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心得体会(精选22篇)
一、树立主体教育管理观。
主体教育管理观是一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的教育观,它在强调严格管理的同时,注重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注重发挥管理者、施教者的创造性,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要,把他们培养成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树立主体教育管理观,一方面要求班级管理者克服“管理学生就是对学生进行管制和压服”的传统思想,推倒“我管”观念,教师要从“前台的操纵”转向“后台的推动”,把对学生的“管、盯、压”该为“教、扶、放”,把发挥学生主体性、能动性作为管理工作的根本。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的指挥。班级管理者要善于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参与管理效果的检查与评定工作,并形成习惯,感到自我教育的乐趣。总之,主体教育管理观,要求我们必须把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重新定位,教师由教育的主导者、操作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励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由被动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能动实践者。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学生主体参与班级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首先,必须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就提不出切合实际的教育目标。教师应当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有的放矢,把教育落到实处。这正如古人所说的“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挖苦、讽刺、侮辱学生,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手段处罚学生,是无视学生人格的典型表现,也是教师本身素质低劣的反映。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对待那些后进生,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从而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最后,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即老师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业等方面提出建议和规范。一个对学生品行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老师,只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也可以说是教师的失职行为。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三个环节,了解是前提,尊重是关键,严格要求是保证,三者缺一不可。
三、依法完善学生主体参与的管理机制。
学生主体参与的管理机制就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依法建立班干部和同学共同负责班级每一项工作的制度,尽可能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去锻炼,使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1、班规共定,民主集中。
一个班级的管理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管理制度,即“班规”。如果班规由老师制定,同学们只是被动接受,就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和抵制情绪。为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意识,我出了“假如我是班长”一文要学生去完成,从而了解到同学们的一些基本想法,初定“班级管理制度”,并通过班会课,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谈谈看法和设想。经过大多数同学的认同,最后再由班干部把方案制定下来。以后,班级各项新的制度的颁布、开展活动的计划等“大事”,都要先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再让同学们展开讨论,确定下来后,最后再按章依法实施。这一做法持之以恒,使同学们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同学们主体参与意识明显增加,班级各种制度制定的过程,既是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过程,又是学生依法进行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班规”体现了“民意”,有意违反的人自然减少。
2、班干轮换,“竞争上岗”。
为了让每位同学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我班采用了“班干部轮换制”,在新学期一开始,采取同学自荐和民主投票选举相结合的方式,竞选产生新的班干部,新的班委成员要拿出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在平时的班会课中要定期作班级工作汇报,到期末,要对本学期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汇报,同学们根据班干部“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评选出优秀班干部。这样做,不但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和平等,也让学生在竞争和工作中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在指导班干部工作中,依照班规明确各自职责的同时,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我班从同学们的考勤、早读、作业登记、两操、值日、班费支出、公物保管、班级宣传、组织活动等,都由班干部专人负责,分工合作,班主任一般不出面干涉,只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提出建议。通过一年多的锻炼,我班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
3、值日班长,人人参与。
为了让同学们体验到“治班我有权,管理我有责”,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我班实行了“值日班长制”,让每一位同学轮流当班长,在值日班长当值的一天中,要对班级进行常规管理,包括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管得好的同学,老师给予加分奖励。值日班长每天要写出班级日志向班主任汇报。这样一来,即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增加了同学的集体责任感。
4、小组合作,自我加压。
为了培养同学们合作和竞争的精神,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其中包括1-2名优秀生,1-2名中等生,1-2名后进生,一个小组就是一个自我管理的小集体,他们既是一个值日小组,又是一个学习互助组,也是班级开展各种活动的.基本单位,每小组成员座位前后挨在一起,以方便小组成员的活动。我把一个小组作为一个评比单位,把小组的值日、课堂纪律、考试平均分等加在一起,每周累计,作为先进小组的评比依据。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相互督促,一些自控能力和意志力差的同学,平时很难改变自己,但是,外界有了同学的真诚帮助,有了同学的竞争压力和舆论监督,同学们就会不知不觉的改变自己。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班级中逐步形成。
5、专项承包,责任到人。
专项承包是指班级的一些比较具体的事务让个别同学承包管理。如,班级的卫生区,以及花盆、自行车停放等的管理,都明确责任承包人,由专人负责,并逐渐完善一套规章制度。班主任有意识地鼓励一些后进生来承包项目,给后进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同学。老师给予充分肯定和嘉奖。
经过不断努力,我班形成了由常务班委、值日班长、各科代表、小组长、以及专项责任承包人共同负责管理班级的制度,这样层层管理、层层落实、层层监督的方法,构成了班级同学自主管理网络,班级的奋斗目标一步步得以实现,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了同学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班级的面貌焕然一新。
实践证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依法参与班级管理,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一行八人在县法院报告厅参加了xx县《中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研讨会,聆听了等六位专家教授的讲话,使我收获很多,感受颇深。现将我的体会和感悟介绍如下。
一、现在的教育需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个体获得幸福的人生,可是改革的最根本还是转变学生的教育管理,转变教师的心态,让学生学会自我的教育和管理,教师不追求名利,做对社会有益,创新性的人才,做到教师愿意教学生,学生愿意学习的激情。说到这些,最根本的就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提高。现在社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当今教育的新的课题,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要想在教育中师生都能主动起来,内因是根本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让学生从单纯的接受教育的定位中走出来,走向既接受教育,又进行自我教育,把他教与自教相结合起来,把教育变成从受教育到自我教育的主动自觉创造人生的过程。
二、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教育,当今社会教育学生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这些是不行的,所以更重要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容易把孩子误入歧途,现在社会单亲、溺爱、暴力、留守儿童等等,这些对孩子的教育很是不利,影响很大;由于受社会的影响,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的影响,这些都是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现在的学校,严重存在着教师队伍的涣散,教师思想的松懈,这些都是影响孩子的健康的所在。为此只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三、习惯是自我管理的核心,就拿我接手后的这个八年级三班来说,接手时成绩排名年级倒数,学生纪律涣散,老师进到班后厌教等;针对这些,我并没有灰心,绞尽脑汁想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先是从狠抓学生的班风入手,让学生做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反省教育,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大有好转;有了好的班风,接下来开始注重抓学生的学风,让他们从内心知道学习,想法设法的去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的努力,同学们的配合,现在我们班的成绩一步一个台阶,春节考试中我班在年级排行有倒数进不到前三名,这些都是学生好的教育管理的结果,所以说习惯仿佛像一个缆绳,我们每一天给他缠上一股,要不了多久它就变得牢不可破。
