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精选12篇)
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以来,作为一名基层医务人员、共产党员,他坚守基层一线,冲锋在前,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作为一名基层卫生院院长,他为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参与何官镇全面防控、联防联控相关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
迅速行动,全面落实防控措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传播的严峻形势,他意识到此次疫情防控任务重、责任大,他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沟通、汇报,及时启动、参与部署全镇疫情防控工作,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打响全民疫情防控阻击战!
卫生院是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又是窗口单位,每天前来就诊的患者有可能就是潜在的传染源,防控工作迫在眉睫。他立即召开班子会议,成立何官卫生院防控领导小组,制定防控应急处置方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疫情初期,他紧急充实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力量,对进入医院的每一名人员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发热人员并规范处置;他还组织紧急储备84消毒液、酒精、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护服、体温枪等物资,发放到职工和乡村医生手中,叮嘱大家做好个人防护,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他积极组织总院、分院职工及所属卫生室乡村医生开展业务培训,学习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及院感防控知识,提高了疫情防控能力和防止院内感染能力。
严防死守,杜绝输入性感染
何官镇位于青州市的最北边,青银高速、长深高速过境,还有高铁青州北站,流动人口多,疫情防控任务重。何官卫生院先后在高铁青州北站、各高速路口安排值守,对来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他对各值守班次进行科学安排。值守初期,由于天气寒冷,他多次深夜到执勤一线,及时购买棉大衣,从家中拿来了暖手宝,叮嘱值班人员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卫生院组建了两支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作为卫生院院长、党支部副书记的他亲自带领其中一支,负责54个村庄。他带领队员深入防控一线,下村入户,收集摸排外来人员信息、进行居家隔离观察、处置突发情况。1月23日晚上7点,耿家里双2名武汉返乡人员,出现发热,接到通知后,他顾不上休息,立即做好防护措施、陪同到定点医院进行体检,结果是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才松了口气,返回医院时已经深夜12点多了。对于辖区内的外地特别是武汉返青人员,他总是冲在前面,参与处置,耐心嘱咐他们居家隔离观察,消除恐惧心理。
宣传教育,消除群众恐慌心理
这次疫情来势汹汹,群众中说什么的都有,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基层卫生战线的老兵,他深知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他主动汇报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广播喇叭、宣传单、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防控新冠肺炎的政策措施,让群众熟悉疫情相关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消除恐慌心理。疫情发生以来,共发放宣传材料4种60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100余幅,制作宣传栏52个,转发微信30余条,对消除群众恐慌心理、提高防控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联防联控,助力企业复工
根据上级政府两手抓、两不误,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的工作精神,他主动配合镇党委、政府积极做好企业复工的疫情防控工作,对复工企业的外来人员全面实施隔离观察14天,每天两次测体温,并对其居住环境开展了预防性消杀,将输入性传播的可能彻底消灭。他还到辖区企业,指导企业做好员工宣传、防护物资准备、环境消杀、员工体温监测等工作。
疫情防控以来,他已经在医院待了一个多月,他与妻子两地分居,年迈的父母在老家无人照顾,他的心中也充满对家人的愧疚,但是因为疫情防控工作,他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知道,作为一名党员,只有彻底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能真正无愧自己在党旗下的宣誓!作为何官卫生院的带头人,他坚定誓与疫情抗争到底的信念!他相信,只要上下同心,团结一致,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从豆蔻年华到知天命之年,33年如一日,他不忘初心,历经多个卫生院轮岗,却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的卫生院,用满腔热忱、爱心书写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爱心之路;用妙手仁心解除患者疼痛,以实际行动践行从医行业时立下这样的誓言;用自己的真心、真爱赢得当地农牧区群众爱戴的好医生、好院长,他就是新疆福海县解特阿热勒镇卫生院院长小段。
用真情,当好基层群众的“健康卫士”
“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学医的目的,就是为基层老百姓做好服务。”这是小段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现实中他也是这样做的。
小段出生在福海县一农场一户普通的职工家庭,当时的农场缺医少药,且交通不便,很多医生都不愿留在这里工作。1987年从学校毕业以后,原本可以留在县城工作,但小段依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面对质疑,小段说“我都不愿意,谁还愿意来。”,这一干就是十年。
1997年以后,小段先后被调整到福海县阿尔达乡卫生院、解特阿热勒镇担任卫生院院长,他始终严于律已,热心为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各族患者,对待患者、职工及家属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当有孤寡老人来卫生院看病住院时,按政策尽量减免医药费,老人出院时,他常亲自开车送老人们回家。
位于福海县近西部的解特阿热勒镇,全镇居住着汉、哈、维、回等13个民族,总人口1.3万余人,针对少数民族患者,为了避免因语言沟通不畅的实际,他带头利用工作之余,学习哈萨克语,主动向院里哈萨克族职工虚心请教,重点学习看病时常用日常短语、语句等,20__年不仅通过了“双语”测试,还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哈萨克族医疗日常用语。每年,在开展脊髓灰质炎发放小儿麻痹糖丸,不使五岁以下的儿童有人漏服,由于牧民人口分散,行居不定,他和院里医护人员深入距离卫生院200多公里外的冬夏牧场发放糖丸,将糖丸发放到位。
