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五篇)

村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精选5篇)

村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1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民间还流传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自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新闻单位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推进,切实践行“三贴近”原则。

带着思考走,怀着感情转,迎着问题改。广大新闻工作者走向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传达民意民愿,回应百姓关切。一大批来自基层的鲜活事、动人情呈现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作为一线新闻工作者,我由此深切地体会到:

新闻报道散发泥土芳香。根植于什么样的土壤,就会获得什么样的营养。新闻工作者只有扎根广阔大地、扎根基层一线,新闻报道才能汲取充足养分,新闻“大厦”才能牢固根基。

这个不平凡的8月,人们欣喜地发现,报纸上普通百姓的故事多了,电视上小人物的镜头多了,广播里基层的声音响了……

我台以多种形式的报道分别开设专栏,推出“走基层 听民声”专题,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持续刊播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制的报道。

新闻工作者到广阔天地锤炼真本事。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既是听从党的召唤、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和使命,又是自身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更是写就新闻精品和锦绣文章的不二法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编辑记者们走出高楼大厦,到改革开放前沿,到普通民众中间,挖掘鲜活素材,采写现场报道。

“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们也应该审视自己:走基层,是蜻蜓点水,还是真正沉到下面?是走马观花,还是带着真情融入其中?就采编工作而言,深入才能生动感人,深入才能深刻透彻,深入才能使新闻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农村采访室副主编赵永平说。

“走基层,才能知道‘依靠谁’;转作风,才能知道‘我是谁’;改文风,才能知道‘为了谁’。”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行调研采访,接地气、俯下身、抓活鱼,才能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身为“80后”的我们,光走到基层还不行,还要真正走进群众,和群众交心、向群众学习,这样,感受才真切、语言才丰富、稿子才鲜活。

让记者和百姓的心贴得更近,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人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最好的老师。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推进,大量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不断涌现,受到群众欢迎。

在网络上,网民们对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讨论越来越热烈。网友“犄角旮旯”认为,一些年轻记者在大城市生活惯了,对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没有真切了解,自然写不出贴近生活的好新闻来。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正是由于记者下到最基层,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才使新闻报道真正触到了人民的脉搏、生活的本质。

村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2

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从今年3月初开始,我到XX镇芦湾村参加“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参加工作30多年来,也曾几次下乡开展基层工作,但是这次意义不同,心得体会范文是新世纪新时期干部带着学习的目的、解决问题和创建和谐的任务到基层去的。通过2个多月的民情访谈,使我深深体会到芦湾村的村民很质朴,生产、生活积极向上,思想心态很“阳光”,从心底里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与他们交谈犹如一股甘甜的清泉浸入心田,与他们交谈是一种无需投资的精神享受,与他们交流给人一种融入社会、回归自然、和谐发展的感觉,从他们身上使我收获了一笔不菲的人生财富。

一、只有沉下身子,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生所需。

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不但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搭建一个沟通、学习、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也为密切党群关系,拉近干群距离,做好群众工作搭起了一座“无形桥”。我认为,有能力做好机关工作,不一定能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但是有能力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为了尽快掌握熟悉芦湾村社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我们工作组一行深入村社院落,走进田间地头,访贫问苦、访民问需、访贤问能、访老问经、访富问计,亲身体会到广大群众的辛劳,了解到广大群众这些年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经历的坎坷。他们在党的号召和县委1号文件政策的鼓舞下,利用荒滩资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荒漠区设施葡萄、日光温室、拱棚蔬菜、奶肉牛养殖等,实现劳动效益最大化和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芦湾村新农村建设刚刚开始就走在了全国、省、市县前列,不论是在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村社道路硬化、能源沼气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基层民主管理,还是农户门前绿化、家庭院落美化、村风民风转变、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都和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如今芦湾村的发展面临的困惑和难题是什么呢通过对温室大棚种植户刘生平、杨沛年、胡国伟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芦湾村的发展缺乏的是技术和信息,农户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科技培训,掌握多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得到市场需求信息,为定值蔬菜品种和类别提供参考依据,需要一批技术过硬的农技工作指导队,指导农户提高生产效益。芦湾村现有日光温室156座,其中:高标准三代日光温室80座,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68座,一代温室大棚8座,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拥有日光温室。三代温室大棚的生产效益明显高于一、二代温室大棚,为使温室大棚发挥好的效益,我们工作组干部积极向农户宣传关于改造旧棚给予5-8万元贷款贴息两年的优惠政策,目前,已为63户农户办理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364万元,准备改造旧棚65座。结合芦湾村群众需求,我们邀请该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讲方法,讲要领,举办日光温室果蔬栽培技术及玉米制种田间施肥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2期,解决了部分群众的燃眉之急也为正在春耕生产的群众注入了新动力。

