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优秀8篇)

鸦片战争的过程曲折漫长,时间跨度长达两年半以上,这期间清政府与英军之间并不一直是处于战争状态,而是时断时续的进行着战争。甚至有些局部战争之间并无多大的联系。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鸦片战争(优秀8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鸦片战争 篇1

第一节

教学目标 :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奋勇抵抗;的结束。

2. 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2)通过对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存价值观。

4. 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把的爆发和近代中国遭遇放到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1)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重点。它实际上是在介绍的时代背景。前夕,统治中国近200年的清王朝已经腐朽没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对外关系及文化领域,都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而此时的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起来,并处于上升时期。其中英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到19世纪上半期,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的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对比,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的原因和性质是重点。英国是19世纪上半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可见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于1640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因此揭示其战争的性质。这部分应是学生把握本节教材的关键。

2. 难点分析:(1)的原因是难点。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对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的辩证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结合前夕的时代背景,从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辩证观点入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需要用“火与剑”为自己开辟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而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依旧在封建主义道路上徘徊并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和极其广阔的市场自然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和“猎物”。所以,英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不是偶然的,它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2)中国在中战败的原因是难点。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及军事指挥失当,中国战败。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通过对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清朝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虚骄无能。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并对学生认识当今的国情具有启示作用。此外还想通过中西的对比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谈到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可以这样说,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但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却依然在封建主义的道路上缓慢发展。1840年一场血与火的,叩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老的中国翻开了近代历史的一页。

生:(结合已有知识回忆)

师: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终结,大约110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在这110年间,以1919年为界标,又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变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板书第一章与第一节的课题)

一、 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1. 前的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概括)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正是这种需要,推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列宁曾说:“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把新的国家殖民化,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所以,他们迟早要去用“火和剑”打破落后地区和民族的那种孤立、封闭的格局,为自己开拓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自然,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就会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之一,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正是世界资本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家了解这种世界的形势后,让我们把视线再移到地球的东方,看看此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生:(回忆知识,进行思考)

2. 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

师: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前夕,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说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

生:(阅读材料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

师:清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虚骄无能。对内他们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扼杀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残酷地剥削了广大劳动人民,致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对外,他们坚持“天朝尊严”和闭关政策,闭目塞耳,不谙外情;妄自称大,19世界初的英国早已是“海上霸主”,“世界工业第一强国”,清朝政治者竟一无所知。长时期的闭关自守政策,遮蔽了中国人的眼界,使中华民族长期隔绝在世界潮流之外。曾经走在世界前列的文明古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当外国资本主义强敌袭来时,清政府既缺乏对抗的实力,又没有周旋的良策,整个社会的裂缝更为扩大和加深,结局可想而知。这不仅是清朝统治的悲剧,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

师:那么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请大家变换一下思维的视角,把两个国家都放在19世纪上半期(前)的时间刻度尺上作一横向对比。(投影表格对比材料,采用提问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

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和英国

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比较,得出上述结论)

师: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到19世纪上半期,欧亚在陆两端的中英两国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构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这就又决定了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性。

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辩证思维中揭示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师: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也是急不可待之事,请通过下段历史材料加以印证。(投影材料)

材料:1929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公开演说:“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极的消费的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财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

回答问题:(1)这段材料基本大意是什么?

(2)“市场”、货物“销量”对英国资产阶级意味着什么?

生:(依据材料,思考作答)

师:大家都知道,货物“销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大小;而“市场”就是资产阶级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为此,他们会不遗力余地去争取市场,占有市场,并在市场的贸易交往中追求最大、最多的高额利润。然而一旦当他们不能从正常贸易中得到时就会不择手段,甚至为达到目标而不惜动用武力。英国就是这样来做的。

二、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1.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了解以前中英贸易状况)

生:(阅读教材的大小字以及第7页“阅读与思考”所提供的表格材料,归纳出中英两国在正当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师:(对学生的归纳作简单总结)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限制,使英国不可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贸易逆差。这种正常的贸易状况,显然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侵略与掠夺中国的要求。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他们找到了对他们最有利的特殊商品——鸦片,以此作为掠夺中国财富,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1773年英国制定了对中国输入鸦片的政策,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那么英国走私鸦片达到了怎样疯狂的程度,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投影材料)

材料1:1800年~1838年英国鸦片输入数量表

材料2:由于鸦片的进口而“漏银”,“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引自黄爵滋的奏疏

材料3:从吸食者来说。“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置办烟具,为市日中。”

——引自黄爵滋的奏疏

生:(结合投影材料,从几个方面分析概括英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2. 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和虎门销烟

师:面对严重的鸦片走私,一些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改革倾向的开明地主官僚,主张严厉禁烟,杜绝烟毒对于中华民族的侵蚀,堵塞白银外流的漏洞。请同学们列举出力主严禁鸦片的代表人物,并引证材料加以说明。(启发学生回忆有关的电影和电视片内容,并投影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材料。)

生:(回忆思考,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主要内容)

师:那么,道光帝为什么会接受林则徐提出的严禁鸦片的主张呢?他做出了什么决定?

