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有关资料:场景描写精选8篇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场景描写精选8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福罗蒙】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作者和背景 篇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最后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七个方面对《最后一课》的第二课时进行陈述。

一、说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本文《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篇小说,本文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以本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有关小弗朗士河韩麦尔先生的精彩段落和生动描写进行揣摩,学习借助人物的心理变化来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和分析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帮助作用,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借助课文的学习理解小说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一)课标描述: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2..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的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基于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过一篇小说,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小说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因此,在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诵读,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作品中两个典型人物形象,联系社会背景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感受人物思想感情;通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唤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文本核心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立《最后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过程的相关语句,说出其改变原因。

2.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至少说出一两点对韩麦尔先生生动的艺术形象的看法,并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改写。

3.通过辨析文中关键句、警策句,结合这些句子说说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感受韩麦尔先生生动的艺术形象。

难点:(1)找到体现小弗朗士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语,按句式说话,并进一步分析揣摩关键句子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变化的原因。

(2)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文章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改写。

本文中有大段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小弗朗士明确了“最后一课”的意义时,他明白了很多。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将可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要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找到含义,理解小弗朗士变化的原因。而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的改写将是在对其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揣摩分析之上的写作训练,既能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又能引导学生仿照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进行改写。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知识迁移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2、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鼓励学生用朗读感受法、按句式说话法、讨论赏析法等进行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的分析中,我会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说明。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板书等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有助于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我主要以情感铺垫为主,追求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首先有意设置严肃安静的教室气氛,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课文,读后自由交流内心最真实的心理感受和想法,并适时引入大连地区在二战时曾有与阿尔萨斯相类似的遭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明确“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母语是最美丽的语言”。之后对小说的主要情节进行了概括,并找出了小说的三要素和线索。第一课时我主要运用了设置情境法、朗读感受法、交流体验法和整体感知法,这些都是为了第二课时的深层次阅读服务。

第二课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文中精彩语段和关键词句,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下面我讲具体陈述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中,老师缓缓朗诵: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保持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上节课,我们整体感受了小说浓浓的爱国基调,认识了两个主要人物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我们了解了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每一个有民族尊严的人,尽管爱国的方式可能不同,但其深情却全然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品读《最后一课》,看看阿尔萨斯的这对师生是如何表达他们的爱国深情的呢?(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二) 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分析其改变原因。

(设计意图:小说是以小弗朗士的视角展开的,以他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为线索。所以分析清楚小弗朗士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对把握人物形象和深层次理解小说主题至关重要。)

1、 过渡语:本篇小说是从小弗朗士的视觉角度来写的,突出了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你能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思想成长的词语吗?

(此环节学生通过跳读课文会很容易的找到“怕”“诧异”“懊悔”这三词语,“明白”会稍微难一些。教师可提示学生在16段中寻找。教师板书:小弗郎士 心理 怕 诧异 懊悔 明白)

2、 过渡语:请你抓住“怕”等四个词语,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按句式说话。

以“‘我’怕……”为格式说话。如:“我”怕迟到了韩麦尔先生骂我,用戒尺打我。

(此环节教师应提示学生不要局限于文中的某一句话,要通观全文,整体把握。教师可给出范例,学生模仿,按句式说话。说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深入,紧扣文章主题,关键性的句子应细细品味。通过四个句式的说话训练,即引导学生揣摩体味文中细节之处的描写,又理解了小弗朗士改变的原因。这部分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先浏览、再勾画、书边空白处做批注。在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全班发言。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鼓励学生多说,经过上课实践,学生按句式说话说得相当精彩,而且能依照原文背着说,效果极好。对于最后一个句式“‘我’明白……之所以……是因为……”学生说得有些难度。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到文中有关的句子进行揣摩理解。)

3、 过渡语:通过按句式说话,我们对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已经有所把握,请你概括一下小弗朗士是一个怎样的学生?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改变了学习态度呢?

