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安全检查报告(汇总三篇)

化学实验室安全检查报告(精选3篇)

化学实验室安全检查报告 篇1

(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达到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

(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4):实验步骤:实验书籍有(即上面的话,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加到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的现象

(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

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率:9.8/13.7=71.5%

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化学实验室安全检查报告 篇2

20xx年,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工作,在XX公司安监部的正确领导和实验室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深入贯彻落实安全标准化、班组安全建设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传播“安全发展”的管理理念,广泛开展了实验室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和安全隐患排查等活动,进一步落实了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定不移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推进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实验室安全生产工作卓有成效。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

实验室成立并完善了安全管理机构,齐抓共管,通过安全讲课等宣传手段,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公司安全生产和其它安全生产文件精神,并利用安全活动记录和安全例会记录、交接班,及时传达学习,全面宣传当前安全形势和要求,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全方位地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并逐一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全面落实

1、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签定了安全生产和冬季四防责任状,使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加大安全工作执行力度。同时在实验室建立了《开停车安全注意事项》、《安全动火分析注意事项》规定,对各类隐患和违章加大检查、整治、处理的力度,着力解决有章不循、执行不力的问题,如员工劳保的穿戴问题;做样不认真,图省事操作、习惯性违章等进行严肃处理。

2、重新修订了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防事故现场处置预案;建立了实验室班组安全建设体系;安全标准化体系;并有效地运行。

三、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加强员工的入职教育和日常教育,做好教育台账、记录。从安全文化的养成、技能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引导岗位员工做到“只有规定动作”,杜绝“自选动作”,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每月对员工进行气防和消防知识培训,每季度进行《安全生产法》及《职业健康》等知识讲座。使员工和管理人员都牢牢树立起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安全。

四、加强事故隐患整治的工作

1、对取样口进行跟踪检查,实验室共有样点180个左右,有高温高压、低温高压、有毒有害、窒息气等样点,要求班组人员取样时必须两人进行,取样同时有人监护,并且要求技术员每周巡检样点两次,发现问题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维护处理,减少了跑冒滴漏。一年来我们修复取样口渗漏达20余次,改进取样口如SC6606、AM1512、SC7203等,减小了取样口的毒害性。

2、注意实验室现场分析岗位的工作细节,制定了具体的安全注意要点和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如:自行车停放在主干道上;取样开阀时要侧身操作,防止伤人或中毒。

3、实验室还对特殊工种和岗位坚持100%持证上岗,十月份化验员证到期,实验室及时联系呼市技术监督局进行培训,重新取证,从源头上消除隐患,保障安全。全年实验室组织安全检查62次,隐患自检自查自改四次,查出隐患问题三十余项并进行了有效的整改。

五、积极开展“班组安全建设”“安全生产月”和“清剿火患”及“冬季四防”活动

1、做好宣传活动。利用讲座、漫画、等形式,宣传各项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2、做好动员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对安全活动进行了部署,向员工传达活动部署的工作要求和安排。

3、进一步做好安全隐患的处理和安全检查。对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和生产设施安全状况做全面的检查。

六、保证各项具体活动和措施的有效落实

1、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有效实施。每月初实验室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布置当月安全生产,明确中心和重点;每周五组织班长以上人员对实验室各岗位进行全面检查发现不足,马上整改;安全员每天参加车间班组交接班,及时传达安全指示精神;每天对实验室所属的`水、电、气、取样口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每班次对钢瓶间、氢气发生间等重点岗位进行气体监测,有无易燃气体泄漏。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

2、加大化学危险品、药品管理力度,实验室有上千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腐蚀性,必须严格管理,实行双人双锁双领出管理制度,同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实验废液,保证不污染环境。分析取回的易燃样品及使用的易燃试剂及时回收到指定地点,即避免浪费又保证了安全。

3、安全动火分析和置换气分析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动火分析和置换气分析关系到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安全动火分析和置换气分析的准确性,可以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为此实验室编写了安全动火分析和置换气分析方案,对进行安全动火分析和置换气分析的员工进行了全面培训,在工艺车间对重点部位进行作业,需进行安全动火分析和置换气分析时,我们随叫随到,重点部位除现场分析外,还要取样复核并留样直到工艺车间的作业任务完成,并做好分析数据的原始记录,把好安全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20xx年,实验室安全动火分析和置换气分析共做了一万余次,仅五月份检修,安全动火分析和置换气分析共做了3000次以上,保证了安全检修。

七、建立班组安全建设体系和安全标准化体系

按照公司的要求着力推进班组安全建设。一是继续提高对班组安全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班组安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进一步落实班组长、职工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把事故隐患化解在班组、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三是强化班组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技能培训活动,使一线职工形成牢固的安全意识、过硬的岗位技能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四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感染和激励员工学赶先进、争创佳绩;五是抓好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切实把企业达标、专业达标建立在岗位达标的基础之上,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到实处。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但我们有信心在抓好实验室分析工作的同时,也抓好安全班组建设、安全标准化,力争安全、优质、高效、经济的圆满完成化验分析任务。

化学实验室安全检查报告 篇3

(实验A) 实验名称:小苏打加白醋后的变化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化学反应

实验过程:1,将两药匙小苏打加入一只干净的玻璃杯中 2,在加如半杯白醋,盖上硬纸片,轻轻摇动玻璃杯

3,观察玻璃杯内物质的变化情况,通过接触感受杯子的温度变化 4,取下硬纸片,小心扇动玻璃杯口处的空气,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将小苏打加入玻璃杯中后,将白醋倒入杯中,盖上硬纸片,轻轻的摇晃杯子,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杯子里传出了一阵阵的“呲呲”声,并且,白醋中不断的冒出了许多的气泡,用手触摸杯壁,好像杯子的温度比以前降低了一些。

取下硬纸片,小心的扇动玻璃杯口处的空气,用鼻子闻被手扇过来的空气的气味,可以闻到一股不是很浓的酸醋味。不是很好闻。 实验收获: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醋酸钠。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正常人的嗅觉条件下没有气味。但反应物醋酸具有挥发性,因此会有醋酸的味道,此外,反应产生的醋酸钠也具有醋酸的气味,同样会产生醋味。

反思:用的玻璃杯不够薄,可能使杯子温度的变化不够明显。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