生:(思考并回答)

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很快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他宣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林则徐为禁烟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观看《虎门销烟》录像)

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归纳概括,并就“我心目中的林则徐”一题进行讨论)

师:钦差大臣林则徐指挥下的虎门销烟壮举,昭示世界,振奋国人,表现了中国严禁鸦片的正义立场,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的义律向外相巴麦尊提出建议:迅速派遣军队前来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投影有关材料)

三、

1. 战争爆发的原因

师:通过对前面有关内容的深刻分析,使我们看到:殖民扩张的英国和闭关自守的中国,矛盾由来已久,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迟早要发生。(启发学生思考,要求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概括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生:(以谈话的方式共同讨论、归纳,求得共识)

师:(概括总结)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并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这是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维持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发动了侵华战争。这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师:(请大家继续思考)有人说:因为林则徐禁烟,才爆发。你们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生:(充分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师:我与大家一样,不赞同这一观点。英国发动是要使中国成为英国商品自由开放的广阔市场,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试想,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也会寻找出另一借口来发动战争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由此可见,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投影材料,加深认识)

材料:义律(被迫缴烟的同时)报告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称:中国政府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中国“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注:指鸦片)就是一种侵略。”“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不久,巴麦尊告知义律:“陛下政府意将派遣海军到中国海去,可能还有少量陆军”,“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并“有意于要永远占有”可作为英国远征军基地和商务基地的岛屿。“我希望你用心研究实现这样一个计划”的各种条件“和对华贸易有关的商人和制造家”“对中国人实行强力行动”的要求。

《巴麦尊致义律的机密件》

2.战争过程: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形势示意图》理清战争经过的两个阶段和重要事件。)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战争爆发(1840年6月)——战争扩大(1841年)——战争结束(1842年8月)

师:(投影有关材料,加深认识)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思考,通过材料感受历史。)

材料1:英军攻入定海,将全城洗劫一空,一个参加了这次战役的英军官记载到:“军队登陆了,英国国旗竖起来了。从这一分钟起,可怕的掠夺在眼前展开了。横暴的闯入每幢房子,打开每一只箱箧,……这一切都被席卷而去,剩下来的只是被无情炮火击毙击伤的死户和伤员,……直到再没有什么东西可拿的时候,抢劫才停止。”

——古柏尔等著《殖民地保护国新历史》

材料2:三元里的抗英:“逆夷自破虎门以来,未有如此之受创者。”“乡民熟睹官兵不可恃,激于义愤,竭力抵抗,一呼而起,遂令英夷胆落魂飞,骤解围困”。

——引自林增平《中国近代史》

师:(概括总结)英国侵略者从侵入中国领土的第一日起,就开始了极其残暴的屠杀和劫掠。可见,这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就从这时起,中国人民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斗争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武装斗争开端。此外,广大的爱国将士英勇作战,为国捐躯,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操。

2. 中国战败的原因

师:(将《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两国的情况对比表》再次用投影展示在学生面前)是东方古老刀矛与西方近代炮舰的拼杀,是落后的农业大国与新兴工业王国的较量,是东西方历史长河交汇掀起的骇浪,这场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自卫与劫掠的搏击,其结局是:正义遭到惩罚,野蛮亵渎了文明,劫掠者弹冠相庆,自卫者俯首求降。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呢?(提出问题,引发思维)

生:(从具体原因和根本原因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得出结论:中国战败的原因和教训)

师:(从学生讨论中归纳、概括)具体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把视角放得更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师:此外,这场搏击还把许多问题和思考带给了我们:中国禁止毒品输入,却遭到痛打;西方贩卖鸦片,终为国法所容;中国在辽阔的本土作战,却惨遭失败,英国海盗式的袭击却一举胜利;正义的民族战争受到惩罚,掠夺的殖民战争反取得成功;中国社会按自身矛盾运动的固有轨迹运转,遭到历史扼制,西方社会按固有轨迹运转,却获得历史成功。总之,这场战争及其结局是那样不可思议又理所当然,是那样偶然又不可抗拒。野蛮与文明在这里交叉,贸易与掠夺在这里混杂,正义与邪恶在这里碰撞。让我们在比较分析中探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让学生充分讨论,还可以写出小论文)

鸦片战争 篇2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xx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复习重点:

1、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

2、分析《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复习难点:

1、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的分析。

2、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自主学习

考点1 鸦片战争

1.背景

(1)国际:英、法、美相继开展________,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国内:中国________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________政策。

(3)导火线: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2.过程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强占________,威逼广州。

(2)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_______,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____________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考点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拒绝。

2.经过

(1)1856年英军进攻________。

(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_______。

3.结果:

(1)1858年签订《_______》: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_______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同行等。

(2)1860年签订《_______》: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_______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

4.影响:

(1)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合作探究

一、鸦片战争

1.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 英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

外交

综合实力

2.阅读下列材料: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炮子谣》

(1)最早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其走私的原因是什么?

