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主任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2篇)
作为一名村妇女主任,这些年来,凭着对妇女工作的执着精神,爱岗敬业,真诚服务,无私奉献。红星村离乡政府比较近,地处集市,流动人口、外出务工人口多,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来非常艰难。积极热情的开展工作,将计生政策宣传到人;将生育信息摸排到位;将“四术”工作落实到户。自任红星村妇女主任以来,她从一个户到一个组再到整个村不厌其烦地对全村所有的育龄妇女逐人逐户登记造册,重新核对订婚、结婚、怀孕、生育及节绝育的信息,白天不在家,晚上再登门。当她上门做工作时,个别存有“歪点子”的服务对象,话语中还会透出冷嘲热讽:“我生孩子关你什么事啊,你是成天没事做,老盯别人肚子吧......”每当遇到这样的处境,总是面带微笑,装作没听见,继续耐心宣传政策,直到把该落实的措施落实到位为止。在积极热情工作下,村里的婚育风气正派,红星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多次获得县计生工作一类村。
面对群众,她真情实意,乐做“热心人”
一直是个热心公益事业,敢于为群众说话,为群众谋利益。自XX年被选举为县人大代表以来,始终坚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信念,除了坚持人大代表信念,为民请愿外,还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进出红星村茂溪组、八茂组的主干道在三年前是一条土路,雨天沟壑纵横,晴天尘土飞扬,群众是怨声载道,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心中酝酿——集资修路。她想到做到,召开村组代表会议,商讨集资修路事宜,想法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全部代表的赞同,但同时,最大的难题也摆在了大家的面前:修路的钱从哪里来?虽然在村民能承担的经济能力内,已经确定了每人100元的集资标准,可满打满算,还是有近3万元的资金缺口。正在大家犯难的时候,站了起来,拍着胸口说,“没关系,包在我身上”。大家伙看着她那一副万事难不住的神情,以为她有什么好门路可以筹到钱,也就把一颗悬着心的放下来。道路硬化建设在她的带领下,便轰轰烈烈的开工了。白天她和男同志一样一锄头一铲子的在工地上投工投劳,挥汗如雨;晚上,她作为集资委员会成员,还得挨家挨户去筹集修路资金。遇到个别不肯集资的顽固派,还得三番五次的登门,辱骂、冷嘲热讽也成了“家常便饭”。一个月下来,瘦了足足五斤,当家人心疼的关心她时,她豪爽一笑,“就当减肥了吧,花钱还买不到这样的好效果呢!”三个月后,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展现在了众人面前。通路典礼上,鞭炮轰鸣,笑声不绝,载歌载舞队伍中,跳得最欢畅,笑得也最灿烂,那是卖了她家的两头大肥猪,拿出了一年的村干部工资,拿着修路报告顶着炎炎夏日高温,几度进出县有关部门跑要修路水泥、资金。近5年的时间里,在带领下,红星村先后硬化了入户道路10余条近千米,修建灌溉渠道500余米。
面对落后,她勤劳致富,勇做“带头人”
吃苦耐劳,勤劳肯干在村里出了名的,没有哪个不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女人厉害。她爱人常年在外务工,两个儿子一个读书,一个在外打工。家里家外所有的农活她一人挑,田间地头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在山上种植了10亩果园,除了种自己家的5亩田外,还承包了3亩田种植优质水稻;家里养了1头能繁母猪,3头肥猪,一年下来一人的收入就是两三万。作为一名村干部和一名共产党员,清楚的认识到,我一家富裕了不算富,要带动全村老百姓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富。根据红星村实际,结合我县近年来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把新晃黄牛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的战略政策,她积极发动群众养牛。对农村来说,养牛是一项投资多,风险大的养殖项目,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倾家荡产。无论怎么宣传县里的优惠政策,村里老百姓都不为她所动,没人养牛。想不让大伙看到真实收益,他们是不敢放手养牛的。于是她一咬牙,拿出家里近3万元的积蓄,修建了牛栏,买了5头架子牛,种了2亩草,轰轰烈烈养起了牛。村里人只见她早出割草,配制饲料喂牛,晚上除粪清理牛栏,还时不时跑乡畜牧站咨询养牛技术。三个月下来,她的短期育肥牛出栏了,算下来,她净赚了5000元。村民看到她养牛的收益,纷纷跑来向她请教养牛的技术。在她的带动下,村里有5头以上养牛大户10户,并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毫无保留的传授自己的养牛技术和经验,并自费的为养牛户跑销路。在带动下,红星村的优质稻种植、果树种植、肉牛养殖等产业相继发展起来,使红星村成了李树乡的富裕村。
面对家人,她饱含深情,却满怀愧疚
说起家里的.丈夫、儿子,总是眼眶湿润,她说这么多年来,亏欠家里人的太多太多了。丈夫常年在外务工,搁在其他农村家庭,都是夫妻双双在外一同打工,这样双方可以相互照应。但作为村里的妇女主任,为了村里的计生工作,不能外出打工。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不得不让丈夫一人远走他乡打工。丈夫好不容易回家几天,还经常为了工作上的事情早出晚归,东家排查摸底,西家排忧解难的,就别提对丈夫的细心照顾了。每当有两口子吵架她前去劝架时,她总玩笑的说一句“真羡慕你们两口子还有吵架的时间,我和我们家老河想多说几句话都没机会呢!”说起自己的儿子,她的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掉了下来。大儿子孝顺懂事,在外打工,从不让她烦心,每年还拿好几千块钱来孝顺自己。小儿子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想回家乡工作,为家乡服务。在XX年全省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她的小儿子报考了乡镇工作人员的职位。面试时由于紧张,与录取人员最后一名相差零点几分。考试下来后,小儿子无奈,想让她看能不能借着她县优秀人大代表的身份走走关系。她一听当场翻脸说“我这个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是为人民服务的,你有本事就考上,考不上就出去打工。”儿子听了差点流下泪来。看到儿子这样,觉得自己语气是有点过,缓下语气,语重心长的对儿子说:“儿啊,我们不去走那歪门邪道啊,只要认真复习,我们明年再考,一定能考上。”小儿子理解了,一个星期后,背上行囊,踏上了南下打工的列车。看着儿子的背影,偷偷的抹了抹自己的眼泪。
在村干部岗位上辛勤工作六年,默默无闻地贡献,红星村的计生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工作突出,成绩优异。本人也曾荣获县“优秀人大代表”、“县优秀共产党员”、县“双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赵娜同志自担任渭源县妇儿工委办副主任以来,以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在服务广大妇女的工作中不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从20__年刚刚接触妇女工作,到做一名合格的妇女工作者,从妇女群众的“知心人”,到脱贫攻坚行动的践行者,一路走来,她正以满腔的热情,在全县妇女群众投身脱贫攻坚行动的大局中全力投入,勇于前行。
深入农户,用爱服务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赵娜多次深入群众家中和田间地头,采取驻村蹲点、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多种形式,听取村民诉求。县妇联人少工作任务重,她利用节假日和群众谈心交流,发放民情连心卡,全面了解掌握群众上学、看病、就业和用水、用电、行路、住房等基本情况,特别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五保户、长期患病和智障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众,她更加留意他们的政策落实情况和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尽全力在经济上帮扶、生活上帮助、思想上帮引,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就要实实在在的沉下身子,深入群众家中,倾听妇女群众呼声,了解她们的困难,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赵娜坚持每个月不少于2次深入联系村开展工作,配合单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为妇女群众发放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为儿童发放图书、衣服、毛毯等学习生活用品,并组织卫生、文化、司法等部门专业人员开展“三下乡”活动,慰问贫困党员,积极争取项目,不仅解决了百姓的实际困难,也圆满完成了双联村——周家窑村、年家河村脱贫攻坚重点指标。
认真履职,排忧解难