20__年,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落实工作中,他带领院里一班人突出以预防为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卫生院医疗门诊报销比例为80%,住院报销比例为90%,在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对困难户、五保户报销比例提高五个百分点。几年来,卫生院在医疗工作中,以安全生产为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小段经常牵挂着各族退休职工和职工遗属,每年逢年过节,小段和院班子成员会到家中或打电话向退休职工、职工遗属进行慰问,了解生产生活实际,带去组织和关心关爱,还为他们免费体检。
用真心,夯实基层健康的坚强堡垒
“老百姓健康了,才有精力去投入农牧业生产,守护百姓的健康,就是为脱贫攻坚、小康社会做贡献”。
在基层工作多年,小段深知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于是他从签约医生、完善医疗条件、落实医保报销政策等方面下功夫,确保贫困人口“少生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在他的带领下,解特阿热勒镇卫生院在全县率先推广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全乡5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先后成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8个,采取集中、诊间、上门等签约方法,优先为贫困人口提供医疗服务,实现建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完善软硬件措施,结合“三好一满意,保障基本医疗、保健防疫职能,发挥新农合服务优势”为主题的调研活动中,他带领班子成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化医疗改革,加强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及执业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妇幼保健水平逐步提高,强化了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建造了卫生院综合门诊部,在验收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时,专家组对解镇卫生院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卫生院的“领头羊”,多年来他在美化卫生院的工作中,与其他同志一起种树苗、修草坪。在硬化卫生院的道路上,他与其他同志一起挖土、平地。在卫生院建设的小事上亲力亲为,更带头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虽然他已获得高级职称,但他还是不断涉猎专业外的知识,他经常鼓励卫生院的年轻同志要积极向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卫生院也取得了多项殊荣。解热阿热勒镇卫生院被评为“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地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敬老文明号”等荣誉,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20__年20__年获阿勒泰地区十佳优秀医师。优秀卫生院院长,
一个人一辈子有几个十年,而他却用了三十余载春秋,始终如一,扎根基层,坚守初心,一直以来在岗位上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在实际工作中实事求是,勤奋敬业,赢得了各族患者和卫生院职工的一致好评。
,男,1983年生,中共党员,靖边县席麻湾人,现任靖边县东坑镇卫生院院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他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在工作上,扎根基层,统筹兼顾,认真履行职责,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创新,业务精湛,甘于奉献。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基层卫生院,院长是这个卫生院的核心,他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发展,作为院长,他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时刻要求自己要以永远的忧患意识,自我生存意识,拓宽精神以追求医院的永存活力。万事要当前,想长远,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在医疗卫生改革当中,每一项卫生政策下达之后,他总要在心里琢磨好长时间,理出思路后,再召开院委会成员会议,听取院委会成员的意见,达成成熟的意见之后,最后才召开全体职工会议,执行上级的各项卫生方针和政策。对上级下达的任务,认真的去完成,绝不怠慢。
根据新医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基层卫生院从20xx年1月1日起,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上级部门精神下达后,他积极的响应上级的精神,立即召开院委会和全体职工会议,不折不扣的传达上级的有关精神,对医院的药品进行盘点,对下一步用药提出新的要求,有的医生对基药的实施不理解,他耐心的给他们讲政策,做思想工作,直到他们理解为止。确保了医院基药工作的顺利开展。
20xx年是公共卫生工作实施的第一年,没有现成的经验,只有靠自己摸索,但他心里清楚,这是国家用钱在买我们的服务,不得有半点马虎,把每一项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人身上,使每一人身上都有责任,公共卫生工作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他亲自去调节他们之间的矛盾问题,争取使他们都满意为止,有时候他要亲自到各村看公共卫生工作的执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本院公共卫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他注重抓好医院硬件建设,按照美化、绿化和亮化的标准建设卫生院,使全院面貌焕然一新,使医院的院貌有了一个彻底的改观。卫生院不卫生一直都是医院的一个顽症,20xx年他痛下决心,一定让卫生院“卫生”起来,首先是病房卫生问题,病房是患者的家,要让患者感觉到家的温馨。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购买的45张病床,45套被褥,开水器,24小时提供热水,24小时提供保洁服务,真正的'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让患者感觉到家的温馨。医院聘用3名护工,每天不定时的进行卫生的打扫,对医院的垃圾进行及时的清理,彻底改变的了医院的脏、乱、差的现象,治疗医院不卫生的顽症,使医院成为了一个温馨的医院,受到了上级领导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在健康扶贫工作中,他带领大家学习扶贫政策,业务培训。根据相关政策第一时间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健康扶贫小组,做为组长他更是走在了健康扶贫工作的战斗前线。在签约服务活动中,他带着签约服务团队走村入户,没白天没黑夜的完成各项工作,在走村入户期间他经常和贫困户聊家常,聊困难,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健康扶贫政策。确保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使得健康扶贫政策得到人人知晓,人人为之所用,为之所助,正因为他对工作的不懈怠和勤勤恳恳的干好每一份工作的态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他在健康扶贫工作中的作为引起了市卫计局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xx年8月份,榆林市健康扶贫工作现场会以及靖边县健康扶贫交流会在东坑镇卫生院举办,得到了各级同仁的一致好评。
