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活动观察记录【实用3篇】

幼儿生活活动观察记录(精选3篇)

幼儿生活活动观察记录 篇1

观察对象:

观察背景:

皑皑,男,5岁9个月,本学期才来的插班生,能说会道,软硬不吃,且时有攻击性行为。他认识大量的汉字,会独立地看书讲故事,在家能用拼音和汉字夹杂着写日记。他的父母各自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立幼儿园,由于工作的原因,家庭成员聚少离多。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不同:妈妈严格要求,希望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爸爸对孩子放任自流,希望他无拘无束、别具一格地成长。

观察时间:

20xx/6/11上午7:45—12:00

观察地点:

教室、户外

观察目的:

寻找教育小朋友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观察实录:

时间活动实录

7:45—8:15他按时来到幼儿园,主动地向老师问好。做操的时候他拼命把第一排小朋友往旁边挤,想站在第一排。我说:“请你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他“喔”的一声走了,走之前还不忘给别人一拳。

8:20—8:40早操后小朋友们都回到教室,洗手、漱口、挂毛巾,只有他满教室地奔跑,一边跑,一边从活动区里拿一个打击乐器去敲打其他小朋友的脑袋。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提醒他去洗手,可是他却像没有听到一般,继续和别人疯闹。我不由得提高音量,把他请进盥洗室,督促他去盥洗。

进餐时,他吃饭的速度很快。保育员老师提醒他要保持桌面干净,他马上就拿一块抹布把自己的桌面擦干净了。

8:40—9:00活动区活动:他用各种雪花片拼成各种各样的飞机。刚开始游戏的时候,他很专注,能够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分享玩具,可到最后随着他玩具的需求量变大,他开始霸道了,将所有的玩具揽在自己的面前。其他的小朋友不愿意了,喊了起来:“老师,抢我们的玩具!”。他听到小朋友的叫喊,抢得更带劲了,我走了过去,他看着我,继续把他抢的玩具揽得紧紧的,我说:请你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吗?他把玩具向外一推,弄得满地都是,临走时还将别人做好的成品捶个乱七八糟。

9:00—9:30我弹起拍手的音乐,小朋友们都坐到座位上准备上课,只有他一个人还逗留在棋类区摆弄着棋子。我提醒他:现在上课了,请你收好玩具快出来!他不理我,继续摆弄。我很生气,提高音量,给他两个选择,第一,坐过来上课。第二,继续玩活动区。他说:我上课了!

练声的时候,他四处张望,把脚勾在前面小女孩的板凳上,小女孩不愿意,想用手扒开他的脚,结果他勾得更带劲了,还不时去拉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很烦他,直接拿着小板凳坐在后排去了,一看她走了,赶紧移动他的`板凳,坐在小女孩原来的位置,紧贴着一个小男孩,并用手指弹别人的脸。小朋友们开始告状了……

9:40—10:10第二节活动是语言,在活动前我与他定下一些关于上课的规则,他说:“我要坐好,不惹别人。”但是与大家坐在一起的时候,他又开始左右打逗别人,于是我对他说:“老师知道你喜欢听故事,为了让你听得更清楚,请你坐在我的身边,待会儿可以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他答应了,拿着板凳坐在我的身边,很专注的听着故事,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言,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10:10—10:20喝牛奶的时间到了,他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等待,而是把牛奶一饮而尽,然后“噔”地一下把杯子搁到桌面上——“我还要喝。”我提醒他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如果你说——老师,我还想喝,谢谢!老师就会更喜欢你!”他听后,马上有礼貌地说了一次。我及时表扬了他。

10:30—11:10今天的户外活动是跳绳,这是他的弱项,因为没有练过显得积极性不是很高。我请一个跳得好的小朋友为他示范,他不屑一顾地说:“我的姐姐跳得比他还好一些!”

11:10—11:20餐前活动了,我知道他认识很多字,很会讲故事,我请他为小朋友们讲故事,他很乐意的答应。大胆地给大家讲着故事,一个接着一个。我表扬了他。“真棒”!