总之,学生的教育不是单方面的,尽管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现在号召的自我教育,他是学生们思想转变的根本,自身素质提高的关键,只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上去了,这个社会上学生的自身素质才会得到根本的转变,为此我们更应该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当成现如今社会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
因为疫情的袭来,使原来应在教室学习的同学们“躲”在了家中上网课。同学们在屏幕前学着习,老师们在屏幕后教着课。“居家学习”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毅力和耐心,在没有老师的监督下学习,有的步步高升,有的一落千丈。在这段时间里,“自我管理”是一件必不可少的能力。能自我管理,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差。
这几周的网课,让我发觉,其实学习不一定只是上课听老师讲课,下课做作业这么简单,还有挺多其他的方式是可以用来学习的,如在课前预习可以上网找资料。不同的方式让我对于学习有了更多的理解,也是知道要学好,其实方法很多,主要是自己要有想要学习的一个动力,而不仅仅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行了,而是需要自己主动。网课,也是让我对于自己的学习有了更多地了解。我也是知道,自己想要学习好,要多去尝试一些方法,找到更加合适自己的,那么就可以收获更多。
上网课是很考验我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像我们在家里也是有非常多的诱惑,如电视、手机、电脑。没办法像在学校里那样。我也是经过了几天,才真的控制住自己,让自己能更加主动的去学习。“居家学习”不像学校那样课后可以与同学交流,虽然可以手机交流,但还是没有面对面那么方便。遇到一些难题,首先不是问同学,而是通过自学。如若找不到关键,可以问老师,问题就解决了,只是耗费了一些时间。但同时也让我明白,其实自己多钻研,很多东西还是可以解决的。而且也是让我的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自我管理”之中,我也是体会到自己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去挖掘。也要在以后继续努力,让自己更进一步,让成绩越来越好。
暑期中学校长培训心得体会
宁都县肖田中小学校长罗爱平
盛夏时节,20xx年8月10日——12日,教育局彭局长亲自率领我们宁都的中学校长,参加赣州市中学校长培训学习。研修班上,市委常委、市政府潘昌坤副市长亲临研修班作了开班动员讲话,并为我们解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几位外地专家、校长围绕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就校长素质提高、学校管理、课程管理和质量管理,职业教育发展等专题进行讲学,8所兄弟学校介绍了经验。三天的学习,时间虽短,内容丰富,成效显著。通过聆听专家讲座,使我在教育教学管理的专业理论上有明显提升,学校的管理艺术、管理能力有明显增强,拓宽了思路,激发了工作热情。通过学习,我有以下深刻体会。
一:校长是校魂
校长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领跑人。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本学校的具体办学条件,统筹全校工作,正确的确定一定时期内学校的重心、中心及发展规划,并组织、协调、实施这些工作任务。有一个好校长,才能带出一个好班子,也才能建好一所好学校。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校长是组织、指挥学习的人,于学校的成败负有责任。作为校长,自身的学习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方面应走向专业发展。若要成功就必须提升学习能力,要成为学习型人才。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不加强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和观念,就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校长要实现自我的完美和追求生命的丰盈,修炼卓越的人格魅力和个性魅力,必须有自己长远的学习计划,让学习成为自己职业生活的基本成分。这样,校长的专业发展才具有扎实的基础,才能用学习引领自己成长,并将这一理念凝聚为学校每一位师生的共识。
二、加强学校管理工作是方向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就是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学校,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教育教学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体现为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 1、理清思路,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理念引领行动,目标鼓舞斗志。要引领学校的发展,必须有一套适合校情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聆听专家的报告感觉到他们高瞻远瞩的办学思想。都有“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人本发展理念,都有“抢抓机遇,寻求发展”的责任意识,都有明确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办学目标。作为校长应明确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把它变成全校教职工的共同思想。我校牢牢把握教育本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以“关爱”作为学校的管理核心,努力把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目标。实施‘五心’工程”的办学理念,做到“领导齐心、教师尽心、学生用心、家长开心、社会放心”。让师生在和谐氛围中得到发展,学校在和谐中稳步前进。
2、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与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有机结合。
学校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这就要求学校要在教育、教学、后勤三大块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讨论、修订和完善各类考核细则,事事有章可循。严格流程管理,在执行制度和考核考绩上严格按照各类考核细则执行,杜绝人情分、原因分,促使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形成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良好局面。
序,又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广大教师乐于接受的管理制度。使教师的工作由被动变主动,由自觉变自愿。
要尊重和信任教师。互相尊重是处理人际关系和使其良好发展的重要准则和规范。近年来,学校一直努力贯彻“关爱”这一管理核心,努力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为教师营造和谐氛围。日常相处中,领导与教师间在人格上保持绝对平等,不摆领导架子,不讲官话。在处理日常事务中,包括教师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从团结、帮助的愿望出发,以爱护、商量的口吻磋商解决。强化校务公开,学校的一切大事,特别是较为敏感的问题,都做到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让教师教师参与学校大政,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及归属感,让全体教职员工真正感到自己确确实实是学校的主人,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3、关注细节,注重落实。
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做,效果却千差万别,那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忽略了细节上的问题,或者在细节上没有落实到位。办学和管理的关键就在这里,谁是细节的关注者和实践者,谁就会收获成功。学校的管理也好,特色也好,不难看出,就是细节落实得好。没有哪一所学校的办学和管理能够离开细节的落实到位。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看不到细节的学校管理者,往往是不会成功的,而只能成为夸夸其谈的说教者。无疑,作为学校工作领导者、管理者、服务者的校长,更要有管理上细中见精的功夫,小中见大的智慧,伟大与平凡的辩证胸怀,树立凡事无小事的思想,简单不等于容易的观念。工作中既要有高赡远瞩的眼光,更要有细枝末节的心眼,密切关注和思考细节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强、真正做出成绩来。
4、结合农村实际,打造农村学校特色。
从实际出发创建特色学校。我校是一所规模很小的农村小学,学校资金严重不足,师资力量短缺。但也存在一定优势,就是班额较小,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学校教师也比较好管理。在此基础上,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教师的管理上。要严格要求,但不苛求。在教师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作为校长要热情的帮助解决。创造条件让教师实现自身的价值,真正形成“教师依靠学校成才,学校依靠教师出名”的良性循环。(2)、在学生的管理上,鼓励教师去和同学们做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气氛,让学生真正做到乐学、会学。(3)、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结合学校区域特色,把握“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以“爱”为校园文化的主题,通过多种形式,打造特色校园。(4)、在学生德育教育上,要把握农村学校学生特点,狠抓文明礼仪教育、安全卫生教育、感恩教育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做一个有用的人。
三、构建学习型学校是奋斗目标
只要打造了凝聚力很强的团队,就会使全体师生相互合作,齐心协力,完成既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共同实现学校发展的愿景。
要认真地组织学校的教育活动,班子例会,教研活动等。
1、在学校整体方面:校长要干劲十足,以校长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和谐的领导集体,各个领导各负其责,教师团结协教,教学积极性高,学生文明,学风浓厚,走进该校园,感觉很温馨,让人真正体会到了学习型学校的魅力。
2、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注重打造“团队精神”,教师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教师在教法上要有自己独特的经验,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也要逐步提高,有一整套教研活动的制度。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职责。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加倍努力,辛勤工作,营造和谐、进取的校园,为创建我县具有特色的农村中小学校而不懈努力!