他任院长近7年来,始终恪守甘于奉献,服务群众的信念,医院的功能就是尊重病人,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做好服务,首先把看好病这一实事办好,因此我院的群众口碑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廉政方面,还是先从自身做起,加强品质、作风、人格修养建立威信,培养诚实、正直、廉洁奉公的品质,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自知之明的态度;勇担风险、多谋善断的作风;容人之过、谅人之短的精神,虚怀若谷、从善如行的素质。为了搞好我镇共同的卫生事业,与大家共肩作战,共创我镇卫生事业的美好明天。由于他这些年工作认真、扎实,不仅得到了上级卫生部门的一致好评,从20xx年至20xx年多次被卫生系统评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优秀院长”,并于20xx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卫生院院长”和榆林市“卫生先进工作者”荣誉。20xx年,他领导参与了与王渠则镇卫生院联合实施研究完成了对“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此项研究成果使更多患者受益。且在20xx年4月份荣获“榆林市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由于个人的努力,取得了主治医师资格证书,现职称为主治医师。他把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运用到群众中,投身于农村卫生事业,社会的发展进步,给基层卫生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多为群众办点实事是应该的,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用自己的诚实、敬业、奉献、大爱在诠释着生命与健康,在患者与疾病之间筑起一堵“防火墙”。
小江,男,33岁,汉族,是河南项城王明口镇苗庄村一名乡村医生。十几年来,小江在行医生涯中,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以真情真爱为老百姓服务,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乡村好医生的颂歌。
扎根农村,矢志乡医终不悔。
“我是农民,我离不开生我养我的农村,离不开我的乡邻,我要一辈子扎根乡村,尽我的力,尽我的心,为村民看好病,守护村民的健康”。 小江常说这句话,也是他热爱本职工作,不畏条件艰苦,扎根农村,为家乡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的无悔追求。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最基层的乡村医生,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长年累月,救死扶伤,无怨无悔。为了改善治病条件,他千方百计建设村卫生室.在条件十分艰苦,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建成了在全市一流的村卫生室,面积达到了400多平方米,成为周口市示范村卫生室,实现了“村民小伤小病不出村”的目标,一些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实现了就地治疗。
爱岗敬业,心系患者显真情。
小江医生爱岗敬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业以来,他一直坚持边理论学习,边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顺利地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医疗技术日益提高,受到乡亲的信赖,吸引了周口、界首等地的患者慕名前来求诊。尤其是情牵患者、心系病人,倾尽全力服务村民的感人事迹,在小江的行医生涯中多次发生,被人们津津乐道。大家都夸小江是个“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小江心里时刻装着村民的疾苦,无论风霜雨雪,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老幼贫富,总是随喊随到,不讲价钱、不提条件,有钱看病,无钱也看病。20__年3月的一天,彭庄村57岁的村民张某头疼难忍,神智不清。小江火速来到患者家中,初步诊断为脑出血,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当时患者血压太高,乡村道路不好,长途转送颠簸对病人有一定危险。患者家属一再要求在家中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去市医院确诊。经过精心治疗,7天后,患者的一般症状有所改善,神智稍显清醒,说话也能听清一些。应患者及其家属的请求,王医生一同将病人护送到项城市中心医院做了CT检查,被确诊为脑出血,证实了小江的最初诊断是十分准确的。后因住院费昂贵,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回家请王医生治疗。经过王医生一个多月的细心诊治,患者开始下床走动,半年后就可做一些家务活了。张某一家人逢人就说是王医生救活了他,挽救了他们一家。
热心公益,一腔热血写大爱。
他把医生的博大的`爱心融入到公益事业中去,把公益事业作为自已的社会责任,赢得了社会的称赞。小江在行医中有一个死规定,凡是前来就诊的残疾人都减半收费,对困难残疾人实行免费治疗,多年来,仅此一项就为残疾人减免药费达3万多元。王明口敬老院有20多位老人,小江医生时刻惦记着他们,每到周末都会到敬老院免费义诊,免费送药,几年来为敬老院免费送药5多万元,受到社会的称赞。
在公益事业中,小江率先垂范,事事处处都走在前面。村里道路年久失修,每逢下雨,道路泥泞,村民苦不堪言。小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率先捐款3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捐款修路。此后,他又跑前跑后,指挥大家修路。不到一个月,村里的道路就修好了,村民们高兴地说,“今后下雨再也不怕了,多亏了王医生。”
村里的学校该修了,他又拿出2万元对学校进行了修缮,村里的孩子再也不为上学发愁了。
一件件实事感动着村民,也体现了小江的拳拳之情。
为让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小江把困难群众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倾注了真情真心。本村村民王仲敏,生活全靠他一年四季外出打零工来维持生计,几年前,他身患脑血管病而落下残疾,生活极其困难,属典型的贫困户。小江把王仲敏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拿出20__元帮他成立了小商店,使他重新树立了生活信心。去年,王仲敏的小孩子考上大学,小江立即又拿出20__元,让他顺利上了大学。几年来,小江视王仲敏一家为亲人,把他们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真心关怀,真心帮助,使王仲敏逐渐摆脱了贫困。
