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就地过年本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力举措,然而个别地方却曲解政策、层层加码,那对于2021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层层加码”懒政有何感悟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2022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层层加码”懒政心得感悟【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杜绝“乱加码”共享“幸福年”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日就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发布会上强调,对返乡群众“乱加码”就是“乱作为”,就是懒政。
“以前,乡愁是一张张飞机票;现在,乡愁是一张张核酸检测证明。”连日来网络上流传的调侃段子,流露了群众对回乡的期盼与担忧。
当新冠疫情防控的压力,邂逅大规模人口流动的春运,让今年的春节格外不一般。为了让全国人民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国家发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鼓励大家在工作地过年,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奏响温暖的新春序曲。
为了让群众留下来“就地过年”,各地纷纷出实招、亮诚意,发红包,给补贴,发消费券,还有免费流量和门票、免费乘坐公交车等福利,甚至还有流动人口积分奖励、子女积分制入学加分、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让“就地过年”成为了今年的“新时尚”。
然而,受“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传统习俗影响,回家过年始终是部分群众挥之不去的心愿。强制隔离和居住健康监测、乱贴封条等疫情防控“乱加码”,让返乡群众很扎心。归根结底,疫情防控“层层加码”就是一封作风的“举报信”,不仅增加了疫情防控成本,更给返乡群众添堵。
而今,如何在杜绝疫情防控“层层加码”的同时,又能达到疫情防控的效果,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思考题”,更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要想过好年,就离不开科学统筹和周密部署。既要结合实际制定细则规则,更要提高精细化治理能力和水平。要对返乡群众在哪里工作从哪里回来、行程路径车票、行程码健康码、核酸检测证明等信息进行详细摸排核查登记,更要做好日常监测,强化宣传教育,引导返乡群众减少聚集性活动,强化服务让返乡群众真正感受到回家的安全与温暖。
其实,不论就地过年也好,返乡过年也罢,都是群众的一种选择,无所谓对错。党员干部身为“人民公仆”,既要做好“就地过年”的行为示范,更要全身心开展好各项工作,切实为返乡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我们深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众志成城,同心战疫,今年春节,不论在身在哪里,以何种方式团聚,都必将是一个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幸福年”。
层层加码“要不得”
近期,为群众保驾护航过春节,各地相继发布了疫情防控规定,然而,有的曲解政策要求,把“居家健康监测”等同于居家隔离,把“非必要不返乡”理解成“绝不能返乡”;违规封路堵路、责令停产停业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些规定看似是为疫情严防死守,实则是违背政策,变相推卸责任,不担当不作为,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发生,影响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坚决防止和纠正。
把好方向,抓住关键少数“不走偏”。“举网以纲,千目皆张”。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之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依然屡禁屡犯,追根溯源,关键在于少数干部权力观扭曲、政绩观偏差,背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党员干部要在发挥好关键作用上下功夫,把好方向,把控局面。“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越是任务艰巨、矛盾复杂,越要靠“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在疫情防控的压力下,作为单位的“主心骨”,当牢牢把握住正确方向,精准施策,切实发挥关键性的引领作用。
主动作为,克服本领恐慌“不走空”。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就会陷入只考虑所谓的“方便”,用“层层加码”“一刀切”等做法取代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精准防控举措的“怪圈”。因此,党员干部要虚心学习借鉴科学防控经验,主动征求干部群众意见,针对不同时段、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科学精准制定防控措施,坚决防止不顾实际、乱加码乱作为、加重基层负担行为,在确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疫情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坚定求真务实、主动作为的工作作风,在抗疫实践中长才干、壮筋骨,不断增强斗争本领、克服本领恐慌,磨出抗疫真本事。
及时纠偏,坚持问题导向“不走样”。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令基层干部措手不及,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广大党员干部要围绕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动监督下沉,及时发现问题,对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精准施治,对不顾实际、简单粗暴等做法坚决纠正,不断以问题为导向,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问题发现一起治理一起、整改一起,一抓到底,一步一个脚印,相信全面胜利的曙光定不会遥远。
疫情防控:把握“三个准” 杜绝“一刀切”
1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要求各地疫情防控不能“层层加码”,不能搞“一刀切”,痛批“层层加码”“一刀切”是“懒政”行为,是对宝贵防疫资源的一种浪费。
当前,我国本土疫情呈现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依旧任务艰巨,需要党群同心、干群同心,简单粗暴的“层层加码”“一刀切”现象表面上看是在追求“简单化”,实则是唯己不唯民,担当不够、认识不足的表现。唯有扎实把握防疫“三个准”,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才能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识别准:人员摸排要精准。人员精准摸排是疫情防控的前提,是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疫方针的关键。各地要搭建好有效摸排体系,做到上下信息畅通,部门数据互通,充分利用“大数据比对”“入户走访摸排”“督促返乡人员主动报备”“做好重难点场所、区域人员流动登记”等方式,确保数据摸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对于摸排出来的人员要严格按照境内境外、省内省外、是否中高风险地区、是否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等界定标准以及有无健康绿码、核酸证明等,进行有效区分,做到从容有序应对,从源头开始做好防疫工作。
