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干部事迹材料(通用五篇)

最美基层干部事迹材料(精选5篇)

最美基层干部事迹材料 篇1

“做审计是个良心活,唯有脚踏实地、坚持原则,才能对得起人民对我们的信任。”这是xx市审计局计算机审计处主任科员、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获得者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22年来,他的战场是冰冷的键盘和海量的数据;他心中所坚守的,永远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捍卫国家公共财产安全。

锲而不舍,用技术服务审计

提起,xx市审计局的同事们都竖起大拇指,说他是局里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

实际上,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22年前初来审计局时曾一度陷入茫然。“审计和我所学专业大相径庭,在单位里只是做些简单的计算机维护工作,相比其他同学参与动辄上百万的IT项目,我顿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做一个轻松的旁观者,还是成为深度的参与者?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从日常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到理解审计业务思路、拓展新的审计方法,逐渐发现,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的成效日益凸显,这增强了他运用计算机技术力量服务审计工作的信心。

明确了方向,此后的无数个夜晚,他废寝忘食,一串串数字逐一分析计算,一条条思路逐一验证求解,一个个疑点逐一审查核实,终于收获累累硕果。

在一次主审农村商业银行项目期间,紧紧抓住风险控制和业务合规性的关键点,用计算机语言建立50多个审计模型,关联分析300张报表、15亿条交易流水数据,提出20多条审计思路方法。“这些被全省审计工作方案所采用,省厅还专门给局里发来感谢信。”说。

多年来,始终锲而不舍地致力于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的深度融合,在他的主导下,财政、社保、税务等各类行业联网审计平台、业务数据分析软件等十余个信息系统相继问世。

智能采集,助推审计创新发展

跳出审计看审计,这是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正是如此,他拓展传统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推出更有力的审计模式,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

20xx年,他应省审计厅邀请,编写《xx省审计机关电子数据采集报送管理办法(试行)》等四个全省信息化相关制度,省审计厅特聘他为全省数据采集技术支持组主要成员,为各市答疑解惑。

发现,全省各地上报的行业数据多达上千万条,且各地所用的系统千差万别。“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来省厅要处理上百种系统以及海量数据,二来审计人员还要不断编写代码,汇总效率很低。”

迎难而上,结合“虚拟机+容器技术+数据库批量自动挂载转换”的计算机技术理念,向省审计厅提出开发智能采集软件平台的建议,其创新的技术思路和先进的.软件功能获得审计署数据司好评。

“只有不断地去创新,才能产生更多可能性,这是审计工作的灵魂。”长期伏案钻研,每天工作超12小时,患上严重的颈椎病,严重时甚至无法低头操作电脑,他就蹲下身子仰头操作,为的是及时获取完整、真实、准确的业务数据。

为实现在大数据与智能审计层面的技术突破,他一干就是几个月,即便是女儿生病住院,他都无暇照顾。他说,最觉亏欠的是家人,但审计工作任重道远,绝不能放缓前行的脚步,“既然选择这一职业,我就要把青春和热情全部献给它,这样才能问心无愧”。

软硬不吃,筑牢审计铜墙铁壁

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监督属性,用话说,就是“算人家的旧账,揭人家的老底”。这样的工作容易得罪一些人物,招来被审计方的打击报复。接到的说情电话不计其数,有的甚至威胁恐吓,面对威逼利诱,他毅然选择坚守原则。

在某金融审计项目中,通过逐笔跟踪资金走向,发现了严重问题。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开始四处找人求情,甚至出言威胁。他顶住压力,不为所动,将项目查出的重大案件线索写入审计专报,后由xx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立案审查,涉案人员被撤职查处,挽回了国家损失。该项目获得全省行业项目第一名。

在担任多个审计项目主审期间,始终忠于职守、严格把关、依法审计,确保各审计项目圆满完成。“父亲一直教导我不要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思想所影响,作为军人的儿子,我会永远践行下去。”说,审计人员就是要脚踏实地、努力本分地工作,牢牢筑起铜墙铁壁,确保公共财产安全。

获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做了本职工作,荣誉属于xx市审计局这个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光荣集体,“审计人最大的初心,就是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为‘人民满意’这份崇高而神圣的荣誉增光添彩!”