家住苗庄村67岁的肢残苗珍香老人生活十分困难。20__年5月18日,小江到老人家中了解生活情况后,给她送去了大米,面条,花生油,洗衣粉,棉被等生活用品。从此,他一有空就去看望老人;今年春上,突降暴雨,小江担心老人家的房屋经受不住风雨,就去看个究竟。短短的二里路程,他走走停停,走了近50分钟。当他满身泥水出现在老人家门前时,苗珍香激动的说:“我躺在床上都不敢睡,你来,我心里就踏实多了,你真是比亲人还亲啊!”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旱灾等,小江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小江助残、救灾捐款达20多次,计8000多元,捐赠衣物100余件,便民义诊服务150多次,免费义诊群众2万多人次,帮扶困难村民6户,帮助贫困大学生11名,资助资金6万元。
十几年来,从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村民们给卫生室送来一个个锦旗,这是发自群众内心的感慨,更是对小江的无声赞誉。他先后荣获了周口市先进乡村医生、项城市先进乡村医生、项城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面对未来,小江以“为了村民的健康”为己任,执著追求,无私奉献,为农村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新的贡献。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我院xx院长的座右铭。“吃苦在先、冲锋在前,为他人、为事业、为社会。这就是生命的价值。”作为一个管理型人才,xx院长并没有放松自身的提高与进步,而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现代医院管理的更高境界。
成功的甘霖,是由艰苦奋斗的汗水酿成的。没有人能够计算出刘院长为医院的发展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她几乎没有什么个人爱好,工作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多少个深夜,刘院长伏在办公桌前,思考着医院的发展。无论是出差途中、病榻前,只要有同事在身边,她谈话的主题就离不开工作,只要是一个人,她就离不开书。她秉持公心,严于律己,把自己的心血、精力、智慧,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医院的发展之中,她耐心倾听职工们的意见,细心、周到地关心职工们的生活和思想情况,积极解除职工们的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刘院长不定期带领医院的职工下村为老百姓进行免费体检,包括量血压,测血糖,听诊,耐心讲解疾病防治知识等项目,还免费给老百姓发放各种疾病防治宣传册,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刘院长不忘农民苦,心系贫困户。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勤劳踏实,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务实高效,积极深入农户,了解他们致贫原因,掌握所思所盼,量体裁衣定措施,真正达到因户施策,实现精准脱贫。下村入户宣传扶贫政策,同时还给贫困户送去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用品。
刘院长总是用实际行动温暖着老百姓的心。在繁忙的工作中,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刘院长也不忘送去关怀,一户一户亲自送去毛毯,拖鞋,筷子,毛巾等生活用品。
在事业面前,她敢于负责,求真务实;在苦乐面前,她以苦为荣,无私奉献;在金钱面前,他两袖清风,廉洁自律。她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医院管理事业,积极探索医疗卫生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严格的管理使医院在近几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院职工的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爱岗敬业已在广大职工中蔚然成风;廉洁行医,提供优质服务已成为每一位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刘院长以其坦荡的胸怀、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实实在在为职工、为广大患者办实事的作风,赢得了职工的信赖和社会的认可。
“成就和荣誉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谈到医院未来的发展,刘院长清醒地分析形势,她说,作为一个乡镇卫生院,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办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医院,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实现医院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更加重视学科建设,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加重视医疗质量,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更加重视服务流程和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医院整体实力提升,树立医院崇高的形象、信誉和品牌。
20__年10月8日一早,育黎镇汪水村的小刘大姨,在家属的陪伴下,将自己精心准备的一面锦旗,送至育黎镇卫生院小涛院长手中,表达自己的感谢。小刘大姨因为带状疱疹后遗症导致神经性疼痛,四处求医,痛苦难忍,小涛院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技术,精心治疗半个月,症状全消,痛苦不再。而这也只是小涛院长治愈的无数患者中的一个。
小涛院长自1999年从医以来,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精于专业,甘于奉献。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于20__年1月被任命为育黎镇卫生院院长,针对育黎镇卫生院现状,重新规范各项工作制度,严抓工作纪律,着重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推广各种中医适宜技术,为老百姓提供优质暖心的医疗服务,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口碑。
一、廉以正身 俭以养德
作为医院主要负责人、党支部成员,张院长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不分昼夜,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气、清廉的共产党员形象。在20__年春节期间,因为过于辛苦,张院长因为“自发性气胸”不得不住院治疗,在插入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情况下,他不顾医嘱,未待恢复,提前自己拔管,带病每天按时到医院上班,春节期间连续几天,24小时呆在医院,防止节日期间发生意外情况,和值班人员一起度过平安的春节,却忽略了在家等待自己团聚的父母、妻女。基层工作繁复琐碎,作为主要负责人,更是要多思多虑,为了医院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为了患者受益,小涛院长殚精竭虑,常常夜不能寐,从节俭水电,到节约各种开支,致力将各种浪费现象降到最低,张院长一次次召开中层会议、职工大会,强调节约的重要性,在职工中形成浪费可耻的氛围。数次带领医院职工自己动手,进行放射科改造、乡村卫生室整修、医院水管维修等建设医院改造医院的工作,既提高职工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又节约了大笔请人干活的费用。张院长到任一年多,育黎镇卫生院各项开支大幅度减缩。
二、扎根基层 创新发展