大学入学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五年。回顾自己的过去,虽然做了不少的事情,但是我对自己的未来却是如此的盲目。做过的那些事或许是很有意义的,但这些根本没有规划。每天走一步算一步。到最后,发现每天很充实,但得到的却看不到,仿佛每天都是在瞎忙。
进入星网视易后,公司给了我培训的机会。这些培训课程是那么的重要、精彩,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周坤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自我管理》让我感触颇深。我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和自我管理》这个课程将对我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使我懂得人生是应该有标杆的,使我懂得如何用一张规划表去规划自己完美的人生,使我懂得如何用行动走完这张表以及最终走向成功。
首先,学习了目标如何影响人生。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是一样的,如何利用时间将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那么机遇到了眼前,他还是抓不住的。但目标不是空想,而要切合实际。针对以上这些知识,在我的工作中我应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自己的合理的目标,用来导航自己,用自己最大的愿力,利用好每一天做最有意义的事情。
其次,成功是需要很多条件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先天的条件,但是对于成功,还需要机会、背景、人际关系等这些后天因素。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还缺什么,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何找到自己的缺点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每个人都有惯性思维,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意志,积极努力去克服那些不好的习惯。在生活、工作中,我需要每天给提醒自己,应该有意识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用主动来争取机会。做事情不可以仅仅按照习惯去做,而要对每个事情有更多的思考,来选择最佳的方法。
然后,心态决定成败。正确的心态对待工作。不要限于眼前的利益论事,而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对待工作。真心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并且克服悲观倾向。作为一个从学校刚刚跨进社会的角色,我必须做一个积极的人,并且学会调整自己的观点和脚步,克服悲观,把握机会。把自己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
最后,实现有效沟通,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来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年轻人走入社会,一定要摆正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做出你的职业生涯的规划时,要学会融入其中。在企业中,我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正确的途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说明和规划图。
总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将根据课程的基本理论来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给自己一个定位拟定生涯发展策略,规划短程可行方案,检讨并总结。利用自己的能力,以自己最大的愿力去实现人生目标。
3月30、31日,我们一行八人在县法院报告厅参加了濮阳县《中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研讨会,聆听了贺乐凡、周韫玉、黄泰山、周士渊等六位专家教授的讲话,使我收获很多,感受颇深。现将我的体会和感悟介绍如下:
一、现在的教育需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个体获得幸福的人生,可是改革的最根本还是转变学生的教育管理,转变教师的心态,让学生学会自我的教育和管理,教师不追求名利,做对社会有益,创新性的人才,做到教师愿意教学生,学生愿意学习的激情。说到这些,最根本的就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提高。现在社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当今教育的新的课题,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要想在教育中师生都能主动起来,内因是根本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让学生从单纯的接受教育的定位中走出来,走向既接受教育,又进行自我教育,把他教与自教相结合起来,把教育变成从受教育到自我教育的主动自觉创造人生的过程。
二、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教育,当今社会教育学生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这些是不行的,所以更重要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容易把孩子误入歧途,现在社会单亲、溺爱、暴力、留守儿童等等,这些对孩子的教育很是不利,影响很大;由于受社会的影响,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的影响,这些都是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现在的学校,严重存在着教师队伍的涣散,教师思想的松懈,这些都是影响孩子的健康的所在。为此只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三、习惯是自我管理的核心,就拿我接手后的这个八年级三班来说,接手时成绩排名年级倒数,学生纪律涣散,老师进到班后厌教等;针对这些,我并没有灰心,绞尽脑汁想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先是从狠抓学生的班风入手,让学生做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反省教育,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大有好转;有了好的班风,接下来开始注重抓学生的学风,让他们从内心知道学习,想法设法的去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的努力,同学们的配合,现在我们班的成绩一步一个台阶,春节考试中我班在年级排行有倒数进不到前三名,这些都是学生好的教育管理的结果,所以说习惯仿佛像一个缆绳,我们每一天给他缠上一股,要不了多久它就变得牢不可破。
总之,学生的教育不是单方面的,尽管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现在号召的自我教育,他是学生们思想转变的根本,自身素质提高的关键,只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上去了,这个社会上学生的自身素质才会得到根本的转变,为此我们更应该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当成现如今社会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
第一个观点谈的是“改变”。
自我改变————从自己开始改变。教授谈到:“大家开会常常会谈问题,但大多是谈别人的问题,别人的过错与不是,从不愿意将问题纳入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不顺的事情,出现问题时,总希望“过错与问题”离自己越远越好。谁还想把自己牵到“问题”的浑水之中呢。xx教授谈“改变”的核心是改变自己,我们改变不了事实,但可改变自己的态度;我们改变不了社会,但可以改变自己。”人都是有隋性的,有成功的人士只是会约束自己,自律能力强,勇于改变自己而已。
在人的一生中,二、三十岁后,基本上能体验到一生的经历了,如果没有改变,二三十岁后,基本上是在重复前二三十年的感受与体验,人就会停滞不前。这一点感受非常深刻。特别是工作十年左右,常常有一种消极的情绪在增长——职业倦怠感,这大概是因为没有“改变”所致吧。“改变”一直渗透在我们一日生活工作点点滴滴之中,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教师只有学着“改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走近孩子的心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才会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变,让自己在“改变”中体现。
改变的根本,是要培养新的习惯,积极去面对。但新习惯的建立是需要耐力、恒心与约束力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做事习惯和态度,如果这种习惯、态度能正向地影响工作,就会带给我们积极向上的情绪与好的工作效率,否则就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常常会生产倦怠情绪,工作情绪就会不饱满,还会时常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如聊天、上网等等。当这种现象延续下去,就会像病毒一样四处散播,让人产生惰性,腐蚀人的思想,侵蚀团队的凝聚力,最终导致一个团队的涣散;而我们情绪饱满,对工作充满热情的时候,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种行为会影响周围的同事,形成一种榜样,自然而然的成为一种自主的、自发的、自觉的行为规范。所以说,态度能决定习惯的形成。我们尽可能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不懈地坚持,做好每一件细小的事情,这样尽可能培养出好的做事习惯。
第二个观点是自我教育————自动自发。
陶行知说过:“教会孩子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是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教师应该是“能够创造一个使学生能够自我激励的环境。自己决定他自己选择做的事情。”
“你管得多就是管得差,管得少就是管得好”;“高明的医生是唤起病人的自愈能力。”
这些观点感受更为深刻,因为教育的过程比内容更重要,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的过程。常常想到大人们常常数说孩子的一句话:“你什么都会,就是太粗心;你挺聪明的,就是丢三拉四。”这些实际上就是做事的习惯没有养好,从而影响学业成绩,实际上,不好的习惯不光在学业上体现出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都能体现,如平时做事拖拉、没恒心耐力等等,只是成人的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们的学业成绩上,所以这这方面看得更清楚而已。记得看一个电视教育栏目时,听到一个教育专家说过:“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实际上就是习惯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好,就能解放孩子的大脑,他不会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调整解决自己的不良行为或习惯上,这样可将大脑里更多的细胞与空间用于创造性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之中,这样他会品尝到更多的乐趣,特别是成功的乐趣。”这些观点当时让人耳目一新,在xx教授那儿,也得到印证。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细小的事情可能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说,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就是致使的缺点。我们应重在践行,贵在践行。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每一件细微的事情都尽力做好,在践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养成影响自己一生的习惯。
