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玩游戏,个人的,几个人合作的,全班集体的,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5、欣赏C段音乐,用坐草团、想办法挤走客人表现音乐。
师:我们的草团做好了,来,坐下来,看看我们的草团结不结实(放苗歌)这是
我们苗家唱的欢迎歌,来我们来学学。(听到“呦”就扯草团)
三、在完整音乐感受下,幼儿听音乐玩游戏。
师:好,我们要玩游戏了,游戏是需要两个人一组背靠背的来玩,好,现在请被我摸到头的小客人把你的草团放到中间来,当做是篝火。现在让我们围着篝火来玩游戏了。(放完整音乐,游戏1-2遍)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来到苗家做客真好玩,下次我们带更多的朋友来这里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