基层医院医疗条件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小涛院长从实际出发,参考其他地区、其他医院的发展模式,运用新的管理理念,着重培养人才,派出多名临床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新的医疗理念、医疗知识、医疗技术,大力开展中医仪器治疗,针刺、艾灸、针刀等新的治疗方式,既为患者解除痛苦,又为医院创收。全方位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扩展治疗疾病病种,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在乳山市育黎镇群众中获得良好口碑,医院的业务收入也大大上了一个台阶。
三、主抓公卫 群众满意度提升
张院长到任以来,针对育黎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档案建档率偏低,群众依从性差的问题,重新安排公共卫生工作,经过细致的了解、查访,在多个村落中选择有威望的村领导人和相关负责人,和卫生院工作人员一起完成公共卫生档案核查、建档等工作。严抓乡村医生管理,切实做好各项疾病随访、家庭医生签约的工作。20__年,育黎卫生院建档率提升20%,档案复核率达到85%以上,在群众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和回应,让更多的群众充分了解到国家的公共卫生政策。
四、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
小涛院长对待患者亲切体贴,视如亲人。遇到有困难的'患者,想方设法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在老年人健康查体过程中,小涛院长了解到南北山村一对老年夫妇,二人均患有心肺疾患,并且行动不便,儿女均在外地,村庄地处偏远,客车很不方便。张院长坚持连续半个月,用自家车到村里早晚接送他们来院诊治,直到症状好转,患者出院。对于经济上有困难的患者,每年垫付的住院费、药费更是数不胜数。张院长即使空闲时间很少,也不曾中断业务学习,在张院长的办公桌上,除了各种文件,再就是各种厚厚的专业书籍。他在中医针灸、中药汤剂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尤其是带状疱疹及后遗症的患者,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为患者减轻痛苦是张院长最大的追求。
小涛院长到任育黎镇卫生院一年多,医院各方面工作较前都有大幅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药房药库等工作在卫生局年终检查评比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取得威海市优秀单位的荣誉,公共卫生工作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育黎镇卫生院职工都深深相信,在小涛院长的带领下,育黎镇卫生院的未来会更美好。
,男,57岁,现任大厂医院院长、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高级政工师。多年来,他积极带领全院职工,投身于医疗改革,坚持不懈地加强医院两个文明建设,始终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近年来医院“两个效益”不断提高。4月下旬,全国“抗非”形势突变,南京市政府果断作出在南京市范围内确定4家收治非典的定点医院,南京市代市长蒋宏坤在视察大厂医院后,考虑到医院的规模、位置和综合实力,当场决定大厂医院为定点医院之一。院长临危受命后,在紧接的医院改造、物资采备和抗非人员培训等巨大而烦琐的工作中,他作为运筹帷幄、处变不惊的当家人,沉着迎战,奏响了一曲抗非凯歌。
4月27日中午,医院被确定为南京市收治“非典”定点医院。立即召开了医院中层干部会议和党员大会,传达了上级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并于当日下午4点召开了全院职工大会,向全院职工进行动员,对医院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紧急成立了抗击“非典”领导小组,任组长,制定了近10万字的《大厂医院防治非典型肺炎预案》,组成了抢救治疗组、消毒隔离组、后勤保障组,社区调查组等,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和各种流程图,工作井然有序,责任到人,为取得抗非的最终胜利绘制了蓝图。
sars病毒,传染性强,危险性大,医务人员感染率高,但不顾年高体弱,毫不畏惧。在支部大会上,年过半百的他坚决请战:“我是医生,我带队,我先上”,主动请缨要求首批奔赴隔离病房。在他的影响下,全院职工纷纷向党支部和医院办公室递交了近百封“请战书”,要求到抗击“非典”一线去。根据区政府要求,5月3日,首批进入隔离病区人员将进驻隔离区,5月2日晚上9:00,他召开了一个不寻常的职工大会。过了一会儿,走廊里走来了一位步履轻盈,精神换发,头发理得很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谈院长,一脸斗志昂扬,一副备战的样子。他对家人淡淡地笑了一笑,没说什么。夫人心疼地说:“老谈,记住吃药,自已多保重!”。一句多么朴实而平常的话语,拉开了抗击非典与家人隔离的日子。在他心里装的只有医院、只有病人,唯独少了自己和家人。
他曾经说过,最喜欢一位外国企业家的格言:船停泊在港口最安全,但这不是我们造船的目的。在他心中,是船就要扬创新之帆、铸品牌之舟,劈波斩浪,驶向大海。刘涛,辽源市龙山区康复肛肠医院院长,一位睿智、诚实、儒雅的年轻人,正是他带领龙山区康复肛肠医院这艘航船,在高手林立的医疗市场中,独辟新径,闯出一条特色之路,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使医院旧貌换新颜,一跃成为辽源市专科医院的排头兵。
20__年,刘涛通过竞聘走上了龙山区康复肛肠医院院长的领导岗位。正值而立之年的刘涛,着实被眼前的问题和困难困惑了一阵子。那时的康复肛肠医院由于种种原因正处于发展的低谷,管理混乱,负债累累,人心涣散,很多人对医院的前途失去了信心,业务骨干精力不集中,一般的工作人员更是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面对这样的局面,年轻的刘涛没有束手无策,临危受命的他,用睿智的头脑认真地分析原因,反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的创新,在于闯出一条特色之路,在于把全院职工的心凝聚在一起。上任伊始,刘涛就提出了“精诚团结,拼命工作,只争朝夕,争创一流”的工作意识,提出了建院史上第一个“1234”工作思路:一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二是改善医疗和工作两大环节,加强人、物两个管理;三是实施名医、名科、名院的“三名”战略;四是创技术一流、设备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的一流专科医院。凭着这个思路,龙山区康复肛肠医院在刘涛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出了困境,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开创了医院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
人本管理+物本管理打造医院“硬品牌”