作为妇女的娘家人,赵娜牢固树立为妇女群众服务的思想,热情为妇女儿童服务。
留守儿童是农村的一个特殊群体,赵娜认真组织县直各单位爱心家长在各自的双联村开展爱心帮扶活动,使每一个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都结了对子。县妇联积极组织爱心家长与留守儿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亲子互动活动,并为留守儿童捐赠了价值20.28万元的慰问品,让这些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爱。赵娜积极衔接配合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为全县300多名贫困儿童发放了毛毯,帮助孩子们改善生活条件。
妇女是社会的“半边天”,妇女儿童占我县人口的大多数,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妇女群众提升素质,提高收入,是实现脱贫的一个重要因素。手工编织培训工作是妇联实现妇女技能提升,增加妇女群众收入的重点工作。赵娜认真起草制定全县妇女技能培训方案,和各乡镇妇联紧密配合,利用3个月时间,深入31个重点脱贫村,逐村开展培训。20__年参与全县妇女手工编织培训妇女1500多名,其中精准扶贫户600多名;开展家政服务培训3期,培训妇女108名。
创新思路,助力脱贫
赵娜在做好单位日常分管工作的同时,很少坐在办公室,不管是天寒地冻还是风吹日晒,她经常到双联村走访、调研,哪怕是和村民们聊聊天,她心里都觉得踏实。村里的妇女生活贫困,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不让一个贫困妇女掉队,激发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是她的目标。她说:“我们不仅要全面落实六大脱贫行动,还要引导贫困妇女不丧志、不服输,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和依靠自己摆脱贫困步入小康的信心和勇气。”为了让这些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她抓好每一次机会。与此同时,她积极响应省妇联“陇原妹走出去陇原巧手干起来”的口号,以“培训提升技能、劳务增收致富”为思路,组织参与单位举办妇女创业培训、家政服务培训、月嫂培训、农业科技和法律维权等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妇女群众5500多人次,配合组织输送务工妇女1.2万人。
多年来,赵娜心系妇女群众,敬业奉献,她无私忘我的付出也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与赞赏。她说:“服务每一个妇女儿童,是我职责所在;能为百姓排难解忧,办些实事,则是我心之所愿,能为群众带去关爱与温暖,则是我情之所系。”正是这份情怀,让她平凡的工作散发着脉脉温情,绽放着熠熠光芒。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我是来自电容器公司的。在今天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给大家讲述我公司1200多名职工共同拥戴的好干部——工会副主席兼妇女主任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感人事迹。
还是请允许我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起吧。去年春天的一个夜晚,正在吃晚饭的突然接到了一个带着哭腔的电话——退休女工被一辆摩托车撞成了骨折,肇事者一走了之,留下她孤零零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一阵的揪心!就是这个啊,从小腿部残疾,结婚的时候欢天喜地,离婚的时候惊天动地,这个“娘家人”费劲了心思;后来带着儿子过着紧巴巴的日子,隔三差五地找她这个“姚主席”诉苦求助。多少年来,不断地给她送去温暖和安慰,成了在有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救星。这回车祸,算是雪上加霜,儿子不在身边,一个人该有多难哪!接完电话,二话没说,放下碗筷,赶往医院,代表公司和医院落实了经费、护理等事项。第二天一早,只身前往肇事者的家中。门口的大狼狗没能让她胆怯,肇事者的恶劣态度也没使她气馁,大义凛然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留下一句话:“我们工会将根据你的表现决定是否追究你酒后驾车的法律责任,你看着办吧!”这天下午,这个小伙子拎着水果来到医院,做了他该做的事情,让带泪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在深邃而又充实的生活海洋中,这样的故事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为了职工的生命和健康,记不清楚自己曾多少回踏进医院的大门。有一回一个职工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大量出血,瞳孔放大,生命垂危!第一时间赶到的陪坐在救护车上,在其他人慌作一团、哭成一团的时候,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从包里翻出了电话簿,联系了附属医院的外科主任。当救护车赶到医院的时候,实施救护的整套班子已经等候在那里了。
是的,用电话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于是“有困难就给打电话”,这在江海习惯成了自然,几乎所有的职工都能记得住电话号码,而为了方便大家找到自己,特地多买了两块电板,确保手机24小时开机。一对职工夫妇深夜吵架,几乎大打出手,却不约而同地打电话请“姚主席”来家评理,直到凌晨时分的相拥而笑;一个遭遇离婚烦恼的哑巴职工用手机短信向这位知心的`大姐倾诉衷肠,大姐的回信让他作出了理性的思考;一个性格孤僻的大龄女青年在电话中欲言又止,多次奔走,促成了一段美满的姻缘……于是,这悦耳动听的手机铃声成为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一组优美的旋律、一种高亢的节奏。多少回寒冬酷暑,这铃声带去了温暖和清凉;多少次风雨无阻,这铃声架设了捷径和桥梁;多少个不眠之夜啊,这铃声缔造了温馨与和谐!
倾情付出和无私奉献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公司工会先后荣获“全习型企业”,XX省“双爱双评先进单位”、“XX市和谐企业”、XX市“五一巾帼标兵岗”等各级荣誉20多项,XX个人也在XX年被表彰为“XX市优秀工会工作者”。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和鼓励,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她深知自己的使命远不止于已经做到的那些——她要更多致力于为职工们谋求根本的、长远的利益;她要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全力推动企业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让感到欣慰的是,公司董事会对于她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支持,她和大家同样高兴地看到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正在一一地变成现实。扶贫济困救助基金会成立了,为困难职工们点燃了一盏希望的明灯。几年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数百人次,发放慰问金50多万元。xx年,多方听取职工关于伙食的意见,向董事会提交了多的,促使董事会下决心出资六百余万元,重建了集食宿、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江海职工之家”;食堂改建期间,工会添置了冰箱、微波炉,为职工们就餐提供了方便。为丰富职工文体生活,利用三八、五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08和XX年,当世界经济的天空阴云密布、千百家企业减薪裁员的时候,江海集团的员工们正在带领下,在文艺汇演中载歌载舞,在运动会场上摘金夺银,在生产竞赛中争先恐后……XX年,公司董事会采纳了等人的提案,在职代会报告中明确了职工薪酬每年10%以上的递增机制。XX年,金融危机下的江海电容器公司逆流而上,实现利税5000余万元,荣列通州区第二名!在很多的时候,多么希望自己能像许许多多的姐妹那样,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庭妇女、做一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啊!可是公司需要她,工作需要她,工友需要她——那同样是一份无法推却的责任和挥之不去的牵挂啊!带着对家人的歉疚,带着对理想的追求,XX大姐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亲爱的朋友们,只是新时期千万个女干部中十分普通的一员。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一种百折不回的坚定和永远真诚的笑容,有的只是共产党人无比高尚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样的情怀和精神,奏响了时代的主旋律,促进了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正是这样的情怀和精神,像一道亮丽的彩虹,为人民群众撑起了——一片明朗的天空!
