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工作自查报告【汇编五篇】

实验工作自查报告(精选5篇)

实验工作自查报告 篇1

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多来,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下阶段工作,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雷甸小学位于德清县中南部,学校现有61个教学班,2286名学生,118位教职工。设中心学校一所,辖设7所村完小,是一所典型的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目前,1-4四个年级40个班、1386学生参加新课程改革实验,参与数占全校学生的65%,参加实验教师有70人,涉及语文、数学、校本等7门课程。

近三年来,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学校布局的松散,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克服瓶颈制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求实、创新”的校风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勤奋、创优”的教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县首届先进校本教研学校。

二、我们的做法

1、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思路

基于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确定我校课改的主题是:“融入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师生共成长”。总体思路是: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反思、优化教师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出具体目标:

从学校层面上讲,提出创建县课改示范学校的目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学科基地,制定名师培养工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合作严谨的教研氛围,5年内培养2名县级名师,6名县级教坛新秀。

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成为研究性教师。

从学生层现上讲,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取好成绩。

2、健全制度,加强组织,完善管理。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起科学管理的观念,充分尊重广大实验教师,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学校新课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下设实施系统,由1—6年级所有学科的教研组长组成,做到校长亲自抓,教导处负责抓,教研组具体抓的工作网络。

②健全制度,规范课改活动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相继出台了《课改理念学习制度》《课改教师备课制度》《课改教师常规考核办法》《课改教研制度》《课改教师奖励办法》《课改学生评价办法》等,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各项改革措施实施有力,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课改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③健全课改保障制度,无论是在硬件添置与辅导材料的购买,还是在师资培训上,学校均给予优先,3年下来在新课程上共投入经费达20万余元。

3、抓宣传舆论,营造实验氛围

实施新课程,学校是主阵地,但同时需要取得社会和家长支持与配合,早在XX年5月,我们向家长和社会作了调查问卷,95%以上的家长对新课程不了解,许多家长对自已的子女实施新课程不理解、不支持,为此,我们学校定期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改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之后定期召开课改成果会,让学长、学生深切感受新课改的好处,进一步增强课改的自主意识,同时征询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使新课改革在主体上形成合力。

同时定期编印实验信息资料,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学校课改动态。

4、加强学习,树立新课理念

没有学习,认识就不会加深,实践也就失去指导。为了提高全校教职工进行课改实验的自觉性,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领会课改的实质,以利于在实验中,运用课程标准,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

①以校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有书面内容。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次活动安排理论学习,做到有时间,有内容。

③每学期期末及暑期培训,安排新课程专题培训,形成为听讲座、看录像。

④积极参与并组织外出培训,三年来共参与新课程外出培训,400余人次,其中市级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指导作新课程讲座。

5、强化常规,减轻学生负担

①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做到“五要五不准”。

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在6小时以内,严禁利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

③严格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其它年级课外作业最不超过30分钟。严格规范考试,学生考试每学期未组织一次,成绩采用等级制,不按成绩给学生排队。不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外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

实验工作自查报告 篇2

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多来,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下阶段工作,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雷甸小学位于德清县中南部,学校现有61个教学班,2286名学生,118位教职工。设中心学校一所,辖设7所村完小,是一所典型的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目前,1-4四个年级40个班、1386学生参加新课程改革实验,参与数占全校学生的65%,参加实验教师有70人,涉及语文、数学、校本等7门课程。

近三年来,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学校布局的松散,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克服瓶颈制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求实、创新”的校风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勤奋、创优”的教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县首届先进校本教研学校。

二、我们的做法

1、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思路

基于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确定我校课改的主题是:“融入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师生共成长”。总体思路是: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反思、优化教师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出具体目标:

从学校层面上讲,提出创建县课改示范学校的目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学科基地,制定名师培养工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合作严谨的教研氛围,5年内培养2名县级名师,6名县级教坛新秀。