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是指个体对与自身生活有关的事宜进行管理的能力。自我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幼儿现有学习、生活得以有序开展的保证,更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1、制定班级常规是提高幼儿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们升入大班后,他们的主体意识明显加强,有自己的思想,希望成为班级里真正的主人。为了给孩子自主的活动空间,又让孩子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在不受成人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制定班级常规是提高孩子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我们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自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我们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是和全班孩子一起商量、共同制定的。让孩子成为班级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比如:在手工区,我们会让孩子先讨论:“去手工区制作手工时你觉得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一下子去很多人”、“做手工时要安静”、“不能把纸屑弄到地上”、“用剪刀要小心,不要剪到手指”、“要坚持做完它”……然后老师根据孩子说的内容,确定其中的几条作为手工区的活动规则,并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贴在手工区的墙上,我们以这种方式制定了各个游戏区域的游戏规则,经过民主参与制定产生的规则,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更愿意去接受和遵守。然后又共同制定了室内活动以及户外活动的规则,通过规则的制定让孩子进行自我约束。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让他们成为班级的主人,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积极地管理,学会自主管理班级,是提高幼儿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升大班后,孩子们都想当小老师,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无比荣耀的事。为了让更多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我们每天会通过自己推荐,然后由大家来评价,最后大家选举2名孩子当小老师,为了给每个孩子都提供尝试和体验的机会的机会,对于那些人气少的孩子,老师可以把他最近的进步或者闪光点说给大家听,然后可以直接提名为小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可以把班级的管理权力适当地交到幼儿手中,轮到当“小老师”的孩子,在游戏时就可以去游戏区域担任小老师的职务,散步时间可以和老师一起组织孩子散步……“小老师”使每位孩子的潜能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的得到发展。
周四、周五下午,有选择地观看了李虹教授有关《自我管理》录像。
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对李虹教授的几个观点印象很深。
第一个观点谈的是“改变”。自我改变----从自己开始改变。教授谈到:“大家开会常常会谈问题,但大多是谈别人的问题,别人的过错与不是,从不愿意将问题纳入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不顺的事情,出现问题时,总希望“过错与问题”离自己越远越好。谁还想把自己牵到“问题”的浑水之中呢。李虹教授谈“改变”的核心是改变自己,我们改变不了事实,但可改变自己的态度;我们改变不了社会,但可以改变自己……。”人都是有隋性的,有成功的人士只是会约束自己,自律能力强,勇于改变自己而已。
在人的一生中,二、三十岁后,基本上能体验到一生的经历了,如果没有改变,二三十岁后,基本上是在重复前二三十年的感受与体验,人就会停滞不前。这一点感受非常深刻。特别是工作十年左右,常常有一种消极的情绪在增长——职业倦怠感,这大概是因为没有“改变”所致吧。“改变”一直渗透在我们一日生活工作点点滴滴之中,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教师只有学着“改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走近孩子的心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才会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变,让自己在“改变”中体现。
自我管理
改变的根本,是要培养新的习惯,积极去面对。但新习惯的建立是需要耐力、恒心与约束力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做事习惯和态度,如果这种习惯、态度能正向地影响工作,就会带给我们积极向上的情绪与好的工作效率,否则就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常常会生产倦怠情绪,工作情绪就会不饱满,还会时常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如聊天、上网等等。当这种现象延续下去,就会像病毒一样四处散播,让人产生惰性,腐蚀人的思想,侵蚀团队的凝聚力,最终导致一个团队的涣散;而我们情绪饱满,对工作充满热情的时候,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种行为会影响周围的同事,形成一种榜样,自然而然的成为一种自主的、自发的、自觉的行为规范。所以说,态度能决定习惯的形成。我们尽可能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不懈地坚持,做好每一件细小的事情,这样尽可能培养出好的做事习惯。
第二个观点是自我教育----自动自发。
陶行知说过:“教会孩子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是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教师应该是“能够创造一个使学生能够自我激励的环境……,自己决定他自己选择做的事情……;”“你管得多就是管得差,管得少就是管得好”;“高明的医生是唤起病人的自愈能力……”
这些观点感受更为深刻,因为教育的过程比内容更重要,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的过程。常常想到大人们常常数说孩子的一句话:“你什么都会,就是太粗心;你挺聪明的,就是丢三拉四……”,这些实际上就是做事的习惯没有养好,从而影响学业成绩,实际上,不好的习惯不光在学业上体现出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都能体现,如平时做事拖拉、没恒心耐力等等,只是成人的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们的学业成绩上,所以这这方面看得更清楚而已。记得看一个电视教育栏目时,听到一个教育专家说过:“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实际上就是习惯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好,就能解放孩子的大脑,他不会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调整解决自己的不良行为或习惯上,这样可将大脑里更多的细胞与空间用于创造性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之中,这样他会品尝到更多的乐趣,特别是成功的乐趣 ……”这些观点当时让人耳目一新,在李虹教授那儿,也得到印证。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细小的事情可能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说,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就是致使的缺点。我们应重在践行,贵在践行。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每一件细微的事情都尽力做好,在践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养成影响自己一生的习惯。
一、我不内耗。
什么叫内耗?内耗通俗讲,就是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你身体里有两个小人在打仗,一个说这样,一个说那样,使你很纠结,有些人是大事才纠结,有些人是事无大小都纠结,越纠结耗掉的能量越多。那么人为什么会内耗?
我们的人格里存在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子,内在父母是小时候父母师长形象、道德纪律观念的内化,内在小孩子则遵循本性,当这两者差距甚远的时候,就常会出现斗争。一个人越不成熟,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距离就越远,两者就越容易对抗,内耗便严重;一个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越统一,人格越完善,内在斗争便越少。
假使每个人的精力、能量就那么多,内耗的人自己已经折腾得自己疲惫不堪了,用于社会发展的能量就不多了(所以我常说那些搞婚外情或为情所苦的人,把这能量用来创造自己人生,该获得怎样的成就)。
你内耗,所以你虽然没做很多事,每天也感觉很疲惫;我极少内耗,我的精力就可以用来做事,虽然会累,但睡一觉明天就好,内耗带来的累却很难恢复,因为你梦里也不安宁,心灵的斗争从不停息。
二、时间管理
我做日程表超过十年了,早已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现在基本已经不做详细只设大范围提醒了。也就是说,每天我知道我该在哪个点醒来,醒来后在哪个时间点做些什么事,而在安排这些事的时候我会有交叉性,不让自己的大脑过度疲惫。
比如处理两个个案,我就去晾晾衣服或整理一下房间,看起来像仍然在工作,其实大脑已经得到了休息,因为用的不是同一个区域。有条不紊的生活,能使时光体现出它的价值,重复,有时能创造奇迹。
三、专注
我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力求自己专注,比如我上团体课,两部手机扔得远远的,有电话也不会接,全力以赴讲授知识;比如今天晚上上网络课,最后一节课了,10点还有年制,学生过了10点提问题,我不答了,我要专注个案中,这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学生的尊重。专注做一件事,高效、无愧,完成了,可以彻底放下了。
很多人是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三心两意,事情过了之后又放不下,懊恼着没做好,又影响着当下在做的事~~如此循环,永远没有一件事情能真正投入地做好,永远活在懊恼中。
今天看书看到一句话,我很喜欢,大意是:没有过去,把门关上,只有现在。
我也是这么一个人,其实也挺矛盾的,一个学生只要听过我的团体课,或真正与我接触过,我就会记住她,包括她的故事,但对生活很多往事我意识层次(潜意识从不曾遗忘,只是需要唤醒)常常不装载,比如我老公有时会跟我说我们去哪哪哪吃饭时吃了什么、饭店怎样,我脑袋里一片浆糊,常常想不起来。
慢慢的我发现我只记住重要的、有益他人的事,比如记住个案和学生的背景有利于分析和提供帮助、记住别人的生日及时给予祝福…但对伤害或生活琐碎的章节,我并不拾取,虽说我们大脑有待开发的部分比例非常大,但目前内存看起来有限,惜取美好,是我认为该做的事。
在这春光明媚、播种希望的四月,许校和几位班主任为全体老师做了有关《自我管理与班级管理》的讲座。谢谢她们给我提供宝贵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聆听和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用心听讲,认真记录,许校的精彩话语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在教育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因为讲座中既有超前的理论,又有贴近教育生活的实际范例,令我耳目一新。另外,通过这次学习交流,使我能够有机会学习她们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
这次学习对我来说,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荡涤。使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走专业化道路的必要性,明白班主任工作更需要艺术性和实效性。其中许校的讲座令我收获颇丰,感触良多,深深感到教育工作的不易和责任重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班级管理方面的"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
闲话,指没有用的话和有害的话。没有用的话是指人家在那上自习,看书、他在那说笑话,说悬话,说大话。有害的话,是指人家学习,你故意干扰别人,分散人家的注意力,人家进步,你编瞎话,造谣伤害人家,别人团结,他在背地里传闲话,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家短处,即使无意,也有害。控制闲话,减少闲话,以至于消灭闲话,真应该从小学生抓起,愿我们的下一代人不要生活在我们这么多的闲话中。
闲事是指无用的事或有害的事。闲思包括两类:一类无用,耽误做实事;一类则有害。
引导学生控制"三闲",从自身做起,使学生较明确地将无用有害的言行思和有利的言行思区别开来。
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尽可能多地做实事。明确做什么事,做几件,用多长时间做一件事情。心情不好时,做喜欢的,难度小的事。实事做多的,形成较牢固持久的兴奋中心了,"三闲"便不容易侵扰了。
自我救治、自己控制、自愿组合,在班级日常的管理和平时自我行为中充分体现,如:尊重学生,并相信他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最最原始而美丽的东西,让学生在每经历一次班级活动的同时就受到一次潜移默化的教育,润物无声的洗礼。而这种影响却使一生一世的。平时用发现的眼睛观察身边周围的人,努力地用感恩的心发现生活中真善美的东西,而不是因一时的冲动,因意气而办错事,干傻事。并努力在观察学习中,使自己成为真善美的化身。当一个人拥有一种愉悦的心情、宽广的胸怀、自我批评的精神,他又怎能不成功!