(通过上个环节的说话练习,这个问题会容易许多。只是第二问应引导学生读课文,勾划,找到小弗朗士改变的所有外因: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出全身力气教完法语的勇气,郝叟老头捧着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发出的颤抖的声音,以及那阵阵紧逼的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士兵操练结束的号角声。以及内因: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不愿受奴役的决心。通过理解,学生会明确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人物应是小说的主人公,小弗朗士算一个。)

检测学生达成度,落实目标一

(三)分析文中另一主要人物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对小弗朗的转变起决定性的因素,而且文中大量的描写都体现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所以他也是体现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人物,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中的描写,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语言运用的技巧。)

1、过渡语: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所有关于韩麦尔先生的正面描写,概括出描写的作用,并在书边做好批注。……通过你自己的阅读,你认为韩麦尔先生的哪些举动让你印象深刻?

(此环节学生主要采用阅读勾画法,分析概括法,做批注法。找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进行人物性格的概括。通过阅读,很多同学选择了课文第24段到29段的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幕写字的动作。这正是我想让学生找到的部分,有利于我下一步的设计。)

些?

(此环节做一个人物描写知识的总结。学生经过讨论,很容易总结出:神态、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教师板书。

4、 概括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概括韩麦尔的形象,明确韩麦尔先生也是最能体现小说主体的人物,也可算作小说的主人公。)

(四)写作训练。韩麦尔先生从课上到课下的心理描写

过渡语: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小说中对韩麦尔先生的刻画主要用了前四种描写方法,而缺少心理描写。这是因为本文是以小弗朗士为第一人称来写的,透过他的眼睛,他只能透过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去揣摩别人的心理,而无法将韩麦尔先生最真实的心理写下。现在让我们换一种视角,请你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文章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改写。

(设计意图:这本是课后一道练习题。但有时我们容易把课后题当作作业来处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应把课后题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指导,课后只是巩固强化。所以此环节教师可 提示学生:根据文中重要语句进行合理想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写。

(1) 韩麦尔先生看到镇上居民来教室听课时会有什么感受?

(2)看到小弗朗士迟到会想些什么?

(3)坐在椅子里一动不动时会想到什么?

(4)教堂的钟声响起时他究竟想说些什么?

本题学生当课进行,动笔写作。写后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全班朗读。找同学评价,再修改。)

检测学生达成度,落实目标二

(五)揣摩语言,理解其深刻内涵,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学生质疑问难

对有价值,富有创造力的问题,除了支持提问与大力表扬外,还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性课题或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开展。所以质疑环节一定程度上是合作探究环节的延伸,又对它有所超越,它已经走出了语文的范本,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的境界迈进。

可能涉及的问题有:

1)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这么说?你对自己的母语是如何认识的?)

(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3)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一句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5)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设计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课内容,针对人物描写提问,带动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阅读探究。)

检测学生达成度,落实目标三

(六)课堂小结

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学生被动听教学模式,为学生小结教师适时引导补充,这样,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课上所学知识,既是对课堂老师授课内容的反馈,有利于教师把握授课情况;又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再次感知理解,便于锻炼学生的口头归纳提炼能力。)

引导语: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吗?

(七)布置作业

1、摘抄一段人物描写,并结合课文所学自己写一个人物描写的片断,要求用上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情绪变化。

2、文中还有那些细节描写你认为比较精彩,请在文中勾画出,并做好批注。

六、说教学评价

根据课标的“评价建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制订本课的评价任务与设计如下:

1、评价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提出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并以学生(集体和个体)的目标达成度作为评价的基本任务。

2、评价设计: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渗透在教学过程的相关环节,并以学生(集体和个体)的达成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讨论题:课后第四题。片段写作训练:课后第三题。)

七、说板书设计(略)

2、过渡语:大家都认为这个特写镜头让你印象深刻,下面老师表演一下,请各位同学做导演,认真观察,对照树上的描写,看看我的表演怎样?