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成为研究性教师。

从学生层现上讲,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取好成绩。

2、健全制度,加强组织,完善管理。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起科学管理的观念,充分尊重广大实验教师,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学校新课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下设实施系统,由1—6年级所有学科的教研组长组成,做到校长亲自抓,教导处负责抓,教研组具体抓的工作网络。

②健全制度,规范课改活动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相继出台了《课改理念学习制度》《课改教师备课制度》《课改教师常规考核办法》《课改教研制度》《课改教师奖励办法》《课改学生评价办法》等,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各项改革措施实施有力,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课改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③健全课改保障制度,无论是在硬件添置与辅导材料的购买,还是在师资培训上,学校均给予优先,3年下来在新课程上共投入经费达20万余元。

3、抓宣传舆论,营造实验氛围

实施新课程,学校是主阵地,但同时需要取得社会和家长支持与配合,早在xx年5月,我们向家长和社会作了调查问卷,95%以上的家长对新课程不了解,许多家长对自已的子女实施新课程不理解、不支持,为此,我们学校定期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改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之后定期召开课改成果会,让学长、学生深切感受新课改的好处,进一步增强课改的自主意识,同时征询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使新课改革在主体上形成合力。

同时定期编印实验信息资料,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学校课改动态。

4、加强学习,树立新课理念

没有学习,认识就不会加深,实践也就失去指导。为了提高全校教职工进行课改实验的自觉性,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领会课改的实质,以利于在实验中,运用课程标准,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

①以校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有书面内容。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次活动安排理论学习,做到有时间,有内容。

③每学期期末及暑期培训,安排新课程专题培训,形成为听讲座、看录像。

④积极参与并组织外出培训,三年来共参与新课程外出培训,400余人次,其中市级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指导作新课程讲座。

5、强化常规,减轻学生负担

①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做到“五要五不准”。

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在6小时以内,严禁利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

③严格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其它年级课外作业最不超过30分钟。严格规范考试,学生考试每学期未组织一次,成绩采用等级制,不按成绩给学生排队。不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外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

④依据《雷甸小学教学常规》和《雷甸小学教学常规评价标准》,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工作的管理。

⑤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严格把好征订关,严格按上级有关部门精神为学生订购相关的教辅材料,除教育局审定的教学同书外,没有向学生推荐使用其它练习、复习用书。

5、依托校本,发掘课程资源

新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为学校和老师开发课程留下了一定空间,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创建我校特色,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作了探索。

①结合学校特色,开掘《科技》校本课程,分上、下两册,36课时,内容包括科普知识、三小制作、科技创新成果等,结合校本课程和选修课,正式进入课堂。

②依托科技实验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近年来,每年成立活动小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活动成果获专家好评,每年获市以上奖。

③挖掘学校隐性课程,丰富课程资源,如建成科技成果室、劳动活动室等。

6、做实教研,构建教师发展平台。

新课程注重教师的反思实践和专业成长过程,三年来,我校以校本教研为手,为教师营造教研氛围,激励教师投身新课程实验之中,提高教师课改意识,挖掘教师潜在的能力。

①构建教学反思平台

学校按新课程学科成立“学习、反思、发展”为主题的反思小组,要求教师课课有反思,周周有案例,月月有交流,每学期对教师的案例反思汇编成册,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

②构建课题研究平台

我校的课题研究的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没有片面追求课题研究的结果和课题的级别,而是追求如何从最大层面上调动每位教师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如针对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现状,确定了《如何构建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结题获县一等奖),针对数学教学中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学生数学发展性评价研究》,在实践中,老师以课题组为平台、互相分工、互相协作。摸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源于实践的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③构建集体备课平台

备课是搞好课改教学的前提,在模式上改变备课的内容,注重学情分析,教学分析和课后反思,不追求复杂的教学过程设计,而且成立备课组,每二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备课确定教材分析的中心发言人,其他成员补充修改,确定一套完整的课时计划,每位教师再根据班级实际,实行策略修改,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水平。