我经常说相比与人相处,我更擅长独处。这话对也不对。对的是说我确实和很多人都相处不好。不对的有两点:一是这种相处不好,很大原因是我不想去相处,而不是不擅长相处;二是我不是擅长独处,而是更喜欢独处。
擅长和喜欢从来都是两码事。
也有点与人相处的技巧,但不大愿意花精力在这上面;我更愿意独处,但我并不擅长独处。我有过大把独处的时光,论理,我应该总结出一些经验了。其实不然,现在,独处,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现在要求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要早起,洗漱,打扫卫生,坐有个坐样,站有个站样。写字的时候好好写字,看书的时候好好看书,朗读的时候好好朗读。我刻意让手机离我远点,刻意把学习的地方和休息的地方区分开。
为什么?因为人太容易受影响了,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人容易变得懒散,堕落,浑浑噩噩,心猿意马。看电视,刷段子,聊天,一晃一天就过去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我要和自己的懒惰、浮躁、心绪不宁做斗争,让自己安静下来,想点事情,做点事情。
做得最多的事情,是抄书。抄经书。一段一段抄,一段一段抠。很多文段还是只知道字面意思,不理解背后的逻辑。我们读书读得大意,好多经典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自以为搞懂了,其实一知半解。懂和不懂,天壤之别。譬如一本《大学》,以前我自以为读懂了,现在再看,好像一点都不懂。字都认识,什么意思,拿不准了。
经书读得最多的,还是《圆觉经》。每每读来,都给我莫大的震撼。
有时候会一个人出门走路,不规划路程,瞎走,走到哪算哪,走累了就骑摩拜单车回来,没累就再走走。走的时候会沉思,想很多事情。这也是我独处的方式之一。
人要管得住自己。一个人一旦学会了独处,这世界就没什么可怕的事情了。我们和这世界相处得累,病根不在相处上,在于不知道如何独处上。
我现在又给自己下了一道课题:在独处的`时候更好地管好自己。我对自己独处的状态并不满意。有时候想,为什么一定要守规矩?我是在效仿古人还是在真实地面对自己。答案是古人当然给了我一些启示,但仔细深究,人本来就该管好自己。
你一个人的时候,当然不是为了做个样子给谁看的。你自己肯定也清楚,一个人的时候,管得好自己和管不好自己,精神状态肯定是不一样的。
周四、周五下午,有选择地观看了李虹教授有关《自我管理》录像。
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对李虹教授的几个观点印象很深。
第一个观点谈的是“改变”。自我改变————从自己开始改变。教授谈到:“大家开会常常会谈问题,但大多是谈别人的问题,别人的过错与不是,从不愿意将问题纳入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不顺的事情,出现问题时,总希望“过错与问题”离自己越远越好。谁还想把自己牵到“问题”的浑水之中呢。李虹教授谈“改变”的核心是改变自己,我们改变不了事实,但可改变自己的态度;我们改变不了社会,但可以改变自己……。”人都是有隋性的,有成功的人士只是会约束自己,自律能力强,勇于改变自己而已。
在人的一生中,二、三十岁后,基本上能体验到一生的经历了,如果没有改变,二三十岁后,基本上是在重复前二三十年的感受与体验,人就会停滞不前。这一点感受非常深刻。特别是工作十年左右,常常有一种消极的情绪在增长——职业倦怠感,这大概是因为没有“改变”所致吧。“改变”一直渗透在我们一日生活工作点点滴滴之中,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教师只有学着“改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走近孩子的心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才会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变,让自己在“改变”中体现。
自我管理
改变的根本,是要培养新的习惯,积极去面对。但新习惯的建立是需要耐力、恒心与约束力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做事习惯和态度,如果这种习惯、态度能正向地影响工作,就会带给我们积极向上的情绪与好的工作效率,否则就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常常会生产倦怠情绪,工作情绪就会不饱满,还会时常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如聊天、上网等等。当这种现象延续下去,就会像病毒一样四处散播,让人产生惰性,腐蚀人的思想,侵蚀团队的凝聚力,最终导致一个团队的涣散;而我们情绪饱满,对工作充满热情的时候,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种行为会影响周围的同事,形成一种榜样,自然而然的成为一种自主的、自发的、自觉的行为规范。所以说,态度能决定习惯的形成。我们尽可能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不懈地坚持,做好每一件细小的事情,这样尽可能培养出好的做事习惯。
第二个观点是自我教育——自动自发。
陶行知说过:“教会孩子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是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教师应该是“能够创造一个使学生能够自我激励的环境……,自己决定他自己选择做的事情……;”“你管得多就是管得差,管得少就是管得好”;“高明的医生是唤起病人的自愈能力……”
这些观点感受更为深刻,因为教育的过程比内容更重要,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的过程。常常想到大人们常常数说孩子的一句话:“你什么都会,就是太粗心;你挺聪明的,就是丢三拉四……”,这些实际上就是做事的习惯没有养好,从而影响学业成绩,实际上,不好的习惯不光在学业上体现出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都能体现,如平时做事拖拉、没恒心耐力等等,只是成人的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们的学业成绩上,所以这这方面看得更清楚而已。记得看一个电视教育栏目时,听到一个教育专家说过:“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实际上就是习惯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好,就能解放孩子的大脑,他不会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调整解决自己的不良行为或习惯上,这样可将大脑里更多的细胞与空间用于创造性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之中,这样他会品尝到更多的乐趣,特别是成功的乐趣……”这些观点当时让人耳目一新,在李虹教授那儿,也得到印证。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细小的事情可能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说,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就是致使的缺点。我们应重在践行,贵在践行。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每一件细微的事情都尽力做好,在践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养成影响自己一生的习惯。
最近接触了一些案例,发现现在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普遍很差。我对孩子的教育心得是,孩子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不会受家庭中某一个人的影响,一个孩子的问题往往可以折射到其家庭成员们的身上。
人是有惰性的,而因为让惰性所产生的习性也是有一个慢慢习得的过程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良的行为会反复习得并加以习惯。于是,当孩子的某些行为被不认同需要制止的时候,如果在孩子自我意识的情况下,最初孩子会努力克服内心的阻抗,并坚持自己的意念。但是在孩子被约束被强制的情况下,孩子内心的阻抗一方面被无限放大,于是孩子会为自己找借口,寻找跟自己相仿行为的参照对象作为榜样。另一方面,因为阻抗被放大,孩子被迫的自我管理就显得异常痛苦。
人在放纵自我的状态下,会感觉很舒适。因而约束自己就显得异常难受。于是有些孩子就会把规定放宽,最简单的例子如“本来安排自己每天写日记,但是因为没有内容所写,于是改成了周记,因为放松而尝到甜头后,周记又改为了月记,最后的结果是记也不记了。”
有了一次放松自己的实例,孩子将会记住这种舒适没有压力的感觉,那么以后的事件中,孩子会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一次有一次的反复体验这种感受,于是孩子做事情就会显得没有计划安排,对自己的要求也会一次次的降低。
记得看过一个报道,说有个心理学家做实验,给十几个孩子每个人一粒糖果,要求半个小时才能吃,并可以再得到第二粒糖果。在大人离开后,有些孩子迫不及待的把糖吃了,而有一些孩子抵住诱惑,忍住不吃,在半个小时后,又得到了第二粒糖果。若干年后,那些早早就把糖吃了的孩子都平庸得过着,而那些意志力强的孩子大多有所作为。于是让每个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是非常必要的。这将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
虽然自我管理会让人因为内心的阻抗而感到痛苦。不过,正因为上面说到,人的行为是一个习得的过程,所以,当一次次的克制自己放纵后,内心的阻抗就会降低直到消失。
习惯成自然,也是这个道理。
搞好学生管理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常保健为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就必须把突出实践特色贯彻到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坚持学以致用。我是商丘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07电信三班、07电子二班的辅导员,从事的是学生管理工作,如何把科学发展观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呢?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实现学校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整体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促使学生早日成才,既是党和国家交给学校的艰苦任务,也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一、科学发展观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合格人才。具体讲,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关心学生的政治进步,使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研究、面对和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正确地把握学生管理工作内在的规律与根本要求,按规律办事,逐步建立引导型、服务型、动态的学生管理体系。以共同的目标团结人,师生心往一处想,营造出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良好沟通的师生关系。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思想决定行动。无论是院系管理、班主任管理还是学生自己管理,首先要从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入手。也就是做人的思想引导、转化、教育工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其工作的主体和客体也是“人”。显然,它必须遵循人本理念。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充分信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必须规范可行。人管人累死人,人管人气死人,只有用制度管人,才是最科学的。所以要努力建立刚性的管理制度,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刚柔相济。在院系管理中,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班主任必须清正廉洁,客观公正,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承担责任。以德立身,既要干事,又要干净;既要认真做事,又要大度做人。总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切实转变工作观念和作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作者系商丘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辅导员常保健)
我喜欢这张表格,因为它使我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以前我的毛病很多:小气、马虎......说起来像说书一样,一连串。在家里,不听父母的话;再学校不和同学交流;搞的我象荒地上一棵幸存的小草一样,寂寞,孤独。以前,我的日子里平淡无奇,常常自己坐在地板上仰望着四角天空,说起来很可怜,可是不改掉坏毛病有谁能理我、帮我?