二、只有深入一线,走进群众才能感悟生活真谛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芦湾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我们根据摸排情况,工作组每个成员都与村里部分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一起进行春耕备耕生产,和他们一起拉家常,帮助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和疾虑。我们详细了解这些贫困户、困难户、低保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详细进行记录,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逐个帮助解决。先后走访慰问了赵玉莲、季桂英、贾玉桂等12户群众,并为4户生活生产特别困难的群众送去了春耕生产急需的化肥等物资,送上了我们工作组的一份关怀。通过和这些困难群众的访谈交流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些贫困的群众不是因为他们不思进取,而是他们曾因各种各样的不幸原因致使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们需要大家的关心来温暖,需要大家的帮助来鼓劲,只要用诚心和他们交流,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接纳你。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为我们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融入百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机会。我们抽调下基层的每一位干部更应该珍惜这次机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把握好手中的权利,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群众,用真诚善良的心去温暖群众,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去回馈社会。

三、只有放下自我,深入基层才能体现自我价值

干部的工作能力大小和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现在,有的干部走出校门就进入机关工作,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深不透、对群众需求了解不及时、对群众呼声听得不真切,脱离基层群众的倾向还普遍存在。有的按部就班,创新意识不强;有的作风散漫、纪律要求不严;有的不思进取,能力素质较低;有的浮在面上,服务意识淡化,甚至有的年轻干部还没有到基层去过,更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对处理一些应急和上访类问题束手无策等等。我们通过走访群众、接待来访、召开党员群众会议等,已排查出土地、林木等矛盾纠纷9起,针对这些矛盾问题,我们分门别类,邀请熟悉情况的长者和村社干部一起分析研究,寻找对策措施,引导群众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卓有成效地化解地埂、制种、林木纠纷5起,4起正在协调处理当中。通过调处矛盾纠纷,使我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处理农村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了处理基层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每一个干部应该把握好这次下基层的机遇,沉下身子,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尽心、精心地为群众服务。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积极投身农村工作,踏踏实实向群众学习,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朴朴素素和群众交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从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展现良好形象,切实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才华有施展的舞台,才能使你的能力得到体现。

四、只有贴近群众,树好形象才能密切党群关系

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两免一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是得民心的好事,为什么干群关系越拉越远呢干部与群众之间好像有了一堵“无形墙”。我认为这就是因为我们各级干部深入基层的少了,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少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少了,群众听到党的声音少了……。在目前开展的春季植树造林活动中,我们和芦湾村群众一起在村公益林场栽植红柳和沙枣苗木10万多株,1000多亩。有了我们的加入,有了我们的身影,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热情的和我们交流,拉家常,说感受,谈困难,赞扬党的政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淳朴,从他们身上汲取了生活的信心和工作的动力。通过这次下基层活动,使我明白农村工作包罗万象,包括乡镇和县上各部门安排的工作都需要在村社一级落实和解决,而且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才行,再好的决策和部署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真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

地,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我们各级干部来宣传,农业科技技术需要我们来推广,农民群众的忧愁需要我们来分担,生活困难群众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共同来建设。我们的工作还不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只有,而且只有广大机关干部情况熟了,作风好了,素质高了,技术硬了,能力强了,工作实了,群众听到的声音多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无形墙”才会消失,干群关系才会更融洽。

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正是县委给全县干部搭建了一个“创先”的平台,提供了一条“争优”的途经、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我们要把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我们要把群众的发展作为检验工作实效的唯一标杆,只有干群合力才是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干部群众会齐心协力把临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村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3

走基层,就是领导干部要走出办公室,走到群众身边去,它不同于走亲访友的互道祝福,也不同于浮光掠影的走马观花,而是要手捧一个真心,走进人民群众之中,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踏踏实实为民服务。

下基层要带着问题去。基层需要什么?去了之后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领导干部在下基层之前必须深入思考的。年初,我局集中一段时间对各县区进行了走访调研。走访前,针对县区的工作开展情况,拟定了不同的调研计划,除重点了解中央、省、市各级政法会议和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区、乡镇、村社的落实情况之外,还要听取各县区在开展工作时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困难,收集基层的意见建议,并对调研情况进行整理,及时提交局党委会讨论研究并提出指导意见。