(此环节请同学们挑毛病的过程就是分析人物描写的过程,学生找到毛病,纠正错误,再说明书上为何这样描写,作用何在?这有助于学生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并且透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来体会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因为韩麦尔先生的这最后一幕正是小说的高潮所在,是最能体现小说爱国主题的一个大特写,一定要细细体会。)

3、过渡语:通过分析,请你指出文中对于人物的描写方法都有哪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作者和背景 篇2

“烘托”和“重复”的手法巧妙运用。作者为了突出主题和人物性格,独具匠心地运用“烘托”和“重复”的手法。为了烘托爱国主义的主题,作者着意用烘托手法描绘了“最后一课”的庄严、悲壮的气氛。通过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和到学校以后的见闻,层层深入地描写了一系列不平常的景象。这些不平常的情况,就为爱国主义的主题,烘托了庄严、悲愤的气氛,突出了主题,同时为刻画小弗郎士的性格作了巧妙的铺陈。作者还多次重复“最后一课”,每次出现这句话,用意不同,而意义却一次比一次深刻。这句话,像珍珠一样贯穿全篇连成一线,光芒四射,从而加深了主题,同时,对突出人物性格也有重要的作用。

(摘自《〈最后一课〉分析》,载《课文分析集》初中第二册146?—147页)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场景描写 篇3

212班语文活动课优秀作品展

活动内容  :《最后一课》续编

表演形式: 舞台剧

编    剧: 洪嘉妮

表演者:   部分女生

主    持: 郭  进  曾  佩

表演前:   排练井然有序

表演中:   表演形象逼真

表演后:   演后意犹未尽

最佳表演者:朱  蓉  黄思颖

最佳导演: 左  静

《最后一课》写作背景:

《最后一课》是一篇世界驰名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之所以驰名世界,就因为它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欣赏《最后一课》续编之前,我们先要了解《最后一课》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60年代,法国与普鲁士王国为争夺称霸欧洲的地位,斗争日趋激化。终于导致1870年7月19日至1871年5月10日为期10个月的普法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普鲁士击败了法国,迫使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格林两个省的大部分土地给普鲁士。法国著名作家都德正是以阿尔萨斯地区被普鲁士占领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小弗郎士的叙述,表现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对失去国土和母语的由衷悲痛和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依依深情。

剧本展示:

《最后一课》续编

人   物:小弗郎士、安娜(小弗郎士的妈妈)、琳达(小弗郎士的同学)

韩麦尔先生、伊莉莎(韩麦尔先生的妹妹)

华希特、华生(以前的镇长)、司汤达(从前的邮递员)

安东尼(琳达的哥哥)、詹姆斯(华希特的徒弟)

保罗(德国上校)、普鲁士兵

第一幕

第一场

(在上完最后一堂法语课回来的路上,小弗郎士走在一条幽静的路上,他对身边的鸟语花香一点也不在意……)

小弗郎士:(惊讶)我这是怎么了?以前我最喜欢来这儿了,有时连逃课也要到这儿来玩,可现在我怎么对这儿的景色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呢?

(叹了口气)唉!国家都要灭亡了,我怎么还可能在意这些花花草草啊。

(小弗郎士灰心丧气地继续往前走着,前方出现了一条大道,他急忙走出这条小路,看见几个普鲁士兵在谈笑风生。)

小弗郎士:(气愤地握紧拳头)可恶的家伙!你们让韩麦尔先生远走他乡,而你们却用德语在说一些嘲笑我们法国民众的话,简直丧尽天良!

(说着,小弗郎士向旁边狠狠地捶了一拳,这时,一个人悄悄地向小弗郎士走了过来。)

琳    达:(拍了一下小弗郎士的肩膀)喂,汤姆(小弗郎士的昵称)你怎么了?别在这儿发呆了,韩麦尔先生的离开是我们谁也没有料到的啊,别独自难过了,不如到我家去,让我哥哥陪你解解闷吧。

(小弗郎士知道琳达的哥哥是个法国军人,此时不知有什么力量让小弗郎士跟琳达到了她家。)

第二场

(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到了一片偏僻的森林,琳达的家就在这片偏僻森林的后面,当他们来到琳达家的门口,还没来得及敲门,房门便“呼”地一声打开了,一个皮肤黑黑的青年在门口站着,他就是琳达的哥哥——安东尼)