走进李树乡红星村妇女主任家,只见院内物件摆放整齐,干净整洁,绿树摇曳,花香扑鼻。她家门上钉挂的共产党员示范牌分外耀眼……
面对工作,她积极担当,敢做“责任人”
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她用瘦弱的肩膀背负着两位老人,让她们安度晚年;她用破旧的平板车和超重的`自行车承载使命,让贫困潦倒的家庭有了生机;她用长满老茧的双手编织希望,让儿女们走上了成才之路。
12月份,正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的儿子,突然打回电话说,他的眼睛疼痛难忍,并已化脓,住进医院无钱治疗。孩子是母亲的命根子,儿子的眼痛象针扎一样刺痛着她的心。她一连几天四处借钱,准备儿子的治疗费用,最终也没有借下1000元,这也许是受家庭败落的影响。此时此刻,这个坚强的女人心在滴血,无奈之下,她偷偷跑到曲沃卖了几次血,换回了640元钱。最后,还是邻居把准备盖房的钱拿出了3000元借给她,儿子同病房的好心人暂垫了3000元,这才凑足了7000元的手术费。在住院期间,医生埋怨说:“你家里都是些什么人呀!娃眼睛都成这样子了,也没有一个人来看看!”的心都要碎了,她不是不想去看儿子,是家里离不开呀!那段时间,她要照顾两位老人,还得外出借钱凑足手术费。经过一连串撕心裂肺的打击,她有些力不从心,支撑不住了。
长期的奔波劳累,让病倒了。8月的一天,她发现自己行血,一开始她满不在乎,以为是妇女的例假,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还不见好转,血疙瘩跟鸡蛋一样大,牙房都白了。邻居们实在看不下去,就强行用摩托车把她带到医院去检查,结果显示,她患上了严重的子宫肌瘤,需要马上做手术!生性倔强的哪肯听医生的。无论村民如何做工作,她就是不做手术,她不是不想动手术,是家里的两位老人离不开呀!是家里的钱不允许呀!最后在村民的紧逼下,才拿了点药,一直坚持到现在。但她一想起儿子在大学一天仅吃两顿饭就得花九块钱,最后这顿饭就不吃了,站在窗口看着别的同学吃饭的情景;想起女儿为了减轻她的负担,节假日不回家,在外打工挣钱,每天仅吃馒头夹咸菜的情景,下定决心;不管多难,都要把儿女从大学供出来,让她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为增加家庭收入,每天更加拼命地干活。她一个人种6亩地,浇地、拔草、施肥、割麦、扛麦,承受一个大男人都难以承受的重担。冬浇小麦,她家轮到晚上,天冷加天黑,跑了水她去堵,结果一脚没踩好,摔到了深深的坟窟窿,泥水淹到了她胸前,且越陷越深,她不停的呼喊,幸亏听到呼喊声的村民及时赶到才从死亡线上把她拉回来。
面对悲惨的现实,用她坚强的心应对一切。每年种6亩地的小麦,算下来仍然不够孩子们的学费,非典期间,村里不让村民出村,她每天天不亮,就扛上铁锹偷偷跑到东沟里去开荒,非典过后,她竟然开出了2亩荒地,在这2亩地里她种上了红薯、豆子、芝麻等农作物,每年能多收入元。看到城里人爱穿布鞋,她就把家里的老古董——纺花车搬出来,纺花拧线,纳鞋底,做布鞋,就这一项每年能挣五百多元钱。她做过寿衣、卖过粉条、捡过破烂,她用一颗坚强的心承载着命运的艰辛。如今,儿子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并已成家,女儿也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然而,在飞逝而去的岁月里,始终在履行着一个母亲对孩子的使命。
石立娟,现任北大湖镇五里河村妇女主任,20__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职以来,她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在1000多个日夜里,将村干部的勤勉形象牢牢印刻在群众心中。
一、真情实意,引领民风建设
曾做过幼儿教师的石丽娟,才艺丰富、能歌善舞。她凭借着自身开朗的性格、热心的态度,经常带头组织村上的妇女和儿童跳广场舞、练健身操。遇到没有舞蹈基础、身体协调性较差的妇女,她就手把手的教,带着大家跟上节奏。她还经常自选音乐、自编动作,带领村民们参加县、乡各类农村文娱汇演和比赛。近年来,她累计创办组建村秧歌队1支,舞蹈团2支,并带领村民在北大湖镇金秋农民文艺汇演上荣获二等奖。以往村里农闲时,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打麻将、打扑克,吵吵闹闹有时还会发生争执。在她的带领下,现在村民们都主动收起了麻将桌、扑克牌,每到傍晚时分,男女老少都三五成群的赶往村文化广场,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热闹非凡,村文娱生活十分丰富多彩,乡风民风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文娱氛围是有了,没有过硬的硬件设施可不行。石立娟多次同村书记沟通,并和村书记多次一同前往县、乡找部门、要资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20__年,全村新建了一座文化广场,面积达20__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30余套,太阳能照明路灯10盏,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增加了村民群众的集体荣誉感。文化广场成为了村里休闲活动的场所,基层工作的主战场,也成为了党的建设、脱贫攻坚等政策宣传的主阵地。
二、勇于担当,筑牢疫情防线
20__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村屯主要路段都设立了交通管制点,严格排查外来人员。五里河村位于四村交界,是外来人口往返的必经之地,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形势严峻。石丽娟经常起早贪黑,为站岗执勤人员送饭、送水、办事,忙碌在各个交通管控点之间。为保障村内居民安全,减少与隔离人员的接触,石丽娟主动申请包保外省返村的重点隔离人员,她独自给隔离住户贴封条、送食品、倒垃圾、卫生消杀,践行了一名党员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的初心和使命。她还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组织本村在家的多名大学生成立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参与到宣传动员、卡点管控、消毒消杀等工作中。她配合其他村干部组织村民、党员累计捐款捐物达3万余元,给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三、带头整治,焕发乡村新貌
建设美丽家乡,环境是基础。20__年初,五里河村党支部确立了“夯基础、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后,石丽娟带领文化大院的姐妹们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采取“党支部+环境整治+群众联防”的模式,累计改造庭院围栏1600米、清理路边垃圾8吨、修建厕所160个、建设花坛2个,路边种植花草300延长米。同时,她积极组织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挨家挨户开展宣传,并教育引导妇女们清理自家庭院,树立环保意识。活动开展以来,累计评比出星级文明户30余户,在全村营造了“环境整治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看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都积极参与进来,主动打扫自己的房前屋后,一个今非昔比、干净整洁的小山村逐渐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石丽娟,一个普通的妇女,一名普通的党员,一名普通的村干部,她用一颗赤诚之心,满怀热情,全心全意诠释着自己的角色,在她身上,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走进李树乡红星村妇女主任杨凤玉的家,只见院内物件摆放整齐,干净整洁,绿树摇曳,花香扑鼻。她家门上钉挂的共产党员示范牌分外耀眼……
面对工作,她积极担当,敢做“责任人”
作为一名村妇女主任,这些年来,杨凤玉凭着对妇女工作的执着精神,爱岗敬业,真诚服务,无私奉献。红星村离乡政府比较近,地处集市,流动人口、外出务工人口多,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来非常艰难。杨凤玉积极热情的开展工作,将计生政策宣传到人;将生育信息摸排到位;将“四术”工作落实到户。自任红星村妇女主任以来,她从一个户到一个组再到整个村不厌其烦地对全村所有的育龄妇女逐人逐户登记造册,重新核对订婚、结婚、怀孕、生育及节绝育的信息,白天不在家,晚上再登门。当她上门做工作时,个别存有“歪点子”的服务对象,话语中还会透出冷嘲热讽:“我生孩子关你什么事啊,你是成天没事做,老盯别人肚子吧......”每当遇到这样的处境,杨凤玉总是面带微笑,装作没听见,继续耐心宣传政策,直到把该落实的措施落实到位为止。在杨凤玉的积极热情工作下,村里的婚育风气正派,红星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多次获得县计生工作一类村。