下基层要捧着真心去。到基层去不是“看盆景”,不是“入镜头”,而是要去结“穷亲戚”,与群众打成一片,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走进“双联”村,我们带去了救助物资和扶贫款项,还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坐在长板凳上和他们拉家常,围在火堆旁听取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想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村民不再将我们视为领导,而是推心置腹、畅所欲言,我们也在和群众的交流中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下基层要服务群众去。进基层不是搞“亲民秀”,不能搞形式主义,要真真切切、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几件实事。下基层的目的,就是要重点推进与群众联系紧密的工作。我们下基层,就是要了解人民调委会换届推选情况,看看组织建得全不全,人员配得强不强,能否真正开展工作,为群众化解纠纷,同时指出调解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我们下基层,就是要向彭传忠学习,改掉衙门作风,实打实地解决群众心头的忧虑,硬碰硬地化解一些信访问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好务。我们下基层,就是要将法治文化带到基层,将法律服务送到家门口,将引资项目落到实处。

领导干部下基层,去不能白去,去了要解决问题;走不能白走,走了要了解实情;下不能白下,下了要做些实事。

所以,走基层要真心实意,要办实事惠民生,要从物质上给予基层帮助,也要从精神上给予基层帮助,更要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真真正正为群众服好务。

村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3月,在工会领导的带领下,我参与了困难职工和劳模的走访、慰问活动。所谓“走基层”,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本着“务实 为民 诚信 清廉”的原则,怀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信念,进村进户,深进群众,了解群众所需,聆听群众所想,解决群众所难,及时的将群众呼声正确的反映出来。下面浅谈几点熟悉:

一、进步本身修养是为民服务的基本保障

不管是在平常工作还是在整个走基层过程当中,所涉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专业知识都需要我们充分领悟和学习,只有充分的加强本身素质,全面提升本身修养,不断学习、深入领悟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论,积极拓宽知识面,才能为更好更全面的为群众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视群众如亲人,聆听群众心声

将群众当作至亲至爱的亲人,端正态度,建立服务意识,怀着爱心、诚心、真心深进群众当中,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做到尊重,真心实意做他们的做他们的贴心人,真心诚意的(为他们办实事,只有真实的取信于民,才能从群众中得到最真实的情况和建议。

三、办实事,从解决实际题目动身

在充分了解了群众实际困难的基层上,着眼群众所急所盼,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结合实际,与他们共同商量解决方法,坚持依法办事,果断杜尽个人主义,严禁自作主张、违反群众意愿的解决题目方式。为群众解决困难,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能只治标不治本,必须要让实质题目得到美满的解决。要将群众碰到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真心诚意、想方设法的为他们解决,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成为群众中的主心骨,得到群众信任,使他们愿意将实际情况讲出来,愿意将实际困难说出来,相信党员干部能为他们解决好,和党员干部做贴心人,才能充分切合“走基层”的初衷。

通过此次活动的展开,不但提升了本身素质和修养,更让我理解到只有心系群众,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想方设法为群众排难解纷,才能真正遭到群众的欢迎,同时,也只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才能增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继而推动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村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5

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从今年3月初开始,我到XX镇芦湾村参加“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参加工作30多年来,也曾几次下乡开展基层工作,但是这次意义不同,心得体会范文是新世纪新时期干部带着学习的目的、解决问题和创建和谐的任务到基层去的。通过2个多月的民情访谈,使我深深体会到芦湾村的村民很质朴,生产、生活积极向上,思想心态很“阳光”,从心底里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与他们交谈犹如一股甘甜的清泉浸入心田,与他们交谈是一种无需投资的精神享受,与他们交流给人一种融入社会、回归自然、和谐发展的感觉,从他们身上使我收获了一笔不菲的人生财富。