安东尼:   (带着些许疲倦)哦!是汤姆来了啊,快到屋里头坐,我刚从前线回来,比较疲倦,我正想去河边洗个澡,然后好好的睡一觉,那我不陪你们了,你们自己玩吧,我先走了。

琳   达: (撒娇)哥哥别去了,陪我跟汤姆说说话好吗?你就给我们说说前线的事吧。

安东尼:  (疲乏的脸上泛着光彩)那好,今天我就满足你们俩的要求,那我们到屋里头去说吧。

(于是,他们三人走到书房,把窗帘拉得紧紧的,安东尼将自己的身子深深地陷进沙发,似乎只有这样才舒服。)

安东尼:  (饶有兴趣)我们有时会被派遣到前线,在战场上上阵杀敌,晚上将军还会给我们进行严明的纪律教育……

小弗郎士:(打断安东尼的话,疑惑地问)你们平时怎样保持联络啊?

安东尼:  (接着话头,兴奋地说)虽然我们表面上没有什么举动,但私地下我们部队内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有一个地下组织,一旦战斗需要我们,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勇敢地上前线杀敌。

小弗郎士、琳达:(异口同声地说)安东尼,你能不能带我们到你们的组织去看看啊?

安东尼:  (犹豫不决)这……这……似乎不太好吧。

琳   达: (央求)好哥哥,求你了,我是你亲妹妹,小弗郎士是我最信赖的同学,你也是那儿的领导人物,你就让我们去吧。

安东尼:  (严肃)除非……

小弗郎士:  除非什么,你有什么要求我一定都答应。

安东尼:  (庄重地说)你们去了,要一切行动听我的指挥,不许私自行动,还有你们去那儿的事,不能随便对别人说。

小弗郎士、琳达:(异口同声地说)没问题,一切行动听指挥!

第三场

(说走就走,他们三人离开这座隐秘的房子,来到了一家报社。)

琳   达: (奇怪地问)哥哥,你确定没来错地方吗?这儿可是一家报社啊。

安东尼:   (望着琳达,神秘地眨眨眼)小姑娘,先别妄下定论,等下进去了你就明白了。

(推开门进去一看,小弗郎士惊呆了,里面有郝叟老头、司汤达、华生、华希特、詹姆斯等镇上的人。)

郝叟老头:(长舒一口气)是你们啊,我还以为是普鲁士兵来了,可把我们大家吓坏了。

(小弗郎士和琳达打消了疑惑,大家又各忙各的去了,偶尔也有几个人和他们打招呼,在这里小弗郎士和琳达见到了许多关于反对普鲁士兵的传单,小弗郎士看到这些,觉得自己心中有一股热血在沸腾。)

小弗郎士:(好奇地对安东尼说)你们这个组织可以让爱国的孩子参加吗?

郝   叟: (打趣地说)怎么,小鬼,你也想参加我们这个先进组织?

(小弗郎士诚恳地点了点头。)

詹姆斯:  (严肃)不行,小弗郎士,你还太年轻,你干不了这个。

小弗郎士:(坚定地说)虽然现在我不能上前线杀敌,但是我可以帮你们发传单啊!等我再大几岁,我就可以和你们一起去打仗了。

(詹姆斯看到小弗郎士意志坚定,他也从内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孩子。)

安东尼:  (微笑)小弗郎士,你既然意志这么坚定,那你从下周开始就在这儿帮我们发发传单吧,但你可要处处小心哦。

(小弗郎士高兴得边跳边往外走,华生似乎想起了什么,连忙叫住了小弗郎士。)

华   生: (略微忧伤)小弗郎士,明天下午3点,韩麦尔先生就要和他的妹妹一起离开这座城市了,到时,你去送送他吧。

(小弗郎士听完华生的话,眼角流出了难过的泪水,他低着头默默地离开了报社,在路上,小弗郎士想起了以前与韩麦尔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心中更加难过。)

第四场

(不知不觉到了家门口,妈妈看到了小弗郎士泪流满面,连忙迎上去。)

安   娜: (关切地说)好孩子,别哭了,妈妈知道你是为韩麦尔先生的离开表示伤心,你既然喜欢韩麦尔先生,就别难过了,明天去送送他,把你心中最美的祝福送给韩麦尔先生,让他安心地离开好吗?