自从班里发下“一分钟自我管理”这张表格后,我变了,确实变了。爸爸妈妈说我懂事了,老师同学说我变了,说我变的活泼开朗了。想起来这张表格是我的有功之臣。现在我在家里主动干家务,所以家里更多了许多欢声笑语。有空,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新闻。对了,说起看新闻,我又想起了一个已经该掉的坏习惯,那就是以前看电视只看动画片,现在我发现看新闻更有意义,它能让我知道世界各地的事情,知道的事情多了知识面就广了,有意义的我就讲给同学听。
我不但在家变了,在学校也变了,我交上了朋友,同学有困难时,我会主动上前帮助,前天,韩思旭有道题不会,我给他认真的讲解,让她弄懂,昨天李丽梅摔了一跤,我扶起她来。那时我才发现帮助别人最快乐。
为了感谢这个表格,我决定多复印几张,让它不断完善我同时也改变我的朋友们,使我成为一个完美的有利于社会的人。
我会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当前,教育工作正面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无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又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如果班机的任何事情都由班主任包办的话,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我们面临的学生,多是来自于富裕的家庭,他们一出生就受到家长的全面呵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级差。因而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以在班级管理上我首先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入手。我认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要做到“五多”“三少”。
1、多策划。
一个班级的核心是班委会,班委会整体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班机工作的质量。因此,从初二接手这个班之后,我就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班委会,并根据每位干部的职责,给他们提出具体要求。我把具体工作任务交给班委会,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放手不管。而是帮助他们策划,提供建议,也就是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的就好比做父母的,什么都包办代替,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我们必须充分相信他们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挖崛他们的潜能。
2、多引导。
这样面对全体同学提出来的,做为一名初中生,因为年龄较小,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比较肤浅,自我约束力较差,他们的言行往往会偏离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这时,我们是横加指责,严厉批评,还是哼哼教诲,因势利导,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一种做法会使他们的言行的发展受到限制,可能会出现“逆反”。另一种做法则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对待错误的同学,我首先不急于求曾而是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采取朋友式,通过聊天,与学生在一起共同分析错误。使学生能够从中认识到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克服,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下逐步改变自己的行为。同时,我也让他们在平凡的琐碎小事中,区别真与假,善于恶,美与丑,提高他们判别是非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多沟通。
由于时代,年龄的差异,老师与学生对人生的价值,多社会的看法存在观念上的不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代沟”,如果让“代沟”早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甚至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势必会造成一种各自的“封闭”状态。形成“对立”。因此在工作中我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事物的看法,把他们的一些错误观念与想法扼杀在萌牙状态,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对社会生活现象产生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他们成熟了,那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相应地增强了。
岁月不羁,天道酬勤。作为辽东学院彰显办学特色的窗口,韩朝经济与文化学院以鲜明的办学特色、优良的育人环境成为辽东半岛上一颗璀灿的明珠!我们秉承“明德笃学,践履惟新”的校训精神,使学院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做贡献。
从近几年本专科生就业形势的总体情况、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和供求比例来看,韩国语的毕业生近几年来一直有着相当优越的就业小环境和广阔的前景。从长远来看,持续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的涉外型韩国语人才,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在韩国语人才多年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无论是韩国语专业毕业生还是曾经选(辅)修过韩国语的其他专业毕业生,都将受到欢迎。
学生在学习韩语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一是听说方面实践能力差,思维跟不上说话人的速度。二是词汇量小,学生第一次接触韩国人时,对自己掌握的知识量、准确度没有信心,就越无法集中精力。三是阅读理解、速度方面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很难提高水平。四是语法知识和写作方面,连贯性差。学生学习语法时,能理解,也能运用,但实际写作时用法不当,甚至有些语法根本不用。我院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采用小规模授课形式。语言类教育需要听、说、读、写、译等多个方面结合。小规模的教学能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特别对于零基础的韩国语教育,小规模的授课形式能使教师更容易掌握各个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的境况,有助于发现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韩国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很容易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从发音到写作,逐个加以针对性辅导,使得学生的成绩整体进步明显。
学院加大和国内、外同类院校的合作。三年制大专、高职院校毕竟其教学资源与设备方面都很有限。因此各大专、高职院校应积极加强与国内同类院校的交流,探索与韩国校际间的合作办学项目,做到资源共享。建立一个对学生更加有利的学习环境。今后韩国语学生还将继续增加,韩国语教育将更加活跃。面对新形势,我院韩国语学院将继续开发和完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韩国语高级人才的需求。另外,中韩两国政府以及友好团体的支持、中韩两国有关大学之间的紧密合作,也是我国韩国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着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规格内涵日益丰富,“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和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对职业人才来说,健康正确的价值观是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几个方面:
1、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一个具有良好心态和心理素质的人,才有能力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不被压垮。
2、强烈的终身学习欲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人类近五十年的发展成果,比此前一千年成果的总和还要多得多,这就要求每个现代人都要会学习、肯学习,否则很快就会落伍。
3、敏捷高效的思维和决策能力。现代社会需要能够敏捷高效思考,迅速有效做出决策的人,不会思考,没有决策能力的人,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成功的可能将大大降低。
4、丰富的想象力。有人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我们人类世界"。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和人类具有的丰富想象力是分不开的。在未来社会,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将永远是打工者。
5、团队合作能力。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团队合作时代已经来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社会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将寸步难行。小到手表生产,大到航空航天,没有合作将没有发展。
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在复杂的社会上立足,才能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和梦想!
心得体会"src=>
第一个问题: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学习的动力。
从一年级开始,妈妈让我养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始终坚持,早晨一般六点四十分左右起床,这时候妈妈已经去上班了,爸爸还在睡觉,我上卫生间完成必做“功课”后再洗漱,七点左右吃爸爸妈妈提前准备的早餐,上学之前读一下英语或看一点课外读物;下午放学我一般四点多一点到家,而爸妈要六点左右才到家,为了不太饿,我都要吃一些点心,妈妈要我做的事每天回家后必须把所有的窗户打开通风,天气不好时把衣服收回家。在这两小时的时间里,我从来不会去看电视或玩电脑,都是自觉地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再做一些课外的习题或看课外书。因为学校中餐的水果较少,晚餐后我都要吃一个大苹果,然后再向妈妈汇报学校一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每天我都整理好书包,早晨就不会急急忙忙忘带东西了,八点半我一定会洗漱睡觉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就可能少生病。
第二个问题: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快乐学习的源泉。
“认真、坚持与注意学习方法”这是妈妈给我提的三个要求。凡事认真已经成为我的习惯,老师布置的事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地去完成,比如有的同学对口头作业、查资料和一些小制作比较马虎,认为可做可不做呀,其实不然,认真的态度对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要做到坚持也很不容易,比如说我对数学难题的解题能力比较差,现在我在完成学校作业的情况下都要练习做难题,好多时候都坚持不下去了,但想到妈妈的话我就不再放弃。进入四年级了,我们必须多注重学习方法,预习很重要,现在我把“一课四练”当成一本很好的预复习本,老师布置的做,不布置的也做,并且提前做,这样一来,既提高了自己,学习起来也轻松多了。做到了这三点,我越来越觉得学习是快乐的,我喜欢看朱老师在我本子上画的笑脸;我喜欢看汤老师给我的五角星;我喜欢“全对”时拿着本子走下来同学们给我的尖叫,因为这都是我认真、坚持与努力的结果。我是快乐的,学习是快乐的。
我平时胆子比较小,今天能站在这里已经很勇敢了,我不是最棒的,但我很努力地在做最棒的我自己。我们四(一)班有很多优势,比如我们的硬笔书法就是全年级最好的,我们班有许多优秀的同学,陈雯洁能力强,罗晨怡作文好,朱宇轩数学每次都拿第一,闵睿是男孩子中自我管理能力最强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最棒的我自己,那我们四(一)班就是最棒的!
