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禄,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因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组织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指挥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等巨大贡献,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全国科学大会奖、“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荣誉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
今天,彭士禄又荣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该奖项自1996年设立以来,仅有张光斗、师昌绪、朱光亚、潘家铮、钱正英、钟南山、徐匡迪七位科学大家获此殊荣。
一片丹心图报国
海丰县,取义于“南海物丰”,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不仅历史悠久,更是一片红色故土。
1925年,彭士禄出生于此,是我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的次子。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1928年9月,海丰县一片血雨腥风,母亲被捕后英勇就义;不到一年,父亲又在上海慷慨赴死。
那一年,年仅4岁的彭士禄成了孤儿。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彭士禄被先后送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
童年时期,他曾两次被国民党抓进监狱,受尽磨难。1940年,周恩来派人辗转找到了15岁的彭士禄,一句“孩子啊,终于找到你了!”让颠沛流离的彭士禄泪流满面。
1940年底,彭士禄抵达革命圣地延安,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炼了他不怕艰险的性格。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1956年,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期间问彭士禄:“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说。
吃百家饭长大的彭士禄,忘不了几十位“母亲”对他的抚养,也忘不了父母为革命牺牲生命,这些都让彭士禄坚定了“愿将此生长报国”的信念!
甘做核动力领域“垦荒牛”
20世纪50年代,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简直比登天还难!缺乏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
但是,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百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在这种状况下,彭士禄深知,需要大量吸收新的前沿知识。他带领团队恶补英语,经过两年努力,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并且了解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
为了核潜艇一次建造成功,必须先建一个环境条件一模一样的陆上模式堆进行模拟实验。1965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八千军民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的密林深处。
彼时,彭士禄告别妻子儿女,隐姓埋名,参与筹建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只用了6年时间,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74年8月1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加入海军战斗序列,发布命令,命名其为“长征一号”,舷号为“401”,被授予军旗。
多年来,彭士禄被誉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垦荒牛”。他还推进了我国核动力民用发展,开创了我国核电站自主设计与建设,为我国核电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力推我国第一座核电站采用压水堆路线;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组织建造我国第一座商用大型核电站——秦山二期,其设计标准、计算程序、研制能力等成功经验,对我国后续核能核动力的设计和研发作出了突出贡献。
朴实无华真性情
彭士禄个性质朴无华,做科研非常严谨,但性格却举手投足真性情!
他有一个绰号是“彭大胆”“彭拍板”,身边的同事经常这样称呼他。
我国建造核潜艇的过程几乎从零开始,科研团队中有学化工的、有学物理的,还有学仪表的,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研究人员常常为一些工程问题陷入激烈争论。因为时间太紧张,争论不休的问题总是由彭士禄来拍板、签字。
于是,“彭大胆”“彭拍板”的外号渐渐被人叫响。那是因为,彭士禄心里牢牢地掌握着实验数据,这是他大胆作决定的重要依据。
在彭士禄的朋友间,还流传着“三个夫人”的趣事。毕生挚爱的核动力事业,被彭士禄称为“第一夫人”。而“烟酒茶”则被彭士禄笑称为“第二夫人”,夫人马淑英被他称为“第三夫人”。
对于彭士禄付出一生心血的核动力事业,夫人表示理解,笑着作出让步,但调侃地说,自己应该在“三个夫人”中排“第二”。彭士禄则幸福地对相濡以沫多年的夫人作出了妥协。
由于彭士禄在核动力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之父”,但彭士禄宁谢纷华甘淡泊,“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国家交给我的任务,对我来说,只有尽全力把它做好,没有什么‘之父’之说。”
还有10天,彭老就要过95岁生日了!祝福彭老生日快乐,幸福安康!
“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时间,上世纪50年代。问话者,是正在前苏联访问的国防部副部长陈赓。回答者,是正在前苏联留学的彭士禄。从此,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不解之缘。
外号叫“彭大胆”“彭拍板”
1962年,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当时的各种争论实在太多了。我常常对研制人员说,不要吵,做实验,用数据讲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彭士禄说,当时自己有两个外号——一个叫“彭大胆”,一个叫“彭拍板”。
在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期间,彭士禄亲自建立了核动力装置静态和动态主参数简易快速计算法,解决了核燃料元件结构等重大技术关键问题。
当指挥长噙着热泪声音颤抖地宣布“主机达到满功率转数,相应的反应堆功率达99%”时,现场沸腾了。“我们成功了!”此时的彭士禄却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连分享成功的力气都没了。
“老彭就像一头垦荒牛”
在彭士禄家中的写字台上摆放着“三件宝”:一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处女航的纪念磁盘;二是友人赠送的核电站模型;三是任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时,炊事员送的“垦荒牛”陶瓷塑像。夫人说,她最喜欢第三件,因为“老彭就像一头垦荒牛”。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决定上马秦山一期核电项目。究竟走哪种技术路线?熔盐堆和压水堆两套方案成为争论的焦点。最终,在彭士禄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首台核电机组选择了后者,为以后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又启动了大亚湾核电项目,彭士禄任总指挥。回首当时的建设经历,彭士禄说自己学到了三点:一是懂得了一些经济,很早就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二是验算了法国核电的主要参数;三是学到了一点管理学——这对今后中国核电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986年,彭士禄调任核工业部副部长,负责秦山二期的筹建。他积极推行董事会制度,首次把招投标机制引入核电工程建设。
人生“三张牌”
在工作、生活中,彭士禄擅长打“三张牌”。
先说“简单牌”。彭士禄的座右铭是凡事越简单越好,做事要做“减法”。在吃、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尽量简单,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科研。
再说“懒汉牌”。彭士禄善于发动团队的力量完成使命,也喜欢培养年轻人。他说,新技术发展快,年轻人思想活跃,要放手让他们干。彭士禄手下出了很多优秀人才,都是他的“懒汉牌”打出来的。
最后看看“糊涂牌”。彭士禄说,做明白人不容易,做糊涂人更难。对公,他总是明明白白;对私,却很糊涂。到现在,他也不知道自己拿多少钱,坐的车是什么牌子,住的房子是多少平方米……
如今,86岁高龄的彭士禄虽然行动不便,却依旧神态安详,谈吐风趣。“我要感谢玛莎(夫人的俄文名字)对我的爱。她比我小9岁,现在已经是老太婆了。在家里,夫人排老大,女儿老二,然后是外孙女、女婿、保姆,我排老六。”言语中透出幽默。
彭士禄,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革命先烈彭湃的次子。作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彭士禄主持了我国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参加指挥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改革开放后,他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为我国核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
