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优秀4篇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论文参考文献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论文参考文献 篇1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论文撰写的最后一步,论文中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地方都要做上标注,然后在论文的末尾依次列出来,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优秀是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约翰。P.科特,詹姆斯。L.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刘洪钟,孙丽,刘红。组织效率、企业文化与日本银行业的兴衰[J].当代金融家,2005,(6).

[4]蒋峦,谢卫红,蓝海林。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综述[J].软科学,2005,(4):14-18.

[5]雷巧玲,赵更申,段兴。企业文化的测度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15-17.

[6]李成彦。企业文化对组织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7]陈万宁,周双喜,周敏李。企业文化测度与诊断实证研究[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10):23-25.

[8]张勉,张德。企业文化测评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8.

[9]董丽丽。企业文化测度体系的构建及其管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8:28.

[10]占德干,张炳林。企业文化构建的实证性研究—对四个不同类型企业的调查与分析[J].管理世界,1996,(5):24-39.

[11]汤敏聪。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及意义[J].中外企业文化,2003,(1):14-16.

[12]唐娜。迪普罗斯。企业间文化竞争优势[M].重庆:重庆万卷出版公司,2004年。

[13]赵建平。企业文化—管理的灵魂[M].北京:中国石油出版社,2002.

[14]贾强。文化制胜-如何建设企业文化[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

[15]黄育德,建立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J].冶金企业文化,2005,(2).

[16]范芳。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J].企业管理,2007,(9).

[17]张兴华,吴敏洁。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科技创业月刊,2005,(1).

[18叶飞,陈春花。企业文化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0.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倪东生。企业流程再造中的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2(01).

[2]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2000(05).

[3]罗长海。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4]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9).

[5]李胜。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提高市场营销能力供电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04).

[6]李蓉,卢晓君。企业增长的文化动力[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04).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倪东生。企业流程再造中的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2(01).

[2]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2000(05).

[3]罗长海。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4]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9).

论文参考文献 篇2

: 用于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出版地、制作地等

, 用于后续责任者、出版者、制作者、刊名、专利号等

( ) 用于限定语、期号、部分号等

[ ] 用于文献类型标识以及著者自拟的著录内容。

. 除上述各项外,其余的著录项目后用“.”号。

(二)参考文献类型与文献类型标识

按照国家标准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将纸张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划分为十种类型,并用十个单字母分别标识: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S——技术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如全宋词、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等。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广告

(三)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的条目以小于正文的字号排在文末,并按下列格式著录: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篇名[文献类型标识符].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此项也可在文中参考文献序号的后边用P页码加小括号的形式标注).

2.期刊文章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著录格式: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析出文献中的原文献为专著时,其著录格式为: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报纸文章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5.专利的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6.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著录格式: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8.各种未定类型的文献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1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2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2)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

(4)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 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e.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 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2] 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论文参考文献 篇3

关于经济管理学学生论文的写作要求有哪些?经济管理学论文参考文献要求呢?以“商业银行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为案例标题引导大家。

音乐论文参考文献一:

[1]应诗真着。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2]李晨阳。巴赫《帕蒂塔》的世俗性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3]王倩。舒曼《升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研究[D].沈阳音乐学院2013

[4]李应华着。西方音乐史略[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5]吴晓。格拉纳多斯的《12首西班牙舞曲》之舞蹈元素研究[D].燕山大学2014

[6]韩萌。肖邦夜曲的旋律结构、人文性解释及演奏诠释[D].燕山大学2014

[7]潘雅清。钢琴演奏的心理调控技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8]姜珊美。浅析舒曼《阿贝格变奏曲》Op.1[D].西安音乐学院2012

[9]蔡良玉着。西方音乐文化[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10]邹建平,施国宪编着。罗西尼[M].东方出版社,1997

[11]姜洋。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初探[D].沈阳音乐学院2013

[12]张鹏。穆索尔斯基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和声运用特征之探析[D].沈阳音乐学院2013

[13][美]保罗·亨利·朗格(P·H·Lang)着,张洪岛译。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14]王一凡。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15]刘碧琳。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风格特征与演奏诠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4

音乐论文参考文献二:

[1]廖叔同着。西方音乐一千年[M].三联书店,2004

[2]王黎平。浅谈电影音乐审美的多元化[J].电影文学。2010(22)

[3]邢艺,主编。西方钢琴作品曲名全集[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4]肖晶。罗西尼声乐套曲《威尼斯赛船会》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

[5]杨儒怀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6]郭赛男。论罗西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D].山东师范大学2011