(2)鸦片输入的危害是什么?

(3)你认为当代青少年对毒品应持什么态度?

3.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因林则徐的禁烟而引起的,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当时的清朝皇帝,你有什么办法让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获胜?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结合所学,分析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那些影响?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1844年,茶的出口量达到53万担,超过战前最高出口量13万担……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物,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

知识检测:

1.近代史上,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要借助了鸦片、商品、炮舰。其先后顺序是(    )

a.商品、鸦片、炮舰              b.鸦片、炮舰、商品

c.商品、炮舰、鸦片              d.炮舰、商品、鸦片

2.一位英国商人在1853年来到中国,他可能①随英国兵船到南京巡查贸易 ②到徐州游览两汉文化③在上海销售钢琴滞销 ④在上海建造洋楼 ⑤随英国兵船到福州巡查贸易(    )

a.①③④         b.②④           c.④⑤           d.③④⑤

3.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 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 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 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 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4.xx年2月2日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说:“我深爱我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其中近代以来中国“历经磨难”与英国有关的史实有(    )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②侵占香港地区  ③取得协定关税权  ④取得领事裁判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5.下列条款,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的是(    )

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协定关税     d.领事裁判权

6.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结果,结论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是侵略战争,所以中国失败

b.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c.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d.战争的结局与中国历史的进程无直接关系

7.《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8.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9.xx年是圆明园建园300周年。 1951年,周总理曾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②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的教育功能  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10“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需要

知识拓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 篇3

【教学内容】

《鸦片战争》(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第四单元第10课 ,需1课时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这一课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影响等内容,其中两个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为重点,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为难点。

教材以19世纪初英国的对外侵略扩张讲起,作为一个导入,由此帮助学生进行一个回顾性的知识连接,帮助学生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背景材料,并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疑问:英国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侵略扩张后,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为什么还要把中国作为他的下一个目标?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由此进入这堂课的重点问题: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简单讲述经过,对于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要引导学生分析条约的危害。影响是另一个重点,要使学生明确,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接着在以列强侵略的不可满足性导入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简单的一笔带过,重点讲结果即《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并比较两者的内容和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有什么变化?接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最后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总结:1、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2、学完本课你有什么启示?请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点明“落后挨打”“思变才能崛起”的道理,进而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鸦片战争》这一课,对鸦片战争已经有深刻感性认识。

2、鸦片战争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学生在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接触的比较多。

3、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素质都比较好,接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美三国提出的“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2)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的讲解,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通过对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禁烟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英国为保护鸦片走私发动战争的可耻,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举动,林则徐是永载史册的民族英雄。

(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进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培养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林则徐的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出道光帝接受禁烟要求的原因,以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落、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重点。

2、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是难点。

【教学理念】

本课内容的教学重点是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难点是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也是难点。学习的时候,教师可补充一些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史料以及清政府如何腐朽的资料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西方走私鸦片借口发动战争的险恶用心以及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可结合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述战争的过程;可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比各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可以用对条约内容的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归纳鸦片战争的影响;可以用小组讨论探究的办法总结归纳:1、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2、学完本课你有什么启示?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加以指导,并辅助以学案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学案及练习题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本课为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教师可简单介绍本单元的内容,指出第四单元包括10——17课,主要介绍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共110年的历史,我们讲其称之为中国近代史。要想学好这一单元,必须抓住两条线索:一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史,指出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他们不屈不饶,前赴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民族复兴道路,这就是第二条线索,即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等等,一浪高过一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解

一、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用多媒体设置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50的四段,请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为:(1)你能归纳出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吗?

(2)中英对外贸易的情况怎样?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在学生看完课本、思考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逐一解决以上问题。

1、将鸦片战争前的中英情况对比制作成一张表格,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综合五方面对比中英两国的实力差距。

? 国际(英国) 国内(中国) 政治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经济 完成了工业革命,需大量

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 落后的自然经济占统

治地位,政府财政困难 军事 船坚炮利 军备废弛 外交 殖民扩张,“日不落”帝国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综合 综合国力强大 腐朽落后 教师在讲解时需指出:(1)政治上,英国于1688年光荣革命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通过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地位,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是一个民主国家;中国则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官僚机构腐败,走向了没落。当时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和珅扳倒,嘉庆吃饱”之说,足见社会制度之落后。(2)经济上,英国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号称“世界工厂”,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工业首强。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科技大量运用于生产,就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但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使中国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上远远落后于英国。(3)军事上,英国在海军方面在世界上拥有绝对优势,曾打败了号称“无敌舰队”的西班牙和拥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可谓“船坚炮利”;而我们呢?由于清朝统治者的奢侈浪费和挥霍无度,政府连年削减军费,清军军备废弛,战斗力低下。以武器装备为例,清军尚处于冷热兵器的混用时代,只有精锐部队能装备火器。而这些火器绝大多数是明朝时期仿制西方的“鸟枪”,比英军的武器装备落后两百多年,由于军费短缺,克扣成风,有些鸟枪甚至康熙初年制造的,已经用了一百五六十年。(4)外交上,16——19世纪以来,英国不断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其殖民范围已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号称“日不落”帝国,正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中国正在成为它的下一个目标:面对险境,面对落后,腐败的清政府没有任何有效举动,甚至是忧虑,依然闭关锁国,拒绝和外界来往,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教师讲到这里时可以插入一张关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漫画,以此来描述清政府的心态。)