(小弗郎士抬头看着妈妈关切的面容,懂事地点了点头,他不知道该不该把发传单的事告诉妈妈,他怕妈妈知道后会大发雷霆。)

小弗郎士:(扯着妈妈的衣角,犹豫不决)妈妈,我想跟您说件事,就是……

安   娜: (担心)是什么?孩子,说吧。

小弗郎士:(小声地说)我想加入安东尼他们的地下组织,我想去帮他们发传单,行吗?妈妈。

安   娜: (大发雷霆)不行,孩子,你小小年纪怎么能加入这种组织啊?

小弗郎士:(哀求)妈妈,求您了,好吗?

安   娜: (甩开小弗郎士的手,坚决地说)只要你敢加入这种组织,你就不是我儿子!

小弗郎士:(倔强地说)我宁愿不做你儿子,我也要加入地下党。

安   娜: (愤怒地说)你给我滚,从今以后,我们不再是母子关系了!

(小弗郎士听了妈妈的话,倔强地头也不回地走了,安娜一怔,随即嚎啕大哭。小弗郎士离开家后,在琳达家睡了一晚。)

第五场

(到下午3点时,小弗郎士和琳达来到码头,看到韩麦尔先生和伊莉莎小姐正准备上船。)

小弗郎士、琳达:(高兴地挥着手)韩麦尔先生和伊莉莎小姐,请等等。(小弗郎士、琳达气喘嘘嘘地跑到韩麦尔先生和伊莉莎小姐面前。)

小弗郎士:(掩藏送别的伤心,微笑着对韩麦尔先生说)韩麦尔先生,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被批准同意加入地下组织了。

韩麦尔先生:(高兴)不错,小弗郎士,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

(韩麦尔先生突然想起了什么,从包里拿出一本书来递给小弗郎士。)勇敢的小弗郎士,我把这本法语书送给你,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祖国的语言。(转身朝向琳达)琳达,你也要加油啊!

(小弗郎士、琳达目送韩麦尔先生和伊莉莎小姐远去,伤心的泪水不知不觉从眼角流了出来。)

第二幕

第一场

(十几年后,小弗郎士已经由一名顽皮的小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法国军官,参加过几次大型战斗,他以谋略过人而令普鲁士兵闻风丧胆。一次,在战场上,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意外重逢。)

小弗郎士:(骑在战马上,喜出望外地)韩麦尔先生,您怎么也到战场上来了啊?(小弗郎士根本不知道韩麦尔先生此时是奉普鲁士上校的命令,专程来捉拿自己的。)

韩麦尔先生:(忐忑不安的搓着手)是啊,亲爱的小弗郎士,没想到咱们在这相见啊,你快下来,让老师看看你到底长多高了。

(此时,小弗郎士不知道自己会中计,立刻下了马,韩麦尔先生见小弗郎士走到自己身边,突然从身后抽出一支铁棒,朝小弗郎士的头上狠狠地砸了一下,小弗郎士顿时觉得头晕目眩,什么也不知道了……)

第二场

(不知过了多久,小弗郎士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被绑在一根柱子上,他也看见他最敬爱的韩麦尔先生正跟敌人站在一起,韩麦尔先生是那么的卑躬屈膝,小弗郎士顿时明白了一切,他真不敢相信眼前所见的是事实。)

小弗郎士:(声音颤抖)韩麦尔先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你是卖国求荣吗?

韩麦尔先生:(奸笑几声)呵呵!世事难料啊,你也不会想到有今天这一步吧!

小弗郎士:(悲愤交加)韩麦尔先生,想不到你是这种人,亏我以前那么敬重你,把你当爱国之士,算我看走眼了!