11:20—11:50吃饭之前,我提醒他不要把饭撒在桌面上,他答应了,并且也不挑食,吃得又快又干净。

11:50—12:00散步了,他就在我旁边,和我讲着他原来小时候的故事。

分析与措施:

一、孩子行为的潜台词是内心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一)较多攻击性行为

是个攻击性很强的孩子,性格外向、好强冲动、精力充沛,凡是不合“他”意的,他会不爽,还经常动手打人,小朋友们总是远离他或拒绝他。在日常谈话中,他知道要与小朋友合作、分享,不能打人、抢别人玩具,对于其他小朋友不对的行为也能进行分析和判断,这说明他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知道判断行为的对错,但在集体生活中依然我行我素。

我觉得他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的不同造成他认知与行为的脱节。爸爸的脾气非常暴燥,遇到事情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对老人破口大骂,或是在孩子不听话时给其一顿暴打。那么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用武力可以保护自己,用自己强大的力量去欺负弱小,获得这种“成功”感。

(二)渴望表扬和关注

孩子在集体活动渴望关注,渴望老师对自己与众不同,我深深知道表扬对一个孩子的激励作用。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适当的表扬对他的激励作用,我们也经常请他做老师的小助手,让他自己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及长处。而这一切正验证了这样一句话:不是好孩子被表扬,而是表扬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三)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分享

由于以前在父母开的幼儿园里就读,他有较强的优越感,无论是老师还是小朋友都会让着他,因此,他以自我为中心尤为严重,更不愿意与他人的分享。老师应当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帮助他学会“与人分享”,使其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当他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可以请他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思考:“如果别人这样对待他,你会怎么想?”让他形成一定的换位意识,逐步消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养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二、父母给孩子爱的同时要让孩子有安全感。

(一)家庭和睦对孩子有积极的作用

和睦的家庭能使孩子情绪稳定,学会关心、体贴别人。如果相反的话,会在孩子的心灵上打下烙印。有一次打女孩子,我非常生气,严厉的批评他后,反问一句:“难道你爸爸也打妈妈吗”?他很自然地说:“是呀”。原来他的父母经常为小事争吵,甚至升级到动手打架、互相不理睬的程度,孩子不听话理所当然就爆打一顿。我分别与父母进行了交谈,建议他们为了孩子要克制自己,并努力注意自己的言行。

子女的心灵之花,只有得到父母心血的滋润才能开放,如果孩子最初在家中感受到的是冷漠、自私和相互争吵的感情,那他就容易将社会同家庭一样看待,处处感到冷漠暗淡,因而会对人缺乏信任和关爱。

(二)要正确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

从与聊天中,得知他的爸爸一周或是两周回来一次,在爸爸没有回的时候,他通常用写日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这一点上,我也与家长交流过,孩子只有一个,童年只有一次!他爸爸每每在我面前拿出他的新车钥匙说:“看,这是为了接送他买的车”。孩子不需要车,他只需要你在他身边!他爸爸也不止一次地说:我就是为儿子才开的幼儿园!孩子最喜欢的也不是你开的幼儿园!

孩子需要的是一个爸爸!一个每天能拿出二三十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哪怕是给孩子讲个故事,或者帮孩子洗个澡,甚至因故不能按时回家时,打个电话给家里,和孩子说上几句话的一个爸爸!父爱是孩子的心理需要!

三、规则不仅要知道,还得做到。

家长有时候觉得我们把孩子管得太死。在组织集体活动时,要孩子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已的不良行为,这并不是限制孩子的自由。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自由不是喜欢怎样就怎样,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不意味着支持孩子毫无目的、放任地、无规则的活动。要让自由有约束力,就要有规则,没有规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社会秩序,得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通过引导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逐步建立和完善规则,并认真执行,最后才能“习惯成自然”。

幼儿生活活动观察记录 篇2

我想逐步针对不同类型动作慢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一定会有效果。

开学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班上的孩子动作总是慢吞吞的,观察一段时间后,我总结出原因:

1、孩子动作慢主要与家长教养方式和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有关:家长照顾太周到。家长总觉得孩子慢就着急自己做了

2、不自信的孩子也会慢慢做。孩子缺乏自信,总害怕自己做不好,妈妈只注意孩子速度的快慢,而忽略了好坏。

3、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往往一件事未做完,就去做另一件事,最后哪件事都做不完。