清政府闭关锁国

2、正是因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所以在众多外商要求通商的情况下只设置了广州十三行作为对外贸易的关口,那么贸易情况怎么样呢?由此提出让学生来回答第二问:中英对外贸易的情况怎样?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教师在此处可向学生展示图片“19世纪初中英对外贸易图”)

单位:千万元

? ? ? ?

1818年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 ? ? ?

19世纪初中英对外贸易图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后指出:中国出超(出口>进口),英国入超(进口>出口)。提问: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来看,当时的中国都远远落后于英国,为什么还会出现在对外贸易中中国赚钱而英国亏本的情况呢?回答:这主要和双方对外贸易的商品有关:中国出口的多是茶叶、生丝和药材,这些都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优势行业,在西方很受欢迎,有很大的市场;而英国卖给中国的多是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由于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作为消费者的农民是极端贫穷的,无购买能力,所以,英国商品在中国只能滞销。但这并不是英国和中国做生意的最终目的,他们要的是使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所以,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英国人找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鸦片,大肆的向中国倾销鸦片。(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幻灯片“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掠夺白银:3—4亿两/40年

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提问,请学生说说什么是鸦片?它有什么危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出下一张幻灯片“林则徐的上书(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以请学生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接着教师指出,道光帝命令林则徐南下广东禁烟,缉拿烟贩、整顿海防,这就是1839年6月的虎门销烟。(可以用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幻灯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

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敢于抗争外来侵略的林则徐被中国人民称为民族英雄,但是由于损害了英国烟商在中国的利益,激化了中英矛盾。于是英国便以此为借口发动了这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因其爆发和鸦片有关,因此称之为“鸦片战争”。而虎门销烟也就成为其爆发的导火线。

3、提问:那什么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呢?根本原因为内因,因为这是一场英国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是由英国率先发动的,所以事件的主动方和内因都在英国方面,所以根本原因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大量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这也就是刚才思考的第三个问题: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过渡:下面我们就接着来了解和学习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二、鸦片战争

1、经过:战(林则徐)——和(琦善)——战(海龄)可以先给学生两分钟时间阅读经过,接着教师再结合“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简单讲解经过。指出英国曾七次进攻广州,都遭到林则徐的顽强抵抗,于是英国放弃广州,一路北上,在经过定海等地后,直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大为恐慌的清政府于是弃战求和与英军谈判,表示只要英军退回广东就惩治林则徐。于是,英军南下广东,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与英军“议和”。在议和过程中,英军竟然还强占我香港岛,于是道光感到有失尊严,又对英宣战。当英军进攻镇江时,满族将领海龄同敌人浴血奋战直至牺牲。(用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2、结果:为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可以用多媒体打出条约签字现场图片)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割地 ?割占香港岛

?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

权,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赔款 ?2100万银元

?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

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通商口岸 ?开放广厦福宁上

五处

?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

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

掠夺原料 议定关税 关税要与英国商定

?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

教师在讲课时要逐一分析它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危害。(可结合幻灯片“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场景”)

图一

图二

图一和图二分别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场景”

结合课本p52历史纵横,指出除《南京条约》外,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关于这几个条约及其内容只要求学生简单了解,知道就可以了。

3、影响。

(1)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2)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教师在此处要强调: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最大影响是是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于一系列权益的丧失,中国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三、战火再燃

再通过提出三个问题过渡到本课的第三大块内容“战火再燃”的讲解。(1)英法等国为什么再燃战火?战争过程如何?(2)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何结果?(3)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1、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由教师讲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虽然英国在中国获得了一系列的侵略权益,开放了一批通商口岸,但是英国人发现他们的商品在中国依然滞销。于是他们觉得肯定是在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太小,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于是,英国联络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要求,希望以此扩大侵略权益,在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后,决定以武力解决问题,于是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在这里要注意讲清:这次战争的发生和鸦片无关,为什么要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因为这次战争在性质、目的和结果上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类似,所以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经过,用多媒体打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利用图画简单讲解战争经过。

鸦片战争 篇4

淄河中学七年级 历史 导学案  序号:1

课题: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 认识鸦片输入的危害,掌握虎门销烟的积极意义

2. 了解鸦片战争的前后经过,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1.虎门销烟的积极意义《 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导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虎门销烟爆发的时间是          ,主持的人物是:         。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是         ,      年英军占领香港岛。

2.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19世纪上半期,     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   年   月   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当总销毁。

(3)      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自我小结

小组内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4.自我检测

(1)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是         ,      年英军占领香港岛。

(2)   年   月   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3)19世纪上半期,     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4)虎门销烟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5.自我提高

《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6.教学后记

鸦片战争 篇5

第1课    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林则徐及其领导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历史意义;《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通过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难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

正确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学指导】

一、 林则徐虎门销烟

1、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

什么危害?