④构建教研活动平台

教研组是课程实施的基层组织,根据年级、学科,设语文、数学、综合3个组,由骨干教师担任组长,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内容包括理论学习、教材分析、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教师参与率达100%,在教研活动时,教师在自我比较,同行评价、集体反思中找到新课实施的特点、连接点,教师的教研品质和科研素养也随之提高。

⑤构建教师教学展示平台。

每学年开展新课教学展示活动,广大实验教师通过平台,通过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极大地促进教师课堂技艺的提高,两年来,我校承担了县3次课改学科展示活动,获得同行专家好评,4名教师参加县市课堂教学评比,获得好成绩。

7、突出过程,积极探索评价机制。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在重视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渐上升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学校开始探索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用评价的多元化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学校根据新课程改革评价功能和实验的要求,结合县教研室的评价要求,我校积极探索学生素质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在操作中注重: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②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实践能力的进步和变化。

③评价方法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行为观察、问题研讨、成长记录等。

同时,积极研究教师教学评价策略,力求以评价提高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三、我们的收获

(一)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广大教师立足课堂,以实践为根本,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教育教学观

实验工作自查报告 篇3

实验工作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实验工作,在上级部门及中心学校领导指导下,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各项预定的工作目标。自评得分为96.2分,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机构健全、责任到位

为使实验室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普增体副组长:何永华周舟成员:各班科学教师

同时,分别制定了各自的职责,组长负责实验室建设工作,副组长负责指导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工作,成员负责具体的实验教学及日常实验室管理工作。

二、实验室建设规范达标

标准化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后,我校在多方争取下,在上级支持下,我校实验室教学仪器配备齐全,其费用及易损易耗品德补充费用均纳入公用经费支出范围。

三、实验室管理规范有序

1、实验室工作规范化

学校制定了一整套实验管理规则。如实验教师岗位职责、仪器管理制度、安全卫生制度、赔偿制度并张贴在墙,实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都能严格按以上的制度执行。教学使用时都有进出登记。我们特别注意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注意做好危险药品的保管工作。注意防火、防水、用电安全。保持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对公用物品进行维护,坚持了勤俭办学的原则。

2、仪器管理有序化

实验室管理有序,每个柜都有反映内容的目录卡,帐物相符、物卡相符、帐物卡相符。期末清点仪器设备数目,检查损坏程度。

3、教学仪器维护、保养经常化

根据仪器不同的要求做好通风、防尘、防潮、防锈、防腐蚀工作,生物标本采取防潮、防鼠、防蛀等措施,对损坏的仪器及时维修,及时做好损坏维修记录,使实验仪器处于可用状态。经常教育学生要积极实验,勤俭实验,保护仪器,尽量不浪费;我们还教育学生规范实验操作程序,防止不必要的损坏,杜绝实验事故。

四、实验教学与研究方面

我校现配有实验员(兼职)一名,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科学教师(兼职)19名,实验教学能力强。

为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期初订好科学教学实验计划,凡课程标准与教材规定做的演示与分组实验,我们都想办法给学生开出。分组实验的材料有四个来源:(1)、仪器室内分组实验盒,(2)、学生下发的实验耗材;(3)、自制自购分组实验材料。(4)、发动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各种废旧物品。积极安排好实验所需用品、药品,提前根据教学进度准备好,演示和分组实验努力开足开全。

本学期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教学做到规范化,每次演示与分组实验都预先写好实验通知单,课堂上的演示、分组实验有仪器配备、使用情况、过程等整体效果记录。同时教师填好实验情况记载,学生填好实验报告单。实验完毕后的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后整理收放原处,以便下次使用。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充分使用,体现管理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实验教学活动纳入学校教研活动中,经常组织科学教师相互间听课、外出培训,学习好经验,不断使我校的实验教学综合水平得到提高和完善。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室建设中无科学园和小气象站,此项按扣除0.2分。

2、实验室建设中“配足实验室”一项,我校共19个班开设科学课程,按要求应配备7个以上实验室,但我校生源广,学生入学压力大,连基本的教室都难以保证,所以只设了一个科学实验室。故此项扣除0.6分。