(这时德国上校——保罗走了过来,别看他是德国人,却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

保   罗: (傲慢)弗郎士少尉,怎么样?不想死的话,就说出你们这次的作战方案吧,那样我还会留你一条命。)

小弗郎士:(不屑一顾)呸!凭什么让我说出作战方案,你们还能得意几天啊,迟早有一天,我们伟大的法兰西会战胜普鲁士的,法兰西万岁!(高呼)

保   罗: (气得满脸通红)你……你死到临头了,还这么嘴硬,劝你放老实点,否则你会死得很痛苦。

(说完,保罗命令士兵用皮鞭抽打小弗郎士,小弗郎士坚强地咬了咬牙,保罗觉得这样好象起不了什么作用,于是靠近身边一位士兵的耳边窃窃私语了几句。不一会儿,只见那位士兵拿来了一条沾满盐水的鞭子,保罗接过这条鞭子,用尽全身所有的力量抽打着小弗郎士。)

保   罗: (狰狞地笑着)哈哈哈!弗郎士少尉,没想到你也会落到我的手里,你跑不掉了。

(小弗郎士没有感觉到痛,因为他心里的伤痛已远远超过肉体的疼痛,他的内心仿佛插上了千万把利剑,此时,韩麦尔先生在保罗的耳边嘀咕了几句,保罗立刻停止了鞭打,不一会儿,见韩麦尔先生用钳子夹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走到小弗郎士跟前。)

韩麦尔先生:(阴笑着说)小弗郎士,看在你以前是我学生的份上,我还给你一次机会,不然你吃不了兜着走。

小弗郎士:(愤怒)呸!休想,你这个卖国贼,法兰西人民是不会原谅你的!

(韩麦尔先生听了恼羞成怒地把烧红的铁块放在小弗郎士身上,小弗郎士很快就晕过去了。)

第三场

伊莉莎:  (轻声)小弗郎士,小弗郎士,快醒醒,赶快醒醒啊!

小弗郎士:(慢慢地睁开眼)伊莉莎小姐,你怎么在这儿啊?

伊莉莎:  (一边解开绳子一边说)可怜的小弗郎士,你都昏迷三天了,嘘!小声点,换上这套普鲁士兵的衣服跟我走,别让他们发现,快走,等下就来不及了。

(这时,容不得小弗郎士多想,换上衣服,只好乖乖地跟着伊莉莎小姐走,就在他们快要逃出去时,在门口,一个普鲁士兵正好走了过来。)

普鲁士兵:(指着伊莉莎小姐)他是谁?

伊莉莎:  (吞吞吐吐)他是……他是……

(这个普鲁士兵觉得很奇怪,于是,他吹了一下口哨,黑暗中猛然窜出一群普鲁士兵包围住他们,小弗郎士知道自己此时不能硬拼,只能智取,突然他灵机一动。)

小弗郎士:(镇定)喂!喂!你们这是干什么啊?我可是保罗上校的侍卫,保罗先生要我请伊莉莎小姐去有点要事商议,耽误了时间你们可担当不起啊!

普鲁士兵:(相互望望,半信半疑)这是真的吗,我们怎么不认识你啊?

小弗郎士:(冷静)你们当然不认识我,保罗上校经常派我去执行一些机密任务,我的身份是不能公开的,不信,你问伊莉莎小姐,他哥哥可是保罗上校身边的大红人,你们难道连伊莉莎小姐也不信吗?

(伊莉莎小姐面色苍白地点了点头)

普鲁士兵:(和颜悦色)哦!原来是场误会,对不起,请二位原谅。

(就这样小弗郎士和伊莉莎小姐顺利地逃了出来。)

小弗郎士:(担心)伊莉莎小姐感谢您救了我,可您回去,他们会杀了你的,不如您跟我一起逃走吧。

伊莉莎:  (恢复平静)不了,我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我十分佩服你的勇气,我既然敢把你放出来,我就有勇气面对一切,放心吧,我没事,你快走吧,法兰西人民在翘首企盼你回去呢,另一方面,我想通过我的行为,能为我哥哥赎一些罪过。

小弗郎士: (痛心)韩麦尔先生的罪孽太重了,他已无法得到法兰西人民的谅解了。

伊莉莎:    (激动)不,我哥其实有许多难言之隐,保罗威胁我哥哥,如果不给他当参谋,保罗就要杀掉我全家,我哥哥这么卑贱,全是为了我们一家,我知道我哥哥应该舍小家为大家,可他太软弱了,他做不到。