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在京逝世,享年96岁。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彭士禄的病房中始终挂着一顶海军军帽,帽子上绣着中国的核潜艇。几个月前过生日那天,他的病房里摆放的也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模型。核潜艇、核事业,是彭士禄一生的牵挂。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被徐徐推向大海。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百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我们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有的人手臂摇肿了,有的人手心磨起泡,仍然坚持摇下去,直到验证准确为止。
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技术关键——不到3年,就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仅用不到6年,我国建造的1∶1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如今,82岁的热功专家黄士鉴回忆起与彭士禄共事的经历,做出这样的评价。那时的彭士禄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也离不开核事业!”
“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经常“敢于拍板”,他引领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则是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和平运用核能,将核能服务于社会,是彭士禄的毕生心愿。他曾说,自己一辈子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中国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上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
压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认可。这一方案也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回顾彭士禄的一生,像这样“敢于拍板”的事例不胜枚举。“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虽然经常“拍板”,但工作中的彭士禄却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他曾说:“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但人总不完美,对事物总有几分模糊。这时就要不耻下问、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通过试验等来搞清楚。”
1983年,彭士禄被任命为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总指挥,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核电秦山联营公司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几十年来,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自主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到建设秦山、大亚湾等一批先进核电站,再到自主研发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以彭士禄为代表的核工业人,用自己的韶华与汗水,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他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
很长时间以来,彭士禄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有人知。有人叫他“中国核潜艇之父”,被他严词拒绝:“核潜艇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干部、工人集体努力的结晶。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
3岁时母亲牺牲,4岁时父亲就义,两次被捕入狱……这让彭士禄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15岁辗转来到延安后,彭士禄常对延安中学的同学们说:“我们的父母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要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么对得起党?”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后又因国家建设的需要,改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彭士禄和同事们“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他们就自己动手挖野菜、白菜根吃。为了建造核潜艇陆上模式堆,他“打起背包就走”,在四川的一个偏僻山沟里,一干就是好几年……
彭士禄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他说:“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对工程技术能亲自计算主要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49岁时,彭士禄就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3/4。可是手术后,他仅仅住院一个月,就又开始了工作。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就在5月24日,“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值得一提的是,现场展出了20世纪50年代彭士禄在莫斯科留学时的照片及彭士禄等4位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与406艇的珍贵合影。
青年赴苏联留学,为国家毅然改行
南都注意到,彭士禄院士在展览的第一单元“肩负历史重任”中,作为奠定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元老级科学家一员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彭士禄的父亲是我国农民运动先驱彭湃。在他还不到五岁时,母亲和父亲就相继牺牲,童年时辗转多户百姓家,受到不少照顾。他曾说,“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
此次展览展出了20世纪50年代,彭士禄在莫斯科留学时的照片。这是张黑白图片,年轻的彭士禄背后就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红场。
彭士禄在莫斯科留学时在红场留影。
展览文字介绍,1940年,在周恩来同志的关怀下,彭士禄被送到延安青年干部学院就读,后经蔡畅同志安排到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
1951年,彭士禄被选派留学苏联。也就是在留学苏联期间,他经历了人生一次重要抉择——改行学习核动力专业。
1956年,在苏联喀山化工学院化机系获得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的彭士禄正准备回国,时任国防部副部长的陈赓大将访苏,他召集彭士禄这一批即将毕业的留学生到驻苏使馆参加座谈,表示希望让一批中国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和核动力专业。
陈赓问刚毕业的彭士禄:“愿意改行吗?”彭士禄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愿意,只要祖国需要!”就这样,彭士禄又被送到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核动力专业,直到1958年4月以优异成绩学成回国。
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
南都注意到,现场还展出了一张合影。1985年9月,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四位总设计师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和黄旭华并排站在406艇前,对着镜头面露笑容,意气风发。
1985年9月,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四位总设计师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和黄旭华(从左到右)在406艇前合影。
1962年,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研发,面对的则是苏联拒绝援助而导致的“三无”窘境——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报道披露,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都是没日没夜算出来的。
从1967年夏天开始,他来到四川西南部大山深处代号为“909”的基地,指挥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建设工作。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4.6万个零部件全部实现自主研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而这背后,正是彭士禄等核潜艇研究人员数十年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成果。
1983年,彭士禄被任命为中国首座大型商业核电站建设总指挥,组织引进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1988年,他担任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董事长,成功实现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彭士禄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他曾说“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