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暑假家教社会实践报告(汇总三篇)

学生暑假家教社会实践报告(精选3篇)

学生暑假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篇1

转眼他就要开学了,我也结束了家教生活。他的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许多,学习也知道使劲了,以前的疑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这就是我家教的效果。他的父母很感激我这段时间对他的帮助。

家教生活让我想起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多感触。我认为,城市与农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生长在这两个世界的人们,在某些方面会有不同的表现。农村的孩子都要到地里去帮父母干些粗重的农活儿,他们能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深刻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他们不会懒惰。相反,会更加勤劳地工作和学习,为的是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然而,城市家庭一般生活很优裕。上学放学有人接送,提出的种.种要求都会得到满足,甚至连自己的房间都会有人整理打扫。生活如此安逸,就很容易养成懒惰的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很有必要。城市孩子缺少像农村孩子那样多的吃苦机会,我认为这是一种遗憾。

学生暑假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篇2

实践时间:

20__年__日——__日

实践活动:

家教

实践目的:

第一,勤工俭学;第二,丰富假期生活;第三,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实践经历及收获。

这是我上大学以来的第一个暑假,理所当然要回家和父母亲人团聚。不过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与父母商量,准备找一份工作,在母亲同事的推荐下,我找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这是我大学假期的第一份社会实践工作。得到了一个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我的暑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家教工作让我学会了许多,体味了许多,思考了许多。

我的学生叫李__。第一次到他家做客,李哥和嫂子热情地招待了我,与我在客厅里诚恳地交谈了很久。从李睿哲的性格爱好谈到他的学业特长。因此,第一次了解李睿哲时,通过与他交谈篮球开始的。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以下情况:李睿哲有很强的求知心,但是几年来懒于学习,贪于玩乐。”由于上述诸多原因,他的成绩很不尽如人意。父母对他抱以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够考上重点高中,近而考入大庆大学。而他现在的学习情况,让他的父母感到担忧。

在交谈中,我可以感受到父母心中那种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感受到父母对儿子的那种期望是那样挚热的、无私的。他们看的很远,看到了儿子的未来;我被父母对子女的这种情义深深打动了,同时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对于没有任何家教经验的我来说,毕竟是一个“挑战”。

思想汇报专题

他,叫___。又高又瘦。稚气未干的娃娃脸上。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家教的第一天,在学习上很随意,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开始意识到: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讲课,而是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

第二天,我给他讲了我的同学的经历,给他阐明了学生的职责和学习的目的。他似乎懂得了什么。不时地点头表示同意。此后,我也经常给他聊类似个事,不时地与他交谈学习体会。他的听课状态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每天上午工作两个小时,中间有一段休息的时间。因此,我在以后的讲课中,对他的要求渐渐严格起来,并经常给他讲解懒惰的害处。他虽然听得进去,但改观不大。这是可以理解的。

家教生活,苦中有甜,喜忧参半

由于每天做家教,这就迫使我改掉了假期睡懒觉的习惯。开始的几天,他听课时,时常会走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有时,我心里会感到很恼火:自己如此卖命地讲,他却置之不理,好在我很有耐心。每当他走神时,我都会提醒他,耐着性子给他讲下去。

他做题时,喜欢,而懒于动手。听课时,也只是“洗耳恭听”,从未做笔记。这正是他学习懒惰的体现。我清楚地知道:他有时会给我带来“沉重”的打击。记得有一次,我给他讲解了,他听课时,显得有些吃力。我讲完后,问他是否还有疑问。他点头表示全听懂了。过了两天,为了检验复习的效果,我感觉自己仿佛从九霄云殿一下子跌进了无底深渊。这是我家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

事后,我不断地反思:是自己的原因,还是他的原因?不管怎样,有一点很清楚:他根本没听懂。面对懒惰成性的他,我显得“束手无策”。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懒惰是学习的“大敌”。只得不时地督促他,鞭策他,使他逐渐变得勤快起来。

分别的日子

转眼他就要开学了,我也结束了家教生活。他的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许多,学习也知道使劲了。他的父母很感激我这段时间对他的帮助。

家教生活让我想起了很多东,得到了很多感触,城市家庭一般生活很优裕,孩子生长在如此的环境里,个别甚至不会去吃苦。上学放学有人接送,提出的种.种要求都会得到满足,甚至连自己的房间都会有人整理打扫。生活如此安逸,就很容易养成懒惰的习惯。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很有必要。以上就是我的收获和体会。这十几天的经历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不论什么事只有亲身的体验过,才会有真实的感受,才能对这件事有比较实在的,深刻的认识;还有一点就是,世上无易事,均须用心去做。这些收获和体会将影响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对以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生暑假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篇3

在暑假里我准备出去实习,这是我计划已久的事情了。之前因为各种事情耽误了,假期的时间总是抽不出空来,所以一直想实习却没有成功。不过这个暑假我是再也不会浪费时间了,我已经决定了。