3、实验教学管理中要求订阅2种以上实验相关杂志,目前我们没有订阅此类杂志,故此项按要求扣除1分。

4、实验教学管理中要求“开设实验室网页,实现资源共享”,目前我们没有能力完成,故此项按要求扣除2分。

六、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的管理,按要求建立健全档案。

2、争取上级和学校支持,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实验仪器设备,完成科学园和小气象站的建设,订阅2种以上实验相关杂志。

3、组织管理员和实验员外出参观、学习,努力搞好我校实验教学工作。

实验工作自查报告 篇4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20xx年我校被批准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一年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抓电教设施建设、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为途径,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现将我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保证实验工作落实到位

对于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一称号,学校领导及教师既把它当作是荣誉,也把它当作是工作的动力和努力方向。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中,都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1、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学校按照上级的要求,成立了“始兴逸夫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主管实验的开展,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

2、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小组。学校成立了以信息科组全体教师、各学科组组长、骨干教师等共同参与的实验小组。实行层级负责制,明确分工,层层落实。信息科组分成四大功能组:常规电教组、教学培训组、资源开发组、网络管理组,负责开发、研究、培训、维护等工作。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的实验计划,确定实验目标和实验人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班都设有一名信息员,负责本班信息设备的使用、培训和维护工作。

3、制定实验工作规划。我校按照省教育厅《意见》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始兴逸夫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xx—20xx年工作规划》、《始兴逸夫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评价指标》等制度,提出了抢占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建设网络化校园,以信息化带动学校的现代化,把信息化当作学校办学特色来重点建设的实验目标,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使研究工作能够按计划的各个阶段分步进行,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创设浓厚的电教氛围,提高电教使用率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我校除要求全体教师按一定比例使用电化教学,还鼓励教师积极使用电化教学,学校领导、电教组长对使用电化教学的情况随时检查和监督,从而让我们的校园形成了浓厚的电教氛围,使“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上课”、“开展电教的学科”、“开展电教的课时”三个覆盖率逐年提高。

1、我校教师百分之一百能使用简单的电教手段进行上课,而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上课的教师占全校任课教师的比率也达90%。

2、我校现阶段除体育科目外,其它科目都经常利用电教手段进行上课,使用率达92%,使用的课时占总课时的60%以上。

三、加大投入,努力完善硬件软件建设

为了给现代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我校在县政府与科教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各种设备、设施建设,从而使我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1、当原计算机教室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时,学校立即筹措资金26万元建起了符合省颁I类标准的多媒体微机教室。

2、当建成校园网后就开始着手规划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目前校园网资源库建设已初步成型。我校校园网资源库目前主要有如下几个模块组成:(1)学校主页;(2)软件平台;(3)教学资源库(包括课件、音像教材、电子教案、教学素材等);(4)教育科研(包括课题、论文、课件、教案等)。今后还将不断增加其他功能板块,使之成为具有网上教学与科研、网上教育资源与检索等功能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学习中心。

3、为使师生能随时了解教育法规和教学动态,我校在课室中安装了闭路电视,除播放有关教育法规、教学动态和相关节目,以及学校购买或自制的教学软件外,还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4、为了对学校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测,我校购买了两套(数学和计算机)教学评价检测系统软件,并于每学期末对相关学科进行综合评价。

5、我校在不断完善软件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了对硬件建设的力度。现有30+2的计算机室2间,64座语音室1间,有7台电脑的软件制作室1间,音像教材库1间,学科电教室3间(其中一间是活动的)。

6、现代电化教育重在通过学生对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每位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为此,我校构建了“网+室”的“合作——自主”的教学模式。

四、注重课题的研究

我校自20xx年9月确立省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整合》以来,能够最大限度地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1、课题背景