第四场

(小弗郎士没有说什么,此时他的头脑一片空白,他挣扎着回到了自己的营地,一到这儿,小弗郎士再度昏迷过去了。等小弗郎士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小弗郎士准备从床上坐起来。华生见小弗郎士醒来了,赶紧扶他躺下。)

华   生: (关心)小弗郎士你别动,好好躺着,这一段时间你不能上前线了。

(小弗郎士在营地只养了几天伤,伤口还没有痊愈,他便急着上战场了。)

第五场

(小弗郎士骑上他那匹心爱的战马上了战场,冤家路窄,小弗郎士遇见了最不愿遇见的人——韩麦尔先生。)

小弗郎士:(跳下战马,怒斥)你这个卖国贼,你卖国求荣,卑鄙无耻!

韩麦尔先生:(辩解)小弗郎士,我也是被逼无奈啊!

小弗郎士:(讥笑)少废话,你以为你这样说,就会换得法兰西人民的原谅吗?无耻!咱们今天必将决一死战。

(说完,小弗郎士拔出剑刺向韩麦尔先生,韩麦尔先生同样拔出剑刺向小弗郎士,不愿看到的场景总在特定的时间发生,双方的剑都刺中了对方的心脏,就在他们要倒下的一刹那,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眼角都流下了一滴晶莹的泪珠,是那么闪亮……)

(全剧终)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作者和背景 篇4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有:《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罗蒙》和《大利斯勒》等。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容克地主的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摘自金留春《爱国主义的颂歌》,载《课文分析集》第二册147页)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场景描写 篇5

[教例简述]

这是《最后一课》的每一个教时,学生已经预读课文,了解过课文故事中的背景。

第一个教学环节:阅读,思考。(15分钟)

思考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自读课文15分钟,并拟出发言要点。

(学生活动)

第二个教学环节:讨论,朗读。(30分钟)

1、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

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课文七处点至韩麦尔先生的爱国。)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3、讨论,点拨。

作者为什么样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教师点拨: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评析]

作为中小学教材,《最后一课》在我国已大半个世纪的历史。

它的教学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

于是像许多名篇一样,在设计教案时往往让人翻来覆去,颇费踌躇。

但此教例很有个性特色。

切入的角度好。教师扣往作品“一点两线”(“最后一课”的激情点和两个人物的思想发展线)这一艺术构思,开课便切入到一个主要人物身上,一线以串珠,相当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

讲析的角度好。教师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成多角度透视。通过“韩麦尔”这个点,不仅立体地多侧面地透视到人物的方方面面,还透视到课文的人物塑造艺术、结构艺术,主题表达艺术。这又是一个角度的“一线以串珠”。

控制的角度好。教师设计的线条明晰,引导学生从三个侧面理解人物形象。对初一的孩子们来说,这叫适度。从教师把握的讨论内容看,具有相当的精度,从教学内容来看,有着较大的浓度。整个教例显得丰满、流畅,对“韩麦尔”的讨论联结着每一个教学步骤 ,这也是“一线以串珠”。

从此教例看来,名篇教学的最佳意境似乎应该是:在明快单纯的教学视点中激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作者和背景 篇6

……《最后一课》,在情节开端部分写了两处场景。一处是锯木场后边的草地上;一处是镇公所旁的布告牌前。这两处场景虽然只有寥寥数笔,却起到了牵掣全篇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作品的典型环境。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小说中的小弗郎士早晨出门上学时所见到的场景。这里的自然景象与社会景象,构成了产生《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作者对自然景象写得轻松明快;社会景象写得自然、协调。似为随意拈来,实则不同一般。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学生小弗郎士无忧无虑的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领土的割让、敌军的占领,这些国家存亡的大事,对当时一个贪玩而不喜欢学习的孩子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所以小弗郎士认为“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这个开头和后来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彻底转变,形成了人物性格上的强烈对照。也只有这样的构思安排,才能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人物形象是由怎样的起点,最终走到了那样的终点的发展过程。