4、没有时间概念。孩子没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做事边做边玩。那么,针对班上这些孩子做事慢的原因,想出了一些方法

1、限定时间,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一件事。

2、陪孩子一起做,对于一些不会做或做的慢的事,孩子会观察成人做,那么教师陪孩子共同做就会有兴趣提高效率。

3、惩罚法。

通过具体事让孩子体验动作慢带来的后果。但不体罚或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4、竞赛法。让幼儿与同伴比赛,有一个竞争对手,幼儿的兴趣就会增加,但比赛的幼儿水平要相当。

我想逐步针对不同类型动作慢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一定会有效果。

幼儿生活活动观察记录 篇3

观察对象:白文恺

观察背景:

皑皑,男,5岁9个月,本学期才来的插班生,能说会道,软硬不吃,且时有攻击性行为。他认识大量的汉字,会独立地看书讲故事,在家能用拼音和汉字夹杂着写日记。他的父母各自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立幼儿园,由于工作的原因,家庭成员聚少离多。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不同:妈妈严格要求,希望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爸爸对孩子放任自流,希望他无拘无束、别具一格地成长。

观察时间:20xx/6/11上午7:45—12:00

观察地点:教室、户外

观察目的:寻找教育白文恺小朋友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观察实录:

时 间 活 动 实 录

7:45-8:15 他按时来到幼儿园,主动地向老师问好。做操的时候他拼命把第一排小朋友往旁边挤,想站在第一排。我说:“请你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他“喔”的一声走了,走之前还不忘给别人一拳。

8:20-8:40 早操后小朋友们都回到教室,洗手、漱口、挂毛巾,只有他满教室地奔跑,一边跑,一边从活动区里拿一个打击乐器去敲打其他小朋友的脑袋。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提醒他去洗手,可是他却像没有听到一般,继续和别人疯闹。我不由得提高音量,把他请进盥洗室,督促他去盥洗。

进餐时,他吃饭的速度很快。保育员老师提醒他要保持桌面干净,他马上就拿一块抹布把自己的桌面擦干净了。

8:40-9:00 活动区活动:他用各种雪花片拼成各种各样的飞机。刚开始游戏的时候,他很专注,能够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分享玩具,可到最后随着他玩具的需求量变大,他开始霸道了,将所有的玩具揽在自己的面前。其他的小朋友不愿意了,喊了起来:“老师,白文恺抢我们的玩具!”。他听到小朋友的叫喊,抢得更带劲了,我走了过去,他看着我,继续把他抢的玩具揽得紧紧的,我说:请你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吗?他把玩具向外一推,弄得满地都是,临走时还将别人做好的成品捶个乱七八糟。

9:00-9:30 我弹起拍手的音乐,小朋友们都坐到座位上准备上课,只有他一个人还逗留在棋类区摆弄着棋子。我提醒他:现在上课了,请你收好玩具快出来!他不理我,继续摆弄。我很生气,提高音量,给他两个选择,第一,坐过来上课。第二,继续玩活动区。他说:我上课了!

练声的时候,他四处张望,把脚勾在前面小女孩的板凳上,小女孩不愿意,想用手扒开他的脚,结果他勾得更带劲了,还不时去拉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很烦他,直接拿着小板凳坐在后排去了,白文恺一看她走了,赶紧移动他的板凳,坐在小女孩原来的位置,紧贴着一个小男孩,并用手指弹别人的脸。小朋友们开始告状了……

9:40-10:10 第二节活动是语言,在活动前我与他定下一些关于上课的规则,他说:“我要坐好,不惹别人。”但是与大家坐在一起的时候,他又开始左右打逗别人,于是我对他说:“老师知道你喜欢听故事,为了让你听得更清楚,请你坐在我的身边,待会儿可以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他答应了,拿着板凳坐在我的身边,很专注的听着故事,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言,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10:10-10:20 喝牛奶的时间到了,他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等待,而是把牛奶一饮而尽,然后“噔”地一下把杯子搁到桌面上——“我还要喝。”我提醒他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如果你说——老师,我还想喝,谢谢!老师就会更喜欢你!”他听后,马上有礼貌地说了一次。我及时表扬了他。

10:30-11:10 今天的户外活动是跳绳,这是他的弱项,因为没有练过显得积极性不是很高。我请一个跳得好的小朋友为他示范,他不屑一顾地说:“我的姐姐跳得比他还好一些!”

