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介绍(优秀4篇)

在书写一篇论文的时候,我们引用了参考文献要在论文末尾进行标注,那么大家知道参考文献中报告的格式是什么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介绍(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介绍 篇1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和其标识

1、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2、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和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 cp eb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和其标识: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二、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和示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希孟。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和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68-471.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07-26.

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和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有关文献期刊的格式怎么写 篇2

媒体融合的概念由美国学者伊契尔索勒普尔于1983年首次提出,认为电子信息技术将彻底改变传统媒体隔离的传播模式,向新的融合模式发展[1]。2005年前后,这句话从蔡雫[2]引进中国,一度掀起了研究热潮。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期刊媒体的融合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与我国目前的科技实力不符,值得深入研究积极推进。

(一)基于知识网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以中国知国知网(comki)数据库,统计分析了中国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的情况。在进行高级搜索时,由于媒体融合和媒体融合在行业中存在长期通用的情况,有些学者以新媒体为同类型的研究对象,分别以科技期刊和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新媒体为主题进行搜索。为了解决相关研究的开始时间和获得更多数据,搜索时不设置开始时间,截止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由于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更具代表性,期刊来源成为核心期刊,相继选择第三篇文化、教育、历史出版事业,这里出现的期刊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g23出版事业的12种期刊。根据上述条件搜索,共获得321篇文献,删除重复统计、投稿指南等无效文献后,获得147篇文章,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简要理解中国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文献的年代和空间分布。

文献年代的分布情况可以反映该领域研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助于理解其发展趋势。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可视为研究的开始阶段,分别有2篇、7篇、11篇文献。2015-2018年是发展阶段,文献数量比2014年翻了一番,其中2015年26篇,2016年32篇,2017年38篇,2018年31篇。这一发展趋势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一致。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形成立体多元化、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媒体融合升级为国家战略。科技期刊媒体的融合研究可以说是借助力量进行的。但是,从整个文献的数量来看,年平均文献不足40篇,该研究仍处于发展初期,未来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分析研究领域文献的主要来源期刊,可以得出该研究的空间分布情况,为科研人员提供文献搜索、文章发布等信息。据统计分析,147篇文献发表在11种出版事业类的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行量的前三位是《编辑学报》发行56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行45篇,《科技与出版》发行26篇。三种期刊发行文献的比例为86.39%。之后,《出版广角》、《出版发行研究》、《编辑之友》、《中国出版》分别发表了7篇、4篇、3篇、2篇,《编辑学刊》、《出版科学》、《现代出版》、《中国编辑》分别发表了1篇文献。发表期刊比较集中,期刊发表数呈两极分布特征。

(三)融合发展方兴未艾。

在文献研究主题方面,关键词可以体现领域研究的热点、发展方向。据统计,在593个关键词中,研究热点(见表1)主要集中在两微一端、编辑素养和人才培养、数字出版、传播模式、集群经营等方面。从文献研究内容来看,融合发展在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成为共识,主要表现为(1)融合范围扩大。科技期刊媒体的融合发展已经深入医学、药学、航空、建筑、力学、地学、农业、机械、海洋、气象、生物等各个领域。(2)融合深度不断加强。不同的科技期刊采用网络整合、微博、微信号公众信号、app客户端、优先出版、开放访问、oa出版、视频出版、h5制作等多种媒体出版和技术应用方式。(3)融合发展得到市场认可。一些科技期刊新媒体业务首次具〔〕有品牌效应,获得一定收入。

(一)整体整合过程缓慢。

尽管媒体融合是必然趋势,但受现有体制、资金投入、技术手段、人才队伍等因素的限制,许多科技期刊数字化进程缓慢。一些科技期刊对媒体的整合持观望态度,存在重新开始轻运营的情况[3],虽然开设了两微一端,但流于形式,推送量少,内容单一,也有成为僵尸号码的情况。总的来说,科技期刊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道路还很远。

(2)内容缺乏独特的风格。

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在新媒体内容上仍存在原创性不高、同质化现象普遍等问题,在实践中未能根据自己行业的特点形成科技期刊的独特风格。例如,期刊网站的页面设计和模块设置相似,微通信公众平台和app简单地复制了纸媒体的内容,传输原件少,创新性和创造性不足,新媒体和纸质期刊的重复建设也降低了新媒体对参加者的魅力。

(三)复合型编辑人才不足。

优秀编辑人才是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常有丰富的编辑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但媒体融合缺乏前瞻性思维和长期规划能力,在技术融合、内容融合、经营融合、管理融合等方面也缺乏专业培训。现有人才储备难以满足媒体融合建设的需求,阻碍了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步伐[4]。

(四)集群化发展程度有限。

我国科技期刊在集群集群化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华医学会期刊集团、中国科学协会科学技术期刊集团、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期刊等,在数字出版、资源管理、品牌营销、社会影响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效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与中国科技期刊总量和国际期刊相比,目前科技期刊集群化[5]、集约化[6]的发展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主体性、互动性、及时性、灵活性不足,规模效益不明显。

(一)整合资源,发挥规模利益。

目前,大多数科技期刊小而散的存在形式阻碍了一流期刊的崛起。应鼓励科技期刊合并重组,在政策、制度、资源方面,政府和主管部门应给予支持和帮助,推进和引导科技期刊合并的主办部门主导的集群发展,通过资源共享和再分配,实施统一管理和运营,创造名刊,创造新刊,形成差异化定位,共同发展的期刊群体