最美基层干部事迹材料 篇2

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不能没有先进引领,一个肩负重任的政党不能没有榜样标杆。在“七一”到来之际,省委隆重表彰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我省还有6位同志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这些“身边典型”的事迹可观可感、可鉴可学,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为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对标先进典型,在见贤思齐中践行初心使命、永葆先进纯洁,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守初心担使命敢担当善作为身边的榜样”专栏,敬请关注。

“十三五”以来每年检验电梯、起重机械、立体车库等特种设备20多万台,累计发现事故隐患6万余次,查处不合格设备4100余台,未发生一起恶性重大事件……这是xx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交出的“安全成绩单”。为全市特种设备织牢“安全网”、保障xx人平安出行的,是特检院支部书记、院长丁树庆和他带领的60多名党员、200多名职工。

特检院承担全市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安装检验,是一份相当“特殊”的工作。

“说特检工作‘特殊’,一是因为工作性质特殊,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二是工作环境特殊,以户外作业为主,特检人员经常需要在大型起重机滚烫的钢板上、在密闭狭小的电梯井内做检验。”丁树庆说。

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特检人”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技术,为人民群众把好安全关、拧紧安全阀。作为党支部书记,在日常工作中,丁树庆身先士卒、冲在一线。“去年除夕前夕,得知一安置房小区70余台电梯超期未检后,丁树庆带着12个检验组赶到现场,赶在节前完成检验工作,确保春节期间两千多户居民的乘梯安全。”检验师回忆道。

“为建设全国特检系统首个高端装备领域国家智能测控产品质检中心,丁树庆反复协调各部门,批筹后又带领大家完成发改、国土规划等近百个流程,连续三个月,周末会议室的灯光都亮到深夜。”行政部部长夏常福说。

丁树庆不仅自己带头干,更通过抓党建,引领团队守初心、担使命,带动全院职工当好特种设备的“保健医生”。特检院党支部运用“三会一课”,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提炼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

“压力与责任越大,越需要有一种精神时刻激励。”起重与场车检验检测一部副部长倪大进说,“在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在泥泞不堪的施工现场,碰到错综复杂的技术难题,每每想放弃的时候,‘四特’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坚持,也激励着团队在京沪高铁、南站、地铁等重大工程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中冲在一线。”

事事以身作则。在丁树庆的带领下,“忠诚、奉献、钻研、实干”的特检院党建文化,深刻在每个党员的心里,特检院形成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党员队伍。

在特检院承担的“起重机人机互认”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需要在江边一台起重机顶部进行检测实验。“我年轻,又是党员,我上!”1985年出生的党员庆光蔚主动请缨,爬上几十米高的架桥机,接线、调试、记录、分析……在摇摆不停的起重机顶部一待就是6小时。

拨打96333救援电话,特检院电梯大数据中心能够第一时间定位故障电梯并通知救援责任人,平均处置时间仅11分钟,远低于国家标准30分钟,这一项目是特检院安全工程中心主任王会方带领团队完成的。如今xx96333电梯救援中心已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电梯大数据中心,在40多个城市推广应用。

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下,特检院涌现出一批党员示范岗。业务窗口荣获“全国巾帼示范岗”,安全工程中心荣获省“工人先锋号”、市“五一劳动奖状”,电梯检验二部荣获“xx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丁树庆领衔的“支部书记工作室”则被省委组织部授予省级“支部书记工作室”称号。

一轮又一轮的党员示范岗创建,带动了一批又一批党员职工参与各类项目的研发和推进,全院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近年来,特检院先后培养出4名省333人才和3名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全院近50%职工具备高工或检测师职称。人才队伍的壮大又引领了一轮又一轮的科技创新,特检院先后承担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自然基金委等项目10余项,获19项国家专利授权,组织起草国家和地方标准15项,形成了起重机无人机检测、电梯大数据应用等“检产学研”发展模式。

蓝色圆圈的上方是一面鲜红的党旗,中间由蓝白黄三色组成3个“S”,下方则是“特检党建”几个醒目红字。在特检院,“特检党建”的Logo随处可见,格外引人注目。三个“S”分别指special、safety、service,寓意专业、安全、服务。