11:10-11:20 餐前活动了,我知道他认识很多字,很会讲故事,我请他为小朋友们讲故事,他很乐意的答应。大胆地给大家讲着故事,一个接着一个。我表扬了他。“真棒”!

11:20-11:50 吃饭之前,我提醒他不要把饭撒在桌面上,他答应了,并且也不挑食,吃得又快又干净。

11:50-12:00 散步了,他就在我旁边,和我讲着他原来小时候的故事。

分析与措施:

一、 孩子行为的潜台词是内心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一) 较多攻击性行为

白文恺是个攻击性很强的孩子,性格外向、好强冲动、精力充沛,凡是不合“他”意的,他会不爽,还经常动手打人,小朋友们总是远离他或拒绝他。在日常谈话中,他知道要与小朋友合作、分享,不能打人、抢别人玩具,对于其他小朋友不对的行为也能进行分析和判断,这说明他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知道判断行为的对错,但在集体生活中依然我行我素。

我觉得他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的不同造成他认知与行为的脱节。白文恺爸爸的脾气非常暴燥,遇到事情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对老人破口大骂,或是在孩子不听话时给其一顿暴打。那么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用武力可以保护自己,用自己强大的力量去欺负弱小,获得这种“成功”感。

(二) 渴望表扬和关注

孩子在集体活动渴望关注,渴望老师对自己与众不同,我深深知道表扬对一个孩子的激励作用。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适当的表扬对他的激励作用,我们也经常请他做老师的小助手,让他自己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及长处。而这一切正验证了这样一句话:不是好孩子被表扬,而是表扬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三) 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分享

由于以前在父母开的幼儿园里就读,他有较强的优越感,无论是老师还是小朋友都会让着他,因此,他以自我为中心尤为严重,更不愿意与他人的分享。老师应当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帮助他学会“与人分享”,使其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当他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可以请他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思考:“如果别人这样对待他,你会怎么想?”让他形成一定的换位意识,逐步消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养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二、 父母给孩子爱的同时要让孩子有安全感。

(一)家庭和睦对孩子有积极的作用

和睦的家庭能使孩子情绪稳定,学会关心、体贴别人。如果相反的话,会在孩子的心灵上打下烙印。有一次白文恺打女孩子,我非常生气,严厉的批评他后,反问一句:“难道你爸爸也打妈妈吗”?他很自然地说:“是呀”。原来他的父母经常为小事争吵,甚至升级到动手打架、互相不理睬的程度,孩子不听话理所当然就爆打一顿。我分别与父母进行了交谈,建议他们为了孩子要克制自己,并努力注意自己的言行。

子女的心灵之花,只有得到父母心血的滋润才能开放,如果孩子最初在家中感受到的`是冷漠、自私和相互争吵的感情,那他就容易将社会同家庭一样看待,处处感到冷漠暗淡,因而会对人缺乏信任和关爱。

(二)要正确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

从与白文恺的聊天中,得知他的爸爸一周或是两周回来一次,在爸爸没有回的时候,他通常用写日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这一点上,我也与家长交流过,孩子只有一个,童年只有一次!他爸爸每每在我面前拿出他的新车钥匙说:“看,这是为了接送他买的车”。孩子不需要车,他只需要你在他身边!他爸爸也不止一次地说:我就是为儿子才开的幼儿园!孩子最喜欢的也不是你开的幼儿园!

孩子需要的是一个爸爸!一个每天能拿出二三十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哪怕是给孩子讲个故事,或者帮孩子洗个澡,甚至因故不能按时回家时,打个电话给家里,和孩子说上几句话的一个爸爸!父爱是孩子的心理需要!

三、 规则不仅要知道,还得做到。

家长有时候觉得我们把孩子管得太死。在组织集体活动时,要孩子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已的不良行为,这并不是限制孩子的自由。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自由不是喜欢怎样就怎样,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不意味着支持孩子毫无目的、放任地、无规则的活动。要让自由有约束力,就要有规则,没有规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社会秩序,得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通过引导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逐步建立和完善规则,并认真执行,最后才能“习惯成自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