我的专业是中文专业,现在这种专业已经不是很流行了,主要是工作不是很好找,而且学出来用处也不是很大,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就是记者了。我也是冲着记者的身份,我想到一家报社去实习。

今暑假期间,我参与了xx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卫报社关于刷卡取报的市场调研活动,以调研的方式在第一线感受刷卡取报这一新模式给传统报纸发行模式带来的冲击。其间,我还通过与报社发行部何主任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谈话和交流,较为深入的了解了《卫报》以地铁这一新型公共交通工具为载体的发行渠道。对于这两种创新发行模式,我谨以个人观点作出相关分析。

背景材料:

xx日报报业集团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集团党委带领下,集团员工发扬创新进取、务实敬业、诚信和谐的精神,聚精会神抓导向,一心一意谋发展。集团新闻宣传平稳有序,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内部改革取得突破,和谐建设出现新的面貌。

《卫报》是由xx日报报业集团和地铁总公司联合打造的一份综合类新闻日报,以“轻松,时尚,有用”为办报宗旨。

《卫报》xx年5月15日正式创刊,运用自身独有的运作模式,仅用了40天时间,就将发行推至16万份,一时间引起中国传媒界巨大的震动;改版后的《卫报》集读者俱乐部、免费刷卡取报、地铁派送和公共场所赠阅于一身,通过与苏果、麦当劳等企业合作的一系列的活动策划打响了品牌知名度,提升了自我形象,截至目前,《卫报》发行总量已攀升至30万份,稳居xx地区都市日报发行前三强。《卫报》在国内首创数码刷卡取报系统,1200多台刷卡机已基本覆盖南京主城区,其独有的地铁内发行量突破10万份,创造出都市日报快速发展的奇迹。

主要发行渠道:

地铁派送:每天7:30-13:00在南京地铁沿线各站发行8-10万份;

主城区200栋精品写字楼固定订阅;

全市266个读报居民小区家庭订阅;

主城区1200个报亭刷卡点会员读者刷卡取报;

主城区1000个特约零售报摊零售;

大型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定点投递;

新街口、山西路、珠江路等闹市区分别有100个人工派送点;

市区主要加油站、苏果连锁超市、休闲娱乐场所赠阅。

搭乘“开往春天的地铁”:

全国首创刷卡取报新模式:

xx年4月《卫报》实施全国首创刷卡取报发行模式,截至目前,xx市已有1500家报摊成为《卫报》特约刷卡点,近10万名读者通过刷卡方式领取报纸。

仅仅两年的时间,通过刷卡取报方式,《卫报》已经从一张改版初期纯粹的“地铁报”发展为一份主流报纸,日刷卡量目前达到近10万份,报摊发行量居于前三名。也正是这种首创的刷卡方式,使得《卫报》地面的发行量达到了地铁发行量的2倍多。

其次,特约刷卡点定点发行方式可实现读者人群精确投放;让每位持卡者都成为《卫报》的尊贵会员,这也是持卡刷报的另一个亮点。成为会员就意味着读者不仅可以免费享受《卫报》带来的多种优惠服务,还可以到300家本报特约加盟商户享受最低消费折扣的超值优惠服务,以及报纸最近开展的报纸购物活动——东方乐购。可以说,会员制稳定了部分读者,正是越来越多的取报卡的办理和使用成就了《卫报》的地面发行量。正如上文所述,如今网购、团购风行,《卫报》依托会员制定期开展的报纸购物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反过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吸引了部分年轻读者群,保证了发行量。

xx年《卫报》改版后正式在地铁一号线进行免费派发,现派发量近10万份,被称为地铁发行的“霸主”。

地铁这种轨道交通方式对于中国大多数城市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同样,地铁报对于中国报业来说也是个新生事物。作为一份刚刚完成改版、“重获新生”的都市日报,《卫报》的定位更加倾向于年轻、时尚和快节奏,因此,地铁就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卫报》要占领的首要“高地”。

地铁中熙熙攘攘的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都市青年,他们年轻但不失稳重,前卫但不迷茫,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进取心。快节奏的工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他们不在流连于电视机前,如何更快、更准、更便捷的获取自己所需资讯曾经是他们头痛的问题。如今,一份以“轻松,时尚,有用”为宗旨,针对年轻、前卫的群体量身定做的报纸出现在了地铁。没有找零的麻烦,因为它是免费的;不必担心没有取报点,因为在地铁的各个出(入)口都有它的身影!对于读者来说,原来取报可以如此的便捷!

主动筛选阅读人群,对应目标客户的广告商捕捉到这一点后,自然不会熟视无睹,这也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报纸广告的吸纳问题。《卫报》读者群体因锁定在有稳定工作、固定收入、有消费能力的年轻时尚人群,使广告主实效千人成本降至最低点,其良好的广告投放效果也使得该报成为众多广告商的必选媒体。而从盈利模式上看,更在一定程度上为报纸持久性运作和可循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这就是用“重点培养”取代“普遍撒网”,从发行上做出差异化,与其他报纸广告发布“多而不专”带来的低效率宣传效果及其恶性循环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