“特检工作不仅关系到设备安全,更关系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丁树庆说,最困难的工作在哪里,特检院党支部的旗子就树立在哪里。今后,特检院党支部将继续发挥党建力量,为特种设备织牢“安全网”,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保障。

最美基层干部事迹材料 篇3

在钟祥,真是个奇迹。

种粮靠天、出行无路,无特色经济、无集体收入;网络不通,几个村民小组家的电都煮不熟饭,村集体还有87万元的债务。直到20xx年,还是一个在市里挂了号的穷村。

然而仅仅数年,翻天覆地,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多家企业进村投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等相继建成;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到5600元上升到2.2万元。

“要是没有郑书记,哪来什么奇迹?我们没准还会拖脱贫攻坚的后腿呢!”听到记者采访,村民吕学宝大声嚷道。

能人回乡,带领村民致富

今年56岁的是xx党委书记。早年,从荆州卫校毕业后做过乡镇医院医生和行政干部。20xx年下海经商,先后创办和领办了3家民营医院和1家磷矿企业,固定资产近亿元。

“我当了10年医生,又当了10年机关干部,接着办了10年企业,我很迷茫,下个10年干什么更能体现人生价值?”20xx年,年近50岁的不顾家人劝阻,回村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并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从此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

虽说经商时便经常捐款捐物,帮助村里发展经济,这次也是“能人回乡”,但村里仍有不少冷言冷语:有人说他是因为从政时没当过“一把手”,来当书记过“头头瘾”的;也有人说他是有私心,想来圈地“捞一把”。

为了表明决心,当选第一天,当众宣誓:“本人不拿村里一分工资,不要村民一分钱,我的企业不跟村里有任何利益关联。”他将自己的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管理,还将回村前注册的农资公司注销,全身心扑在了发展上。

配强班子,守好集体资产

在之前,xx10年换了4任村支书,后来都没人愿意担这个“烂摊子”。当选村支书后,操起“老本行”,对村子做了一个全面体检。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问题归根结底是班子问题。”着手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强化班子力量。他借鉴海宁经验,实行“三个1/3”配班子:本村选出的干部占1/3,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同志占1/3,外地大学生占1/3。6名“两委”班子成员中,4人是引进的人才。

在这之前,村两委班子多是沾亲带故,村委会即使想带领村民致富也处处掣肘。引进村官消解了村里的宗派势力,老中青结合增强了班子合力,原本要唱对台戏的人,也慢慢认了账。

此后,遍访村里每户家庭,通过调查发现:村集体资产因为缺少监管,被慢慢“挖墙脚”、侵占空。20xx年春天,一场清理被少数村民非法侵占的土地、堰塘、山林、水库、鱼池的硬仗打响了。为了打赢这场仗,“六亲不认”,先从自己的亲戚头上开刀。

“我的姑老表多年占用村集体8亩多土地,放话说只要敢收回去就永远不来往了。”请80多岁的老父亲出马,硬是从父亲唯一的亲外甥手中收回了地。很多村民看到这么认真,大都主动退出了侵占的村集体资产。目前,全村已清收资金30余万元,村集体土地1000亩、堰塘120口、鱼池200亩、山林50亩。

乡村振兴,赶上了好时候

20xx年,请专家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并挂在村委会门口,激发了村民们的乡村振兴梦。

清理出来的'土地,村里研究决定500亩承包给村民耕种,500亩通过资本运作,筹集1500万元发展资金,其余则分类规划,用来发展村公共事业及招商引资。

几年来,一步步实施着建设规划。占地100亩的党员群众活动中心、院校专家科研培训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建起来了,所有通组、通户水泥路硬化了,两个生态农民小区建成了,高标准的双语幼儿园也于20xx年9月正式开园。

而所有建设资金,90%靠村集体自筹。“村庄要发展,没有集体经济、没有产业发展是不可能的。”说。先后引进9家企业,办起了液化气站、10万吨的粮食收储公司、万只育肥羊基地、千亩农业生态园及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吸纳了300多名村民就业。目前,集体基本建立了常态收入机制,年收入达到100多万元,拥有固定资产28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2万元。