2、开展禁烟运动的清朝大臣是谁?他是何时何地采取何种方式

开展禁烟运动的?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3、 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请简要评价林则徐?

二、 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原因、发动国各是什么?最终结果怎样?

2、《南京条约》签署的时间、双方、内容各是什么?

3、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精讲透析

【思维拓展】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知识拓展】:

学生自己阅读,教师适当解释,帮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情况,理解难懂的概念。

按照社会性质划分,人类社会经历的由低级到高级的主要社会形态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介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间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的社会。

自我评价】掌握的    很好       好       一般

【学习心得】

鸦片战争 篇6

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分期及社会性质

2.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形势及清朝统治的危机

3.鸦片走私和禁烟运动

4.鸦片战争的过程

5.识记知识点:虎门销烟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二、德育目标

1.鸦片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同清朝的封建统治发生碰撞的必然结果。

2.通过讲述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3.鸦片战争中,中国处于反侵略正义的方面,清朝的腐败和落后是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它给人们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从而教育学生奋发图强,为国家强大而读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2.在和学生讨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时,培养学生分析近代战争胜败原因的能力。

教学重点

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教具准备

有关鸦片战争过程的挂图(隐去英军进攻路线),如果有条件的话,可制作形象反映鸦片战争发生原因的漫画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经历了这个夏季,不知大家注意没有,我们看似平静的生活正在静悄悄地发生某些改变。比如:经历了人生的一次转折,怀着美好的梦想,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遭遇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进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看到这么多新同学,渴望迅速了解和认识。同样,我们古老的中国,在进入封建社会的晚期后,也在静悄悄地发生某些改变,而且经历了霹雳一声惊雷——遭遇鸦片战争,开始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同学们都知道,此前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但到清朝晚期已开始没落。历史学家一般认为,自15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等一批西欧国家逐渐兴起,到16世纪以后开始逐渐赶上和超越中国。为什么东西方会出现这样的转折?它给东西方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这是我们本节课想讨论的一个本质问题。在此选择两个具体的国家──中国和英国进行比较,由此说明19世纪中叶那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原因。

●     知识回顾:18世纪以前两国的发展状况(投影)

中国(明朝、清前期) 英国

政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15世纪英国民族国家形成;都铎王朝加强王权,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江南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通过“圈地运动”和海上殖民掠夺等方式继续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文化 八股取士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力 受欧洲文艺复兴思潮影响,逐步卷入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军事 面临葡萄牙等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入侵和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 对外不断进行殖民扩张,1588年击败海上强国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能够看出两国当时在发展趋势上有何不同?你认为当时的英国是否具备侵略中国的条件,为什么?

参考提示:中英两国的发展已经开始迈向不同的方向。原有的世界形势倾斜了,但是中国并未有彻底沉沦,而当时的英国人也绝对看不出他们即将超越这个强大的东方帝国。因为英国即不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地区,也不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他们对东方支离破碎的印象中,东方文明仍是神圣伟大的,东方国家是实力雄厚的。即使到16世纪中期,英国的实力仍非常有限,尽管已拥有一支装备精良的海军,但英国还不敢对中国动武。那什么时候,英国不再像从前一样“惧怕”中国呢?教材p3有一个英国对神秘的中国逐渐有了自己认识的典型例子,就是18世纪的时候乾隆皇帝接见英国公使马戛尔尼的情况。当时两国看待世界形势有什么差异?英国来华的目的是什么?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乾隆皇帝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马戛尔尼在中国看到了什么?

资料:马戛尔尼(1737-1806)是英国外交官。1793年,他奉英国政府之命,以庆贺乾隆帝80寿辰为名,来到中国,要求清政府增开通商口岸,减低税率,给予租界,允许英国派遣公使长驻北京,听任英国传教。乾隆皇帝以其不识天朝体制,妄行乞请,而严加拒绝。在赐马戛而尼筵宴,优加赏赍后,让其回国。

●新课学习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子目,阅读提问: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同时也是清朝统治的晚期。封建社会晚期,应出现的新的经济因素是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2.结合第1页小字材料: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晚期,社会危机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又是什么呢?