一、只有沉下身子,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生所需。

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不但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搭建一个沟通、学习、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也为密切党群关系,拉近干群距离,做好群众工作搭起了一座“无形桥”。我认为,有能力做好机关工作,不一定能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但是有能力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为了尽快掌握熟悉芦湾村社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我们工作组一行深入村社院落,走进田间地头,访贫问苦、访民问需、访贤问能、访老问经、访富问计,亲身体会到广大群众的辛劳,了解到广大群众这些年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经历的坎坷。他们在党的号召和县委1号文件政策的鼓舞下,利用荒滩资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荒漠区设施葡萄、日光温室、拱棚蔬菜、奶肉牛养殖等,实现劳动效益最大化和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芦湾村新农村建设刚刚开始就走在了全国、省、市县前列,不论是在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村社道路硬化、能源沼气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基层民主管理,还是农户门前绿化、家庭院落美化、村风民风转变、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都和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如今芦湾村的发展面临的困惑和难题是什么呢通过对温室大棚种植户刘生平、杨沛年、胡国伟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芦湾村的发展缺乏的是技术和信息,农户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科技培训,掌握多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得到市场需求信息,为定值蔬菜品种和类别提供参考依据,需要一批技术过硬的农技工作指导队,指导农户提高生产效益。芦湾村现有日光温室156座,其中:高标准三代日光温室80座,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68座,一代温室大棚8座,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拥有日光温室。三代温室大棚的生产效益明显高于一、二代温室大棚,为使温室大棚发挥好的效益,我们工作组干部积极向农户宣传关于改造旧棚给予5-8万元贷款贴息两年的优惠政策,目前,已为63户农户办理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364万元,准备改造旧棚65座。结合芦湾村群众需求,我们邀请该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讲方法,讲要领,举办日光温室果蔬栽培技术及玉米制种田间施肥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2期,解决了部分群众的燃眉之急也为正在春耕生产的群众注入了新动力。

二、只有深入一线,走进群众才能感悟生活真谛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芦湾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我们根据摸排情况,工作组每个成员都与村里部分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一起进行春耕备耕生产,和他们一起拉家常,帮助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和疾虑。我们详细了解这些贫困户、困难户、低保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详细进行记录,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逐个帮助解决。先后走访慰问了赵玉莲、季桂英、贾玉桂等12户群众,并为4户生活生产特别困难的群众送去了春耕生产急需的化肥等物资,送上了我们工作组的一份关怀。通过和这些困难群众的访谈交流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些贫困的群众不是因为他们不思进取,而是他们曾因各种各样的不幸原因致使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们需要大家的关心来温暖,需要大家的帮助来鼓劲,只要用诚心和他们交流,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接纳你。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为我们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融入百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机会。我们抽调下基层的每一位干部更应该珍惜这次机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把握好手中的权利,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群众,用真诚善良的心去温暖群众,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去回馈社会。

三、只有放下自我,深入基层才能体现自我价值

干部的工作能力大小和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现在,有的干部走出校门就进入机关工作,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深不透、对群众需求了解不及时、对群众呼声听得不真切,脱离基层群众的倾向还普遍存在。有的按部就班,创新意识不强;有的作风散漫、纪律要求不严;有的不思进取,能力素质较低;有的浮在面上,服务意识淡化,甚至有的年轻干部还没有到基层去过,更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对处理一些应急和上访类问题束手无策等等。我们通过走访群众、接待来访、召开党员群众会议等,已排查出土地、林木等矛盾纠纷9起,针对这些矛盾问题,我们分门别类,邀请熟悉情况的长者和村社干部一起分析研究,寻找对策措施,引导群众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卓有成效地化解地埂、制种、林木纠纷5起,4起正在协调处理当中。通过调处矛盾纠纷,使我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处理农村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了处理基层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每一个干部应该把握好这次下基层的机遇,沉下身子,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尽心、精心地为群众服务。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积极投身农村工作,踏踏实实向群众学习,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朴朴素素和群众交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从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展现良好形象,切实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才华有施展的舞台,才能使你的能力得到体现。

四、只有贴近群众,树好形象才能密切党群关系

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两免一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是得民心的好事,为什么干群关系越拉越远呢干部与群众之间好像有了一堵“无形墙”。我认为这就是因为我们各级干部深入基层的少了,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少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少了,群众听到党的声音少了……。在目前开展的春季植树造林活动中,我们和芦湾村群众一起在村公益林场栽植红柳和沙枣苗木10万多株,1000多亩。有了我们的加入,有了我们的身影,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热情的和我们交流,拉家常,说感受,谈困难,赞扬党的政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淳朴,从他们身上汲取了生活的信心和工作的动力。通过这次下基层活动,使我明白农村工作包罗万象,包括乡镇和县上各部门安排的工作都需要在村社一级落实和解决,而且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才行,再好的决策和部署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真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

地,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我们各级干部来宣传,农业科技技术需要我们来推广,农民群众的忧愁需要我们来分担,生活困难群众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共同来建设。我们的工作还不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只有,而且只有广大机关干部情况熟了,作风好了,素质高了,技术硬了,能力强了,工作实了,群众听到的声音多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无形墙”才会消失,干群关系才会更融洽。

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正是县委给全县干部搭建了一个“创先”的平台,提供了一条“争优”的途经、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我们要把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我们要把群众的发展作为检验工作实效的唯一标杆,只有干群合力才是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干部群众会齐心协力把临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