富裕了以后,又开始在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争取项目对全村80%的土地进行了平整,实现了沟路渠配套;引进企业对全村土地实现整体流转;统一规划,集中改建村居,农户自备料请工建房,给村民一个带着乡土味的新农村。

先后被评为全省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宜居村,也当选了党的十九大代表。“我们现在赶上了村民致富、乡村振兴的好时候,再用4年时间,让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绿色基地科技化、自然风光田园化、人居环境社区化,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说。

最美基层干部事迹材料 篇4

创业3年,拥有天猫旗舰店6家、京东旗舰店1家、淘宝店10余家,厂房面积达3200平方米,年销售5000余万元,带动就业近百人……宿迁奇瓦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留学回国后回乡创办一家规模不小的装饰画公司,带领乡亲走上富裕之路。

1988年出生的,老家在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苗圩村三组。20xx年,他考取工业大学,毕业后到英国诺丁汉大学留学,获理学硕士学位。家人希望他继续深造,却毅然回国。“父母年龄大了,特别想回来孝敬他们。”说。

20xx年,作为引进人才,就职宿迁市计量测试所,从事平台申报和计量检定项目研究,工作1年多参与设计4项计量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那时就想换一种生活状态去尝试一下。”谈及投身电商的初衷,告诉记者,“在我小时候,父亲就在集镇上开店经销农资,做的都是家门口邻居的生意,而且农资产品一旦有假,会毁掉农民一季的收成。我永远记住父亲的话,做人与做生意,贵在诚实。”

留学归国后,一直与大学同学王林林保持联系。王林林毕业后在开办装饰画生产和销售公司,并入驻淘宝、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他辞职后先到我公司实习,主动要求到生产一线,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儿。”王林林说。还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宿迁装饰画市场前景广阔,但却没有大的'货源地,主要靠从_进货,为此,他先后到金华、义乌等地考察货源。

20xx年4月,回乡开办企业,把大师的画作做成批量生产的精美装饰画。“我在老家租下数百平方米厂房,购置机械设备与生产原料。”由于对原材料把关不严,导致产品不合格,创业不久的公司遭受重大损失。吃一堑,长一智,在一次次经验教训中逐渐成长,公司很快走上正轨。在天猫商城、淘宝、京东开设多家旗舰店,20xx年公司销售额达2487万元。去年“双11”一天,线上订单突破158万元。

“我父亲年轻时创业是单打独斗,我幸运多了,政府部门主动上门,问我有什么困难。”说,“宿城区创业办工作人员提醒我,要多和其他创业者交流,多向他们取经。”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种创业论坛、沙龙,同时他还获得去京东总部学习培训的机会。“交流学习后,感觉豁然开朗。”去年年初,他还领到创业奖补资金10万多元。

订单不断增多,原有的厂房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去年11月,我们搬进王官集镇电商扶贫产业园,厂区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当年实现销售额5000余万元,带动就业85人,高峰期用工人数多达110人,每月工资达3500元。”说。

“我是宿迁创业政策的受益者,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作为返乡创业带头人,毫不吝啬将自己的“独门秘籍”分享出去,为当地创业者传授网店运行、团队合作、企业管理等课程。在他的带动下,该镇已有23位年轻人加入创业队伍。王官集镇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淘宝镇,淘宝村由最初的1个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0个。“现在,能带动更多乡亲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说。

最美基层干部事迹材料 篇5

xx县燕尾港镇海边一片滩涂上,矗立着一座灯塔。海边泥土松软湿滑,汽车无法继续前行,航标处燕尾港航标管理班班长一声招呼,和组员们下车,扛起设备仪器,蹚着淤泥,用镰刀和手拨开近一人高的芦苇,深一脚浅一脚,去为船舶的“眼睛”——航标灯做定期维护保养,这是6月10日记者采访时目睹的一幕。

北至xx市徐圩新区,南至xx市滨海县,这段230公里的海岸线上和广阔海域里,散布着149座航标,每年为上万艘次船舶指示航道。自从1978年来到燕尾港镇,便在这里深深扎下了根,24小时待命带领班组管理维护,为航海者点亮航道上的明灯。