措施准:政策适用要准确。为了确保疫情防控不出纰漏,结合地方实际适当推出一些“硬核”举措无可厚非,但在党和国家既定政策上擅自加码,看似“成本低”“成效快”,实则是在严重损害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更不利于下好全国防疫“一盘棋”。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不能蛮干瞎干,要用心用情,按层次施策,真正区分好“非必要不要返乡”与“不准返乡”的区别,理解好“禁止返乡过年”与“提倡就地过年”的差异,不将居家健康监测、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故意混淆,更不能在时间长短上“做手脚”。政策用得对,人民才会更满意,才能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做到齐心协力、共同抗“疫”。
关心准:关怀保障要到位。疫情防控需要全民参与,政府关心人民,人民必会支持政府,秉持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疫理念,将关怀保障落实到疫情防控的每个环节,加强对各方人员情况了解,掌握好自身底数,劝导在外人员非必要不返乡、不流动,对确因特殊原因需要返乡人员,当地政府应及时建档关注,及时了解生活状况,做好心里疏导和思想工作。各地政府要全面了解辖区内因疫情受影响的“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生活状况,做好生活兜底保障工作,单位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加大对滞留在外、未返乡人员的关心关怀力度。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全面落实好“四方责任”,让疫情防控多点“温度”。
牛年春节即将到来,人员流动逐步增大,对广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扎实把握好防疫“三个准”,勿为春节团聚设置层层“障碍”、不断“加码”,定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让老百姓过上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
让“就地过节”和“回家过年”都有温度
2021年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春节能不能回家团聚,牵动着无数在外游子的心。从多个省份倡议“就地过节”,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强调,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不能层层加码和“一刀切”,不给春节团聚设置超出防控需要的障碍,让“就地过节”和“回家过年”更有温度。
目前,全球疫情防控局势依然紧张,国内疫情呈现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交织的特点,春节期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势必给疫情防控带来更大压力,一旦失守,其代价颇为巨大。为了让各地区群众安心地“就地过节”,各地区都出台了一些暖心政策,有的地方发放消费券、现金补贴留住员工“就地过节”,有的地方工会推出了年货免费寄回家活动,还有的地方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外来务工人员过一个欢乐中国年。这些举措,都让“就地过节”变得更有温度。
“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让低风险地区的人员能安心回家过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明确强调,春运期间的疫情防控政策,是为了尽可能降低疫情扩散的风险,而不是给春节团聚设置超出防控需要的障碍,并对北京以外的省份,提出了“六个不”的疫情防控要求。这些疫情防控政策的出台,为低风险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回家过年吃了一颗定心丸。
但是,疫情防控面前,不论是“就地过节”还是“回家过年”,提高疫情防护意识是重中之重。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春节期间自觉减少聚集和外出,严格遵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离”等疫情防控要求,对各类疫情防控措施多一些配合,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
疫情无情人有情。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周全安排,就一定能构筑起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钢铁长城,让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中国年,迎来疫情防控的春暖花开。
筑牢“安全链” 过好“安全年”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春节,春运线上、返乡路上、回家途中,奔波的脚步声,是心中止不住的思念。忙碌了一整年,我们从家出发,最终还是要回家。千百年来,这条中国人亘古不变的“迁徙路线”,承载着最深沉的情感、最淳朴的心愿,也记录下阖家团圆的温馨美满。
“回家过年”不是轻松一阵子,而是幸福一家子。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至,如同一道休止符,让喜庆热闹的“新春乐章”戛然而止。尽管如此,我们都在为守护家国平安幸福的年味本真而努力奋斗着,“宅”家过年共抗疫情如此,如今倡导就地过年、有序返乡亦如是。无论如何,全力编织好“安全链”,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过年,既是守护“小家”,更是保卫“大家”,点亮幸福的万家灯火。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对滥食野生动物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禁食野味从“管住嘴”到“迈开腿”,饮食防线不断筑牢。近期,车厘子、冻鱿鱼、奶枣等食品多次被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食品安全问题引人关注。虽难有过去“唯有春节才食肉滋味”的感受,但一年一顿的年夜饭大餐,丰盛可口就是全家最幸福的事。因此,吃得安全至关重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检测监管力度,坚决防止包括野味在内的问题食品流入市场、流向餐桌,消费者也要做好防护,注重食品处理过程中的卫生,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是疫情防控的“力举”、绿色生活的“标配”,守护我们熟悉的“年味儿”。
守护群众“指尖上的安全”。疫情之下,我们发现公共卫生存在短板,也看到数字化发展有机遇。居民“宅”在家作战,生活用品和医疗物资靠网购配送;复工复产后,电商热潮迭起,从网红到县长直播带货,借助互联网我们实现了“隔空取物”,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亲朋好友外出聚餐的活动会大大减少,网购吃穿用度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保障群众“买得安全”,就是守护防疫“最后一公里”。一方面,消费者要选择在正规和信誉好的网络平台采购,并对物品外包装进行预防性消毒。另一方面,强化进口物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流程管控,做好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确保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买上“放心年货”。
守护群众“归途上的安全”。一曲《回家的路》,唱出了无数人对过年回家的期盼,串联起车站机场和高速公路等一幅幅春运画面。每至新年,一场大规模的中国人口迁徙便拉开大幕,人潮涌动、繁忙热闹是对中国年的形象描述。然而,今年并不寻常。从2020年12月份以来,一些地方相继出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在此背景下,减少不必要的人口流动,进而减少疫情传播风险、降低扩散可能,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有益选择。我们倡议群众自觉自愿“就地过年”,也要做好“返乡过年”各项保障工作,杜绝层层加码现象发生。做好个人防护,要关注目的地疫情变化和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少串门、少聚集,让人民群众踏上“安心回家路”。
健康安全就是福。春节之于中国人,是头等重要的节日。守护群众健康安全,就是对中国人民最好的祝福。疫情防控与新春佳节交织在一起,我们要切实筑牢“安全链”,真正实现吃得安全、买得安全和回得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过好健康安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