多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九五”课题(市级)子课题的研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崭新阶段。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在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同时,初步探索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运用,但没有大的突破。原因是没有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认为:“整合”就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忽视了“整合”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学科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各学科教学的突破和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确定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整合》课题,以图设计并建立有本校特色的“整合”实践和理性的思考。

2、课题的理论依据

课题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教育技术定义、素质教育的定义、认识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课题立项及进展情况

我校的课题是经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批准立项的,实验时间从20xx年9月到20xx年10月,各项工作都按照广大省电化教育馆的要求及课题方案进行实施的,现正处在即将结题的阶段。

4、课题的保障措施

(1)对课题研讨的领导,成立市教委、市教委电教站、县教研室、电教站和本校校长、教导处组成领导小组,理顺各级关系,争取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2)加强监控,由领导小组定期对实验进展工作进行研究,总结实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3)提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全体参加实验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要认真学习理论,过好基本理论关;认真钻研业务,过好教学基本功关;深入探讨教学技艺,过好教学方法设计关。

(4)实施课题研究岗位责任制,充分调动全体实验人员的积极性,课题组人员分工明确,定期进行评估,奖惩分明。

(5)加强实验资料的收集和管理,课题设立专门档案,由专门人负责收集和保管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资料。

(6)定期拨足实验经费。

五、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我校每学年在购买省中小学教材审查组推荐的电子教材和录音带、录像带的同时,加强电子教材、实用性软件的自主开发工作。目前,学校自主开发的网络教学应用平台,自我开发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料光盘30多张,投影片510多张,录音带、录像带555盒,视频音频资料20多套。近两年自行开发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近67个,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应用平台。在省、市、县有关部门举办的教育软件评比上,我校教师自行制作的各类课件设计因新颖独特,具有现代感,受到高度的赞赏和评价。

六、强化师训,培训信息素养高的队伍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无论怎样先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人去使用,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的现代化首当其冲。为此,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

1、建立培训制度:为了让老师们普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制定了教师培训制度,由校长室统筹,抓教学的副校长直接领导,教导处负责管理,分期、分批、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自培模式:职前与职后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

2、培训范围:为了增强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开展了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程。学校利用全校教职工大会,中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会等形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专题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3、培训方式:先后邀请有关学者到我校举办信息教育技术专题讲座,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水平;由校内电脑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多媒体录像课;为全校教师订阅省级以上教育技术刊物,让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选送骨干教师到华南师大全国多媒体技术培训中心深造;鼓励教师参加由政府人事部门组织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考核(45岁以下教师已全部取得合格证书)。

4、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WORD文字编辑系统、数据库、WINDOWS操作、课件设计培训(PowerPoint、几何画板、Authorware)、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课堂设计培训(开展怎样说课、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评课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和评价)、网络运用培训等。经过不断的培训提高,我校绝大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老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得到提高。

在学生方面,我们在各班信息员的基础上加以考核与挑选,由信息科组统一进行培训,使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加强道德自律,形成网络道德的舆论监督,构成了一支自发的而且是自觉的学生道德舆论队伍,帮助学生负责任地使用网络。通过网络德育队伍的建设,为网络德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七、依托课题,提高现代教育应用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而教育科研是这个系统工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校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提出的任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专项课题研究,本课题目前正进入总结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立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课题在总课题组中期成果评估中被评定为三等奖;实验教师撰写的实验论文有10篇在国家、省、市上获奖或发表,其中国家级3篇,省级4篇,市级3篇。实验教师何雪英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设计制作《保护未成年人法》网页,荣获广东省20xx年信息技术优秀设计一等奖,2位教师制作的课件在广东省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在韶关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另外,还有十多篇实验论文和十多个实验课件未发表或获奖,全部放到了我校的校园网之中。

2、教师电化教学运用自如。在教学中老师们还积极探索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自己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构建优质、高效、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何雪英、郑小兰等老师分别上的多媒体课公开课,因精湛的教学艺术,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受到同行的高度赞扬。

3、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除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外,还可以利用电脑收发电子邮件和写作、投稿,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权”,通过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品德、文化、心理、劳技等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20xx——20xx年,邓尔莹、张婷等同学的电子作品在省、市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