那双手上满是伤痕。“这都是我的‘功勋章’。”他笑着说。电池铅酸液体溅到手上,立刻烧掉一层皮;长满青苔的礁石湿滑,密布的海蛎子壳像刀片一样锋利;海上波涛汹涌,灯浮和船只晃动旋转,稍有不慎就会滑落海里……对他来说,遭遇这些危险已是家常便饭。

20xx年12月13日晚上9点,接到航标处值班室通知:灌河口18号灯浮很可能漂失。“这只灯浮正好在灌河口航道转角点,位置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尽快了解情况,否则极易导致船舶碰撞搁浅事故。”立即按照应急预案,租船搜寻。

当天下着小雪,风力达到8级以上,船只出了灌河口海堤后,风浪越来越大。“船在海面剧烈起伏,一个接一个大浪,从船首一直拍到船尾,我们的衣服都湿透了。当时我就想,今天可能回不去了。”航标管理员倪超回忆道。

一面要求船老大继续前进,一面联系值班室,让每隔两分钟给他打个电话,一旦联系不上好安排附近大船营救。

经过一夜搜寻,从航标处值班室得到消息:灯浮可能漂失到滨海海域。“灯浮如果漂失在航道里,就会成为碍航物,对过往船舶安全造成很大威胁,我们一定要把它找回来。”和组员随即又背上几十斤重的设备仪器,沿着滩涂寻找,艰难步行6公里,终于找到“出走”20多个小时的灯浮,为国家挽回十几万元损失。

“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为国出力、忠于职责。”比谁都清楚,航标维护工作是又累又重的体力活、充满艰险的生死活,更是大有学问的技术活。工作之余,他努力钻研创新,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航标“全科医生”。

海上天气条件恶劣,浮标上的`蓄电池经常受到大风大浪的冲击,加上海水侵蚀,接线柱与连接线被迅速氧化,极易断裂,这也是航标故障频发的根源。

“就因为这个问题,我们每隔四五个月就要对航标灯进行保养,每次费用少则5000元、多则上万元。”20xx年,下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隔绝空气,隔绝海水”,他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一方面通过密封胶、黄油密封蓄电池的接线柱,另一方面把电源连接线的正负极加接过渡线,再把接线头用防水胶布裹起来,防止氧化。经过一年的分析实验和技术改造,创新获得成功。一个燕尾港班组,每年节省维护费用50万元,工作量降低20%。20xx年,以此成果为基础,发表论文《航标电池极柱氧化研究》,获得中国航海协会航标专业委员会一等奖,并受邀走上中国航标专业学术论坛的讲台。

在带领下,燕尾港航标管理班设置技术改造室,组员们开展技术革新,解决生产难题,先后完成“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台站发射天线防雷改造”“不间断电源改造”等多项课题,解决了雷雨时损坏发射机和危及操作人员安全等问题。

燕尾港镇位置偏远,生活设施缺乏,条件艰苦,不少人来了没多久就要求调离。有过两次回到市区机关管理岗位的机会,但考虑再三,他还是放弃了。“如果大家都走了,工作就没人做了。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出海口、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港口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正需要有人在一线,为港口建设出力。”说。

在和组员们日夜无休的默默奉献中,燕尾港班组全年航标正常率为99.94%,航标维护正常率达100%,航标可用性99.94%,航标修复率100%,均达到或超过部颁标准。

走进燕尾港航标班的小院,每一间房屋、每一块地板,乃至库房里一块块电池、一根根螺栓,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用话说:“规范管理是老站重生的基准线。”

燕尾港航标班只是一个7人班组,但各类人员职责、航标设备档案、紧急预案、设备操作规程等,该上墙、该学习、该落实、该完善的,一件不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航标组组长吴立宏自豪地说:“这几年我们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好多人前来学习,称我们为‘全国沿海第一班’,这和熊班长的带头作用分不开。”

41年里,海上作业超过1万天,维护保养航标达148万余座次,行走海港滩涂33万公里。还有一个月就将退休,动情地说:“我爱燕尾港的这片海,我愿意在这里守护一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