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3、注意事项
⒈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⒋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5.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协调。
3)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XXX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文 献 综 述
(文献综述题目)(小二号宋体)
学生姓名 XXXX
学 号
专 业 XXXXXXX
班 级 XX042
指导教师 XXX
(以上全部用小二号宋体)
附件:
毕业论文题目文献综述(黑体二号字居中)
作者署名(宋体四号字,居中)
(所在院系 指导教师:XXX)(楷体小五号字,居中)
摘要:(黑体五号字)………………(摘要内容)…………………………………
……………………………………………………………(楷体小五号字)
关键词:(黑体五号字)关键词1 关键词2…………………(楷体小五号字)
Abstract:(黑体五号字)…………(摘要内容)…………………………………
………………………………………………(Times New Roman 小五号字)
Keywords:(黑体五号字)Keyword1 Keyword2…(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字)
…………(文字)………………………
……………………………………………………………………………………………………………。(宋体五号字)
一、研究背景及动态(黑体四号字)
…………(文字)………………………
………………………………………………………………。
二、评述(黑体四号字)
…………(文字)………………………
……………………………………………………………………。
三、结论(黑体四号字)
…………(文字)………………………
……………………………………………………………………………。
参考文献:(黑体四号字)
[1].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 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一般图书)(楷体小五号字)
[2]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 .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期刊)
[3]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报纸)
[4]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准、法规等)
[5]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 出版日期。(专利)
[6]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原件日期[B]. 收藏地:收藏单位(收藏编号):起止页码。(档案)
[7]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古籍)
[8]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未定义文献)
[9]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析出文献)
[10]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载体为为“DK”、“MT”和“CD”等的电子文献)
[11]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学生,他们正处在青年期,心理素质的水平还不高。当他们面临学习压力及社会的诱惑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这影响着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可能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绩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盛的成果。各级领导和教师大都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和长期性的教育过程,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关注,及各高等院校相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对于其实施的成果如何、对学生的具体案例却没有提到,这正是因为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进行测量。所以,在推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平衡,受教育观念和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1 政策的落实与监督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相继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文件中都对高校提出了对大学生经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然而,并没有相关配套的保障监督机制落实。刘聪谈到“当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明确,具体有效的落实方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衔接存在问题。”钱焕琦也谈到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老师认识不足或者不清,导致各校发展状况极不平衡。就是由于缺乏制度上的保证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有力的支持,因而工作开展状况容易因校而异,多数学校尚处于自发状态。
2 师资队伍不完善,素质不高
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以来,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始终被很多研究者所提到。他们认为我国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师资十分薄弱,一是在数量上人才匮乏,二是在质量上,缺乏“质”的保证。在师资水平上,王小康谈到:“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整体上还存在着数量不足、业务水平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提出了具体要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师资短缺、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低、队伍不稳定仍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
3 理论建设相对滞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当属起步阶段,在实际开展活动中特别需要理论的支持和指导。魏晓娟谈到:“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普遍开展起来,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教育研究滞后于实际需要,突出表现在微观性研究、超前性研究不够,对影响机制、解决措施探讨较少,过分强调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理论深度不足。”王小康谈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际需要,主要表现为:宏观研究少,微观研究多;前瞻性研究少,事后性议论多;深入剖析少,浅层分析多;理论性研究少,经验性研究多;发展性研究少,障碍性研究多。这些也都必然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次发展。”
4 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上主要受西方的影响,所采取或运用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许多完全照搬欧美国家,可信度低,不适合我国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李英姬谈到:“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评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无评估。许多学校由于不懂得怎样评估,或者也没有什么部门要求进行评估,所以,只做不估。其二,简单化甚至单一化的评估。评估的方式、手段及内容均趋于简单化,评估指标单一。其三,错位的或片面的评估。”
二 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王小康提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领导重视。只有学校领导真正在思想认识上重视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了,这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建设,应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领导。要健全学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结构;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不断加大经费、场地等方面的投入,以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很多研究者都提出要抓紧培养专业师资,并加强对现有师资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简华、胡韬提到“我们应该加强培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人才,保证培养与培训机构的经费投入;规范培养内容,逐渐全面实行资格认证制度,逐步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要求;要对已经在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行继续培训。”