参考结论:资本主义萌芽、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土地兼并

除了经济危机之外,清王朝还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阅读p2小字和黑体材料,政治思考:政治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结论:吏治腐败(黑体材料和小字第一段)、军备废驰、财政拮据、矛盾尖锐(小字)四方面

接下来看看当时的世界形势。结合教材第2-3页小字,回忆初中历史内容,思考:当时的世界形势是什么?

仍然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比较18世纪以后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投影)

中国(清王朝) 英国

政治 仍处于封建社会;封建君主专制;吏治腐败 资本主义社会;君主立宪制

经济 依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成为世界工厂

科技文化 文化禁锢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自然科学的发展基本停滞 “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近代自然科学体系不断完善,推动科技革命

军事 军备废驰 不断对东方发动侵略,已建立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

提问:所有这些不同当中,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参考结论:我认为是观念的落后。英法等国与时俱进,而中国的统治阶级闭幕塞听,虚骄自大。不清楚、不正视自身的落后,在西方飞速发展的同时,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带领庞大的帝国进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险境地。

讨论:中英两国出现巨大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传统因素等方面思考)

参考结论:(投影)

1.经济

中国:小农经济束缚了社会的发展;

英国:重商主义刺激社会的发展

2.政治

中国:中央集权体制完善,君权至高无上;

英国:从没形成过绝对王权

3.科技文化

中国:缺少有组织的科研机构,专注于研究社会学;

英国:有革新和创造的意识,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浓厚

4.传统

中国:很少有生存危机,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即使中原被少数民族统治,最终仍是被中原文明融合

英国:是在摆脱欧洲大陆的控制后独立的,生存和扩张的意识以及追求利益的愿望非常强烈

提问:众多的因素中哪一个最重要?(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即经济是基础,政治、法律制度和各项政策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我们可以设想:马戛尔尼的见闻使越来越多的英国人了解了中国的真相。中国的日渐落后的现状和广阔市场的巨大诱惑力,逐渐成为英国殖民掠夺的对象。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资本和市场,其实现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表现了鲜明的掠夺特征。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又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封建国家,这对英国资产阶级来说,无疑是一块"肥肉"。那么,英国是如何来实现其目的的呢?

事实上,在发动战争之前,它们采取了两种方式:

1.正常的贸易

结果怎样呢?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

资料:长期以来,清政论在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政策,仅在广州一地对外通商。18世纪中叶以后,在广州与中国进行海上贸易的国家中,英国占首位。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外海上贸易的80%是中英双边贸易。从中英贸易的商品构成看,由英国输入的主要货物是呢绒、棉布,由中国输出的货物,主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有很强的抵抗力。广大农民,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过关“晴事耕耘,雨事织绩”的生活他们以织助耕,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产品。因此,中国市场的大门,不是英国商品所能轻易就打破的。相反,中国出口的茶叶、生丝却在西方很有销路。这样,中国在同英国的正当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不少外国商人来中国做买卖,却要带来大量的银元。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国贸易每年还保持二三百万两白银的优势。

于是,对于英国资产阶级来说,事情全然相反了,他们要将中国变为其市场,但事实是英国即将要成为中国商品的市场,为了扭转这种情况,英国资产阶级必须寻求新的特殊商品,他们找到了鸦片这种"商品"。从19世纪初到鸦片战争前夕,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

2.鸦片走私

结合第3页材料:鸦片输入有什么危害?

参考结论:军队战斗力下降;财政拮据,国库空虚。

教师指出,这是林则徐站在封建统治的立场上,得出的两个结果。此处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得出鸦片输入对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人们日常生活方面的危害:

①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进一步使百业萧条、市场萎缩,从而封建经济出现了严重危机。②鸦片贩子行贿清朝官员,使吏治更加腐败。③对人们的心灵和肉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中国人们强烈要求禁烟,并在封建营垒中引起了反响,林则徐、黄爵滋向道光帝上书,要求严禁鸦片。

中国的禁烟运动,同学们都熟悉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理所当然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新中国成立后,虎门销烟的雕像成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巨型浮雕的第一幅,是当之无愧的。

正当贸易和走私鸦片都不奏效,怎么办?已有的历史知识告诉我们,英国最终是通过什么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战争)

三、鸦片战争的经过

阅读“鸦片战争的经过”这一子目,阅读提问:

1.结合第4页小字:为什么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参考:以大炮保护鸦片走私,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的政策,小字就是确凿的史实。英国用武力来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是这次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也表明这次战争的性质对英国来说,完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中国被迫进行的则是反侵略的自卫战争。

2.结合第5页问答题: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

参考:不对。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他们的炮舰和走私船不断出现在中国东南海域(p2图片),进行骚扰和侵略,鸦片战争的爆发正是这些侵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必然结果。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居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掠夺财富,进而发动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因此,这场战争,绝不是为了“维护”什么“商务”而引起的,完全是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3.结合第4页“战争形势图”,引导学生复述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1840.6--1841.4 --1842.8)

1840年,英军侵入广东海面后,继而沿海北犯,到达天津海口。

1841年,英军扩大侵略,在侵占香港岛后,又攻占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1842年,英军闯入长江,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

4.讨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教材没有这一目,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①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说明了什么?