医院要发展,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硬件是什么?硬件是先进的设备,优异的环境;软件是什么?软件是高超的医术,团结的人心,是医院的形象和品牌。硬件和软件,是一个医院赖以生存的两大利器。没有了这两项,其它一切都免谈。刘涛对这些自然是心知肚明,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原动力,机制是发展的关键。刘涛做的第一步,就是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20__年初,龙山区康复肛肠医院在全区率先开展了“病人评选医生、护士”活动,打破了以往病人被动就医的传统模式。通过病人评选医生、护士,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医院内部各个环节,推动医院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评选结果纳入到医院对医护人员的综合考核之中,将考核结果作为工作人员聘升、岗位竞争和分配的重要依据,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绩效优先、公正公平的原则。由于措施得力,操作性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在调整保底工资基础上,实行效益工资,极大地调动了全员职工的积极性,营业额迅速增加,职工工资由三年前的每人每月100多元,一下子增长到了现在的每人每月500元,得到了全体员工的拥护。
由于实行了评聘分开,竞争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使得医院的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极大地推动了医院事业的发展。刘涛求贤若渴是出了名的,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他就大力扶持,创造环境,放手用才。他的观点是让环境留人,用事业养人。为了不断提高医院年轻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刘涛亲自聘请了多位著名的、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医生前来坐诊,如原矿医院中医科主任吴炎炯教授、原妇婴医院急诊室主任徐德奎和儿科主任王雅芬等。在他的人格魅力影响下,多名省内外、市内外的拔尖人才纷纷前来投奔,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综合门诊的整体实力,同时也带动了本院的医护人员争先学习、大胆探索的良好氛围。人们都说刘院长栽下了一棵梧桐树,才引得凤凰落枝头。而刘涛却说,梧桐树要栽,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引来的凤凰健康成长,浴火升华。因此,除了在工作上给予他们优惠条件外,还在生活、学业、研究等各方面给予他们尽可能的照顾,让他们无任何后顾之忧地发挥能量。
不但如此,刘涛还十分注重对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北京、大连以及南方等先进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关系。由刘涛亲自主持研制的治疗痔疮的“三位一体”新疗法,以痛苦少、治愈率高(治愈率达98%以上,且永不复发)等优点,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填补了我市治疗痔疮史上的空白。
有了人才,有了技术,事业很快有了起色,但陈旧的设备却一直在困扰着医院的发展。刘涛从医院实际出发,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带头跑资金、跑项目,为医院引进了X光、B超、心电机等设备,购进了先进的化验设备,成立了化验室。同时采取靠强连大,共同发展的措施,经多方努力,多方协调,成功与大连航太公司合作,仅以五万元的投入,便引进了价值三十万元的大型微波治疗仪,并于20__年初正式投入使用,成为我市第二家拥有这项技术、设备的专业性医院。刘涛把龙山区康复肛肠医院从一个一无所有、一穷二白的境地,一跃发展成为小而精、强而壮,极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特色专科医院。目前,该医院营业面积发展到10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00万元。
一系列的发展,让群众看到了希望,一时间病人云集,前来就医的病人由以前每年不足100人次上升现在的每年到20__人次,业务收入由原先的四个月不足1000元上升到现在的月收入40000元,年收入由原先不足10万元上升到60万元,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成功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打造了自己的过硬品牌,树立了自己的发展特色。
服务意识+文化意识营造医院“软品牌”
虽然医院走上了正轨,但现在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我国刚刚加入了WTO,刘涛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也没有放松肩上的担子。他清醒地意识到,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仅有硬品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刚柔并济、软硬兼施才能无坚不摧。因此,他把强化服务意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x镇卫生院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生命“站岗”,为健康“守岁”,日夜坚守、冲锋在前,筑起湖北省与陕西省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实屏障,让“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
四发挥四提升
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提升阵地建设能力。
x镇中棚村、西坪村毗邻湖北省,出入人流量大、环境气候复杂多变,加之两地群众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外防输入”防控任务十分繁重。镇卫生院支部书记白鹏亲自指挥,组建卫生院党员志愿服务队1个,设立党员责任区1个,创建党员先锋岗2个、省界卡点值班场所2个,建设疫情防控主战场。
发挥医护专业特长,提升核酸检测效率。
克服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困难,带领医护人员开展上门核酸采样服务,避免因人员流动出现传播风险,确保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工作“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安全一线。
发挥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卡点防控质量。
风雪挡不住抗疫勇士的路,在去往西坪村卡点值守的路上全是积雪,车子打滑、险象环生,院医护人员主动请战抗疫一线,积极投身卡点工作,为来往人员及车辆进行健康码、行程码查验,登记、测量体温,每日进行消毒,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尽其所能,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发挥人文关怀优势,提升战疫工作合力。
院支部书记第一时间带着消毒液、口罩、速食等物品,走访慰问献爱心。对x镇与湖北省接壤的中棚村和西坪村疫情防控卡点值班人员进行看望,鼓舞士气,送来党的温暖和关怀,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的力量。
疫情就在身边,风险就在眼前。x镇卫生院党支部团结协作、坚守一线、勇于战疫的先进事迹,每一位医护人员始终牢记责任、激发斗志、保持干劲的生动形象,彰显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信心和必胜决心。
在瑟瑟的寒风中,友谊农场第十管理区卫生院的x院长已在四下无靠的三站卡口上执勤15天了。360个小时里,除了在区里处理紧要的事务外,有一半时间是在卡口中度过的。而这只是他担当使命,抗击疫情的一个方面。
突发疫情紧急召回
新冠状病毒,一个新的医学术语,又一次轰动了整个医学界和疾病防控领域。因为它感染的肺炎疫情已迅速从武汉向全国蔓延开来。
疫情就是命令。1月23日下午,正在卫生院值班的他突然接到了武汉疫情暴发,卫生院工作人员全部上岗上班,做好疫情防控的紧急通知。随后,上级卫生部门的应对疫情紧急通知雪片般地传了过来。他立即感到情况那样的突然,又感到疫情那样的严重。