面对群众,她真情实意,乐做“热心人”
杨凤玉一直是个热心公益事业,敢于为群众说话,为群众谋利益。自XX年被选举为县人大代表以来,始终坚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信念,除了坚持人大代表信念,为民请愿外,杨凤玉还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进出红星村茂溪组、八茂组的主干道在三年前是一条土路,雨天沟壑纵横,晴天尘土飞扬,群众是怨声载道,杨凤玉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心中酝酿——集资修路。她想到做到,召开村组代表会议,商讨集资修路事宜,想法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全部代表的赞同,但同时,最大的难题也摆在了大家的面前:修路的钱从哪里来?虽然在村民能承担的经济能力内,已经确定了每人100元的集资标准,可满打满算,还是有近3万元的资金缺口。正在大家犯难的时候,杨凤玉站了起来,拍着胸口说,“没关系,包在我身上”。大家伙看着她那一副万事难不住的神情,以为她有什么好门路可以筹到钱,也就把一颗悬着心的放下来。道路硬化建设在她的带领下,便轰轰烈烈的开工了。白天她和男同志一样一锄头一铲子的在工地上投工投劳,挥汗如雨;晚上,她作为集资委员会成员,还得挨家挨户去筹集修路资金。遇到个别不肯集资的顽固派,还得三番五次的登门,辱骂、冷嘲热讽也成了“家常便饭”。一个月下来,杨凤玉瘦了足足五斤,当家人心疼的关心她时,她豪爽一笑,“就当减肥了吧,花钱还买不到这样的好效果呢!”三个月后,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展现在了众人面前。通路典礼上,鞭炮轰鸣,笑声不绝,载歌载舞队伍中,杨凤玉跳得最欢畅,笑得也最灿烂,那是卖了她家的两头大肥猪,拿出了一年的村干部工资,拿着修路报告顶着炎炎夏日高温,几度进出县有关部门跑要修路水泥、资金。近5年的时间里,在杨凤玉的带领下,红星村先后硬化了入户道路10余条近千米,修建灌溉渠道500余米。
面对落后,她勤劳致富,勇做“带头人”
杨凤玉的吃苦耐劳,勤劳肯干在村里出了名的,没有哪个不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女人厉害。她爱人常年在外务工,两个儿子一个读书,一个在外打工。家里家外所有的农活她一人挑,田间地头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在山上种植了10亩果园,除了种自己家的5亩田外,还承包了3亩田种植优质水稻;家里养了1头能繁母猪,3头肥猪,一年下来一人的收入就是两三万。作为一名村干部和一名共产党员,杨凤玉清楚的认识到,我一家富裕了不算富,要带动全村老百姓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富。杨凤玉根据红星村实际,结合我县近年来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把新晃黄牛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的战略政策,她积极发动群众养牛。对农村来说,养牛是一项投资多,风险大的养殖项目,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倾家荡产。无论杨凤玉怎么宣传县里的优惠政策,村里老百姓都不为她所动,没人养牛。杨凤玉想不让大伙看到真实收益,他们是不敢放手养牛的。于是她一咬牙,拿出家里近3万元的积蓄,修建了牛栏,买了5头架子牛,种了2亩草,轰轰烈烈养起了牛。村里人只见她早出割草,配制饲料喂牛,晚上除粪清理牛栏,还时不时跑乡畜牧站咨询养牛技术。三个月下来,她的短期育肥牛出栏了,算下来,她净赚了5000元。村民看到她养牛的收益,纷纷跑来向她请教养牛的技术。在她的带动下,村里有5头以上养牛大户10户,并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杨凤玉毫无保留的传授自己的养牛技术和经验,并自费的为养牛户跑销路。在杨凤玉的带动下,红星村的优质稻种植、果树种植、肉牛养殖等产业相继发展起来,使红星村成了李树乡的富裕村。
面对家人,她饱含深情,却满怀愧疚
说起家里的丈夫、儿子,杨凤玉总是眼眶湿润,她说这么多年来,亏欠家里人的太多太多了。丈夫常年在外务工,搁在其他农村家庭,都是夫妻双双在外一同打工,这样双方可以相互照应。但杨凤玉作为村里的妇女主任,为了村里的计生工作,不能外出打工。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不得不让丈夫一人远走他乡打工。丈夫好不容易回家几天,杨凤玉还经常为了工作上的事情早出晚归,东家排查摸底,西家排忧解难的,就别提对丈夫的细心照顾了。每当有两口子吵架她前去劝架时,她总玩笑的说一句“真羡慕你们两口子还有吵架的时间,我和我们家老河想多说几句话都没机会呢!”说起自己的儿子,她的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掉了下来。大儿子孝顺懂事,在外打工,从不让她烦心,每年还拿好几千块钱来孝顺自己。小儿子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想回家乡工作,为家乡服务。在XX年全省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她的小儿子报考了乡镇工作人员的职位。面试时由于紧张,与录取人员最后一名相差零点几分。考试下来后,小儿子无奈,想让她看能不能借着她县优秀人大代表的身份走走关系。她一听当场翻脸说“我这个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是为人民服务的,你有本事就考上,考不上就出去打工。”儿子听了差点流下泪来。杨凤玉看到儿子这样,觉得自己语气是有点过,缓下语气,语重心长的对儿子说:“儿啊,我们不去走那歪门邪道啊,只要认真复习,我们明年再考,一定能考上。”小儿子理解了,一个星期后,背上行囊,踏上了南下打工的列车。杨凤玉看着儿子的背影,偷偷的抹了抹自己的眼泪。
杨凤玉在村干部岗位上辛勤工作六年,默默无闻地贡献,红星村的计生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工作突出,成绩优异。杨凤玉本人也曾荣获县“优秀人大代表”、“县优秀共产党员”、县“双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小赵同志自担任渭源县妇儿工委办副主任以来,以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在服务广大妇女的工作中不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从20__年刚刚接触妇女工作,到做一名合格的妇女工作者,从妇女群众的“知心人”,到脱贫攻坚行动的践行者,一路走来,她正以满腔的热情,在全县妇女群众投身脱贫攻坚行动的大局中全力投入,勇于前行。
深入农户,用爱服务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小赵多次深入群众家中和田间地头,采取驻村蹲点、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多种形式,听取村民诉求。县妇联人少工作任务重,她利用节假日和群众谈心交流,发放民情连心卡,全面了解掌握群众上学、看病、就业和用水、用电、行路、住房等基本情况,特别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五保户、长期患病和智障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众,她更加留意他们的政策落实情况和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尽全力在经济上帮扶、生活上帮助、思想上帮引,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就要实实在在的沉下身子,深入群众家中,倾听妇女群众呼声,了解她们的困难,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小赵坚持每个月不少于2次深入联系村开展工作,配合单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为妇女群众发放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为儿童发放图书、衣服、毛毯等学习生活用品,并组织卫生、文化、司法等部门专业人员开展“三下乡”活动,慰问贫困党员,积极争取项目,不仅解决了百姓的实际困难,也圆满完成了双联村——周家窑村、年家河村脱贫攻坚重点指标。
认真履职,排忧解难