(中国人民有抵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②教材最后的表格说明了什么?

(广大官兵坚决抵抗)

③如果没有奕山、琦善之流,中国能不能击败远涉重洋而来的英国军队。

(能)

④但是,中国失败了,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清政府的腐败)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做如下总结:从军事角度讲,英军除了具有武器装备上的先进性外,几乎没有别的优势。因而,中国失败的首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武器的落后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四、课堂总结

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开拓海外市场与殖民地,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及闭关下策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中国的禁烟运动,只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由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中国战败。那么,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深远影响呢?为什么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呢?我们将在第一节课中进行详细的学习。

板书设计

一、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2.鸦片走私和禁烟运动

正常贸易--鸦片走私--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1839.6.3

3.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三、鸦片战争的经过

1.战争性质

2.三个阶段1840.6--1841.1--1842.8

3.战败原因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 篇7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教材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水平出发,配合较多的图片、故事、文献、动脑筋等资料,使学生很有兴趣地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得较少,若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本课设计: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可以说,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讨论发言更是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参与。媒体的运用也是从这个目的出发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 重点 】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 难点 】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篇8

第一章

第一节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奋勇抵抗;鸦片战争的结束。

2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l)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个人”的社会价值观和生存价值观。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把鸦片战争的爆发和近代中国的遭遇放到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重点。(2)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是重

点。这部分应是学生把握本节教材的关键。

2.难点分析:(l)鸦片战争的原因是难点。(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是难点。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谈到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可以这样说,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但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却依然在封建主义的道路上缓慢发展。1840年一场血与火的鸦片战争,叩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老的中国翻开了近代历史的一页。

生:(结合已有知识回忆)

师: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终结,大约1xx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在这1xx年间,以1919年为界标,又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板书第一章与第一节的课题)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1.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概括)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正是这种需要,推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列宁曾说:“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把新的国家殖民化,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所以,他们迟早要去用“火和剑”打破落后地区和民族的那种孤立、封闭的格局,为自己开拓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自然,古老的东方大国——一中国,就会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之一,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正是世界资本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家了解了这种世界的形势后,让我们把视线再移到地球的东方,看看此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生:(回忆知识,进行思考)

2.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

师: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已经走到穷途未路,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说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

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

师:清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虚骄无能。对内他们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扼杀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残酷地剥削了广大劳动人民,致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对外,他们坚持“天朝尊严”和闭关政策,闭目塞听,不请外情,妄自称大。    19世纪初的英国,早已是“海上霸主”,“世界工业第一强国”,清朝统治者竟一无所知。长时期的闭关自守政策,遮蔽了中国人的眼界,使中华民族长期隔绝在世界潮流之外。曾经走在世界前列的文明古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当外国资本主义强敌袭来时,清政府既缺乏对抗的实力,又没有周旋的良策,整个社会的裂缝更为扩大和加深,结局可想而知。这不仅是清朝统治的悲剧,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

师:那么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请大家变换一下思维的视角,把两个国家都放在19世纪上半期(鸦片战争前)的时间刻度尺上作一横向对比。(投影表格对比材料,采用提问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

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和英国

国别 中国 英国

时  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上半期

地理位置 亚洲东部 欧洲西部

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

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

战斗力强

对外政策 闭关自守 殖民扩张

中英贸易 出超 入超

结合国力 日趋衰落 世界强国

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比较,得出上述结论)

师: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到19世纪上半期,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鸦片战争前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构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这就又决定了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性。

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辩证思维中揭示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师: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也是急不可待之事,请通过下段历史材料加以印证。(投影材料)

材料: 1929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公开演说:“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极的消费的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则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

回答问题:(1)这段材料基本大意是什么?

(2)“市场”、货物“销量”对英国资产阶级意味着什么?

生:(依据材料,思考作答)

师:大家都知道,货物“销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大小;而“市场”就是资产阶级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为此,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去争取市场,占有市场,并在市场的贸易交往中追求最大、最多的高额利润。然而一旦当他们不能从正常贸易中得到时就会不择手段,甚至为达到目标而不惜动用武力。英国就是这样来做的。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亲烟运动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了解鸦片战争以前中英贸易状况)

生:(阅读教材的大小字以及第7页“阅读与思考”所提供的表棺材料,归纳出中英两国在正当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出现贸易逆差。这种正常的贸易状况,显然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侵略与掠夺中国的要求。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他们找到了对他们最有利的特殊商品——鸦片,以此作为掠夺中国财富,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1773年英国制定了对中国输入鸦片的政策,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那么英国走私鸦片达到了怎样疯狂的程度,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投影材料)

材料1:18xx年~1838年英国鸦片输入数量表

年代 18xx年 1821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鸦片走私放量 4570箱 5959箱 19956箱 30202箱 40200箱

材料2:由于鸦片的进口而“漏银”,“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引自黄爵滋的奏疏

材料3:从吸食者来说。“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置办烟具,为市日中。”   ——引自黄爵滋的奏疏

生:(结合投影材料,从几个方面分析概括英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2.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和虎门销烟

师:面对严重的鸦片走私,一些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改革倾向的开明地主官僚,主张严厉禁烟,杜绝烟毒对于中华民族的侵蚀,堵塞白银外流的漏洞。请同学们列举出力主严禁鸦片的代人物,并引证材料说明(投影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材料。)

生:(回忆思考,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主要内容)

师:那么,道光帝为什么会接受林则徐提出的严禁鸦片的主张呢?他做出了什么决定?