总而言之,早期的习惯培养就像一粒种子,绝不能等到要收获的季节才匆匆忙忙想到播种,而是要赶在生命的春天里就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土,撒种, 并坚持不断地施肥,灌溉,才能使它及早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在人生成功之路上结出累累硕果。
为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就必须把突出实践特色贯彻到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坚持学以致用。我是商丘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07电信三班、07电子二班的辅导员,从事的是学生管理工作,如何把科学发展观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呢?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实现学校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整体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促使学生早日成才,既是党和国家交给学校的艰苦任务,也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合格人才。具体讲,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关心学生的政治进步,使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研究、面对和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正确地把握学生管理工作内在的规律与根本要求,按规律办事,逐步建立引导型、服务型、动态的学生管理体系。以共同的目标团结人,师生心往一处想,营造出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良好沟通的师生关系。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思想决定行动。无论是院系管理、班主任管理还是学生自己管理,首先要从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入手。也就是做人的思想引导、转化、教育工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其工作的主体和客体也是“人”。显然,它必须遵循人本理念。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充分信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必须规范可行。人管人累死人,人管人气死人,只有用制度管人,才是最科学的。所以要努力建立刚性的管理制度,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刚柔相济。在院系管理中,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班主任必须清正廉洁,客观公正,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承担责任。以德立身,既要干事,又要干净;既要认真做事,又要大度做人。
总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切实转变工作观念和作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作者系商丘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辅导员常保健)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出是万念俱灰,另一出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看过几本关于自我管理的书,对此领悟的基本是言之有理行之无效的东西。我想可能是来自于生活压力带来的一种紧迫感驱使自己去钻研这些东西的,因为没法去直接应对这些未来的危机,躲在学校只能是随便找几本书充饥了。大部分此类书籍都是站在某个特定的角度来展开某种理念,比如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等等的。或者不成系统直接分散的讲些至理名言什么的,比如卡耐基成功学。
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让我想起了自己学习吉他的经历。一个初学者面临的往往也是海量的练习方法,各式的价值观什么的,每种方法和价值观都可以充分证明使用他们可以达到理想的水平。在激进的情绪作用下,让我很快的投入到了这些方法和教程的学习。不过,最后不得不承认真正的收效甚微。
一项艺术的习得最好办法是找个水平比自己高的师傅言传身教,然后不断的练习,提高到另一个境界后再寻找水平更高的师傅。在这门艺术上面显得困难重重,谁都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可是实践起来往往不是这么回事,因为这门艺术缺乏评价标准。虽说一个富有成就的人一般来说都是高效的人,但是很难去把他的天赋直接分开。另外一个水平高的人也不乏是处在了顺境而已显得水平高。更有甚者,一个人的水平高低在短时间又是很难看出来的。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下意识的观察了周围的人在处理各项事务的各种方式。我发现他们的行为方式与年龄段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很多人会把其归结为个人的成长,就好比是这样的,经过这些事情后,我成长了很多,我变得更成熟了,它给我带来什么什么。我不这么看,这好比是为了长大而长大一样。相反的是,我以为每个年龄段都会有着某个固定的命题,比如求学工作结婚生子什么的,就像以前我跟同学讲的,当我们离开学校面临的不再是眼前这么烦躁的事情了,它只有两个字,就是发财——我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受着这样的生存使命驱使着。这就好比我对凯子说你做这件事或不做这件事,它的理由是你以为的这样那样的,实际上在我看来你根本没明白——那不过是你以为的。有趣的是,他可以相反的来嘲笑我把想法飘到了天边了。叔本华说,只有挣脱了生命意志的人,才可能会在文明史上绽放光芒。而所谓的生命意志,在我们凡人生活里却是被默认和预设好的真理。
回到眼前,我想我的处境是有点尴尬的,就是在我看来自己不属于某个固定的类,也许曾经短暂的属于某个类,最后被无情的抛弃了。既不是搞专门学术的,也不是专门读书的,更不是工作的。周围的人也都在进行着各种的探索,那我要怎么去判断别人哪点好哪点不好呢?那样我也来学习呢。
先抛开这个太过繁杂的难题,自我管理应该说是很简单的,记好自己的时间去处,然后根除明显浪费时间的事务,再通过对愿景一步步的清晰而一步步的缩减无效的时间,并且分配出分块的时间去有效的完成每件事情,这之间唯一需要不断练习的不过是自律和执行力而已。
所有自我管理书籍不过是预设好一项愿景,然后分析出看起来极其明智建议。卡耐基会说我们要成功,我们要发财,所以要这样这样。情绪管理会说人的情绪有这样几个层次,把他管理好发挥出积极力量,我们就成功了,因为情商决定了你成功。时间管理会说时间是人的唯一稀缺资源,要经济的使用他,使用好时间你就成功了。
在这件事情上面,也让我认同了当代一位哲学家说的话,当下的人天天在谈管理管理的,而实际上,管理本身是件简单而浅显的事物而已,跟本就不存在啥难以领会而深奥的道理,人们谈的不过是对当权者的崇拜罢了。甚至在被分化出屌丝高富帅这样的名词背后,大家都会说你个屌丝就知道学技术,人家高富帅学的是管理——在我看来,这不过又是一句阶级分化后愚弄大众的衍生物而已了。在中国紧缺专业管理人才的情况下,往往都是业务能手或是正好合适的人推上管理位置,而不管这个社会怎么的不行,它却是明摆的在高效运作着,GDP一路飙升。
弄明白了自我管理本身,再回到如何去判断各种探索的价值。有人去兼职,有人努力学习,有人热烈的搞科研,还有一部分得过且过云云。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自传《旁观者》中,他说: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就大事,其他的人,就像我一样,或许生活多姿多彩,却白白浪费青春。像我们有着很多兴趣而没有单一使命的人,一定会失败,而对这个世界一点影响力也没有。
我想连大师都说他浪费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青春,那我们不过是不存在而已了。不过,用创造力这个词也许可以拨开这层迷雾,他眼中的大事都是那些改变世界的创造。他却自认没有半点引领世界的创造,不过是协调着组织与社会生态环境的一个旁观者而已。
所以把视角缩小到我这样连旁观者都不是的一个普通人,可能砸个500w我就满足了。还要去管什么使命,影响力的。当前我所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六级考试,如何作完毕业设计,如何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而已,与去从事某项事业,或者是挣钱发大财是没啥关系的。
也就是说,假如一直这样下去,我是注定失败的。到了明年,我该关注如何毕业,如何找工作。到了后年,我该关注如何讨好上司,如何娶老婆。一直这样延续下去,我的兴趣不过是随着多数人的兴趣转移着,到最后一事无成。想到这种不如人意的结果,我给别人说你根本就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做,明显得来的是嘲笑,因为这就是真理!——问为什么的人不过是2b或者闲的人而已。
愿景与行动是一项永远的矛盾,这是我所认为的自我管理更为深层的一件事实。我们关注某件事情就会对这件事情采取行动——有趣的是,我们却经常忘记或者不承认我们是为了这个目的。因为一旦先前预设或者不明不白就投入进去的事情的愿景一旦被摧毁,人就被自我异化而错乱了。在错乱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产生实际的成效的,事情不会被向前推进了,因为没有了方向,只会被深深的焦虑包围着,或者是得过且过——另一种说法是享受生活,甚至是放纵。
所以,真正主导生活的愿景是不容得随意破坏的,一旦破坏就乱了,乱了之后,人就被置于一种危险而不被保护的境地。在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成熟不过是适应社会而不用再做改变的人,很容易被人理解成为了适应社会而变得圆滑——因为冲破社会赋予的愿景后得到就是危险的境地,不得不自己给自己赋予使命。在平凡的生活中,这之间并没啥多大冲突,只是在我看来,像管理和屌丝高富帅这样的弥天大谎一样,被耍的是屌丝们。因为社会并非对我们有多大伤害的威力,何来适应?就好比一位成功人士讲述着他曾经是屌丝的辛酸历史,我是怎么怎么被人欺负是怎么怎么失败,社会压着我喘不过气,老婆跑了孩子丢了。所有的这一切是让人缺了条腿还是少了条胳膊或者又是如何没法活下去了呢?