作为妇女的'娘家人,小赵牢固树立为妇女群众服务的思想,热情为妇女儿童服务。
留守儿童是农村的一个特殊群体,小赵认真组织县直各单位爱心家长在各自的双联村开展爱心帮扶活动,使每一个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都结了对子。县妇联积极组织爱心家长与留守儿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亲子互动活动,并为留守儿童捐赠了价值20.28万元的慰问品,让这些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小赵积极衔接配合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为全县300多名贫困儿童发放了毛毯,帮助孩子们改善生活条件。
妇女是社会的“半边天”,妇女儿童占我县人口的大多数,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妇女群众提升素质,提高收入,是实现脱贫的一个重要因素。手工编织培训工作是妇联实现妇女技能提升,增加妇女群众收入的重点工作。小赵认真起草制定全县妇女技能培训方案,和各乡镇妇联紧密配合,利用3个月时间,深入31个重点脱贫村,逐村开展培训。20__年参与全县妇女手工编织培训妇女1500多名,其中精准扶贫户600多名;开展家政服务培训3期,培训妇女108名。
创新思路,助力脱贫
小赵在做好单位日常分管工作的同时,很少坐在办公室,不管是天寒地冻还是风吹日晒,她经常到双联村走访、调研,哪怕是和村民们聊聊天,她心里都觉得踏实。村里的妇女生活贫困,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不让一个贫困妇女掉队,激发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是她的目标。她说:“我们不仅要全面落实六大脱贫行动,还要引导贫困妇女不丧志、不服输,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和依靠自己摆脱贫困步入小康的信心和勇气。”为了让这些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她抓好每一次机会。与此同时,她积极响应省妇联“陇原妹走出去陇原巧手干起来”的口号,以“培训提升技能、劳务增收致富”为思路,组织参与单位举办妇女创业培训、家政服务培训、月嫂培训、农业科技和法律维权等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妇女群众5500多人次,配合组织输送务工妇女1.2万人。
多年来,小赵心系妇女群众,敬业奉献,她无私忘我的付出也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与赞赏。她说:“服务每一个妇女儿童,是我职责所在;能为百姓排难解忧,办些实事,则是我心之所愿,能为群众带去关爱与温暖,则是我情之所系。”正是这份情怀,让她平凡的工作散发着脉脉温情,绽放着熠熠光芒。
作为一名村妇女主任,这些年来,凭着对妇女工作的执着精神,爱岗敬业,真诚服务,无私奉献。红星村离乡政府比较近,地处集市,流动人口、外出务工人口多,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来非常艰难。积极热情的开展工作,将计生政策宣传到人;将生育信息摸排到位;将“四术”工作落实到户。自任红星村妇女主任以来,她从一个户到一个组再到整个村不厌其烦地对全村所有的育龄妇女逐人逐户登记造册,重新核对订婚、结婚、怀孕、生育及节绝育的信息,白天不在家,晚上再登门。当她上门做工作时,个别存有“歪点子”的服务对象,话语中还会透出冷嘲热讽:“我生孩子关你什么事啊,你是成天没事做,老盯别人肚子吧......”每当遇到这样的处境,总是面带微笑,装作没听见,继续耐心宣传政策,直到把该落实的措施落实到位为止。在积极热情工作下,村里的婚育风气正派,红星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多次获得县计生工作一类村。
面对群众,她真情实意,乐做“热心人”
一直是个热心公益事业,敢于为群众说话,为群众谋利益。自20xx年被选举为县人大代表以来,始终坚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信念,除了坚持人大代表信念,为民请愿外,还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进出红星村茂溪组、八茂组的主干道在三年前是一条土路,雨天沟壑纵横,晴天尘土飞扬,群众是怨声载道,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心中酝酿——集资修路。她想到做到,召开村组代表会议,商讨集资修路事宜,想法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全部代表的赞同,但同时,最大的难题也摆在了大家的面前:修路的钱从哪里来?虽然在村民能承担的经济能力内,已经确定了每人100元的集资标准,可满打满算,还是有近3万元的资金缺口。正在大家犯难的时候,站了起来,拍着胸口说,“没关系,包在我身上”。大家伙看着她那一副万事难不住的神情,以为她有什么好门路可以筹到钱,也就把一颗悬着心的放下来。道路硬化建设在她的带领下,便轰轰烈烈的开工了。白天她和男同志一样一锄头一铲子的在工地上投工投劳,挥汗如雨;晚上,她作为集资委员会成员,还得挨家挨户去筹集修路资金。遇到个别不肯集资的顽固派,还得三番五次的登门,辱骂、冷嘲热讽也成了“家常便饭”。一个月下来,瘦了足足五斤,当家人心疼的关心她时,她豪爽一笑,“就当减肥了吧,花钱还买不到这样的`好效果呢!”三个月后,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展现在了众人面前。通路典礼上,鞭炮轰鸣,笑声不绝,载歌载舞队伍中,跳得最欢畅,笑得也最灿烂,那是卖了她家的两头大肥猪,拿出了一年的村干部工资,拿着修路报告顶着炎炎夏日高温,几度进出县有关部门跑要修路水泥、资金。近5年的时间里,在带领下,红星村先后硬化了入户道路10余条近千米,修建灌溉渠道500余米。
面对落后,她勤劳致富,勇做“带头人”
吃苦耐劳,勤劳肯干在村里出了名的,没有哪个不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女人厉害。她爱人常年在外务工,两个儿子一个读书,一个在外打工。家里家外所有的农活她一人挑,田间地头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在山上种植了10亩果园,除了种自己家的5亩田外,还承包了3亩田种植优质水稻;家里养了1头能繁母猪,3头肥猪,一年下来一人的收入就是两三万。作为一名村干部和一名共产党员,清楚的认识到,我一家富裕了不算富,要带动全村老百姓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富。根据红星村实际,结合我县近年来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把新晃黄牛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的战略政策,她积极发动群众养牛。对农村来说,养牛是一项投资多,风险大的养殖项目,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倾家荡产。无论怎么宣传县里的优惠政策,村里老百姓都不为她所动,没人养牛。想不让大伙看到真实收益,他们是不敢放手养牛的。于是她一咬牙,拿出家里近3万元的积蓄,修建了牛栏,买了5头架子牛,种了2亩草,轰轰烈烈养起了牛。村里人只见她早出割草,配制饲料喂牛,晚上除粪清理牛栏,还时不时跑乡畜牧站咨询养牛技术。三个月下来,她的短期育肥牛出栏了,算下来,她净赚了5000元。村民看到她养牛的收益,纷纷跑来向她请教养牛的技术。在她的带动下,村里有5头以上养牛大户10户,并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毫无保留的传授自己的养牛技术和经验,并自费的为养牛户跑销路。在带动下,红星村的优质稻种植、果树种植、肉牛养殖等产业相继发展起来,使红星村成了李树乡的富裕村。
面对家人,她饱含深情,却满怀愧疚
说起家里的丈夫、儿子,总是眼眶湿润,她说这么多年来,亏欠家里人的太多太多了。丈夫常年在外务工,搁在其他农村家庭,都是夫妻双双在外一同打工,这样双方可以相互照应。但作为村里的妇女主任,为了村里的计生工作,不能外出打工。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不得不让丈夫一人远走他乡打工。丈夫好不容易回家几天,还经常为了工作上的事情早出晚归,东家排查摸底,西家排忧解难的,就别提对丈夫的细心照顾了。每当有两口子吵架她前去劝架时,她总玩笑的说一句“真羡慕你们两口子还有吵架的时间,我和我们家老河想多说几句话都没机会呢!”说起自己的儿子,她的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掉了下来。大儿子孝顺懂事,在外打工,从不让她烦心,每年还拿好几千块钱来孝顺自己。小儿子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想回家乡工作,为家乡服务。在xx年全省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她的小儿子报考了乡镇工作人员的职位。面试时由于紧张,与录取人员最后一名相差零点几分。考试下来后,小儿子无奈,想让她看能不能借着她县优秀人大代表的身份走走关系。她一听当场翻脸说“我这个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是为人民服务的,你有本事就考上,考不上就出去打工。”儿子听了差点流下泪来。看到儿子这样,觉得自己语气是有点过,缓下语气,语重心长的对儿子说:“儿啊,我们不去走那歪门邪道啊,只要认真复习,我们明年再考,一定能考上。”小儿子理解了,一个星期后,背上行囊,踏上了南下打工的列车。看着儿子的背影,偷偷的抹了抹自己的眼泪。