但是,当读者读到这里时,人们的心情并不像作家所写的景色那样明朗、轻快,反而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重、压抑感觉。这里作家是运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在制造作品中所需要的那种悲剧气氛。

“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句对社会环境的描述,真实、形象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出了这里已被异国军队占领。在法兰西绿草如茵的土地上,普鲁士兵的军靴在践踏。这就大煞了这个法国东北部小镇幽美的风景。作家就是运用了这个细节,向读者揭示了“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公开的“操练”,是占领者对被占领国家人民心理上的征伐和蹂躏,也是行动上的镇压和屠杀前的准备和演习!请看,作家在这风和日丽、林绿鸟语的背景下展现出的“一般”活动,是具有多么不一般的意义。

小弗郎士在上学途中,路过镇公所,“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这是作品中通过小弗郎士的眼睛对这一小镇的社会景象的第二次描绘。从事态的发展过程上看,它是“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的第一处场景的继续和必然。“镇公所”,现在是占领者政权的所在之处。在它前边的“布告牌”,是占领者颁布命令的地方。上面虽然只贴着一纸告示或数条命令,但其威力之大,足以迫使当地人民不得不去执行就范。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的悲壮事件。而“许多人”挤在那里看布告,更预示了事件关系之重大,涉及之广泛,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

都德仅用了三句话,就真实地为我们刻画了一幅殖民地生活的典型图画,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出作者在全篇构思上的匠心。

(摘自《初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二册151—153页)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作者和背景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识记并理解“哽、宛转、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音、形、义;结合课文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把握,通过人物的心理、语言及动作,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味文中深沉的爱国情怀,珍惜现在时光,抓紧时间学好本领,为祖国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串讲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句话:“失去了,才觉得珍贵。”体会一下,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可今天我们要见到一位小学生,他应该有更深的体会。过去的他是一个非常贪玩的人,但突然有一天被宣布从此不能再学习母语了,他似乎一下子警醒了,“学习是多么重要!”可这失去的又无法挽回了。因此,在他的“最后一课”中他想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二、简介课文背景 (多媒体课件展示)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

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三、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四、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①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上学迟到怕挨老师骂。

②“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③“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④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气氛” ”

学生 ”

教室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静一点,静一点„„’”“我”迟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 出有关语句。

①“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②课后练习二:

⑴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⑵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⑶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⑷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五、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作者和背景 篇8

【学习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学阶段最后的一节课吗?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最后。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这篇文章,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让我们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字词学习

(3)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4)品读小弗朗士内心世界

2、听读、默读,完成下列任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可查工具书)

挟( )着 踱( )来踱去 诧( )异

懊( )悔 郝( )叟 qí( )dǎo( )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国人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历史背景创作的。

(3)、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4)、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3、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三、交流、展示

(1)上述三个问题

(2)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四、点拨讲解:

1、小说体裁的指导: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中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学生表达文章的思路。可能有如下几种:

a、课前、课上和下课

b、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

c、上课前,上课时

点拨:以上故事情节的三种划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种更为妥当,因为:它将故事情节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下课,突出了“课上”的情景;而第二种将故事情节分为四个层次: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和宣布下课、其中一、二部分意思相同,可以合并,都指上课之前,不必单独划开;最后一种划法将故事情节分为两个部分:上课前、上课时,但不包含“下课”的情景,缺少了故事的完整性。所以课文按第一种分法为好:第一部分(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第二部分(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第三部分(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五、练习测评:

下课以后,小弗朗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任务的语言、表情、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习重难点: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弗朗士的内心世界,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往下学习,来了解一下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3)找学生读课文24段——29段,画出动词并说明其作用。(4)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三、交流、展示,

(1)对文中语句加以揣摩和赏析,完成 《研讨与练习》二

(2)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描写他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3)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四、点拨讲解

1、学习方法指导:运用比喻、多种描写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描写手法: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2、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在对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弱点的直率批评中,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得到细腻的表现。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心。

五、练习测评

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六、布置作业

1、积累语言:摘抄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词语20个以上,句子5句以上),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2、创新写作

续写提示:

①题目设计为《之后》。②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神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③结构要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