生:(思考并回答)

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很快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他宣布:“若鸦片一日本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林则徐为禁烟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观看《虎门销烟》录像)

生:(在教师指导厂进行归纳概括,并就“我心目中的林则徐”一题进行讨论)

师:钦差大臣林则徐指挥下的虎门销烟壮举,昭示世界,振奋国人,表现了中国严禁鸦片的正义立场,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的义律向外相巴麦尊提出建议:迅速派遣军队前来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投影有关材料)

三、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

师:通过对前面有关内容的深刻分析,使我们看到:殖民扩张的英国和闭关自守的中国,矛盾由来已久,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迟早要发生。(启发学生思考,要求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概括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生:(以谈话的方式共同讨论、归纳,求得共识)

师:(概括总结)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l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并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发动了侵华战争。这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师:(请大家继续思考)有人说:因为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才爆发。你们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生:(充分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师:我与大家一样,不赞同这一观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要使中国成为英国商品自由开放的广阔市场,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试想,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也会寻找出另一借口来发动战争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由此可见,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投影材料,加深认识)

材料:义律(被迫缴烟的同时)报告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称:中国政府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

中国“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注:指鸦片)就是一种侵略。”“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不久,巴麦尊告知义律:“陛下政府意将派遣海军到中国海去,可能还有少量陆军”,“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并“有意于要永远占有”可作为英国远征军基地和商务基地的岛屿。“我希望你用心研究实现这样一个计划”的各种条件“和对华贸易有关的商人和制造家”“对中国人实行强力行动”的要求。

《巴麦尊致义律的机密件》

2.战争过程: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理清战争经过的两个阶段和重要事件。)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战争爆发(1840年6月)——战争扩大(1841年)——战争结束(1842年8月)

师:(投影有关材料,加深认识)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思考,通过材料感受历史。)

材料1:英军攻入定海,将全城洗劫一空,一个参加了这次战役的英军官记载到:“军队登陆了,英国国旗竖起来了。从这一分钟起,可怕的掠夺在眼前展开了。横暴的闯入每幢房子,打开每一只箱使,……这一切都被席卷而去,剩下来的只是被无情炮火击毙击伤的死尸和伤员,……直到再没有什么东西可拿的时候,抢劫才停止。”

——古柏尔等著《殖民地保护国新历史》

材料2:三元里的抗英:“逆夷自破虎门以来,未有如此之受创者。”“乡民熟睹官兵不可恃,激于义愤,竭力抵抗,一呼而起,遂令英夷胆落魂飞,骤解围困”。

——引自林增平《中国近代史》

师:(概括总结)英国侵略者从侵入中国领土的第一日起,就开始了极其残暴的屠杀和劫掠。可见,这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就从这时起,中国人民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斗争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武装斗争的开端。此外。广大的爱国将士英勇作战,为国捐躯,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操。

3.中国战败的原因

师:(将《l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两国的情况对比表》再次用投影展示在学生面前)鸦片战争是东方古老刀矛与西方近代炮舰的拼杀,是落后的农业大国与新兴工业王国的较量,是东西方历史长河交汇掀起的骇浪,这场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自卫与劫掠的搏击,其结局是:正义遭到惩罚,野蛮亵读了文明,劫掠者弹冠相庆,自卫者俯首求降。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呢?(提出问题,引发思维)

生:(从具体原因和根本原因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得出结论:中国战败的原因和教训)    师:(从学生讨论中归纳、概括)具体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把视角放得更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师:此外,这场搏击还把许多问题和思考带给了我们:中国禁止毒品输入,却遭到痛打;西方贩卖鸦片,终为国法所容;中国在辽阔的本上作战,却惨遭失败,英国海盗式的袭击却一举胜利;正义的民族战争受到惩罚,掠夺的殖民战争反取得成功;中国社会按自身矛盾运动的固有轨迹运转,遭到历史扼制,西方社会按固有轨迹运转,却获得历史成功。总之,这场战争及其结局是那样不可思议又理所当然,是那样偶然又不可抗拒。野蛮与文明在这里交叉,贸易与掠夺在这里混杂,正义与邪恶在这里碰撞。让我们在比较分析中探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让学生充分讨论,还可以写出小论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