4、充分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县科教局副局长、教研室主任、电教站站长来我校检查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对我校的信息化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校还积极承担县公开课,让兄弟学校观摩参加,充分发挥了实验学校的窗口作用、辐射作用。

问题与思考

在大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由于小学教师原有信息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在课程整合模式的探索方面,仍然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2、现行的课件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一般是零散购买或自制,真正与教材相符的教学资源较少。另外由于制作工具的不一致,给教师使用带来不便。因此加强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系统性地开发是当务之急。

3、经费不足制约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虽然在软件资料、网络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日常维护的费用有了保障,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专项经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又是一项投资大、期限长、更新快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较为稳定的经费保障,才能使其稳步有序快速地发展。

总之,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紧紧围绕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与资源建设为重点,以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要途径,加大工作领导力度,注重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效。同时,学校积极主动争取省、市、县电教站的指导和帮助,认真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实验开展以来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加快我校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更好地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

实验工作自查报告 篇5

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多来,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下阶段工作,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雷甸小学位于德清县中南部,学校现有61个教学班,2286名学生,118位教职工。设中心学校一所,辖设7所村完小,是一所典型的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目前,1-4四个年级40个班、1386学生参加新课程改革实验,参与数占全校学生的65%,参加实验教师有70人,涉及语文、数学、校本等7门课程。

近三年来,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学校布局的松散,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克服瓶颈制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求实、创新”的校风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勤奋、创优”的教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县首届先进校本教研学校。

二、我们的做法

1、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思路

基于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确定我校课改的主题是:“融入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师生共成长”。总体思路是: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反思、优化教师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出具体目标:

从学校层面上讲,提出创建县课改示范学校的目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学科基地,制定名师培养工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合作严谨的教研氛围,5年内培养2名县级名师,6名县级教坛新秀。

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成为研究性教师。

从学生层现上讲,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取好成绩。

2、健全制度,加强组织,完善管理。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起科学管理的观念,充分尊重广大实验教师,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学校新课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下设实施系统,由1—6年级所有学科的教研组长组成,做到校长亲自抓,教导处负责抓,教研组具体抓的工作网络。

②健全制度,规范课改活动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相继出台了《课改理念学习制度》《课改教师备课制度》《课改教师常规考核办法》《课改教研制度》《课改教师奖励办法》《课改学生评价办法》等,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各项改革措施实施有力,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课改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③健全课改保障制度,无论是在硬件添置与辅导材料的购买,还是在师资培训上,学校均给予优先,3年下来在新课程上共投入经费达20万余元。

3、抓宣传舆论,营造实验氛围

实施新课程,学校是主阵地,但同时需要取得社会和家长支持与配合,早在xx年5月,我们向家长和社会作了调查问卷,95%以上的家长对新课程不了解,许多家长对自已的子女实施新课程不理解、不支持,为此,我们学校定期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改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之后定期召开课改成果会,让学长、学生深切感受新课改的好处,进一步增强课改的自主意识,同时征询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使新课改革在主体上形成合力。

同时定期编印实验信息资料,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学校课改动态。

4、加强学习,树立新课理念

没有学习,认识就不会加深,实践也就失去指导。为了提高全校教职工进行课改实验的自觉性,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领会课改的实质,以利于在实验中,运用课程标准,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

①以校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有书面内容。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次活动安排理论学习,做到有时间,有内容。

③每学期期末及暑期培训,安排新课程专题培训,形成为听讲座、看录像。

④积极参与并组织外出培训,三年来共参与新课程外出培训,400余人次,其中市级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指导作新课程讲座。

5、强化常规,减轻学生负担

①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做到“五要五不准”。

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在6小时以内,严禁利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

③严格控制作业量

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其它年级课外作业最不超过30分钟。严格规范考试,学生考试每学期未组织一次,成绩采用等级制,不按成绩给学生排队。不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外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