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对于从医30年的他来讲,既是陌生,又是可怕,更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作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疾病防控是一项重要的职责。身为卫生院长的他必须完成好使命,守护好家乡人民的身心健康。他冷静了一下,随后在卫生院的工作群众转发了上级的紧急通知。在办公室里,他开始着手准备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对今后防控工作做出计划。当晚,卫生院的其余4名医务人员全部到岗。在简短的紧急碰头会议后,大家按照分工开始分头行动,筹备疫情防控工作,准备防控装备,设立发热隔离病房,准备卫生消毒器具……。大家都在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而积极谋划着,准备着。
多管齐下积极应战
经历过20__年“非典”战役的他深知,既然新冠肺炎传染性,要避免外输入感染和交叉感染,就必须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居民群众在疫情防控上的认知性和配合性,从排查可传染源入手,从做好个人防护开始,从切断源头做起,从日常灭菌消杀抓起,多方面努力,打一场全民防疫阻击战。
他组织医务人员到沿街商铺、各种场所、居民小区做好居民排查工作,逐家逐户对所有外来人员的旅居史,入住史以及身体状况进行排查登记,及时向上级报送相关材料。同时向居民群众发放新肺炎防控手册,积极宣传讲解防控知识,共向群众发放疫情防控手册380多册,解答群众疑问23人次。遇到没有戴口罩的群众都叮嘱群众出门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而在疫情防护关键时期,他落实好管理区居民不外出“禁令”,安排医务人员见到路上行人立即劝返家中,教育引导居民群众在非常时期执行上级好居家不外出、不串门、不聚会、不溜达的要求,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做好个人和全家人的防护,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在排查宣传过程中,他和他的医务人员共劝返路上溜达群众26人次。
为更好地应对疫情,他组织医务人员利用过氧乙酸、二氯异氰尿酸钠等灭菌消毒药物,对公共场所、楼房小区、沿街商户、垃圾点、公共厕所等场所进行重点消杀。从1月26日起灭菌消杀一直没有中断,做到了一日一消、一日一防。
随着疫情管控措施的升级,管理区按照农场和县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实行了史上最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设立路卡,对重要路口实行一级封堵和管控。他和另外一名医务人员联合作业站和派出所一同在三站路卡上值班值勤,劝返外来车辆,不让一车一人进入管理区。早春二月的天气仍然寒冷。在外面站冷了,就钻进车里呆一会儿,饿了就啃几口面包,困了就轮流眯一会儿。尤其夜晚,更是难熬,天冷呆在车里,眼睛不离开前方视线。在车里呆时间长了,双腿蜷曲得都有些发酸。他就出来放放风,活动活动腿脚。虽然苦点累点,但路卡的责任更大,盯住车,看住人,管理区父老乡亲就会没有危险,就会更安全。
解决难题送药到家
由于连续多天的封路封城,加上管理区药店停业,一些群众日常用药成了一大难题。要求买药、捎药的群众越来越多。他向管理区领导汇报后,同当地药店联系沟通,为用药群众办理购药业务,满足群众所需。药店没有的药品,由他向县药监局申请采购。2月12日下午,他和其他医务人员先是垫付20__元,从县药监局为28名群众购进了第一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胆囊炎等所需药物。并按名单逐家逐户发放到群众手中,解决了群众用药困难。第二批药物也正在统计核定采购当中。
疫情彰显党员伟力,危难才见初心情怀。他在疫情防控一线,勇挑责任重担,科学安排防控,成为卫生防疫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男,汉族,生于1968年,××县××镇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
×1990年毕业于医学院,同年8月至93年10月在新陂卫生院任医师,93年11月至98年12月任××县卫生院院长职务,99年元月至20__年2月任××县二医院院长职务,现任××县人民医院院长。
参加工作以来,工作认真负责,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在二医院任职期间,二医院的发展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快的发展时期,业务收入以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由1998接任时的251万元增长到20__年的537万元,固定资产由原188万元增长到565万元。医院历年来被县主管局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县文明委授予“文明单位”称号,个人则历年被县直属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县卫生评为“优秀院长”、县总工会评为“工会积极分子”,20__年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市、县“十佳医务人员”。
该同志在任职期间,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无任何违法乱纪行为。
同志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农村卫生事业,遵纪守法,认真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宗旨及办院方向。
早在1990年至1993年在××县新陂当普通医生时,他就一心一意扑在卫生事业上,在技术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把荣誉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深得当地各级党政领导和群众的爱戴,以至于调离时出现当地主要党政领导多次要求卫生局就地提拔,群众上书要求他留下的情形。
1993年11月他刚到卫生院任院长时,卫生院的固定资产仅有18.6万元,年门诊量只有2886人次,出入院病人560人次;卫生院基本上使用的都是危房,典型的贫困老区落后卫生院的面貌,诊疗活动靠的是老三件,只能开展三大常规化验,即使有心解决群众的疾苦,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到任后,他不为困难所吓倒,带领全体职工艰苦创业,大胆改革,通过采取股份制筹资、个人贷款等办法,先后购进100毫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等设备,提高了卫生院的诊疗水平;同时,选送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到南京、南昌等省内外的省一级医院进修普外、矫外,到县市医院进修麻醉、心电图、B超等技术,较好的提高了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针对卫生院危房多、就诊条件差的实际,从1996年起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30余万元用于卫生院的危房改造,至1997年底在全县卫生系统率先消灭了全部危房,卫生院的面貌焕然一新。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就诊条件的改善,卫生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明显的提高,1998年年门诊量完成11256人次,住院病人1416人次,业务收入达到46.8万元;卫生院拥有固定资产65.8万元。