以我看来,成熟是一种反叛,是人主动寻找,并为自己赋予使命的过程。有些人生来就注定了是某个人,然后偏执的一直走了下去,最后改变了世界。因为他们的天赋太明显了,他们除了会干这个就没别的生活的可能了——所有这些天才们一出生就成熟了,或许这样看来,他们的生命多少是有些单调的。而像我这样到了20几岁还没有确定的职业或是某项专业的人,是注定与流星般的天才或是大人物毫无关系的。不过也不妨碍对成熟的探索,似乎看起来这更有趣一些。
摘要:文章先介绍本班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和班级的手机管理思路,再谈自己管理的心得体会:首先是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本班的手机管理制度,并且班主任要弹性管理;其次是要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最后是各位科任老师要尺度一致、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这样三方面共同努力,尽量把手机对高中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农村高中生手机管理学生家长科任老师
我校虽然地处农村乡镇,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已经遍布了我校的各个角落,走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同学们一边走路一边玩着手机。这是一种新的潮流,新的时尚,也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使用手机确实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毋庸置疑的是大部分学生的手机也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和学习。调查显示我班的50个学生全部都有手机,并且大概有一半的'学生晚上都要玩手机到深夜,第二天上课时又萎靡不振甚至打瞌睡;还有我在班级空间里发现有部分学生在上课期间他们的空间也有更新,这就说明上课时他们也在玩手机;有个学生在自己的空间里说买手机之后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还有个学生在自己的答题卡上写了“该死的手机”的字样,说明该生已经意识到手机影响了他的学习这一系列的事实警醒了我:学生的手机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和学习,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与管理。
我根据学校的手机管理制度也结合自己班级的情况,对学生的手机按以下思路进行引导管理:首先尽量劝说学生不要带手机到校,如果要打电话可以用我的手机;如果要带手机到校,上课期间一律把手机放到手机柜里(我校每间教室里都配备了一个手机柜,方便学生给手机充电,同时也要求学生在上课期间把手机放到手机柜里,方便老师管理),不能玩手机;如果控制不了自己在课堂上玩手机要服从科任老师的教育与管理(包括责令把手机放到手机柜里、批评教育、暂收手机带为保管等等),如果不服从管理就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给予相应处分;考试时候绝对不允许带手机进考场作弊,一经发现就要给予记过以上的处分;午休晚睡时不允许在宿舍里大声打电话或者放电影影响其他舍友的正常休息;并且睡觉铃声响过半小时之内一定要关机睡觉。
在近一年的手机管理中,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第一、尽量让学生理解接受班级手机管理制度,并且班主任要弹性管理。
手机管理的制度要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要让学生参与拟定手机管理制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此制度是为了让他们休息得更好,学习得更好,而不仅仅是用来约束他们。要得到学生的理解,才能有效的管理。当然手机管理不能一味的采用“堵”的办法,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老师要认识到手机确实方便了高中生和家长、朋友的联系,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所以不能搞“不准带手机到校或到教室”的一刀切式的管理,而是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留心自己平时的生活学习情况,让他们自己认识到上课时、午休晚睡时玩手机确实会影响自己和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然后也让学生试着自己约束自己,看看能不能真的控制自己合理的使用手机,这样试了之后很多学生都说受不住手机的诱惑,本来只想看一会儿,但是看着看着时间就过了好久。班主任趁机劝学生不要带手机到校,需要打电话时可以借老师的手机使用。确实经过多次的引导教育以及主题班会等方式的思想灌输,我班有两个男生自己都说有手机只会玩,还不如不带手机,没手机就没法玩了,就能安心休息、学习。他两也就真没带手机到校,只是后来其中一个病了,是胃炎经常拉肚子,为了方便家长了解他的病情,又把手
机带到了学校,我也觉得他当时真的需要手机也赞同他带手机来。而大部分学生是没听班主任劝导,还是带手机到校,班主任要乐于接受这一事实并且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学校也给学生在教室里配了手机充电柜,作为班主任只能要求学生在上课期间把手机放到手机柜里,方便科任老师检查督促。
当然有了制度也要弹性管理,学校举行考试前是要求班主任把学生的手机暂时收起来统一替学生管理的,这样可以防止学生用手机作弊。但是有一次考试前我班的一个女生告诉我,她不想交手机了因为她的家人有事要来找她,我当时很犹豫,但是站在学生角度想想觉得如果她没带手机家人就不方便找她,于是我就同意她不交手机,但是嘱咐她绝对不要把手机带入考场作弊,她也承诺决不作弊,事后证明她很诚信,并且此后她很关心班级,读书也比以前更努力。
第二、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家长是学生最亲近的人,家长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态度,并且大部分家长是希望学生带手机到学校的,因为这样方便他们之间联系,所以手机问题要争取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由家长做思想工作、由家长在经济方面控制才容易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手机。学校对于那些在课堂上玩手机影响到教学的学生是要暂收手机然后请家长到校来领取的。我班一个女生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父母来到学校开始态度不是很好,觉得手机是她家的私有物品,老师没权干涉更没权没收,要求老师归还手机,还说自己家里很忙。当时我内心真的是比较生气的,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后来忍住了怒气,把电脑抬出来,打开我们的班级qq空间,让他们自己看,他们自己看到女儿深夜一点多还在空间发图片,还看到上课期间她空间有更新。然后我再说叫他们到校的目的就是配合老师一起教育他们的孩子合理的使用手机,而不仅仅是把手机领回去。家长老师要共同努力,反复告诫孩子不要因为玩手机影响了自己的休息和学习,更不应该上课玩手机影响本班的教学活动。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交流沟通,
家长也对手机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清楚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孩子的休息和学习,并且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说以后会在手机话费方面适当控制,也希望老师严格督促学生,如果她还在课堂上玩手机,家长就不会再让她带手机到学校了。
最后、各位科任老师要尺度一致、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手机管理最忌讳的是有老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也置之不理,如果班上有个这样的老师,那么其他老师想要严格管理学生、让学生不在课堂上玩手机就有很大的难度。所以班主任还得和各个科任老师多交流,说明本班的手机管理制度,这样各个科任老师才能按同样的尺度去严格管理,不会形成无意间相互拆台的局面。
总之我觉得对于农村高中生来说手机管理首先就是要学生理解并接受本班的手机管理制度,然后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再结合各位科任老师的力量。从而形成学生自己不想多玩手机、家长不愿多给学生付话费、各位科任老师严格管理的良好局面,才能尽量把手机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