(二)内容为王,全媒体融合运营。

期刊论文媒体要不断发挥深度阅读优势,始终强调内容为王,依托专业的学术平台和强大的作者团队,以高品质、权威的内容打造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官方网站应结合学科特色,创建知识创新、期刊宣传、在线投稿等重要平台,成为该学科、行业重要的专业网站。社交媒体应充分发挥两微一端的快速、灵活、互动传播优势,特别是投入人力物力运营微信平台,优化功能设置,为参加者提供方便、个性化的服务。通过有趣的内容,结合文字、漫画、视频、音频的表现形式,实现学术内容的碎片化、浅读,提高期刊的关注度,为期刊构建新的媒体传播和经营平台。

(3)培养人才,促进团队变革。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编辑部要长期规划人才培养,组建新的编辑团队。培养现有青年编辑,成长为理解编辑、理解技术、理解专业、理解营销的全方位人才。例如,航空杂志社建议将科学普及期刊的编辑作为科学普及专家,培养能够写文章、能够编稿、能够开讲座、能够上电台、能够出现场景的全媒体人才队伍,初次取得成果[7]。同时,拓宽和优化人才引进渠道,从外部引进数字出版业务和新媒体人才,通过人才流通带来新思想新理念,推进新媒体业务改革。

(四)开发平台,自主数字出版。

我国许多科技期刊势头薄弱,数字出版业务以版权购买的形式被大型数据库公司垄断,内容优势丧失主导权。这种被动局面,小型科技期刊编辑部难以扭转,但对于有条件的科技期刊,其所属的大型学术出版机构和协会组织可以自主开发数字编辑系统、移动终端系统等,作为产品普及。通过建立数字出版平台,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服务,科技期刊可以掌握主导权,形成竞争优势,有利于自己的长期发展,对打破市场垄断、促进行业市场良性发展有很大影响。

(五)知识变化,多元可持续利益。

知识服务和知识收费成为新的出版业态,给科技期刊实现多样性利益带来了机会。科技期刊应提供知识增值服务,开创多种收益模式。(1)利用知识收费平台实现知识变化。例如,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和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建立的中国出版融合内容交易服务平台可以为科技期刊的知识支付提供专业服务。《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通过使用加入该平台的rays系统,在报纸内容中添加二维码,扫描收费可以看到独家论文说明和快速问答等服务[8]。(2)以两微一端为平台,利用广告发布、衍生产品(例如文创产品、定制产品)、深度服务(例如会议训练、特色旅游)等多种战略,构的媒体收益模式。例如博物杂志,微博粉丝已经达到千万人,交流活跃,带来巨大的广告收益[9]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单击链接,购买杂志、文创产品、定制信用卡,也可以参加特有的博物旅行项目。博物纸媒与微博、微信形成了互动共享、互动促进的融合发展局面。随着媒体融合战略的东风,我国科技期刊在新媒体领域势头强劲,有很多制约,但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期刊要把握时代机遇,开拓渠道,创新机制,与新媒体快速融合,深度融合,在更优质的发展平台上迎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介绍 篇3

1 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和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和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和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在论文涉和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和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2 参考文献着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着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着录的目的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着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和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和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着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 着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和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它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 着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着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 着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 着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 参考文献的着录原则

1) 只着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着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着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 只着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 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 采用规范化的着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5) 参考文献的着录方法。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所以这里作重点绍。

4 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是指作者在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连续编码,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进行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文献序号顺序依次排列

4.1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着录项目

译著的参考文献格式 篇4

1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1] 陆赋生,卢朝升,虞建荣,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06,4(4):30-31.

2 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M].其他责任者(选择项).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2] 霍斯尼 R K.谷物科学与工艺学管理[M].李庆龙,译.2版.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

3 报纸

[序号] 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N].人民日报,1996-10-25(2).

4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M]//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4] 白书农.植物开花研究[M]//李一鸣.植物科学进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46-163.

5 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C]//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5] 赵颖力,曹敏,王琳,等.《化工学报》编辑部的人才建设[C]//第3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2003:86-88.

6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授予学位地):保存者(授予学位单位),年份.

[6] 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0.

7 会议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Z].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

[7] 惠梦君,吴德海,柳葆凯,等.奥氏体-贝氏体球铁的发展[Z].全国铸造学会奥氏体-贝氏体球铁专业学术会议,武汉,1986.

8 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EB/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网址。

[8]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23].

注:尽量注明具体网络地址。

9 报告

[序号] 作者.报告名称[R].出版地(报告地):出版者(报告举办单位),年份.

[9]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理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10 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881056073

11 标准

[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1] 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 3100~3102-93 量和单位[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注:标准的著录可略去起草责任、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

[12] GB 6432-86 饲料粗蛋白的测定方法[S] .

附:(1)外文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与中文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相同。在参考文献中,用各种文种书写的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国人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但不加缩写点(.)。

(2)作者超过3人,仅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

(3)在参考文献中,尽量避免使用网络信息

其他类型文献的参考文献析出格式请执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 7714-87)有关顺序编码制析出格式之规定,图、表中参考文献请在图、表下方标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