已基本上能满足当地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需要,做到了让上级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1999年1月,由组织安排到××医院任院长。当时,医院有职工74人,年门诊量为28134人次,出入院病人1108人次,年业务收入251万元,有固定资产188万元。虽然基础较好,但却潜伏着相当大的危机,一是业务用房已相对紧缺,原先购置的设备大部分已陈旧或过时即将淘汰;二是职工的组织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三是相当一部分职工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危机感,上进意识较差;四是人才流失严重,疏忽了人才管理;五是医院环境面貌和办公条件不尽人意,病人和职工不满意;六是护理质量缺乏有效的管理。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他广泛和职工交流意见,召开了座谈会、院务会,在摸清底细的同时结合医院具体实际,大胆进行了改革,并且完善了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了院科两级的分级管理体制,科主任向院长负责,各科职工向科主任负责;财务、总务、行政后勤及管理人员无条件为临床一线服务,明确了全院职工一切为患者健康服务的宗旨。并加强了医院领导班子建设,选准选好了一批学科带头人,举贤任能,将年富力强、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具有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专业骨干选拔到了科室领导岗位上,并创造较宽松环境,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干,发挥最大潜能。
他主持召开院务会讨论并改革了医院内部人事及分配管理方案,建立并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为逐步适应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重大医药体制改革举措,及时采取了转变卫生经济增长方式,走质量效益发展的新路子。首先,从思想上革新,果断地把发展的目光转移到加强内涵质量建设上来,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道路;然后在技术和管理方式上紧抓机遇,不断深化改革,走科技兴医的路子,积极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同时强化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积极采取增收节支措施,仅1999-20__年就节约支出65万余元;实行了院科两级核算分配体制,实行职工工资与个人表现、考勤、工作实绩和贡献挂钩,彻底端掉了“大锅饭”。通过利益关系的调整,极大的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他带领全院职工艰苦创业,采取医院挤出一点、职工集资一点、上面争取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步伐。近几年来,投资新建了妇产科住院楼,装修了医院门诊部,整治了医院内部环境,同时添置了多功能麻醉机、麻醉监护仪、心电监护仪、生化分析仪、移动式X光机、新生儿暖箱、多功能手术床、B超机、血凝仪、血球分析仪等一批设备,投资建立了病理科,开展了病理检查业务,同时充分利用当前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并率先在全省乡镇一级医院引进了CT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诊治水平及病人的治愈好转率。他高度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每年医院均安排近20人赴广州、上海、南昌、赣州、温州等省市一级医院进修深造及短期培训,从而使医院的人才梯队基本形成,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制订了完善的新技术、新项目的考核奖励机制,极大激励了医务人员求新意识及创新意识,每年医院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项以上,较好地促进了医院的快速发展。
筑起抗疫防线,彰显责任担当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庚子年的春节变成了抗击新冠病毒的大备战。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开始,奋战中他扛责在肩、勇扛重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疫情面前,他是勇于担当的冲锋者。因抗击疫情需要,20__年2月2日下午,听到东风区政府准备成立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他就主动请战承担起隔离点的组建工作,并担任了负责人。根据上级要求把松江乡卫生院改造成集中隔离点,组织全院职工,整理病房、采购被褥、房间消毒,为各房间准备日常生活用品,如水壶、卫生纸、矿泉水等,把整个二楼设立成了隔离区,准备出能容纳20人的床位,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两点,仅用了8个小时就完成了隔离点的准备工作,这时已经能接收隔离人员了,他和职工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他说我们都是白衣战士,此时党和群众最需要我们,关键时刻要冲上去。他把市疾控专家请到隔离点,指导工作,对隔离点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隔离消毒、工作人员防护、工作制度建设,完善了各项工作流程,使医学观察集中隔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疫情面前,他是前沿阵地的“实干者”。隔离人员逐步增多,我们转移到浦东商务宾馆,每天都忙碌到深夜,每次留观人员进入隔离点他都亲自去把关,看行程轨迹、体温症状,然后办手续入住,并且他还耐心地讲解隔离人员的注意事项。留观人员刘国鹏是回民,迟院长亲自安排调理饮食,得到了刘国鹏的称赞。
于20__年2月10日我们转移到金叶宾馆,成立了隔离点。宾馆的工作人员全部撤出了,他带领医护人员进驻后,困难重重,医护人员需要上隔离房间测体温、送饭、清运垃圾,更加艰苦的是还要清理房间,卫生间、刷坐便。每组工组人员上隔离区他都第一个穿上防护服和大家一起清理房间、刷坐便,几个小时过去后,大家都汗流浃背,护目镜也显得不那么清晰了。同志们都没有一句怨言。稳定隔离人员情绪也是工作重点,留观人员张俊英春节前刚做完胃息肉手术不能吃米饭,他就安排工作人员买来面食送给她,有需要指甲刀、剃须刀的,他就买来送给他们。耐心细致的工作,使留观人员的情绪得到了稳定,使他们顺利度过隔离期。疫情面前,他是锐意进取的“坚守者”,他落实了岗位职责,他把隔离点的医生组、消毒组、后勤组、信息公安组编成三个班,可他自己每天都跟班到半夜,每天只能休息不到五个小时,已经连续好多天都没有好好休息了,他的体重明显下降,他吃住在隔离点,每天梳理着隔离人员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疫情面前,他是公而无私的奉献者。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不能陪伴在家人身边,不能给予家人及时的照顾和关心,他把疫情防控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在公与私的天平上,他毅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他以大局为重,勤勉努力、认真负责、踏实工作的精神,受到了同志们的一致好评。疫情就是命令,他扛起了抗疫的责任,根据工作需要,他又先后承担起凯乐宾馆隔离点负责人、中远宾馆隔离点负责人。从二月初到七月末共负责集中隔离了312人,中转1153人,为东风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