陈浩也提到“当前高校一是要积极引进心理学专业的教师,给教学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二是要对在职不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实行专业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以便于更好地教育学生,而对于那些并不热爱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予以清退,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目前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多数都是照本宣科,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只是一种形式,老师也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达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许志红、郝丽萍提到:“在积极编写和引进优秀教材的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真实反映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针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防止教学内容的同质性,促进教学内容更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进去,切身领悟和体会其主体性,转变其自身的认知和态度、完善和优化他们的心理表征、促进其心理的反恩与建构。同时实行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将课堂知识及时用到实践,使学生能够在各种真实的社会状态下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以往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很多,主要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措施方面的角度去探析,都是从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师资力量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去解决问题,但是缺乏对科学的评估机制的研究和制定,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还有对学生自身这一主体方面的研究也相对缺乏,忽视了学生的内省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以后的研究中要多关注这两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
刘如月 (淮北师范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能自我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作为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及时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和技术的教育。它是以维护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开发大学生身心潜能、完善和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校开设了心理学讲座或选修课,部分院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学课程,一些研究者结合工作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心理咨询等。这可以说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萌芽。大量的研究及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中20%左右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适应不良,心理障碍发生率与以往相比有明显上升趋势。这反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本文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
摘要:
为了弄清我国小学游戏教学与研究现状,利用中国知网和Google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到,游戏教学文章发表数量急剧上升,其中针对单独学科的游戏教学数量较多。本文就收集到的有代表性文章进行综述与分析。
关键词:
游戏教学,文献综述,模型建构
1、引言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迫于应试压力,加上家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儿童的天性被压制,这并不利于儿童的成长。游戏,可以说是儿童成长最主要的的活动。游戏教学法就是利用游戏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发展相应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通过中国知网等权威网站的资料收集,发现游戏教学一直是研究热点,研究文献总量突破2万,20有所回落。
2、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游戏在学期阶段用的较多。传统意义上的游戏只是课堂的辅助手段。李海洋认为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英语教学中,符合游戏教学的原则(目的性,竞争性,公平性原则),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坚定学生学习英语的决心和信心。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累计和总结游戏教学经验和方法,努力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凌美叶()探索游戏教学理论依据,游戏教学思路,种类。游戏教学时教学方法的一次变革,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荀子提倡的“知行统一”,杜威的实用主义,“从做中学”,都为游戏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游戏教学也很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愉悦性。游戏活动种类具有多样性,可以依据学生不同心理特征设置不同游戏,比如针对好奇心设计猜谜游戏,好胜心设计竞赛游戏等。“在玩中学”也要注意游戏目标的是否明确,是否适合学生,游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周颖怡()认为音乐这门特殊的艺术学科,决定了采用游戏教学的必要性。音乐游戏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活动性的游戏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性游戏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新时代的教师应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与游戏特征结合,设置多样性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肖旭()根据体育教学特点,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体育游戏教学模型,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激励学生学习。“快乐学习,表扬为主”。体育游戏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体育教学模型的构建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高参考。
国内有关游戏教学的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主要还是分学科论述,未见形成系统。
3、国外研究综述
从古希腊起,西方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就把游戏用于教学实践中。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及其重视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他认为儿童最好在游戏中学习。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游戏可以锻炼身体的健康,以及肢体的敏捷。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非常重视游戏教学。他强调“从做中学”。皮亚杰把儿童游戏分为三个阶段:0—2岁为练习性游戏;2—7岁为象征性游戏,7—12岁为规则性游戏。国外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提倡的自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特别是近年兴起的TPR(全身动作教学法)对我国儿童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艾里康宁的《游戏心理学》,从游戏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一方法论立场研究游戏,证明,游戏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它是儿童理解人们活动的任务和动机的一种形式。
许多国家都提倡在小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日本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小学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日本幼儿园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内容。由于小学与幼儿园性质不同,所以小学的游戏教学相对受限。美国教育工作者也在小学的教学方法上大量引入游戏成分,使美国小学课堂以“乱而无章”的感觉。如何处理好教学与游戏的关系并形成一套适用的游戏教学的模式对于游戏教学能否在小学有效的体现其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4、研究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对游戏教学研究较早,游戏是儿童学习知识,接触社会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游戏不是让学生放任自由,而是要以教师为主导,与教育相结合,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发展认知水平。国内外对游戏在小学教育中功能和运用情况进行了一定研究,但是教学游戏在课堂中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大多数研究也只局限于理论层面,对于游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较少,也没有人把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系统的研究。这为后来研究者提供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