在村干部岗位上辛勤工作六年,默默无闻地贡献,红星村的计生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工作突出,成绩优异。本人也曾荣获县“优秀人大代表”、“县优秀共产党员”、县“双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1971年高中毕业后,返回本村务农,同年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她作为妇女主任,看到村里学校缺老师,就兼起了本村小学的代课教师,这一代就是16年。在这16年里,她总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用慈母般的胸怀呵护着每一名学生。由于肯吃苦、善钻研,她所带的班级成绩年年是全校第一,而且在南唐乡名列前茅。然而,1988年,公公得了痴呆症,神志不清,每天走出去不知道回家,有时甚至裸体满街跑,她不得不随时去找,公公一病就是整整十年,在公公去世后,还没等到这个家恢复元气,婆婆又患上了高血压、脑梗塞,再加上腿脚不便的母亲,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繁重的家务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坚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收拾老人的房间,帮她们洗脸、梳头,然后做好早餐,照顾她们吃过后,再去学校。
丈夫突发心脏病,死在南唐乡东下坪学校里。面对丈夫的突然离去,一家老小,白天哭,晚上哭,全家上下,哭成了一堆。不久婆婆因儿子的早逝,悲伤过度,病倒在床。一对正在读书的儿女,看到家里悲惨的景象,要退学回家帮妈妈干活。得知后强打精神,到亲朋家借钱给婆婆看病;凑齐学费,打发儿女上学。
婆婆的病稍有好转,为了能多挣点钱,又再次到邻村的小学任教。她每天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白天忙于教学,晚上回来照顾两位老人,奔波忙碌了一年多。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意外的事情又发生了。
农历10月初2,婆婆突发脑梗塞,送到医院,昏迷不醒。医生推辞让她回家准备后事,但坚持日夜守护,擦身按摩,耐心伺候,昏迷七天的婆婆竟然奇迹般的苏醒了!但终因年事已高,加上严重的心脏病,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吃饭要靠人喂。农历8月初5,在本村娘家无人照料的母亲因高血压下炕摔断右大腿,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虽花去6000多元,还是落了个不能独自行走。出院她只好把母亲接到家里,同时照料两位瘫痪老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随后的几年里,两位老人一遇大病要住院,为了省住院费,她就早上把两位老人用小平车拉到医院治疗,下午再拉回家,第二天再去。时间长了,她还学会了打针、输液,一般病医生看后,她在家里就操作了。
春去冬来,花开花落。转眼间,婆婆和母亲这两位已经80多岁的老人,已瘫倒在床六年多了。作为她们唯一的亲人,每天重复着给她们洗脸、梳头、喂饭、喂药、打针、擦屎端尿等一成不变的事情。天气好的时候,背上她们坐上小平车,拉上她们到外边散散步,晒晒太阳;春天来了,老人们想吃香椿了,她就不顾自己已是50多岁的年龄,搭上梯子爬上树去掰香椿;到了冬天,婆婆患有腰疼背凉病,她从不嫌弃老人,就和老人睡一个被窝,给老人暖暖腿、脚,暖暖背。给老人翻两次身;经常,老人一个喷嚏,把饭喷她一脸,她总是微笑着,擦一把脸,继续喂……直到今天,老人身上无一处褥疮,老人房间无一点异味。村民们都称赞说:“不愧是天底下最好的媳妇!”
小马,女,汉族,共产党员,现任公吉乡大肚川村妇女主任兼报账员。她凭着一份责任,一份勤恳,在脱贫攻坚的行程中积极作为,真情付出,巾帼不让须眉。
顾全大局,勇挑重担
20__年末,小马接到了公吉乡扶贫办精准识别贫困户的任务,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妇女主任,她深知此项任务的重要性。大肚川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地处山区,路途偏远,交通不便,贫困程度之深、帮扶时间之紧、扶贫任务之重不言而喻。有人劝她:“好好当你的妇女主任不挺好吗?扶贫的事糊弄糊弄就行。”可在小马心中没有“糊弄”二字,“认真”是她对工作的一贯态度,也是她的做人的一贯风格。她与乡扶贫办的同志和村里其他班子成员一道,严格按照着“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八不入”工作法,充分考虑危房、残疾、因病及因学致贫等原因导致贫困的家庭实际情况,按照贫困户申请、村两委初选、村民代表评议程序,紧紧抓牢精准识别的第一关,全村共精准识别贫困户36户83人。
情系群众,真心帮扶
为深入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小马克服交通不便、天气寒冷等各种困难,走村串户与村民交谈,听民声,察民情,两年来,她无数次走进贫困户家中,为每户制定脱贫计划,并监督实施过程。
贫困户徐财,家无耕地,自己与妻子患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还有一个孙女正在读书,全家只能靠儿子、儿媳打些零工,勉强糊口。小马先后三次跑到乡政府,帮助正在上学的孙女徐莹申请了“雨露计划”,争取到教育救助资金6000元。同时,她了解到贫困户贺万福家有耕地15亩,但是由于父女皆为残疾无法耕种,只能依靠低保兜底。她立刻到贺万福家协调,将其名下耕地悉数承包给徐财家耕种,这样一来,徐财家有地种了,同时承包费也为贺万福家增加了收入,一举两得,解决了两户贫困户的脱贫问题。
贫困户王永才,妻子智障,再加上两个女儿正在读小学,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第一次去王永才家,屋子里一片狼藉,小马二话不说,带领村里的青年党员到王永才家洗衣擦窗、打扫庭院,才让冰冷的房子渐渐有了家的.味道。她又马不停蹄赶到市里与包保部门民政局协调沟通,为王永才争取6套棉被以及鞋和书包等生活用品,同时还为孩子组织捐赠衣物和书籍的活动,使她们在花一样的年纪里不因为贫困而失去读书的机会。
贫困户徐凤芝是五保户,患有严重肺心病,84岁高龄的老人独自生活。20__年8月,老人突发疾病,小马及时把老人送进医院,并细心护理,不怕脏不怕累,为老人端屎端尿,让老人感到了女儿般的温暖。
尽心履职,助力增收
大肚川村属于边远山区,交通闭塞,集体经济薄弱,小马同第一书记三次去蛟河黄松甸木耳基地实地考察,在森美味有限公司老总赵海波的介绍下,经过“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多次开会研究,决定同胜收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种植木耳,购进了木耳菌17万袋,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时候,她配合大肚川村村书记协调扶贫资金30万元,又自己出资2万元,才缓解了燃眉之急。木耳种植之前,小马入村入户挨家走访,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基础上,劝说36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并按照合约每年为贫困户分红500元,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在桦甸,像小马这样奋战在扶贫一线的村干部还有很多,他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冲锋在前,书写了一首首脱贫攻坚赞歌。
李礼,女,汉族,现年57岁,任县南唐乡云唐村妇女主任。
的丈夫因突发心脏病死在了学校里,面对两位已80岁高龄,长期因病卧床不起的老人和两个尚在读书的孩子,她不离不弃,以东方女性特有的勤劳、善良、柔韧,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家住嵩明县小街镇矣得谷村的鲁绍琴自20__年从事妇女工作以来,先后担任了矣得谷村委会副主任、妇联主席、妇女主任、文书、计划生育宣传员及村委会宣传委员等,现任矣得谷村党总支副书记。