[7](美)弗里德伯格,着。成功钢琴家攻略[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8]高为杰,陈丹布编着。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卡尔·莱默尔(KarlLeimer),瓦尔特·吉泽金(WalterGieseking)着,()姜丹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0](德)格奥尔格·克内普勒着,王昭仁译。19世纪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1]曾睿娟。罗西尼歌剧唱段中女声花腔部分的特点及其运用[D].武汉音乐学院2006

[12]宋晶。罗西尼喜歌剧中两位女主角罗西娜与辛德瑞拉的主要唱段及人物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

[13]李京宪。罗西尼艺术歌曲《舞曲》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把握[D].上海师范大学2013

[14]高晓光,吴国翥编着。钢琴艺术百科辞典[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

[15]钱仁康,钱亦平着。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16]张玲玲。透过歌剧《塞密拉米德》看罗西尼次女高音的风格及特征[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9)

[17]喻家燕。钢琴学习中的踏板基本运用技法[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音乐论文参考文献三:

[1]邱鑫。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王少维。纵聚类音乐分析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3

[4]冶鸿德。二十世纪(五种)音乐分析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

[5]石慧。梅西安《被遗忘的奉献》音乐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1

[6]邱鑫。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7]蒋长清。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

[8]王艺。约翰·菲尔德夜曲初探[D].山西大学2010

[9]陈昀。福斯特歌曲在美国大众音乐发展中的地位[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王菲。军旅歌曲《热爱》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

[11]耿仁甫。音乐分析法研究[D].贵州大学2008

[12]欧阳文思。音乐鉴赏中动漫的现念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13]许黎。无词人声作品类别与特征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4]张盼盼。约翰·斯塔米茨交响乐的音乐学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4

[15]刘岩晶。申克音乐分析体系与传统音乐分析体系个案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6]金华芳。《陕北四章》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及演奏心得[D].中央音乐学院2011

[17]司季发。序列“准则”与赋格“结构”的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8]蒋长清。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程露。高平《舞狂》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3

论文参考文献 篇4

参考文献:

[1]冯祺我国国产手机市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2]刘玉松中国手机市场分析及国产手机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3]陈博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现状分析[J].中国市场,2013(1).

[4]李玉韬浅析摩托罗拉的战略风险管理[J].财务与会计,2012(8).

[5]敏行联想乐phone的战略风险与定位关键[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0(5).

[作者简介]刘晓红(1989—),女,山东日照人,会计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

附1:《对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界面设计的几点探讨》

参考文献:

[1]杨东润。数字媒体中的交互设计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以资讯类手机APP应用为例[J].传谋,2015(12).

[2]林刚,张碧涛。基于互动装置艺术的手机美图APP品牌运动研究[J].今传谋,2015(3).

[3]陆远蓉。基于移动用户体验的APP设计[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4(8).

附2:《智能手机中传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鲁建全,贾晓燕。传感器在手机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2013(03).

[2]牛利。移动设备上的传感分析[C].第十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报告集,2014.

[3]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学会网站:自主知识产权便携式智能有害金属电化学分析仪诞生[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3(04).

[4]黄善洛等:基于Android平台的便携式痕量重金属离子检测仪的研制[J].分析化学,2015,43(07):1098-1103.

[5]王骥,王莜珍,任肖丽,沈玉利。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污染监测系统[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29(03):247-250.

[6]OFweek仪器仪表网内置传感器将为智能手机应用带来新的革命,2014.

[7]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背景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学人,2015(18).

附3:《智能手机电源管理模块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徐进。智能手机电源管理模块和音频模块设计[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2]刘平。智能手机电源管理系统设计与故障分析方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3]陈熹,陈英,戚正伟。一种智能手机电源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09):80-82.

附4:《锁屏Android智能手机的取证方法》

参考文献

[1]戴明。手机取证及其电子证据获取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5(58).

[2]杜江。智能手机取证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69).

[3]赵毅。智能手机取证方法研究[J].取证技术,2016(59).

[4]刘欢。手机取证及具体分析研究[J].电脑技术,2016(123).

附5:《智能手机SD卡数据恢复初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陶荣,饶佳艺,严丽娜等。智能手机RS-MMC存储卡数据恢复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2.20(17):180-182

[2]周立功。ARM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实例(二)[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3]刘素花,龚德俊,徐永平等。SD卡在海洋数据存储中的应用[J].海洋科学,2009.33(3):16-20

[4]李志强。常见硬盘数据损坏的类型及恢复方法[J].硅谷,2011.23:124-126

[5]杜江,贾昌海。基于Thumbs.db文件的数据恢复技术研究与开发[J].电子设计工程,2011.17:10-12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