20__年被镇妇联评选为先进个人,20__年及20__年被县委、县政府评选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先进个人;
20__年被县委评选为“双带”型党员,同年被县妇联、县科技局、县农业局、县畜牧局评为女科技致富带头人;
20__年被县委评选为优秀党员科技示范户;
20__年被县妇联评选为创业导师,同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之学习型家庭;
20__年被评为嵩明县“三八”红旗手;20__年被评为镇“双带”型优秀党员;
20__年被评为镇“双带”型优秀党员;
20__年被评为先进妇女工作者;
20__年被昆明市评为优秀基层妇联执委。
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鲁绍琴从一个普通朴实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一个基层干部并成为农村妇女创业带头人。从事妇女工作以来,她把全部的经历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她钟爱的妇女事业上,认真落实上级妇联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团结带领妇女干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无怨言的为妇女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深得广大妇女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爱岗敬业,为民服务
她深知作为一名基层的妇联干部,要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工作。在工作期间,她认真做好本村的妇女儿童工作,并定期进行走访,关心她们的生活情况并帮忙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特别是在年底“送温暖”春节走访慰问活动中,鲁少琴亲自挑选走访了辖区内困难儿童家庭,为他们送去更多的支持和关爱。疫情防控期间,她每天早出晚归记录各个卡点信息,并及时上报每日动态,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排查外来返乡人员等等。她一直努力建设服务型妇女组织,充分发挥执委作用,吸纳不同领域的妇女代表,成立了“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妇女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都相继开展了“三八”关爱女性健康知识讲座、“两癌”筛查宣传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活动等。为丰富妇女姐妹的生活,展现他们的才情,她健全和完善了妇女学习、娱乐的永久性场所,新建了“妇女之家”活动室,成立业余舞蹈队,在各大节日庆典时出演节目,丰富了广大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妇女们更加自信,精神生活更加健康,培育了巾帼文化。
心系妇女,示范带头
近几年来,为了进一步拓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群众经济收入,附近好的土地改种植大棚蔬菜。鲁绍琴和丈夫多次走市场,查看市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装大棚蔬菜的泡沫箱子,可以保蔬菜的新鲜还不容易弄脏和腐烂,鲁绍琴又有了新的打算。在20__年在小街镇工业园区投资20__多万元建盖雄颢泡沫包装厂,生产蔬菜泡沫包装箱子,在附近招工60多人,其中妇女就占50%,解决了附近村里留守妇女就业难的问题。
“吃水不忘挖井人”。鲁绍琴自己致富了,但她没有忘记父老乡亲,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妇女干部,20__年8月本村建盖学校带头捐资6500元,10月建盖老年活动中心带头捐资1000元,12月本村小矣得谷小组打乡村道路捐资600元。20__年2月本村第四村民小组打村子中间的道路捐资20__元,4月给困难户捐款治病,带头捐款300元。20__年干旱,村子里没有水吃,她和丈夫商量投资2万多元从水厂接水管到村来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20__、20__年每年投资3000元买鸡苗、饲料送给困难户养殖;20__年春期间到墩白资助贫困大学生3000元;20__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动员丈夫带头捐资20000元到村委会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经费。她时刻把妇女群众的生活生产放在自己心上,还无私的传播养殖知识,现已宣传带动10户妇女,准备发展养殖业,带领村里妇女学科技、用科技,增收致富共同奔小康。现在她的养殖场里还吸收了本村妇女二十多人学习养殖管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本村富余女劳力的就业问题。
作为一名农村党员、妇女干部和致富带头人,鲁绍琴不仅做好妇女工作、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还带领妇女们开创致富路,经常给想致富的妇女出主意,想办法,遇到资金不足的时候还主动拿出自己积攒的资金来支持,从不求她们回报,她只希望村里所有的姐妹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去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村里的妇女主任,38年来,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谁家有事,她总是热心帮忙;哪家闹矛盾,她总是耐心做工作。每逢过年过节,她都组织妇女们扭秧歌、跳交际舞,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她的孝敬老人、呵护子女、和谐邻里、服务百姓的动人事迹,在云唐村、县,乃至临汾市早已有口皆碑。
她是一个善良、坚持、勤劳、持久的女人。她曾是三届县人大代表,五届乡人大代表,她的模范事迹先后刊登在《山西农民报》、《山西妇女报》、《临汾日报》等报纸上,以她的事迹拍摄的电视纪录片《党员媳妇》荣获全国第十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一等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她本人获得了省、市文明和谐家庭,市、县“三八”红旗手、模范媳妇、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
不仅仅富有爱心,富有孝心,她更富有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她孝顺老人、爱护孩子,更爱村民,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一个坚强女人的身上所具有的传统美德,她的事迹将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我自1999年3月至今在xx村工作,担任过妇女主任、出纳、计生专干等职务,但妇女主任一职是我最热爱的。心系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我的宗旨。由于为人和蔼,工作勤快、踏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妇女儿童工作经验丰富,常被该社区妇女评为“娘家人”。
XX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坐落于我村河头组的罗家渡大社区正式投入使用,在大社区一楼设立了乡级“妇女儿童之家”,它是宣传政策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传递信息的纽带、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窗口、展示妇女风采的平台。身为xx村妇女主任的我光荣地成为了罗家渡大社区“妇女儿童之家”主任兼办事员。在“妇女儿童之家”建设中,我乡妇联组织通过用活动增强“妇女儿童之家”吸引力、促民生增强“妇女儿童之家”亲和力、重服务增强“妇女儿童之家”凝聚力,使得“妇女儿童之家”彰显出服务妇女儿童的特色魅力。
在振兴发展、“三送”工作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建等工作中,我积极带头和带领群众参与其中,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办法解决,矛盾面前第一个上前化解。尤其是在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中,选址、建房各个环节繁杂,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摩擦,我帮助化解了集中建设点的邻里矛盾5起。XX年我村顺利完成危旧土坯房改建年度工作计划,共拆除土坯房50栋,让50户农户在XX年春节来临之前,欢欢喜喜地住进了集中建设点的新房,春节返乡的村民对“新家乡”赞叹不已。
我通过“妇女儿童之家”以家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开展“勤俭家庭”、“绿色环保家庭”、“平安家庭”、“低碳家庭”等系列特色家庭创建活动,组织“和谐双星”好夫妻、好婆媳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家庭才艺展示、家庭运动会,唱响了家庭文明和谐的主旋律。如今只要不是下雨,每到傍晚,我就带领村里巾帼文体宣传队的姐妹们在大社区旁的`和谐园舞台上欢快地跳起舞来。“妇女儿童之家”吸引了村民,也凝聚了村民。
我协助乡妇联组织依托“妇女儿童之家”为辖区内有需求的妇女群众帮忙申请小额贴息贷款,帮助她们实现创业就业。我村组和赖屋组的两位妇女通过“妇女儿童之家”帮扶服务,自办了家庭作坊解决了生活困境,还为自己的创业梦打下了基础。现在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有的在穿磁环,有的在做手工饰品,部分留守妇女甚至达到了月收入XX元以上。
为辖区内妇女提供健康服务,组织妇女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和“两癌”检查。对患病贫困妇女给予适当的治疗救助。市县医疗机构和县计生服务站每年下乡接送农村妇女免费体检,作为一个妇女主任,我挨家挨户的通知辖区内妇女,按批次带领她们去体检,做到没病防病、有病治病,以确保辖区内家庭妇女的身体健康、家庭和睦。
农村妇女普遍学历较低,知识面较窄,为丰富农村妇女的精神生活,我提议乡妇联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创建等活动,请专业老师进入“妇女儿童之家”,为妇女讲授养生保健、营养、法律等通俗易懂实用的知识。此外,我还通过“妇女儿童之家”为广大基层妇女儿童提供政策解答、维权服务、情感咨询等多元化服务,帮助妇女群众知晓党的政策,化解矛盾纠纷,调处家庭关系。
今后我将继续做好我的妇女工作,进一步推进罗家渡大社区“妇女儿童之家”的建设,把“妇女儿童之家”建设成为开展妇女儿童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儿童信赖、热爱的温馨之家。
“真爱无限,大爱无界”。,在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一个悲惨家庭命运的同时,又把一个农村妇女的最淳朴、最善良的爱心洒向了她身边的邻居和村民,她又背负起了另外一种使命,那就是对弱势群体不可遏制的关爱。
房后71岁的孤寡残疾老人王春来,自幼因小儿麻痹,不能站立,行动不便,年纪大了出不了门,在家靠修鞋挣点零花钱维持生活。多年前,就承担起了老人的担水、推磨、和面、缝洗、买药等杂活。就连老人的生日,也是由她来过。每年到了四月初二这一天,她都要包好饺子,给王春来送去。每次收破烂卖下钱,她宁肯自己吃红薯填饱肚子,也要省出几块钱给老人买药、买麻花,带点肉食等稀奇东西给老人送过去。每年到冬天,都象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提前给王春来准备好过冬的棉衣和取暖用的煤柴。看到老人理发很困难,她就买回推子,学着给老人理发。4月16日,她只有两天没到老人家里去,准备去给老人打理打理,一开门看见老人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声音微弱,炕上、身上都是屎尿,她二话没说,把老人背上平车就往乡医院赶,经医生检查,老人得了中毒性痢疾,她回家拿上钱,在医院守了三天,直到老人病情好转,才把她拉回来。
生活的艰辛让一次次体味到了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她对老人、对儿女、对邻里越来越宽容,而对自己却越来越吝啬。婆婆和母亲一次次住院花钱,她舍得;给残疾人买药、买好吃的,她舍得;儿子结婚买家俱、做新棉被,她舍得。她唯一舍不得的是自己:穿了四、五年的汗衫,洗得发了白,她补了又补,穿了又穿,舍不得扔;攒下鸡蛋,拿到代销店换回盐、醋等生活用品,她舍不得吃;在她的身上已长了六年的子宫肌瘤,每天仍在折磨着她,她舍不得花钱做手术!她一直在坚持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老人的病治好了,只要家里的日子过好了,自己的病就轻了!”
马凤华,女,汉族,共产党员,现任公吉乡大肚川村妇女主任兼报账员。她凭着一份责任,一份勤恳,在脱贫攻坚的行程中积极作为,真情付出,巾帼不让须眉。
顾全大局,勇挑重担
20__年末,马凤华接到了公吉乡扶贫办精准识别贫困户的任务,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妇女主任,她深知此项任务的重要性。大肚川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地处山区,路途偏远,交通不便,贫困程度之深、帮扶时间之紧、扶贫任务之重不言而喻。有人劝她:“好好当你的妇女主任不挺好吗?扶贫的事糊弄糊弄就行。”可在马凤华心中没有“糊弄”二字,“认真”是她对工作的一贯态度,也是她的做人的一贯风格。她与乡扶贫办的同志和村里其他班子成员一道,严格按照着“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八不入”工作法,充分考虑危房、残疾、因病及因学致贫等原因导致贫困的家庭实际情况,按照贫困户申请、村两委初选、村民代表评议程序,紧紧抓牢精准识别的第一关,全村共精准识别贫困户36户83人。
情系群众,真心帮扶
为深入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马凤华克服交通不便、天气寒冷等各种困难,走村串户与村民交谈,听民声,察民情,两年来,她无数次走进贫困户家中,为每户制定脱贫计划,并监督实施过程。
贫困户徐财,家无耕地,自己与妻子患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还有一个孙女正在读书,全家只能靠儿子、儿媳打些零工,勉强糊口。马凤华先后三次跑到乡政府,帮助正在上学的孙女徐莹申请了“雨露计划”,争取到教育救助资金6000元。同时,她了解到贫困户贺万福家有耕地15亩,但是由于父女皆为残疾无法耕种,只能依靠低保兜底。她立刻到贺万福家协调,将其名下耕地悉数承包给徐财家耕种,这样一来,徐财家有地种了,同时承包费也为贺万福家增加了收入,一举两得,解决了两户贫困户的脱贫问题。
贫困户王永才,妻子智障,再加上两个女儿正在读小学,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第一次去王永才家,屋子里一片狼藉,马凤华二话不说,带领村里的青年党员到王永才家洗衣擦窗、打扫庭院,才让冰冷的房子渐渐有了家的味道。她又马不停蹄赶到市里与包保部门民政局协调沟通,为王永才争取6套棉被以及鞋和书包等生活用品,同时还为孩子组织捐赠衣物和书籍的活动,使她们在花一样的年纪里不因为贫困而失去读书的机会。
贫困户徐凤芝是五保户,患有严重肺心病,84岁高龄的老人独自生活。20__年8月,老人突发疾病,马凤华及时把老人送进医院,并细心护理,不怕脏不怕累,为老人端屎端尿,让老人感到了女儿般的温暖。
尽心履职,助力增收
大肚川村属于边远山区,交通闭塞,集体经济薄弱,马凤华同第一书记三次去蛟河黄松甸木耳基地实地考察,在森美味有限公司老总赵海波的介绍下,经过“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多次开会研究,决定同胜收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种植木耳,购进了木耳菌17万袋,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时候,她配合大肚川村村书记协调扶贫资金30万元,又自己出资2万元,才缓解了燃眉之急。木耳种植之前,马凤华入村入户挨家走访,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基础上,劝说36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并按照合约每年为贫困户分红500元,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在桦甸,像马凤华这样奋战在扶贫一线的村干部还有很多,他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冲锋在前,书写了一首首脱贫攻坚赞歌。